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2 四書留書-明-章世純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卷六
           明 章世純 撰
孟子下



離婁之明 章


物之成者在此所以為之在彼矩不方可以為方規不
員可以為員法不専仁可以為仁故度量不生於上則
澤不及於下禮教不修之其精則安養不足於其粗先
王之道以仁天下也而事多於禮義節度此規矩以生
[006-1b]
方員律吕以生五音之説也故其事常為君之所難而
為始之所不樂非君臣力自斷於志不能行也


堯舜之道 三句


仁者愛人愛人則計利害計利害則起制度制度所生
生於仁心必由先王者先王仁深而智周所事得其全
也又積世所累經變盡而慮患曲故後世無以踰之


徒善不足  二句


[006-2a]
徒善者行意矜於小惠乖於大體故有在近之恩道不
足以及博有旦夕之施術不可以經久以治天下于數
逺矣徒法者守度數而已具文而寡情守迹而無轉虚
具之法法亦為弊故不行也


上無道揆 節


上無道揆無其主也下無法守無其所専也法之分屬
而以責功者謂之守臣不信道守道者疑不貞其處也
工不信度藝事不正作淫巧以蕩上心也君子犯義庶
人之議所刺也小人犯刑有司之法所索也一國所狂
[006-2b]
是謂播惡於衆
仁者愛人義者正已故朝廷之上義所多設四境之内
仁所有餘義不立仁不行道揆法守謹於上德施恩厚
流於下矣此仁天下之法也


二者皆法  句


言堯所以槩禹湯言舜所以槩伊吕語人以至不及其
次嫌於漸降矣
[006-3a]


行有不得 二句


反身者代人責己也人之自咎者人常寛之雖有不及
人恕其情矣


人有恒言 節


人有恒言曰天下國家散辭也均辭也相繫為屬則非
散者也相歸而重則非均者也天下之本在國天下有
不若國之急也國之本在家國有不若家之急也家之
本在身家有不若身之急也
[006-3b]
為政不難  節


道者因時而有正者也當時之世卿權已重矣以力加
之則禍生於不可知因以德鎮之則世之所為難服者
正吾借以服天下之資也


天下有道 章


天下有道有大德之主也有大德之主天下不得不歸
於德天下無道無大德之主也無大德之主天下不得
不歸於力不得不然者自然者也君子所謂天也其有
[006-4a]
德無德者則其人也由此觀之人常處先而為之地天
常處後而為之勢明聖之君亦善其所以生天者而已
何以生天以德何以為德以仁仁行而民附民附而力
多所謂不得不然者天下其當之矣


居下位 章


誠不足於親者必不足於友不足於友者必不足於君
與民愈疎而愈便於偽故失之親者無不失也失之於
誠而無不失也誠者氣之至真積之極於隆天地所以
感萬物人亦猶是耳人抱其誠所以能至乎物之㣲而
[006-4b]
歡之物誠而神生其間者也
誠之所始由近而始近者誠之地草木之物厚者在本
而枝得分之故父母朋友君民誠所先後矣於先不足
後不得待其流也


存乎人者 節


心目之相至也速故能效其心之誠正而自得不正則
愧之此心之為善眸子同之者也賊莫大於德有心而
[006-5a]
心有目惡之先導孰過於眸子以其見君子而能自咎
則體中之有正者耳


恭者不侮人 章


儉者足乎已故無用於奪去其奪之本也故不侮恭之
本事也不奪儉之兼事也


事孰為大 章


父母期於子欲無不全也無不安也自身而往凡與身
相屬者皆欲使固存以奉其身此父母者之心也身守
則無不能守父母無窮之意安矣故曰守身守之本也
[006-5b]
言於承志之道已全也


仁之實 章


取物必於其源分物必從所多情生於身更反所生以
求情源莫逺焉是情本也情所全用是所多也於是取
分可不竭矣從實而往者皆得實也不憂累偽也


樂之實 段


樂則有動於心有動於心則不自持喜斯陶陶斯咏咏
[006-6a]
斯猶猶斯舞有不知其然者有咏有舞樂之端矣先王
之樂其節飭之者也


子産聴鄭國之政 章


言固有借古人以立端者乗輿濟人偶一為之於義非
害所用為譏者將以著王政之大借以起説耳夫子産
何可譏也


惠而不知為政


惠而不知為政不可也知為政而惠無不可也湯教祝
網文王葬枯骨武王䕃暍者此又何可譏哉
[006-6b]


