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重訂詩經疑問卷十
明 姚舜牧 撰
大雅
抑抑威儀維徳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
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徳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
逺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010-1b]
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徳荒湛于酒女雖湛樂
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流泉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洒埽廷
内維民之章脩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
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無易由言無曰苟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讐
無徳不報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010-2a]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顔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于
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
思
辟爾為徳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僣不賊鮮
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温温恭人維徳之基其維哲人告
之話言順徳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僣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㩗之言示之事匪靣命之言
[010-2b]
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
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
喪厥國取譬不逺昊天不忒囘遹其徳俾民大棘
詩序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愚謂衛武公自警
亦以諷王也
通詩所規在謹威儀以脩徳故首發抑抑威儀維徳
[010-3a]
之隅二句
凡人之威儀皆由中出充養完粹的人不求其儀之
謙抑自然樽節退讓而不放肆鄭氏所云如宫室之
制内有繩直則外有亷隅也語極明透
凡生物萌芽初出其首必反抑而未伸此下抑抑二
字極妙
詩詞稱抑抑威儀為徳之隅詩意實欲人敬慎威儀
為徳之基玩下文自見得
[010-3b]
無哲不愚句虛説下方着威儀上若曰天下極乖覺
的人嘗到極呆蠢處無有哲而不愚者夫此庶人不
知所謂徳也安能致謹於威儀是其愚是本等之疾
也若哲人明知徳之當脩威儀之當慎乃迷亂荒湛
如下文所云則其愚也是自反其常而非其疾也故
曰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是所謂
無哲而不愚者
自此章至實虹小子反覆言威儀之當慎以脩其徳
[010-4a]
荏染柔木至末甚言人言之當信不可不慎威儀以
脩徳自蹈於愚人之轍也一詩之大意首章已畧具
矣
無有强於已者曰無競維人言自强在人非他人所
能與也
覺明覺也天命我以明徳有覺其在我而以徳為行
若下文無忝於先王無愧於皇天則四國之同是徳
者自然感悟興起而無不順之矣故曰有覺徳行四
[010-4b]
國順之
人能自强而無與為競四方皆化而自强是為訓人
能覺悟而以徳為行四國皆化而敏徳是為順無競
二句與有覺二句雖平而實重在下二句葢所謂無
競者謂自强其徳行也然必有覺徳行始稱無競維
人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
乎徳行亦歸重在下三句與此正相發
訏謨定命四句雖有謀猶命告威儀之分然要之謀
[010-5a]
