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80 海塘錄-清-翟均廉 (master)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海塘録巻二十二
           内閣中書翟均廉撰
 藝文五
 序
  海潮賦後序       唐/盧 肇
夫以濬樞顯視周四七而成文玉琯潛聆載十二而分
統肇有憑翼生乎象先雖迷放屬之源終識踆躔之數
[022-1b]
是以迎推洞乎三合分至貞乎四禽既測洪荒瞭分清
濁於是九圍所㳫必揆於靈臺萬古無差可徴於幽贊
且彤車白馬先命羲和紫極黄龍次分甘石雖東流不
溢天問猶疑而北户承陽地維何隠稽夫孺氏之業也
莫不咸思蟻轉盡愧雞如安可命曰三靈或迷其二大
愚以始聞方數則揆𤣥黄亦嘗以大竇酬嘲敢云早惠
既不用蛉膠習戯自鄙童心及竊譽思中拘塵長者執
經堂奥避席嚴師自悟牖間媿非胡廣頻依廡下虚感
[022-2a]
伯通而日月居諸榆槐屢改管窺之心妄切瞽史之學
難修而又爛額焦頭方思馬褐捉襟見肘久困牛衣颯
垂領以若驚顧生髀而増歎信天人之際難可究思考
經緯之文固有宗㫖竊以海潮之事代或迷之今於賦
中盡抉疑滯輙依洛下閎張平子何承天等以渾天為
法水與地居其半日月繞乎其下以證夫激而成潮之
理并納華夷郡國環以二十八宿黄道所交及立北極
為上規南極為下規以正乎日月之所由升降其理昭
[022-2b]
然可辨謂之潮圖施諸粉繢庶將無闕緬螢囊之已久
撫魚網而多慙敢避識者之譏固受不知之罪云耳
  海潮圖序         宋/俞安道
古之言潮者多矣或言如槖籥翕張或言如人氣呼吸
或言海鰌出處皆無經據唐世盧肇著海潮賦以為日
入海而潮生月離日而潮大自謂極天人之倫世莫敢
非予嘗東至海門南至武山旦夕候潮之進退弦望視
潮之消息乃知盧氏之談出於胸臆所謂蓋有不知而
[022-3a]
作者也夫陽燧取火於日隂鑑取水於月從其𩔖也潮
之漲退海非増减蓋月之所臨則水徃從之日月右轉
而天左旋一日一周臨於四極故月臨卯酉則水漲乎
東西月臨子午則潮平乎南北彼竭此盈從來不絶皆
繫于月不繫于日何以知其然乎夫晝夜之運日東行
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故太隂西没之期常緩於日三
刻有竒潮之日緩其期率亦如是自朔至望亦緩一夜
潮自望至晦復緩一晝潮若因日之入海激而為潮則
[022-3b]
何故緩不及期常三刻有竒乎肇又謂月去日遠其潮
乃大合朔之際潮始微絶此固不知潮之凖也夫朔望
前後月行差疾故晦前三日潮勢稍長朔後三日潮勢
極大望亦如之非謂遠於日也月弦之際其行差遲故
潮之去來亦合㳫不盡非謂近於日也盈虚消息一視
於月隂陽之所以分也春夏晝潮常大秋冬夜潮常大
蓋春為陽中秋為隂中歲之有春秋猶月之有朔望也
故潮之極漲常在春秋之中濤之極大常在朔望之後
[022-4a]
此又天地之常數也昔竇氏為記以為潮虚于午此候
於東海者也近燕公著論以為潮生于子此測於南海
者也又嘗聞于海賈云潮生東南此乘舟候潮而進退
者耳古今之説以為地缺東南水歸之海賈云潮生東
南亦近之矣今通二海之盈縮以誌其期西北二海所
未嘗見故闕而不紀云候於海門月加卯而潮平者日
月合朔則旦而平緩三刻有竒上弦則午而平望已前
為晝潮望已後為夜潮此皆臨海之候也遠海之處則
[022-4b]
各有遠近之期月加酉而潮平者日月合朔則日入而
潮平上弦則半夜而平望則明日之旦而平望已前為
夜潮望已後為晝潮此東海之潮候也又嘗候於武山
廣州月加午而潮平者日月合朔則午而潮平上弦則
日入而平望則夜半而平上弦已前為晝潮上弦已後
為夜潮月加子而潮平者日月合朔則夜半而潮平上
弦則日出而平望則午而平上弦己前為夜潮上弦已
後為晝潮此南海之潮候也
[022-5a]
  送鄭景望赴國子丞詩序  宋/薛季宣
淛之江潬而委長有山焉截乎江之口其潮也尾閭盈
而濆瀑海水溢而羣飛回江之波倒流而反觸於山其
濤怒衝乎潬其波激委之至也遠其為憤也滀奔騰洶
洶洄潏藏昻驟蹙而軒乍旋而入竚盈淵谷前無高岸
一川矗立突如來如屹如銀山犇如陳馬轟如雷鼓激
如摶鵬子胥奔躍于濤頭文種昌揚其暗浪雖共工氏
折不周之柱左伯母彈恆山之目抜山如項羽驅石若
[022-5b]
始皇未足以擬其壯天河裂龍門發吕梁洩分防决淮
隄撤猶不得形模其彷彿也操舟者逆而取之順而方
之呼吸之中恬然已無事矣濤之力也有既故呉兒可
狎而弄其去也有時故行人可厲而涉走嘗聞諸濱江
之老叟曰江之産有煩苛其涉有陷沙煩苛豸也蠔□
比也形如飄瓦呀吻衆多狎者遭焉則著身而不寘沙
之雜也多淖則人之履踐不實涉者俄而陷溺則僵為
汐之濫君子者曰操舟者子其神乎憑乎虚舟凌乎巨
[022-6a]
浪逆而取之不害其為正順而方之不害吾之止故雖
潮水掀天而吾不為之蕩横流溢壑而吾不為之撓持
危涉險亶黙而成之其眎涉者吳兒為有全安之數矣
子鄭子一鄉之望其赴國子丞也固當為時世用鄉人
又將儀之夫國子清官子鄭子和而不流者也既清且
和利用安身而崇徳矣其行也必將問津於浙走期之
以舟檝之利琢詩為贈且序陷沙煩苛之説所聞於父
老者而冠諸篇端
[022-6b]
  城海寧州詩序      元/貢師泰
海寧故鹽官縣入國朝以户衆陞為州其後又以潮決
南岸州將盡入於海民吏驚懼捍以數郡之力而決猶
不止朝廷遣使投璧沈馬而祝祭之幸得寧遂改今名
大抵境内地下淖沮洳髙者又皆沙土故城址漫無存
者至正十九年江浙分有檄左右司都事陳君元龍相
其地勢而興築焉君至則下令聽民自定其力之上下
以均其徭有不實輙治之并以坐吏於是奸豪懾服貧
[022-7a]
懦感徳小大相勸萬手並作不數月而堅壁高壘屹然
