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41 元儒考略-明-馮從吾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儒考畧卷二
            明 馮從吾 撰
劉因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保定容城人父述邃于性
 理之學元中統初官左三部尚書因天資絶人日記
 千百言弱冠閲古方册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聖
 解見志國子司業硯彌堅敎授真定因從之游初為
 經學究訓詁䟽釋之説輒歎曰聖人精義殆不止此
[002-1b]
 及得周程張邵朱吕之書一見即曰我固謂當有是
 也及評其學之所長曰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
 也朱子極其大盡其精而貫之以正也至元中以薦
 徴至京擢右贊善大夫敎國子未幾以母老辭歸俸
 給一無所受後復徴為集賢學士以疾固辭不至帝
 聞之歎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與遂不彊致
 之因性不茍合不妄交家雖甚貧非其義一介不取
 隱居敎授師道尊嚴弟子造其門者隨材器敎之皆
[002-2a]
 有成就嘗愛武侯靜以修身之語表所居曰靜修學
 者稱為靜修先生間遊郎山雷溪又號雷溪真隱卒
 年四十五無子延祐中贈翰林學士追封容城郡公
 諡文靖所著有四書精要丁亥集小學四書語錄易
 繫辭説等書真定蘇天爵表其墓翰林歐陽𤣥贊云
 微㸃之狂而有沂上風雩之樂資由之勇而無北鄙
 鼓瑟之聲于裕皇之仁而見不可留之四皓以世祖
 之畧而遇不能致之兩生嗚呼麒麟鳳凰固宇内之
[002-2b]
 不常有也然而一鳴而六典作一出而春秋成則其
 志不欲遺世而獨往也明矣亦將從周公孔子之後
 為往聖繼絶學為來世開太平者耶論者以為名言
 元史有傳
林起宗字闕/ 内邱人自幼力學嘗從劉因遊深得道
 學之指既而敎授於鄉後學多宗之嘗著志學指南
 心學淵源二圖及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諸圖孝經圖
 解小學題辭𤼵明魯庵家説等書
[002-3a]
安熙字敬仲號黙庵藁城人祖滔號石峯父松號恕齋
 皆以學行淑其鄉人熙既承其家學及聞保定劉因
 之學心向慕焉熙家與因所居相去數百里因亦聞
 熙力於為己之學深許與之熙方將造其門而因已
 歿乃從因門人烏叔備問其緒説葢自因得朱子書
 即尊信力行之故其敎人必尊朱氏然因為人高明
 堅勇其進莫遏熙則簡靚和易襟韻敞夷其學以下
 學為功上達為極慎獨為要其封龍書院釋菜先聖
[002-3b]
 文畧曰追憶舊聞卒究前業洒掃應對謹行信言餘
 力學文窮理盡性循循有序𤼵軔聖途以存諸心以
 行諸已以及於物以化於鄉或冀有成不悖於道其
 慎獨箴曰可尊者徳可畏者天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念
 慮之𤼵必有其幾勿隱其隱勿微乎微從事于斯是
 曰慎獨自此精之萬物並育毫髪有間天理弗存利
 欲紛挐厥心則昏於乎戒哉敬作此箴書諸坐隅以
 警某心其用功平實切密可謂善學朱氏者熙邅時
[002-4a]
 承平不屑仕進家居敎授垂數十年四方來學者多
 所成就既歿鄉人李士興輩為立祠於藁城之西筦
 鎮祖滔父松咸有位焉歐陽𤣥作記門人蘇天爵為
 輯其遺文而虞集序之曰使靜修得親炙朱子以極
