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5 周禮傳-明-王應電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圖説卷下
           明 王應電 撰
井邑丘甸 通成終同 同封畿 侯封實封食祿攷
比閭族䣊州鄉   伍兩卒旅師軍已上圖並見六卷上治地事宜
字學六義貫珠圖  樂舞圖 樂器圖
司市次敘陳肆 八節 九賦九職相胥載師閭師相胥
班祿圖 班祿説   班祿定式
十二章服     射禮鵠正圖
[008-1b]
周大學辟廱圖 大學説鄉飲酒圖 鄉飲酒義
九儀命圖     司服 内司服
冕旒命數     冕旒延紐紘紞
章甫冠圖説    弁圖 緇撮圖
端衰前後式   深衣式
玄端端衰深衣説  裼襲攷
瑞玉圖      瑞玉説
[008-2a]
九命旗總圖    九旗圖 九旗説
車制       營軍壘舍
逐禽左       合弓 八矢
校人 馬政    秦漢内外朝
漢兩府      漢南北軍
[008-2b]
[008-3a]
 
[008-3b]
舊有是圖但解有未當本之經文參之註疏稍為訂正
如左
頌磬磬之大者
大射禮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鏄西階之西
頌磬東面其南鍾其南鏄皆南陳
書於予擊石拊石重曰擊輕曰拊磬有大小故擊有輕

書鳴球即特磬玉為之故字從玉
[008-4a]
 
笙磬磬之小者即儀禮編磬
[008-4b]
小胥云凡縣鍾磬半為堵全為肆註云鍾磬編縣之二
八十六枚在一簨簴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四直
者曰簴横者曰簨簨上板曰業業上樹羽兩端為龍首
頷下銜璧垂旄牛尾為飾
按編鍾編磬必十二枚以應十二律十六枚未詳
[008-5a]
 
鏞大鍾也書笙鏞以間詩賁鼓維鏞
[008-5b]
國語細均有鍾無鎛尚大也大均有鏄無鍾尚細也
鎛小鍾也周禮謂之編鍾其法如編磬毎字一擊
鎛鍾十二依次陳之以應十二律
書傳云君出奏黄鍾右五鍾皆應入奏應鍾左五鍾皆

[008-6a]
簫疏云長尺四寸頌簫二尺二寸形象鳥翼
廣雅云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古文作&KR1570畫有長短象鳥兩翼一作&KR1570象有吹處
 
[008-6b]
[008-7a]
 
竽制如笙長四尺二寸二十六簧宫管在中
[008-7b]
[008-8a]
 
鼓常時所擊但有大小不同
[008-8b]
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應鼙在其東建鼓在西階
之西朔鼙在其北建鼓即路鼓王之鼓也
大師下管合奏鼓&KR0615&KR0615小鼓也小鼓為大鼓先引故名
小師下管擊應鼓應即&KR0615也二字用無異義聲相同故
互用之鼗即&KR0615别名古文鼗字作甲&KR0615字旁申即甲之
誤朔鼙未詳
[008-9a]
 
書搏拊琴瑟周禮大師登歌令奏擊拊鄭氏曰形如鼓
[008-9b]
以韋為之著之以糠即今節樂器中施柱兩端施革而
擊之者蓋用同而制稍異耳
[008-10a]
 
燒土為之大如鵝卵鋭上平底六孔
[008-10b]
塤箎其竅盡合為黄鍾盡開為應鍾相應和也
[008-11a]
 
狀如方斗以木為之中有椎撞其底及左右擊以起樂
[008-11b]
[008-12a]
 
狀如伏虎背刻二十七齟齬别以木長尺櫟之以止樂
[008-12b]
書戞擊鳴球註云即柷敔與球琴瑟用于堂上
按木非止柷敔凡絲革無輔則不成器故所輔以取聲
者莫非木也竹亦有用木者
[008-13a]
已上三節皆鑄金為之以英簜輔之者英玉也簜大竹
也或以玉或以竹而載節其上使則分其半反則合之
天子之使有公侯卿大夫士不同尊者以玉卑者以竹
並天子所專也
 
[008-13b]
[008-14a]
已上三節皆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守邦國擬于諸侯故
以玉守都鄙在内而屈故以角二者亦天子所專也符
節外内送令出入所持用竹而已門闗所為也
 
