[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論篇卷四上
新建 喻昌 撰
尚論太隂經證治大意
仲景傷寒論六經中惟太隂經文止九條方止二
道後人致惜其非全書昌細繹其所以約畧之意
言中風即不言傷寒言桂枝即不言麻黄言當温
者則曰宜四逆輩全是引伸觸類之妙可見治法
[004-1b]
總不出三陽外但清其風寒之原以定發汗解肌
更於腹之或滿或痛間辨其虚實以定當下當温
而已了無餘義矣是非深入閫奥者孰能㑹其為
全書也哉
太隂經全篇 法九條/
一太隂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結鞕原文/
腹滿自利太隂之本證也吐而食不下則邪迫於上
[004-2a]
利甚而腹痛則邪迫於下上下交亂胃中空虛此但
可行温散設不知而誤下之其在下之邪可去而在
上之邪䧟矣故胸下結鞕與結胸之變頗同胃中津
液上結胸中陽氣不布卒難開也
二太隂中風四肢煩疼陽㣲隂澀而長者為欲愈原文/
四肢煩疼者脾主四肢亦風滛末疾之騐也陽脈㣲
隂脈澀則風邪已去而顯不足之象但脈見不足正
恐元氣已漓暗伏危機故必㣲澀之中更察其脈之
[004-2b]
長而不短知元氣未漓其病為自愈也註不審來意
謂濇為血凝氣滯大謬豈有血凝氣滯反為欲愈之
理耶
三太隂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原文/
太隂脈尺寸俱沉細今脈浮則邪還於表可知矣故
仍用桂枝解肌之法也 太陽經中以浮緩為中風
浮𦂳為傷寒故此不重贅但揭一浮字其義即全該
風邪用桂枝湯其脈之浮緩不待言矣然則寒邪之
[004-3a]
脈浮𦂳其當用麻黄湯更不待言矣况少陽篇中云
設胸滿脇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用麻黄湯早
已挈明用麻黄湯之義故於太隂證中但以桂枝互
之乃稱全現全彰也不然同一浮脈何所見而少陽
當用麻黄太隂當用桂枝也哉
四自利不渴者屬太隂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温之宜服
四逆輩原文/
註謂自利不渴温邪也故用四逆輩以燠土燥濕此
[004-3b]
老生腐譚非切要也仲景大意以自利不渴者屬太
隂以自利而渴者屬少隂分經辨證所闗甚鉅葢太
隂屬濕土熱邪入而蒸動其濕則顯有餘故不渴而
多發黄少隂屬腎水熱邪入而消耗其水則顯不足
故口渴而多煩燥若不全篇體㑹徒博註釋之名其
精微之藴不能闡發者多矣
五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温者繫在太隂太隂當發身
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黄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
[004-4a]
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穢腐當去故也原文/
太隂脈本緩故浮緩雖類太陽中風然手足自温則
不似太陽之發熱并不似少隂厥隂之四逆與厥所
以繫在太隂允為恰當也太隂脈見浮緩其濕熱交
盛勢必蒸身為黄若小便自利者濕熱從水道暗泄
不能發黄也前陽明篇中不能發黄以上語句皆同
但彼以胃實而便鞕其證復轉陽明此以脾實而下
穢腐其證正屬太隂耳至七八日暴煩下利日十餘
[004-4b]
行其證又與少隂無别而利盡穢腐當自止則不似
少隂之煩燥有加下利漫無止期也况少隂之煩而
下利手足反温脈𦂳反去者仍為欲愈之候若不辨
晰而誤以四逆之法治之幾何不反増危困耶雖陽
明與太隂腑臟相連其便鞕與下利自有陽分隂分
之别註家歸重於脾謂脾為胃行津液則如此不為
胃行津液則如彼似是而非全失仲景三隂互發之
旨
[004-5a]
六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隂也桂
枝加芍藥湯主之原文/
太陽病之悞下其變皆在胸脇以上此之悞下而腹
滿時痛無胸脇等證則其邪已入隂位所以屬在太
隂也仍用桂枝解肌之法以升舉陽邪但倍芍藥以
収太隂之逆氣本方不増一藥斯為神耳
七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黄湯主之原文/
大實大滿宜從急下然陽分之邪初䧟太隂未可峻
[004-5b]
攻但於桂枝湯中少加大黄七表三裏以分殺其邪
可也
八太隂為病脈弱其人續於便利設當行大黄芍藥者
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原文/
此叚叮嚀與陽明篇中互發陽明曰不轉失氣曰先
鞕後溏曰未定成鞕皆是恐傷太隂脾氣此太隂證
而脈弱便利減用大黄芍藥又是恐傷陽明胃氣也
尚論篇卷四上
[004-6a]
欽定四庫全書
尚論篇卷四中
新建 喻昌 撰
尚論少隂經證治大意
傳經熱邪先傷經中之隂甚者邪未除而隂已竭
獨是傳入少隂其急下之證反十之三急温之證
反十之七而宜温之中復有次第不同毫釐千里
粗工不解必於曽犯房勞之證始敢用温及遇一
[004-6b]
切當温之證反不能用詎知未病先勞其腎水者
不可因是遂認為當温也必其人腎中之真陽素
虧復因汗吐下擾之外出而不能内返勢必藉温
藥以回其陽方可得生所以傷寒門中亡陽之證
最多即在太陽已有種種危候至傳少隂其辨證
之際仲景多少遲徊顧惜不得從正治之法清熱
奪邪以存隂為先務也今以從權温經之法疏為
前篇正治存隂之法疏為後篇俾業醫者免臨岐
[004-7a]
之惑云
少隂經前篇 凡本經宜温之證悉列此篇/
一少隂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黄附子細辛湯主
之原文/
脈沉為在裏證見少隂不當復有外熱若發熱者乃
是少隂之表邪即當行表散之法者也但三隂之表
法與三陽逈異三隂必以温經之藥為表而少隂尤
為𦂳闗故麻黄與附子合用俾外邪出而真陽不出
[004-7b]
纔是少隂表法之正也
二少隂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
子湯主之原文/
得之一二日即上條始得之之互文口中和者不渇
不燥全無裏熱其背惡寒則陽微隂盛之機已露一
斑故灸之以火助陽而消隂主之以附子湯温經而
散寒也
三少隂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
[004-8a]
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原文/
不吐利煩燥嘔渴為無裏證既無裏證病尚在表可
知故以甘草易細辛而微發汗又温散之緩法也
四少隂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屬少隂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隂病形悉
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原/文
欲吐不吐心煩腎氣上逆之徵也自利而渇加以口
燥舌乾引水自救似乎傳經熱病之形悉具然腎熱
[004-8b]
則水道黄赤若小便色白又非腎熱證乃下焦虚寒