 其變化充擴之妙則所以發揮斯文者當不止是使
 敬仲得見靜修廓之以高明厲之以奮發則劉氏之
 學不既昌大于時已乎惜乎靜修既不見朱子敬仲
 又不獲親于靜修二君子者皆未中夀而卒豈非天
[002-4b]
 乎所著有黙庵文集續皇極經世等書歐陽𤣥贊曰
 寤寐乎明善誠身之書步趨乎格物致知之學闗西
 三鱣未必榮於敎授之四世荀陵八龍奚以過於伯
 仲之一壑豈非白茅重而忠信著𤣥酒醇而嗜慾薄
 者乎鍾期伯牙有同世而不相遇者吾故於黙庵之
 神交而益以重容城之先覺也元史入儒學傳
楊恭懿字元甫號潛齋高陵人天徳之子自少讀書强
 記日數千言㑹時艱從親逃亂而東于汴于歸徳于
[002-5a]
 天平雖間闗險阻未嘗怠弛其業年十七侍父西歸
 家貧假室以居鄉鄰或繼其匱皆謝不取惟服勞以
 為養暇則力學博綜于書無不究心而尤邃于易禮
 春秋思有纂述恥為章句儒而止志于用世反覆史
 學以鑒觀古昔興亡之事從學者已衆海内搢紳與
 父友者馳書交譽即以宗盟斯文期之年二十四始
 得朱子四書集註太極圖小學近思錄諸書讀之喜
 而嘆曰人倫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書今
[002-5b]
 入徳有其門進道有其途矣吾何獨不可及前修踵
 武哉于是窮理反躬一乎持敬優游厭飫俟其成功
 于潛齋之下自任益重前習盡變不事膚末矣赫然
 名動一時宣撫司行省以掌書記共議事辟之皆不
 就至元七年與許衡同被召恭懿不至衡由國子祭
 酒拜中書左丞日于右丞相安圖前稱譽其賢丞相
 以聞十年帝遣協律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十一年太
 子下敎中書俾如漢惠聘四皓故事再聘之丞相遣
[002-6a]
 郎中張元智為書致命不得已乃至京師帝遣國王
 和通勞其逺來既入見帝親詢其鄉里族氏師承子
 姓無不周悉詔與學士圖克坦公履定科舉之法恭懿
 議曰三代以徳行六藝賓興賢能漢舉孝㢘兼䇿經
 術魏晉尚文辭而經術猶未之遺隋煬始專賦詩唐
 因之使自投牒貢舉之法遂熄雖有明經止于記誦
 宋神宗始試經義亦令典矣哲宗復賦詩遼金循習
 將救斯弊惟如明詔嘗曰士不治經學孔孟之道日
[002-6b]
 為賦詩空文斯言足立萬世治安之本今欲取士宜
 勅有司舉有行檢通經史之士使無投牒自薦試以
 五經四書大小義史論時務䇿夫既從事實學則士
 風還淳民俗趍厚國家得識治之才矣奏入帝善之
 㑹北征辭歸十六年詔安西王薩敦遣赴闕詔與太
 史王恂等改厯明年厯成授集賢館學士兼太史院
 事辭歸當厯成進奏日諸臣方列跪帝命恭懿及許
 衡起曰二老自安是年少皆受學汝者故終奏皆坐
[002-7a]
 畢其説葢異禮也二十年以太子賓客召二十二年
 以昭文館大學士領太史院事召二十九年以議中
 書省事召皆辭疾不行三十一年卒年七十先是魯
 齋提京兆學與恭懿為友一遇講貫動窮日力篤信
 好學操履不茍魯齋亟稱之父歿水漿不入口者五
 日襄事遵朱文公家禮盡祛桑門惑世之法為具不
 足稱貸益之魯齋㑹葬歸語學者曰小子識之曠世
 墜典夫夫特立而獨行之其功可當肇修人紀聚居
[002-7b]
 六年衡東歸後治母喪一如父三輔士大夫知由禮
 制自致其親者皆本之恭懿云蕭維斗㪺誌其墓曰
 朱文公集周程夫子之大成其學盛于江左北方之
 士聞而知者固有其人求能究聖賢精微之藴篤志
 于學真知實踐主乎敬義表裏一致以躬行心得之
 餘私淑諸人繼前修而開後覺粹然一出乎正者維
 司徒暨公司徒謂魯齋也學士姚燧譔神道碑銘曰
 維天生賢匪使自有俾拯烝民為責已厚公于明命
[002-8a]
 實肩實負乾乾其行艮艮其守師古喪祭如禮不茍
 三綱之淪我條自手推得其𩔖無倦誨誘學者宗之
