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漢藝文志考證卷一
宋 王應麟 撰
藝文
秦燔滅文章
大事記始皇三十四年焚書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
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東萊吕氏曰
所燒者天下之書博士官所職固自若也蕭何獨收
[001-1b]
圖籍而遺此惜哉韓非五蠧篇云名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爲教無先王之語以吏
爲事即李/斯之説也
漢興大收篇籍
惠帝紀四年三月除挾書律爾雅挾/藏也劉歆移書太常
博士曰漢興獨有一叔孫通略定禮儀天下唯有易
卜未有他書至孝惠之世乃除挾書之律至孝文始
使掌故朝錯從伏生受尚書詩始萌牙至孝武然後
鄒魯梁趙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起於建元之間泰
[001-2a]
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 趙岐孟子題辭孝文欲廣逰
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
朕甚閔焉
孝武紀元朔五年夏六月詔曰今禮壞樂崩朕甚閔
焉劉歆書又云/書缺簡脱
於是建藏書之策注劉歆七畧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
士之藏内則有延閣廣内祕室之府
通典漢氏圖籍所在有石渠延閣廣内貯之於外府
[001-2b]
又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祕書及麒麟天禄二閣
藏之於内禁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 劉向受詔校
書每一書竟表上輙言臣向以長水校尉臣參書太
常博士書中外書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後殺青向/傳
云領校中/五經祕書
霍山坐寫祕書藉蘇昌爲太常坐藉霍山書泄祕書
免 班斿賜以祕書之副時書不布自東平思王以
叔父求太史公諸子書大將軍白不許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
[001-3a]
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屬/通典中丞有石室以藏袐書圖䜟之 司馬遷為
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鐀之書 西都賦天禄石渠
典籍之府 七畧曰孝武敕丞相公孫𢎞廣開獻書
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 河平三年謁者陳農
使使求遺書於天下
劉向條其篇目 歆奏七畧
隋志劉向七畧别録二十卷劉歆七畧七卷剖析條
疏各有其部歆嗣父業乃徙温室中書於天禄閣/上者為七畧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
[001-3b]
風俗通云劉向典校書籍皆先書竹為易刋定可繕
寫者以上素 成帝紀河平二年光禄大夫劉向校
中祕書言中以/别外
易
易經十二篇注上下經/及十翼
今易乾卦至用九即古易之本文鄭康成始以彖象
連經文王輔嗣又以文言附乾坤二卦至於文辭連
屬不可附卦爻則仍其舊篇自康成輔嗣合彖象文
[001-4a]
言於經學者遂不見古本秦漢之際易亡說卦宣帝
時河内女子發老屋得之後漢荀爽集解又得八卦
逸象三十有一東萊吕氏因晁氏書參考傳記復定
爲十二篇朱文公曰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
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繫之周簡
袠重大故分爲上下兩篇經則伏羲之畫文王周公
之辭也并孔子所作之傳十篇凡十二篇中間頗爲
諸儒所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未能盡合古文吕氏
[001-4b]
又更定著爲經二卷傳十卷乃復孔氏之舊又曰易
更三聖制作不同包羲氏之象文王之辭皆依卜筮
以爲教而其法則異孔子之賛一以義理爲教而不
專於卜筮豈其故相反哉俗之淳漓既異故爲教爲
法不得不異而道未嘗不同也 孔頴逹云十翼謂
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繫下繫文言説卦序卦雜卦
易傳周氏二篇字王/孫服氏二篇光/楊氏二篇何/王氏二
篇同/
[001-5a]
儒林傳田何授王同周王孫丁寛服生皆著易傳數
篇同授楊何言易者本/之田何太史公受易於楊何晁氏曰
商瞿受易孔子五傳而至田何漢之易家盖自田何
始何而上未嘗有書管輅謂易安可注者其得先儒
之心歟易家著書自王同始學官自楊何始所謂易/楊者是
也/
丁氏八篇寛/
丁寛事田何學成復從周王孫受古義號周氏傳寛
[001-5b]
作易說三萬言訓故舉大誼而已今小章句是也髙
相專說隂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艾軒林氏曰先