不能制水仍當從事温法不可誤認為熱而輕用寒
下也
五病人脈隂陽俱𦂳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隂法當
咽痛而復吐利原文/
隂陽俱𦂳傷寒之脈也傷寒無汗反汗出者無陽以
固䕶其外所以邪不出而汗先出也少隂之邪不出
則咽痛吐利一一顯少隂之本證即當用少隂温經
[004-9a]
散邪之法不言可知矣
六少隂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虚尺脈弱濇
者復不可下之原文/
亡陽不可發汗與上條互發亡與無同無陽則其邪
為隂邪隂邪本宜下然其人陽已虚尺脈弱濇者復
不可下其當亟行温法又可見矣
七少隂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
原文/
[004-9b]
惡寒踡卧證本虚寒利止手足温則陽氣未虧其隂
寒亦易散故可用温法也
八少隂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原文/
自煩欲去衣被真陽擾亂不寜然尚未至出亡在外
故可用温法也
九少隂病脈𦂳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温脈
𦂳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原文/
三條互見此則邪解陽回可勿藥自愈之證即𦂳去
[004-10a]
自安之互詞也
十少隂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原文/
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皆寒邪入少隂之本證
即當用附子湯行温經散寒之定法也
十一少隂病吐利手足厥冷煩燥欲死者吳茱萸湯主
之原文/
吐利厥冷而至於煩燥欲死腎中之隂氣上逆將成
[004-10b]
危候故用吳茱萸以下其逆氣而用人參薑棗以厚
土則隂氣不復上干此葢温經兼用温中矣
十二少隂病下利白通湯主之原文/
下利無陽證者純隂之象恐隂盛而隔絶其陽故用
白通湯以通其陽而消其隂也
十三少隂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
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
續者生原文/
[004-11a]
與白通湯反至厥逆無脈乾嘔而煩此非藥之不勝
病也以無鄉𨗳之力宜其不入耳故復加人尿猪膽
汁之隂以引陽藥深入然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亦
危矣哉故上條纔見下利早用白通圖功於未著真
良法也
十四少隂痛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
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
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原文/
[004-11b]
隂寒内持濕勝而水不行因而内滲外薄甚至水糓
不分或欬或利泛溢無所不之非頼真武坐鎮北方
之水寜有底哉太陽篇中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陽者
用真武湯之法已表明之矣兹少隂之水濕上逆仍
用真武一法以鎮攝之可見太陽膀胱與少隂腎一
藏一府同居北方寒水之位府邪為陽邪藉用麻桂
為青龍藏邪為隂邪藉用附子為真武得此二湯以
滌痰𨗳水消隂攝陽其神功妙濟真有不可思議者
[004-12a]
矣
十五少隂病下利清榖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
身反不惡寒其人靣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
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原文/
下利裏寒種種危殆其外反熱其靣反赤其人反不
惡寒而手足厥逆脈微欲絶明係羣隂隔陽於外不
能内返也故倣白通之法加䓤入四逆湯中以入隂
迎陽而復其脈也前條云脈暴出者死此條云脈即
[004-12b]
出者愈其辨最細葢暴出則脈已離根即出則陽已
返舍繇其外反不發熱反不惡寒真陽尚在軀殻然
必通其脈而脈即出始為休徴設脈出艱遲其陽已
隨熱勢外散又主死矣
十六少隂病脈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湯原文/
外邪入少隂宜與腎氣兩相搏擊乃脈見沉而不鼓
即内經所謂腎脈獨沉之義其人陽氣衰微可知故
當急温之以助其陽也
[004-13a]
十七少隂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下温温欲吐復不能吐
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
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湯原/文
飲食入口即吐猶曰胃中不能納榖也若不飲食之
時復欲吐而不能吐明係隂邪上逆矣此等處必加
細察若始得之便手足寒而脈弦遲即非傳經熱邪
其為隂邪上逆無疑當從事乎温經之法也若胸中
實者是為陽邪在胸而不在腹即不可用下而當吐
[004-13b]
以提之也然必果係陽邪方可用吐設膈上有寒飲
乾嘔即是隂邪用事吐必轉増其逆計惟有急温一
法可助陽而勝隂矣
十八少隂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
當温其上灸之原文/
下利而脈見陽微隂澀為真隂真陽兩傷之候矣嘔
者隂邪上逆也汗出者陽虚不能外固隂弱不能内
守也數更衣反少者陽虚則氣下墜隂弱則勤弩責
[004-14a]
也是證陽虚本當用温然隂弱復不宜於温一藥之
中既欲救陽又欲䕶隂漫難區别故於頂之上百會
穴中灸之以温其上而升其陽庶陽不致下䧟以逼
迫其隂然後隂得安靜不擾而下利自止耳此證誤
用藥以温其下必逼迫轉加下利不止而隂立亡故
不用温藥但用灸法有如此之回䕶也 前條用吳
茱萸湯兼温其中此條用灸法獨温其上妙義天開
令人舞蹈
[004-14b]
十九少隂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
者灸少隂七壯原文/
既吐且利手足逆冷者其常也若反發熱則陽氣似非
衰憊然正恐真陽越出軀殻之外故反發熱耳設脈
不至則當急温無疑但温藥必至傷隂故於少隂本
穴用灸法以引其陽内返斯脈至而吐利亦將自止
矣前條背惡寒之證灸後用附子湯者隂寒内凝定
非一灸所能勝此條手足反熱止是隂内陽外故但
[004-15a]
灸本經以招之内入不必更用温藥也絲絲入扣
二十少隂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原文/
隂盛無陽即用四逆等法回陽氣於無何有之鄉其
不能回者多矣故曰不治
二十一少隂病吐利煩燥四逆者死原文/
