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黄氏日抄卷三十二
讀孔氏書
闕/
[032-2a]
[032-4a]
南宫韜以智自將獨三復白圭/子貢稱其 居思仁 公析哀不仕大夫/家孔子歎
賞/之 曽㸃疾時禮/教不行 顔由回之/父 商瞿傳易/
漆雕開習書仕/不樂 公良孺賢而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車五乘從 將戰出夫
[032-4b]
子於/蒲 秦商父堇父與孔子/父俱以力聞 顔刻為孔子/業適衛
司馬犂耕性躁好言/憂兄桓魋 司馬施問夫子何/以知將雨 梁鱣无/子
欲出妻以商/瞿之言而止 琴牢欲弔宗魯/孔子弗許 冉孺 伯䖍
公孫龍 曹䘏 陳亢 叔仲㑹少孔子五十歳與/孔闕為二孺子
秦祖 奚蒧 公祖兹 㢘潔 公西與 宰父黒
公西減 穰駟赤 冉季 薛邦 石處 懸亶
左郢 狄黒 髙澤 任不齊 榮祈 顔噲
原桃 公肩 秦非 漆雕從 燕級 公夏守
[032-5a]
句井疆 步叔乘 石作蜀 邽選 施之常
申績 樂欣 顔之僕 孔弗子蔑所孔子兄之子/仕而 忘者三孔子
不/恱 漆雕侈 懸成 顔相右弟子/
宰我問聞諸榮伊黄帝三百年黄帝人也抑非人也何
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答以民頼其利百年而死民畏
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審如是則世傳彭祖夀八百者妄耳黄帝上古神聖且
無三百之夀而彭祖商周之諸侯夀乃八百乎黄帝之
[032-5b]
年誤傳三百孔門以為怪彭祖去孔子時耳目相接夀
八百反不以為怪而逺問黄帝乎然則妄傳彭祖之夀
又出於後世好事者耳或曰彭祖之先得國自商至周
國亡歴祀凢八百年
謲雷皷/曰謲 入廟孔子曰入廟如/右登自阼階
君子君子者成人之名百姓與名謂之君子則/成其親為君而為其子也 見人婚解
褐毛布/也發幣聘禮贈及大夫/之名國語亦有 砮箭鏃見/石砮注
䘮家之狗有䘮之家不見飯食故/狗儽然 見困誓篇
[032-6a]
衮職成王冠頌曰去/王幼志心衮職 䘮欲速貧䘮失位也/合去聲
孔叢子
孔叢子者孔子八世孫鮒字子魚之所集殆家語之後
繼其文雖類諸子而守論堅確更戰國秦漢流俗無所
浸淫真足言孔氏之書矣其一記孔子之言於詩書為
詳無一語及於髙逺其二記子思之言謂夫子嘗告以
心之精神是謂聖按近世學者或執此一語以為識心
即為聖人然子思之問本以審事物真偽夫子之荅又
[032-6b]
繼以推數究理而聖人亦難之則所以發揮此心之用
甚明正與異端識心之說相反其三記子上之言謂子
思告以先訓學必由聖而雜說不與焉其四記子髙之
言以理勝於辭終屈公孫龍白馬非馬與臧三耳無稽
之辨其五記子順之言對魏王華山道士長生不死之
問曰謂若聞之傳聞者妄也若聞之不死者今安在折
學者稱孔子少孤不知其父之說謂由虚造謗言以誣
聖人是未自潔而益其垢子順相魏九月說趙之間合
[032-7a]
韓之隙歸齊之尸陳大計不用知天下必并於秦致其
事寢於家進退無愧矣其六則子魚詰墨之言子魚避
秦禍而藏書陳耳薦之陳涉迎為太師諫涉用周章西
入闗知其必敗仕六旬先卒陳誼亦無辱焉凡皆所謂
歴戰國秦漢流俗而無所浸淫者也然其所能守正非
自任之重𢎞毅強立亦何能不浸淫也哉而原其所以
自任之勇大抵皆原於子思謂其父析薪其子不克負