君之視臣如手足  節


為人君父必知臣子必至之情不知其情而恃分相與
我之所以貌以與人非人所以來於我也夫使人藏其
心而我不知則其一旦豈可言哉故腹心冦讎在國之
臣有之非獨亡者也以我所以往者卜之則知之矣


非禮之禮 節


非禮之禮以小恭狥人者也非義之義以小槩立慬者
[006-7a]
也小而不大故是而終非


大人者不失 節


物之近本者其氣性全赤子之心本氣存焉失之本統
而假外為増益者皆累偽也為終而無始物所以常病


君子深造 節


學而知者得之古也問而知者得之人也雖復温繹猶
不處耳惟悟而至之得於自取然後能賴其用而造其
新故自得雖少足以周於事也自人得者雖多不足舉
其功矣
[006-7b]
獨用之智不足以取全故必今古而求之非倚古今也
游外所以發内濬耳目所以召心明求之人者皆求之
我也


博學而詳説之  節


事之不可同者形相悞也及造其裏皆相為通夫一氣
變見而成四時一理變見而成生殺相異之數至於相
反然求其説殺不異生惡不異愛天地同物隂陽同化
[006-8a]
聖賢同能萬物同才雖千萬化其事一耳天地萬物猶
將同趣而况人事推移之間乎故物多理少事多道少


以善服人者  節


善者世之所尊然猶敗於所用恃而加物則衆害其長
能以善下人者斯敬之也能以善䕃人者斯愛之也以
善下人善不及人特以天性相奉焉耳以善䕃人人賴
其利矣各以已有得而恩其情也是以天下乆而歸之


原泉混混 章


古之君子先成於心心足矣後暨於事事足矣後及於
[006-8b]
功功足矣猶不必至於名之分也後之又後之今之君
子無從來之事未具前數者而名頓至矣來於無端亦
去於無故何可長也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章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同乎禽獸之生而能明其故别
為人類而處而能察其情因能以仁義被之所恃者此
耳自此而外形體嗜欲有均之者矣同者顯異者隱也
[006-9a]
同者多異者少也非道之少徒以道異之少也或去其
異或存其異存者非益其事也天之與我無失焉耳天
固别物之生奈何取混也


王者之迹熄 章


周衰王政盡弛凡所以教化天下者乆而遺迹皆絶詩
教亦絶焉詩者咏美惡而為言者也豈無遺文耳目之
所新始能感人之意陳文宿義則意不起也孔子通其
意以春秋續之其所美詩之所頌也所貶詩之所刺也
變其文而寓其意以是為可以續詩也及事衆者言不
[006-9b]
得不約言少約者㫖不得不辨義也者言中之禮義可
論者也先後詳畧稱名稱爵之間有通詞為定指與世
相期以指美惡者為出於約以總多不得不如是也故
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天下之言性也  章


天下之言性未有不據於故者也雖然必以利者為本
性之行物於其所安則發而自極其所不快則齟齬而
[006-10a]
不前所安而行所阻而止吾所以奉性以用萬物之道
盡矣不然者於己逆不然者於物逆何也逆己之性而
用者未有不逆物之性而用者也夫物亦有故故亦有
利矣利者其常然者也常然者可以相復非常然者未
有可復者也今日然明日有不然者鬼神尚不能以期
之况於人乎故據於利以用者我可據以知物人亦可
據以知天如是則於天下無難也天下亦可據以知我
矣天下於我無苦也此利動之福也
[006-10b]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 章


事惟無以處心則常為物所使君子有以處心是以能
㤗然於天下今夫仁禮相復之物也往而不復必非其
所以往君子責出以端本雖三復而無已焉及終不可
感則又可以理足而自安也然則於天下又何患焉夫
與人並處而獨免於患此所以異於人也


禹稷顔回同道曾子子思同道


凡異而同者皆道之全者也道有全則處一方而以其
[006-11a]
餘理寓焉及其境移理亦相追夫境已去矣而行不改
則所行者乃非其所行者也故變者物之一者也
異為真同同為至異見異於同乃可辨道見同於異乃
為見道