秦之爲易者未有及理義也自田何而後章句傳說
多矣見於今者獨有費氏之書費氏舊亡章句而學
者宗王弼之說至於京氏之隂陽占筮其書雖存視
之爲術數之流矣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理義之學以
其辭耳王弼而下其說紛紛不若象數之粗有所明也
韓氏二篇嬰/
[001-6a]
韓嬰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爲之傳燕趙間好詩故
其易㣲唯韓氏自傳之涿郡韓生其後也曰所受易
即先太傅所傳也嘗受韓詩不如韓氏易深葢寛饒
從受焉寛饒封事引韓氏易傳言五帝官天下三王
家天下
古五子十八篇
劉向别録所校讎中古五子書除復重定著十八篇
分六十四卦著之日辰自甲子至壬子凡五子律歴
[001-6b]
志日有六甲辰有五子注云六甲之中唯甲寅無子
淮南道訓二篇
七畧曰九師道訓者淮南王安所造張平子思𤣥賦
文君爲我端蓍兮利飛遁以保名注云遯上九曰飛
遯無不利淮南九師道訓曰遁而能飛吉孰大焉曹
子建七啓飛遯離俗注亦引之葢以肥/爲飛劉向别録所
校讎中易傳淮南九師道訓除復重定著十二篇淮
南王聘善爲易者九人從之採獲故中書著曰淮南
[001-7a]
九師書文中子謂九師興而易道㣲隋志已/亡其書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京氏叚嘉
十二篇
唐大衍厯卦議曰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説易
本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朞之日
坎離震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
十三頥晉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餘皆六日七分止
於占災眚與吉凶善敗之事至於觀隂陽之變則錯
[001-7b]
亂而不明京房傳注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
一日六十四卦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兑坎為
方伯監司之宫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息卦曰太隂消
卦曰太陽其餘卦曰少隂少陽謂臣下也五行志引
京房易傳尊卦用事注孟康曰尊/卦乾坤也賢者居明夷之世
知時而傷或衆在位震遂泥厥咎國多麋復崩來無
咎自上下者為崩潜龍勿用衆逆同志至徳迺潜厥
異風行不觧物不長幹父之蠱亡子考亡咎子三年
[001-8a]
不改父道思慕不皇亦重見先人之非不則為
私婦貞厲君子㐫言君弱而婦疆為隂所乗則
月並出谷永以京房易占對日食李固對策引
京房易郎顗按房飛侯參察衆政正月三日至
乎九日三公卦集韻觀我瑞頥膚釋文坎卦京/作欿 剥牀以 京作簠謂祭
器/龜山楊氏曰以爻當期其原出於繫辭而以
星日氣候分布諸爻易未有也其流詳於緯書
世傳稽覽圖是也艾軒林氏曰如復所謂七日
[001-8b]
臨所謂八月蠱所謂先甲後甲巽所謂先庚後
庚又如十年三嵗月㡬望已日乃孚是皆隂陽
氣數當然之變孟氏而下有焦贛氏以一卦
變為六十四積而至於四千九十六凡一卦
所主六日震離坎兑寄直於分至之日如曰冬
至則坎用事次未濟次蹇次頥次中孚次復當
期之數循環為變後魏正光厯推四正卦術
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
[001-9a]
諸侯謙爲大夫睽爲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九
三應上九清淨㣲温陽風九三應上六絳赤決温隂
雨六三應上六白濁㣲寒隂雨六三應上九麴塵决
寒陽風諸卦上有陽爻者陽風上有隂爻者隂雨京/房
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温爲候釋文序録孟喜章句十卷無上/經七
錄云又下經無旅至節無上繫之一行易纂引孟喜/序卦曰隂陽養萬物必訟而成 君臣養萬民亦訟
而成之殘隋/志八卷 缺京房章句十二卷七録云/十卷晁氏曰漢志
易京氏凡三種八十九篇隋志有京章句十卷又有
[001-9b]
占候十種七十三卷唐藝文志有京章句十卷而占
候存者五種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畧見於僧
一行及李鼎祚之書而其傳者曰易傳三卷積筭雜
占條例法一卷或共題易傳四卷而名皆與古不同
今所謂京氏易傳者或題曰京氏積筭易傳疑隋唐
志之錯卦是也錯卦在隋七卷唐八卷所謂積筭雜
占條例法者疑隋逆刺占災異十二卷是也至唐逆
刺三卷而亡其九卷元祐八年髙麗進書有京氏周
[001-10a]
易占十卷疑隋志周易占十二卷是也正義大衍之/數五十京房
云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虚來實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儒林傳初易唯有楊孝宣世立施孟梁丘元帝立京
氏隋志梁丘施髙亡於西晉孟京有書無師陸澄曰