上吐下利因至煩燥則隂陽擾亂而竭絶可虞更加
四肢逆冷是中州之土先敗上下交征中氣立斷故
主死也使早用温中之法寜至此乎
[004-15b]
二十二少隂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原文/
下利既止其人似可得生乃頭眩時時自冒者復為
死候葢人身隂陽相為依附者也隂亡於下則諸陽
之上聚於頭者紛然而動所以頭眩時時自冒陽脱
於上而主死也可見陽回利止則生隂盡利止則死
矣
二十三少隂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燥者
死原文/
[004-16a]
四逆惡寒身踡更加脈不至陽已去矣陽去故不煩
然尚可施種種回陽之法若其人復加燥擾則隂亦
垂絶即欲回陽而基址已壊不能回也
二十四少隂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原文/
諸陽主氣息高則真氣上迸於胸中本實先撥而不
能復歸於氣海故主死也六七日三字辨證最細見
六七日經傳少隂而息髙與二三日太陽作喘之表
證逈殊也
[004-16b]
二十五少隂病脈微沉細但欲卧汗出不煩自欲吐至
五六日自利復煩燥不得卧寐者死原文/
脈微沉細但欲卧少隂之本證也汗出不煩則陽證
悉罷而當顧慮其隂矣乃於中兼帶欲吐一證欲吐
明係隂邪上逆正當急温之時失此不圖至五六日
自利有加復煩燥不得卧寐非外邪至此轉増正少
隂胃中之真陽擾亂頃刻奔散即温之亦無及故主
死也
[004-17a]
少隂經後篇 凡少隂傳經熱邪正/治之法悉列此篇
一少隂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原文/
陽脈滑大隂脈微細外邪傳入少隂其脈必微細而
與三陽之滑大逈殊衛氣行陽則寤行隂則寐邪入
少隂則氣行於隂不行於陽故但欲寐也此少隂之
總脈總證也
二少隂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原文/
沉細之中加之以數正熱邪入裏之徴熱邪入裏即
[004-17b]
不可發汗發汗則動其經氣而有奪血亡陽之變故
示戒也
三少隂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
以强責少隂汗也原文/
少隂之脈從足入腹上循喉嚨縈繞舌根故多咽痛
之證其支别出肺故間有咳證今以火氣强刼其汗
則熱邪挾火力上攻必為咳以肺金惡火故也下攻
必為利以火勢逼迫而走空竅故也内攻必譫語以
[004-18a]
火勢燔炳而亂神識故也小便必難者見三證皆妨
小便葢肺為火熱所傷則膀胱氣化不行大腸奔迫
無度則水榖併趨一路心胞燔灼不已則小腸枯涸
必至耳少隂可强責其汗乎
四少隂中風陽微隂浮者為欲愈原文/
風邪傳入少隂仍見陽浮隂弱之脈則其勢方熾必
陽脈反㣲隂脈反浮乃為欲愈葢陽㣲則外邪不復
内入隂浮則内邪盡從外出故欲愈也少隂傷寒之
[004-18b]
愈脈自可類推
五少隂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原文/
各經皆解於所王之時而少隂獨解於陽生之時陽
進則隂退陽長則隂消正所謂隂得陽則解也即是
推之而少隂所主在真陽不可識乎
六少隂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
血也原文/
少隂病難於得熱熱則隂病見陽故前篇謂手足不
[004-19a]
逆冷反發熱者不死然病至八九日隂邪内解之時
反一身手足盡熱則少隂必無此候當是藏邪傳府
腎移熱於膀胱之證也以胱胱主表一身及手足正
軀殻之表故爾盡熱也膀胱之血為少隂之熱所逼
其出必趨二隂之竅以隂主降故也
七少隂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
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原文/
强發少隂汗而動其血勢必逆行而上出陽竅以諸
[004-19b]
發汗藥皆陽經藥也或口鼻或耳目較前證血從隂
竅出者則倍甚矣下厥者少隂居下不得汗而熱深
也上竭者少隂之血盡從上而越竭也少隂本少血
且從上逆故為難治然則上條不言難治者豈非以
膀胱多血且從便出為順乎
八少隂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黄連阿膠
湯主之原文/
心煩不得卧而無燥證則與真陽發動逈别葢真陽
[004-20a]
發動必先隂氣四布為嘔為下利為四逆乃致煩而
且燥魄汗不止耳今但心煩不卧而無嘔利四逆等
證是其煩為陽煩乃真隂為邪熱煎熬如日中纎雲
頃刻消散安能霾蔽青天也哉故以解熱生隂為主
治始克有濟少緩則無及矣
九少隂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
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原文/
腹痛小便不利少隂熱邪也而下利不止便膿血則
[004-20b]
下焦滑脱矣滑脱即不可用寒藥故取乾薑石脂之
辛澀以散邪固脱而加糯米之甘以益中虚葢治下
必先中中氣不下墜則滑脱無源而自止也註家見
用乾薑謂是寒邪傷胃欠清葢熱邪挾少隂之氣填
塞胃中故用乾薑之辛以散之若混指熱邪為寒邪
寜不貽誤後人耶
十少隂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少隂病便膿血
者可刺原文/
[004-21a]
證兼下利便膿血則用桃花湯若不下利而但便膿
血則可刺經穴以散其熱即上文之互意也
十一少隂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猪膚湯主之原文/
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少隂熱邪充斥上下中間無所
不到寒下之藥不可用矣又立猪膚湯一法以潤少
隂之燥與用黒驢皮之意頗同若以為燖猪皮外毛
根薄膚則薟劣無力且與熬香之説不符但用外皮
去其内層之肥白為是此藥大不可忽陽㣲者用附
[004-21b]
子温經隂竭者用猪膚潤燥温經潤燥中同具散邪
之義比而觀之思過半矣
十二少隂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
梗湯原文/
邪熱客於少隂故咽痛用甘草湯者和緩其勢也用
桔梗湯者開提其邪也此在二三日他證未具故可
用之若五六日則少隂之下利嘔逆諸證蠭起此法
又未可用矣
[004-22a]
十三少隂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少隂病咽中傷
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原文/
熱邪挾痰攻咽當用半夏滌飲桂枝散邪若劇者咽
傷生瘡音聲不出桂枝之熱既不可用而隂邪上結
復與寒下不宜故用半夏雞子以滌飲潤咽更有藉
於苦酒之消腫歛瘡以勝隂熱也
十四少隂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
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
