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2 欽定大清會典-清-允祹 (master)


[045-1a]
   康熙六十年四月初六日奉
㫖朕披覽史冊於前代帝王每加留意書生輩但知譏評
 往事前代帝王雖無過失亦必刻意指摘論列短長無
 一人為帝王公言者朕見厯代帝王廟每朝崇祀不過
 一二主或廟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
 其君皆因書生議論而定甚未允當况前代帝王曽為
 天下主後世之人俱分屬臣子而可輕肆議論定其崇
 祀與不崇祀乎今宋明諸儒人尚以其宜附孔廟奏請
[045-1b]
 甚多至古帝王宜入廟崇祀從未有人奏請前代帝王
 皆無後裔後之君天下者繼其統緒即當崇其祀典朕
 君臨宇内不得不為前人言也朕意以為凡曽在位除
 無道被弑亡國之主此外盡應入廟即一二年者亦宜
 入廟崇祀爾等將朕此㫖寫出㑹同從容詳議具奏欽
   此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三日奉
㫖這所議應崇祀之處皆是但其中尚有應詳細斟酌者
[045-2a]
 明代甚近朕少時嘗問有明遺舊宦官愍帝無甚過失
 皆由萬厯泰昌天啟時衰微及至愍帝雖勵精圖治終
 不能補救也國之滅亡皆伊祖所壊於愍帝何涉稗官
 野史所載豈足為憑愍帝不可與亡國者一例同論而
 萬厯㤗昌天啟實不應入崇祀之列至從前所配享之
 功臣大概皆開國元勲居多如明之徐達不過一草莽
 武夫劉基係元之進士皆遭遇成功遂以元勲配享耳其
 有治安之世輔佐太平有功君國者反不得與配享之
[045-2b]
 列是皆未為允當大學士㑹同九卿詹事科道將此等
 處詳悉從容確議具奏欽此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二日奉
 上諭朕因覽四庫全書内大清通禮一書所列廟祀厯
  代帝王位號乃依舊㑹典所定有所弗愜於心敬憶
皇祖實録有勅議増祀之諭令查取禮部原議紅本則係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題爾時諸臣不能仰體
聖懐詳細討論未免因陋就簡我
[045-3a]
皇祖諭㫖以凡帝王曽在位者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此
  外盡應入廟即一二年者亦應崇祀煌煌
聖訓至大至公上自羲軒下至勝國其間聖作明述之君
  守文繼體之主無不馨香妥侑不特書生臆論無能
  仰喻
髙深即厯代以來升歆議禮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
  㑹議疏内聲明偏安亡弑不入祀典而仍入遼金二
  朝不入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視若
[045-3b]
  仰承
聖意而實顯與
聖諭相背朕意若謂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統則遼金得國
  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適足啟後人之訾議
  即因東西晉前後五朝有因簒得國擯而不列如操
  丕不得為正統之例殊不知三國時正統在昭烈故
  雖以陳夀三國志之尊魏抑蜀而卒不能奪萬世之
  公評至司馬氏簒竊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如宋武帝
[045-4a]
 掘起丹徒手移晉祚自不能掩其簒奪之罪其他雖
 祖宗得國不正而子孫能繼緒承休即為守文中主
 亦不可概從缺畧況自漢昭烈以至唐髙祖統一區
 夏時之相去三百餘年其間英毅之辟節儉之主史
 不絶書又安可置而不論至於後五代如朱温以及
 郭威或起自冦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更易數姓
 中華統緒不絶如綫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餘業憑有
 疆域尚不失為令主此而概不列入則東西晉前後
[045-4b]
 五代數百年間創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協千秋公
 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地廣勢强太武道武勤思政理
 講學興農亦可為偏安英主並當量入祀典以示表
 章朕前命館臣録存楊維楨正統辨諭内詳晰宣諭
 以維楨所辨正統在宋不在遼金之説為是所以存
 春秋綱目之義見人心天命之攸歸且檢閲孫承澤
 春明夢餘録所載明代崇祀古帝王位號原未列
 遼金二朝今帝王廟崇祀遼金而不入東西晉前後
[045-5a]
  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於何底是皆議禮諸臣
  有懐偏見明使後世臆説之徒謂本朝於厯代帝王
  未免區分南北意存軒輊甚失
皇祖降諭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國由於神熹二宗紀綱隳
  而法度弛愍帝嗣統時國事已不可為雖十七年身
  厯勤苦不能補救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與荒淫
  失國者一例而論是以
皇祖睿裁將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則
[045-5b]
特令廟祀
褒貶予奪毫釐不爽實千古大公定論乃諸臣於定議時
  轉復將漢之桓靈増入豈未思炎漢之亡亡於桓靈
  而不亡於獻帝乎從前定議未將東漢全局詳審論
  斷轉使昏闇之君濫叨廟食所議未為允協夫自古
