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101 左傳事緯-清-馬驌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左傳事緯前集卷一    靈璧知縣馬驌撰
  晉杜預春秋左傳序
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
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逺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
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
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
小事簡牘而已孟子曰楚謂之檮杌晉謂之乗而魯謂之春
[014-1b]
秋其實一也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
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韓子所見葢周之舊
典禮經也周徳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
吿策書諸所記注多違舊章仲尼因魯史策書成文考其
真偽而志其曲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
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刋而正之以示勸戒其餘則皆
即用舊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故傳曰其善志
又曰非聖人孰能修之葢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左丘
[014-2a]
明受經於仲尼以爲經者不刋之書也故傳或先經以
始事或後經以終義或依經以辯理或錯經以合異隨
義而發其例之所重舊史遺文畧不盡舉非聖人所修
之要故也身爲國史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其文
緩其㫖逺將令學者原始要終尋其枝葉究其所窮優
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若江海之浸膏
澤之潤渙然氷釋怡然理順然後爲得也其發凡以言
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從而
[014-2b]
修之以成一經之通體其㣲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
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
不言不稱書曰之類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
然亦有史所不書即以爲義者此盖春秋新意故傳不
言凡曲而暢之也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則傳直言
其歸趣而已非例也故發傳之體有三而爲例之情有
五一曰㣲而顯文見於此而起義在彼稱族尊君命舎
族尊夫人梁亡城縁陵之類是也二曰志而晦約言示
[014-3a]
制推以知例參㑹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三曰婉而
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許田之類是
也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
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五曰懲惡而勸善求名而亡
欲盖而章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類是也推此五體以
尋經𫝊觸類而長之附於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
正人倫之紀備矣或曰春秋以錯文見義若如所論則
經當有事同文異而無其義也先儒所𫝊皆不其然答
[014-3b]
曰春秋雖以一字爲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非如八
卦之爻可錯綜爲六十四也固當依傳以為斷古今言
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遺文可見者十數家大體轉相
祖述進不得為錯綜經文以盡其變退不守丘明之傳
於丘明之𫝊有所不通皆沒而不說而更膚引公羊穀
梁適足自亂預今所以為異專修丘明之傳以釋經經
之條貫必出於𫝊𫝊之義例總歸諸凡推變例以正褒
貶簡二傳而去異端盖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錯則備論
[014-4a]
而闕之以俟後賢然劉子駿創通大義賈景伯父子許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潁子嚴者雖淺近亦復名
家故特舉劉賈許潁之違以見同異分經之年與𫝊之
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𫝊集解又别集
諸例及地名譜第厯數相與爲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
顯其異同從而釋之名曰釋例將令學者觀其所聚異