[004-22b]
傳經熱邪至於手足四逆最當辨悉若見咳利種種
之證其為熱證無疑矣然雖四逆而不至於厥其熱
未深故主此方為和解亦如少陽經之用小柴胡湯
為一定之法矣讀者詳之
十五少隂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猪
苓湯主之原文/
下利六七日本熱去寒起之時其人尚兼欬渴心煩
不眠等證則是熱邪摶結水飲以故覊留不去用猪
[004-23a]
苓湯以利水潤燥不治利而利自止也
十六少隂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
氣湯原文/
得病纔二三日即口燥咽乾則腎水之不足上供可
知延至五六日始下必枯槁難回矣故宜急下以救
腎水也
十七少隂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
下之宜大承氣湯原文/
[004-23b]
熱邪傳入少隂逼迫津水注為自利質清而無渣滓
相雜色青而無黄赤相間可見陽邪暴虐之極反與
隂邪無異但陽邪傳自上焦其人心下必痛口必乾
燥設係隂邪必心下滿而不痛口中和而不燥必無
此枯槁之象故宜急下以救其隂也
十八少隂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
湯原文/
六七日腹脹不大便則胃土過實腎水不足以上供
[004-24a]
有立盡之勢又非少隂負趺陽反為順候之比此時
下之已遲安得不急
十九少隂負趺陽者為順也此條叔和編入厥/隂今移附少隂
少隂水也趺陽土也諸病惡土尅水而傷寒少隂見
證惟恐土不能制水其水反得以泛溢水一泛溢則
嘔吐下利無所不至究令中州上敗而真陽外越神
丹莫救矣故予其權於土則平成可幾予其權於水
則昬墊立至此脈法中消息病情之奥旨也
[004-24b]
按少隂水藏也水居北方原自坎止惟挾外邪而
動則波翻浪湧横流逆射無所不到為嘔為欬為
下利為四肢沉重仲景不顧外邪惟以真武一法
坐鎮北方之水水不横溢則諸證自止而人之命
根頼以攸固命根者何即父母搆精時一㸃真陽
伏藏於腎水之中者是也水中火發所以其證雖
隂其人反煩燥多汗而似陽仲景每用乾薑附子
白通之法以收攝其陽初不慮夫外感葢陽出則
[004-25a]
腠理大開外感先出所以一回陽而了無餘義也
若用寒涼以助水則真陽不返而命根斯斷矣
其有腎水衰薄邪入不能横溢轉而内挾真陽藴
崇為患外顯心煩舌燥咽痛不眠等證即不敢擅
用汗下諸法以重傷其隂但用黄連阿膠湯苦酒
湯猪苓湯猪膚湯四逆散之類以分解其熱而潤
澤其枯於中雖有急下三證反無當下一證所以
前方俱用重劑潤下一日三服始勝其任設熱邪
[004-25b]
不能盡解傳入厥隂則熱深者其厥亦深而咽痛
者轉為喉痺嘔欬者轉吐癰膿下利者轉便膿血
甚者發熱厥逆燥不得卧仍是腎氣先絶而死也
必識此意然後知仲景温經散邪之法與清熱潤
燥之法㣲細曲折與九轉還丹不異後人窺見一
斑者遇隂邪便亟温遇陽邪便亟下其鹵莽滅裂
尚不可勝言况於聾聵之輩乎兹分前後二篇暢
發其義有知我者諒不以為僭也
[004-26a]
[004-26b]
尚論篇卷四中
[004-27a]
欽定四庫全書
尚論篇卷四下
新建 喻昌 撰
尚論厥隂經證治大意
厥隂雖兩經交盡之名然厥者逆也腎居極下逆
行而上以傳於肝故名曰厥隂也邪傳厥隂其熱
深矣熱深多發厥厥證皆屬於陽以陽與隂不相
承接因致厥也厥後發熱陽邪出表則易愈厥多
[004-27b]
熱少則病進熱多厥少則病退所以仲景雜用三
陽經治法即讝語之當下者但用小承氣湯㣲和
胃氣他證皆不用下正欲其熱多而邪從外出耳
然厥證多兼下利則陽熱變為隂寒者十居其七
葢木盛則胃土受剋水穀奔廹胃陽發露能食則
為除中木盛則腎水暗虧汲取無休腎陽發露靣
赤則為戴陽繇是陽微則厥愈甚陽絶則厥不返
矣所以温之灸之以回其陽仍不出少隂之成法
[004-28a]
也但厥而下利隂陽之辨甚微不便分為二篇故
發其奥於篇首俾讀者先㑹其意云
厥隂經全篇 法五十五/
一厥隂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
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原文/
消渴者飲水多而小便少也厥隂屬木厥隂邪甚則
腎水為之消腎消則引水以自救故消而且渴其渴
不為水止也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者肝氣通於心也
[004-28b]
饑不能食者木邪横肆胃土受制也食則吐蚘者胃
中饑蚘嗅食則出也下之利不止者邪屬厥隂下則
徒虚陽明陽明虚木益乘其所勝也此條文義形容
厥隂經之病情最著葢子盛則母虚故腎水消而生
渴母盛則子實故氣撞心而疼熱然足經之邪終與
手經有别雖仰闗而攻究不能入心之郛廓也至胃
則受俯凌之勢無可逃避食則吐而下則利不止矣
亦繇邪自陽明傳入胃氣早空故易動耳
[004-29a]
二厥隂中風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原文/
厥隂之脈微緩不浮中風病傳厥隂脈轉微浮則邪
還於表而為欲愈
三厥隂病欲解時從丑至夘上原文/
丑寅夘厥隂風木之王時故病解
四厥隂病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原文/
五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凡厥者隂陽氣不
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原文/
[004-29b]
厥即四逆之極隂陽既不相順接下則必至於脱絶
也
厥隂證仲景總不欲下無非欲邪還於表而隂從陽
解也此但舉最不可下之二端以嚴其戒耳
手之三隂與手之三陽相接於手足之三隂與足之
三陽相接於足隂主寒陽主熱故陽氣内䧟不與隂
氣相順接則手足厥冷也然四肢屬脾脾為隂與胃
之陽不相順接亦主逆冷所以厥證雖𫝊經熱邪復
[004-30a]
有不盡然者最難消息
六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黄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
今與黄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
此名除中必死原文/
脈遲為寒寒則胃中之陽氣已薄不可更用寒藥矣
腹中即胃中胃煖乃能納食今胃冷而反能食則是
胃氣發露無餘其陽亦必漸去而不能久存故為必
死除者去也與除夕之義同又除者授也與授鞶帶
[004-30b]
之義同
七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
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
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三日脈之其熱續
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
日復發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