怨慕也


凡非意之來皆可以其自得無憂者相待惟親欲憂我
則不可不以憂處之所以受親之怒也怨非正情之發
然有時為善舜與小弁皆宜用怨之地不然不可以為

[006-11b]


民無二王


民無二王勢不可也雖堯舜亦不能俱立然而堯以君
道終則舜之為相明矣


孝子之至 節


舜之有天下一也或言之而為大不孝或言之而為大
孝説所成也


天與賢 章


[006-12a]
天者物所大歸也求之而無故者則以歸之天或賢或
不肖也或為相乆或不乆也此誠非自為也信乎天之
主之也暴亂而必失也中材而可以安也此求之有故
為之有力也亦天因而廢之也此不全於天之事歸權
焉耳故將為無人功者與名以天之適然也受者可以
安矣將為有人功者與名以天之必然也得者可以懼
矣天者先人而後人者也


唐虞禪 節


古初之世天地之功未成萬物之用不備變大而事艱
[006-12b]
於時為君非求神聖不可且物鮮奉薄而憂勞可加舉
以與人直釋負耳夏商以後勢已大定而故迹可循中
庸之主可以託舊業取成功使天下之人藉先恩以奉
後主亦與以所安也而財足物贍上有大奉非定於世
傳亦何以塞邀幸之心乎


天之生此民也  節


古之所謂聖賢者賢愚貴賤通已於天下而公計之我
[006-13a]
貴也曰天以我司治理也我賢也曰天以我任教化也
在彼者皆吾事在我者皆物所待也身無獨身事為通
事常合天下以為心此為聖賢而已矣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正與大為類邪與小為類事理相從不乖其數就功既
大無以邪道取通者也


百里奚 章


事之不可據者以類論之因其一二可以推知其人之
所至得其人之所至可以知餘行之所通此論世之道
[006-13b]


智譬則巧也  節


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日月星辰司氣行時此知事
也水滋土育致勞作力此能事也知以虚而毎大能以
實而毎小地力之所作者用天固不盡也三子力用者
矣坤道也孔子備於智用乾道也


禄足以代其耕也


[006-14a]
王者制爵從天制禄從地度量起於庶人而自吏之至
下者始不曰我禄之也其勞力如是而食其報適如庶
人之自耕而自養耳下士代耕之義明然後卿大夫之
義皆明雖天子諸侯亦皆代耕而已苟為無功於民則
是不耕而食於義無處也故天子庶人無以相過而享
大奉者有大責也


用上敬下  節


身為天子則勢不可以有所下天子而有所下則其勢
不尊不可以正於四海故盡天下無可以勢屈之者而
[006-14b]
唯屈於賢屈不由勢既自全於尊其於申德亦又獨至
矣至貴猶不敵賢天下復有加於賢者哉


充類至義之盡也


物立所對而可分充類至義之盡者充不義之類而至
所對者之盡也於兩端而求其界義與不義之分也於
一端而求其界大不義與小不義之分也言分務其盡
今得義不義之分而大與小之分不得則分之説未盡
[006-15a]
也不可以立斷于天下


不見諸侯 章


士不敢見諸侯所以全君也亦全已也為庶人而皆得
至君之前與之揖讓則君無以為尊矣故曰所以全君
也有賢人之名而君得以役令之則賢無以為重矣故
曰所以全已也故不見諸侯者自卑之甚也自尊之甚


往役義也  二句


士之一身兼賢與民之分引民之分以自予則事宜從
[006-15b]
君引賢之分以自予則道宜亢己屈於不知己吾為庶
人而己伸於知己豈得庶人使之哉傳曰貴有德為其
近於道也先王重道寄之於賢士雖自悒不當損道亢
身隆道古人之善成君矣


