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43 近思錄集註-清-茅星來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近思録集註卷八
             歸安茅星來撰
  治道大要此二卷乃大學治國平天下之道而此/則其大綱也猶前致知存養省察詳言
  為學工夫而二卷乃先言為學大要盖此書所以/發明大學先論綱領次詳條目固大學之書然也
  凡二十/五條
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
謂也朱子曰則謂物之可視以為法者猶俗言則例則/様是也 真西山曰漢髙祖能誅秦蹙項而不能
[008-1b]
割戚姬如意之寵唐太宗能取孤隋攘羣盜而閨門慙/徳顧不免焉可見情欲之私雖英雄之主尚不能以自
克而家之所以不齊者率/由於此不可以不謹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
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此承上文言所以端本善則之/道真西山曰心不誠則私意邪
念紛紛交作欲身之修得乎親不和則閨門乖戾情意/隔絶欲家之正得乎 葉氏曰以上總論治天下在端
本善則/之意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疎也易音異親真/西山曰 則
私情易溺故難疎則公道易行故易/朱子曰不先其難亦未有能其易者家人離必起於婦
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其志不同行也朱子曰/睽次家
人易卦之序二女以下睽彖傳文二女謂睽卦兑下離/上兑少女離中女也隂柔之性外和悦而内猜嫌故同
[008-2a]
居而/志異堯所以釐降二女於媯汭舜可禪乎吾茲試矣是
治天下觀於家媯音規汭如鋭反遂此因上文二女同/居不同志之意而 引此以實之也媯
水在今山西平陽府蒲州界朱子曰釐理也降下也媯/水名汭水北舜所居也堯理治下嫁二女于舜將以試
舜而授之天下也親葉氏曰/以上明善則在和 之意治家觀身而已矣身端心
誠之謂也誠心復其不善之動而已矣朱子曰所以誠/心者不善之動
息於外則善心之生/於内者無不實矣不善之動妄也妄復則无妄矣无
妄則誠矣矣從原書葉吕本並作焉之雙溪王氏曰復/者賢人之事无妄者聖人 事无妄則誠而
復者所以求至/於无妄者也故无妄次復而曰先王以茂對時育萬
[008-2b]
物深哉通書次程傳茂盛也對時謂順合天時朱子曰/无妄 復亦卦之序先王以下引无妄卦大象
以明對時育物惟至誠者能之而歎其㫖之/深也 葉氏曰以上明端本在誠心之意 明道先
生嘗言於神宗曰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
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熈寧二年/先生以御
史中丞吕公公著薦召除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裏行上疏首言王霸之事王道如砥本乎
人情出乎禮義若履大路而行無復回曲霸者﨑嶇反
側於曲徑之中而卒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曲徑之曲/楊本作由
誠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霸則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
[008-3a]
審其初而已易所謂差若毫釐繆以千里者其初不可
不審也差初加反繆音謬此差若毫釐二語見禮記經/解裴駰曰今易無 而易緯有之陳遯齊曰按
王充論衡注乃易之緯文也陸徳明曰盖連山歸藏/之詞未詳孰是大戴禮差若作失之繆以作差之
陛下稽先聖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堯舜之道備於己反
身而誠之推之以及四海則萬世幸甚文集下同雜朱/子曰宣帝 王
霸原不識王霸只是以寛慈喚做王嚴酷喚做/霸自古論王霸至明道先生此劄無餘藴矣 伊川
先生曰當世之務所尤先者有三一曰立志二曰責任
三曰求賢今雖納嘉謀陳善算非君志先立其能聴而
[008-3b]
用之乎君欲用之非責任宰輔其孰承而行之乎君相
協心非賢者任職其能施於天下乎此三者本也制於
事者用也三者之中復以立志為本所謂立志者至誠
一心以道自任以聖人之訓為可必信先王之治為可
必行不狃滯於近規不遷惑於衆口必期致天下如三
代之世也相去聲復扶又反而上條言王霸之辨以定/所趨向趨向既定 其所當先者則在此三
事也然愚又以為如宋之神宗志向何嘗不立責任吕/王諸人何嘗不専而宋室大壤此朱子所以必以致知
格物正心誠意為君言也説此為太中公上英宗應詔/書中語也陳定宇曰程子 立志一段最為切要學者
[008-4a]
亦當如此但在身在/天下有大小不同耳 比之九五曰顯比王用三驅失
前禽傳曰人君比天下之道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
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發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恵澤是
人君親比天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於上若乃
暴其小仁違道干譽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已狹矣其
能得天下之比乎比並音避下同暴音僕意/此一節明所以顯比之王者顯明
其比道天下自然來比來者撫之固不煦煦然求比於
物若田之三驅禽之去者從而不追來者則取之也此
[008-4b]
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皞皞而莫知為之者也煦音許田/畋通 此
就王用三驅失前禽而釋之以見所以為顯比之意來/者取之以喻下四隂之順乎五也去者不追以喻上一
隂之背乎五也去問伊川所謂來者撫之去者不追與/失前禽而殺不 者所譬頗不相類如何朱子曰田獵
之禮置旃以為門刈草以為長圍田獵者自門驅而入/禽獸向我而出者皆免惟被驅而入者皆獲故以前禽