易自商瞿之後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數爲宗許氏
說文稱易孟氏其文多異虞翻傳其家五世孟氏之
學丁寛授田王孫王孫授施讐孟喜梁丘賀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 釋文云晉卦孟作齊
[001-10b]
文王重易六爻
重卦之人有四說王輔嗣等以爲伏羲鄭康成之徒
以爲神農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神
農演之爲六十四孫盛以爲夏禹史遷等以爲文王
淮南子伏戲爲之六十四變周室増以六爻張行成
曰伏羲先天示易之體故孔子謂之作八卦文王後
天明易之用故子雲謂之重六爻楊繪曰筮非八卦
之可爲必六十四之然後爲筮舜禹之際曰龜筮協
[001-11a]
從則何文王重卦之有乎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
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按是而言重卦之始其在上古
乎京房引夫子曰神農重乎八純
易爲筮卜之事傳者不絶
吕氏曰古者教人之通法詩書禮樂而已至於易則
未嘗躐等與人是以孔子孟子之問答初未嘗及易
也若如魏晉祖尚浮虚談老易者徧天下則秦焚之
乆矣朱文公曰易經本爲卜筮而作皆因吉凶以示
[001-11b]
訓戒故其言雖約而所包甚廣夫子作傳亦畧舉其
一端以見凡例而已薛氏曰六經之道易爲之宗他
經亡而易傳不殊其書之存也
民間有費髙二家之說
費直本皆古字號古文易以授王璜未得立陳元鄭
衆皆傳費氏學建武中韓歆上疏欲爲費氏立博士
范升奏非急務馬融爲傳授鄭康成康成作易注荀
爽又作傳自是費氏大興釋文序録費直/章句四卷殘缺髙相專說
[001-12a]
隂陽災異未立學官後漢費興髙遂㣲費直說十二/次度數見晉
天文志王弼/所傳本費氏晁氏曰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參
解易爻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其初費
氏不列學官唯行民間至漢末陳元方鄭康成之徒
皆學費氏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孔頴逹又謂輔嗣之
意象本釋經宜相附近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則費
氏初變亂古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繫卦之末歟古
經始變於費氏而卒大亂於王弼昔韓宣子適魯見
[001-12b]
易象是古人以卦爻統名之曰象也故曰易者象也
其意深矣豈若後之人卦必以象明象必以辭顯紛
紛多岐哉
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
釋文引古文如彚作翩作偏介作砎枕作沈蹢躅
作繻作𥜗劉向引易曰飛龍在天大人聚也與/今
易/異又引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說苑引易曰建
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司馬遷引易曰
[001-13a]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東方朔引正其本萬事理失之
毫釐差以千里經解引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
里今易無此語沙隨程氏曰此緯書通卦驗之文說
苑引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有一道大足
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夫天道毁滿而益謙不損而益之故損自損而終故
益又云天地動而萬物變化坊記引不耕穫不菑畬
凶 晁氏曰文字之傳始有齊楚之異音卒有科斗
[001-13b]
籀篆𨽻書之四變因而訛謬者多矣劉向嘗以中古
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至蜀李譔又嘗著古文易則
今之所傳者皆非古文也
唯費氏經與古文同
吕氏曰漢興言易者六家獨費氏傳古文易而不立
於學官費氏易在漢諸家中最近古最見排擯千載
之後巋然獨存豈非天哉晁氏公武曰歐陽永叔謂
孔子古經已亡費氏經與古文同則古經何嘗亡哉
[001-14a]
易文之異者漢書引嗛嗛䘮其齊斧日中見昩其
欲浟浟不如西鄰之瀹祭說文引夕惕若夤伉龍有
悔乘馬驙如再三黷禔既平百榖草木䕻於地以徃
遴包㐬用馮河僮牛之告泣涕如其牛觢天且□
君子豹變其文斐也噬乾□明出地上㬜顨巽/艮/
榰恒凶折馬壯吉□升大吉履虎尾虩虩寷其屋日
之離需有衣䋈𣙗孰飪夫乾寉然天地壹㚃□
牛乘馬參天兩地重門撃柝燥萬物者莫暵于離雜
[001-14b]
而不爲馰顙又引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井法也
今易所無說文序曰其稱易/孟氏皆古文也周禮注引其刑剭𥜗有
衣絮參天兩地而竒數巽爲宣髮緇衣引恒其徳偵
深衣引直其政方其義也史記引乾稱蜚龍鴻漸于
般狐渉水濡其尾後漢劉脩碑動乎儉中鬼神富謙