  帝王統緒相傳易代以後饗祀廟庭原以報功崇徳
  至於嚴簒竊之防戒守成之主或予或奪要必衷於
  至當而無所容心於其間方協彰癉之義所有厯代
[045-6a]
  帝王廟祀典著大學士九卿更行悉心詳議具奏並
  著於定議後交四庫館恭録
皇祖諭㫖並朕此㫖於通禮廟饗卷首以昭殷鑒厯朝垂
  示萬年之至意欽此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奉
 上諭據大學士九卿等㑹議増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
  各帝王一摺並聲請唐憲宗金哀宗應否一體増祀
  等語憲宗處唐中葉各鎮節度憑陵跋扈僭叛不臣
[045-6b]
  憲宗命將專征削平淮西厥功頗偉在有唐一代中
  尚屬英主其末年被弑係禍變猝乘與荒亂失徳召
  變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處衰弱之時國勢已不可
  問推其致敗之由實因熙宗海陵淫虐階厲哀宗自
  縊殉國與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應一體増祀餘俱
  著照所議行欽此
[045-7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五
  禮部
   祠祭清吏司
  中祀二
  凡祭
 前代帝王之禮為廟於
  皇城之西殿曰景徳崇聖内設七室中一室奉
[045-7b]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黄帝軒轅氏東一室奉
 少昊金天氏
 顓頊髙陽氏
 帝嚳髙辛氏
 帝堯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西一室奉
[045-8a]
 夏王禹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扄厪孔甲臯發
 商王湯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
   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
   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東二室奉
 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
   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
   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
   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西二室奉
[045-8b]
 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
   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冲帝昭烈帝
 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簡文帝
 宋文帝明帝孝武帝
 齊武帝
 陳文帝宣帝
 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
   武帝孝明帝東三室奉
[045-9a]
 唐高祖太宗高宗睿宗元宗肅宗代宗徳宗順宗憲
   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後唐明宗
 後周世宗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
   宗寧宗理宗度宗端宗
 遼太祖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西三室奉
 金太祖太宗世宗章宗宣宗哀宗
[045-9b]
 元太祖太宗定宗憲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㤗定帝
   文宗寧宗
 明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宗憲宗孝宗武宗
   世宗穆宗愍帝位均南嚮凡異代同室者隔别之
   ○兩廡各以其名臣配饗東廡風后倉頡夔伯夷
   伊尹傅説召公奭畢公高召穆公虎仲山甫張良
   曹參周勃魏相鄧禹耿弇諸葛亮房元齡李靖宋
   璟郭子儀許逺李晟裴度曹彬李沆王曾富弼文
[045-10a]
   彦博李綱韓世忠文天祥宗翰穆呼哩布呼宻
   徐逹常遇春楊士竒于謙劉大夏位均西嚮西
   廡力牧臯陶龍伯益仲虺周公旦太公望吕侯
   方叔尹吉甫蕭何陳平劉章丙吉馮異馬援趙
   雲杜如晦狄仁傑姚崇張巡李泌陸贄耶律赫
   嚕吕䝉正寇準范仲淹韓琦司馬光趙鼎岳飛
   斡魯宗望巴延托克托劉基李文忠楊榮李賢
   位均東嚮嵗以春秋仲月諏日遣官致祭
[045-10b]
 皇帝特行崇典則
 親詣行禮
  景徳崇聖殿中
 三皇各一案
 五帝共三案夏商周代設一案其餘每室三案每位帛一
   每室牛一羊一豕一尊一每案登一鉶二簠簋
   各二籩豆各十爵三鑪一鐙二兩廡各設十案每
   位帛一爵三每案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四東西
[045-11a]
   各羊二豕二尊二鑪四鐙八先祭一日樂部設中
   和韶樂於殿外階上分左右懸鑾儀衛陳法駕鹵簿於
  午門外日出前六刻太常卿詣
  乾清門告時