比去者不追獲者譬來則取之大意如此胡氏曰師比/之五皆取田象師之田有禽害物之禽也比之失前禽
背已之禽也在師則執之王者之/義也在比能失之王者之仁也非惟人君比天下之
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以臣於君言之竭其忠
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
[008-5a]
不可阿諛逢迎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誠意以
待之親已與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苟合以
求人之比己也於鄉黨親戚於衆人莫不皆然三驅失
前禽之義也易傳下同自此復就顯比推廣言之法此/條言人君 有公平正大之體綱紀 度
之施以親比于天下而不/必用私恩小恵以取悦也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
各稱其徳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徳則君舉而進
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
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
[008-5b]
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
富侈億兆之心交鶩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
欲其不亂難矣稱並去聲分音問賈並音古億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詩萬 及秭註
萬億為兆孔頴達曰億之數有大小二法其小者數以/ 為等十萬為億十億為兆也其大數以萬為等萬萬
為億萬億為兆也而此以見上下各有定分但當/盡力于其所當為 不可有慕乎其外之心也 泰
之九二曰包荒用馮河傳曰人情安肆則政舒緩而法
度廢弛庶事無節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穢之量則其
施為寛裕詳密弊革事理而人安之若無含𢎞之度有
[008-6a]
忿疾之心則無深逺之慮有暴擾之患深弊未去而近
患已生矣故在包荒也馮音憑下同曰此明所以當包/荒之意葉氏 不詳密則無深
逺之慮不寛裕則有暴擾之憂無深逺之慮/則深弊未易革有暴擾之憂則近患己生自古泰治
之世必漸至於衰替盖由狃習安逸因循而然自非剛
斷之君英烈之輔不能挺特奮發以革其弊也故曰用
馮河斷都坑反河此明/所以用馮 之意或疑上云包荒則是包含寛容
此云用馮河則是奮發改革似相反也不知以含容之
量施剛果之用乃聖賢之為也此明包荒與用憑河相/反而實相成之意含容
[008-6b]
謂二剛果謂九以朱子曰何萬一之嘗論本朝自李文/靖王文正當國 來廟論主於安静凡有建明便以生
事歸之馴至後世天下弊事極多此説甚好且如仁宗/朝是甚次第時節國勢却如此緩弱事多不理英宗即
位已自有性氣要改作但以聖躬多病不乆晏駕神宗/繼之性氣越𦂳尤欲更新之却撞出介甫來承當所以
作壊得/如此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傳曰君子居上為天
下之表儀必極其莊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
既薦之後則天下莫不盡其孚誠顒然瞻仰之矣觀古/玩反
迎此安定胡氏之言而先生引之也朱子發曰祭之初/ 尸入廟天子涚手而後酌酒涚謂之盥酌酒獻尸尸
得之灌地而祭謂之祼祼之後三獻而薦腥五獻而薦/熟謂之薦楊氏曰按禮天子諸侯之祭先於堂上設南
[008-7a]
面位行祼鬯薦腥之禮而後延尸入室東面位行饋食/禮大夫士之祭不祼不薦血腥惟室中設尸主東面行
饋食禮故儀禮少牢特牲禮皆云饋食也朱子曰盥與/灌不同灌是以秬鬯之酒灌地以降神盥只是洗手凡
祭祀數數盥手一拜則手拊地便又著洗盖謂精誠之/至但是盥滌而不待乎薦享有孚已自顒若也伊川承
先儒之誤恐非易本意至謂既薦之後誠意懈散則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之後皆不成
禮矣愚按程傳盥謂祭祀之始盥手酌鬱鬯於地則程/子固未嘗直以盥為灌也但所謂盥者乃就灌之時而
言耳惟王弼注言宗廟之可觀莫盛於盥至薦簡畧不/足復觀且引夫子禘自既灌而往吾不欲觀之言為證
則似直以盥為灌而其意亦與程傳薦後誠意少散云/云相似盖胡説之所本也又有孚顒若伊川主天下之
人説本義以謂孚信在中而尊嚴故下觀而化之主在/上者説二説不同然按彖傳下觀而化之言則夫子明
[008-7b]
以有孚顒若為下之化其在上者之自盡其誠敬已在/盥而不薦句内程傳得之惟説盥而不薦處誠如朱子
所駁觀所云但盥而不待薦享有孚已自顒若則朱子/亦以有孚句作效驗説也不自從本義而從程傳盖明
以程傳為可從也孔疏下觀此盛禮莫不皆/化悉有孚信而顒然則亦就下之人言也 凡天下
至於一國一家至於萬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間也
無間則合矣以至天地之生萬物之成皆合而後能遂
凡未合者皆為有間也若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
離貳怨隙者盖䜛邪間於其間也去其間隔而合之則
無不和且治矣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間並去聲惟/之間於其間
[008-8a]
如字皆有間間上吕本無有字且治之治去聲虚噬嗑/卦傳按程傳此卦上下二剛爻而中柔外剛中 人頥
口之象也九四一陽間於其中為口中有物之象口中/有物則隔其上下而不得合矣有間指九四一陽爻而
言/也 大畜之六五曰豶豕之牙吉傳曰物有總攝事有
機㑹聖人操得其要則視億兆之心猶一心道之斯行
止之則戢故不勞而治其用若豶豕之牙也豕剛躁之
物若强制其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若豶去其勢則牙
雖存而剛躁自止君子法豶豕之義知天下之惡不可
以力制也則察其機持其要塞絶其本原故不假刑法
[008-8b]