為東南保障矣
  海寧水利圖志序     明/嚴 寛
惟王建國設官凢以為民焉耳矣民事曷重曰有本曷
先曰有要本者何田里樹藝之謂也要者何水泉灌溉
之謂也是故蒸民乃粒稷徳惟懋而地平天成禹功實
開之此固當務之急也三代而下罔知貴本親要疏鑿
之説雖幸有存焉或失則誣或失則陋或失則勞或失
[022-7b]
則逸噫弊也久矣又何異乎治之不古若耶惟我藩臬
朱公欽若明命總諸水政於南甸於浙之東西爰檄郡
縣有司百執事各繪山川形勢上之將以講求水利之
源流與凢興修之利害勒為成書以嘉惠萬世甚盛心
也下吏寛竊禄海寧愧初政罔若有知惴惴焉惟無以
仰承是懼於時延訪於時探索於時履歴考詳數越月
亦既得其概矣敢不綴聞輯見以獻竊惟海寧古鹽官
縣也按志海逼縣南由鎮海門出里許以石堤捍潮曰
[022-8a]
海塘北自拱辰門逹於仁和曰上塘東至宣徳門逹於
運河曰下塘其流旁通四境中間為湖為蕩為瀦為溝
洫為遂為渠為川為涇為漊為浜未易悉數皆蓄洩之
支流耳闗於一縣之利害者三河其選也第其緩急則
又不能無頡頏之差焉是故海塘為要上塘次之下塘
又次之蓋縁地勢髙阜俯視蘇湖使海水捍禦不嚴則
東南膏腴之地盡為斥鹵昔人築隄以捍之其慮周飭
有如此者邇來怒濤衝激歲益以甚相去城河近不百
[022-8b]
步耳此利害之闗於數郡者故曰為要上塘之水發源
于杭之西山北由呉家堰東抵長安壩以洩于運河近
來西湖占塞而水之來也有限矣家堰坍損而水之去
也無節矧自許塲逹於縣治幾七十里許地高河窄容
畜無幾舊志垷筒十有三處澇則洩旱則固所以節宣
之也今則傾圮殆盡無復存者此利害之闗於一方者
故曰次之下塘河其支有二東由袁花歴海鹽抵白茆
港以入於海北由郭店浮於蘇常由孟子河京口閘以
[022-9a]
入於江源遠流長非大旱澇可以無慮惟近城十里地
名曰轉塘者河淺不足以為容塘小不足以為衛涸舟
沒路之患間亦不免焉耳此利害之闗於一時者故曰
又次之議者謂浚河之土以加于塘則河深而水聚塘
髙而行便矣此固周禮因地勢水勢之説在因時處分
而已矣固不敢重遺當道者憂也惟上塘之役工力頗
繁使驗丁出力則富豪者或以計免而荷畚興嗟者𩔖
皆無田之民今欲通力于兩岸食利之家庶合逸道使
[022-9b]
民之㫖而垷筒之制要當易以石閘信非捐貲公帑不
可耳矧西湖曲防于富家呉家堰屬藉於鄰縣尢非下
吏寛卑劣所得專焉者幸惟我公率作興事計處之下
奉以周旋則亦奚為不可至於海水潮汐世為邑患則
又有甚焉者矣考之石隄之築創於唐添設於宋元増
修於我國朝皆以數郡財力始克有濟正以據蘇常之
上流為嘉湖之鎖鑰各與有責故均任其勞耳邇者海
勢南奔乃悉一方之民以治之東興西廢財竭力疲惟
[022-10a]
明公處助始克底績迄今海沙潮長雖天幸亦人力也
但潮汐潰決無常而一邑財力有限每遇興修則上下
移文動以旬月計卒之損者決決者廢計定而後行所
損亦已多矣識者欲凖海鹽事例歲儲均徭役銀若干
以備修築則百姓免興作之勞而官府省文移之廢未
為無見也明公存心天下加志窮民况通融處分具又
在我果采而行之乎茍行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耳明
公何吝焉寛也學不足以識古才不足以通今按圖或
[022-10b]
乖于時宜道謀或主于偏見若夫通其志不違其欲齊
其政不易其宜立言立功以垂永久顧明公酌處何如
耳若曰下吏之言為必可行也則寛豈敢
  海塘工竣序        明/沈懋孝
浙西屬邑在海壖者二十餘城獨鹽官之城去海甚近
海外秦駐諸山箕列囊束吞納巨洋之水地勢窄而湍
迴急潮汐遂上其勢獨險異於他處夏秋間時有颶風
先數十夜有聲潮乘風沸蕩排擊不一瞬間室廬物産
[022-11a]
人畜立盡此捍海石塘所由設而塘在鹽官屢築屢潰
常先為東南患所從來矣萬歴三年五月晦鹽官海溢
中夜風雨挾潮以上勢高於城幸而返風乃定於是捍
海之塘盡破塘石漂入海者無筭始議修築謂歴十餘
稔費數百萬緡未有已也㑹中丞徐公始至經度工事
藩伯舒公素以才望視河徐沛間膺簡任守浙之西遂
相中丞經兹大役凢石塘之創建修築幾三千丈内為
土塘以附石塘又疏内河以防衝決始於萬歴四年七
[022-11b]
月至五年九月訖工其費僅踰十萬於是嘉興太守黄
君率其僚與其屬紀公之功屬言於余予惟天下有三
大防疆圉之吏在守邊防轉漕之吏在守河防東南守
土之吏守在海防此三防者天子之守也河之防疏塞
非若海之不可以負薪捧土而下之楗也邊陲飄忽震
撼鋒鋭固甚然其來有候其去有形乃海之患豈人力
禁禦之者哉故塘之捍海其備甚於邊牆急於河隄萬
一塘未及成成不若是速東南數十郡漂没渰蕪之患
[022-12a]
豈可勝道故稱禹之明徳遠矣吾與爾正冠整袵弁而
哦日夕者誰之賜哉嘗推公之功不在防河防邊下者
非䛕也公敏達精練年力方剛剔歴内外久嘗一為典
屬國具知邊瑣再為治河使者有績河漕今又施之捍
海天下有三大防公策之審矣日者登樞鉉參大政亦
以治河治海之道施之籌邊何異垣之於牛臯之於馬
也不佞揚吐而樂言之
 國朝
[022-12b]
  海塘節略總序        朱定元
  郭璞所註山海經云水出歙縣玉山過建徳合婺
  溪至富春為浙江入於海盧肇曰浙者折也潮出
  海屈折而倒流也總之四海皆有潮獨浙江潮與
  江水鬭激亘若山嶽奮如雷霆雪浪横飛銀濤旁
  射縱無風雨潮頭震撼塘多潰卸再加海風助虐
  時雨添威人其為魚田將為壑宋唐迄今代廑宸
  慮然則浙江潮患又以海寧為最蓋以寧城南門
[022-13a]
  不數武即濱大海全賴塘隄保障而寧塘又居杭
  嘉湖蘇常等府上游測水平者謂長安壩厎與呉
  江塔頂相平保海寧即所以保嘉湖七府此所以
  浙省以海塘為首務也塘長百餘里皆係活土浮