猶命告皆威儀之所繫也而此特其重者故别言之
耳觀下文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僣不賊鮮不為則
則可知其皆統于威儀矣知其分而又知其合是為
善説詩
訏謨定命四句細分之是四者究言之則二者而又
究言之則一事也訏大其謀謨定立其命令經逺其
猶為辰播其告戒是所謂細分之則四者也然訏其
謀正以定其命逺其猶貴乎時其告所謂究言之則
[010-5b]
二者也然謀與猶豈二物哉命與告豈二事哉維訏
謨以定命斯逺猶而辰告是所謂又究言之則一而
非二也讀詩者於此等細討論方為有得
威儀上着一慎字又上着一敬字維敬而威儀自無
不慎也下文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亦歸重到一敬
字然敬却如何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
莫予云覯云耳
訏謨定命逺猶辰告敬慎威儀此之謂有覺徳行此
[010-6a]
之謂無競維人觀下文慎徳之行句可見
維訏謨定命三句總歸于徳行故下文興迷亂于政
曰顛覆厥徳
看其在於今句見上章云云皆古人之可為法則者
故下云敷求哲王克共明刑末復云告爾舊止舊止
即先王之可為法則者也
謀猶不成個謀猶命告不成個命告威儀不成個威
儀總于政體上昏迷而謬亂而厥徳無復存焉者矣
[010-6b]
故曰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徳興自興也荒湛于酒正
其自興迷亂處
弗念厥紹一語極提醒人凡人一思念其所紹則必
求先王之明刑以自飭勵矣寧至於迷亂顛覆若是
乎
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是為克念厥紹葢先王一言一
動皆可為天下萬世之法則是明刑也上文訏謨定
命逺猶辰告敬慎威儀正其明刑之所在
[010-7a]
人之所尊尚者天也肆皇天弗尚則其謀猶命告與
威儀悉非天則矣是淪胥以亡之道也故曰如彼流
泉無淪胥以亡恐非天所不尚之説
夙興夜寐洒埽庭内到用戒戎作用逷蠻方則無一
時一事而不加敬慎矣是敬天命法先王之實事故
章首曰肆皇天弗尚且承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來
要細細體味
維民之章句囘顧維民之則句是點綴文法
[010-7b]
質爾人民三句𦂳承上章説來葢夙興夜寐洒埽庭
内維民之章是人民所瞻視以定性命者脩爾車馬
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是侯度所宜謹以戒
不虞者然惟口出好興戎於威儀為尤𦂳故𦂳接慎
爾出話敬爾威儀以致儆
上文敬慎威儀上着訏謨逺猶句此敬爾威儀上着
慎爾出話句下又申言不可玷不可易而併極其效
驗言之見此於威儀中尤宜加謹而不可忽也
[010-8a]
柔嘉二字下得極妙凡人之言動莫不善於暴戾莫
善於柔嘉論語曰動容貌斯逺暴慢矣出辭氣斯逺
鄙悖矣正是此意下文曰惠于曰輯柔曰臧嘉曰淑
慎曰温恭皆應此柔嘉二字
凡斯言之玷皆由易心始故承説無易由言賔筵篇
亦云匪言勿言匪由勿語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豈有他哉慎話言敬威儀無不
柔嘉而已
[010-8b]
曰惠于朋友足矣復曰庶民小子者無衆寡無小大
皆不可不以柔嘉處也
想到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則彼之肆言妄動者葢
真禍及其後民莫我顧者矣可不慎歟
遐永也不遐有愆言可以永無愆也
相在爾室一叚總是一敬字前云敬慎威儀敬爾威
儀已露此意矣此則喫𦂳言之示人欲善其言動須
於不言不動時常存敬慎而後可也中庸引相在爾
[010-9a]
室二句云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最得此詩之
㫖
無曰不顯二句即思齊篇不顯亦臨無射亦保之意
此衛武分獨契聖學之傳稱叡聖武公
射不必作斁字解射即矢之射也有傷觸之意此詩
意若曰神之格思有不可測度其至與否者况可或
一觸犯之乎是下此一射字其義為特妙
辟爾辟字宜少讀臧善也嘉美也淑慎爾止不愆于
[010-9b]
儀𦂳𦂳接上説
前章云敬慎威儀維民之則此章云淑慎爾止不愆
于儀不僣不賊鮮不為則正其語相照應處
淑慎爾止之止是君道之所宜止者先王之明刑是
也末章舊止止字正照此看
不僣是言動無差失不賊是言動無暴戾
投桃報李正無不柔嘉惠于朋友庶民小子之實事
也與童而角正相反
[010-10a]
易曰童蒙吉又曰姤其角吝童柔順角剛强剛强最
害事童而角則與柔嘉淑慎大相反矣此小子之倐
敗而無成者故曰實虹小子虹亘于天倐見而即滅
故以取喻云
荏染柔木以上皆反覆警人之脩徳無蹈于昏愚此
以下則警人之脩徳者唯善言之是聽不可外棄乎