嚴峻而惡自止也豶音墳道音導强如字善豶豕去勢/也道之斯行謂導之為 也止之則
戢謂禁其為惡也勢外腎也先程子又曰教人之術如/童牛之梏當其未能觸時已 制之善之大者其次則
豶豕之/牙也且如止盜民有欲心見利則動苟不知教而迫
於飢寒雖刑殺日施其能勝億兆利欲之心乎聖人則
知所以止之之道不尚威刑而修政教使之有農桑之
業知㢘恥之道雖賞之不竊矣此又就止盜言之之此/條言聖人化强暴 法
貴察其機要而治其本/原不徒威刑之是尚也 觧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
有攸往夙吉傳曰西南坤方坤之體廣大平易當天下
[008-9a]
之難方觧人始離艱苦不可復以煩苛嚴急治之當濟
以寛大簡易乃其宜也觧音蟹下同易並音異難去聲/下同復扶又反下不復復盛復
生並同於坎下震上為觧以卦變言其卦自升來三徃/居四入 坤體故以坤方言文王八卦方位坤居西南
維故西南為坤平易之方也也/此一節言觧之所以利西南既觧其難而安平無事
矣是元所往也則當修復治道正紀綱明法度進復先
代明王之治是來復也謂反正理也自古聖王救難定
亂其始未暇遽為也既安定則為可乆可繼之治自漢
以下亂既除則不復有為姑隨時維持而已故不能成
[008-9b]
善治盖不知來復之義也此一節釋无所/往來復吉之義有攸往夙吉
謂尚有當觧之事則早為之乃吉也當觧而未盡者不
早去則將復盛事之復生者不早為則將漸大故夙則
吉也去上聲則如張柬之等不殺武三思及勢盛乃/欲除之 無及矣此一節釋有攸往夙吉之意
夫有物必有則父止於慈子止於孝君止於仁臣止於
敬萬物庻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
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惟止之各
於其所而已艮彖曰艮其止止其所也朱子曰程子於/此却自觧得分明又曰萬物庶事各有其
[008-10a]
所著自家/私意不得 兑説而能貞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心説
道之至正至善者也説並音悦下同而兑彖曰説以利/貞是以應乎天 順乎人説就柔
外而言謂三與上也貞就/剛中而言謂二與五也若夫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者
苟説之道違道不順天干譽非應人苟取一時之説耳
非君子之正道君子之道其説於民如天地之施感之
於心而説服無斁之於易傳作於其斁音亦恵干求也/違道干譽如所謂私恩小 是也斁
厭也此言説之所以順天應人者也朱子曰悦若不剛/中便是違道干譽 愚按後世君相于道之所在可以
稍有利於人者偏不去講求甚有知之而不肯為而私/恩小恵沾沾焉欲以干百姓之譽究之百姓絶不䝉其
[008-10b]
利益而已亦不足以致譽此皆/所謂苟悦之道君子不取也 天下之事不進則退
無一定之理濟之終不進而止矣無常止也衰亂至矣
盖其道已窮極也聖人至此柰何曰惟聖人為能通其
變於未窮不使至於極也堯舜是也故有終而無亂既/濟
彖曰終止則亂其道窮也無常止盖雖止而有常心猶/可䝉業而安如漢之文帝宋之仁宗是也然既有止心
則怠忽乗之往往不能以有常此衰亂所以至也繫辭/下傳云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
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獨言堯舜/者舉其極盛者而言也觀孟子許行章所言其大畧可
㮣見也張希獻曰卦曰終亂而彖曰終止則亂非終之/能亂 於其終而有止心此亂之所由生也俞玉吾曰
[008-11a]
人之常情處無事則止心生止則怠怠則有患而不/為之防此所以亂也當知終止則亂不止則不亂也
為民立君所以養之也養民之道在愛其力民力足則
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俗美故為政以民力為
重也春秋凡用民力必書其所興作不時害義固為罪
也雖時且義必書見勞民為重事也後之人君知此義
則知慎重於用民力矣為民之為養之養民之養並去/聲餘如字慎重於民下葉本無
用字用見春秋隱公七年夏城中邱傳此一節釋春秋/所以 民力必書之意 廬陵彭氏曰三代之君不敢
鄙夷其民以從已之欲毎有興作謀及庻民如盤庚遷/殷登進厥民而告之三代世守此道觀十月之交詩曰
[008-11b]
胡為我作不即/我謀盖可見矣然有用民力之大而不書者為教之意
深矣僖公修泮宫復閟宫非不用民力也然而不書二
者復古興廢之大事為國之先務如是而用民力乃所
當用也人君知此義知為政之先後輕重矣泮禮記作/頖 經説
下同之此又將春秋之用民力而不書者言之正以見/民力 不可輕用也泮半也諸侯鄉射之宫東西南有
水而北無形如半璧故曰泮宫盖天子璧雍水旋邱如/璧以節觀者諸侯則半於天子之制也閟深閉也宫廟
也事並見詩魯頌按小序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宫也閟/宫頌僖公能復周公之宇也盖序以泮水篇有既作泮
宫句閟宮篇有復周公之宇句故云然朱子辨之則謂/泮水燕飲落成之詩不為頌其能修也閟宫言莊公之
[008-12a]
子又言新廟奕奕則為僖公修廟之詩明矣但詩所謂/復周公之宇者祝其能復周公之土宇非謂其能復周
公之屋宇也愚謂朱子説固然然序於閟宫篇但言頌/僖公能復周公之宇未嘗言屋宇正義釋之亦以謂魯
初土地特大異於他國其後君徳漸衰鄰國侵削境界/狹小至是僖公有徳更能復之故作詩頌之亦未嘗有
復屋宇之説也要其於二者能舉而修/之則是鑿然無疑者朱子與舊説一也 治身齊家以
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治綱分正百職順天時以
制事至於創制立度盡天下之事者治之法也聖人治
天下之道惟此二端而已冶之治綱之治並去聲餘如/字後放此 見書觧命羲和
章朱子曰聖人治天下之道固不外此二端然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而後治之法可得
[008-12b]
而行必親賢逺佞講明義理之歸閉塞私邪之路而後/治之道可得而盡又不可以不知也 愚按經説治道
就克明俊徳至於變時雍而言治法就乃命義和至庻/績咸熈而言或疑治道固盡於此矣治法似非治厯明
時所可盡者不知察隂陽驗氣候以布順時之政使人/得遂其生養之道事之最大最先孰過於此故堯典首
舉而詳載之然則程子于此所以提/挈綱維示人為治之要亦深切矣 明道先生曰先