魏文帝紀注太史許芝引初六履霜隂始凝也内則
注引明夷睇于左股郎顗引困而不失其所旡亨/字
史記索𨼆劉向别録云易家有救氏注
[001-15a]
連山 歸藏不著/録
桓譚新論曰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漢世盖
有二易矣水經注引連山易曰有崇伯鯀伏于羽山
之野帝王世紀引連山易曰禹娶塗山之子名曰攸
女生余唐志有十卷盖劉炫偽作/梁元帝三十卷在五行家禮運坤乾注其書
存者有歸藏晉中經有之隋唐志皆十三卷/今唯存初經齊毋本蓍三篇初經云
初乾初奭坤/初艮初兊初犖坎/初離初釐震/初巽卦
皆六畫漢上朱氏謂伏羲初畫/八卦因而重之者也齊毋經云瞿有瞿有
[001-15b]
䱄宵梁爲酒尊於兩壺兩羭飲之三日然後鯀士有
澤我取其魚見爾/雅疏傳注所引若君子戒車小人戒徒
有鳬鴛鴦有鴈鷫鷞有白雲自蒼梧入大梁上有髙
臺下有雝池若以賈市其富如河漢昔女媧筮張雲
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極平均土地和合
四國黄神將戰筮於巫咸帝堯降二女以舜 殷王
其國常母谷羿彃十日明夷曰昔夏后啓筮乘龍飛
以登于天睪陶占之曰吉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
[001-16a]
卜昆吾占之不吉昔夏后啓筮享神於大陵而上鈞
臺枚占臯陶曰不吉昔夏后啓筮享神於晉之墟作
爲璿臺於水之陽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於熒惑曰
不吉不利出征唯利安處彼爲貍我爲鼠勿用作事
恐傷其父昔穆王子筮卦於禺强昔常娥以西王母
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爲月精孔頴達謂偽妄之書
非殷易也按周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
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連山
[001-16b]
首艮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絶歸藏首坤萬物莫不歸
藏於其中周易首乾杜子春云連山伏戲歸藏黄帝
山海經云伏羲氏得河圖夏后氏因之曰連山黄帝
氏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
之曰周易姚信謂連山氏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歸藏氏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得河圖周
人因之曰周易皇甫謐謂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黄帝曰歸藏世譜神農
一曰連山氏列山氏黄帝一曰歸藏氏張行成謂連
[001-17a]
山天易也歸藏地易也有法數而未有書周易人易
也始有書矣先儒謂夏殷易以七八不變者占左氏/傳穆
姜筮艮之八晉語公子重耳筮得貞/屯悔豫皆八董因筮之得泰之八周易以九六變
者占而沙隨程氏曰古之筮者兼用三易之法衛元
之筮遇屯曰利建侯是周易或以不變者占也季友
之筮遇大有之乾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此固二易
辭也既之乾則用變矣是連山歸藏或以變者占也
夾漈鄭氏以爲連山用三十六䇿歸/藏用四十五䇿周易用四十九䇿予華子曰出於
[001-17b]
一立於兩成於三連山以之而呈形歸藏以之而御
氣大易以之而立數 春秋演孔圖云孔子脩春秋
九月而成卜之得陽豫之卦宋均注謂夏殷之卦名
葢意之也 元豐中三墳書始出于唐州比陽民家
曰山氣形天皇伏戲氏本山墳而作易曰連山人皇
神農氏本氣墳而作易曰歸藏地皇黄帝氏本形墳
而作易曰坤乾雖不畫卦而連山大象八曰君臣民
物陰陽兵象而統以山歸藏大象八曰歸藏生動長
[001-18a]
育止殺而統以氣坤乾大象八曰天地日月山川雲
氣而統以形皆八而八爲六十四龜山楊氏曰是書
太古河圖代姓紀曰博厚而濁謂之太易太易之數
三是以形數名易知其非古書也揚雄太𤣥日始於
寅義取連山衛元嵩元包卦首於坤義取歸藏司馬
公潜虚亦取歸藏云晉郭璞摹洞/林乎連山
子夏易傳不著/録
隋志周易二卷子夏傳殘缺梁六卷釋文序録子夏
[001-18b]
易傳三卷卜商七畧云漢興韓嬰傳中經簿録云丁
寛作張璠云或馯臂子弓所作薛虞記唐志二志今
本十卷案陸徳明音義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
故曰比今本作地藏水而澤水得地而安但小異爾
束帛戔戔作殘殘又云五匹爲束三𤣥二纁象陰陽
今本無此文葢後人附益者多景迂晁氏曰唐張弧
偽作孫氏曰漢杜子夏之學唐司馬氏曰七畧有子
夏傳十録六卷或云韓嬰或/云丁寛中經簿四卷
[001-19a]
書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爲五十七篇注鄭𤣥叙賛云/後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
孔安國作傳值巫蠱不行遂有張霸之徒僞作舜典
汨作九共九篇大禹謨益稷五子之歌𦙍征湯誥咸