 西土山斗皇慶中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𢎞農郡公
 諡文康所著有潛齋遺稿若干卷子寅字敬伯博通
 六經百氏累官集賢學士國子祭酒在成均講明誨
 誘終日忘倦有父風元史有傳
蕭㪺字維斗號勤齋奉元人天性至孝自㓜翹楚不凡
 長為府史語當道不合即引退讀書終南山力學三
[002-8b]
 十年不求進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
 玩誦不少置於是博極羣書凡天文地理律厯筭數
 靡不研究侯均謂元有天下百年惟蕭維斗為識字
 人學者及門受業者甚衆鄉里孚化稱之曰蕭先生
 鄉人有自城暮歸者途遇寇詭曰我蕭先生也寇驚
 愕釋去嘗出遇一婦人失金釵道旁疑㪺拾之謂曰
 殊無他人獨公居後耳㪺令隨至門取家釵以償其
 婦後得所遺釵媿謝之世祖初分藩在秦用平章咸
[002-9a]
 寜王額森薦徴侍藩邸以疾辭授陜西儒學提舉不
 赴省憲大臣即其家具宴為賀遣一從史先徃㪺方
 灌園從史不知其為㪺也使飲其馬即應之不拒及
 冠帶迎客從史見有懼色㪺殊不為意後累授集賢
 直學士國子司業改集賢侍讀學士皆不赴武宗初
 徴拜太子右諭徳不得已扶病至京師入覲東宫書
 酒誥為獻以朝廷時尚酒故也尋以病請去或問其
 故則曰在禮東宫東面師傅西面此禮今可行乎俄
[002-9b]
 除集賢學士國子祭酒諭徳如故固辭歸年七十八
 以夀終于家諡貞敏劉致諡議畧云聖王之治天下
 也必有所不召之臣葢志意修則輕富貴道義重則
 輕王公蟬蜕塵埃之中翺遊萬物之表不事王侯高
 尚其事者以之傳曰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故必
 蒲車旌帛側席以俟其至冀以勵俗興化猶或長往
 而不返亦有既至而不屈則束帛戔戔賁于邱園者
 治天下者以之也于吾元得二人焉曰容城劉因京
[002-10a]
 兆蕭㪺士君子之趣向不同期各得所志而已彼不
 求人知而人知之不希世用而世用之至上徹帝聦
 鶴書天出薜蘿動色巖戸騰輝猶堅臥不起不得已
 焉始一至卒不撓其節不隳所守而去亦可謂得所
 志也已方之于古則嚴光周黨之流亞歟雖其道不
 周于用而亷頑立懦勵俗興化之功亦已多矣且其
 累徴而不起蹔出而即歸不既貞乎以勤自居其好
 古好學之心不既敏乎按諡法清白守節曰貞好古
[002-10b]
 不怠曰敏請諡曰貞敏詔從之㪺制行甚高真履實
 踐其敎人必自小學始為文立意精深言近指逺一
 以洙泗為本濂洛考亭為據闗輔之士翕然宗之稱
 為一代醇儒門人涇陽第五居仁平定吕思誠南陽
 富珠哩翀為最著所著有三禮説小學標題駁論九
 州志及勤齋文集行世元史入儒學傳
吕思誠字仲實山西平定州人母夢文昌星寤而生思
 誠長從蕭㪺學泰定初舉進士翰林編修累官禮刑
[002-11a]
 二部尚書總裁宋遼金三史卒年六十五諡忠肅思
 誠氣宇凝定素以勁拔聞不為勢利所屈三為祭酒
 一法許衡之舊諸生從化後多為名士嘗病古註䟽
 大繁魏了翁刪之太簡將約其中以成書不果有文
 集若干卷兩漢通紀若干卷元史有傳
同恕字寛甫號榘菴奉元人祖昇父繼先博學能文㢘
 希憲宣撫陜右辟掌庫鑰家世業儒同居二百口無
 間言恕安靜端凝羈丱如成人從鄉先生學日記數
[002-11b]
 千言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至元間朝廷始分六部
 選名士為吏屬闗陜以恕貢禮曹辭不行仁宗初即
 其家拜國子司業階儒林郎使三召不起陜西行臺
 侍御史趙世延請即奉元置魯齋書院中書奏恕領
 教事制可之先後來學者殆千數延祐設科再主鄉