荷謂之不肖者則子思所自任以繼夫子者也謂錦繢
[032-7b]
紛華所服不過温體三牲太牢所食不過充腹而以無
欲惟能成其志則子思所以訓子上使之自任者也謂
堯舜文武之道可以力致而夜思晝行滋滋浸汲則子
思所以傳孟子使之自任者也觀其却老萊舌柔不弊
之說却其友樽酒束脩之餽其所以堅強自立為何如
故其能𢎞道如此其後子髙却鄒文季節之泣别子順
却枚産匱財求富之說淵源固有自來矣孔叢子之後
有連叢焉又子順弟三子之後孔臧之書臧為武帝大
[032-8a]
常與安國同集古義臧子琳琳次子茂茂傳子卭卭
生仲驩驩生子立子立生子元子元生子建皆世其業
而建不仕莾歸闕里生子仁子仁生子豐子豐能屈鮑
彦淮南子之學子豐生和章帝幸其居為臨晉令而終
其子季彦遂家華隂云
䕫一而足第一/卷 胡盧大笑第四/卷一祖龍始屠商也身
脩八尺鬚髯如㦸而人不敬第/四 乂手弟五/卷 外舅
姑弟/六 䙝器名虎子連叢/注
[032-8b]
闕里譜系
孔子周靈王二十年己酉當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
子生年三十三適周明年魯亂適齊年四十三自齊返
魯年五十二當定公十九年為中都宰遷司空遷大司
㓂明年㑹夾谷二十二年隳三都二十四年攝行相事
誅少正卯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遂適衛年五十七明年過宋適鄭遂至陳居三嵗去陳
適衛衛不用將西見趙簡子臨河不濟自衛復如陳時
[032-9a]
魯定公二十七年也哀公四年孔子自陳遷蔡明年如
葉又還蔡六年有陳蔡之阨楚昭王迎之得免昭王卒
孔子自楚反衛年六十四哀公十一年魯以幣召孔子
歸而刪詩定書繫易年六十九哀公十四年魯西狩獲
麟乃因史記修春秋至獲麟而止哀公十六年孔子卒
年七十四其先宋人也周成王封㣲子啟於宋以奉湯
祀啟弟㣲仲衍生宋公稽稽生丁公申申生愍公共共
生弗父何自何而下世為宋大夫何生宋父周周生世
[032-9b]
父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其後奔魯遂為魯
人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睪夷父睪夷父生孔防叔防
叔生伯夏伯夏生紇字叔梁為陬邑大夫娶顔氏女徵
在禱於尼丘生孔子因名丘字仲尼
二代鯉字伯魚學通儒術魯哀公以幣召之稱疾不行
年五十先孔子卒 忠孔子兄之子在七十子之列
三代伋字子思對孔子以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是
謂不肖孔子忻然曰其克昌乎對魯穆公以除非法
[032-10a]
之事行周公伯禽之政化不能用乃適衛嘗言當吾
先君周制雖衰君臣國位上下相時若一體然夫欲
行其道不執禮以求之則不能入也今諸侯力争競
招英雄以自輔翼伋於此時不自髙人將下吾不自
貴人將賤吾時移世異各有宜也於是在衛緼袍無
表二旬九食著書四十七篇曰中庸教授弟子孟軻
之徒數百人年六十二
四代白字子上嘗請所習於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訓焉
[032-10b]
學必由聖故夫子之教必始於詩書而終於禮樂雜
說不與焉白通習羣書又善兵法齊威王召白為國
相年四十七
五代求字子家通習儒道有遁世之志楚召不仕年四
十五
六代箕字子京為魏相年四十六
七代罙字子髙博學沈静有遁世志楚魏趙皆召之不