人言卒蹈于昏愚之轍也此申發首章之意
抑抑威儀由中出而周旋中禮者故曰維徳之隅温
[010-10b]
温恭人由外入而不愆于儀者故曰維徳之基易陳
九卦開首曰履徳之基也正與此合
温温恭人維徳之基所以出話貴慎威儀貴敬而維
柔嘉之是尚也前後語正相應
前云無哲不愚矣此云其維哲人是哲之哲者也其
維愚人是哲之無不愚者也
民各有心言人心相去之逺有若此者是歎辭
此篇小子字四出而不同庶民小子是言其人之㓜
[010-11a]
少者實虹小子是鄙其事之童稚者於乎小子則呼
而告之之辭也
凡人之教誨不過手㩗之事示之面命之耳提之而
已故歴舉以見其諄諄
此靡盈二字最妙心貴常虚不盈有覺徳行胥自虛
處入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徳胥自盈處壊易曰天道
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
道惡盈而好謙書曰謙受益滿招損胥病此盈之一
[010-11b]
字為喪徳也
曰抑抑曰敬慎曰柔嘉曰輯柔曰淑慎曰温温總是
教人崇謙虛戒盈滿故至此始提醒云民之靡盈誰
夙知而莫成
凡人忽於脩徳者其病只在樂之一字不知此生非
可樂也日鑒在兹凛然有不可以朝夕懈者故曰昊
天孔昭我生靡樂以警惕之
曰於乎小子未知臧否曰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曰借
[010-12a]
曰未知亦聿既耄語極𦂳而警極深
舊止止字即淑慎爾止之止先王之明刑是也十章
云敬慎爾止此復云告爾舊止前後照應語極妙
取譬不逺以下口氣若曰吾之取譬不須逺得但看
天之禍福不忒自有凛然不可怠者乃今不脩徳而
囘遹俾民至于大棘豈享國之道哉所以當聽人之
話言存敬畏謹威儀母自蹈于昏愚之覆轍也
此詩大㫖重一徳字而威儀維徳之符未有有徳而
[010-12b]
不敬慎其威儀者亦未有舎敬慎威儀而可以入徳
者故首云抑抑威儀維徳之隅次云有覺徳行四國
順之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又次云興迷亂於政顛覆
厥徳又次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又次云辟爾為徳
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於儀又次云温温恭人維
徳之基其維哲人順徳之行末復致警云囘遹其徳
俾民大棘乃究其要領則在慎之幽獨之中而不敢
忽慢於言動之際七章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010-13a]
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則本本原原之論也中庸一書總教人齊明盛服非
禮勿動以脩其身而大要只在戒慎乎其所不睹恐
懼乎其所不聞聖賢經傳之相表裡葢如此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
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四牡騤騤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
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010-13b]
國歩蔑資天不我將靡所止疑云徂何徃君子實維秉
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憂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靡
所定處多我覯痻孔棘我圉
為謀為毖亂况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
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茾云不逮好是稼穡力
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010-14a]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痒哀恫中國具
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
獨俾臧自有肺膓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穀人亦有言進
退維谷
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