  沙東自尖山西至仁和界翁家埠綿聯曲折塘之
  外為北大亹約濶三十餘里有河荘山為界河荘
  之南為中小亹約濶八里有赭山為界赭山之南
  為南大亹約濶三十餘里有紹郡之龕山為界水
[022-13b]
  若由中小亹為出入當適中之地杭紹兩府皆慶
  安瀾第中亹地靣窄小難以容納江潮且山根餘
  氣似隠相聯絡偶通旋塞所以不徙而南即徙而
  北徙南尚有龕常等山捍衛為患猶輕徙北僅借
  塘隄一綫倘有潰溢為害甚鉅康熈三十六年以
  前水出中小亹杭紹相安無事迨至康熈四十二
  年水勢北趨寧城迤南之桑田漸成滄海康熈五
  十四年潮汐直逼塘根寧邑南門之外最為受險
[022-14a]
  遂依舊式捐措添修塊雜石塘三十丈此
本朝興工修築之始也康熈五十七八兩年以後寧城
  迤西之秧田廟普兒兠及迤東之陳文港念里亭
  在在坍塌報險時廵撫朱軾相度老鹽倉一帶建
  築大石塘五百丈過此迤西土性虚浮不能安石
  又築草塘一千餘丈此建築石草塘之原委也嗣
  後設立海防同知歲加修治殆無虚日雍正六年
  塘脚䕶沙冲刷殆盡移至海中堆起沙洲挑&KR1543
[022-14b]
  注寧塘為害愈烈經督臣李衛題明將已坍之工
  改建條石塘坦復於險要處圈築草盤頭以殺潮
  勢此建築條石坦及草盤頭之原委也雍正十年
  五月内上㳺水發又將西塘觀音堂翁家埠等處
  老沙洗盡潮勢直逼内地署撫臣王國棟題明接
  築草塘二千餘丈其地半屬海寧半屬仁和此又
  沿及仁邑修築工程之原委也江潮日湧工程愈
  急雍正十一年
[022-15a]
世宗憲皇帝特命内大臣海望同直督李衛赴浙相度機
   宜添設海防兵備道増置官兵築土備塘一萬四
   千二百二十餘丈加培附石土塘一萬餘丈又因
   舊塘易於坍塌年年修補終非長策議於尖山起
   至萬家閘止改建大石塘一萬丈永垂利賴誠為
   保固海疆至計適值當事者專事開濬引河堵塞
   尖山遂將議建大工因循怠忽並將舊有工程不
   加修理以致雍正十三年六月初三日猝遇風潮
[022-15b]
   全塘潰決殆盡經督撫大臣親率文武疊石鑲柴
   暫為粘補而塘身之單薄如故坦水之澄卸如故
   塘之裏身又係坑漊一線殘隄内外受險是年九
   月二十三日大學士嵇曽筠到浙總理塘工凛遵
世宗憲皇帝聖諭循照歳修之例先保舊塘以禦大汛後
   修鉅工以垂永久如幫築通塘土戧擇險修砌塘
   身以及修補坦水加鑲草塘並建繞城石塘等工
   於本年十月内奏陳奉
[022-16a]
㫖允行即鳩工集料分段興脩將舊存磈石危塘改建
  修石塘一千一十餘丈脩整坦水八千四百四十
  餘丈幫築土戧一萬三千九百餘丈塘内坑漊酌
  量填補俱於雍正十三年冬開工乾隆元年五月
  告竣伏秋大汎賴此無虞元年冬又將仁邑境内
  李家村沈家盤頭寧邑境内九里橋等處未幫土
  塘四千三百三十餘丈再行加築俱於乾隆二年
  六月内完工其海寧繞城石工五百五丈亦於元
[022-16b]
  年八月内分委承築於乾隆二年季夏報竣至續
  佑魚鱗石塘嵇曽筠抵工之始見江海全勢直逼
  北岸實難臨水興工議於舊塘後另度基址建築
  業經奏允惟是舊塘之後綿亘一萬四千餘丈需
  帑浩繁為日遲久自上年春夏以來仰賴我
皇上福徳隆盛江海形勢漸向南趨自李家村至尖山
  中沙突起聯成外障至乾隆二年五六月間東西
  兩塘日夕漲沙較比昔年形勢不啻逕庭嵇曽筠
[022-17a]
   審度水勢因時制宜議將舊塘基址圈築越壩開
   槽釘樁改建大工謹遵
世宗憲皇帝不可那移寸步之
諭㫖以成一勞永逸之鉅工元自元年八月初一日奉
 命由分廵淮揚調補海防兵備道不辭勞瘁奔走襄事
   親受督臣指示石土工程並坦水作法表裏完固
   高堅足恃外以障滄海之狂瀾内以保桑田之物
   産近以拯一邑之墊危遠以捍三呉之沮洳上以
[022-17b]
   裕國家之經賦下以蕃生民之稼穡塘工一成朝
   野交賴元雖衰絰奔馳奔喪旋里亦與呉越人民
   共慶平成也矣
   杭志三詰三誤辨序      毛竒齡
   杭州繁麗甲閫宇祗嫌其地陿袤而不廣僅可以
   舒足而不能横肱每求其故則以江湖夾束之無
   如何也乃杭人士自言曰杭幾曽有地蹋其足而
   曰此曩時皆水也予怪之詰之曰何曰子不聞劉
[022-18a]
  道真錢塘記乎其言曰錢塘故西部都尉治武林
  山武林山即靈隠山也而酈道元水經注即曰浙
  江又東逕靈隠山山下有錢塘故縣江水逕其南
  是自靈隠山以至江口皆浙江水也其中雖有金
  牛湖今名西湖而與是江相混沌合而不隔然且
  史記亦云秦始皇東游至錢塘臨浙江水波惡乃
  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徐廣註曰蓋餘杭也而酈道
  元水經注即云秦始皇三十七年將㳺㑹稽至錢
[022-18b]
  塘臨浙江所不能渡故道餘杭之西津也則是江
  水汪洋無所托足至紆道餘杭以渡㑹稽其無尺
  寸土亦巳明矣又且錢塘記曰臨平湖上通浦陽
  江下注浙江名曰東江而水經注即云浙江又東
  合臨平湖湖上通浦陽江下注浙江名曰東江行
  旅所從以出浙江者也夫臨平湖在錢塘東北五
  十餘里而江水合之然且上通浙江之浦陽而下
  注江水則撞塘漰湃一望百餘里連為巨浸安能
[022-19a]
  有地此不知在隋唐以後延至何時始得藉人力
  銲錮畚臿始有此土故舊志皆云錢塘故城在靈
  隠山下今之平陸昔時皆江此實録非虚語也信
  然則杭直無地矣予徃不喜聞此言夫人力有限
  隋唐男女定無能斷鼇足啣西山木石奪巨浸為
  平地之理且即此錢塘記其載錢塘立名始於漢
  議曹華信出私錢以謾致土石實創為此塘雖錢