 試人服其公六年以奉議大夫太子左贊善召入見
 東宫賜酒慰問繼而獻書厯陳古誼盡開悟涵養之
 道明年春英宗繼統以疾歸致和元年拜集賢侍讀
[002-12a]
 學士以老疾辭恕之學由程朱上遡孔孟務貫浹事
 理以利于行教人曲為開導使得趨向之正性整潔
 平居雖大暑不去冠帶母張卒事繼母如事所生父
 喪哀毁致目疾時祀齋肅詳至嘗曰養生有不備事
 有可復追逺有不誠是誣神也可逭罪乎與人交雖
 外無適莫而中有繩尺里人借騾而死償其值不受
 曰物之數也何以償為家無擔石之儲聚書數萬卷
 扁所居曰榘庵時蕭先生㪺居南山下亦以道高當
[002-12b]
 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論並稱曰蕭同自京師還家
 居十有三年中外縉紳望之若景星麟鳯鄉里稱為
 先生而不姓至順二年卒年七十八贈翰林直學士
 封京兆郡侯諡文貞所著有榘庵集二十卷元史入
 儒學傳
韓擇字從善奉元人天資超異信道不惑其教學者雖
 中歲以後亦必自小學等書始或疑為凌節勤苦則
 曰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䝉所當知而皓首不知
[002-13a]
 可乎尤邃禮學有質問者口講指畫無倦容士大夫
 遊宦過秦必往見擇莫不虛往而實歸焉世祖嘗召
 之疾不果行其卒也門人為服緦麻者百餘人元史
 入儒學傳
侯均字伯仁蒲城人父母蚤亡獨與繼母居賣薪以給
 奉養積學四十年羣經百氏無不淹貫每讀書必熟
 誦乃已嘗言讀書不至千遍終于已無益故其答諸
 生所問窮索極探如取諸篋笥名振闗中學者宗之
[002-13b]
 用薦者起為太常博士後以上疏忤時相意即歸休
 田里均貎魁梧而氣剛正人多嚴憚之及其應接之
 際則和易款洽雖方言古語世所未曉者莫不隨問
 而答世咸服其博聞云今祀蒲城鄉賢祠元史入儒
 學傳
第五居仁字士安涇陽人㓜師蕭維斗㪺弱冠從同寛
 甫恕受學博通經史躬率子弟致力農畆而學徒滿
 門其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嘗行田間遇有竊
[002-14a]
 其桑者居仁輒避之鄉里高其行義率多化服作字
 必楷整遊其門者不惟學明而行加修焉卒之日門
 人相與議易名之禮私諡曰静安先生元史入儒學傳
傅定保字闕/ 晉江人六歲通大學事母至孝大徳初
 用薦為漳州學正首以太極圖西銘講說聽者悦服
 號古直先生 一統志載
胡炳文字仲虎婺源人元初為信州書院山長再調蘭
 溪州學正炳文以易名家作易本義通釋而于朱子
[002-14b]
 所註四書用力尤深餘干饒魯之學本出于朱子而
 其為説多與朱牴牾炳文深正其非作四書通凡辭
 異而理同者合而一之辭同而㫖異者析而辨之往
 往𤼵其未盡之藴其所著又有易春秋集解禮書纂
 述大學指掌圖四書辨疑五經㑹義爾雅韻語雲峯
 筆記等書東南學者因其所自號稱雲峯先生卒諡
 文通元史入儒學𫝊
董朴字太初順徳人自幼强記比冠師事樂舜咨劉道
[002-15a]
 濟幡然有求道之志至元十六年用提刑按察使薦
 起家為陜西知法官未幾以親老歸養尋召為太史
 院主事復辭不赴皇慶初朴年已踰八十詔以翰林
 修撰致仕延祐三年無疾而終年八十有五朴所為
 學自六經及孔孟微言與凡先儒所以開端闡幽者
 莫不研極其㫖而㑹通之故其心所自得往往有融
 貫之妙其事親孝與人交智愚貴賤一待以誠或有
 犯之者夷然不與之校中山王結曰朴之學造詣既
[002-15b]
 深充養交至其為人清而通和而介君子人也朴家
 近龍岡學者因稱之曰龍岡先生云元史入儒學𫝊
張䇓字達善其先蜀之導江人僑寓江左金華王栢得
 朱子三𫝊之學嘗講道台之上蔡書院䇓從而受業