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
氣有餘必發癰膿也原文/
[004-31a]
少隂經中内藏真陽最患四逆故云吐利手足不逆
冷反發熱者不死厥隂經中内無真陽不患其厥但
患不能發熱與夫熱少厥多耳論中恐暴熱來出而
復去後三日脈之其熱尚在形容厥證重熱之意匠
心滿志讀者不可草草然得熱與厥相應尤無後患
若熱氣有餘病勢雖退其後必發癰膿以厥隂主血
熱與血久持不散必至壅敗也
八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傷寒先
[004-31b]
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痺
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
喉不痺原文/
先厥後熱下利止其病為欲愈矣乃反汗出咽中痛
是熱邪有餘上攻咽喉挾濕痰而為痺也然既發熱
即無汗而邪亦外出所以利必自止若不止則無汗
明係邪不外出仍在於裏必主便膿血也便膿血者
其喉不痺見熱邪在裏即不復在表在下即不復在
[004-32a]
上也
九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
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
必口傷爛赤原文/
前云諸四逆厥者不可下矣此云厥應下之者其辨甚
微葢先四逆而後厥與先發熱而後厥者其來逈異
故彼云不可下此云應下之也以其熱深厥深當用
苦寒之藥清解其在裏之熱即名為下如下利讝語
[004-32b]
但用小承氣湯止耳從未聞有峻下之法也若不用
苦寒反用辛甘發汗寜不引熱勢上攻乎口傷爛赤
與喉痺互意
十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
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原文/
厥終不過五日即上句之註脚見熱與厥相應隂陽
一勝一復恰恰相當故可勿藥自愈
十一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燥無暫安時
[004-33a]
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
而復時煩者此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湏臾復止得
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
梅圓主之又主久利原文/
此條微㫖千百年來全無識者昌於篇首總括大意
挈出腎陽胃陽二端原有所自藏厥者正指腎而言
也蚘厥者正指胃而言也曰脈微而厥則陽氣衰微
可知然未定其為藏厥蚘厥也惟膚冷而燥無暫安
[004-33b]
乃為藏厥藏厥用四逆及灸法其厥不回者主死若
蚘厥則時煩時止未為死候但因此而馴至胃中無
陽則死也烏梅圓中酸苦辛温互用以安蚘温胃益
虚久利而便膿血亦主此者能解隂陽錯雜之邪故
也
十二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黙黙不欲食煩燥數日小
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
脇煩滿者其後必便血原文/
[004-34a]
熱少厥微指頭微寒其候原不重然黙黙不欲食煩
燥數日胃中津液傷而坐困矣若小便利色白則胃
熱暗除故欲得食若厥而嘔胸脇滿不去則邪聚中
焦其後隂邪必走下竅而便血以厥隂主血也
十三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
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傷寒厥四日
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
進也原文/
[004-34b]
以隂陽進退之義互舉其㫖躍然
十四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燥灸厥隂厥不還
者死原文/
脈微而厥更加煩燥則是陽微隂盛用灸法以通其
陽而陽不回則死也
十五傷寒發熱下利厥逆燥不得卧者死原文/
十六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原文/
厥證但發熱則不死以發熱則邪出於表而裏證自
[004-35a]
除下利自止也若反下利厥逆煩燥有加則其發熱
又為陽氣外散之候隂陽兩絶亦主死也
十七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原文/
厥利與熱不兩存之勢也發熱而厥七日是熱者自
熱厥利者自厥利兩造其偏漫無相恊之期故雖未
現煩燥等証而已為難治葢治其熱則愈厥愈利治
其厥利則愈熱不至隂陽兩絶不止矣
十八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
[004-35b]
死有隂無陽故也原文/
六七日不利忽發熱而利渾是外陽内隂之象此中
伏有亡陽危機所以仲景蚤為回䕶用温用灸以安
其陽若俟汗出不止乃始圖之則無及矣可見邪亂
厥隂其死生全闗乎少隂也不然厥隂之熱深厥深
何反謂之有隂無陽哉
十九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
冷結在膀胱闗元也原文/
[004-36a]
陽邪必結於陽隂邪必結於隂故手足逆冷腹滿按
之痛者邪不上結於胸其非陽邪可知其為隂邪下
結可知則其當用温用灸更可知矣闗元在臍下三
寸為極隂之位也
二十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虚復厥者不可下此
為亡血下之死原文/
傷寒五六日邪入厥隂其熱深矣乃陽邪不上結於
胸隂邪不下結於腹其脈虚而復厥則非熱深當下
[004-36b]
之比繇其隂血素虧若悞下之以重亡其隂必主死
也此厥隂所以無大下之法而血虛之人尤以下為
大戒矣
二十一手足厥寒脈細欲絶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
人内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原/文
前條之脈虚此條之脈細互見其義虚細總為無血
不但不可用下并不可用温葢脈之虚細本是陽氣
衰微然隂血更為不足故藥中宜用歸芍以濟其隂
[004-37a]
不宜用薑附以刼其隂也即其人素有久寒者但増
吳茱萸生薑觀之是則乾薑附子寜不在所禁乎此
而推之妙義天開矣
二十二大汗出熱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
惡寒者四逆湯主之原文/
大汗出而熱反不去正恐陽氣越出軀殻之外若内拘
急四肢疼更加下利厥逆惡寒則在裏純是隂寒宜
亟用四逆湯以回其陽而隂邪自散耳
[004-37b]