  塘立名不在乎此然其事則固有之也夫祗築尋
[022-19b]
  丈之塘而漢晉及今即已相傳為必不可再之盛
  事豈有靈隠山下延至江口二三十里皆汪洋大
  水而可以人力畚臿之者且此議曹築塘者為捍
  地也無地而有水將以何捍豈欲捍此縁江山耶
  又前此趙宋咸淳志載杭所得名謂夏禹治水將
  㑹諸侯于㑹稽至此地舍航而登陸故名禹航杭
  即航也又淳祐臨安志謂釋文云唐者途也所以
  取途逹浙江者其地有籛氏居之籛古錢字因以
[022-20a]
  為名雖其説俱不可信然在大禹時亦云有陸有
  途矣且西湖名金牛湖在漢時有之舊志海寧有
  金牛山金牛洞與此湖皆以見金牛之瑞得名而
  山名所始寰宇記以為在呉楚之間則其來舊矣
  向使江與湖合則一江浦耳安能漢初到今專以
  湖名凢此皆蓄疑有年鬱不得洩夫酈元北魏人
  其作水經注自大江以南一徃訛錯世能言之而
  劉道真在劉宋文帝時曽令此鄉豈有漫無所考
[022-20b]
  據而憑虚作是言者此中之誤當必有故焉而不
  能發也康熈三十年予以醫痺僦杭州客有持神
  州一書相諮詢者予乃發其誤并繙漢魏六代諸
  史志作三日課因自拓其冠曰快矣哉天下書之
  不足信盡如是矣乃稍據舊志抉前人致誤所由
  作三詰三誤辨以佐閲志者拓冠之助
 䟦
  李嵩觀潮圖䟦       明/張 寧
[022-21a]
四海惟浙江潮最險雖勇悍强厲如秦始皇猶畏從峽
中渡宋自慶歴以來杭海屢溢嘉定中潮冲鹽官平野
二十餘里外論皆以畿甸切近為憂當時每遇潮盛候
傾宫出觀顧反以為太平樂事張思亷與二揚所題皆
謂李嵩之畫嵩本錢唐人歴光寧理三朝畫院待詔出
於目擊丹青藻繪宜有浮於世景者今所畫略無内家
人物儀衛供帳與呉俗文身戯水之流唯空垣虚榭烟
樹凄迷平波遠山上下與帆檣相映而已披閲中欲使
[022-21b]
人心目遲回有感慨弔惜之懷無追攀壮浪之想嵩意
匠經營情留象外豈亦逆見將來預存後鑒耶杜子美
詩曰江頭宫殿鎖千門細栁新蒲為誰綠殆為此圖題
詠也
 記
  石隄記          宋/丁寶臣
江介呉越間杭據其右而地勢下生聚數十萬廬舍隠
粼號天下最盛而歳苦海潮為患於夏秋尤暴常與隄
[022-22a]
平城中望隄不數百步其勢反在高仰處不幸一壅而
潰其猶决山而注於井沛然其可禦哉故其病於民也
數矣初景祐中轉運使張公伯起善為捍禦之策謂故
隄率薪土雜治不一二歳輙壊雖勤繕構卒不足恃而
重勞吾民乃作石隄袤一十二里民賴以安後七年夏
六月大風驅潮晝夜不落勢益湍怒隄之土石齧去殆
半時知府翰林楊公偕轉運使田公瑜急議搆築條上
方畧約工四十萬計及籍吏之可使者以驛聞詔以隄
[022-22b]
事付兼命通判屯田錢君尚余君貫兵馬都監閤門祗
候杜君正平分董其役發江淮南二浙福建之兵調十
縣丁壯合五千人輦石於山畚土於邱持鍤節杵之役
相屬於數十里之外方苦盛寒無一告勞者是歳冬十
二月新隄成用人之力三十萬减元調度一十萬費又
乘其羨盈並畜䕶治之備隄長二千二百丈崇五仭廣
四丈自龍山距官浦二千丈修舊而成増石五版為三
十級自御香亭下創為二百丈石堅土厚相為膠固閷
[022-23a]
上而方下外强而内實形勢遂安可恃而無恐矣最堅
悍激處更為竹絡實以小石布其下及圓折其岸勢務
以分殺水怒大率究前之謀所未盡者益以新意而為
之也是隄也由伯起開厥初二公克厥終合而成績以
為萬世利後之為政者其念前人之勤俾勿壞則斯民
無窮之賜也春秋之義有濟於民者志之某預見本末
不敢無紀云
  錢塘觀潮記       宋/呉 儆
[022-23b]
錢塘江潮眎天下為獨大然至八月既望觀者特盛弄
潮之人率常先一月立幟通衢書其名氏以自表市井
之人相與裒金帛張飲其至觀潮日㑹江上眎登潮之
高下者次第給與之潮至海門與山爭勢其聲震地弄
潮之人解衣露體各執其物搴旗張蓋吹笛鳴鉦若無
所挾持徒手而羣附者以次成列潮益近聲益震前駈
如山絕江而上觀者震掉不自禁弄潮之人方且賈勇
爭進者有一躍而登出乎衆人之上者有隨波逐流與
[022-24a]
之上下者潮退策勲一躍而登出乎衆人之上者率常
醉飽自得且厚持金帛以歸志氣揚揚市井之人甚寵
羨之其隨波上下者亦以次受金帛飲食之賞有士人
者雅善士一旦移於習俗之所寵心顧樂之然畏其徒
議已且一躍而上與隨波上下者有時而沈溺也隠其
身於衆人之後一能出其首於平波之間則急隠而退
亦預金帛飲食之賞而終無沈溺不測之患其鄉人號
為最善弄潮者久之海神若怒曰錢塘之潮天下之至
[022-24b]
大而不可犯者顧今嗜利之徒娛弄以徼利獨不汚我
潮乎乃下令水府懲治禁絕之前以弄潮致厚利者頗
溺死自是始無敢有弄潮者
  重築障海塘記       明/張 寧
海寧古鹽官瀕海南上可百里有山名赭赭南有遠山
對峙如門是為浙江受潮之口歳久泝洄渟滀赭涘出
潬若陼則口隘潮束仄擊于鹽官隈岸宋嘉定中潮汐
衝鹽官平野二十餘里史謂海失故道有由也成化十
[022-25a]
三年二月海寧縣潮水横濫衝圮隄塘逼盪城邑轉盼
曳趾頃一決數仭祠廟廬舍器物淪陷畧盡郛不及者
半里軍民翹惴奔籲皆重足以待縣上其事于府府守
陳讓上其事於欽差鎮守太監李義廵按監察御史侣
鐘二公以所上事詢諸三司布政使杜謙按察使楊瑄
又以二公命各詢其佐參政李嗣副使端宏參議盧雍
僉事梁昉咸集厥地周視翕謀區畫㑹計相與祭於神
具以成業託分廵僉事錢山曰君宜任重有所給乏從
[022-25b]
革惟君自處公乃躬履原隰量材度宜命杭嘉湖興官
屬因地順民採石于臨平安吉諸山物用林積舟楫轉
挽蔽河而至分命把總指揮李昭通判何某兼總工役
初用漢楗絙法不就乃斵木為大櫃編竹為長絡引而
下之汎濫稍定人知有成勢皆奮力趨事又作副隄十
里衛灌河以防泄鹵之害義聲倡道富人爭自賑施歳