 焉自六經語孟𫝊註以及周程張氏微言朱子所嘗
 論定者靡不潛心玩索究極根柢用功既專久而不
 懈所學益𢎞深微密南北之士鮮能及之至元中行
 臺中丞呉曼慶延致江寜學宫俾子弟受業中州士
[002-16a]
 大夫欲淑子弟以朱子四書者皆遣從䇓游其在維
 揚來學者尤衆逺近翕然稱曰導江先生大臣薦諸
 朝特命為孔顔孟三氏教授鄒魯之人服誦遺訓久
 而不忘䇓氣宇端重音吐洪亮講説特精詳子弟從
 之者詵詵如也其弟子知名者甚多馬祖常孔思晦
 𤓰爾佳之竒楊剛中尤顯䇓無子有經説及文集行世
 呉澄序其書以為議論正援据博貫穿縱横儼然新
 安朱氏之尸祝也至正中真州守臣以䇓及郝經呉
[002-16b]
 澄皆嘗留儀真作祠祀之曰三賢祠元史入儒學𫝊
富珠哩翀字子翬其先隆安人金泰定間定女直姓氏
 屬望廣平祖徳從憲宗南征因家鄧之順陽父居謙
 初謙辟掾江西以家隨生翀贛江舟中釡鳴者三人
 以為異翀稍長即勤學父殁家事漸落而為學益力
 乃自順陽復往江西從新喻蕭克翁學克翁隠居不
 仕學行為州里所敬嘗夜夢大鳥止其所居沖天而
 去明日翀至翀始名思温字伯和克翁為易今名字
[002-17a]
 以夢故後復從京兆蕭㪺遊其學益宏以肆翰林學
 士承㫖姚燧以書抵㪺曰燧見人多矣學問文章無
 足與子翬比倫者于是㪺以女妻之大徳末以薦為
 襄陽儒學教諭文宗時為集賢直學士國子祭酒時
 上以西僧為帝師至京有㫖朝臣一品而下咸郊迎
 大臣俯伏進觴帝師不為動惟翀舉觴立進曰帝師
 釋迦之徒天下僧人師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師
 也請各不為禮帝師笑而起舉觴卒飲衆為之慄然
[002-17b]
 元統初以江浙行省㕘知政事告歸尋召為翰林侍
 講學士以疾不至卒封南陽郡公諡文靖翀狀貌魁
 梧不妄言笑其為學一本于性命道徳文章簡奥典
 雅天下學者仰為表儀居國學久論者謂自許衡後
 能以師道自任者惟耶律有尚及翀而已有文集行
 世子逺字明道用翀蔭令襄陽以忠義死賊妻雷亦
 從死元史有𫝊
孫轍字履常臨川人幼孤母蔡親敎之即警䇿自勵比
[002-18a]
 長學行純篤事母孝家居教授庭外蕭然而考徳問
 業者無虚晷與人言以孝弟忠信為本辭温氣和聞
 者皆油油乎其有感也待親戚隣里禮意周洽未嘗
 幾微及人過部使者若郡縣長吏仁賢者畢慕造焉
 監司屢辟皆不就呉澄敘其文以謂仁義之人其言
 藹如也時同郡呉定翁字仲谷清修文雅與轍齊名
 而善詩居恒言士無求用於世惟求無愧於世人以
 為名言辟薦相望竟不仕以殁元史入隠逸𫝊
[002-18b]
龍仁夫字觀復永新人博究經史以道自任仕元為湖
 廣儒學提舉晚年僑居黄州著周易集𫝊十八卷多
 發前儒之所未𤼵其他文尤竒逸流麗學者稱麟洲
 先生元史入儒學𫝊
呉仲迂字闕/ 浮梁人號可堂博學明經隱居著書有
 四書語錄經傳𤼵明春秋紀聞數十卷
牟應龍字伯成其先蜀人後徙居呉興祖子才仕宋贈
 光禄大夫諡清忠父巘為大理少卿應龍當以世賞
[002-19a]
 補京官盡讓諸從弟而擢咸淳進士第時賈似道當
 國自儗伊周謂馬廷鸞曰君故與清忠游其孫幸見
 之當處以高第應龍拒之不見及對䇿具言上下内
 外之情不通國勢危急之狀考官不敢寘上第調光
 州定城尉應龍曰昔吾祖對䇿以直言忤史彌逺得
 洪雅尉今固當爾無愧也沿海制置司辟為屬以疾
 辭不仕而宋亡矣故相留夢炎事世祖為吏部尚書
 以書招之曰茍至翰林可得也應龍不答已而家益
[002-19b]
 貧稍起家敎授溧陽州晚以上元縣主簿致仕初宋
 亡時大理卿已退不任事一門父子自為師友討論
 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於諸經皆有成説惟五經音攷