仕嘗折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辨著儒家之語十二篇
[032-11a]
名讕言讕音/粲年五十一
八代順字子慎魏安釐迎以為相改嬖寵之官以事賢
才奪無任之禄以賜有功諸失職者謗之九月致仕
曰不出十年天下其盡為秦乎秦荘王召之不行魏
以孔子後嗣封魯文信君年五十七三子鮒騰樹
九代鮒字子魚該覽六藝秦并天下召為魯國文通君
拜少傅秦焚書乃歸藏書屋壁自隠嵩山陳涉起聘
為博士遷太傅仕六旬言不用退卒於陳年五十七
[032-11b]
著孔叢子 騰字子襄長九尺六寸漢髙帝祠孔子
封為奉嗣君亦甞為惠帝博士遷長沙太傅年五十
七 樹字子文鮒幼弟
十代忠字子貞該習有髙志為博士年五十七生武及
安國家語以為子襄生季中季中生武及安國隨
字元路鮒之子 聚字子產樹之子以將軍破楚陔
下封蓼侯年五十三諡夷
十一代武字子威為武帝博士至臨淮太守早卒安
[032-12a]
國字子國孝武博士至太守訓註經籍 臧聚之子
嗣蓼侯歴位九卿遷御史大夫辭乞為太常典臣家
業
十二代延年博覽羣書武帝時為博士轉太傅遷大将
軍年七十一 卭安國之子傳家學特善詩禮 琳
臧之子嗣蓼侯亦傳家學
十三代覇字次孺幼有竒才昭帝時為博士宣帝時為
大中大夫選任皇太子經遷詹事為宻相元帝即位
[032-12b]
拜太師拜爵闗内侯號褒成侯奉夫子祀年七十二
驩卭之子為博士善春秋三傳 黄琳之子坐事
失侯 茂黄之弟大司徒光以其祖有功徳而邑土
廢絶封闗内侯
十四代福襲封闗内侯奉孔子祀年六十二 㨗福之
弟列校尉諸曹 喜㨗之弟列校尉諸曹 光喜之
弟字子夏經學尤明歴輔成哀平三世王莾盛憂懼
辭位年七十 宣聚之𤣥孫長安公士詔復家 立
[032-13a]
驩之子善詩書教授數百人 吉鮒五代孫以殷後
封殷紹嘉公
十五代房襲封闗内侯 永光兄之子封寧鄉侯 放
光之子歴侍郎嗣博山 元立之子為校書郎與楊
雄友善 何齊吉之子封宋公
十六代均字長平好學有大才襲封闗内侯平帝更封
魯公褒成侯追諡夫子為褒成宣尼公王莽簒位拜
太尉辭疾還鄉年八十一 奮㨗之孫通左氏春秋
[032-13b]
後漢行武都太守 竒奮之弟著左氏義詁 子建
元之子不仕王莽闕里荆棘自除 尚覇之曽孫鉅
鹿太守
十七代志光武拜大司馬上幸魯祠孔子封褒成侯
嘉奮之子城門校尉作左氏説 仁子建之子 潛
後漢太子少傅避地㑹稽遂為郡人 孟從王肅學
闕/
[032-14a]
[032-14b]
二十三代嶷襲封奉聖亭侯 啟衍之子廬陵太守
竺潛之子呉南昌太守
[032-15a]
二十四代撫晉舉孝亷辟太尉掾襲封奉聖亭侯為豫
章太守 恬竺長子呉侍中選部尚書晉湘東太守
冲竺次子丹陽太守 奕竺少子全椒令有惠化
二十五代懿東晉襲封奉聖亭侯 愉恬長子晉左僕
射餘不亭侯 侃冲子大司農 倫奕長子黄門郎
注儀禮一卷 羣奕少子少知名晉御史中丞
二十六代鮮恢廓有大度好學善誘誨宋文帝以為奉
聖亭侯後改封崇聖侯 誾愉之子建安太守 汪
[032-15b]
愉之子廣州刺史 安國愉之子晉左僕射舊譜避
漢武博士諱安國但云名國 祗愉之子晉郡功曹
史 坦侃之子晉𣪚騎常侍有集五卷 嚴倫之子
領尚書有集五卷
二十七代乗博學有才俊魏舉孝亷封崇聖大夫 晉
誾之長子尚書令 静誾次子宋侍中 俟汪之子
江夏太守 混坦之子嗣當考 道民嚴之子宣城
内史 静民嚴之子散騎侍郎 福民嚴之子太子
[032-16a]
洗馬 道隆山隂人位至侍中 況羣之孫丞相掾
