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5 周禮傳-明-王應電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四
 周禮傳        禮類一周禮之屬
提要


    等謹案周禮傳十卷圗説二卷翼傳二卷
    明王應電撰應電字昭明崑山人嘉靖中遭
    倭亂避居江西遂終於泰和受業魏校之門
    其書中稱師云者即述校語故明史儒林傳
    即附之校傳後焉史稱應電篤好周禮謂周
    禮自宋以後胡宏季本各著書指摘其瑕釁
[000-1b]
    至數十萬言俞夀翁呉澄則以為冬官不亡
    雜見于五官中而更次之近世何喬新陳鳯
    梧舒芬亦各以己意更定然此皆諸儒之周
    禮也乃覃研十數載先求聖人之心溯斯禮
    之源次考天象之文原設官之意推五官離
    合之故見綱維體統之極因顯以探㣲因細
    以繹大成周禮傳數十卷云云葢應電於周
[000-2a]
    禮之學用力頗深此三書雖各為巻帙實相
    輔而行核其大致亦瑕瑜互見其傳十卷黜
    考工記不録猶曰専解古經至割裂序官之
    文凡同職相統者使區分部居各以類從則
    頗嫌竄亂然論説頗為醇正雖畧于考證而
    義理多所發明其圖説二巻用以稽考傳義
    中如職方氏九州之類有圖無説又有如女
    宫女奚女奴諸辨有説無圖上巻明堂表一
    篇亦有録無書葢原本所闕下卷闕井邑邱
[000-2b]
    甸諸圖則别見翼傳故不復載也所説間有
    舛誤者如謂社即地祇夏至有事於方澤乃
    祭大社考春官司服飾冕以祀社稷五祀序
    於毳冕以祀四望山川之下故鄭康成酒正
    註列社稷於小祭其説本明應電以當地祇
    大祭殊於經義有乖至謂明堂即王之六寢
    宗祀文王以配上帝不得於王之寢地當在
[000-3a]
    南郊與郊天同迎尸則於明堂又謂郊天迎
    尸亦當於明堂考通典載南郊去國五十里
    明堂在國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則相距凡四
    十餘里安有祭時迎尸逺在四十里外者周
    禮掌次凡祭祀張尸次葢尸幄切近壝宫迎
    尸即於此幄應電未核註疏故有此訛他如
    圖南郊於朝日之前既從其序而圖祈榖於
    迎暑之後又頗顛舛然其自序謂舊周禮圖
    冕服則類為男女之形而章服仍不明井邑
[000-3b]
    則類為大方隔而溝洫仍不分則亦頗有所
    訂正今姑與其傳並存以備一家之説其翼
    傳二卷凡分七篇上卷曰冬官𥙷義曰天王
    㑹通曰學周禮法曰治地事宜下巻曰握竒
    經傳曰非周禮辨曰經傳正譌其冬官𥙷義
    擬補土司空工師梓人器府四瀆匠人壘壁
    氏巡方攷工準人嗇夫柱下史左史右史水
[000-4a]
    泉魚政鹽法豕人十八官未免意為揣測其
    天王㑹通以天官書所列諸星分配諸官以
    為王者憲天而出治亦多涉附㑹其讀周禮
    法論周禮有必不可復者及凶人假仿之妄
    舊註解釋之謬改聲改字之非與細物為自
    古相傳之遺官事有兼涉不擾之法皆為有
    見餘則多録舊文其治地事宜真欲復井田
    之制殊失之迂其握竒經傳雜㕘以後世之
    法亦失之駁其非周禮辨駁正諸家尚為明
[000-4b]
    析其經傳訛字則於周禮以外兼涉羣經非
    惟以篆改隷併欲以籀改篆則拾其師魏校
    六書精藴之説而不知其流於詭誕矣大抵
    三書之中多㕘臆説不盡可從周禮儀禮至
    明幾為絶學故取長棄短畧採數家以姑備
    一朝之經術所謂不得已而思其次也三書
    凡十四巻明史作數十卷葢約舉之詞朱彝
[000-5a]
    尊經義考惟載傳十卷圖説二卷學周禮法
    一卷非周禮辨一卷而不載翼傳之名頗為
    疎漏又所引黄虞稷語乃翼傳之解題而繫
    之周禮傳下亦為舛誤豈偶然疎畧未及檢
    其全書歟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000-5b]
[000-6a]
周禮傳原序
天地之道貞觀焉而變易者五氣之行也日月之道貞
明焉而往來者所乗之機也帝王之治貞一焉而損益
者所值之時也粤稽古羲黄而上未嘗先天以開人成
周而下亦不能為太古之無事故五帝不同禮三王不
相沿樂而其所以貞夫一者則萬古如一日蓋世有升
降治灋不能不與之推移心無滅息則立人之道不可
得而改也周公之時何時也當殷之末造成之多難其
憂患也深其防慮也周監于四代爰建六官各率其屬
[000-6b]
以倡九牧覆承生長收藏彌綸宥密如上下四方之六
合治敎禮政㓝事卷舒闔闢如花瓣之六出大而王躳
后宫切而朝廷圻輔迄于五服四夷百官萬務六官共
聞其政一職不專其理錯綜繚繞如束物之六札故一
職脩可以扶顛持危撥亂反正六職脩則天下太和萬
物咸若今其綱條具在其人存則其政舉矣至其物必
有則事必有司其作止有時其措置有所君臣上下之
[000-7a]
交泰男女内外之交際禮之叙樂之和郁郁乎文前作
者莫之先後作者莫之繼時焉而已後之學禮者吾惑
焉誦其文不究于用泥其名不揆諸道類以當世之弊
政而釋先王之良灋致後之瞽矇聖經是疑而或知其
分不知其合見其異不見其同迺欲析其合同而化理
者分隸以補冬官之缺紛紛臆見人自為書至于鹵莽
求之不得其義妄意詆毁竊其糟粕用濟其私卒歸廢弛
皆是書之罪人也應電玩習累年不質之註而質之經
不求之我而求之天遇有不得虛以待之久之若有所
[000-7b]
會通者敬為傳詁然愚豈泥其蹟而欲盡如其所設耶
器便于盆盂而籩豆猶存服習于長衫而衣常不廢先
王制作幸而未墜者有是經在庶乎治有根柢得以取
衷不失之太逺云爾嗚呼三百六十屬洋洋乎廣大而
精密師其意不師其迹用其道不用其名變而通之以
盡利非英君碩輔孰能與于此且造化不收斂則不能
發散不混沌則不開文明丘園之賁先進之從周公孔
[000-8a]
子蓋嘗發之董子有言少損周之文用夏之忠百世可
知矣乃若天王后世子廟朝宫衛之式君臣同體宇内
一家之情飬民治兵敷敎用賢之方百職各正六官聨
事之灋密于理財而以義為利詳于會攷而謹終如始
五常並立而不遺七敎兼陳而不悖是則與天地共為
貞觀日月共為貞明者也徴古驗今推舊為新愚所傳
者不在兹乎嘉靖戊午秋日吳人王應電書
[000-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