[008-14b]
[008-15a]
析羽而著于竹行則持之以為表鄉遂官府所為也
 
[008-15b]
[008-16a]
以玉為章刻以文字以朱印之貨賄多出入則以為騐
司市所為也
 
[008-16b]
[008-17a]
班祿説
按司祿雖缺然以孟子春秋考之則炳如也孟子曰大
國地方百里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次國地方七十里
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小國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祿卿
祿二大夫自大夫而下則三等之國皆大夫倍上士上
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
以代其耕而耕者之所獲則有食九人至五人之五等
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夫國君有實封之地大司
徒其食者半三之一四之一是也有所食之祿君十卿
[008-17b]
祿而下是也自卿而上大臣與君同休戚故三等之國
隨其大小下于君十倍自大夫而下少則無以為食故
三等之國命雖不同而祿無隆殺自下士而下則取足
以代耕而以耕者之所入為差畿外君臣之祿不過如
此至于畿内臣庶之祿孟子所述卿大夫元士之祿與
諸經不合攷之春秋三公之爵稱公則當同大國君之
祿卿之爵稱伯則當同次國君之祿中大夫之爵稱子
[008-18a]
則當同子男之祿下大夫稱子則其爵視附庸之君與
大國之孤而祿之所入亦當視附庸之君蓋半于小國
之君也觀秋官掌客諸侯待王臣之禮三公視上公卿
視侯伯大夫視子男亦與春秋合當以之為正可也其
元士以下亦依命數而班以祿則元士視列國之卿中
士視其大夫下士視其上士蓋爵尊于侯國之士則祿
亦當加厚掌客士眡諸侯之卿禮亦其證也又公卿大
夫士庶之祿皆給自公田官吏有更易而田賦無增減
田為母而官吏為子苟給之以田永為常業亦已足矣
[008-18b]
必入于司祿而後給之者蓋歲有豐凶功有上下故必
收于官而給之所謂家削之賦以待匪頒且以示君上
養賢之意也其公卿大夫各有采地而其所以治夫采
地者又各有官蓋治王朝官府之事則食在朝家削之
匪頒治甸稍縣都之地則又當食采地之常祿如宋朝
之兼官則有兼祿亦優厚君子之道而其所統鄉遂都
鄙之吏則各食于其地入則所謂祿位以馭其士大約
[008-19a]
一視其爵以為祿也然則司祿所掌亦不過此而周室
班祿之制庶幾無不可得聞者乎
頒祿定灋
侯國大夫士 庶人在官者之祿 槀人職曰試其弓
 弩以下上其食孟子曰耕者之所獲上農夫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
 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若如周禮之灋則上其食者
 如上地家七人下其食者如下地家五人平等如中
 地家五人矣 合用田百畝可供九人至五人
[008-19b]
下士之祿 孟子曰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 合用
 田百畝可食九人當一井公田之入
中士之祿 孟子曰中士倍下士 合用田二百畝可
 食十六人當二井公田之入
上士之祿 孟子曰上士倍中士 合用田四百畝可
 食三十二人當四井公田之入
下大夫之祿 孟子曰大夫倍上士 合用田八百畝
[008-20a]
 可食六十四人當八井公田之入
 已上侯國大夫士命雖不同而祿無隆殺蓋少則無
 以為食也
侯國君卿 大國卿之祿 孟子曰卿祿四大夫 田
 三千二百畝可食二百八十八人當三十二井公田
 之入
大國君之祿 孟子曰君十卿祿 田三萬二千畝可
 食二千八百八十人當三百二十井公田之入
次國卿之祿 孟子曰卿祿三大夫 田二千四百畝
[008-20b]
 可食二百一十六人當二十四井公田之入
次國君之祿 孟子曰君十卿祿 田二萬四千畝可
 食二千一百六十人當二百四十井公田之入
小國卿之祿 孟子曰卿祿二大夫 田一千六百畝
 可食一百四十四人當一十六井公田之入
小國君之祿 孟子曰君十卿祿 田一萬六千畝可
 食一千四百四十人當一百六十井公田之入
[008-21a]
 已上三等侯國卿之祿皆下于君十倍大臣與君同
 休戚故隨其國之大小而不同于君十倍也
王朝公卿大夫 公之祿 掌客三公視上公春秋三
 公稱公祿當視大國君 卿之祿 掌客卿視侯伯
 春秋卿稱伯祿當視次國君 中大夫之祿 掌客
 大夫視子男春秋大夫稱子祿當視小國君 下大
 夫之祿 春秋下大夫稱字與附庸之君公之孤同
 祿蓋視附庸之君半于子男者也
王朝士 元士三命 視列國之卿三等之國卿祿不
[008-21b]
 同疑視其功而為之上下也
中士再命 視大國之大夫田一十六井
下士一命 視小國之大夫田八井
 已上依命數而班祿異于侯國三等之士
[008-22a]
 
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諸侯則共
[008-22b]
熊侯豹侯大夫則共麋侯皆設其鵠大射者諸侯春
獻功并貢士于天子天子與之射于澤宫擇士以祭
也其灋特嚴用虎熊豹麋之皮以為侯中棲一鵠以
為的攷工謂所謂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也凡侯
皆布為之儀禮白質丹質是也節以獸皮者取服猛
之義
正與鵠皆中之的但鵠一而正有五采三采二采之不
[008-23a]
同詩不出正兮專指采侯言記不失正鵠兼皮侯采侯
言也
 
[008-23b]
[008-24a]
射人以射灋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
騶虞九節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獲二容樂以貍
首七節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
采蘋五節二正士以三耦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蘩
五節二正此諸侯朝會于天子之賓射三侯者虎熊豹
二侯者熊豹大夫一侯鹿豕此與諸侯習禮比擇士之
大射其灋差寛天子之正内朱次白次蒼次黄外玄攷
工記所謂張五采之侯則遠國屬也諸侯三正損玄黄
大夫士二正止朱綠
[008-24b]
[008-25a]
 
鄉射禮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
[008-25b]
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凡畫者丹質此天子燕王
朝羣臣與息老物而射也熊麋虎豹字誤當以司裘天
子虎諸侯熊大夫麋為正白質赤質丹質皆布也觀天
子之弁帶皆朱裏則此亦當用丹質天子虎諸侯熊豹
皆用全皮大夫麋士鹿豕不用皮畫物而已此平時習
射其灋尤寛故以獸皮為的及物即為中攷工記所謂
張獸侯則王以息燕蓋無正鵠故止曰獸侯也
[008-26a]
造侯之度 梓人為侯廣與崇方三分其廣而鵠居一
焉上兩箇與其身三下兩箇半之 鄉射禮記曰倍中
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下舌半上舌上綱與下綱出
舌尋縜寸焉
廣與崇方髙廣正方也三分其廣而鵠居一焉謂鵠居
侯三分之一即記之倍中以為躬也上兩箇與其身三
謂身居一分兩箇各一分共為三分即記倍躬以為左
右舌也下兩箇半之謂半于上兩箇所出之數即記之
下舌半上舌也大約侯制上廣下狹蓋象獸之後足斂
[008-26b]
縮前足開張撲物之形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縜寸焉謂
繫舌之繩出于舌八尺傅一寸也
[008-27a]
 