八月塘成適沙塗壅漲其外公因増高培厚覆實𢷬虛
使腹抗背負屹成巨防而海復故道矣邑父老徴予文
[022-26a]
刻石予念風濤漲溢凢際海之區無不間遇至於衝決
激射惟浙江地勢為常自延祐及今才百五十年海已
三變雖曰氣數消長未嘗不以人力定勝但恐赭山之
潬復出沙塗之壅再去後之繼任非人文獻無攷則父
老前日之憂將或在其子孫也文章非紀實不足以傳
信請詳述本末凢有事者皆刻之碑隂
  重修海塘記       明/陳祖訓
寧邑歳不稔三年矣今年有秋士民相與誦乃粒功則
[022-26b]
海波不揚捍禦惟力聖天子之軫恤三臺之謀猷少府
之拮据俱不朽也僉謀立石海上以示永久督撫陸公
别有記直指劉公屬訓記其事邑城逼海衝決不時為
東南大患宋元來本朝築圯凢七見其最大者永樂中
役軍民夫十萬騷動三年費帑金十餘萬兩遣保定侯
孟禮部侍郎易本省南北參副各二員董成之神廟甲
午復大潰直指彭公邑令王公費金錢巨萬兩閲歳乃
罷役按邑西南龕赭夾峙南闕僅三里北闕十有八里
[022-27a]
潮從東方來北闕直上折入錢塘江邇年沙漲以千頃
之濤束而内之三里之口扼咽不逹轉而噴薄戊辰秋
狂颶乘之怒波撼天瀰城籠屋濱海億萬姓從樹杪浮
木覓生活此宋元以來未經見之變向來隄防多滅没
矣當事者目擊心傷屢經題請特遴少府劉公涖其事
夫東南歳苦邉儲公庾鮮贏羨傾一邑之物力百計捍
之隨成隨圮蓋此塘東接海鹽而鹽以石此以土鹽以
四十里此以百里鹽以鹽塲加額資用不匱而此為無
[022-27b]
米之炊用是元圭難錫誠有如督撫公奏議者已巳秋
直指劉公夙駕臨之檄下郡邑額設協濟塘費銀七萬
歳得七百金三十年中乾沒者凢幾一旦聚而注之吾
寧且檄嘉湖兩府輔其不足更不足則捐鍰金副之寧
邑億萬生命衽席安之矣公復輾然曰蠧不剔則用不
省任不專則事不立更殫心汰冗漁而專倚任時宣明
㫖以示策勵云季春載功役不及期費不滿萬而窞填
庳峻窄廣脆堅一望百里之隄坦蕩如砥而胥溺之氓
[022-28a]
 咸登塲圃而服菑畬清晏之功伊誰之力是役也計時
 則八閲月計費則七千餘金總理則劉少府元澣協贊
 則蔣邑令之煥分任則蔡把總國延倪主簿維寛工費
 自司道府協詳撫鹽按三臺主之是以民不勞而海患
 以息訓不文因桑梓之情而具述之云爾
  國朝
   重築捍海塘碑記      沈 珩
今天子康熈甲辰秋八月海寧捍海塘潰勢浸淫無所砥
[022-28b]
   下流迄嘉湖常蘇咸震危總督趙公廵撫朱公惻
   然為民命國計憂親廵閲坐鄉之士大夫於堂進
   其耆老於庭諮詢周宻畫籌乃定爰簡備兵熊公
   來督修十一月隄垂成是時廵撫蔣公甫涖浙輒
   復重軫厥災降檄敦勵方略載新於是植頽築虚
   増卑補狹堅者矻矻隆者翼翼度越於舊觀備兵
   公之始來眎海也民老幼數萬環車泣且曰是役
   也費難工鉅任勞可奈何公則慷慨誓曰吾奉
[022-29a]
天子命堅兹土民溺則誰溺也况督撫兩臺至仁極徳
  廑爾民憂設吾弛然畏難辭鉅避勞上貽兩臺之
  勤閔而下諉咎於僚吏縱得以具文報塞詎吾志
  哉爰駐節躬畫率興敏築沈筭潛計殚精焦髪始
  治役覩浩浩湯湯曰匪神曷佑且必陳牲醴禱郭
  門而南且呼且恫果遏怒汛乃利版築僉曰神鍳
  格矣曰匪人曷集功即決口判列為號若散屬若
  庶耆分曹置監靡長勿褒其材若石槱囤櫃欂櫨
[022-29b]
  竹落其工若礪鍜畚鍤防丁樁户各懋乃司戊夜
  猶手降教相諭答問日命厨傳慰勞罔弗激弗勵
  僉曰人功修矣曰民勞勿恤曷勸哉諸卒夫乏者
  賙寒者絮孱者鋪麋瘵疾者急鍼餌人人忘勞死
  僉曰民氣優且勸矣而公每念必惕然勿忍凟民
  力捐槖金萬司計必親蟊蝕盡絶故鳩庀罔漏隄
  廣厚什半加舊按寧塘歴唐宋元明一罹厥災至
  乃淪山陷城決地數十里漂禾稼數郡今當宁徬
[022-30a]
  徨公卿胼胝費金錢幾百萬徭役連十餘郡歴歳
  時且十年或二十年猶未盡底績甚不得己而或
  徙民居以避之或令方士用秘法鑄深沙鐡神造
  浮圖實以七寶珠玉為厭勝之具然訖不効不亦
  計窮而術䟱哉所謂難與鉅與勞今且什九倍昔
  而上不靡帑下無困氓千載之功不日告成然則
  常變㑹乎勢安危係乎人彼難與鉅與勞之倍昔
  勢也其事半功倍則人也是魚腹之遺黎得安堵
[022-30b]
  而康食俾之生全者誰德也陸沈之疆土得井耕
  而土貢予之奠麗者誰力也邑之人曰勿可患其
  數郡之命係乎塘者皆曰勿可忘士民乃請記之
  以勒諸石兹塘長鞏功且不朽云
  修江塘記          張泰交
  杭州東南大都㑹也而錢塘一江世為之患蓋其
  流勢迅疾異於他水而海水上潮經龕赭二山自
  廣入狹逆江而西與江水相激射江不勝海為潮
[022-31a]
  所却怒號搏擊山摧地拆聲息燀赫而仁錢適當
  其衝雖有神禹疏瀹無所施功故修塘以捍漢以
  前無可考按武林志郡議曹華信議立塘以防海
  水始募有能致土一斛者予錢一千人貪厚值皆
  擔負而至來者雲集比至江上詭云已不復用皆
  棄土江濱而去塘以之成至梁開平間再修于錢
  氏宋大中祥符間錢氏塘壞轉運使陳堯佐築然
  自武肅以來率用薪土屢築屢圯景祐三年俞獻
[022-31b]
  卿知杭州始鑿西山石作隄數十里民用便之下
  詔褒諭四年轉運使張夏作石隄十二里因置捍
  江兵士五指揮採石修塘隨損隨治杭人徳之作
  廟隄上此石塘之所由始也然由元而明捍江兵
  士不復設事無專責徃徃因循推委至於坍塌而
  莫之惜不得已而修之大都茍且報完而已故常
  有公私費財不止十萬而潮患如故今康熈三十
  八年仁錢二縣所修江塘不踰年而潰前撫趙公
[022-32a]
  申喬時為藩伯請於前撫張公志棟集浙之僚屬