斯畏忌
[010-14b]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貪亂寧
為荼毒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穀維彼不順征
以中垢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
俾我悖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隂
女反予來赫
[010-15a]
民之罔極職凉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囘遹職
競用力
民之未戾職盗為宼凉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
作爾歌
詩序芮伯刺厲王也厲王任榮夷公專利又使衛巫
監謗故此詩特究其所為貪亂荼毒者言之而秉心
宣猶考慎其相其所望于惠君者極深且切也
桑柔原供蠶事捋采所不免也唯至于其劉則戕此
[010-15b]
桑而所以病民者為不小矣故曰瘼此下民觀下章
四牡騤騤以下則知其劉之瘼我民矣書盤庚云重
我民無盡劉是切証
填填塞也倉怳填塞於胷中正所謂不殄心憂者四
牡騤騤旟旐有翩在當時為上者謂為常事而不知
征役之繁苦民實有不堪其命者所以上之人只一
個休養可以造生民之福
當時豈無黎民哉憂苦勞瘁之不勝即黔首猶然頒
[010-16a]
白耳若爾而所存有幾故曰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斯
所謂捋采其劉瘼此下民者
民恃君為命國恃民為命民具禍以燼而國步有不
頻危者乎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易曰君子以厚
下安宅皆謂國脈之在民而不可自取其削亡也
蔑非滅也資非咨也國所倚賴者賢人君子也匪用
其良而維忍人之親任是蔑其所資也國步斯頻可
若是乎此天之不惠斯民耳亦無所歸咎之辭也
[010-16b]
正月云寧或滅之蔑與滅異蕩云文王曰咨資與咨
異不可通用
天生賢才本將為世用也止無所疑徂無所徃豈天
生賢才意乎所以説天不我將
君子實維二句指在位者言若曰在位君子實國家
之綱維也則心所秉持當在休養斯民而不可與天
下為競一有競心則所為荼毒為囘遹將無所不至
矣下文云職凉善背職競用力職盗為冦皆此一競
[010-17a]
字所使也故此二句下𦂳接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句
為相的當體君以愛民故云君子實維秉心無競為
君的當為民以擇臣故云秉心宣猷考慎其相此二
秉心字正相應
在位君子宜秉心無競而顧生此厲階使賢者無所
止無所徂是所謂國歩蔑資天不我將者
生厲階而為梗土宇將不可保矣故承説憂心慇慇
念我土宇
[010-17b]
自西徂東靡所定處二句正應前亂生不夷靡國不
冺靡所止疑云徂何徃意作此詩君子必是不容於
朝著而使之征行於下國者故云多我覯痻孔棘我
圉
為謀為毖亂况斯削二句是好話詩意葢謂今天下
豈無深於謀而毖後患者乎倘能棄采劉之人用善
良之士為謀以善其終為毖以防其患則亂况將由
此斯削矣然此維心存於民生國計而序用賢良者
[010-18a]
得之故𦂳承説云告爾憂恤誨爾序爵二句
易曰君子以作事謀始頌曰予其懲而毖後患為國
者大抵病在不謀而不毖未有謀且毖反長亂以自
削者
亂况是亂之一叚情景斯削者即削也
序爵所以官有徳也不求迪其有徳者而維忍心之
顧復可謂序爵乎此二字是一詩之大㫖與下考慎
其相正相照
[010-18b]
云□字恐不宜作使字解按此字从卝以拜或恐
是並字意
民有肅心是欲進而與國家為謀為毖者□云不逮
衆皆謂時之不可而止之不行也所以甘稼穡以食
其力
好是稼穡云云意謂姑就稼以食力耳而稼又卒痒
靡旅力以念穹蒼且柰之何哉葢此統是設言以見
其憂之莫可解也要善體㑹
[010-19a]
維此惠君一節纔説出本意來
民人所瞻言天下所仰以立其命者
惠君秉持一心只在宣布其謀猷為生民立命為萬
世開太平知非一人之心力所能為也又非忍心不
良者之所可任也所以必考慎其相考慎總是不輕
任孟子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左右皆曰賢未可也
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
焉然後用之此方是考慎意
[010-19b]
宣猷是宣布其謀猷正上文所謂為謀為毖也
看惠君秉心宣猷考慎其相則為謀為毖者誠不可
不先於序爵矣
自獨自有二自字宜重讀自獨俾臧者獨任其所謂
臧者而不參諸人也自有肺膓者自逞其胸臆之見
而不詢于衆也正反照上考慎二字若是其任使民