 皇帝御祭服乘禮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鍾法駕鹵簿前導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
   跪送導迎鼓吹設而不作鑾儀衛校鳴廟内鐘
[045-11b]
 皇帝至廟由中門入至景徳門降輿賛引太常卿二
   人恭導
 皇帝入大次少憇太常卿奏請行禮
 皇帝出幄次盥洗賛引官恭導
 皇帝由景徳中門陞中階入殿中門至拜位前北嚮立
   太常賛禮郎引分獻官至階下夾甬道立鴻臚官
   引陪祀王公位殿外階上百官位階下左右序立
   均北面典儀官賛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
[045-12a]
   以下自迎神至送/神皆典儀官唱賛武舞八佾進賛引官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迺迎
 神司香官各奉香盤進司樂官賛舉迎
 神樂奏肇平之章凡舉樂皆司/樂官唱賛賛引官奏就上香位
   恭導
 皇帝詣
 太昊伏羲氏香案前司香官跪進香賛引官奏上香
 皇帝立上柱香次三上瓣香畢以次詣
[045-12b]
 炎帝神農氏
 黄帝軒轅氏香案前上香儀同各室司香官詣各香
   案前上香賛引官奏復位
 皇帝復位奏跪拜興以下行禮/皆有奏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皆隨行禮奠帛行初
   獻禮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以次進奏興平
   之章舞干戚之舞司帛司爵各詣
 神位前司帛官跪奠帛三叩司爵官立獻爵奠正中
[045-13a]
   兩廡分獻官上香執事生奠帛獻爵如儀皆退
   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讀祝畢詣
 太昊伏羲氏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樂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八
   佾進行亞獻禮奏崇平之章舞羽籥之舞司爵
   官獻爵奠於左儀如初獻行終獻禮奏恬平之
   章舞同/亞獻司爵官獻爵奠於右儀如亞獻兩廡畢
[045-13b]
   獻儀如初樂止文徳之舞退太常官賛答福胙
   光禄卿二人自東案奉福胙進至
 太昊伏羲氏位前拱舉降立於
 皇帝拜位之右侍衛二人進立於左
 皇帝跪左右執事官皆跪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進胙受胙亦如之三拜興率羣
   臣行二跪六拜禮徹饌奏淳平之章徹饌畢送
 神奏匡平之章
[045-14a]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有司奉祝次帛次饌次
   香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嚮候祝帛過復位樂作祝帛燎
   半奏禮成恭導
 皇帝由景徳中門出陞禮輿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鑾王公從百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於
  午門外跪迎
  午門鳴鐘王公隨
[045-14b]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候
 皇帝還宫各退○遣官王公由景徳門左門入於階
   上大臣由左旁門入於階下均行三跪九叩禮
   讀祝王公引入殿内大臣引至階上賛引以太
   常賛禮郎上香時賛就上香位引承祭官進
  殿詣
 三皇案前上香
 五帝以下均執事官上香升降自東階出入由殿左
[045-15a]
   門祝帛送燎所避立西旁東面不飲福受胙王
   公等不陪祭餘均如儀○
 皇帝巡狩方嶽所至之地遣
  行在三品以上官致祭
 帝王陵寢在三十里以内者其功徳隆重之君間
 親詣行禮至日昧爽
 行在鑾儀衛陳騎駕鹵簿於
  行宫門外扈從王公暨文武官應陪祭者均陪祭
[045-15b]
   守土官文知府武副將以上亦如之咸采服日
   出前三刻
 行在太常卿詣
  行宫告時
 皇帝御龍袍衮服乗輿出行宫前引後扈如常儀不
   陪祭扈從官咸集
  行宫前跪送
 駕發警蹕及祭所不陪祭守土官朝服跪迎廟中不
[045-16a]
   設樂舞不飲福受胙餘儀與
  京師廟祭禮同○恭遇
  國家大慶舉行典禮遣官齎祭文香帛祭
 伏羲氏陵於淮寧
 女媧氏於趙城
 神農氏於酃
 軒轅氏於中部
 少昊氏於曲阜
[045-16b]
 高陽氏
 高辛氏於滑
 陶唐氏於濮
 有虞氏於寧逺
 夏王禹於㑹稽
 商王湯於滎河中宗於内黄高宗於西華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於咸陽
 漢高祖於涇陽文帝於咸寧宣帝於長安光武帝於
[045-17a]
   孟津
 後魏孝文帝於富平宋開寳中葬/衣冠之地
 唐高祖於三原太宗於醴泉憲宗於蒲城宣宗於涇
   陽
 後周世宗於鄭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於鞏
 遼太祖於廣寧
 金太祖世宗於房山
[045-17b]
 元太祖世祖於宛平城北/望祭
 明太祖於江寧宣宗孝宗世宗於昌平所在有司具
   帛一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
   各十尊一爵三遣官前祭期致齋二日將事行
   禮與遣官祭
 嶽鎮海瀆儀同○所在直省府州縣嵗於春秋仲月
   諏日致祭以正官將事用羊一豕一餘與遣官
   致祭同
[045-18a]