有一徳典寶伊訓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二十四
篇除九共九篇共卷爲十六卷葢亦畧見百篇之序
故以伏生二十八篇者復出舜典益稷盤庚二篇康
王之誥及泰誓共爲三十四篇而僞作此二十四篇
[001-19b]
十六卷附以求合於孔氏之五十八篇四十六卷之
數
張霸僞造尚書百兩篇而爲緯者附之云孔子求
書得黄帝𤣥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
百四十篇斷逺取近定可以爲世法者百二十篇
以百二篇爲中候 愚按尚書大傳虞傳有九共
引書曰予辯下土使民平平使民無傲殷傳有帝
引書曰施章乃服明上下此伏生所傳必有所據
[001-20a]
其張霸僞書若鄭康成引𦙍征曰厥篚𤣥黄昭我
周王注咸有一徳云伊陟臣扈曰又注典寶引伊
訓云載孚在亳又曰征是三朡注旅獒云獒讀曰
豪謂是酋豪之長三統厯譜引伊訓篇曰惟太甲
元年十有一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誕資有牧
方明武成篇曰粤若來三月既死霸粤五日咸劉
商王紂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
周廟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國
[001-20b]
祀馘于周廟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畢命豐刑
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䇿豐刑王莽
傳引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于阼階延登賛曰
假王莅政勤和天下康成云武成逸書建武之際
亡謂彼僞武成也又逸篇有册命霍侯之事又似
異於豐刑皆妄作也康成所謂亡一篇者即武成
杜林於西州得/書古文尚書一卷
劉向别録云五十八篇藝文志云古文又多十六篇
[001-21a]
篇即卷也即是僞書二十四篇不見孔傳劉向班固
劉歆賈逵馬融鄭𤣥之徒皆不見眞古文而誤以此
爲古文之書庸生賈馬等惟傳孔學經文三十三篇/鄭與三家同以爲古文鄭承其後所注
皆同賈馬之學題曰古文尚書篇與夏侯等同而經/字多異 鄭序以爲虞夏書二十篇商書四十篇周
書四十篇賛云三科之條五家之教是虞夏同科也/百篇次第孔鄭不同孔依壁内篇次及序爲文鄭依
賈氏所奏别録爲次鄭注禮記遇引今尚書所有之/文皆曰逸書桓譚新論云古文尚書舊有四十五卷
服䖍杜預亦不之見注左傳亂其紀綱云夏桀時杜/又注左傳成允成功念茲在兹
寜失不經辰不集于房官占唯能蔽志惟彼陶唐怨/不在明皇天無親民之所欲大國畏其力官師相規
[001-21b]
趙岐注孟子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綏厥士女湯/一征自葛始丕顯丕承韋昭注國語衆非元后何戴
闗石龢均皆以爲逸書孟子引太誓曰我武/惟揚趙岐謂古尚書百二十篇之時太誓也王肅注
書始似竊見孔傳注亂其紀綱/爲夏太康時晉鄭冲以古文授蘇
愉愉授梁柳柳之内兄皇甫謐從柳得之柳又以授
臧曹曹授梅頥頥於前晉奏上其書時已亡舜典一
篇范甯爲解/時已不得乃取王肅注堯典慎徽五典以下分爲
舜典續之齊姚方興得於大航以獻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
十二字是方興上孔氏傳本無或此下更/有濬哲文明至乃命以位凡二十八字異隋開皇二
[001-22a]
年始得其篇然後書大備自武帝至隋開皇凡六百/七十餘年然後五十八篇
傳學/者唐開元十四年改洪範無偏無頗爲無偏無陂
天寶三載詔衛包改古文從今文釋文序録云今以/孔氏爲正其舜典
一篇仍用/王肅本薛氏曰唐明皇更以正𨽻改定而俗儒承
詔文多踳駮文選注引七畧曰尚書有青絲編目録/後周郭忠恕定古文尚書并釋文本朝
開寶五年别定今文/音義與古文並行
經二十九卷
伏生口傳二十八篇後得泰誓一篇
[001-22b]
劉歆曰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董仲舒引白魚
入于王舟有火復于王屋流爲烏郊祀志引正稽
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毛詩箋引天
將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詩正義引師乃鼓譟
前歌後舞格于上天下地咸曰孜孜無怠又曰司
馬在前周禮疏引周公曰都懋哉子聞古先哲王
之格言大子發拜手稽首說苑引附下而罔上者
死附上而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退
[001-23a]
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逐伏生無此篇而書傳有
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之事與泰誓同不
知伏生先爲此語抑泰誓出後後人加此語未可
知也房宏等說宣帝本始元年河内女子有壞老
人屋得古文泰誓三篇别録云武帝末得於壁内
獻之與博士使讀說之數月皆起傳以教人不得
云宣帝時始出也鄭康成書論云民間得泰誓墨/子
引太誓曰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