  謀所以治之者温州郡丞甘國奎議曰自宋景祐
  間築石塘今將七百年雖幾經斷續而終賴石土
  以足恃但荒石薄小不耐衝突且砌法亦未盡善
  今欲圖久遠必購巨石選良工每塘一丈用石一
  縱一横嵌以油灰鎔以鐡錠深根堅杵加築子塘
  以為重障俟其沙漲可恃永久因繪圖以進張公
  與前制府郭公世隆合疏以聞下部即以甘丞領
[022-32b]
  之未幾張公調江右趙公撫浙而郎方伯廷極適
  來相與益勵其事倡義首捐士商繼之期年而工
  已半時予方視學江左明年趙公移撫南楚而以
  予承乏兹土予下車亟至江上觀所經營則自六
  和塔迤西工程尚鉅於是努力捐資期有成功
  復自六和塔修至善龍嶺開山路三百餘丈又自
  嶺脚砌塘六十二丈至華光樓止又善利院龍潭
  上有各郡山溪之水奔滙於江埽望江門一帶而
[022-33a]
  入海海潮怒激挾江流而上捲刷徽塘素稱險要
  特築石磯狀如偃月使海濤噴薄而來者與磯相
  觸不得直逼徽塘即上流山溪之水瀑㵼而下遇
  磯迴環勢遂渙散無復疾驅席捲之力徽塘及望
  江門沿江一帶烟火萬家雉堞千尋恃為磐石砥
  柱矣工既竣客有謂予曰自明府下車以來潮勢
  日減此政尚寛和之所致也使如曩者驚濤泊天
  晝夜再至雖欲此塘觀成其可得乎明府之徳與
[022-33b]
  此塘俱長矣予曰是何言哉古云中國有聖人則
  海不揚波方今治際隆平幽明感格百靈效順必
  有隂相其成者焉可誣也乃作廟江干以祀潮神
  使凢職司水府及生而有功江塘沒著靈異者俱
  得憑爽於斯享血食以捍民社為萬世無疆之休
  是則予之志也夫是役也始於康熈辛巳初秋竣
  於丙戌春月共築石塘六百六十七丈子塘八百
  九十五丈共費銀五萬二千六百三兩有竒皆出
[022-34a]
  官斯土者及士商之所捐未嘗𣲖民間一錢一夫
  故勒諸石使後之君子得以考其終始有所踵事
  焉
 雜著
  七發節/         漢/枚 乘
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並徃觀濤
乎廣陵之曲江至則未見濤之形也徒觀水力之所到
則䘏然足以駭矣觀其所駕軼者所摧拔者所揚汨者
[022-34b]
所温汾者所滌汔者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縷形其所
由然也恍兮忽兮聊兮漂兮混汨汨兮忽兮慌兮俶兮
儻兮浩瀇瀁兮慌矌矌兮秉意乎南山通望乎東海澒
洞兮蒼天極慮乎崖涘流攬無窮歸神日毋汨乘流而
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或紛紜其流折兮忽繆徃而不
來臨朱汜而遠逝兮中虚煩而益怠莫離散而發曙兮
内存心而自持於是澡槩胸中灑練五藏澹澉手足頮
濯髪齒揄棄恬怠輸冩淟濁分決狐疑發皇耳目當是
[022-35a]
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
之也况直渺小煩懣醒醲病酒之徒哉故曰發䝉解惑
不足以言也太子曰善然則濤何氣哉客曰不記也然
聞於師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
上潮山出内雲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濤起其始
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
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雲亂擾擾焉如三軍之
騰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六駕蛟
[022-35b]
龍附從太白純馳浩蜺前後絡驛顒顒卬卬椐椐彊彊
莘莘將將壁壘重堅㳫雜似軍行訇隠匃磕軋盤涌裔
原不可當觀其兩旁則滂渤怫鬱闇漠感突上擊下律
有似勇壯之卒突怒而無畏蹈壁衝津窮曲隨隈踰岸
出追遇者死當者壊初發乎或圍之津涯荄軫谷分廻
翔青篾銜枚檀桓弭節伍子之山通厲骨母之場凌赤
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誠奮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渾渾
状如奔馬混混庉庉聲如雷鼓發怒屋沓清升踰跇侯
[022-36a]
波奮振合戰於藉藉之口鳥不及飛魚不及迴獸不及
走紛紛翼翼波涌雲亂蕩取南山背擊北岸覆虧邱陵
平夷西畔險險戲戲冲壞陂池決勝乃罷瀄汨潺湲披
揚流灑横暴之極魚鼈失勢巔倒偃側沋沋湲湲蒲伏
連延神物怪疑不可勝言直使人踣焉洄闇悽愴焉此
天下怪異詭觀也太子能彊起觀之乎太子曰僕病未
能也
  書虚篇節/        漢/王 充
[022-36b]
傳言呉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槖投之
于江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㑹稽丹徒大
江錢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
也夫言呉王殺子胥投之於江實也言其恨恚驅水為
濤者虚也屈原懷恨自投湘江湘江不為濤申徒狄蹈
河河水不為濤世人必曰屈原申徒不能勇猛力怒不
如子胥夫衛葅子路而漢烹彭越子胥勇猛不過子路
彭越然二士不能發怒于鼎鑊之中以烹湯葅汁瀋縱