愚欲明周人二學之制故因古辟廱圖畫其大略如此
[008-27b]
覽者其勿泥焉
長樂陳氏曰四代之學虞則上庠下庠夏則東序西序
殷則右學左學周則東膠虞庠而周又有辟廱成均瞽
宗之名上庠東序左學東膠大學也故國老于此養焉
下庠西序右學虞庠小學也故庶老于此養焉周之辟
廱即成均也東膠即東序也瞽宗即右學也以樂祖在
焉則曰瞽宗以居右則曰右學蓋周之學成均居中其
[008-28a]
左東序其右瞽宗皆大學也虞庠在國之西則小學也
記曰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祭先師先聖焉卒事遂適
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三老五更于大學所以
教諸侯之弟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夫天子
視學則成均也命有司行事祭先師先聖焉即祀先賢
于西學也祀先賢于西學則祭瞽宗也有司卒事適東
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即養國老于東膠也養國老于東
膠即食三老五更于大學也然則殷之右學在周謂之
西學亦謂之瞽宗夏之東序在周謂之東膠亦謂之大
[008-28b]
學蓋夏學上東而下西殷學上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
其上者則右學東序蓋與成均&KR1098建于一丘之上也由
是觀之則成均班學政右樂祀樂祖東序養三老五更
右學東序不特存其制而又因其所上之方而位之也
按東序者序乃屋名用以習射者在東故曰東序東膠
者即東序之謂也其曰瞽宗者瞽善聲樂學者之所宗
灋在西故亦曰右學也學之左右各有其義若辟廱成
[008-29a]
均大學則其總名耳詩大雅靈臺篇曰於樂辟廱辟大
也廱和也主大司樂典樂以教胄子故以為名一曰成
均均調也猶黄帝鈞天之鈞取成和之義也水環于外
者即所謂澤宫也習樂者必專心致志而後成故于澤
中之丘以立學宫使無雜慮之干也其周禮謂之大司
樂即記之大樂正指其所有事也又謂之大司成以其
掌成均之灋也實則一而已陳氏總合數處通融解之
使無不合其説善矣成均班學政為無所據蓋天子之
視學也主于尊師乞言或合樂進退人才非别有學政
[008-29b]
之班猶之視師者主于拜將犒軍或易置師帥非别有
軍政之班其學政之一由於師猶軍政之一由於將耳
且天子之所至自有大次小次若曰成均居中以班學
政此乃後世自尊大之事豈成周之制耶愚因畫圖如
右更以文王世子所載攷之春秋學干戈秋冬學羽籥
皆于東序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教
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凡祭祀與
[008-30a]
 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于東序大樂
 正樂舞干戚語説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
 論説在東序蓋舞者樂之大乞言合語禮之大論
 説者通其義而皆在于東序則東序者學之成者
 乃居之也誦詩弦歌樂之小者執禮樂之中而皆
 在于瞽宗則瞽宗初入大學之所居也若讀書則
 未離乎小學之事故猶在乎上庠上庠即虞庠小
 學也十四嵗未成童已下之學年少猶未可遠出
故在國之西郊
[008-30b]
[008-31a]
 
[008-31b]
鄉飲酒義
鄉飲酒之禮失禮經之旨者二其一賓僎介主之義不
明也其一設席之不正也夫所謂鄉飲者以養老為義
也天子養老于大學諸侯養老于國學是故鄉大夫養
其鄉之老者于鄉學也故所謂主者即鄉大夫也所謂
賓者乃一鄉中齒徳之至尊者也所謂介者齒德亞于
賓所以輔賓者古人毎事必有介以輔其不及也所謂
僎者何也衆賓中之貴者也儀禮曰賓若有尊者諸公
[008-32a]
大夫則旣一人舉觶乃入席于賓東是也所謂諸公大
夫者謂天子之三公卿大夫致政而在鄉者也苟序爵
而躐居賓之位則屈夫齒而失養老之義序齒而降居
賓之下則屈其爵而非貴貴之禮故别設位于賔之東
以居之周禮黨正飲酒于序以正齒位三命而不齒即
此位也主賓介僎之義旣明而後其位可得而正矣夫
堂上之位莫尊于南面之正中以其有尊故坐賓于西
北謂在北面南而稍西也僎則席于賓之東尊與賓並
也介則賓階上東面以受生氣亦尊者所居也主則阼
[008-32b]
階上西面其位為卑自卑而尊人也故所謂西北者謂
在北而稍西東北者在北而稍東西南者在南而稍西
東南者在南而稍東非賓坐西北而向巽僎坐東北而
向坤介坐西南而向艮主坐東南而向乾也今人不知
僎之義如知縣為主則有以丞簿為僎者因記言僎以
輔主人而誤也其坐位則四隅相向古未嘗有此坐向
語云席不正不坐苟如此尚得為正乎觀於儀禮賓升
[008-33a]
席自西方介主人升席自北方降自南方蓋設必正方
故升亦正方且記亦曰賓必南向介必東向今人設四
隅之向者因記言四隅之位而誤也按禮記鄉飲酒義
發明切當但亦有純駁班如者不能不啓後人之惑如
云介僎象日月復云立三賓以象三光是三賓復為日
月矣且大賓主於一唯主人獻衆賓則衆賓之長升拜
受者三人耳何嘗有所謂三賓乎其曰僎以輔主人贊
乃主人之輔僎亦賓也何得言坐僎於東北以輔主人
乎夫堂上之位以向明為尊其次則東面以受生氣為
[008-33b]
尊賓與僎旣南面則介自當東面主人居南而西面亦
必然之理何必以温和之氣配僎與主嚴凝之氣配介
與賓而反失僎賓介主之大義乎古人制禮哭踊揖讓
必成于三其曰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則哭踊
豈亦象月而為之耶羞出自東房烹狗於堂東北皆出
自主人之意而曰祖陽氣之發於東方皆不免於傅會

[008-34a]
 
[008-34b]
         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眡朝
         則皮弁服 夏官弁師王之皮
         弁會五采玉璂象邸玉筓
          弁以皮六方䙜之會其合䙜
          處以五采玉&KR0722十二飾于會
          中詩所謂會弁如星又曰其
          弁伊綦也象邸者以象齒置
          于弁頂輳處也玉笄者貫于
          弁以為固也諸侯之弁會三
          采子男而下會二采
[008-35a]
 
[008-35b]
              此圖五斿乃子男冕
              也其冠武上覆及延
              紐紞瑱紘纓笄等之
              制上下通用所不同
              者天子繅十有二就
              其餘則依命數而為
              之與夫玉之美惡色
              之多寡以為等差也
[008-36a]
 