二十三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原文/
此證較上條無外熱相錯其為隂寒易明然既云大
汗大下利則隂津亦亡但此際不得不以救陽為急
俟陽回尚可徐救其隂所以不當牽制也
二十四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原文/
傷寒脈促則陽氣跼蹐可知更加手足厥逆其陽必
為隂所格拒而不能返故宜灸以通其陽也
二十五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也白虎湯主之原文/
[004-38a]
滑為陽脈其裏熱熾盛可知故宜行白虎湯以解其
熱與三陽之治不殊也
二十六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
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湏吐之宜𤓰蒂散原文/
手足厥冷疑似隂邪其脈有時乍緊則是陽邪而見
陽脈也陽邪必結於陽所以邪結在胸中心下煩滿
饑不能食也此與太陽之結胸逈殊其脈乍緊其邪
亦必乍結故用𤓰蒂散湧載其邪而出斯陽邪仍從
[004-38b]
陽解耳
二十七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用茯苓甘草
湯却發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原文/
太陽篇中飲水多者心下必悸故此厥而心悸者明
係飲水所致所以乘其水未漬胃先用茯苓甘草湯
治水以清下利之源後乃治厥庶不致厥與利相因
耳
二十八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
[004-39a]
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黄
升麻湯主之原文/
此表裏錯雜之邪最為難治然非死證也大下後寸
脈沉而遲手足厥逆則陽氣陷入隂中下部脈不至
則隂氣亦復衰竭咽喉不利唾膿血又因大下傷其
津液而成肺痿金匱曰肺痿得之被快藥下利重亡
津液者是也泄利不止未是下焦虚脱但因陽氣下
陷所致故必升舉藥中兼調肝肺乃克有濟此麻黄
[004-39b]
升脈所以名湯而謂汗出愈也
按寸脈沉而遲明是陽去入隂之故非陽氣衰微可
擬故雖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泄利不止其不得為
純隂無陽可知况咽喉不利唾膿血又陽邪搏隂上
逆之徴騐所以仲景持於隂中提出其陽得汗出而
錯雜之邪盡解也
二十九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
自利也原文/
[004-40a]
腹中痛多屬虚寒與腹中實滿不同若便轉氣下趨
少腹則必因腹寒而致下利明眼見此自當圖功於
未著矣
三十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
入口即吐乾薑黄連黄芩人參湯主之原文/
本自寒下是其人之平素胃寒下利也較上條之轉
氣下趨少腹者更為已然之事矣所以纔病傷寒即
不可妄行吐下與病人舊微溏不可服梔子湯互意
[004-40b]
舊微溏而用梔子則易湧易泄本自寒下而施吐下
則吐下更逆其理甚明註家不㑹其意寒格者因誤
施吐下之寒藥致成格拒也若食入口即吐格拒極
矣故用乾薑人參以温補其胃用黄連黄芩之苦以
下逆氣而解入裏之熱邪也
三十一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靣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
穀者必鬱冐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靣戴
陽下虚故也原文/
[004-41a]
下利脈沉遲裏寒也靣少赤有微熱則仍兼外邪必
從汗解但戴陽之證必見微厥汗中大伏危機其用
法即逈異嘗法下條正其法也
三十二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
主之原文/
上條辨證此條用藥兩相互發然不但此也少隂病
下利清榖靣色赤者已用其法矣要之通之正所以
收之也不然豈有汗出而反加蔥之理哉
[004-41b]
三十三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温若脈不還反
微喘者死原文/
灸之不温脈不還已為死證然或根坻未絶亦未可
知設陽氣隨火氣上逆胸有微喘則孤陽上脱而必
死矣與少隂病六七日息高者死正同
三十四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温者生
脈不還者死原文/
厥利無脈陽去而難於返矣然在根本堅固者生機
[004-42a]
尚存一綫經一週時脈還手足復温則生否則死矣
此即互上條用灸之意所以不重贅灸法也少隂下
利厥逆無脈服白通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厥隂
下利厥逆脈絶用灸法晬時脈還者生不還者死可
見求陽氣者非泛然求之無何有之鄕也根深寜極
之中必有幾微可續然後藉温灸為鸞膠耳
三十五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温其裏乃攻其表
温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原文/
[004-42b]
此與太陽中篇下利身疼用先裏後表之法大同彼
因誤下而致下利此因下利而致腹脹總以温裏為
急者見睍曰消之義也身疼痛有裏有表必清便已
調其痛仍不減方屬於表太陽條中已悉故此不贅
三十六下利清榖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原文/
此條重舉下利清榖不可攻表以示戒正互明上條
所以必先温裏然後攻表之義也見誤攻其汗則陽
出而隂氣瀰塞胸腹必致脹滿而釀變耳
[004-43a]
三十七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原文/
實為邪盛邪盛必正脱也
三十八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下利脈數而
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下利脈數
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設復緊為未解原文/
微熱而渴證已轉陽然正恐陽邪未盡也若脈弱則
陽邪已退可知故不治自愈脈數與微熱互意汗出
與脈弱互意脈𦂳則不弱矣邪方熾盛其不能得汗
[004-43b]
又可知矣
三十九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圊膿血原文/
清圊同義脈見浮數若是邪還於表則尺脈自和今
尺中自濇乃熱邪摶結於隂分雖寸口得陽脈究竟