有不肆為狂悖者乎民之貪亂寧為荼毒正由此召
來
[010-20a]
俾民卒狂安知善之當為故承説朋友已譖不胥以
穀
維此聖人章汎汎説見世皆狂愚忠言反見妬害即
欲言而不能也
聖人心存于天下國家其智慮甚明晰而其識見甚
超卓苟有禍福皆炳于幾先愚人昏蔽無知即禍已
及而反狂以喜矣此瞻言言字即薄言受言言字莫
重看
[010-20b]
胡斯畏忌言胡當若斯之可畏忌也
弗求弗迪却何等逺踈是顧是復却何等親密
民亦有良心寧肯貪亂而荼毒維上所顧復者在此
一輩人彼圖富貴功名者不得不曲從之葢非是不
可以得利也故下個貪字寧字此民字與下章民之
罔極民之囘遹民之未戾諸民字同皆就當日在位
者説
大風是不好的惡風其發於隧道中必由有空大谷
[010-21a]
中出喻為君者播大惡於衆必起於一小人之開導
也
維此良人作為式穀却何等様好維彼不順征以中
垢吹毛求疵於君子深求其中之垢惡使其不得用
於朝柰何哉
貪人即上忍心之人貪忍的人維求已之寵利專一
推䧟排擠賢良使不容於朝凡君所喜聽的語言則
一一對荅若可稱誦的法言則如醉而不知以導其
[010-21b]
君播惡於天下此正所謂大風之隧也乃為君者於
此作為式穀者擯棄而不用維於此貪人是顧是復
焉寧不反使我之至於悖哉葢是非顛倒於其上將
使下民莫知所適從也
再言大風有隧便見此小道之風皆從大谷中出最
能敗壊禾稼者故即承貪人敗類句盖未有貪人在
朝而能容留此君子者
聽言誦言是二項皆承貪人説雨無正云聽言則對
[010-22a]
譛言則退此二言亦作二項解
嗟爾朋友即上章朋友已譛不胥以穀所謂忍所謂
貪專一善背用力為盗冦卒䧟其君播惡於天下者
也
隂字赫字下得極妙凡君子議論小人處皆教使改
行以從善却多少隂庇而小人反肆狂悖以嚇我若
莊子所謂以梁國嚇我可笑也
此章數民字須分别瘼此下民民靡有黎力民代食
[010-22b]
民人所瞻為民不利此五民字就民説民有肅心一
民字就賢者説俾民卒狂民之貪亂民之罔極民之
囘遹民之未戾此五民字俱就在位小人説
罔極者言其政之采劉於下者之無止極也故下曰
職凉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囘遹者言其情術之
狡偽專與其民相爭逐也故下云職競用力未戾者
言其掊克之心方興而未止也故下云職盗為冦此
並應貪亂而寧為荼毒語
[010-23a]
二凉字傳訓為薄詩緝作刻薄解
職凉善背言此人專主刻薄而善為覆背故為民不
利如云不克也此正所謂罔極處
職競用力言此人專與天下為競而用力以為朘削
者君子實維秉心無競可競而用力之若是乎此二
競字正相應
民之未戾職盗為冦言此人之未有止心者其意專
在盗竊而為冦於天下也乃其自裝門面亦説此事
[010-23b]
為不可實則覆背其所謂不可者且畏忌君子善為
毁詈俾必不見用於朝此其情之極狡極詭處嘗以
欺人而不肯自承認者故詩人逆揣其不認之意説
爾雖曰匪予之所為然既作爾歌而其情已得其事
已著有不可得而終掩覆者猶大學所謂如見其肺
肝然則何益矣之説也此是詩人之極透骨深刺語
善背善詈二善字即漢書岸善崩之善字
前但云善背後又云覆背善詈葢不但能自覆背而
[010-24a]
已也
職凉善背猶若假門面而為之到職競用力則實用
其力而為之不止善背而已也及到職盗為冦則冦
盗之事已悉著即粧飾門面有不能掩其覆背善詈
之情者小人之情狀無所不至葢如此詩人形容其
情事亦可謂至矣要知此詩一節深一節
凉曰不可覆背善詈所謂口然而心實不然者
詩未有十六章者此詩何獨長言至此葢當時為君
[010-24b]
者不知考慎其相而用事者務為荼毒其民感時憤
事者有槩于胷中不覺其言之亹亹耳讀此詩要識
其情辭之不能自已處
倬彼雲漢昭囘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
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旱既大甚藴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瘞靡
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
[010-25a]
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無所大命近止靡
瞻靡顧羣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憚暑憂
心如熏羣公先正則不我聞昊天上帝寧俾我遯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㦧不知其故祈年孔
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馬師氏膳
[010-25b]
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