[008-36b]
章甫冠説
記玉藻朝玄端夕深衣語公西華曰端章甫願為小相
焉記儒行孔子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
冠語所謂端即記之玄端儒行逢掖之衣即玉藻之深
衣觀語以端章甫並稱則章甫者本玄端之冠觀儒行
以章甫逢掖皆孔子所服則章甫亦可為深衣之冠叔
孫通去古未遠所傳之制似為有㨿所謂進賢冠者今
之朝冠即其遺制但後有山為少異蓋山不麗于天殊
[008-37a]
失灋象之旨謹參酌制之畫圖如右夫前髙廣者人向
明而立日月星辰皆在前髙明廣大之象而背後斂于
天樞故卑鋭也三辟積者灋三光之垂象也武以著冠
簪纓以為固也章之云者爾雅山正平曰章甫之為言
美大之稱言是冠之平正美大服而觀之自見其不謬
後世進賢卷容綸巾等制皆不出此又按喪冠與此無
二蓋古人之冠用為吉即以為凶故曽子問有因喪服
而冠者今世吉冠之制旣廢喪冠之制猶存但太為草
略世人遂以凶異目之今定章甫之制如此人將謂吉
[008-37b]
之同于凶不知古之凶本于吉也夫首圓象天冠以覆
首故其上必以圓若弁若緇撮無有平上者惟冕則平
以灋天之南北極為天樞紐之象又南極入地北極出
地皆三十六度故亦象其前卑後髙且以示尊貴者下
人之意今之巾率皆四角平頂地有四方治地曰平故
足方象地屨道如砥冠屨同制豈頭圓足方上天下地
之理乎
[008-38a]
 
詩都人士臺笠緇撮太古冠也止取以覆髻故名曰撮
[008-38b]
蓋弁冕冠皆未有時所服也古聖賢像多用是冠者後
王之制雖美猶不忘其本耳其形與今之道家相類者
老氏欲復太古之道故其冠亦用太古之冠也
[008-39a]
 
[008-39b]
玄端端衰深衣説
經有玄端之名其制不見古稱端衰謂衰之制即端也
按儀禮喪服衣上曰衣二尺有二寸此衣之正身其長可
以當無骨也腰曰無骨衣帶下尺謂二尺二寸之外又長一
通衣身裁之不如今剪而復續以為支離用以掩裳天覆地之義也袂臂之
所服也屬幅袂連于衣也袪袖口也尺二寸袖口之寛數也
衽二尺有五寸衽内外衿也觀論語左祍可見舊解以為下垂非也通衣
之長三尺有二寸衽減七寸者恐礙頏也自綴于衣處
[008-40a]
又漸殺以至于掖而繫以小衣帶然後便于體其裁灋
則内外衽交解裁之此皆自然之勢後人所誤以為燕
尾者也適之為言主也言其為衣之主即領也博四寸
出于衰謂領之濶四寸而長八寸也衰六寸出于衰故長八寸也
疏謂適為辟領者何也辟之為言夾也衣之開跨肩處
已有布以補之所謂塞于濶中是矣别加領焉斯辟矣
于是堅厚可以提挈垂于項之兩旁各八寸故又曰左
適右適其正中反屈處自然如矩之方故又曰曲袷如
矩也衰負古人用以前後掩心者也蓋心者神明之舍
[008-40b]
後有肺以為華蓋前有骨以為䕶而天之五帝座亦有
華蓋覆于上勾陳䕶于前故取象如此負廣出于適寸
則方一尺衰六寸博四寸形稍長如心也此皆在衣之
内因縫向外故皆在外謂之負者以其任在背也衰之
為言凡有喪者萬慮皆衰極于無飾而縫向外故因以
所見者為衰云凡衰外削幅縫邊在外裳内削幅縫邊向内若齊
裳内衰外夫禮吉凶異道不得相干故喪服皆反吉削
[008-41a]
幅與下縫皆向外則衣自反矣儀禮先敘五服而總結
之以凡衰之制言五服之衰皆然不止謂斬衰也蓋衰
之别在齊斬及升數而不在于適負衰及外削幅先儒
謂齊衰已下無適負衰者因求其義之誤又以為縫向
内皆不深考乎經文也若裳則五服皆内削幅下體輕
故不變幅皆三袧所謂帷裳也下縫惟斬向外齊已下
皆向内不純凶也夫衰反端而為之故謂之端衰今欲
為端者亦反衰為之而已衣帶下袂袪適裳蓋無不同
惟内削幅故前後掩心者後之負前之端皆在衣之内
[008-41b]
耳夫謂之端何也蓋衣裳皆均齊方正而無圓袂縫掖
邪裳等制而所以掩心者端然在心故因以得名亦取
以為教云爾若深衣之制則取衣裳之通合為一而其
長及于踝足圓骨故因以深名而其制則于端有損益而
無大異也是故上則端之衣也但縫其掖而圓其袖故
曰袼之髙下可以運肘肱臂之交袂圓以應規下則端之裳
也但以六幅交解裁之而為十二幅故曰應十二月狹
[008-42a]
者在上而廣者在下故曰深衣三袂袂尺二寸三之三尺六寸也
齊倍要七尺二寸又曰非帷裳必殺之前後六幅各以邊向
裏而以裁處向旁不加修剪製而衣之自然平而且直
故曰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也惟長中
繼掩尺乃制衣裳要縫之灋蓋上衣二尺二寸當無骨
處此人之中也帶下尺則長矣内當其中繼之以裳是
衣之掩裳一尺故曰長中繼掩尺若曰上衣長于人之
中及掩于裳之繼處一尺也唯其如是旣不失乎覆載
之義而衣裳合一深奥適宜故可以為便服而衣之也
[008-42b]
深衣白而縁黑從後視之則黑縁如燕尾然即後人所
誤以衿為燕尾者也夫古之衣服必上衣下裳而色亦
不同蓋取灋乎乾坤其義為至精也惟婦人則衣裳同
色取從一而終之義今之服率皆長衫之制唯朝祭之
服則上下猶存而其色其制合于古者鮮至于君子
求諸古而不得則人為異服小人厭于今而思異則
日變新衣古者天子巡守則同衣服而門闗禁異服
[008-43a]
古之君子非先王之灋服不敢服亦考禮者所當知