同之說釋例詳之也或曰春秋之作左𫝊及穀梁無明
文說者以為仲尼自衞反魯修春秋立素王丘明爲素
[014-4b]
臣言公羊者亦云黜周而王魯危行言孫以辟當時之
害故㣲其文隠其義公羊經止獲麟而左氏經終孔丘
卒敢問所安答曰異乎余所聞仲尼曰文王既沒文不
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意也歎曰鳯鳥不至河不出圖吾
己矣夫盖傷時王之政也麟鳯五靈王者之嘉瑞也今
麟出非其時虚其應而失其歸此聖人所以爲感也絶
筆於獲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為終也曰然則
春秋何始於魯隠公答曰周平王東周之始王也隠公
[014-5a]
讓國之賢君也考乎其時則相接言乎其位則列國本
乎其始則周公之祚𦙍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紹開中
興隠公能𢎞宣祖業光啟王室則西周之美可尋文武
之迹不墜是故因其厯數附其行事采周之舊以㑹成
王義垂法將來所書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厯即周正
也所稱之公即魯隱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魯乎子曰如
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此其義也若夫制作之文所
以彰徃考來情見乎辭言髙則㫖逺辭約則意㣲此理
[014-5b]
之常非隠之也聖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後方復隠諱
以辟患非所聞也子路欲使門人為臣孔子以為欺天
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論也先儒以為制作
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經以至仲尼卒亦又近
誣據公羊經止獲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叛之數故
余以為感麟而作作起獲麟則文止於所起爲得其實
至於反袂拭面稱吾道窮亦無取焉
  晉杜預春秋長厯論
[014-6a]
書稱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嵗允釐百
工庶績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諸侯必置日御世修
其業以考其術舉全數而言故曰六日其實五日四分
之一日日行一度而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有竒
日官當㑹集此之遲疾以考成晦朔錯綜以設閏月閏
月無中氣而北斗邪指兩辰之間所以異於他月也積
此以相通四時八節無違乃得成嵗其㣲密至矣得其
精微以合天道事叙而不悖故𫝊曰閏以正時時以作
[014-6b]
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然隂陽之運隨動而
差差而不已遂與厯錯故仲尼丘明每於朔閏發文蓋
矯正得失因以宣明厯數也桓十七年日食得朔而史
闕其日單書朔僖十五年日食而史闕朔與日故𫝊因
其得失並起時史之謬兼以明其餘曰食或厯失其正
也莊二十五年經書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鼔用牲於
社周之六月夏之四月所謂正陽之月也而時厯誤實
是七月之朔非六月故𫝊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
[014-7a]
作曰有食之於是乎有用幣於社伐鼔於朝此非用幣
伐鼔常月因變而起厯誤也文十五年經文皆同而更
復發𫝊曰非禮明前𫝊欲以審正陽之月後𫝊發例欲
以明諸侯之禮也此乃聖賢之微㫖先儒所未喻也昭
十七年夏六月日有食之而平子言非正陽之月以誣
一朝近於指鹿為馬故𫝊曰不君矣且因以明此月為
得天正也劉子駿造三綂厯以修春秋春秋日食有甲
乙者三十四而三統厯唯一食厯術比諸家既最疎又
[014-7b]
六千餘嵗輒益一日凡嵗當累日為次而無故益之此
不可行之甚者班固前代名儒而謂之最宻非徒班固
也自古以來諸論春秋者多述謬誤或造家術或用黄
帝以來諸厯以推經𫝊朔日皆不得諧合日食於朔此
乃天驗經𫝊又書其朔食可謂得天而劉賈諸儒說皆
以為月二日或三日公違聖人明文其蔽在於守一說
不與天消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常著厯論極言厯之通
理其大指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運其舎皆動物也
[014-8a]
物動則不一雖行度大量可得而限累日為月以新故
相序不得不有毫毛之差此自然理也故春秋日有頻
月而食者曠年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恒數故厯無
不有差失也始失於毫毛而尚未可覺積而成多以失
弦望朔晦則不得不改憲以從之書所謂欽若昊天厯
象日月星辰易所謂治厯明時言當順天以求合非為
合以驗天者也推此論之春秋二百餘年其治厯變通
多矣雖數術絶滅還尋經𫝊微㫖大畧可知時之違謬
[014-8b]
則經𫝊有驗學者固當曲循經𫝊月日日之食以考朔
晦也以推時驗而皆不然各據其學以推春秋此無異
度已之跡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為厯論之後至咸寧
中善算李修夏顯依論體為術名乾度厯表上朝廷其
術合日行四分之數而微増月行用三百嵗改憲之意
二元相推七千餘嵗承以強弱強弱之差盖少而適足
以逺通盈縮時尚書及史官以乾度與太始厯參校古
今記注乾度厯殊勝今其術具存時又并攷古今十厯
[014-9a]