一鄉之善士  節


道髙則勢孤勢孤者求和彌切故行過一鄉者徴士於
鄉過一國者徴士於國非獨情親勢亦使之夫物之求
[006-16a]
類本乎性命草木猶得類而茂而况於人乎


君有大過則諫 二句


極諫不聴則易位孟子意為言耳於古無文然同姓分
祖宗之身即有祖宗之責固得以祖宗臨之則於義亦
適也


性猶杞栁也 章


本仁義於性孟子之言也説以崇天事道出於天者為
尊可明為不易之理謂起於人偽荀子之言也説以重
人力人有己刀者稱能所以並興三才之功其説不同
[006-16b]
其歸一也古之王者蓋兩用之是故指孝弟以求端引
同類而至盡此藉其自然也慎㣲防危敬戒不怠此厚
防不然也自然之説勝與天下以易亦怠天下之修苟
任性至盡雖至桀紂不難其説將不信於天下唯有為
者為無弊故性者君子所為端而不深恃得恃者唯人
事也
説有輕重則其義遷告子言為仁義因而飾之也易以
[006-17a]
戕賊語深而義不在處矣故孟子之説可以攻於戕賊
者也非可攻於為之者也所辯不當所論


性猶湍水也  章


性猶水也遭物搆㑹而成故人之心非有藏於先也因
於有耳有目而有淫欲因於有口有腹而生嗜好因於
有身而念父母親兄弟私妻子因身家而私鄉黨自是
以往轉相因以生無窮因於有欲而有惡因已之欲惡
而旁及其類凡與物接皆有欲惡以待之推所由來各
有相縁而及之故而皆非有質於其心所以為善者亦
[006-17b]
聖人君子通天下於己而斷其可通與不可通而公私
是非之名生焉若夫性則固一無所有而性之所能則
固無所不可也此告子之説是也然因於欲惡有可通
有不可通而欲其通惡其不通之性又生焉則孟子之
説亦是也故孟子之説極於其末致也告子之説據於
其本然也所意不同故為説異耳今舉本舉末相與為
爭而不知其合也是天下之惑說也
[006-18a]
性之所動皆因於身之違順而化形無窮其所以動而
捷來者則其相習之故行於熟道而勢使之也使身可
去而心可獨行則紛紜者知其必無所生之根矣使心
可寓於他質不食不飲不族而處者則紛紜者亦必無
所生之根矣物質既區所作從形豈不然哉


生之謂性也 章


天地萬物盡同耳無以相過言相出者各私已分之言
耳牛犬自謂必以人不若已也如㝠途從本正求同之
同然後冺異形歸一氣機息事寡而風俗靜道德平矣
[006-18b]
人亦生於中國物足事易遂可多端耳如在荒漠生物
鮮則藩飾之用自寡力用苦則儀節之數自畧性從勢
止安在有異乎故自貴其異者人自其類為言不足與
天地公言耳


食色性也  章


仁内義外説真是矣義衆敬言敬亦愛之物義之正用
獨以嚴斷萬物非物所樂矣樂者性之動所樂而出之
[006-19a]
是其性也不樂而加之非其性也


鄉人長於伯兄  二節


鄉人伯兄之際即可以庸敬斯須之說加之矣然其敬
疑也代伯兄以叔父無疑於敬者也代鄉人以弟無疑
於不敬者也而后常暫之情可明


乃若其情 三節


性情一也剛柔而言之性者圓以從化矣一性所出遭
事變端惻隠羞惡辭讓是非一性四能其才通也四者
皆善也美於其名則曰仁義禮智也四善者我固有之
[006-19b]
矣善者為性性者自善反覆之辭也


富歳子弟多賴  二章


物放之於自然之地則本然之質見今舉人而任之自
然則必善人少不善人多矣蓋性誠無所不縁則近與
逺粗與精而皆存然近與粗據於地之便而常深精與
逺處於地之疎而常薄則亦足以相掩而已矣故禮義
之好誠然也仁義之心誠有也而不能當情欲之所奪
[006-20a]
其可奪者則亦當歸之性也故君子不恃性恃夫有損
益之道以調之所美於言性者亦曰此吾性所有非人
所為也而藉以深其從來抑因性以為端為功亦少易
也據性太深則孟子之說亦將有所窮故禮義之心即
可陷溺牿亡矣而情嗜意好奈何百變而不失也哉則
自然之說人將奪彼而與之此矣且操與養之云將安
用之


