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41 元儒考略-明-馮從吾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儒考畧卷四
            明 馮從吾 撰
黄澤字楚望蜀之資州人父儀可隨兄驥子官九江因
 家焉澤生有異資慨然以明經學道為志尤深研于
 吾道異端之辨好為苦思作顔淵仰高鑽堅論以自
 廣蜀人治經必先古注疏澤于名物度數考覈精審
 而義理一宗程朱作易春秋二經解二禮祭祀述畧
[004-1b]
 大徳中江西行省相臣聞其名授江州景星書院山
 長使食其祿以施敎又為山長于洪之東湖書院受
 學者益衆秩滿即歸閉門授徒以養親不復言仕嘗
 以為去聖久逺傳注家率多附㑹近世儒者又各以
 才識求之故議論雖多而經㫖愈晦必積誠研精有
 所悟入然後可以窺見聖人之本真乃掲六經中疑
 義千有餘條以示學者既乃盡悟失傳之㫖久之豁
 然無不貫通于易謂以明象為先而其機括盡在十
[004-2a]
 翼作十翼舉要于春秋謂以明書法為主而其大要
 在考覈三傳作三傳義例考又懼學者得于創聞不
 復致思作易學濫觴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
 方于禮謂鄭氏深而未完王肅明而實淺作禮經復
 古其辨釋諸經要㫖詆排百家異議作補注作翼經
 罪言近代覃思之學推澤為第一呉澄嘗觀其書以
 為平生所見明經士未有能及之者謂人曰能言距
 楊墨者聖人之徒也黄楚望真其人乎其後年老家
[004-2b]
 貧歲大祲家人采木實草根以療饑澤處之晏然終
 不少降挹惟以聖人之心不明而經學失傳若已有
 罪為大戚至正六年卒年八十七門人新安趙汸最
 著元史入儒學傳
程瑁字君用號恱古涇陽人隱居不仕弱冠即以古學
 自力討論六籍雖祁寒暑雨造次顛沛未嘗少輟嘗
 主盟三原學古書院逺近從學者百餘人循循然樂
 敎不倦嘗誡諸子曰人性本善習之易荒古聖賢皆
[004-3a]
 以驕惰為戒況凡民乎集家戒一卷以遺子孫著述
 有遼史三卷異端辨二卷雲陽志二卷樂府文集傳
 于世 雍大記通志俱載一統志闕
周仁榮字本心台州臨海人父敬孫宋太學生師事王
 栢受性理之㫖仁榮承其家學又同郡人孟夢恂從
 楊與陳天瑞㳺仁榮治易禮春秋而工為文章用薦
 者署處州美化書院山長美化在處州萬山中人鮮
 知學仁榮舉行鄉飲酒禮士俗為變後辟江淛行省
[004-3b]
 掾史省臣皆呼先生不以吏遇之泰定初召拜國子
 博士遷翰林修撰陞集賢待制奉㫖代祀嶽瀆至㑹
 稽以疾作不復還朝卒年六十有一其所教弟子多
 為名人而台哈布哈為進士第一其弟仔肩字本道
 以春秋登延祐五年進士第終奉議大夫恵州路摠
 管府判官元史入儒學傳
孟夢恂字長文黄巖人與周仁榮同師事楊珏陳天瑞
 夢恂講解經㫖體認精切務見行事四方從逰者皆
[004-4a]
 服焉部使者薦其行義署台州學錄至正中以設䇿
 禦寇捄鄉郡有功授宜興州判官未受命而卒年七
 十四賜號曰康靖先生所著有性理本㫖四書辨疑
 漢唐㑹要七政疑解及筆海雜録五十卷元史入儒
 學傳
黄溥字彦博蒲圻人至正元年鄉舉授慶元路鄮山書
 院山長性敦朴學知務本言動不茍士子則之 湖
 廣總志
[004-4b]
方敏中字仕文巴陵人總角時能屬文年十二遂通詩
 書春秋諸經義及聞嶽麓遺教倡於岳陽迺潛心黙
 識求不失其本體為主搆室書其上曰自明軒從之
 遊者必敎以克己為要云 湖廣總志
揭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今江西/豐城縣傒斯父來成宋鄉
 貢進士傒斯少貧讀書刻苦父子自為師友學通五
 經程鉅夫盧摰咸器重之鉅夫因妻以從妹延祐初
 鉅夫摰列薦于朝授翰林編修文宗時中書每奏用
[004-5a]
 儒臣必問曰其才何如掲曼碩間出所上太平政要
 䇿以示臺臣曰此朕授經郎掲曼碩所進其見敬禮