[045-19a]


[045-20a]


[045-21a]
   凡釋奠於
 先師之禮為廟於城東北隅太學之東殿曰大成以
   四配十二哲侑饗殿中以先賢先儒從祀兩廡
 先師孔子正位南嚮四配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東
   位西嚮宗聖曾子亞聖孟子西位東嚮東序先
   賢閔子損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卜子商有
   子若西序先賢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
   顓孫子師朱子熹位均東西嚮東廡先賢蘧瑗
[045-21b]
   澹䑓滅明原憲南宫适商瞿漆雕開司馬耕梁
   鱣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
   不齊公良孺公肩定鄡單罕父黑榮旂左人郢
   鄭國原亢廉潔叔仲會公西輿如邽巽陳亢琴
   張歩叔乘秦非顏噲顏何縣亶樂正克萬章周
   敦頥程顥邵雍位西嚮西廡先賢林放宓不齊
   公冶長公晳哀髙柴樊須商澤巫馬施顔辛曹
   䘏公孫龍秦商顏髙壌駟赤石作蜀公夏首后
[045-22a]
   處奚容蒧顏祖句井疆秦祖縣成公祖句兹燕
   伋樂欬狄黒孔忠公西蒧顏之僕施之常申棖
   左丘明秦冉牧皮公都子公孫丑張載程頤位
   東嚮東廡先儒公羊髙伏勝董仲舒后蒼杜子
   春諸葛亮王通范仲淹歐陽修楊時羅從彦李
   侗吕祖謙蔡沈陳淳魏了翁王栢趙復許謙吳
   澄胡居仁王守仁羅欽順西廡先儒榖梁赤髙
   堂生孔安國毛萇鄭康成范寗韓愈胡瑗司馬
[045-22b]
   光尹焞胡安國張栻陸九淵黄幹真徳秀何基
   陳澔金履祥許衡薛瑄陳獻章蔡清陸隴其位
   均東西嚮廟後建祠曰崇聖中設
 肇聖王木金父左
 裕聖王祈父右
 詒聖王防叔左次
 昌聖王伯夏右次
 啓聖王叔梁紇位皆南嚮祠内配饗先賢顏無繇孔
[045-23a]
   鯉東位西嚮曾㸃孟孫氏西位東嚮兩廡從祀
   先儒東廡周輔成程珦蔡元定西廡張廸朱松
   年位均東西嚮嵗以春秋仲月上丁遣官釋奠
 皇帝特舉崇典則
 親詣行禮
 先師位前帛一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
   籩豆各十尊一爵三鑪一鐙二四配各帛一羊
   一豕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八爵三鑪一鐙
[045-23b]
   二東西各尊一十二哲各帛一鉶一簠簋各一
   籩豆各四爵三東西各羊一豕一尊一鑪一鐙
   二兩廡二位共一案每位爵一每案簠簋各一
   籩豆各四東西各羊三豕三尊三統設香案二
   每案帛一爵三鑪一鐙二牲載於俎帛正位四
   配異篚十二哲東西共篚尊實酒疏布冪勺具
  崇聖祠正位前各帛一羊一豕一鉶二簠簋各二
   籩豆各八爵三尊一鑪一鐙二四配各帛一簠
[045-24a]
  簋各一籩豆各四爵三東西各羊一豕一尊一
   鑪一鐙二兩廡東二案西一案均簠簋各一籩
   豆各四每位爵一東西各帛一羊一豕一尊一
   鑪一鐙二俎篚冪勺具先祭一日樂部設中和
   韶樂於
  大成殿外階上分左右懸至日五鼔鑾儀衞陳法
   駕鹵簿於
  午門外日出前六刻太常卿詣
[045-24b]
  乾清門告時
 皇帝御祭服乘禮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法駕鹵簿前導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
   服跪送導迎鼓吹設而不作
 皇帝至廟門外降輿賛引太常卿二人恭導由中門
   入至更衣大次少憇太常卿奏請行禮
 皇帝出大次盥洗賛引官恭導
[045-25a]
 皇帝入大成中門由中階入殿中門至拜位前北嚮
   立太常賛禮郎引分獻官至階下夾甬道立鴻
   臚官引陪祀王公位殿外階上百官位階下左
   右序立均北面典儀官賛樂舞生登歌執事官
   各共迺職以下自迎神至送/神皆典儀官唱賛文舞六佾進賛引
   官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迺迎
 神司香官奉香盤進司樂官賛舉迎
[045-25b]
 神樂奏昭平之章凡舉樂皆司/樂官唱贊贊引官奏就上香位
   恭導
 皇帝詣
 先師香案前立司香官跪進香賛引官奏上香
 皇帝立上柱香次三上瓣香奏復位
 皇帝復位奏跪拜興以下行禮/皆有奏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奠帛行初
   獻禮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進奏宣平之章
[045-26a]
   舞羽籥之舞司帛官詣
 先師位前跪獻三叩司爵官詣
 先師位前立獻奠正中皆退分獻官各詣四配十二
   哲兩廡先賢先儒位前上香奠獻如儀司祝至
   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讀祝畢詣
 先師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樂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行亞獻禮奏秩平之章舞/同
[045-26b]
   初/獻司爵官詣