平旦之氣 幾希


平旦所為浮沉嗜欲之中雖有仁義而莫覩也夜而寐
[006-20b]
於是俱置及於始覺介然俱舉則仁義之於情嗜參而
生焉夫叅而生者其㣲者也故曰近於人者幾希
夫心非異物清氣浮靈人謂之心實則氣也形動氣擾
形止氣息形氣相俱明可徴知故指氣言心從所易見
耳今草生木長皆於夜向辰之時蓋息機在是人氣亦
同之也
人與天近唯始生時自無入有去之未逺固當與接也
[006-21a]
平旦者一日之始寐其未生也寐而覺其始生也彷彿
孩提唯此時有之故亦通於維天之命


生亦我所欲  章


所以臨節能死惡心用之非欲所與也惡由生發及於
其甚則以生足惡悲憤感慨無物足以泄之極之死以
盈其量也以欲用之則不能矣
惡而能死必發於卒然之間及於勢緩多展轉之計矣
雖然使行道之人而有宫室妻子之奉則一何不忍有
生之樂以待其後也惟其生而無可歡而人有以急之
[006-21b]
是以赴死而不悔然則人之貴於生者亦歡於生之樂
而所輕於生者亦不能忍於生之苦與則好義惡不義
之說亦不得専於其間也
輕重之辨共明之共不明之共明者物之輕重共不明
者所係身之輕重故萬鍾知勝於簞豆而宫室妻子反
加於死生也悲夫
生有可樂則䕶之彌至生無可樂則自視亦輕故不能
[006-22a]
舍生者徒不能舍欲竟非重生之情不惜遂死者徒不
忍所惡終非輕生之念人之重生但重欲耳


仁人心也  節


仁據全心故専心之名心有知而知有欲欲為愛而愛
為仁故曰人心也義辨物别類各有其理於此乎於彼
乎分指所之乗而往者得心之安當物之分故曰人路

仁從欲動義依不欲止不欲全欲之事義者仁之餘則
亦人心也故曰求其放心而已矣
[006-22b]


弗思甚也


人皆措身於髙己措身於卑非尊身之道於是非之論
悖也人皆措身於福已措之於禍此非利生之道於利
害之論悖也蓋見不及全未能掲前後而立衷是以意
奪於近而論悖於逺故曰弗思甚也


體有貴賤 節


身心相托也常相傷行心之是不能足口目之欲行口
[006-23a]
目之欲亦不能慮心之安口腹相歸也亦相病口之所
甘亦不求腹之所可也故一身之中相為胡越


心之官則思  大者


思者所以論物而制當者也徒曰從心心之物多矣與
體相知則亦與體俱往已矣立其思者而用之所以能
與之出入而相議也然後行於雜然之途而皆得其所
當其於耳目也有以予之亦有以奪之有違有從而濟
於利也夫講於逺以全近論於大以寧小者思之所專
長也
[006-23b]
耳目遇其所樂則心不能守其所安此見奪也當機應
㑹一使心先事觀理制當審則求中則權重攸歸心強
而耳目弱不可奪矣


仁之勝不仁也  章


土地均而一強一弱者以人民相勝也人民均而一興
一亡者以德行相奪也德不積不可為德傳曰今夫水
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今夫山一巻石
[006-24a]
之多及其廣大寳藏生焉貨財殖焉一勺亦水不能成
水之功卷石亦山不能成山之用同物之質多少有差
能力相去不可為道里故天地用氣在廣與大聖人用
德在髙與深


夫仁亦在乎  一句


行之而乆為之而全雖刑名法術足以為利行之不全
為之不乆雖堯舜文武之道不可以為力熟仁者全與
乆之謂也
[006-24b]
禮與食孰重 章


禮者本末大小而行之以小輔大以末佐本緩則使相
為飾急則以大與小者獨行故禮食親迎平時之法也
不禮食不親迎變而置權也其要皆歸於禮而顧以名
與食色則其說安得而不舛哉
先王之制為禮也以全生也人有五官之嗜物不必贍
也以禮馭之不使傷不使亂而皆得於食色之安此先
王之善養欲也故推而歸之食色皆為食色何禮之有
[006-25a]
焉苟反其說推而歸之禮又皆禮也何食色之有焉如
全生以有為娶妻以承宗大節也而小謹縟文皆所可
畧此可言禮中輕重相權之數謂於食色無與可也