 盛行於世以文章大家稱於東南學者因應龍所號
 稱之曰隆山先生泰定元年卒年七十八虞集誌其
 墓元史入儒學𫝊
陸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幼而頴悟讀書過目成誦終身
 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厯醫藥筭數之
[002-20a]
 學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中鄉選宋亡隱居
 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延祐設科有司强之就
 試凡一再中鄉舉文圭為文融㑹經傳縱横變化莫
 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遣使馳幣聘
 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文圭為人剛明超邁
 以竒氣自負有牆東𩔖藁十卷元史入儒學傳
梁益字友直江陰人博洽經史而工於文辭其敎人以
 變化氣質為先務學徒不逺千里從之淛以西稱學
[002-20b]
 術醇正為世師表者陸文圭與益而已所著書有三
 山藁詩緒餘史傳姓氏纂又有詩傳旁通𤼵揮朱晦
 菴之學為精年五十六卒元史入儒學傳
熊凱字闕/ 南昌人精義理之學以明經開塾四十餘
 年時稱遙溪先生子東造詣尤高逺從游者益衆同
 邑熊良輔受學於凱善屬文所著有易傳集疏風雅
 遺音小學入門等書
瞻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國人國既内附大父魯坤太宗
[002-21a]
 時官真定因家焉瞻思少頴異弱冠從翰林承㫖王
 思㢘游博極羣籍汪洋茂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
 延祐初以科舉取士人勸其就試笑而不應泰定初
 以薦徵遺逸見帝于上都時道拉實柄國人多附之
 瞻思獨不往見即以養親辭歸天厯初召為翰林應
 奉文字進所著帝王心法上稱善預修經世大典以
 議論不合求去上諭留之堅以母老辭至元初拜陜
 西行臺御史有直聲改淛東㢘訪僉事尋以病免後
[002-21b]
 屢召皆不起卒封恒山郡侯諡文孝瞻思邃于禮而易
 學尤深至于天文地理鍾律筭數旁及外國之書皆
 究極之家貧饘粥或不繼其考訂經傳常自樂也所
 著有四書闕疑五經思問竒偶陰陽消長圖及文集
 等書其餘著述亦多駁雜元史入儒學傳
布顔一名師聖字宗道哈拉魯氏𨽻軍籍䝉古萬戸府
 世居開州濮陽縣布顔生三歲嘗以指畫地若為卦
 者六歲從里儒授書即成誦早孤其兄買經傳以資
[002-22a]
 之日夜誦不輟稍長從宋進士建安黄坦學坦大竒
 之因命以顔為氏且名而字之焉久之坦辭曰余不
 能為爾師羣經有朱子説具在歸而求之可也布顔
 自弱冠即以斯文為己任其于大經大法粲然有覩
 而心所自得毎出意言之表鄉之學者質疑問難咸
 解其惑于是中原之士聞而從游者日益衆至正四
 年以隱士徵授翰林待制預修金史史成辭歸已復
 起江西㢘訪僉事數月以病免及還四方來學者至
[002-22b]
 千餘人葢其學専事講解而務真知力踐不屑事舉
 子詞章必期措諸實用士出其門不問知其為布顔
 氏學者至于異端之徒亦往往棄其學而學焉後遇
 賊不屈與妻子俱死贈奉議大夫僉太常禮院事諡
 文節生平修輯六經多所著述皆燬于兵元史入儒
 學傳
 
 元儒考畧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