[022-37a]
旁人子胥亦自先入鑊乃入江在鑊中之時其神安居
豈怯於鑊湯勇於江水哉何其怒氣前後不相副也且
投於江中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錢塘浙江有呉通陵
江或言投于丹徒大江無濤或言投于錢塘浙江浙江
山隂江上虞江皆有濤三江有濤豈分槖中之體散置
三江中乎人若恨恚也仇讐未沒子孫遺在可也今吳
國己滅夫差無𩔖呉為㑹稽立置太守子胥之神復何
怨若為濤不止欲何求索呉越在時分㑹稽郡越治山
[022-37b]
隂吳都今吳餘暨以南属越錢塘以北属吳錢塘之江
兩國界也山隂上虞在越界中子胥入呉之江為濤當
自上呉界中何為入越之地怨恚呉王發怒越江違失
道理無神之騐也且夫水難驅而人易從也生用筋力
沒用精魂子胥之生不能從生人營衛其身自令身死
觔力消絶精魂飛散安能為濤使子胥之類數百千人
乘船渡江不能越水一子胥之身煮湯鑊之中骨肉糜
爛成為羮葅何能有害也俗語不寶成為丹青丹青之
[022-38a]
文賢聖惑焉天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也血脈流
行汎揚動靜自有節度百川亦然其朝夕徃來猶人之
呼吸氣出入也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經曰江漢朝宗於
海唐虞之前也其發海中之時漾馳而已入三江之中
殆小淺狹水激沸起故騰為濤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
之大江浩洋曲江有濤竟以隘狹也呉殺其身為濤廣
陵子胥之神竞無知也溪谷之深流者安洋淺多沙石
激揚為瀨夫濤瀨一也謂子胥為濤誰居溪谷為瀨者
[022-38b]
乎案濤入三江岸漼沸涌中央無聲必以子胥為濤子
胥之身聚岸漼也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小大滿損不齊
同如子胥為濤子胥之怒以月為節也三江時風揚疾
之波亦溺殺人子胥之神復為風也秦始皇渡湘水遭
風問湘山何祠左右對曰堯之女也始皇大怒使刑徒
三千人伐湘山之樹而履之夫謂子胥之神為濤猶謂
二女之精為風也
  七述節/          宋/晁補之
[022-39a]
先生曰江源所起濫觴之墟泓泓汪汪不漏不虚放而
行之冐於川渠繚繞縈行左挾越右截呉以散以敷然
後淫為大江以東合乎尾閭而潮生焉古今所論潮者
日月伏見之所為也嘗讀沌天之説曰地浮水中天在
水外水之消息坱圠無際一闔一闢若開天地一呼一
吸若出元氣其始來也若毛若線若帶若練堂堂㳫㳫
合聚離散須叟之間千化萬變其少進也敲磕䃘&KR2369
號木鳴越岸包陵在谷滿谷在坑滿坑其為氣也或喣
[022-39b]
或呀或噫或噦瀰茫湠漫澎濞沸渭澒洞滉漾渤潏滂
沛涵澹淋滲潗濈淫泄跳珠湧沫百里紛㑹沃焦蕩胸
汩毋陵背縱横絡繹飄忽爭逝徐則按行緩則就隊連
氛累祲陽景朝昧周天而旋踰八萬里不知其所憇於
時元冥收威海若振吼千溪萃立萬浦却走絶維推軸
神母不守左驅天吳右拂九首淵客拒扉水夷潛牖江
神海豨絶脰傷肘陽侯馬銜顛蹶前後其為象也則紛
紜參差萬頃一迹禹不能知契不能識承光露怪不復
[022-40a]
潛匿或駃而蹄或森而㦸或美而&KR0950或張而翼&KR0837湧而
奔以沃海門若土囊風怒驅屯雲辟易而征以擊西陵
如井陘戰酣出竒兵宛兮改容若蓐收素服駕白龍忽
兮當前如歸墟泛溢浮五山一北一追一僨一起突然
而逝餘勇未已於時吳兒獠工引檣掛席鐃鳴鼓動去
若飛鷁風止雨息江清海碧此潮之大凢也傳曰上善
若水又曰水幾於道故古之人見大水必觀善利萬物
似仁不畏彊似勇能方能圓似智萬折必東似信若是
[022-40b]
者孺子欲聞乎孺子曰幾矣先生之所陳五事之上也
  潮蹟           朱中有
或問燕龍圖潮論是耶非乎答曰試與子於一溝之内
觀之引水滿溝則其水必平進於溝之半累碎石而為
齟齬從上流傾水勢必經齟齬而斗㵼於下水之激湧
無怪也燕公所謂潬者水中沙也錢塘海門之潬亘二
百里夫水盈科而後進潮水未及潬則錢塘之江尚空
空也及既長而冐之自潬斗冩入江又江沙之漲或東
[022-41a]
或西無常地潮為沙岸所排助其激湧震天動地峩峩
而來水之理也曷足怪乎愚所謂齟齬者猶之潬耳故
錢塘潮候率遲於定海者定海平進而錢塘必俟登潬
而後至於江其初來也從浙江亭望之僅若一線非潮
小也目力遠所見微耳漸近則漸大非潮大也所見漸
近則漸大固宜及夫潮退則或由潬中低處或從潬兩
尾滔滔以至於海蓋潬中高而兩頭漸低高處適當錢
塘之衝其東稍低處乃當錢青曹娥二江所入之口錢
[022-41b]
清江口潬最低潮頭甚小曹娥江口潬稍高於錢清故
潮頭差大是説也習于海道者莫不知之或又問子之
説何如答曰欲知潮之物必先識天地之間有元氣有
隂陽元氣猶太極也絪緼兩間希微而不可見隂與陽
則生乎元氣者也本之而生亦能為之病焉何者為病
常𤾉常雨是也當隂陽二氣之極則元氣不能勝又問
答曰夫水天地之血也元氣有升降氣之升降血亦隨
之故一日之間潮汛再至一月之間為大汛者亦再一
[022-42a]
歳之間為大汛者二十四元氣一歳間升降為節氣者
亦二十四潮二十四汛隨之此不易之理也又問答曰
察於吾身而知之一身之中有元氣有隂陽元氣蓋所
受以生者既生矣則血為榮氣為衛血為隂氣為陽周
一生而不可見者元氣之運周流乎脈絡而血乃隨之
一日之潮凢再進退一身之血隨氣而進晝夜未嘗息
也攷之素問難經脈候人一日一夜凢一萬三千五百
脈行五十度為一一周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