奚有於是  二句


形不足以為辨在能其事已矣如能舉百鈞則為有力
不能舉匹雛則為無力以所能斷也然百鈞則有不勝
者矣堯舜之道豈有不勝者哉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其餘亦其類耳衣食言動之間皆是也豈有不可知者
豈有不可能者哉言道而匿其難者見其易者所以使
[006-25b]
輕入其中亦既能其易矣難者即不難也孟子之論未
有不從易言者不忍人而以盡仁不穿窬而以盡義性
善而以盡堯舜親長而以平天下凡若此者皆所以誘
天下而與其進也


儀不及物


筐篚幣帛謂之物拜跪恭敬謂之儀已得其物則責其
儀已徴其儀則責其志志者禮之所重也儀之於志為
[006-26a]
近而物逺之有儀矣君子猶有求也有物無儀如之何
其可哉


君子之事君也 節


道者義也制義以己所以止貪仁者愛也推仁於物所
以濟衆侵地以成貪道不許也殺人以戕生仁不許也


盡其心者 章


物莫大於天權莫尊於命天者人之所謂髙逺而不相
及也命者人之所謂不可如何也君子不逺天不幻命
夫身在天中不足比於毫毛然心之所有天事無以相
[006-26b]
加也仁義之數同事隂陽五常之德一體五行非但相
如誠一身耳既為同物但其自悉即悉天之藏矣自知
耳非相知也夫物樂其所與同未有與同而不得其歡
心此心之性不失則隂陽之機皆順比天於父吾為孝
子比天於君吾為忠臣故曰所以事天也天以二氣生
萬物氣動數成物以為命其生命也其死命也物皆範
於不得已之中雖然未定也造化之來以陽成生以隂
[006-27a]
成殺累善以増陽損不善以滅隂然則自為可吉之道
自由可壽之途我命在我亦不在天也故曰所以立命


順受其正


人之所樂富貴壽考安逸顯榮使盡無望而至則天道
不貞人之所惡貧賤死亡憂危險難使由我而得也則
天力不純不純於天人理雜也不貞於道天施妄也皆
不可謂之正天之有正人成之也人盡其道而天之來
也無妄而來也其復也氣究而反也然後始有以信天
[006-27b]
道故曰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夫盡道而猶死豈可謂
天有理乎數之極而有變天之所無可奈何也是其正


求在我者也


富貴榮顯人之所以材有德而天之所以福善人自本
致之是謂求我自末爭之是謂求外


萬物皆備 章


[006-28a]
人之一身心為天身為地目為日月耳為虚空聲為雷
霆氣為隂陽骨為金石髪為草木膚肉為土血脉為水
嗜欲情性同體禽虫人類之中有尊有卑然對易者耳
故對君為臣對僕為主對父為子對子為父對兄為弟
對弟為兄一身之中千變千名萬物皆可以稱之故曰
萬物皆備於我矣故我亦萬物也萬物亦我也我亦萬
物我則大矣萬物亦我物則親矣於身盡誠則於物流
通一不立異舉世成同如水入水如火合火暢之至也
故曰樂莫大焉夫我亦天地何不能若天地我亦萬物
[006-28b]
何不能順萬物亦君亦臣亦父亦子亦兄亦弟何不能
通父子君臣兄弟無以知彼以我知彼情智通而惻隠
行故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樂所以大以萬物也仁
所以近以在我也且夫我備萬物萬物備我通事也然
則天地古今我無不在是以生不為存死不為亡不髙
尊通不醜卑窮萬身萬化適以備其能事者也


夫君子所過者化 節


[006-29a]
聖人在上天下耳目屬之耳目屬之則精神留之蓋有
感之一旦全易生平者故所過化也雖不盡然苟有一
二即足以名之矣夫天在上與物相逺地處下質而㝠
愚然萬物自生其中聖人神化亦復如斯也遷善不知
觀而化也物觀而化者無事以相至存此喻彼而已矣
夫是之謂至神神然後不煩不煩然後大及其逸也欲
不勞不可及其勞也欲及廣不可