二十八代靈珍後魏封崇聖侯 祐晉之子有至行
靈符静之子㑹稽太守 靈運静之子著作郎 幼
俟之子 靈産道隆子光禄大夫 廞沉之子廷尉
光禄大夫 景偉安國孫齊散騎常侍
二十九代文泰襲封崇聖侯年五十八 道徽祐之子
守志業不仕 珪靈産子為齊髙帝掌詞筆終散騎
常侍 湛之靈符子 深之靈符子宋比部郎 琇
[032-16b]
之靈運子宋江夏内史有吏能 琳之廞之子以草
書擅名宋侍中御史中丞有集十卷 璩之廞之子
揚州從事 滔景僖子梁海鹽令 遥之冲五世孫
宋尚書左丞 靈龜揚七世孫後魏國子博士
三十代渠襲封崇聖侯北齊文宣帝改封恭聖侯後周
宣帝進封孔子為鄒國公立後因改封鄒國公 臻
琇之子尚書三公郎 珮遥之子齊通直郎 曄遥
之子中書侍郎 士邈琳之子揚州中從從事總
[032-17a]
道徽兄之子有操行除竟陵王侍郎不至 代滔之
子歴清要 碩靈龜之子後魏南臺丞
三十一代長孫襲封鄒國公年六十四 休源珮之子
梁都官尚書有集十五 幼孫臻之子梁無錫令
䖍孫 覬宋御史中丞尋陽王右軍長史行㑹稽郡
事 道存士邈之子南海太守 長名嘗監修祖廟
範岱之子博涉書史 得仁範從祖弟 安齊碩
之子青州法曹
[032-17b]
三十二代嗣哲隋文帝時應制登科襲封鄒國公煬帝
改封紹聖侯 雲童休源長子東揚州别駕 宗範
休源少子陳中書黄門侍郎 奐幼孫之子陳中書
令有集十五卷 長公覬之子 微長公從父弟
頴達八歳日記千餘言大業中舉明經髙第仕至司
業祭酒常侍撰五經孝經正義有集五卷年七十五
三十三代徳倫唐太宗封褒聖侯 伯魚宗範子陳散
騎常侍 紹安奐第五子唐中書舍人有集五十卷
[032-18a]
紹新奐之子以文學知名 紹忠奐之子鄱陽東
曹掾 志𤣥頴達長子唐國子司業 志約頴達少
子禮部郎中 思政徳仁孫端州刺史
三十四代崇基武后時襲封褒聖侯 徳紹伯魚子隋
秘書省正字 稱紹安長子 禎紹安次子絳州刺
史髙宗/御名紹安少子贈蒲州刺史 惠元志𤣥子自頴
達後三世為司業 琮志約子洪州都督 圭志亮
子
[032-18b]
三十五代璲之明皇時襲封褒聖侯開元二十七年八
月追諡孔子為文宣王亦改璲之為文宣公 昌寓
徳紹子正觀中對䇿髙第為膳部郎中 季詡楨之
子登制科終左補闕 若思稱長子禮部侍郎 仲
思若思弟給事中 立言惠元子祠部郎中 闕/言
惠元子黄州刺史 務本頴達族孫滄州東光令
三十六代萱襲封文宣公 舜昌寓子監察御史 至
若思子著作郎明氏族學 如珪務本子海州司户
[032-19a]
三十七代齊卿徳宗中襲封文宣公 齊參舜之子寳
鼎令 岑父如珪子著作佐郎 巢父岑父弟仕至
御史大夫陜華招討使
三十八代惟時元和十三年兵解襲封文宣公 惟昉
兖州參軍 充符齊參長子事親至孝隠嵩山 克
讓齊參子 述睿齊參子徳宗召拜諫議大夫 載
岑父長子貞元二十七年及第 戣岑父子舉進士
仕至禮部尚書年七十四韓愈銘其墓 威岑父子
[032-19b]
及第掌澤潞書記知盧從史必敗謝病歸 戢岑
父子舉明經仕至京兆尹御史大夫 戳岑父
幼子
三十九代䇿明經及第襲封文宣公 敏行述睿子仕
至集賢學士 温資太子少保 温質戣長子四門
博士 温孺戣之子明經 温憲戣之子明經 温
裕戣第四子舉進士天平軍節度使 温業戢長子
第二人及第為吏部侍郎 温諒戢之子
[032-20a]
四十代振懿宗咸通四年狀元及第仕至刑部員外郎
襲封文宣公年七十四 拯振之弟中和二年狀元
及第歴侍郎 郁拯之弟 絢温質子及第 綸温
質子及第歴殿院 纁温質子狀元及第 緯温孺
子狀元及第相僖宗昭宗 緣明經及第 照及第