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後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遺書下/同 先
王以道治天下道盡而法已具法固不外於道也後世/以法把持天下法立而道已多不合矣觀後世之天下
而曰把持盖亦不足以言治也不鶴山魏氏曰荆公云/周禮小宰言以法掌祭祀則亦 與道揆故也荆公嘗
以道揆自居而元不曉道與法不可離法不本于道不/足為法道不施於法亦不見其為道荆公以法不與道
[008-13a]
揆故其新法皆商君之法而非帝王之道所見一偏為/害不小永嘉二陳作唐制皮紀綱論云得古人為天下
法不若得之於其法之外彼以道徳為法外事皆因荆/公判道法為二後學遂為此説如周禮三百六十官甸
稍縣鄙井地溝洫比閭族黨教忠教孝道正/寓于法中後世以刑法為法故法為申商 為政須
要有紀綱文章大曰綱小曰紀白虎通曰綱謂綱之大/繩紀謂綱中絲縷之目文章其中之品
節條理也先有司以下五/者紀綱文章之條目也先有司説見論語初愚按日/知録謂明 錢粮掌
於縣丞案牘掌於主簿税課掌於大使為令者縂其要/而無所與焉又自言其家有嘉靖時屋契猶用税課司
印則其事一歸之於縣固在嘉靖後也然則謂佐貳官/不得擅受民詞非通論矣但明制佐貳限於資格清流
往往恥為之其人亦以卑職冗員自弃作姦犯科不自/愛重所以至後來遂舉其事一歸之於縣縣於是政令
[008-13b]
繁瑣而不暇及教化養民之事吏治之所以愈衰也今/欲凡事必先之有司使得各舉其職須要厚其俸不限
以資格使之退可自給進知所奮然後嚴為之/考成以計功過亦所以使之各盡其材能也鄉官詳/見
下卷鄉黨條下魏莊渠曰鄉遂羣吏漢散為亭長三老/嗇夫尚以教導為務至唐為里正坊正村正宋為保長
耆長則僕僕執役於官惟徴催錢粮勾攝公事耳古意/蕩然矣王氏曰漢之鄉老嗇夫亦皆百石魏之州縣鄉
官悉由吏部唐之里正村正皆以勲品宋以後則胥徒/任之賤而多責人不樂為禮庫曰古者許多長民之官
往往多自民間推擇且如五家為比有比長即是五家/中自推一人來做朝廷因爵以下士命之為比長五比
為閭有閭胥亦是二十五家中自推一人來做朝廷因/爵以中士命之為閭胥此豈非進賢使能耶要之朝廷
才進賢使能天下便知賢者之可/尊能者之可貴而自勉于善矣讀法按周禮地官州/長正月之吉各
[008-14a]
屬其民而讀法以考其徳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嵗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讀法亦如之正嵗則
讀教法如初黨正四時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春秋祭禜亦如之正嵗屬民讀法而書其徳行
道藝以嵗時涖校比族師月吉屬民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春秋祭酺亦如之閭胥於凡祭祀役政䘮
紀聚衆庶既比則讀法書其敬敏任恤者賈公彥曰讀/法者謂對衆讀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使知之也鄉
大夫管五州去民逺不讀法州長管五黨去民漸親故/嵗四讀法黨正去民彌親則嵗七讀法族師則十四讀
法閭胥則不拘時節但聚衆庻既比即讀法矣王氏曰/大司徒之職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又
曰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小司徒正嵗則帥其屬/而觀教象之法徇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則所
謂讀邦法者即此十二教與三物之謂也朱子謂周禮/中多有説事之綱目者如屬民讀法其法不可知盖亦
[008-14b]
偶未之思耳愚按讀法使民知之者無非欲感發人之/善心懲創人之逸志而已鄉三物十二教之類所以感
發其善心也鄉八刑徇木鐸之類所以懲創其逸志也/讀法如今州縣官講鄉約之類但古以鄉官主之與民
既親而其責専又冇糾考勸戒之法而選舉之典即出/其中故官民皆不敢視為具文今州縣地廣事繁以此
為虚行故事而已是則鄉官不設則讀法亦不能獨行/也 王昭禹曰鄉官之讀法與夫書攷民之徳行道藝
孝友睦婣毎於屬民者非特衆而已亦所以公是非而/明好惡毎於嵗之正月吉日者非徒謹其始而已亦使
之日有所改月有所化朱子曰周禮嵗時屬民讀法其/當時所讀者不知云何今若將孝弟忠信等事撰一文
字或半嵗或三月一次或于城市或于鄉村聚民而讀/之就為觧説令其通曉及所在立粉壁書寫亦須有益
平價王氏曰周禮賈師禁貴儥者使有恒價亦惟三代/上可行之盖三代聖王養民者周而取民者畧商
[008-15a]
賈五口而當農夫一人亦受田於國荒則去幾札䘮則/無征又市政森嚴所以使之安其業而樂樂利利者尤
備是故當其貪漁無厭乘天患而髙價厲民則賈師為/之展成而奠價後世皆民自為養而闗津之使因公擅
斂以掊克之無所不至倘賈師之法行則惟有裹足不/至而小民坐稿而已矣趙清獻公在㑹稽不減粟價四
方商賈輻輳嵗凶而民不飢後世有以禁民貴糶為救/荒竒䇿者此芻狗周官而不知潤澤者也愚按賈師就
天患之時言之故王氏之論如此程子則就其常者言/之也盖末世人情多欺商賈尤甚故必立司市之官以
平其價使不得欺誑愚民也按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市之羣吏平肆展成奠價其詐偽飾行儥
慝者則胥師察而誅罰之使不得欺誑買者其或有用/後始得其情亦或貨多不及詳檢則質人治其質劑國
中一旬郊二句野三旬都三月邦國期期内治期外不/治盖既不得使愚民見欺又為之期限使不得好訟所
[008-15b]
謂仁之至/義之盡也謹權量説見論語也權銖兩斤鈞石也量龠/合升斗斛 度分寸尺丈引也不言
度者引文不具也謹權量如夏官合方氏同其數器壹/其度量是也顧亭林曰虞書同律度量衡則通於天下
五嵗巡狩而一正之者也月令日夜分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則行于國中每嵗而再正之者也陳氏
曰舜以五嵗同度量周十有二嵗同度量此步尺所以/一而得其正也後世之尺或以黍或以忽或以指然黍
有大小絲有巨細指有長短此步尺所以異也又曰周/公頒度量出以内宰掌以司市以合方氏一之以質人
行之同之其同民心出治道如此無愚按馬貴與氏謂/律度量衡四者惟律差之絲忽則 以諧聲以定樂故
不可以不同度量衡則隨世立法隨地從宜取其適於/用而初無害于事固不必盡同也愚以謂馬説固然然