以驗春秋知三統厯之最疎也今具列其時得失之數
又據經𫝊微㫖證據及失閏㫖考日辰朔晦以相發明
為經𫝊長厯諸經𫝊證據及失閏時文字謬誤皆甄發
之雖未必其得天蓋春秋當時文厯也學者覽焉
  晉杜預後序
大康元年三月呉冦始平余自江陵還襄陽解甲休兵
乃申抒舊意修成春秋釋例及經𫝊集解始訖㑹汲郡
汲縣有發其界内舊冡者大得古書皆簡編科斗文字
[014-9b]
發冡者不以為意往往散亂科斗書久廢推尋不能盡
通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見之所記大凡七十五卷多
雜碎怪妄不可訓知周易及紀年最為分了周易上下
篇與今正同别有隂陽説而無彖象文言繫辭疑於時
仲尼造之於魯尚未播之於逺國也其紀年篇起自夏
殷周皆三代王事無諸國别也惟特記晉國起自殤叔
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莊伯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魯
隱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為嵗首編年
[014-10a]
相次晉國滅獨記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國
之史記也推校哀王二十年太嵗在壬戌是周赧王之
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韓襄王之十三年趙武靈王之
二十七年楚懷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齊湣王
之二十五年也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嵗下去今太康
三年五百八十一嵗哀王於史記襄王之子恵王之孫
也惠王三十六年卒而襄王立立十六年卒而哀王立
古書記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從一年始至十六年
[014-10b]
而稱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記誤分惠成之世以
為後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稱諡謂之今
王其著書文意大似春秋經推此足見古者國史策書
之常也文稱魯隐公及邾莊公盟於姑蔑即春秋所
書邾儀父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又稱晉獻
公㑹虞師伐虢滅下陽即春秋所書虞師晉師滅下陽
先書虞賄故也又稱周襄王㑹諸侯於河陽即春秋所
書天王狩於河陽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也諸若此輩甚
[014-11a]
多畧舉數條以明國史皆承告據實而書時事仲尼修
春秋以義而制異文也又稱衛懿公及赤翟戰於洞澤
疑洞當為泂即左𫝊所謂熒澤也齊國佐來獻玉磬紀
公之甗即左𫝊所謂賔媚人也諸所記多與左𫝊符同
異於公羊穀梁知此二書近世穿鑿非春秋本意審矣
雖不皆與史記尚書同然參而求之可以端正學者又
别有一卷純集疏左氏𫝊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義
皆與左𫝊同名曰師春師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紀年
[014-11b]
又稱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太
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
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
分之左氏𫝊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然則太甲
雖見放還殺伊尹而猶以其子為相也此條大與尚書
叙説太甲事乖異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昬忘將此古
書亦當時雜記未足以取審也為其粗有益於左氏故
畧記之附集解之末焉
[014-12a]
  孔穎達春秋正義序
夫春秋者紀人君動作之務是左史所職之書王者綂
三才而宅九有順四時而治萬物四時序則玉燭調於
上三才協則寳命昌於下故可以享國永年令聞長世
然則有為之務可不慎與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則必
盡其敬戎則不加無罪盟㑹恊於禮興動順其節失則
貶其惡得則褒其善此春秋之大㫖為皇王之明鑒也
若夫三始之目章於帝軒六經之道光於禮記然則此
[014-12b]
書之發其來尚矣但年祀綿邈無得而言暨乎周室東
遷王綱不振楚子北伐神器將移鄭伯敗王於前晉侯
請隧於後竊僣名號者何國不然專行征伐者諸侯皆
是下陵上替内叛外侵九域騷然三綱遂絶夫子内韞
大聖逢時若此欲垂之以法則無位正之以武則無兵
賞之以利則無財說之以道則不用虚歎銜書之鳯乃
似喪家之狗既不救於己徃冀垂訓於後昆因魯史之
有得失據周經以正褒貶一字所嘉有同華衮之贈一
[014-13a]
言所黜無異蕭斧之誅所謂不怒而人威不賞而人勸
實永世而作則厯百王而不朽者也至於秦滅典籍鴻
猷遂寖漢徳既興儒風不泯其前漢𫝊左氏者有張蒼
賈誼尹咸劉歆後漢有鄭衆賈逵服䖍許惠卿之等各
為詁訓然雜取公羊穀梁以釋左氏此乃以冠雙屨將
絲綜麻方鑿圓枘其可入乎晉世杜元凱又為左氏集
解專取丘明之傳以釋孔氏之經所謂子應乎母以膠
投漆雖欲勿合其可離乎今校先儒優劣杜為甲矣故
[014-13b]
晉宋傳授以至於今其為義疏者則有沈文何蘇寛劉
炫然沈氏於義例粗可於經傳極疎蘇氏則全不體本
文唯旁攻賈服使後之學者鑽仰無成劉炫於數君之