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讀此詩全要識宣王引咎自責惻然為民之意觀開
口便説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自見得
倬彼雲漢昭囘于天是無雨之徵也故詩人首揭而
述王罪已之詞
周禮荒政之一在索鬼神而祭必用牲用圭璧故云
[010-26a]
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
寧莫我聽非咎神之不聽也咎已若之何而神莫我
之聽也此寧字有號呼瞻戀之意故下文曰寧丁我
躬胡寧忍予寧俾我遯連下數寧字
連下旱既大甚句見宣王無時而不念及于民無刻
而不在旱之一事也
藴隆蟲蟲極狀陽氣之蓄積驕亢為病于民也下文
旱魃為虐亦此意
[010-26b]
旱時無所求求神以活斯民耳故云不殄禋祀自郊
徂宫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上下奠瘞𦂳承自郊徂宫説葢曰自上及下無不奠
瘞之耳非又於郊宫中復抽出天地言之也
靡神不舉是備舉其禮然更有脩其廢而祀之者靡
神不宗則就其所嘗祀者極致其尊享之誠也后稷
不克二句正照上郊宫説郊祀上帝而以后稷配宫
則以后稷為始祖也不克謂不勝此救旱之事不臨
[010-27a]
謂不享此祈旱之祭故耗斁下土而丁及我躬也此
通是罪已之不能格神非罪神之不我格也要識得
則不可推則不可沮言無計之可以推沮也
天之威莫甚於雷霆兢業如雷霆言畏懼之極其至
也
曰民無孑遺而又曰則不我遺而又曰先祖于摧此
正其兢兢業業如雷如霆處
大命近止照前則不我遺説靡瞻靡顧言無可為瞻
[010-27b]
顧之地者即下之羣公先正父母先祖也然辭雖並
舉意實歸重在父母先祖上
不我聞若付之罔聞又甚於不我助
人疾痛則呼父母寃抑則呼天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昊天上帝寧俾我遁是呼天呼父母之辭也
寧俾我遯遯字作窮字看言胡寧俾我之至此極而
無所遁也非謂使我得逃遯而去也
黽勉畏去言畏之已極即黽勉求去而不可得也註
[010-28a]
出無所之也是
是動心貌
不知其故正起下文言我如此而祈
年如此而方社而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我誠不知其
何故也此與我竭力耕田供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
不我愛於我何哉同意是反已而自責非怨天而尤
神
不莫不落莫也
前自郊徂宫上下奠瘞是方旱時祈禱之祭此祈年
[010-28b]
孔夙方社不莫是平日祈報之祭
宜無二字有意味
友紀友字不訛凡朝廷之綱紀總所以聫上下之交
也故下此友字散無友紀言上下之綱紀由此旱而
不能主張也是甚言之辭㸔下文鞫哉庶正疚哉冢
宰云云則友紀原在
里地也是虛字云如何里即如何是好之意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囘應首章倬彼雲漢昭囘于天
[010-29a]
句
再曰大命近止若無可為生矣而猶曰無棄爾成言
雖至於死定要昭格皇天以求雨澤惠我生民無棄
爾前之成功也此總是為民而非為已意故𦂳承説
何求為我以戾庶正戾庶正正所以戾斯民也斯民
不定庶正其曷以自戾乎語終曰瞻卬昊天曷惠其
寧葢深注祈於上帝即惠然沛大甘霖以寧我生民
也此是宣王之懇懇拳拳祈天以惠民處意極痛切
[010-29b]
而詞極𦂳嚴
曷惠其寧言何不即惠以寧我也非問果何時惠我
以安寧也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
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纉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
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
[010-30a]
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王
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車乗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
作爾寶徃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申伯還南謝于誠歸王命召伯徹