 如此至正初致仕南還上命丞相托克托諭留之傒斯
 曰使某有一得之獻諸公用其言而天下䝉其利雖
 死于此何恨不然何益之有後紹修經世大典及宋
 遼金三史丞相問修史以何為本曰用人為本有學
 問文章而不知史事者不可與有學問文章知史事
 而心術不正者不可與用人之道又當以心術為本
[004-5b]
 累官翰林侍讀學士卒于官追封豫章郡公諡文安
 傒斯生平清儉至老不渝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
 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為文章語簡而當殊方絶域
 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為榮云元史有傳
余天民元延祐間授白鷺洲書院山長敦復古道務崇
 正學書院側有奉浮屠者請于總管毁之立復古亭
 于上由是洲地悉属書院見呉師尹書院記 曾洋
 撰白鷺書院志人物列傳
[004-6a]
黄溍字晉卿義烏人今屬金/華府溍自幼篤學博極羣書師
 事長山敎諭王炎澤以文章名世延祐初進士累官
 翰林侍講學士告歸復召還修宋遼金三史後得請
 優游田里凡七年卒年八十一封江夏郡公諡文憲
 溍天資介特莅官清白升朝挺立無所附君子稱其
 清風高節如氷壺玉尺雖剛中少容觸或弦急霆震
 一旋踵間煦如陽春溍之學博極天下之書而約之
 于至精多先儒所未𤼵所著有日損齋稿義烏志筆
[004-6b]
 記共若干卷而其太極賦尤稱精詣其文曰厥初馮
 翼以瞢闇兮維𤣥黄其孰分爰掲掲于中立兮配天
 地以為人曩既學而有志兮紛遑遑其求索曰道不可
 名兮孰無徴而有獲繄皇羲之神聖兮感龍馬之負
 圖得妙契於俯仰兮何有畫而無書豈至道之𤣥逺
 兮非名言之可摹懿尼丘之䧏神兮廓人文以宣朗
 掲日月於中天兮啓羣昏之罔象指道妙于難名兮
 曰以一而生兩是謂太極兮非虛無與惚恍高下以
[004-7a]
 位兮天尊地卑燥濕以𩔖兮五行順施南乾北坤兮
 西坎東離物錯綜兮殊巨細與妍媸孰主張是兮兹
 一本之所為厯兩都而江左兮胡論説之紛霏豈清
 言之弗美兮去道逺而愈失偉先哲之獨詣兮重指掌於
 無極掲座右以為圖兮開盲聾於千億謂斯道之匪
 他兮在夫人而曰誠幾善惡猶陰陽兮兹吉凶之所
 生嗟竒論之後出兮穴牆垣為戸牖折同異於一言
 兮或曰無而曰有蕕終不可使薫兮堊終不可使黝
[004-7b]
 道惟辨而愈明兮貽話言於不朽昔聖門之多賢兮
 繽入室而升堂端木氏之頴悟兮僅有覩其文章雖
 亞聖之挺生兮猶歎其前後之無方疇敢索無聲於
 窅黙兮孰能求無形於渺茫惟下學而上達兮炳聖
 謨之洋洋嗟諸生之貿貿兮方鈎深而摘隱探賜也
 之未聞兮誇神竒而捷敏持空言於繫影兮曾不滿
 夫一哂曰予未有知兮何太極之敢言秉思誠之遺
 訓兮矢顛沛而弗諼庶反觀而有得兮明萬里之一
[004-8a]
 原申誦言以自詔兮聊紓意於斯文元史有傳
呉萊字立夫浦江人父直方元統間以薦累官集賢大
 學士萊天資絶人七歲能屬文延祐中以春秋舉上
 禮部不利隱居深褭山中益窮諸書奥㫖以著述為
 務著尚書標説六卷春秋世變圖二卷春秋傳授譜
 一卷古職方錄𤓰卷孟子弟子列傳二卷漢楚正聲
 二卷樂府𩔖編一百卷唐律刪要三十卷文集六十
 卷他如詩傳科條春秋經説胡氏傳證誤皆未脱藁
[004-8b]
 萊尤喜論文嘗云作文如用兵兵法有正有竒正是
 法度要部伍分明竒是不為法度所縳千變萬化坐
 作擊刺一時俱起及其欲止部伍各還其隊元不曾
 亂聞者服之行輩稍後于栁貫黄溍而貫溍咸深重
 之以御史薦為長薌書院山長未上卒年四十四門
 人私諡曰淵頴先生或病其未稱更諡曰貞文丁氏
 南湖謂元人之才以二呉為重云元史見黄溍傳
陳尚徳字闕/ 福州寜徳人號懼齋隱居不仕其學以
[004-9a]
 四書五經為本而尤精通律吕天文地理算數之説
 著述有四書集解書傳補遺易經解註詠史詩弟子
 韓信同字闕/ 亦寜徳人號古遺隱居不仕著書經