邪必走下竅而便膿血也
四十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
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原文/
下利而脈沉弦主裏急後重成滯下之證即所稱痢
[004-44a]
證也脈大者即沉弦中之大脈微弱數者即沉弦中
之微弱數也脈微弱數雖發熱不死則脈大身熱者
其死可知矣
四十一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原文/
熱利下重互上文即傷寒轉痢之謂也
四十二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原/文
此從上條另申一義見凡下利欲飲水者與藏寒利
而不渴自殊乃熱邪内耗津液縱未顯下重之候亦
[004-44b]
當以前湯勝其熱矣
四十三下利讝語以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此與陽明經讝語胃中有燥屎正同乃不用大承氣
而用小承氣者以下利腸虚兼之厥隂藏寒所以但
用小承氣微攻其胃全無大下之條耳
四十四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虚煩也宜梔子
豉湯原文/
已下利而更煩似乎邪未盡解然心下濡而不滿則
[004-45a]
為虚煩與陽明誤下胃虚膈熱之證頗同故俱用湧
法也
四十五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厥隂之邪上逆而兼發熱乃肝膽藏府相連之證也
故用小柴湖湯分解其隂藏陽府之嘔熱也
四十六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
逆湯主之原文/
嘔而脈弱小便利裏虚且寒身有微熱證兼表裏其
[004-45b]
人見厥則隂陽互錯故為難治然不難於外熱而難
於内寒也内寒則陽微隂盛天日易霾故當用四逆
湯以回陽而微熱在所不計也况乾薑配附子補中
有發微熱得之自除耶
四十七乾嘔吐涎沬者吳茱萸湯主之嘔家有癰膿者
不可治嘔膿盡自愈原文/
厥隂之邪上逆而乾嘔吐涎沬可用吳茱萸湯以下
其逆氣若隂邪上逆結而為癰潰出膿血即不可復
[004-46a]
治其嘔正恐人誤以吳茱萸湯治之耳識此意者用
辛涼以開提其膿亦何不可耶
按厥隂篇中次第不一有純陽無隂之證有純隂
無陽之證有隂陽差多差少之證有陽進欲愈隂
進未愈之證復有隂居八九陽居一二之證厥而
發熱熱深厥深上攻而成喉痺下攻而便膿血此
純陽無隂之證也脈微細欲絶厥冷灸之不温惡
寒大汗大利燥不得卧與夫冷結闗元此純隂無
[004-46b]
陽之證也厥三日熱亦三日厥五日熱亦五日手
足厥冷而邪熱在胸水熱在胃此隂陽差多差少
之證也渴欲飲水饑欲得食脈滑而數手足自温
此陽進欲愈之證也黙黙不欲食寸脈雖浮數尺
脈自濇嘔吐涎沫腹脹身疼此隂進未愈之證也
下利清榖裏寒外熱嘔而脈弱小便復利本自寒
下復誤吐下脈沉微厥靣反戴陽此隂居八九陽
居一二之證也大率陽脈陽證當取用三陽經治
[004-47a]
法隂脈隂證當合用少隂經治法厥隂病見陽為
易愈見隂為難痊其表裏雜錯不分又必先温其
裏後攻其表設見咽喉不利咳唾膿血則温法不
可用仍宜先解其表矣世醫遇厥隂諸證如涉大
洋茫無邉際可測是以動手即錯兹不厭繁複闡
其要㫖俾後學奉為指南云
再按厥隂經原無下法首條即先示戒云下之利
不止矣葢厥隂多至下利下利中復有死證金匱
[004-47b]
云五藏氣絶於内則下利不禁此所以致戒不可
下耶中間雖有用小承氣一法因胃有燥屎微攻
其胃非攻其腸也雖有厥應下之一語乃對發汗
而言謂厥應内解其熱不應外發其汗耳豈可泥
應下二字遂犯厥隂之大戒耶自晉迄今傷寒失
傳遇陽明二三日内當下之證及少隂二三日急
下之證總不能下至厥隂六七日不當下之時反
行下之在熱深厥深之陽證下之已遲萬一僥倖
[004-48a]
不過為焦頭爛額之客在亡血藏虚之人下之百
無一生矣幾千年來孰任殺人之辜耶
過經不解 法四條經後/附三隂
過經不解者由七八日已後至十三日已後病過一
候二候猶不痊解也然邪在身中日久勢必結聚於
三陽太陽為多少陽次之陽明又次之及至三隂則
生死及掌不若此之久持矣
辨陽症用大小柴胡兩觧一法
[004-48b]
一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
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
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原文/
過經十餘日而不知太陽證有未罷反二三下之因
而致變者多矣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未有他變本
當行大柴胡兩解表裏但其人之邪屢因悞下而深
入即非大柴胡下法所能服故必先用小柴胡提其
邪出半表然後乃用大柴胡始合法也
[004-49a]
辨過經不解心下欲吐微煩微滿用藥宜審一法
二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
反溏腹微滿鬰鬰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
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
胡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原文/
此條註解不得仲景叮嚀之意兹特明之太陽病過
經十餘日心下温温欲吐而不吐其人胸中痛大便
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者此有二辨若曽經大吐大
[004-49b]
下者邪從吐解且已入裏可用調胃承氣之法若未
極吐下但欲嘔不嘔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傷
溏非下所致調胃之法不可用矣豈但調胃不可用
即柴胡亦不可用以邪尚在太陽髙位徒治陽明少
陽而邪不服耳解太腸之邪仲景言之已悉故此但
示其意也若其人能嘔則是為吐下所傷而所主又
不在太陽矣
過經證屬可下悞用圓藥増利辨内實内虚二法
[004-50a]
三傷寒十三日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圓藥下
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後以柴
胡加芒硝湯主之原文/
胸脇滿而嘔邪在少陽表裏之間也發潮熱裏可攻
也微下利便未硬也以大柴胡分解表邪蕩滌裏熱
則邪去而微利亦自止矣若悞用圓藥則徒引熱邪
内陷而下利表裏俱不解也故先用小柴胡分提以
[004-50b]
解外邪後加芒硝以滌胃中之熱也
四傷寒十三日不解過經讝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
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