愚嘗往來北方見其丈尺斗斛有大小二等而其物之/價亦適如其大小之數以為之各别則不同固無害其
[008-16a]
為同也獨權衡之大小四方不同南方尤甚甚有以小/者出而以大者入其弊不可窮詰此闗乎人心風俗之
大而非止權衡之不謹而已有王者起當亟思所以正/之也但按宋志稱宋既平定四方其一應權度斗斛之
制詔有司精考古式作為定制以頒天下其有不中式/者悉去之乾徳中又禁民造者由是尺度量衡之制盡
皆復古然則權量之謹宋初固行之矣但未能如先/王設官専責嵗必考較故其法不乆遂廢為可惜也
不可闕也以上言治之法法必待人而行故下兩節詳/言所以得人之道 愚按此與下卷所論十
事皆明道就經書中舉其最切要者以為天下萬世法/亦猶孔子論為邦而舉四代禮樂也但此摘其要故載
之治道彼及其詳故列於治法也惟鄉官一項下十事/中亦有之其餘四者則有以補十事之所未及彼以法
之大者言此以/法之小者言也人各親其親然後能不獨親其親二語/並出
[008-16b]
記禮運篇引之以起下/文當各舉所知之意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
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
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䘮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
公私之間耳焉於䖍反䘮去聲意朱子曰程子非謂仲/弓有固權市寵之 而至於䘮邦但一蔽
於小則其害有時而至此也故極言之以警學者用心/之私也又曰人各親其親以下舊本或别為一條則全
章之㫖首尾衡決而皆失之矣程子此章之説廣大精/微無所不備學者所宜詳玩也 此條明治之法以上
並明/道語 伊川先生曰治道亦有從本而言亦有從事而
言從本而言惟是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
[008-17a]
以正百官若從事而言不救則已若須救之必須變大
變則大益小變則小益格正也真西山曰人君能正其/心湛然清明物莫能惑則發號
施令罔有不臧而朝廷正矣朝廷正則賢不肖有别君/子小人不相易位而百官正矣自此以下特舉而措之
耳薛敬軒曰法雖善乆必有弊要在隨時以審其勢之/輕重以救之勿使至于偏甚則善也 此條明治之道
 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
君臣父子夫婦其原始於太宗也故其後世子弟皆不
可使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鎮不賓權臣跋扈陵夷有五
代之亂雖號上遺書有如貞觀開元間六字今當増入/ 其原始于太宗者如太宗以晉陽宫人侍髙
[008-17b]
祖便無君臣父子夫婦之義後世子弟不可使者如𤣥/宗使肅宗至靈武則自立稱帝使永王璘使江南則反
之類是也藩鎮謂外權臣謂内跋扈强梁貌陵夷/言邱陵隤墮漸與地平風俗頽敗亦類于此也漢之
治過於唐漢大綱正唐萬目舉本朝大綱正萬目亦未
盡舉並伊川語租大綱如民風士習吏治之類萬目如/口分世業 庸調府兵省府之類 朱子曰北周
宇文泰及蘇綽有意復古制度頗詳盡唐因之故萬目/舉吕微仲曰自古人主事母后朝見有時如漢武帝五
日一朝長樂宫祖宗以來事母后皆朝夕見此事親之/法也前代太長公主用臣妾禮仁宗以姪事姑之禮見
獻穆太長公主此事長之法也前代宫闈多不肅宫人/或與廷臣相見本朝宫禁嚴密内外整肅此治内之法
也前代外戚多預政事本期母后之族皆不與事此待/外戚之法也前代宫室多尚華侈本朝宫殿止用赤白
[008-18a]
此尚儉之法也前代人君雖在宫禁出輿入輦祖宗皆/步自内庭出御後殿此勤身之法也前代人君在禁中
冠服苟簡祖宗以來燕居必以禮此尚禮之法也前代/多深於用刑本朝臣下有罪止于罷黜此寛仁之法也
王伯厚曰真文忠公論本朝治體曰立國不以力勝仁/理財不以利傷義御民不以權易信用人不以才勝徳
恩結乎人心富藏於天下君民相孚而猜忌不作材智/不足而忠信有餘愚按觀此二條所言於程子所謂大
綱正者可以畧見為此就漢唐宋以明治道治法之意/張揚園曰夫子論 邦斟酌四代而損益之學者遭時
遇主斟酌於漢唐宋明之制擇/其善者而從之庻乎小康矣 教人者養其善心而
惡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譲而争自息外書下同謂教謂/教化也治 法制
禁令也愚按即前豶豖之牙一條之意之此/見治天下不徒法度之是尚以起下條 意 明道先
[008-18b]
生曰必有闗雎麟趾之意然後可行周官之法度可下/一本
有以字下朱子曰須是自閨門衽席之微積累至薫蒸/洋溢天 無一民一物不被其化然後可以行周官之
法度不然則為王莽矣/後世論治皆欠此意 伊川先生曰君仁莫不仁君
義莫不義天下之治亂繫乎人君仁不仁耳離是而非
則生於其心必害於其政豈待乎作之於外哉是謂仁/非謂不
仁/也昔者孟子三見齊王而不言事門人疑之孟子曰我
先攻其邪心心既正然後天下之事可從而理也夫政
事之失用人之非知者能更之直者能諌之然非心存
[008-19a]
焉則一事之失救而正之後之失者將不勝救矣格其
非心使無不正非大人其孰能之夫音扶知音智更勝/並平聲 孟子三見
齊王説見苟子大畧篇齊王本作宣王一事之失兼政/事用人而言 此承上治道而言以歸本于君心也
 横渠先生曰道千乗之國不及禮樂刑政而云節用
而愛人使民以時言能如是則法行不能如是則法不
徒行禮樂刑政亦制數而已矣不徒之不葉本作亦誤/ 正蒙下同 説見論
語節用愛人使民以時者即孟子所謂仁心也禮樂刑/政即孟子所謂仁政也張子言此一以見夫子之言尚
未及其法使後之人知所以求之也一以見治國之道/不當徒恃其法使後之人知所以先之也亦即孟子徒
[008-19b]
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之意 法立而能守則徳可乆業可大
鄭聲佞人能使為邦者䘮其所守故放逺之䘮逺並去/聲所下宋
本有以字與原書合但原書所上無其字繫説見論語/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見易 辭上傳上
為行法者言之欲使後之人知所以立其本也此/為守法者言之欲使後之人知有以去其害也 横
渠先生答范巽之書曰朝廷以道學政術為二事此正
自古之可憂者巽之謂孔孟可作將推其所得而施諸
天下邪將以其所不為而强施之於天下歟邪音耶强/區兩反
所得謂道學也施之天下謂政術也/所不為謂有出於道學之外者也大都君相以父母
[008-20a]
天下為王道不能推父母之心於百姓謂之王道可乎