織戣之孫 戣之孫 緒温裕子曲阜令 績
温諒子
四十一代昭儉襲封文宣公 述郁之子 昌明照之
[032-20b]
子第七人及第 昌庶照之子及第為虞部郎中
昌廣織之子 昌弼緯之子及第仕至散騎常侍
昌序緯之子及第仕至散騎常侍 昌鵬織之子
邈第五人及第仕至諫議大夫 遘織之子乾符令
四十二代光嗣泗水縣令陵廟主 莊昌庶子晉太常
少卿
四十三代仁玉長七尺善六藝襲封文宣公後周髙祖
謁祠廟令兼監察御史 承恭荘之子將作監
[032-21a]
四十四代宜幼聰悟本朝乾徳四年拜章闕下叙家門
故事授曲阜縣主簿太宗命為皇子宰襲封文宣公
憲仁玉次子及第工部侍郎致仕朂仁玉少子朂
長子道輔知鄉郡在具慶下侍立年八十九
四十五代延世魁梧大度真宗朝襲封文宣公 延澤
宜次子及第贈諫議大夫 延渥宜幼子知集州清
化縣 延之 道輔朂長子及第仁宗朝以剛毅直
亮聞天下知諫院為御史中丞請明肅皇太后歸政
[032-21b]
天子郭后廢伏閣争得罪後復召為御史中丞出知
鄆州道病卒 良輔朂次子慷慨長於吏才官至大
理寺丞 彥輔朂少子幼聰悟性至孝官至國子博
士
四十六代聖祐襲封文宣公無嗣以堂弟宗愿承襲與
聖祐共為一代宗愿者延澤之子博涉魁岸孝睦嘉
祐中祖擇之言前代封孔子後者在漢魏曰褒成曰
宗聖在晉宋曰奉聖後魏曰崇聖北齊曰恭聖後周
[032-22a]
及隋封鄒國唐初曰褒聖開元中諡孔子為文宣王
遂封其後為文宣公是以祖諡而加後嗣也乃改封
宗愿為衍聖公 舜亮道輔長子左中散大夫致仕
著粹藉 宗翰道輔次子刑部侍郎與兄皆鎻㕔及
第 宗夀良輔長子承議郎 宗質良輔次子仙源
丞 漢英彥輔長子幼慧博覧 宗慤彥輔次子
四十七代若䝉襲封衍聖公元祐元年改封奉聖公若
䝉坐事廢以弟若虚襲封 若愚宗愿子 若拙宗
[032-22b]
愿子及第 若升舜亮長子贈朝奉大夫 若谷舜
亮次子朝散郎致仕 傳舜亮少子舊名若古博極
羣書操行介潔建炎中興拜疏闕下叙家門舊典始
寓居三衢於是孔氏有因仕而家於霅川新安臨川
鄂渚者皆自衢而分傳知邠峽撫三州有政績自號
杉溪所著白氏六帖文樞要紀書及東家雜記杉溪
集官至中散大夫年七十五 恢朝散大夫惇朝散
大夫忱文林郎恂奏議郎右宗翰四子 若涉若陟
[032-23a]
若訥若水若晦若時右宗夀六子 若采廸功郎先
是崇寧三年詔孔子後與親属一名判司簿尉孔宗
哲承之宗哲死若采繼之 若惠右宗一二子 若
璞若盤漢英二子 若鑑若初及第若師若冲若符
若鼎若缺凡宗彀七子
四十八代端友襲封衍聖公 端操端廉皆端友弟
端本端裕端民皆若虚子 端弼端雅端禀端立皆
若愚子 端中端申皆若拙子 端節朝散大夫端
[032-23b]
夫端義端臣端智端直端慤皆若升子 端朝若升
子為若谷後宣和四年始以幸學賜第仕至一臨江
軍 端問仕至奉新丞著沂川集端守端己侍杉溪
渡江歴官五十年介潔不阿年八十一端位常徳府
録參端植武康丞端隠江陵察推皆傳之子 松恢
之子宣義郎 淵將仕郎與潛皆惇之子 壎忱之
子承議 端言端行端缺字/皆若訥子
四十九代紹興二年襲封衍聖公
瑋玫皆端操
[032-24a]
子 行可璨皆端己子俱以學行稱皆奉祠夀俱八
十 璋端位子奉祠夀九十 瑑玲瑞瑢璿端植之
五子
五十代搢襲封衍聖公 珪瓌瑀瓚知和州珹瑨琇
蘭溪簿璪左藏庫瓅廸功□廸功石埭簿尉琯從事
郎璹漳州闕/ 珉廸功珦華夫廸功浙東帥參抆持
天富塲闕/ 仕揆將仕拂㩜掖悊擇掞搏抑攄廸
功撝闕/ 掾括 龍好學從真西山㳺進書充柯山
[032-24b]
精舍上長從隆聖時摠㨀援扔拱篤學有文集搏復