裼襲義
祀昊天上帝則大裘而冕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 犬
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裼裘之裼也見美也弔則襲不盡
飾也君在則裼盡飾也服之襲也充美也是故尸襲執
玉龜襲無事則裼弗敢充也 執玉其有藉者則裼其
無藉者則襲 子游裼裘而弔主人既小斂袒括髪趨
而出襲裘帶絰而入 喪禮有所袒有所羨 孔子緇
[008-43b]
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
之君子孔子也狐青裘豹褎玄綃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
即素衣絞衣以裼之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狐裘黄衣以
裼之 表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 不有敬事不
敢袒裼 勞無袒暑無褰裳
舊説古人衣近體有袍襗之屬其外夏葛冬裘上皆有
裼衣裼衣之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則皮弁
[008-44a]
服及深衣之屬是也掩而不開謂之襲若開而見出其
裼衣則謂之裼也此説何不近人情也愚謂裼襲唯裘
有之若葛則直表而出之外加禮衣耳苟衣葛而又加
以裼襲常服是豈夏月所宜觀詩云瑳兮瑳兮其之展
也蒙彼縐絺是紲絆也謂以展衣而蒙于縐絺之上也
又云是以有衮衣兮蓋成王以七月迎周公詩人指所
見周公之衣也冬月則常服之外加禮服禮服之外有
裘裘之外或裼或襲裼則領袖下齊皆露其文襲則全
掩而不露蓋裼則不襲襲則不裼非有裼又有襲也唯
[008-44b]
其裘加于禮服之外舉目即見故古人多指其裘而不
指其禮服若大裘而冕狐裘以朝君衣狐白裘此類甚
多若裘在禮衣裼襲之内重重掩覆何以見之至謂開
而見出其裼衣古人行大禮之時衣服何得如此不肅
整豈紲絆之意乎夫冕服所以章德故以裘加其上蓋
裘者服之本裘之加于衮猶鞞之加于裳也且夏主發
散冬主斂藏夏表冬裏亦灋象之一事也然則胡以為
[008-45a]
别君臣蒞事之裘色各不同而其裼衣稱是即表可以
知裏矣夫禮有以文為貴者有以質為貴者君在則裼
襲裘不入公門其有藉者則裼盡飾也此以文為貴也
尸襲執玉龜襲其無藉者則襲充媺也此以質為貴也
無事則裼尚文也弔則襲去飾也 喪禮之襲非襲裘
也謂有時袒而露臂有時不袒但以衣掩臂云耳蓋去
飾之甚豈更以裘之文為貴而復論其襲不襲哉 子
事父母亦當尚文衣純以青衣純以采是矣正宜著裼
衣所謂不敢袒裼者謂非有敬事如割牲芸瓜之類不
[008-45b]
敢自擇便利袒裼以露臂已上裼襲二字乃借義非正
謂裼衣襲衣也 素裘不入公門謂全露其文而無裼
衣于外惡其䙝也犬羊之裘不裼謂其無文不待于裼
也然則庶人亦不敢衣裘以入公門矣 又詩云衣錦
絅衣裳錦褧裳則或春秋之時衣錦而尚之以絅非比
錦衣以裼之外復有絅衣也
[008-46a]
 
典瑞王晉大圭執鎮圭繅籍五采五就以朝日言朝日則凡大
[008-46b]
祀皆然
攷工記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 記玉藻天子搢珽
方正于天下也 其制直方厚一寸上稍薄以便于搢
故曰杼上終杼者剡也葵首者葵殺也言殺其首之厚
也 一名介圭介大也
[008-47a]
 
鎮安也刻四鎮山以義推之背面各二取鎮安四方之
[008-47b]
義尺有二寸灋天數也
[008-48a]
 
珍重也天子之圭尺有二寸莫有重焉者此圭如其度
[008-48b]
故以珍名其異于鎮圭者蓋不刻也召監守重臣及以
之發倉廩用之皆莫大之事也
[008-49a]
 
攷工記天子執瑁四寸以朝諸侯玉方四寸邪刻其下
[008-49b]
輯諸侯五瑞合其剡者以為信取名于冒者覆冒天下
之義也
[008-50a]
 
公執桓圭象桓楹雙植形九寸者九命也
[008-50b]
[008-51a]
 
侯執信圭五等諸侯獨以侯稱故所執亦以信名七寸
[008-51b]
者七命也
[008-52a]
 
伯執躬圭象人身之形似信圭微屈七寸者亦七命也
[008-52b]
[008-53a]
 
典瑞琬圭以治徳以結好攷工記琬圭九寸而繅以象
[008-53b]
徳琬圓也謂規其首也
[008-54a]
 
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攷工記琰圭九寸判規判㫁
[008-54b]
也從圓而剖之為兩峰取剛制之義也
[008-55a]
 
典瑞穀圭以和難以聘女攷工記穀圭七寸天子以聘
[008-55b]
女穀有和善生生之義也
[008-56a]
 
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攷工記四圭尺有二寸
[008-56b]
以祀天
以璧為趺而植四圭其上璧圓以象天四圭者四時之
象十二寸者天數也
[008-57a]
 
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朢攷工記兩圭五寸有邸
[008-57b]
以祀地
以琮為趺而植兩圭其上琮方以象地兩圭者地拆之
象五寸者半于天也
[008-58a]
 
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攷工記圭璧五寸圭樹于璧
[008-58b]
日月星辰附于天也
[008-59a]
 
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尺有五寸謂之地
[008-59b]
中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典瑞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008-60a]
 
典瑞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賔客攷工記祼圭尺有
[008-60b]
二寸有瓚以祀廟祭統君執圭瓚祼尸大宗執璋瓚亞
祼瓚以承鬱鬯圭以為柄
[008-61a]
 