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嘽嘽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
[010-30b]
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申伯之徳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吉甫作誦其
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詩序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復平能建國親諸侯褒
賞申伯焉
此要玩王纉王命王錫王遣王餞字面見天子眷注
殷勤之意又要玩數稱申伯以見詩人叮嚀鄭重之
詞總之則申伯之徳足以承天子寵命之隆故在錫
[010-31a]
之者非濫予承之者非濫受其作詩以送之者非溢
美也
説崧高維嶽駿極于天便見維嶽降神生甫及申是
天意之所屬甫仲山甫也當時山甫為相申伯亞於
山甫此詩為美申伯而以山甫並言葢謂申伯山甫
相伯仲借山甫以大申伯也
翰羽也鳥之捍衛全在翰而國家之捍衛全在賢故
稱二臣為周之翰蕃有屏蔽維持意宣有傳道流布
[010-31b]
意總之則所謂維翰也
亹亹就蕃宣之勤勩言纉事云者其先世嘗有此事
而復令纉之也
于邑于謝南國是式是王加地於申伯之意定申伯
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是王命召伯營謝以厚申
伯之事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是王命申伯
邑謝之詞禮王制凡諸侯有功則加地進律申伯先
封于申而入為卿士有功于朝廷故復邑之謝曰于
[010-32a]
邑于謝
就是邦而營居曰定營是宅而成邑曰登
世執其功使申伯子孫世執蕃宣之功也
以作爾庸之庸非城也亦非功也申其故封邑而謝
則所謂加地進律者也是申之附庸也㸔因是謝人
句説下來自見得
凡建國必錫之山川土田故王命召伯定其賦税以
為禄食之需徹周法也
[010-32b]
凡令侯之國其家丁私屬悉與從行制也而王命傅
御遷之則體悉周念之至特典也
傅御是王之傅御凡諸侯之家屬傅御籍之故命使
遷之也今各王府侯伯家屬籍之宗人府禮兵二部
正此意
申伯之功功字與上世執其功功字不同此營謝之
功也黍苗云肅肅謝功召伯營之正謂此也
謝故無城而今創立之曰有俶營室先立寢廟既成
[010-33a]
而藐藐則其規制之深嚴可想見已
四牡鉤膺即下之路車乘馬也豫備以送其行曰王
錫及行而贈送之曰王遣
我圖爾居六句是王遣申伯之國之詞實王命申伯
之謝之意徃近近字莫輕㸔近者親之之謂也居之
南土而又錫之介圭將意與俱徃而如在左右南土
由此其永保矣故曰徃近王舅南土是保王遣申伯
節叙遣贈之禮如是耳未便遣之行也及其信邁則
[010-33b]
躬逺餞以申其欵至其誠歸則豫峙粻以遄其行真
可謂待之曲盡其禮者矣
申伯信邁四句詩緝謂郿在鎬京之西申在鎬京之
東自鎬適申塗不經郿時王至豐冊命申伯於文王
之廟故行餞送之禮于郿申伯北就王命于岐周乃
旋反而南行其于謝邑誠然歸之矣言信邁誠歸者
葢申伯志存王室宣王恩隆王舅人疑其未必徃謝
而今始知其果行也
[010-34a]
上徹土田是定井田什一之法以立永世之規此徹
土疆是取井田什一之賦以供委積之用
番番不應作武勇解申伯入為卿士乆矣今邑之謝
必其老而告去也故特加地進律且致其殷勤眷顧
之意耳書秦誓番番良士蔡氏訓作老貌此亦應訓
作老以見申伯不特為國之元舅且國之元老也
徒御嘽嘽叙其隨行之有此儀耳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是中朝共慶相謂之詞不顯申
[010-34b]
伯三句則吉甫推咸喜之意而嘉美之辭也
王之元舅二句言親則王之元舅而賢則文武之士
之法則也語並美而實重下一句
大臣輔理承化全在柔順惠和而正直之節亦不可
少柔惠而且直便是臣徳之極善處易鼎之上九曰
鼎玉鉉大吉无不利夫子象之曰玉鉉在上剛柔節
也正此柔惠且直之謂也
揉有調劑燮理之意全本柔惠且直來
[010-35a]
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是叙功著于旂常以見其當封
也揉此萬邦聞于四國是叙徳加于民社以見其可
頌也
長言為詩工歌為誦而聲足以動人為風其實一也
孔碩肆好云者所言王室依賴諸侯表式皆天下安
危之大計也是其詩之孔碩也而悉本申伯之徳美
其功以勉之是其風之肆好也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彛好是懿徳天監有周昭
[010-35b]
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徳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