之摙揮
五十一代文逺襲封衍聖公歴吉州隆興府通判 文
述文防䕶鄉井補官文逸文達博學文迥文邁文
適文文郁文恭文愻文志文撜應選應發同請鄉
舉出官文兹文通文達應得元龍之子淳祐元年臨
雍賜第今為台州有徳政應符應禧應祥文模登寳
祐元年第知湘潭縣文進文遹文振文敏鄉舉文質
[032-25a]
文彬
五十二代萬春襲封衍聖公 萬齡肇慶府推官 萬
鈞萬鎰萬鍾皆文遂子萬程萬里萬頃皆文子萬
榮萬崇文逸子萬善萬古萬嚞文迥子徳祖嗣祖文
邁子和孫監請文志子萬佑萬全隆孫萬石萬裕萬
中庭詠謨言詔諤煟萬憲萬東萬同萬有孔子嫡𣲖/許赴國子
監試始於淳祐十二/年七月蔡察院奏請
五十三代洙襲封衍聖公嘗添差通判平江府 泗萬
[032-25b]
齡子 沂萬程子 演瀾淵津言之四子
右闕里譜系元豐八年四十六代孫宗翰始以舊
譜鋟板紹興二年四十八代孫端朝逃虜難南奔
生生所資皆失之獨此譜山中人得之轉以見歸
因為序録紹興五年洪興祖守廣徳軍刋于郡齋
景定三年五十一代孫應得今台州太守時差添
廣徳軍通判又附入紹興五年以後至景定三年
云
[032-26a]
先聖諡號
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誄曰尼父 漢元始元年六
月追諡為褒成宣尼公 後魏太和十六年二月丁
未改諡為文宣尼父 後周太象二年三月丁亥追
封為鄒國公 唐貞觀十一年詔尊為宣尼父 髙
宗乾封元年追贈為太師 天授元年追封為隆道
公 開元二十七年八月追諡為文宣王 國朝真
宗皇帝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四日辛酉詔加諡為
[032-26b]
𤣥聖文宣王 五年十二月壬申以𤣥字犯聖祖名
改諡為至聖文宣王
四位配享封爵
顔子 唐總章元年二月一日詔贈太子少師 太
極元年二月贈太子太師配享孔子廟 開元二十
七年八月贈兖公 國朝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乙卯
朔封兖國公
曽子 唐總章元年二月一日詔贈太子少保 太
[032-27a]
極元年二月贈太子太保配享孔子廟 開元二十
七年八月贈郕伯 國朝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乙夘
朔封瑕丘侯 政和元年以丘字犯先聖名改封武
成侯 淳熈編類增封成侯朱文公申明云不審是
何年月增封乞撿㑹 咸淳三年二月升封郕國公
配食大成殿
子思 國朝崇寧元年封沂水侯 咸淳三年二月
升封沂國公配食大成殿
[032-27b]
孟子 國朝元豐七年五月追封鄒國公配享先聖
位次兖國公下
往歳顔孟配享並列先聖左近升曾子子思又並
列先聖左而虚其右不以相向震嘗聞大學博士
陸隴升云初制顔孟配享左顔而右孟熈豐新經
盛行以王安石為聖人沒而躋之配享位顔子下
故左則顔子及安石右則孟子未㡬安石女壻蔡
卞當國謂安石不當在孟子下遷安石於右與顔
[032-28a]
子對而移孟子位第三次顔子之下遂左列顔孟
而右列安石又未㡬蔡卞再欲升安石壓顔子漸
次而升為代先聖張本優人有以藝諫於殿下者
設一大言之士戱薄先聖顔子出争之不勝子貢
出争之不勝子路出而盛氣争之又不勝然後設
為公冶長有擊其首而叱之曰汝何不出一争汝
且看他人家女壻盖蔡卞安石壻而公冶長先聖
壻也蔡卞聞之遂不敢進安石於顔子上顔孟左
[032-28b]