所謂父母之心非徒見於言必須視四海之民如已之
子設使四海之内皆為已之子則講治之術必不為秦
漢之少恩必不為五霸之假名相去聲見音現必此所/以講求治術者 以道
學為本而非徒如後/世法制禁令之為也巽之為朝廷言人不足與適政不
足與間能使吾君愛天下之人如赤子則治徳必日新
人之進者必良士帝王之道不必改途而成學與政不
殊心而得矣為去聲適音謫間音諌節文集其人不足/與適二句見孟子上二 泛論 理此節
[008-20b]
乃為巽之言所以事君之道以深明道學政術非二事/之意治徳必日新則不憂為政之失矣所進皆良士則
無慮用人之非矣道道學體也政術用也就其所得于/身心者而言則曰 學而以之施于天下即政術也無
二事也自後世分為兩途而道學無用則非所以為道/學政術無體則又何以為政術哉故特引張子此言以
見學與政非有二/事以結全篇之意
 
 
 
 近思録集註卷八
[008-21a]
欽定四庫全書
 近思録集註卷八
              婺源江永撰
 朱子曰此卷治/國平天下之道
濓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
謂也朱子曰則謂物之可視以為/法者猶俗言則例則様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
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朱子曰心不誠則身不/可正親不和則家不可
齊/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疎也朱子曰聧次家人/易卦之序二女以
[008-21b]
其難亦未有/能其易者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
同居而志不同行也朱子曰聧次家人易卦之序二女/以下聧彖傳文二女謂睽卦兑下
離上兑少女離中女也隂柔之性/外和悦而内猜嫌故同居而異志堯所以釐降二女于
媯汭舜可禪乎吾兹試矣朱子曰釐理也降下也媯水/名汭水北舜所居也堯理治
下嫁二女於舜將以/試舜而授之天下也是治天下觀於家治家觀身而已
矣身端心誠之謂也誠心復其不善之動而已矣朱子/曰不
善之動息於外則善心/之生於内者無不實矣不善之動妄也妄復則无妄矣
无妄則誠矣程子曰无/妄之謂誠故无妄次復而曰先王以茂對
[008-22a]
時育萬物深哉朱子曰无妄次復亦易之序先王以下/引无妄卦大象以明對時育物唯至誠
者能之而贊其㫖/之深也 通書 明道先生嘗言於神宗曰得天理
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
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禮義若履
大路而行無復回曲霸者﨑嶇反側於曲徑之中而卒
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誠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霸則
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審其初而已易所謂差者毫釐
繆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審也惟陛下稽先聖之言察
[008-22b]
人事之理知堯舜之道備於己及身而誠之推之以及
四海則萬世幸甚朱子曰宣帝襍王霸元不識王霸只/是以寛慈喚做王嚴酷喚做霸自古
論王霸至明道先生此論/無餘藴矣 文集下同 伊川先生曰當世之務所
尤先者有三一曰立志二曰貴任三曰求賢今雖納嘉
謀陳善算非君志先立其能聴而用之乎君欲用之非
責任宰輔其孰承而行之乎君相協心非賢者任職其
能施於天下乎此三者本也制於事者用也三者之中
復以立志為本所謂立志者至誠一心以道自任以聖
[008-23a]
人之訓為可必信先王之治為可必行不狙滯於近規
不遷惑於衆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問程先生/進説只以
聖人之説為可必信何也朱子曰也不得不恁地説如/今説與學者也只得教他依聖人言語恁地做去待他
就裏靣做工夫有見處便自知得聖人底是確然恁地/ 葉氏曰立志篤實而逺大則不膠於淺近不惑於流
俗/ 比之九五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傳曰人君比
天下之道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意以待物恕己以
及人發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恵澤是人君親比天下之
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於上葉氏曰積誠實之意以/待物推愛己之心以及
[008-23b]
人發政施仁公平正/大羣心自然豫附若乃暴其小仁違道干譽欲以求
下之比其道亦已狹矣其能得天下之比乎王者顯明
其比道天下自然來比來者撫之固不煦煦然求比於
物若田之三驅禽之去者從而不追來者則取之也此
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皞皞而莫知為之者也朱子曰田/獵之禮置
旃以為門刈草以為長圍田獵者自門驅而入禽獸向/我而出者皆免惟被驅而入者皆獲故以前禽比去者
不追□者譬來則取之未永按樹旌以表門御者驅而/過之轂擊則不得入此 田之前習過君表之御法也
逐獸别設驅逆之車非以驅車入門為/驅獸記録有小差讀者得其大意可也非惟人君比天
[008-24a]
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以臣於君言之竭
其忠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
而已不可阿諛逢迎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誠
意以待之親己與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苟
合以求人之比己也於鄉黨親戚於衆人莫不皆然三