半圭曰璋聘禮璋以皮二王後享后以璋祀禮以赤璋
[008-61b]
禮南方斂玉首以璋
[008-62a]
 
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攷工記牙璋中璋七寸
[008-62b]
射二寸厚寸 牙者猛獸之兵刻為牙象故以牙名取
有備司殺之義曰牙璋中璋七寸者言如璋之度耳非
謂中璋亦用以起兵當以典瑞為據
[008-63a]
 
詩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又曰瑟彼玉瓚黄流在中典瑞
[008-63b]
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贈賓客祭統大宗執璋瓚亞祼
攷工記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
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
馬大璋亦如之諸侯以聘女又曰璋邸射素功以祀山
川致稍餼
[008-64a]
 
肉倍好曰璧玉不刻處曰肉中空刻處曰好肉倍好者肉
[008-64b]
好三分之肉兩旁得二好得一也
[008-65a]
 
子執穀璧以養人為義
[008-65b]
[008-66a]
 
男執蒲璧以安人為義
[008-66b]
[008-67a]
 
按璧圓虚中故子男之璧古圖皆為圓形但侯伯之圭
[008-67b]
長七寸子男之圭四面圓徑五寸則視圭為反重且天
子之瑁所以合五瑞苟博五寸則亦何以合之愚謂當
為圓長之形博三寸而長五寸則既殺于躬圭而又不
妨于合瑁謹存之以俟知者
[008-68a]
 
考工記曰璧羡度尺好三寸以為度葢内倍好謂之璧凡
[008-68b]
璧好一肉二好圍之三寸則肉之外圍之得九寸璧羡者
九寸而羡餘一寸故度尺也
[008-69a]
 
好倍肉曰環以肉好六分之肉兩旁得二好得四
[008-69b]
[008-70a]
 
肉好若一曰瑗以肉好四分之肉兩旁得二好得二
[008-70b]
[008-71a]
 
半璧曰璜北方所用冬物伏藏天半見地上之象
[008-71b]
[008-72a]
 
攷工記駔琮五寸宗后以為權
[008-72b]
[008-73a]
 
攷工記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内鎮宗后守
[008-73b]

[008-74a]
 
攷工記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為權
[008-74b]
[008-75a]
 
[008-75b]
琥制無攷舊説刻伏虎形然六玉無象物者以例推之
北方陽之始瓚為半璧西方隂之成琥其半琮歟西方
白虎故以取名也
瑞玉説
按玉備天地之全德記所載備矣圭為直方象縱立而
貫通上下之形玉之主也璧圓虚中以象天琮八方以
象地又圭鋭其首象春徳之發生夏則一隂生不若春
徳之盛故半圭曰璋夏象也冬一陽復天之徳故半璧
[008-76a]
曰璜秋隂盛地之徳琥其半琮歟六者之形聖人所以
擬諸三才者其義精矣 故天子諸侯執之以為瑞玉
自其德之所徵曰瑞自天子所頒曰命自傳之不失曰
守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凡行大禮所執也大圭三
尺天子以為笏平日所執有事則搢焉也冒玉四寸天
子以合諸侯之瑞所以朝諸侯者也大琮尺有二寸宗
后守之以為内鎮宗后者或先王之后或王后世次相
傳以主内政故曰宗也已上天子及后之玉 命圭九寸謂之桓
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躬圭侯伯守之璧五寸
[008-76b]
謂之穀璧蒲璧子男守之諸侯朝會于天子及自相朝
會則執以為信者也朝會之後則有享天子及后之禮
虞書所謂五玉之贄也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
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攷工記云璧琮九寸諸
侯以享天子蓋享天子以璧享后以琮故總云璧琮以
享天子也攷工記又云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則諸
侯相享亦以璧琮但用夫瑑者耳諸侯遣臣聘于天子
[008-77a]
及侯國自相聘不當用夫諸侯之守圭璧故瑑圭璋璧
琮以覜聘已上諸侯及其臣朝享之玉 其在于祭祀四圭尺有二
寸以祀天旅上帝兩圭五寸以祀地旅四朢圭璧五寸
以祀日月星辰此祀神之玉若其主然也蒼璧禮天黄
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
北方此禮神之玉若享之者也祼圭尺有二寸以祀先
王以祼賓客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贈賓客即攷工記
所謂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
馬此用于宗廟山川祼地以降神也其用于賓客禮賓
[008-77b]
如神也已上祭祀之玉 至于國家舉大事而以玉為信者珍
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琬圭九寸以治徳以結好琰圭九
寸以易行以除慝穀圭七寸以和難天子以聘女牙璋
七寸以起軍旅以治兵守此因事用玉故象其事以為
名物也諸侯聘女則用中璋亞于天子之圭也已上舉大事之信玉  又灋器之玉
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封國則以土地璧羨度尺好三
寸以為度駔琮五寸宗后以為權凡建國市之度量由
[008-78a]
后出也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為權此先
王同律度量衡于天下存其定制則久而不謬也
已上灋器玉 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
尸此用于死者以禮天地者禮之也玉之用為瑞
為祀為信為灋器為養生為送死至于唯辟玉食
則有如月令所載服玉又若冠玉珮玉車器飾玉
玩好之玉雜見于經傳不能盡舉此聖王所以重
之而天下皆以之為禮蓋以其成器可以適用者
故以相贈貽也
[008-78b]
[008-79a]
 
大常旂旗旐旟旞旜旌物謂之九旗乃天子諸侯諸臣
[008-79b]
平日車上所建畫其象及書其名號故其幅縱長以為
文建于車上要必以兩相對故日月交龍熊虎鳥隼龜
蛇並以偶為制又如天子之幃宫而設旌門諸侯之次
舍而置其旂並當以兩也 畫日月熊虎之類毎一旗
止畫一物舊制毎幅皆畫則不能示遠矣非也 旗幅
曰幓幓之所垂曰斿斿即旗幅之末殺而垂者大常十
二斿即十二幅餘九七五皆然 旗之髙以幅為節
[008-80a]
廣居髙三分之一 幓音杉斿由流二音
 