 講義五百餘篇及易經三禮旁註書集解史𩔖纂
栁貫字道傳婺州浦江人器局凝定端嚴若神嘗受性
 理之學於蘭溪金履祥必見諸躬行自幼至老好學
 不倦凡六經百氏兵刑律厯數術方技異敎外書靡
 所不通作文沈鬱舂容涵肆演迤人多傳誦之始用
[004-9b]
 察舉為江山縣儒學教諭仕至翰林待制與同郡黄
 溍及臨川虞集豫章掲傒斯齊名人號為儒林四傑
 所著書有文集四十卷字系二卷近思録廣輯三卷
 金石竹帛遺文十卷年七十三卒元史見黄溍傳
翁森字闕/ 僊居人隱居敎授從遊者前後八百餘人
 著述有一瓢藁嘗建安洲書院
王吉才字闕/ 龍溪人篤志古道尤明典禮元時郡守
 知其有身心之學延為弟子師後為泉州學正吉才
[004-10a]
 天性孝敬親終皆及期耄已且老哀慕痛毁有逾早
 喪雖在家庭亦冠衣斂容人未見其遽言怒色自號
 益齋學者稱益齋先生
黄鎮成字闕/ 邵武人年弱冠厭棄榮利慨然以聖賢
 道學自力學者號曰存齋先生至正間隱居不仕著
 述甚富以夀終集賢定諡貞文處士
聞人夢吉字應之金華人夙承家學於六經傳疏悉手
 鈔成帙義理所在必深究密察閉戸討論逾十年乃
[004-10b]
 開門講授泰定間厯敎官所至學者爭從之游門人
 宋濂呉履仁輩私諡曰凝熙
周潤祖字闕/ 臨海人與達兼善為友精性理之學為
 時所推重至正中被召以老謝歸有紫巖藁十餘卷
朱震亨字彦修婺州義烏人别號丹溪學者稱丹溪先
 生少治經修博士業長棄去為任俠壯聞金華許先
 生謙得朱子四傳之統盡棄其學學焉而篤深于躬
 行時許先生病久不瘥震亨母病脾乃慨然專于毉
[004-11a]
 久之業成許先生病竟以震亨愈震亨簡慤特介非
 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一時名公卿多折節下之震
 亨侃侃直義陳得失無諱語榮利則拂衣而起豪家
 大姓肆筵錯水陸為供正襟黙坐未嘗一舉箸也清
 修苦節絶𩔖古篤行之士所至人化之其卒也宋濂
 表其墓比修元史附其傳儒林中元史見許謙傳
屈繼平字闕/ 翼城人生七歲而孤性敏强記至元間
 鄉舉得程朱為己為人之實學以為學者倡及卒門
[004-11b]
 人號曰北城先生 山西通志
倪士毅字仲𢎞休寜人潛心求道嘗學于陳櫟朱敬輿
 所著有四書輯釋汪克寛為之序
程復心字子見婺源人自幼沈潛理學㑹輔氏黄氏之
 説而折衷之章為之圖圖為之説書成名曰四書章
 圖總要仕元為徽州路敎授後以母老辭歸
汪克寛字闕/ 祁門人少頴敏力學元舉于鄉不第遂
 隱居敎授與弟時中讀書城南扁其居曰中山書堂
[004-12a]
 鄰郡學者皆宗師之號環谷先生所著有春秋纂疏
 綱目考異
朱公遷字克升江西鄱陽人父梧岡翁聞同郡準軒呉
 中行字直卿/樂平人得聞朱文公門人黄幹之學于廣信饒
 魯往準軒受業焉于是大肆力于學道徳文章卓然
 名世公遷之學得之家庭于經傳子史百氏之書禮
 樂律厯制度名物之數無不通貫而悉究之用力于
 聖賢之道以正心誠意為學真知實踐為功天性仁
[004-12b]
 孝勤于著述剖析經傳極其精微而又善于訓迪其
 言温煦諄諄不倦故所至無賢不肖皆樂從隨其才
 質之昏明大小咸有所得從者嘗數百人元順帝時
 以遺逸徴至京授翰林直學士毎勸帝親賢逺佞抑
 豪强省冗費修徳䘏民庶天意可回民志可定不然
 恐國家之憂近在旦夕帝嘉納之當國者惡其切直
 不能容公遷亦知世之不可有為力辭不許章七上
 乃出為金華郡學正翰林侍講學士黄溍少許可一
[004-13a]
 見公遷特加敬愛焉㑹兵亂轉徙無定處已而寓婺
 源後歸家卒所著有朱子詩傳疏義四書説約四書
 通㫖行于世
陳把字闕/ 海康人博通經史領鄉貢退休于家深究
 性理之學受業於門者甚衆所居之里曰義江元末
 寇起過其鄉輒相戒曰勿犯陳敎授家其為人欽慕
 如此
歐陽圭字原功瀏陽人今屬長/沙府圭幼岐嶷母李親授孝
[004-13b]
 經論語小學諸書八歲能成誦始從鄉先生張貫之
 學即知屬文弱冠下帷數年人莫窺其面經史百家
 靡不研究伊洛諸儒源委尤為淹貫延祐初舉進士