 先師位前獻爵奠於左儀如初獻行終獻禮奏叙平
   之章舞同/亞獻司爵官詣
 先師位前獻爵奠於右儀如亞獻分獻官以次畢獻
   均如初樂止文徳之舞退乃徹饌奏懿平之章
   徹饌畢送
 神奏徳平之章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有司奉祝次帛次饌次
[045-27a]
   香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嚮候祝帛過復位樂作祝帛燎
   半奏禮成恭導
 皇帝由大成中門出先是
 皇帝入大成門大次時賛引太常賛禮郎二人引
  崇聖祠承祭官太常賛禮郎引分獻官均於祠門
   外東面序立竢
 皇帝出大次賛引引承祭官入祠左門分獻官隨入
[045-27b]
   承祭官盥洗畢引詣殿階下正中分獻官以次
   序立於後均北面典儀賛執事官各共廼職以/下
   自迎神至送神/皆典儀唱賛賛引官賛就位引承祭官就拜
   位立迺迎
 神司香奉香盤進賛引官賛就上香位引承祭官升
   東階由殿左門入詣
 肇聖王香案前立司香跪奉香賛引官賛跪承祭官
   跪一叩賛上香承祭官上柱香次三上瓣香一
[045-28a]
   叩興以次詣
 裕聖王
 詒聖王
 昌聖王
 啓聖王位前上香儀同賛復位引承祭官退至殿左
   門北面揖出凡出殿/門皆揖復位分獻官各詣四配位
   兩廡從祀位前上香如儀皆復位賛引官賛跪
   叩興以下行禮/皆有賛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分獻官
[045-28b]
   均隨行禮奠帛行初獻禮執事生各奉篚執爵
   進承祭官入殿左門詣
 神位前跪一叩司帛跪奉篚承祭官受篚拱舉奠於
   案司爵跪奉爵承祭官受爵拱舉奠於正中一
   叩興以次奠獻畢司祝至祝案前三叩奉祝版
   跪案左承祭官詣讀祝位跪司祝讀祝畢詣正
   中
 神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承祭官行三叩禮畢仍由
[045-29a]
   殿左門出復位分獻官奠帛獻爵各如儀皆復
   位次亞獻奠爵於左次終獻奠爵於右四配兩
   廡畢獻儀均與初獻同徹饌送神承祭官及分
   獻官均行三跪九叩禮執事生奉祝次帛次饌
   次香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西旁東面竢祝帛
   過復位引詣望燎位望燎引承祭官退
 皇帝至廟門外陞輿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
   平之章
[045-29b]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於
  午門外跪迎
  午門鳴鐘王公隨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候
 皇帝還宫各退○遣官王公由大成左門入於階上
   大學士由左旁門入於階下均行三跪九叩禮
   詣
 先師
[045-30a]
  四配位前上香跪一叩上香畢復一叩興奠帛獻
   爵亦如之均退至殿門北面揖出兩序兩廡分
   獻官上香奠獻儀同承祭官飲福受胙送神畢
   引至望燎位望燎餘儀與遣官祭
 帝王廟同○
 皇帝臨雍講學行釋奠禮上香奠帛爵一獻樂三奏
   不讀祝翰林詹事官七品以上曁國子監官均
   陪祭行取衍聖公率五經博士孔氏族五人顏
[045-30b]
   曾等族各二人乘傳赴京及官
  京師者咸與祭餘儀與春秋丁祭同○出師凱旋
   告成
  太學儀與春秋遣官行禮同○
 特舉幸魯盛典釋奠於
  闕里屆日昧爽守土大吏率屬清蹕除道
 行在鑾儀衞陳騎駕鹵簿於
  行宫門外分獻官扈從王公文官郎中武官叅領
[045-31a]
   以上守土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衍聖公暨
   十三氏五經博士皆與祭咸采服日出前三刻
   太常卿詣
  行宫告時
 皇帝御龍袍衮服乘輿出行宫前引後扈如常儀不
   陪祭扈從官序立
  行宫前跪送衍聖公率十三氏五經博士及不陪
   祭之守土官序立廟門前跪迎鴻臚官引陪祭
[045-31b]
   王公序立於奎文閣前各官東由金聲門入西
   由玊振門入序立於廟廷左右
 駕至奎文閣前降輿賛引太常卿恭導
 皇帝詣
 大成殿正中拜位王公由東西階升位杏壇上分獻
   官暨百官位杏壇下均東西上北面序立迺行
   釋奠禮儀與春秋丁祭禮同
 崇聖祠遣官同時致祭並如太學之禮○遇
[045-32a]
  國家大慶遣官詣
  闕里致祭與遣官祭
 帝王陵寢禮同○月朔國子監祭酒率師生行釋菜
   禮祭酒獻
 先師四配所屬官分獻兩序兩廡
  崇聖祠司業主獻所屬官分獻亦如之皆籩二豆
   一爵三獻升由東階降自西階就拜位行三跪
   九叩禮望日司業行禮儀同○直省府州縣嵗
[045-32b]
   以春秋仲月上丁祭
 先師於頖宫會城以督撫學政將事司道府縣分獻
   學政廵試屬郡及道官之分駐各府者即於其
   地將事以府州縣分獻餘以正官將事佐貳分
   獻監禮以師儒賛引執事以生員中和韶樂羽
   籥之舞及牲豋鉶簠簋籩豆尊爵之數將事之
   儀均如
  太學丁祭禮○直省府州縣附廟左右各建忠孝
[045-33a]
   節孝名宦鄉賢四祠嵗春秋釋奠禮畢教諭一
   人公服詣祠致祭各帛一羊一豕一籩四豆四
   尊一爵三讀祝望燎承祭官行三叩禮如儀
[045-34a]