驅失前禽之義也易傳/下同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
稱其徳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徳則君舉而進之
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
[008-24b]
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後
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富
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
其不亂難矣履象傳上葉氏曰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之人不度其徳而制爵位則為
仕者日志於尊榮不明其分而立品節則為民者日/志於富侈貴賤競趨而心欲無窮此亂之所由生也
泰之九二曰包荒用馮河傳曰人情安肆則政舒緩而
法度廢弛庶事無節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穢之量則
其施為寛裕詳密弊革事理而人安之若無含𢎞之度
[008-25a]
有忿疾之心則無深逺之慮有暴擾之患深弊未去而
近患已生矣故在包荒也自古泰治之世必漸至於衰
替葢由狃習安逸因循而然自非剛斷之君英烈之輔
不能挺特奮發以革其弊也故曰用馮河或疑上云包
荒則是包含寛容此云用馮河則是奮發改革似相反
也不知以含容之量施剛果之用乃聖賢之為也葉氏/曰有
含容之量則剛果不至於疎迫有剛果之用則含容不/至於委靡二者相資而治泰之道可成也 永按神宗
用王安石更新法而宋室以否有/馮河之果而無包含之量故也 觀盥而不薦有孚
[008-25b]
顒若傳曰君子居上為天下之表儀必極其莊敬如始
盥之初勿使誠心少散如既薦之後則天下莫不盡其
孚誠顒然瞻仰之矣朱子曰祭祀無不薦者此是假設/來説薦是用事了盥是未用事之
初言常持得這誠敬如盥之意常在/若薦則是用出用出則纔畢便過了 凡天下至於一
國一家至於萬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間也無間則
合矣以至天地之生萬物之成皆合而後能遂凡未合
者皆為間也若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離貳怨隙
者盖讒邪間於其間也去其間隔而合之則無不和且
[008-26a]
洽矣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噬嗑傳也朱子曰噬齧/也嗑合 物有間者齧
而合之也人葉氏曰天地有間則氣不通而/生化莫遂 倫有間則情不通而恩義日睽 大畜之
六五曰豶豕之牙吉傳曰物有總攝事有機㑹聖人操
得其要則視億兆之心猶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則戢故
不勞而治其用若豶豕之牙也豕剛躁之物若强制其
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若豶去其勢則牙雖存而剛躁
自止君子法豶豕之義知天下之惡不可以力制也則
察其機持其要塞絶其本原故不假刑法嚴峻則惡自
[008-26b]
止也且如止盜民有欲心見利則動苟不知教而迫於
飢寒雖刑殺日施其能勝億兆利欲之心乎聖人則知
所以止之之道不尚威刑而修政教使之有農桑之業
知亷恥之道雖賞之不竊也葉氏曰制强暴者察其機/要治其本原而人自服非
若役世權謀之術執其/要㑹以御人之謂也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
有攸往夙吉傳曰西南坤方坤之體廣大平易當天下
之難方解人始離艱苦不可復以煩苛嚴急治之當濟
以寛大簡易乃其宜也既解其難而安平無事矣是無
[008-27a]
所往也則當修復治道正紀綱明法度進復先代明王
之治是來復也謂反正理也自古聖王救難定亂其始
未暇遽為也既安定則為可久可繼之治是漢以下亂
既除則不復有為姑隨時維持而已故不能成善治盖
不知來復之義也朱子曰禍亂既平正合修明治道求/復三代之規模却只便休了兩漢以
來人主還有理㑹正心誠意否須得人主如陋巷之士/治心修身講明義理以此應天下之務用天下之才方
見次/第有攸往夙吉謂尚有當解之事則早為之乃吉也
當解而未盡者不早去則將復盛事之復生者不早為
[008-27b]
則將漸大故夙則吉也葉氏曰張柬之等不殺武三思/及其勢復盛乃欲除之則亦晩
矣/ 夫有物必有則父止於慈子止於孝君止於仁臣
止於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
則悖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惟止
之各於其所而已艮彖傳最朱子曰伊川於艮其止止/其所也 解得分明艮其背恐當只
如此/説 兑説而能貞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心説道之
至正至善者也若夫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者苟説之道
違道不順天干譽非應人苟取一時之説耳非君子之
[008-28a]
正道君子之道其説於民如天地之施感之於心而説
服無斁朱子曰説若不剛/中便是違道干譽 天下之事不進則退無一
定之理濟之終不進而止矣無常止也衰亂至矣盖其
通已窮極也聖人至此奈何曰唯聖人為能通其變於
未窮不使至於極也堯舜是也故有終而無亂既濟傳/ 葉氏
曰常人苟安於既濟乃衰亂之所由生聖人通變於/未窮故有終而無亂堯舜通其變使民不倦是也
為民立君所以養之也養民之道在愛其力民力足則
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俗美故為政以民力為
[008-28b]
重也春秋凡用民力必書其所興作不時害義固為罪
也雖時且義必書見勞民為重事也後之人君知此義
則知慎重於用民力矣然有用民力之大而不書者為
教之意深矣僖公修泮宫復閟宫非不用民力也然而
不書二者復古興廢之大事為國之先務如是而用民
力乃所當用也人君知此義知為政之先後輕重矣葉/氏
曰書不時者如隠七年夏城中丘之類書時者如桓十/六年冬城向之類書不義者如莊二十三年丹桓宫楹