[008-80b]
[008-81a]
巾車玉路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 司常日月為常儀
禮大旂象日月升龍降龍郊特牲龍章而設日月左傳
三辰旂旗曲禮招摇在上按日月星辰唐虞以為衣之上周人則畫之于旗以為大
常唯天子得建之但司常有日月而無星辰者記云招摇在上舊註謂即北斗第七星名摇光者甚為有理蓋
北斗柄所指之方為十二月建天帝用以施令施令者故王之中軍畫之用以指揮萬衆是故日月謂之大常
祀事所建北斗星亦謂之大常則戎事中軍所建也然觀儀禮郊特牲左傳所云則交龍為旂日月之下仍以交
龍為象熊虎為旗如王之侯畫虎方稱旗之名也
 
[008-81b]
[008-82a]
鄉師凡四時之田以司徒之大旗致衆庶而陳之 遂
人凡起野役以遂之大旗致之 大司馬田之日司馬
建旗于後表之中 及致建大常 凡旗唯五路所建
為大故此云大旗者皆指王大常之旗也司馬代王為
將故得建之大司徒遂人為王致民故並云大旗也
 
[008-82b]
[008-83a]
巾車金路建大旂以賓同姓以封司常交龍為旂按天
子之冕服雖有五等如諸臣之制而五冕並十二旒以
為别故此大旂而下四者並當如大常十二斿之數此
交龍者亦當如卷衣一升一降若諸侯有升龍而已下
大赤大白大麾髙廣皆當如大常
 
[008-83b]
[008-84a]
旂以封同姓然其幅自當依九七五命數故此乃同姓
上公所建若同姓侯伯則當從七子男自當從五 異
姓雖不以封二王後及為上公九命者亦得建之
 
[008-84b]
[008-85a]
巾車象路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司常道車載旞全羽
為旞天子朝覲之事十二斿異姓諸侯七命所建七斿
若五命者旗幅亦當以五為節
 
[008-85b]
[008-86a]
巾車革路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通帛為旜孤卿建
旜天子軍旅之事十二斿四衛如子男命數幅以為五
節若孤卿六命别當以六幅為節
 
[008-86b]
[008-87a]
巾車木路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司常斿車載旌析羽
為旌天子田獵之事十二斿蠻夷雖大曰子蕃國旗幅
亦以五為節
 
[008-87b]
[008-88a]
司常熊虎為旗師都建旗師都者公之采地三公八命
旗幅亦以八為節
 
[008-88b]
[008-89a]
司常龜蛇為旐縣鄙建旐縣鄙者卿之采地卿六命旐
以六為節
 
[008-89b]
[008-90a]
司常鳥隼為旟州里建旟州里者鄉遂大夫所統除公
卿有采地者大夫四命旟以四為節
 
[008-90b]
[008-91a]
司常雜帛為物大夫士建物間色故曰雜大夫四命士
三命二命旗幅亦以四三二為節
 
[008-91b]
[008-92a]
詩織文鳥章即記所謂前朱雀也舊圖畫之如上理或
然也龍虎蛇並同按軍中旗主于指揮故其幅廣而飄
揚古文旗字作&KR3534正此意也然其數皆單用非若車上
旗之用兩故止稱龍虎鳥蛇而已
 