 累官翰林學士承㫖湖廣行省右丞致仕將歸帝復
 留之仍為承㫖時天下已亂卒京城寓舍年八十五
 追封楚國公諡曰文𤣥性度雍容含𢎞縝密處已儉
 約居官㢘平三任成均兩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
 㫖修實錄大典三史凡朝廷制誥多出𤣥手文章道
[004-14a]
 徳卓然名世羽翼斯文贊衛治具與有功焉所著有
 圭齋集若干卷元史有傳
張翥字仲舉晉寜人今山西/平陽府其父為饒州安仁典史又
 為杭州鈔庫副使翥少時豪放不羈好蹴踘喜音樂
 父憂之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憂今請易業矣乃
 謝客閉門讀書晝夜不輟因受業于李存先生存家
 安仁江東大儒也其學傳于陸九淵氏翥從之游道
 徳性命之説多所研究未幾留杭又從仇逺先生學
[004-14b]
 已而薄游維揚居久之學者及門甚衆至元末同郡
 傅巖起居中書薦翥隱逸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敎尋
 退居淮東㑹朝廷修遼金宋三史起為翰林編修累
 遷侍讀學士兼祭酒勤于誘掖學者樂親炙之有以
 經義請問者必厯舉衆説為之折衷進翰林學士承
 㫖致仕初博囉特穆爾入京命翥草詔削奪庫庫特
 穆爾官爵翥毅然不從左右或勸之翥曰吾臂可斷
 筆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奪乃命他學士為之
[004-15a]
 及博囉特穆爾誅詔以翥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
 翰林學士承㫖致仕卒封潞國公元史有傳
陳樵字君采金華人樵好學有邃悟元末戴華陽巾製
 鹿皮為衣入太霞洞著書以斯道為己任語郡人宋
 濂曰今夫家國天下一枳也枳一而穰十焉枳有穰
 而一視之其於人則仁也發而視之穰有十則其等
 有十於人則君臣父子長幼之等夷刑賞予奪之殊
 分者也所謂禮也視十為十者禮之異視十為一者
[004-15b]
 仁之同分愈異者致愈同禮愈嚴者仁愈篤此先王
 之道也治天下國家而不以禮則彝倫斁禮樂廢而
 仁亡是故洙泗濂洛朝夕之所陳者天下萬殊之分
 視聴言動之宜所操者禮之柄焉耳故一體萬殊者
 孔子之貫于言無不説者也其立論如此著書窮晝
 夜不怠㑹世亂家燬於兵寓子壻王為家留六年年
 八十有八卒
呉當字伯尚崇仁人澄孫當幼承祖訓以頴悟篤實稱
[004-16a]
 長精通經史百家言侍其祖至京補國子生久之澄
 既捐館四方學子從澄游者悉就當卒業焉至正初
 以父文蔭補官未上用薦者改國子助敎勤講解嚴
 肄習諸生皆樂從之㑹詔修遼金宋三史當預編纂
 書成除翰林修譔仕至翰林直學士時江南兵起授
 江西㢘訪使募民兵殲建昌渠兇鄭天瑞又平撫州
 劇寇胡志學等尋為撫州路總管罷歸後起江西行
 省㕘知政事命未下而陳友諒已陷江西諸郡當杜
[004-16b]
 門不出日以著書為事友諒遣人辟之當臥床不食
 以死自誓乃舁床載之舟送江州拘留一年終不為
 屈遂隱居廬陵吉水之谷坪逾年以疾卒年六十五
 所著書有周禮纂言及學言藁元史有傳
黄異字民同南康都昌人灝之後少好學讀書白鹿洞
 至元間領鄉薦授恵州學錄遷道源書院山長元季
 兵亂棄官歸隱講論經史開悟後學陳友諒據江州
 聘之不起自號節庵有詩集三十卷
[004-17a]
胡純字闕/ 平陽府人元翰林應奉本朝初以耆儒碩
 學徴至京授以官不就謫居桂林閉户却掃潛心性
 理之學都督韓觀嘗造其宅終不報謝再至謂曰先
 生於觀似無情者純曰將軍知我我固如此所謂士
 伸於知己者觀歎息而去 一統志載
 
 
 
[004-17b]
 
 
 
 
 
 
 
 元儒考畧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