人之所不學 章


天下之物自然者常美不學而知不慮而能其事全於
[006-29b]
天矣夫道在天者雖主殺物猶物所安也道之有作者
雖其愛物猶物所不恩也故自然者為良夫道之美稱
曰仁與義言仁義則世以為不可幾然其事即在於孩
提之愛親敬長此二者生而有之非學慮所至也生故
自然自然故無不然逹之天下逹之天下者自然之徴


舜之居深山  章


[006-30a]
機有在而忘故與木石鹿豕俱靜靜而反於無畛機有
在而生故與善言善行俱起起而全理皆應故聖人者
體與無親用與有屬者也


無為其所不為 節


欲為則難不為易耳不為所樂為者難不為所不為者
易耳舉天下之道推入至易之中天下所以樂從而不
怯也
道取諸心而足所不為所不欲此盡道矣學取諸心而
足無為不為無欲不欲此盡學矣
[006-30b]


廣土衆民 章


有其蓄者未嘗不欲得處而效也安利人之為心者切
於其思致之也故大行大樂小行小樂蓄者得泄惻隠
之心得用也然未可為得性之盡物之得性以己為故
是故身受其嘉而放於㤗百節相諭以極其歡非若樂
欲外而不内也此性業以淺深也
君子抱德於身通量於世及物之謂實盡物之謂大其
[006-31a]
與私所得於周身四骸受意而和唱百節傳情而滋洽
者樂之大小可同量哉孔子在中之樂必有不如堯舜
者矣然時適不逢事適不展所樂於世者不可冀矣君
子有以自寛也曰我不盡待外矣一身之中性得情足
吾何慊乎哉雖及物為大而存身者亦真也


易其田疇 章


財用者諸徳之總財用足制度定則物宿於有餘之地
險詐不行私意鮮薄父母妻子所不盡廣之為仁公之
為義推之為讓奉之為禮睦姻任恤皆以生端矣
[006-31b]


觀水有術  二節


水與化為體毎變多而文衆日月所用用於其光故徧
錫物以色而大顯之觀聖人之道亦於其燦然者矣章
不足是理不備理不備則變化不成未可以論於髙而
語於妙也


鷄鳴而起 章


始既定則終亦相隨畢世之學肇於始學一日之事肇
[006-32a]
於平旦夫舜跖者隨事之名耳豈以多事後名哉一行
之中有舜矣一事之中有跖矣


所惡執一者 節


道全舉則取全於人全廢亦自全於道舉一廢百百遂
廢矣人以道在是不别求也


人心亦皆有害


傷於貧者美富傷於賤者美貴美生於所傷也美富而
貧已惡美貴而賤已惡惡生於所美也以此二者相展
轉於無極故貧富貴賤皆害氣也
[006-32b]


堯舜性之也 章


堯舜之仁義由心所發我雖著之身人但見其心有以
效其為性也湯武未成於心也先力之身矣既身之所
為有實可據有功可明性與非性又何論也夫性不身
著天下猶無以受其功身已有矣此性亦將同其事夫
身者之於道尤質耳


乆假而不歸


[006-33a]
假而不以實居名非伯者之美也而未嘗不為利於天
下故善美不待實况其實乎


君子居是國也 忠信


君子貧富上下皆有以為功上而事行未可期者也下
而教逹必可期者也不得於上必得於下無無功之時


不素餐兮  二句


君子不用於時則無功於人然猶傳食諸侯是素飽也
雖然道阨於上教逹於下則猶足與先王分功也是亦
國家之外臣也何為不可受養乎
[006-33b]


仲子不義 節


讓於衆行中特備一行則小者耳所讓之大不足以大
讓人以全行相責此一端者豈為多端償哉


食而弗愛 章


愛薄而用敬敬所以接疎逺也愛甚而加敬敬所以事
尊上也過愛之量乃至於敬是以親地而尊天


形色 節


[006-34a]
性隨身發有是體矣順於其才動為嗜欲苟身所不有
性所無端也吾豈知心别居以治五官乎抑隨五官處
乎則人無天性形色天性矣隨形是性者亦隨形有正
任而履之莫不得動靜之安此唯聖人能之非聖人者
將必制形而使之豈得信形而踐之哉