而安石右遂為定制南渡後安石罷配享宜遷孟
子以對顔子如舊制議者失於討論故安石既去
其右遂虚而顔孟並列於左岳珂嘗記其事近歳
增曾子子思又並列於左亦未有討論者虚右至
今震謹書
十哲從祀封爵 原無書様
闕/
[032-29a]
[032-29b]
學議論之偏有不容不審者故僭為之書
諸弟子從祀封爵
唐開元二十七年八月詔贈曾參郕伯今升/配享顓孫師
陳伯今升/十哲澹臺滅明江伯一/宓子賤單伯二/原憲憲
伯三/公冶長莒伯四/南宫子容郯伯五/公晳哀郳伯
六/曽㸃宿伯七/顔路杞伯八/商瞿䝉伯九/髙柴共伯
[032-30a]
十/漆雕開滕伯十/一公伯寮任伯十/二司馬牛向伯十/三樊
遲樊伯十/四有若卞伯十/五公西赤郜伯十/六巫馬期鄭伯
十/七梁鱣梁伯十/八顔柳蕭伯十/九冉孺紀伯二/十曹卹曹伯
二十/一伯䖍鄹伯二十/二公孫龍黄伯二十/三冉季產東平
伯二十/四秦子南少梁伯二十/五漆雕斂武城伯二十/六顔
子驕瑯琊伯二十/七漆雕徒父須句伯二十/八壤駟赤北
徵伯二十/九商澤睢陽伯三/十石作蜀郡邑伯三十/一任不
齊任城伯三十/二公夏首亢父伯三十/三公良孺東牟伯
[032-30b]
三十/四后處營丘伯三十/五秦開彭衙伯三十/六奚容蒧下
邳伯三十/七公肩定新田伯三十/八顔襄臨沂伯三十/九鄡
單銅鞮伯四/十句井疆淇陽伯四十/一罕父黑乗丘伯四/十
二/秦商上洛伯四十/三申黨召陵伯四十/四公祖子之期
思伯四十/五榮子期雩婁伯四十/六縣成鉅野伯四十/七左
人郢臨淄伯四十/八燕汲漁陽伯四十/九鄭子徒滎陽伯
五/十顔之僕東武伯五十/一原亢籍萊蕪伯五十/二樂欬昌
平伯五十/三廉潔莒父伯五十/四顔何開陽伯五十/五叔仲
[032-31a]
㑹瑕丘伯五十/六秋黑臨濟伯五十/七邽巽平陸伯五十/八
孔忠汝陽伯五十/九公西輿如重丘伯六/十公西蒧祝阿
伯六十/一蘧瑗衛伯六十/二施常乗氏伯六十/三林放清河
伯六十/四秦非汧陽伯六十/五陳亢頴伯六十/六申棖魯伯
六十/七琴張南陵伯六十/八顔噲朱虚伯六十/九步叔乗淳
于伯七/十唐㑹要止於公西蒧其蘧瑗林放陳亢申棖
琴張五人以杜佑通典附入
國朝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乙卯朔詔封郕伯曽參瑕
[032-31b]
丘侯陳伯顓孫師宛丘侯江伯澹臺滅明金卿侯一/
單伯宓不齊單父侯二/原伯原憲任城侯三/莒伯公
冶長髙宻侯四/郯伯南宫縚龔丘侯五/郳伯公晳哀
北海侯六/宿伯曽㸃萊蕪侯七/杞伯顔無繇曲阜侯
八/䝉伯商瞿須昌侯九/共伯髙柴共城侯十/滕伯漆
雕開平輿侯十/一任伯公伯寮夀張侯十/二向伯司馬牛
楚丘侯十/三樊伯樊須益都侯十/四卞伯有若平隂侯十/五
郜伯公西赤鉅野侯十/六鄫伯巫馬施東阿侯十/七梁伯
[032-32a]
梁鱣千乗侯十/八蕭伯顔辛陽榖侯十/九紀伯冉孺臨沂
侯二/十曹伯曹䘏上蔡侯二十/一鄹伯伯䖍沐陽侯二十/二
黄伯公孫龍枝江侯二十/三武城伯漆雕哆濮陽侯二/十
六/瑯琊伯顔子驕雷澤侯二十/七須向伯漆雕徒父髙
宛侯二十/八北徵伯壤駟赤上邽侯二十/九睢陽伯商澤
鄒平侯三/十郈邑伯石作蜀成紀侯三十/一任城伯任不
齊當陽侯三十/二東平伯冉季諸城侯三十/四東牟伯公
良孺牟平侯三十/五彭衙伯秦冉新息侯三十/六下邳伯
[032-32b]
奚容蒧濟陽侯三十/七淇陽伯句井疆滏陽侯四十/一少
梁伯秦商鄄城侯四十/三召陵伯申黨淄川侯四十/四期
思伯公祖句兹即墨侯四十/五雩婁伯榮旂厭次侯四/十