[001-23b]
二十九篇是計卷若計篇則三十四去泰誓猶有三
十一伏生所傳謂之今文則歐陽夏侯三家所傳及
蔡邕石經是也泰誓非伏生所傳而史記儒林傳云
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
獨得二十九篇葢太史公當武帝時泰誓已出而入
伏生書内故總言之孔臧與安國書云曩雖爲今學
亦多所不信唯聞尚書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謂
爲至然也河圖古文乃自百篇邪此劉歆所謂以尚
[001-24a]
書爲備
傳四十一篇
伏生作尚書傳四十一篇授張生張生授歐陽生隋
志云濟南伏生之傳唯劉向父子所著五行傳是其
本法而又多乖戾釋文序録尚書大傳三卷伏生作
鄭康成注其序曰伏生至孝文時年且百歲歐陽生
張生從學焉伏生終後數子各論所聞以己意彌縫
其間而别作章句又特撰其大義因經屬指名之曰
[001-24b]
傳劉子政校中書奏此目録凡四十一篇康成詮次
爲八十三篇今本四卷首尾不倫劉向傳賛云鴻範
論發明大傳著天人之應唐志又有暢訓一卷大傳
篇有九共帝告以西伯戡黎爲耆冏命爲㷡命費
誓爲肹誓吕刑爲甫刑序又有嘉禾揜誥今本闕又
引盤庚若徳明哉湯任父言卑應言酒誥王曰封唯
曰若圭璧皆古文所無漢儒五行傳其原自大傳其
流爲災異之說吳氏曰馬融鄭康成之學悉本伏生
[001-25a]
石林葉氏曰大傳以天地人四時爲七政謂金縢作
於周公没後何可盡據史記以平在朔易爲便在伏/物索𨼆云據大傳周禮疏云
白虎通引尚書大傳云拊革装/之以穅今書傳無者在亡逸中
歐陽章句 大小夏侯章句
初書唯有歐陽孝宣世立大小夏侯七録云三家至
西晉並亡其說間見於義疏葉氏曰自漢訖西晉言
書惟祖歐陽氏鄭康成云歐陽氏失其本義郊祀志
引歐陽大小夏侯三家說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
[001-25b]
及墜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間助陰陽變化實一而
名六後漢輿服志永平二年乘輿服從歐陽氏說公
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柦榮習歐陽尚書受朱普
學章句四十萬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
宗减爲二十三萬言子郁復删省定成十二萬言夏
侯勝從歐陽氏問建自師事勝及歐陽髙左右采獲
又從五經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
然則大小夏侯皆歐陽之學
[001-26a]
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
本傳曰洪範五行傳論本伏生大傳云維王后元/祀帝令大禹歩于上帝沈
約曰伏生創紀大傳五行之體始詳劉向廣演洪範
休咎之文益備歐陽氏曰箕子陳洪範條其事爲九
類别其說爲九章考其說不相附屬向爲五行傳乃
取五事皇極庻證附於五行以爲八事皆屬五行歟
則至於八政五紀三徳稽疑福極之類又不能附至
俾洪範之書失其倫理所謂旁引曲取而遷就其說
[001-26b]
也然自漢以來未有非之者又祥眚禍痾之說自其
數術之學向治穀梁數其禍福𫝊以洪範/子歆治左氏言五行傳頗不同隋志洪範
五行傳論十一卷劉向注郎顗傳引尚書洪範記曰
月行中道移節應期徳厚受福重華留之
許商五行傳記一篇
夏侯始昌推五行傳傳族子勝下及許商其傳與劉
向同儒林傳商善爲筭著五行論夏侯勝曰天乆陰/而不雨臣下有謀
上者對言/在鴻範傳
[001-27a]
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
劉知幾史通曰周書與尚書相類即孔氏刋約百篇
之外凡爲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終靈景其有典雅
髙義亦有淺末常說殆似後之好事者所増益也至
若職方之言與周官無異時訓之說比月令多同斯
百王之正書五經之别録隋志雜史有周書十卷今
本凡七十篇始於度訓終於噐服晉孔晁注隋唐志
皆云得之晉太康中汲郡魏安釐王冢晉紀咸寜五/年十月得竹
[001-27b]
簡古/書然劉向班固所録並著周書而司馬遷史記武
王克殷事與此合鄭康成注周禮儀禮引王㑹許叔
重說文亦引逸周書馬融注論語引周書月令有更
火之文豈漢世已入中袐其後稍隠邪今篇目比漢
但闕其一繫之汲冢失其本矣杜預注左傳轡之柔
矣謂逸詩見周書而狼瞫所稱周志勇則害上不登
於明堂其語今見篇中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又引以
爲上大夫受縣之注預注左傳既訖汲/冢書始出見後序吕氏春秋引
[001-28a]
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讐也楚世家引欲起無先蘇
秦引緜緜不絶蔓蔓奈何䝉恬傳引必參而伍之蕭
何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主父偃引安危在出令存
亡在所用谷永引記功忘過宜爲君王商傳引以左
道事君者誅楊賜引天子見恠則修徳說苑引前車
覆後車戒墨子引國無三年之食非其國淮南子引
掩雉不得更順其風上言者常下言者權戰國䇿引
魏任章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貨
