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a]
侍讀臣/齊召南謹言禮記之列學官也自鄭康成
注行遂配儀禮周官稱三禮自孔穎達正義行遂
配周易尚書毛詩左氏春秋稱五經漢時稱五經
者禮惟髙堂所傳即周官不得比並唐以後小戴
學盛二禮古經之學反俱不及其故何耶記本叢
書也撰錄非一人薈粹非一説自孔門弟子下逮
秦漢諸儒所記並採兼收故雖不能有純無雜然
其大者如大學中庸廣博精深為聖賢傳道之經
[064-1b]
訓曲禮少儀内則實小學之支流餘裔玉藻郊特
牲文王世子實朝廟之文物典章也冠昏鄉飲酒
射聘燕諸義䘮服小大雜記服問間傳曽子問三
年問諸萹既皆儀禮之正解餘論而深衣奔喪投
壺則又古經之剰簡佚萹可以補儀禮所不及者
記以兼收並採而純雜相半亦以兼收並採而鉅
細不遺選言宏富便於誦習視儀禮難讀周官不
全相去固有間也此記之以叢書得稱為經也康
[064-2a]
成漢代大儒兼通五經尤精禮學其於記也廓馬
融盧植餘業參以儀禮周官異同訂譌紏繆索隠
鉤深導絶壑斷港於通州闢榛莽﨑嶇為坦道縷
分條貫厥功懋焉雖或旁引緯書時生異解祫禘
偏信魯禮王制多指夏殷五廟但守元成七祀惟
據祭法六天二地王肅駁其違配嚳南郊趙匡矯
其失譬則明堂位儒行亦在記中大醇小疵瑕瑜
自不相掩至於禮器制度先古遺文本本原原無
[064-2b]
非確有根據故即以宋儒之好去古注以解經也
獨於禮墨守康成亦歩亦趨不敢於輕議豈非天
人性命之旨可据理自騁其心思名物度數之學
必不可憑虚以擬其形似乎哉鄭注既精孔氏與
賈公彦等又承南北諸儒後斟酌於皇熊二家討
論修飾委曲詳明宜其書之垂世而行逺也國子
監十三經板夲嵗乆刓敝譌謬相沿禮記尤甚禮
運禮器各篇正義闕文實多我
[064-3a]
皇上稽古右文加意經籍乾隆四年
特命重刋以惠學者在館諸臣遍蒐善本再三讎對是
正文字凡六年始付開雕臣召南/以讀禮家居奉
敕即家編輯校勘之說附各卷後臣/學識淺陋不足窺
禮學之萬一惟即見聞所及取鄭氏所為儀禮周
官二注以校此注之從違取孔氏所為各經正義
以校此䟽之得失衍字脱文畧志本末其無可據
概從闕疑至儒先論辨有專切注疏者亦莭録焉
[064-3b]
謹編考證如右臣/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