[008-92b]
[008-93a]
詩白斾央央舊圖如此蓋麾主布陣用之欲其易于指
揮故狹而長也
九旗説
按旗之為言主期民于其下古文作旗形也復從
期省會意國事有常旗天子諸侯諸臣以辨等威書號
名軍事之旗以别前後左右之軍又别有小麾以為進
退疾徐之節其制各不同不可以相混凡旗之辨莫重
于色故畫者以象物為主而色在其中不畫者則專以
色為主司常及大司馬所謂旂旗旐旟即記之左青龍
[008-93b]
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方之色存乎其中矣通帛即
大白也色純而不施采故曰通旜字從單意亦如此孤
卿建之取其從王而不敢專招庶人以之取其質素無
為之意白兵象故巾車王革路建大白道車即象路巾
車王象路建大赤則此云道車載旞為大赤明矣斿車
王以之巡遊田獵即木路也巾車王木路建大麾夫五
路之序曰旂青也曰大赤曰大白則麾為黑無疑此云
[008-94a]
斿車載旌即大麾則其為黑亦明矣唯夫雜帛為物
則無可攷然以三者之例推之則青之間色也蓋旂旗
旐旟有象之四色旞旜旌物無象之四色皆不離乎四
方之色先儒不正明其色而統觀之故不免有錯誤耳
 九等之旗大常唯王所用更莫敢參其餘莫尊于大
旂也故與大赤大白大麾為五路所建其髙廣一視夫
大常者也 其為諸侯所建則旂以封同姓大赤以封
異姓大白以封四衛大麾以封蕃國皆如巾車所云其
髙廣則當視其命數矣夫王旣用大常以象天公與同
[008-94b]
姓用龍以象其變化矣其餘三路及異姓蕃衛之國
不以象而止以色者其以君道為無不可同于諸臣者
歟 其在王國則司常贊大司馬于大閲所頒諸侯建
旂師都建旗州里建旟縣鄙建旐皆有所將故旗有所
象孤卿建旜卿大夫建物皆無所將故其旗亦無所象
道車載旞斿車載旌則王在國所常用而以從行者也
 唯夫大司馬于振旅所建旗物與此不同愚謂旌旗
[008-95a]
以一人之耳目故大閲頒之而振旅辨之豈容有二蓋
為誤文不可强解若安營布陳則其旗麾之制又各有
灋于平日所建乃有不同耳
車制
按凡車之制方而任載曰軫曰箱四面皆廣六尺六寸
大車深八尺兵車深四尺四寸小戎所謂淺收乗車皆
然便坐立也軫之下木午貫而恒于車者横曰軸以受
輪從曰輈以施衡合于軸而外行者曰輪以軌之八尺
計之除車之廣則輪厚七寸其輪之大兵車六尺六寸
[008-95b]
田車六尺三寸大速小遲也攴輪者曰輻輻三十外持
輻内受軸者曰轂又曰軧徑一尺中宜有三四寸圓孔
以受軸長一尺五寸出于軸外八寸兵車長三尺二寸
故曰暢轂蓋古者行軍以車為營轂出輪二尺五寸使
之比次整齊不相磨擊與離次也軸貫轂而出與轂齊
軸耑曰範範上之板曰隂所以約轂使輪不外脱也轂
軸之交運動易敗故各施金轂内之金曰輨軸頭金曰
[008-96a]
轄輈從車後至前長丈四尺四寸亦曰轅輈之端髙曲
而施横木以駕馬者曰衡又曰輗平直而施横木以駕
牛者曰軛又曰軏馬髙牛卑也輈彎曲處有皮束之凡
五故曰五楘梁輈駕于衡之兩馬曰服外兩馬曰驂皮
繫于隂板而驂馬引於胸者曰靷亦謂之靳隂板有環
以繫靷者曰續皮前繫于衡後繫于軫之兩端驅兩驂
使不得内入者曰脅驅馬之韁曰轡亦曰鞗手執之而
垂者曰革驂馬之内轡繫于軾前謂之軜繫軜之環謂
之觼執兩服之四轡及兩驂之外轡而御之者曰六轡
[008-96b]
以皮為環總約六轡而游移不定者曰游環馬銜曰鑣
婁頷有鈎當胸帶曰膺而在膺有樊纓樊馬大帶纓駃
也鈴在鑣曰鑾在軾曰和或曰乗車之鑾在衡軫上横
木當隂曰軾却暑雨曰蓋亦曰轑宜用朱鞹蔽旁曰簟
笰析竹所為並見齊詩載驅藏用不常故經傳或有或
無加木于車旁以防傾側曰輔詩無棄爾輔木止車將
行則發之曰軔亦曰柅梚以上車之索曰綏尊者别有
[008-97a]
器如短梯者曰凡兵車曰軘輣取其屯衛朋比又曰
輶車取其輕疾如猶加巢其上而望敵者曰轈攻城曰
臨衝轒䡝婦人車及載衣物者曰輜軿蓋即使簟笰者
以其漆而外黑故曰輜可以屏蔽故曰軿又曰輼輬取
其如窻牖可開閉也喪車及泥行載物者曰輀䡅輇三
者名殊義同四輪而卑取其安而不傾覆也又有大車
曰輂取其載之多小車軺人助輓者曰輦今之大車其
輂之類小車其軺之類歟此其大略耳仰觀乾象若五
車軫輻車府車肆甚詳故聖王經略中原車制與經界
[008-97b]
相表裏實制戎馬之精意而平居則以之辨等威學者
則以之觀才藝其用為不小矣後世率從簡便平居則
用肩輿名存實亡識者謂以人代畜而深非之至于車
戰之灋遂不可復然則古先哲王豈故為此遲頓之器
而費無益之財上天亦豈設此無用之象耶殊不知步
騎今雖易辦而其敗莫能支車灋始雖未易卒辦而其
功為甚博今人徒計其始之難易而不要其終之利害
[008-98a]
譬之作室者北人多以甄土為壁每遇火灾不過數十
家止矣南人多以蘆竹為壁每延燒數千家及其重建
則復如之徒取其始之易而不顧其後之害何以異此
昔魏勝造如意車用之輒效惜乎其灋不傳軝音岐輨音管轄月
八反楘音木靷引去靳音覲觼音决鑣音標轑音聊柅寧禮反登同軘輣音屯朋轒䡝音文淵軿音屏輀䡅
音而春輇日宣反輂軺音菊條輦禮蹇反軺又音摇夾漈鄭氏車説曰聖人作車
圜而為輪方而為輿曲而為輈皆有制度運而無窮無
作則止者輪也掬之乎上拱之乎下者輿也載欲凖行
欲利以需為病以覆為戒者輈也輪以運輿以載輈以
[008-98b]
服三者然後行故兵車乗車之輪各六尺有六寸田車
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轂以利轉輻以直指牙以固抱
轂之材中以虚受軸大穿為賢小穿為軹外以實受軸
故二分在外一分在内轂之末則軹是也轂之約則篆
是也軸之近轂則謂之股近牙則謂之骹股入轂中謂
之菑股入牙中謂之蚤夫牙之材或謂之渠其大足以
抱輻故也或謂之揉揉木以為之故也轂又有革以輓
[008-99a]
之輻有綆以固之牙又有漆以飾之此輪之制也即輿
以考之兩輢上出式者較也較下横一木者式也軹則
輢之植者以其旁止于此故曰軹轛則式之植者對人
而言故曰轛輿後横木則曰軫式前横木則曰軌此輿
之制也即輈以考之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田馬之
輈深四尺駑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適當伏免圍在前
持衡則為頸圍在後承軫則為踵圍此輈之制也且輪
之中有軸所謂軸有三理也輿之下有轐所謂加軫與
轐是也輈之前有衡所謂衡任是也軸木則有轊助輻
[008-99b]
則曰輔輿間横木則曰軫繫木乗輿則曰輹大車輈端
則曰輗小車輈端則曰軏其制雖考工記無所見要其
材皆相資以致用闕一不可故軫可以名輿可以名車
逹常可以名部軫前横木可以名輅此又因一材而通
名之也其為車也有長轂者有短轂者有杼輪者有侔
輪者有反揉者有仄揉者有兩輪者有四輪者有有輻
者有無輻者有曲轅者有直轅者輦有轅有一轅者有兩
[008-100a]
轅者有直輿者有曲輿者鈎車曲輿有廣箱者有方箱者有
重校者有單校者或駕以馬或駕以牛或挽以人或飾
以物或飾以漆或樸以素皆因儀以為制稱事以為之
文也
[008-100b]
[008-101a]
 
[008-101b]
 周禮圖説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