[001-28b]
殖傳引農不出則乏食工不出則乏事商不出則三
寶絶說文引朕實不明以俒伯父書正義引月令云
三日粤朏張衡集引乃命少皥清皆曰周書今文有
無其語者豈在逸篇乎書多駁辭宜孔子所不取抑
戰國之士私相綴續託周爲名孔子亦未必見也唐
大衍厯議曰七十二候原于周公時訓月令雖頗有
増益然先後之次則同謚法即此書第/五十四篇也若周史記之
名太史公謂孔子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义謂周太
[001-29a]
史伯陽讀史記孔子讀史記至楚復陳又曰史記獨
藏周室而說公羊者以爲孔子制春秋之義使子夏
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薛氏曰先王
之制諸侯無史外史掌四方之志而職於太史止齋
陳氏曰古者諸侯無私史有邦國之志小史掌之而
藏周室魯人所謂周人御書晉人所謂辛有之二子
董之於是有董史是也秦宓曰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采 墨子曰吾見百國春
秋/
[001-29b]
議奏四十二篇石渠/論
論石渠者歐陽地餘林尊周堪張山拊假倉
河出圖雒出書
成王之末河圖尚在邵子曰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
書之文朱文公曰河圖與易之天一至地十者合而
載天地五十有五之數易之所自出也洛書與洪範
之初一至次九者合而具九疇之數洪範之所自出
也世傳一至九數者爲河圖一至十數者爲洛書正
[001-30a]
是反而置之朱震張行成皆以九爲河圖十爲洛書/震本劉牧行成本邵子 鶴山魏氏曰
戴九履一之圖其象圓五行生成之圖其象方是九/圓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爲圖十爲書乎朱子
雖力攻劉氏而猶曰易範之數相表裏爲可疑又曰/安知圖之不爲書書之不爲圖是朱子尚有疑於此
也/大戴禮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語鄭
氏注云按北史大戴禮乃後魏盧/辯注今本云鄭氏注誤也法龜文則漢人固
以九數爲洛書矣蘇氏曰河圖洛書著於易見於論
語今學者或疑焉山川出圖書有時而然魏晉之間
張掖出石圖文字粲然時無聖人莫識其意爾
[001-30b]
孔子篹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爲之序言其
作意
書序古文本自爲一篇在百篇之後劉歆曰孔子修
易序書朱文公曰書小序非孔子作或頗與經不合
序云書序序所以爲作者之意未嘗以爲孔子所作
至劉歆班固始以爲孔子所作五峯胡氏曰康誥葢
武王命康叔之辭不得不捨書序而從經史林氏曰
序乃歴代史官相傳以爲書之總目猶詩之有小序
[001-31a]
也吳氏曰先序者孔子之序猶詩之大序也再序者
當時之序猶詩之小序也
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
注師古曰家語孔騰藏尚書孝經論語於夫子舊堂
壁中漢記尹敏傳云孔鮒所藏二說不同决疑曰隋
志云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其末孫惠所藏之
書皆古文也史通亦以爲孔惠所藏則又非師古所
引二人者矣
[001-31b]
酒誥脫簡一
揚子曰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今
亡夫伏生大傳酒誥曰王曰封唯曰若圭璧其脫簡
之文與
文字異者七百有餘
歐陽夏侯之學不傳今無所考以古文考之吕大防/得古文
于宋敏求/王欽臣如嬴内國/語放勛中伯□酓絲史/記乃擭
周禮/注大□卨□南偽揖五瑞楙遷傳納栞木泲河厥
[001-32a]
棐惟甾盟豬夏狄瑶瑻内戞服服田力嗇思曰□畏
用六極漢/書臮咎繇平豑東作剛而㥶五品不愻□畎
澮距川若丹朱奡㝮三苗鳥獸一作/□髦一作/□毛□以
記之艸木蔪苞咨譒告惟箘輅枯嵞山雝州坶野
相時民若顛木之有㕀枿一作/我興受其䢙西伯
戡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巖至于媰婦上不諅于凶
徳我之不無有作曰圛圛者色澤光明古文作/悌今文作圛賈逵以今
文校之定以爲圛/鄭依賈氏所奏曰貞曰夏氏之民叨有疾不
[001-32b]
悆焯見三有俊心在受徳忞王三宿三祭三㓃粊誓
□□猗無他技大命不一人冕執鈗維緢有稽惟
其丹雘善諞言璪火黺米旁逑孱功教育子
說/文皆與古文合度西曰柳榖於蕃時雍辯秩東作辯
秩南偽辯秩南譌敬致日永寅餞入日辯秩西成辯
在朔易日短宅嵎夷稘三百有六旬顧畏于民嵒說/文
多言/也舜讓于徳不台朱斨柏譽有能俾䢃惟刑之謐
哉修五禮五樂黎民祖飢亡敖佚欲有國一日二日
[001-33a]
萬機五刑五庸哉茂哉茂哉禹拜讜言敬授民時還
瑞于羣后鄙徳忝帝位歌詠言聲依詠歸假于祖禰
用特貿遷有無化居鮮食根食天功人共代之予欲
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詠一作采政忽/一作來始滑辯章百姓又/作
便/知人則悊五流有度夤淺納日毋曠庻官放勛乃
□欽明文思晏晏旁施象刑維朙堋滛于家沇州海
瀕廣潟滎播既都民降丘宅土均于江海二百里任
邦毋若丹朱敖天用劋一作/摷絶其命予則奴戮女作
[001-33b]
女鳩女房毋若火始庸庸若矢之有志今汝懖懖若