君子之於物也 章


所厚不厚則及薄為無本所薄不薄則所厚為非篤仁
民而弗親所以親親也愛物而弗仁所以仁民也不使
末侵本之數則本有餘本有餘然後得以屬末矣故分
[006-34b]
數明盡得之道也分數不明盡失之道也


仁者以其所愛 四句


厚之所始始於其本厚也有餘而後及疎薄之所始始
於其本薄也有餘而遂及戚自本至末厚之所推也自
末至本薄之所推也


春秋無義戰 章


無義戰者大義之不存大義不存則以小義相加而已
[006-35a]
春秋㑹盟征伐皆失義之本本失而取末不幸之中猶
有幸焉耳


盡信書 章


君子欲成吾說則可黜古人之說以全之蓋將以吾說
教天下而或據古人之義以相駁則義不得成故舉古
人所實有者亦以為誣而黜之意將有所全不得不爾


舜之飯糗 節


貧富際我於一時我皆以生平之心居之貧若可終身
[006-35b]
是常其貧也富若固有是常其富也故聖人無一旦之


好名之人 節


凡矯而過當其反也亦必甚情理相復之勢也


民為貴 章


居尊者托業於卑在上者起勢於下宇宙之初無君有
君必自庶民矣習乆勢成君始專斷於上下然其聴於
[006-36a]
民者固在也特迹隠而形匿耳


口之於味也 章


性之所有者全道之所任者偏性所厚道所裁也其所
薄道所隆也故有以為性有不以為性此善用性也
孟子之言性多矣獨此為無弊性者心之所欲然而必
然者也遇物而皆以此著之故其事異方在口欲味在
目欲色在體欲逸性生於身故所重與所先皆歸焉自
身而往有父子家人以身之故而及之矣自身而逺有
君臣亦以身之故而及之矣愛因昵而生敬自嚴而立
[006-36b]
故仁義禮智者性行逺而有之也聲色臭味其行近而
有之也在逺而善之名多焉在近而不善之名多焉故
兩端者性之所之而皆有者也取舍以為道存乎人事
之所用耳性何責乎
性於人也處近則深在逺而薄簡於在身者篤於及人
者淺所深而深所淺君子所以用性命於人也賢愚之
數處於不定而貧富貴賤非力所移信於其定者不定
[006-37a]
於其不定者君子所以用命


聖而不可知  一句


禹湯文武之聖人所能知也伏羲神農黄帝之聖非人
所能知也蓋將離於人之類及於鬼神之分矣


人皆有所不忍 章


義於身者仁於人仁者義之所能有也害人者於人不
仁於己固不義矣穿窬者於己不義於人故不仁矣今
夫媚人以言者非慈於人取人之術也則穿窬之類也
是其賊人之甚者也故義不立者仁不成人易仁難義
[006-37b]
義者君子之所求詳矣是以少事於仁多事於義也


士未可以言  節


非所言而言以言甘人者也當所可言而不言以不言
甘人者也小人媚人言黙之間以載其情


養心莫善於寡欲


欲為心所生心為欲所害致欲無己正義之心去之猶
且不已寧靜之福亦去之心無正心之傷也不靜其所
[006-38a]
焉心之傷也故曰養心莫善於寡欲


諱名不諱姓  獨也


事之所同情㝠其際者以衆散也其所獨情生其間者
以専明也同異之論探人甚深之情
兼諱姓則父母與族人等矣兼不忍所同則父母與他
人盡等矣獨而後境切此可以信事理獨而後感生此
乃可以信人情


惡鄉愿恐其亂德也


楊墨鄉原據於其説必謂是或一道矣循勢而極之而
[006-38b]
害乃見君子惡其所終


由堯舜至於湯 章


夫顔淵子貢諸人足為孔子之與矣孟子以為不類未
能若禹臯陶之於堯舜伊尹之於成湯太公之於文王
猶之未有與也自以去之不逺宜成其數雖然亦誠然
也孟子與孔子能離合而與之相究及時諸人不能則
一於孔子者耳夫一於孔子非孔子也能為孔子者其
[006-39a]
與離合者也使後無孟子孔子之教亦或未全矣故天
生孟子孔子之副也
 四書留書卷六
[006-3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