六/鉅野伯縣成武城侯四十/七臨淄伯左人郢南華侯
四十/八漁陽伯燕伋汧源侯四十/九滎陽伯鄭伯朐山侯
五/十東武伯顔之僕宛句侯五十/一開陽伯顔何堂邑侯
五十/五瑕丘伯叔仲㑹博平侯五十/六臨濟伯狄黑林慮
侯五十/七平陸伯邽巽髙堂侯五十/八汶陽伯孔忠鄆城
[032-33a]
侯五十/九重丘伯公西輿如臨胊侯六/十祝阿伯公西蒧
徐城侯六十/一衛伯蘧瑗内黄侯六十/二乗氏伯施常臨
濮侯六十/三清河伯林放長山侯六十/四汧陽伯秦非華
亭侯六十/五頴伯陳亢南頓侯六十/六魯伯申棖文登侯
六十/七南陵伯琴牢頓丘侯六十/八朱虚伯顔噲濟隂侯
六十/九淳于伯步叔乗博昌侯七/十
崇寧元年封孔鯉為泗水侯七十/一
大觀四年九月十二日詔封公夏首鉅平侯三十/三后
[032-33b]
處膠東侯三十/八公肩定梁父侯三十/九顔祖富陽侯四/十
鄡單聊城侯四十/二罕父黒祈鄉侯秦相馮翊侯亢
樂平侯樂劾建城侯亷潔胙城侯
政和元年改封邑犯先聖名者瑕丘侯曽參改武城
侯宛丘侯顓孫師改潁川侯龔丘侯南宫縚改汶陽
侯楚丘侯司馬耕改睢陽侯頓丘侯琴張改平陽侯
諸儒從祀封爵
大中祥符三年七月戊寅詔封魯史左丘明瑕丘伯
[032-34a]
七十二政和/改中都伯齊人公羊髙臨淄伯七十/四魯人榖梁赤
龔丘伯七十三政和/改睢陽伯秦博士伏勝乗氏伯七十/六漢博
士髙堂生萊蕪伯七十/七九江太守戴聖楚丘伯七十/八改
考城/伯河間博士毛萇樂夀伯七十/九淮南太守孔安國
曲阜伯八/十中壘校尉劉向彭城伯八十/一後漢大司農
鄭衆中牟伯八十/三河南杜子春絃氏伯八十/五南郡太
守馬融扶風伯八十/六北中郎将盧植良鄉伯八十/七大
司農鄭康成髙宻伯八十/八九江太守服䖍滎陽伯八/十
[032-34b]
九/侍中賈逵岐陽伯八十/四諫議大夫何休任城伯九/十
魏衛將軍太常蘭陵亭侯王肅贈司空九十/一尚書郎
王弼偃師伯九十/二晉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當
陽侯杜預贈司徒九十/三豫章太守范寗新野伯九十/四
元豐七年五月詔荀况封蘭陵伯七十/三揚雄封成都
伯八十/三韓愈封昌黎伯九十/五
寳慶三年正月追贈太師朱熹為信國公紹定二年
九月改封徽國公百單/二
[032-35a]
淳祐元年封周頥汝南伯九十/六張載郿伯一/百程顥河
南伯九十/七程頥伊陽伯九十/八並列從祀
景定二年正月封張栻華陽伯百單/三吕祖謙開封伯
百單/四並列從祀
咸淳三年正月封邵雍新安伯九十/九司馬光已封温
國公百單/一並列從祀
先儒賜諡
國朝嘉定元年十月十八日有㫖朱熹特賜諡明年
[032-35b]
博士章諡曰文忠考功劉彌正覆諡曰文
嘉定七年八月知潭州衛涇請為南軒先生張栻賜
諡博士孔煒考功楊汝明定諡曰宣
嘉定八年知婺川丘夀隽請為東萊先生吕祖謙賜
諡博士孔煒考功丁端祖定諡曰成
嘉定九年潼川運判魏了翁請為濓溪先生周頥賜
諡太常丞臧格考功樓觀定諡曰元
嘉定九年禮部侍郎任希夷請為二程立諡太常丞
[032-36a]
臧格考功樓觀定諡明道先生程顥曰純伊川先生
程頥曰正
嘉定十四年知潼川府魏了翁又為横渠先生張載
請諡博士陳公益請諡達禮部侍郎請諡或明或誠
了翁入為太常少卿定諡曰明
右先聖諡號及從祀及本朝先儒封爵皆邵武軍
建寧知縣三山陳炤裒類咸淳九年癸酉九月九
日刋于建寧縣學
[032-36b]
黄氏日抄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