藥不眄眩說築𫝊險之野有蜚雉登鼎耳而雊自清
人自獻于先王惟先假王正厥事天既付命正厥徳
庻艸繁橆叶疑彝倫攸殬毋侮矜寡而畏髙明不黨
不偏王道平平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旪用五紀饗用
五福羞用五事艾用三徳艾時陽若悊時奥若舒恒
奥若霧恒風若鮌垔洪水三人議則從二人之言曰
雨曰濟曰圛曰蟊曰尅西旅獻豪是有負子之責於
[001-34a]
天我舊云孩子民儀有十夫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
俊徳克明明徳祗祗畏畏顯民戴璧秉圭羣飲女無
失不敢僣上帝命爾不克逺省在夏后之詷維丙午
蠢皇天既附中國民知我國有呰辨來來示予卜休
恒吉乃女其悉自學功髙宗梁闇三年不言一作/涼陰毋
逸以萬民惟正之共毋滛于酒毋逸于游田不禦克
奔乃惟孺子攽越惟有胥賦小大多政則克度之克
猶繹之创申勸寧王之徳武王惟勿以譣人文王
[001-34b]
作孝作敬公毋困我哉生霸恫矜乃身乃用其婦人
之言尚狟狟作餽禾常敀常任哲民惟刑一作/悊我嗣
事子孫大不克共上下遏失前人光在家不知命不
易天應棐諶乃亡隊命用勱相我邦家天棐諶辭凭
玉几畢力賞罰兹道能念予一人王乃洮沫水我有
□于西敢翼殷命作賄息謹之命王耄荒度作詳刑
以詰四方刑罰時輕時重罰懲非死佞極于病報以
庻訧天齊乎人假我一日爰制百姓于刑之𠂻其審
[001-35a]
核之告汝詳刑惟貨惟求上刑挾輕下刑挾重其罰
百率即我御事罔克耆夀廸一人使四方若卜筮陳
宗赤刀鮮誓一作/盼峙乃餱粻黄髪之言則無所愆維
諓諓善靖言俾君子易怠善徧言以諞/爲徧漢世諸儒所
引異字此其畧也蔡邕所書石經女母翕侮成人度
爾口安定厥國興降不永崇降/弗祥女比猶念以相從各
翕中勛建大命厥遺任父母弟不迪曰陳其五行毋
偏毋黨有年于兹雒乃劮乃憲既延乃逸乃/諺既誕天命自
[001-35b]
亮以民祗懼肆髙宗之饗國百年懷保小人惠于矜
寡毋劮于遊田母兄曰今日無/皇人乃訓變正刑則兄
曰敬徳旦以前人之㣲言是罔顯哉厥世鮮光耿/光黼
衣扆/此殘碑存於今者也若左傳引聖有謩勲茂不
茂引五子之歌衍師彼天常四字又引康誥曰父子
兄弟罪不相及今無此語惟命不于常注/云康誥今亦無禮記引兊
命敬孫務時敏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爲不敬尹告惟尹躬/及湯君雅夏日暑/雨小民
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又引太甲曰民非后無能胥以寧
[001-36a]
髙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甫刑曰苗民匪用命
播刑之不廸帝典曰克明峻徳又以割申勸寧王之
徳爲周田觀文王之徳注今博士讀爲厥亂勸/寧王之徳古文似近之引庻
言同而無則繹二字尹吉曰惟尹躬天見于西邑夏
尹吉亦尹誥/也天當爲先國語引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惠于小
民唯政之恭又引湯誓曰余一人有辠無以萬夫孟
子引天誅造攻自牧宫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
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
[001-36b]
有罪無罪惟我在凡民罔不憝自作孽不可活墨子
引吕刑羣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三后成功維假於
民皆文字之異者至於荀子引中蘬之言諸侯自爲
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爲謀而莫已若者
亡又引康誥𢎞覆乎天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擇先儒
以爲繆妄又引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㣲書曰從/命而不拂㣲諫而不倦爲上則明爲下則
遜注以爲伊訓今無此語/又引舜曰維予從欲而治 後漢劉陶推三家尚書
及古文是正文字七百餘事名曰中文尚書賈逵撰
[001-37a]
歐陽大小夏侯尚書古文同異集爲三卷
書者古之號令
艾軒林氏曰古者言爲尚書事爲春秋葢以左右二
史分掌之秦置尚書於禁中以通章奏漢之詔命在
尚書以尚書主王言故秦漢因是名官先儒以爲上
古之書則失之七畧曰尚/書直言也
逸書附/見
聖作則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命以伯禽唐誥皆䇿
[001-37b]
命篇名左/傳先其筭命漢/書維髙宗報上甲㣲孔叢/子太社
唯松東社唯栢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厥兆
天子爵白虎/通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庫孟/子恃徳者昌恃
力者亡史/記呉氏曰自漢而下書之逸者已不復見雖
間出既所未讀必不能知其爲書如所謂先其筭命
髙宗報上甲㣲不及貢以政接于有之類先儒指
以爲逸書世方知之不然孰知其爲書也
漢藝文志考證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