[022-42b]
度行隂亦二十五度故五十度復㑹於太隂寸口人氣
一晝夜之間行隂行陽各二十五度潮一晝夜隨元氣
升降者審矣又問答曰元氣一晝夜小升降故一日之
間潮凢再至一月之間大升降故十五日而易一節以
律管候氣騐之管之長短不同某氣至某管應元氣升
降有大小審矣天地之數竒而不齊者也故月有小盡
大盡歳有一閠再閠潮之為大汛也隨大小盡與閠亦
未嘗差焉騐潮之大小莫若錢塘與西興也雖以朔望
[022-43a]
為大汛之候然晦前二三日望前一二日潮蓋有登閘
者或朔日二日三日四日不登閘至五日始大或自十
五至二十不登閘至二十一而始大西興之閘稍低於
錢塘或至二十三者潮亦登此無差節氣參差不齊則
潮亦為之進退如前所云或攙前或落後其大概固如
是也又問曰或有非時而潮忽大當汛而潮忽小者何
也答曰愚測之審矣非朔望正汛而大或當汛而反小
蓋適遇巨風之順則推之而來後浪擁前故忽大而且
[022-43b]
久不退風逆則抑之而退前浪遏後故驟小而且久不
進耳又問曰今夏之日晝潮小夜潮大冬之日晝潮大
夜潮小俗所謂潮畏熱畏寒是耶非乎答曰潮畏熱畏
寒雖出俗説實確論也隂陽生乎元氣至其極也元氣
有不勝焉夏為極陽日昱乎晝陽氣特甚元氣雖升而
為至陽所廹氣不得伸故潮亦不得而遂格之於物以
火㸑鼎水半於鼎火氣既升水從而湧此元氣升而潮
進之象也於鼎之上置鐡炙床熾炭其上則湧水為火
[022-44a]
所㶸而復下此潮當進而元氣為至陽所迫而不遂也
冬為極隂日既西没隂氣特甚元氣為至隂所薄而潮
不遂正與夏同亦猶鼎水方湧以疎箔覆鼎置巨冰其
上冰氣嚴沍湧水復下均一理耳畏熱畏寒俗説是矣
又曰敢問夏夜冬晝潮能大者何也答曰夏晝陽極元
氣為陽所勝冬夜隂極元氣為隂所勝故潮小夏夜日
既沒陽氣少衰冬晝日既出隂氣稍斂元氣得伸故潮
得遂而稍大此甚易見騐之於身夏之日陽特甚榮血
[022-44b]
得行故面與身多紅而澤氣則喘促咽塞呵之而無所
覩氣陽也為至陽所勝故不能自伸猶潮之畏熱而小
也日既入陽漸殺人氣少舒猶潮至夏夜而能大也冬
之夜隂特盛榮血消縮故指面皺而肌革燥人呵氣則
油然而出皆可以見血隂也為至隂所勝其不能伸猶
潮之畏寒而小也日既出人血少舒猶潮之至冬晝而
能大者皆一理耳又問曰夏晝潮當小而能大夜當大
而反小冬晝潮當大而反小夜當小而反大何也答曰
[022-45a]
此乃隂陽之氣錯繆顛倒夏當南風以陽方助至陽故
元氣為至陽所迫而潮小或者北風起以隂方氣從所
勝而來陽為之辟易故潮遂能稍大夏夜潮宜大也乃
與晝日同其微者三伏中或陽氣酷烈融而不收隂不
足以禦之故潮亦從而小冬或冰雪不解因隂沍寒故
晝日宜大而反小冬夜宜小而反大者冬當北風以隂
方助至隂元氣為至隂所薄而潮小或者風從南至以
陽方氣從所勝而來隂為之辟易故潮亦能稍大此乃
[022-45b]
隂陽之變元氣之病耳又問曰元氣升降四時則均八
月潮特大何也答曰何獨八月二月之潮亦甚大也何
者極隂極陽故冬之潮有小有大二月八月朔望前後
隂陽之氣適中元氣得伸潮得遂其大也固宜
 國朝
  答潮問          毛先舒
  問浙江何以有潮也答曰地勢為之也天下之水
  皆有潮然多暗長水或湧水而己惟錢塘之水澎
[022-46a]
  湃犇騰如爐鼓釜沸以自海入江與他水絶殊蓋
  地勢使然也何以晝夜至再且以漸遲也曰應月
  候也月行較日以漸遲一日常不及日十二度故
  潮至亦以漸遲也其晝夜再至則應月之中也月
  一晝夜則再中或中於天或中於地之下月中則
  潮至月以朔之午正刻中於天以子末刻中於地
  初二日則以午末刻中於天以丑初刻中於地其
  後中期以次漸遲至望則以子正刻中於天午初
[022-46b]
  刻則中於地至十六日則復如朔故朔日潮至以
  午正子末初二日潮至以午末丑初望日潮至以
  子正午初十六日則復如朔其漸遲之期無不如
  月之中天中地也秋則壯何也亦應月也月華至
  秋則益壯所謂地勢者可詳與曰其勢有三錢塘
  之江將入海處有龕赭二山焉屹相峙如門下有
  沙檻江流至此則一束故海潮至此亦一束海水
  長欲入江束於山不得駛則怒譬人之欲入門也
[022-47a]
  人多門狹則喧動抨擊以爭門惟水亦然此山勢
  也水北捍南水緩而錢塘之水發丹陽經睦杭紹
  興諸州逶迤曲折以入於海故曰浙江浙者折也
  則水尢緩他江捍到口與海力敵敵則潮至不敢
  逞故為暗潮浙江緩到口不能與海力敵如是則
  海壓江而陵出其上潮至敢逞則為怒潮此水勢
  也浙江方為巽象曰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
  乎剛江柔巽海讓潮逞怒此方勢也此三者浙江
[022-47b]
  之所以有潮與他水殊不足怪也紛説無當徒益
  滋惑安客曰潮何以名為潮也曰潮者朝也朝月
  也曰海百谷王矣而何以朝為曰月者萬水之天
  子也故海臣水而君月月中於天中於地猶天子
  之蒞明堂也故海朝之或曰朝江也書曰江漢朝
  宗於海江朝海也潮者海潮江也故窮歸宿則海
  大江小溯原本則江高海卑可以互為尊則亦可
  以互為朝也然則名潮復名汐者何故得無潮取
[022-48a]
  其朝至而汐取其夕至耶曰配以汐名或主此然
  潮之意不繫焉審以其朝至而名潮也則十二時
  皆有潮奚此潮汐且夕至者亦未嘗不名潮故曰
  曉潮曰暮潮曰夜潮故潮者統辭也汐加之辭也
  而實非可以配潮故統潮與汐皆名潮是朝㑹之
  義非朝晨之義也此其所以名潮者也
 
 
[022-48b]
 
 
 
 
 
 
 
 海塘録巻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