圓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
此為内實也調胃承氣湯下之原文/
二條俱見微利之證難辨其内虚内實上條胸脇滿
而嘔邪凑少陽之表故欲下之必用柴胡湯為合法
若以他藥下之表邪内入即是内虚此條原無表證
[004-51a]
雖圓藥悞下其脈仍和即為内實也
按仲景下法屢以用圓藥為戒惟治太陽之脾約乃
用麻仁圓因其人平素津枯腸結必俟邪入陽明下
之恐無救於津液故雖邪在太陽即用圓藥之緩下
潤其腸俾外邪不因峻攻而内䧟乃批郤𨗳□游刄
空虚之妙也此等處亦湏互察
再按傷寒證以七日為一候其有二候三候不解者
病邪多在三陽經留戀不但七日傳之不盡即十日
[004-51b]
十三日二十餘日尚有𫝊之不盡者若不辨證徒屈
指數經數候汗下展轉差誤正虚邪凑愈久愈難為
力與内經至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
衰身熱少歇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陽病
衰腹减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隂病衰渴止舌潤
而嚏十二日厥隂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
人精神爽慧之恒期逈異矣所以過經不解當辨其
邪在何經而取之仲景云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
[004-52a]
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即内經七日太陽病衰頭
痛少愈之旨也可見太陽一經有行之七日以上者
矣其欲作再經者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以太陽
既覊留多日則陽明少陽亦可覊留過經漫無解期
矣所以早從陽明中土而奪之俾其不傳此㨗法也
若謂六經傳盡復傳太陽必無是理後人墮落成無
已阱中耳豈有厥隂兩隂交盡於裏復從皮毛外再
入太陽之事耶請破此大惑
[004-52b]
差後勞復隂陽易病附三隂經後/
一太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者
加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原文/
勞復乃起居作勞復生餘熱之病方註作女勞復大
謬女勞復者自犯傷寒後之大戒多死少生豈有反
用上湧下泄之理耶太陽中篇下後身熱或汗吐下
後虚煩無奈用本湯之苦以吐徹其邪此非取吐法
也乃用苦以發其微汗正内經火滛所勝以苦發之
[004-53a]
之義觀方中用清漿水七升空煑至四升然後入藥
同煑全是欲其水之熟而趨下不致上湧耳所以覆
令微似汗精絶
二傷寒差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
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原文/
差已後更發熱乃餘熱在内以熱召熱也然餘熱要
當辨其何在不可泛然施治以虚其虚如在半表半
裏則仍用小柴胡湯和解之法如在表則仍用汗法
[004-53b]
如在裏則仍用下法然汗下之法即互上條汗用枳
實梔䜴微汗下用枳實梔䜴加大黄微下也
三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㵼散主之原/文
腰以下有水氣者水漬為腫也金匱曰腰以下腫當
利小便此定法矣乃大病後脾上告困不能攝水以
致水氣泛溢用牡蠣澤㵼散峻攻何反不顧其虚耶
正因水勢未犯身半以上急驅其水所全甚大設用
輕劑則隂水必襲入陽界驅之無及城不沒者三版
[004-54a]
亦云幸矣可見活人之事迂疎輩必不能動中機宜
庸工遇大病後悉行温補自以為善孰知其為鹵莽
滅裂哉
四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圓藥温
之宜理中圓原文/
身中津液因胃寒凝結而成獨唾久而不清其人必
消瘦索澤故不用湯藥蕩滌而用圓藥緩圖也理中
圓乃區分隂陽温補脾胃之善藥然仲景差後病外
[004-54b]
邪已盡纔用其方在太陽邪熾之日不得已合桂枝
用之即更其名曰桂枝人參湯又云醫以理中與之
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非其治也於此
見用法之權衡矣
五傷寒解後虚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原文/
身中津液為熱邪所耗餘熱不清必致虚羸少氣難
於康復若更氣逆欲吐是餘邪復挾津液滋擾故用
[004-55a]
竹葉石膏湯以益虚清熱散逆氣也
六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强與榖脾胃
氣尚弱不能消榖故令微煩損榖則愈原文/
脈已解者隂陽和適其無表裏之邪可知也日暮微
煩者日中衛氣行陽其不煩可知也乃因脾胃氣弱
不能消榖所致損穀則脾胃漸趨於旺而自愈矣註
家牽扯日暮為陽明之王時故以損榖為當小下不
知此論差後之證非論六經轉陽明之證也日暮即
[004-55b]
内經日西而陽氣已衰之意所以不能消榖也損榖
當是减損榖食以休養脾胃不可因前條宿食例輕
用大黄重傷脾胃也
合六條觀之差後病凡用汗下和温之法但師其意
不泥其方恐元氣精津久耗不能勝藥耳豈但不能
勝藥抑且不能勝榖若損榖則病愈而用藥當思減
損并可識矣其腰已下有水氣峻攻其水亦以病後
體虚膀胱氣化不行若不一朝迅埽則久困之脾土
[004-56a]
必不能堤防水逆不至滔天不止所以仲景云少隂
負跌陽者為順故急奪少隂之水以解跌陽之圍夫
豈尋常所能測識耶
一傷寒隂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
引隂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
急者燒裩散主之原文/
隂陽易之病註家不明言乃致後人指為女勞復大
謬若然則婦人病新差與男子交為男勞復乎葢病
[004-56b]
傷寒之人熱毒藏於氣血中者漸從表裏解散惟熱
毒藏於精髓之中者無繇發泄故差後與不病之體
交接男病傳不病之女女病傳不病之男所以名為
隂陽易即交易之義也其證眼中生花身重拘急少
腹痛引隂䈥暴受隂毒又非薑桂附子辛熱所能驅
故燒裩襠為散以其人平昔所出之敗濁同氣相求
服之小便得利隂頭微腫隂毒仍從隂竅出耳
此條叔和彚於差後勞復之前因起後人女勞復之
[004-57a]
疑今移附勞復後益見熱病之為大病差後貽毒他
人其惡而可畏有如此也
尚論張仲景傷寒論凡八卷前四卷詳論六經證
治已盡傷寒之義矣後四卷推廣春月温病夏秋
暑濕熱病以及脈法諸方聊與二三及門揚確千
古稿藏笥中欲俟百年身盡名滅然後梓行以其
刻意求明令天下業醫之子從前師説漫無着落
必反嫉為欺世盜名耳不謂四方來學日衆手編
[004-57b]
不便抄錄姑將前四卷授梓求正大方儻坊間購
刻全本人書具在寜致貽憾於續貂乎
尚論篇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