内實為翹楚然聰惠辯博固亦罕儔而探賾鉤深未能
致逺其經註易者必具飾以文辭其理致難者乃不入
其根節又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規杜氏之失凡一百五
十餘條習杜義而攻杜氏猶蠧生於木而還食其木非
其理也雖規杜過義又淺近所謂捕鳴蟬於前不知黄
[014-14a]
雀在其後按僖公三十三年經云晉人敗狄於箕杜註
云郤缺稱人者未為卿劉炫規云晉侯稱人與殽戰同
按殽戰在塟晉文公之前可得云背䘮用兵以賤者告
箕戰在塟晉文公之後非是背䘮用兵何得云與殽戰
同此則一年之經數行而已曽不勘省上下妄規得失
又襄公二十一年𫝊云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以公姑
姊妻之杜註云盖寡者二人劉炫規云是襄公之姑成
公之姊只一人而已按成公二年成公之子公衡為質
[014-14b]
及宋逃歸按家語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公衡己能
逃歸則十六七矣公衡之年如此則於時成公三十三
四矣計至襄二十一年成公七十餘矣何得有姊而妻
庶其此等皆其事厯然猶尚妄說况其餘錯亂良可悲
矣然比諸義疏猶有可觀今奉勅刪定據以為本其有
疎漏以沈氏補焉若兩義俱違則特申短見雖課率庸
鄙仍不敢自專謹與朝請大夫國子博士臣谷那律故
四門博士臣楊士勛四門博士臣朱長才等對共參定
[014-15a]
至十六年又奉勅與前修疏人及朝散大夫行大學博
士上騎都尉臣馬嘉運朝散大夫行大學博士上騎都
尉臣王徳韶給事郎守四門博士上騎都尉臣蘇徳融
登仕郎守大學助教雲騎尉臣隨徳素等對勅使趙𢎞
智覆更詳審為之正義凡三十六卷冀貽諸學者以裨
萬一焉
  左丘明小傳
左丘明魯人或曰楚左史倚相之後也為魯太史受經
[014-15b]
於孔子時周室衰㣲載籍殘缺仲尼思存前聖之業以
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丘明觀其史記
據行事仍人道因物以立功就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
厯數藉朝聘以定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
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
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春秋所貶
損大人當世君臣有權威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
隱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又采録前世穆王以來下訖
[014-16a]
於魯悼知伯之謀無不備載以為國語其文不主於經
故號曰春秋外傳云魯侯欲以孔子為司徒將召三桓
議之乃謂左丘明丘明曰臣丘其聖人與夫聖人在政
過者離位焉君雖欲謀其將弗合乎魯侯曰吾子奚以
知之丘明曰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為千金之裘而
與狐謀其皮欲為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
相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與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五
年不製一裘十年不足一牢何者周人之謀失矣今君
[014-16b]
欲以孔丘為司徒召三桓而議之亦與狐謀裘與羊謀
羞也於是魯侯遂不與三桓謀而召孔子為司徒愚按
狐羊之喻類戰國策士之言而孔子之為司徒不見於
家語及太史公書無乃後世之所附益當時未必有其
事與或曰丘明孔子以前賢人孔子所引率前世人如
老彭伯夷之類又左傳國語屬綴不倫似非一人所為
傳春秋者疑楚人左史倚相之後故載楚事特詳多無
經之傳此其證也其說頗乖異不可考據夫孔子所稱
[014-17a]
淵騫之流豈非及門之士馬遷謂魯君子左丘明作傳
又謂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且内外傳雜採異文若齊晉
大國亦皆有無經之傳何必楚人之所作哉自左氏既
没二百餘年經既遭焚書亦廢滅及魯共王壞孔子舊
宅於壁中得古文逸禮三十九篇書十六篇天漢之後
孔安國獻之遭巫蠱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
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藏於秘府伏而未發
漢武帝時河間獻左氏及古文周官光武之世議立左
[014-17b]
氏學公羊之徒上書詆左氏左氏之學不立成帝時劉
歆挍秘書見府中左氏傳大好之引傳釋經轉相發明
由是章句義理備焉歆以為左氏好惡與聖人同親見
孔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二弟子後傳聞之與親見其
詳畧不同歆數以問向向不能非也及歆親近欲建立
左氏列於學宫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諸儒
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於太常博士責譲之和帝
元興中鄭興父子及歆創通大義奏上左氏始立學宫
[014-18a]
自此以後左氏顯而二傳㣲矣今觀左氏一書條例文
辭無不燦然明備而公穀穿鑿徃徃自生牴牾優劣昭
然奈何漢儒聚訟紛紛久而後定豈古文之隱顯有時
聖賢之大業諒亦終不可晦爾
 
 
 
 
[014-18b]
 
 
 
 
 
 
 
 左傳事緯前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