之類書義者如莊元年築王姬之館之類泮宫諸侯之/學閟宫毛氏以為先妣姜嫄之廟冸宫所以教育賢材
[008-29a]
閟宫所以尊事祖先二者皆/為國之先務 經説下同 治身齊家以至平天下
者治之道也建立治綱分正百職順天時以制事至於
創制立度盡天下之事者治之法也聖人治天下之道
唯此二端而已 明道先生曰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
後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葉氏曰先王治天下以仁義/為主法固在其中後世惟恃
法令以控制天下而法亦非/先王之法矣 遺書下同 為政須要有紀綱文章
先有司鄉官讀法平價謹權量皆不可闕也人各親其
親然後能不獨親其親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
[008-29b]
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
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䘮邦一言可以興邦只在
公私之間爾朱子曰所謂文章者便是文飾那謹權審/量讀法平價之類耳 問何以言人各親
其親然後能不獨親其親曰此所以明夫人必各舉其/所知然後可以得其所不知也 於此可見聖賢用心
之大小仲弓只縁見識未極其開闊故如此人之心量/本自大縁私故小蔽錮之極則可以䘮邦矣 程子之
意固非謂仲弓有固權市恩之意而至於䘮邦但一蔽/於小則其害有時而至此亦不為難矣故極言之以警
學者用心之私也流仲弓之問未見其為私意然其心/淺狹欠闕處多其 弊便有䘮邦之理凡事㣲有過差
才有安頓不著處便是惡則問所謂公私者豈非仲弓/必欲人才皆由已舉聖人 使人各得而舉之否曰仲
[008-30a]
弓只是見不到纔見不到便陷於私學者見程子説興/邦䘮邦説得甚驗多疑於此然程子亦曰惟其義耳
程子此章之説廣大精㣲/無所不備學者所宜詳玩 治道亦有從本而言亦有
從事而言從本而言惟是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
正朝廷以正百官若從事而言不救則已若須救之必
須變大變則大益小變則小益永按此謂事有積弊不/可不變革者須變乃有
益倘輕於故作或變之不得其道/則不惟無益而已有煩擾之害矣 唐有天下雖號治
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其源
始於太宗也故其後世子弟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
[008-30b]
故藩鎮不賔權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亂葉氏曰太宗/以智力劫持
取天下其於君臣父子之義有虧閨門之間又有慙徳/三綱皆已不正是以後世子孫氣習相傳綱常陵蔑而
不可止𤣥宗使肅宗至靈武則自立使永王璘使江南/則反君臣之道不正逐使瀋鎮割據於外閹竪擅專於
内馴致五季/之極亂也漢之治過於唐漢大綱正唐萬目舉本朝
大綱正萬目亦未盡舉葉氏曰大綱謂綱常唐之治日/若世業若府兵若祖庸調若省
府其區畫法制畧倣先王之/遺意故亦足以維持天下 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
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讓而爭自息外書/下同 明道先生曰
必有闗雎麟趾之意然後可行周官之法度問必有闗/雎麟趾之
[008-31a]
意只是要得誠意素孚否朱子曰須是自閨門衽席之/㣲積累到薰蒸洋溢天下無一民一物不被其化然後
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則為王莽矣揚雄不曽説到/此後世論治皆欠此一意 孟子云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程子嘗言為政須要有綱紀文章謹/權審量讀法平價皆不可闕而又曰必有闗雎麟趾之
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正謂此也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天下
之治亂繫乎人君仁不仁耳離是而非而生於其心必
害於其政豈待乎作之於外哉昔者孟子三見齊王而
不言事門人疑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心既正然後
天下之事可從而理也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知者能
[008-31b]
更之直者能諫之然非心存焉則一事之失救而正之
後之失者將不勝正矣格其非心使無不正非大人其
孰能之朱子曰大人者大徳之/人正己而物正者也 横渠先生曰道千乘
之國不及禮樂刑政而云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言能
如是則法行不能如是則法不徒行禮樂刑政亦制數
而已楊氏曰此特論其所存而已未及為政/也苟無是心則雖有政不行焉 正蒙 法立而
能守則徳可乆業可大鄭聲佞人能使為邦者䘮其所
守故放逺之葉氏曰夫子既告顔子以四代之禮樂而/必欲放鄭聲逺佞人葢二者蕩心之原敗
[008-32a]
法亂紀/之要也 橫渠先生答范巽之書曰朝廷以道學政術
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憂者巽之謂孔孟可作將推其
所得而施諸天下邪將以其所不為而强施之於天下
永按所得即所學之道所不為謂非其平日/所學者也葉氏謂不以政術非吾所事非是大都君
相以父母天下為王道不能推父母之心於百姓謂之
王道可乎所謂父母之心非徒見於言必須視四海之
民如己之子設使四海之内皆為己之子則講治之術
必不為秦漢之少恩必不為五伯之假名巽之為朝廷
[008-32b]
言人不足與適政不足與間能使吾君愛天下之人如
赤子則治徳必日新人之進者必良士帝王之道不必
改途而成學與政不殊心而得矣葉氏曰帝王之道即/今日之政事非有兩
途今日之政術即平日之/學問非有二心也 文集
 
 
 
 近思録集註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