[045-35a]


[045-36a]


[045-37a]


[045-38a]


[045-39a]


[045-40a]


[045-41a]
   凡釋奠
  傳心殿之禮為殿於
  禁城内
  文華殿之東每嵗春秋仲月
 皇帝御經筵先遣官祗告
  傳心殿
 皇師伏羲氏
 皇師神農氏
[045-41b]
 皇師軒轅氏
 帝師陶唐氏
 帝師有虞氏
 王師夏禹王
 王師商湯王
 王師周文王
 王師周武王均正位南嚮
 先聖周公東位西嚮
[045-42a]
 先師孔子西位東嚮
 皇師
 帝師
 王師位各一案每案帛一鉶一籩二豆二爵三鑪一
   鐙二尊共一篚共一
 先聖
 先師位各一案每案帛一鉶一籩二爵三尊一篚一
   鑪一鐙二帛爵均豫設恭遇
[045-42b]
 皇帝親詣行禮日出前三刻太常卿詣
  乾清門奏請行禮
 皇帝御衮服乘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皇帝入
  文華門降輿賛引太常卿二人自殿垣西門恭導
   由景行門入
  傳心殿中門就拜位前北嚮立典儀官贊執事官
   各共迺職賛引官奏就位
[045-43a]
 皇帝就拜位立司香官各奉香盤進賛引官恭導
 皇帝詣
 皇師伏羲氏位前司香官跪進香賛引官奏上香
 皇帝立上柱香次三上瓣香以次詣各
 神位前上香畢復位賛引官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
   跪案左賛引官奏跪
 皇帝跪賛讀祝司祝讀祝畢詣
[045-43b]
 皇師位前跪安於案三叩退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典儀官賛奉祝帛詣燎位有司
   奉祝次帛次香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嚮候祝帛過復位祝帛燎半奏
   禮成恭導
 皇帝出景行門詣
  文華殿
 御經筵禮成陞輿還宫○遣官祗告由
[045-44a]
  殿垣東門入循景行門東夾道詣
  傳心殿堦下正中行三跪九叩禮祝帛送燎所避
   立西旁東面餘如儀○每月朔望太常寺堂官
   一人詣
  傳心殿陳酒果上香行禮
 
 
 
[045-44b]
 
 
 
 
 
 
 
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