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纉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
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
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
[010-36a]
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
人亦有言徳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
舉之愛莫助之衮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毎懐靡及四牡彭彭
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四牡騤騤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吉甫作誦
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懐以慰其心
詩序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
[010-36b]
有物有則只就人説君有君之則臣有臣之則有一
定而不可踰越者所以君臣各有所止
自天所賦畀曰物則自民所承受曰懿徳如父子有
親君臣有義物則也而人有能親且義者是止於其
則者也懿徳也民其有不公好之者乎此四句只泛
論以起仲山甫之生獨鍾秀氣以全其美徳也
昭假二字相聯讀謂天心昭假於其下也
凡上天生一賢佐其意便欲保佑天子安我生民有
[010-37a]
不偶然者
仲山甫之徳徳字即應上懿徳徳字柔嘉維則則字
即應上有則則字葢柔嘉原是臣之則山甫之柔嘉
維其則而不過所以其徳為可稱也下令儀令色云
云正其柔嘉維則處
書稱文王之徳曰徽柔懿恭易亦稱文王内文明而
外柔順又曰孚于嘉吉柔嘉原是臣之則
令儀令色是柔嘉之象小心翼翼是柔嘉之本世未
[010-37b]
有其心稍放而能自善其儀色者
古訓原是先王之則威儀原是吾身之則式古訓力
威儀總本小心翼翼來所以稱柔嘉維則
威儀何以下個力字抑抑威儀維徳之隅是自然而
然無待勉强者苟非自然必假勉强而行是學以至
於聖人事正人之所當用力者
凡所以式古訓力威儀者總是順天子以承賦故𦂳
接天子是若明命使賦明命者天子之命使賦者命
[010-38a]
使賦政于外也
此詩專美仲山甫築城于齊故此章下明命使賦句
下章下賦政于外句
柔嘉維則句是總令儀令色小心翼翼是指其所為
柔嘉處古訓是式威儀是力是本其所為柔嘉處天
子是若明命使賦則柔嘉以順承天子事也式是百
辟以下似王命之詞故下章承説肅肅王命仲山甫
將之
[010-38b]
吕東萊分内外出入四叚語極冠冕可佳但命詞口
氣是一串下歸重在賦政于外四方爰發恐不宜作
四叚㸔
首章云保兹天子此云王躬是保葢天生此人以保
天子天子命之以保其躬也
出納王命是政本之所係故命之賦政于外
將王命在賦政于外故承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
明且哲二句承上仲山甫明之來宜即就賦政爰發
[010-39a]
處説夙夜匪解二句亦即就其時經營而言方為明
切
上云保天子保王躬此云保其身未有其身不保而
可以保其君者
柔則茹之剛則吐之一節何以解凡築城立邑其勢
必遷毁民居中間有强有弱其人稍無主張便曲從
强者之情而獨貽弱者之害矣故下此一節見仲山
甫今兹之行必有主持于胷中不吐不茹有非人所
[010-39b]
可及者
矜寡與鰥寡不同矜可矜之人也寡無依之人也曰
不侮矜寡則盡鰥寡孤獨而兼收若訓矜作鰥則止
及鰥寡反遺孤獨矣况哀哉矜人寧不我矜詩亦屢
出此矜字可亦曰哀哉鰥人乎寧不我鰥乎此雖一
字之訛而有不可不辯者
徳輶如毛節𦂳承上説來凡侮矜寡畏强禦之人必
不能舉徳而安望其補衮維仲山甫之不茹不吐可
[010-40a]
以舉徳而補衮職之闕此當世所倚賴而愛莫能助
者也
補衮闕正是保王躬阿諛曲從以順其君之欲未有
能保其君立於無過之地者
仲山甫出祖節正其賦政于外事
每懐靡及是使臣之心皇華篇亦有此句
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二句是一篇極𦂳要語葢山
甫之徳原可以保王躬補衮闕其城齊亦不得已之
[010-40b]
役耳山甫永懐維吉甫知之而望其遄歸故終曰吉
甫作誦穆如清風山甫永懐以慰其心
漢汲黯願出入禁闥正山甫永懐之意
抑申伯之徳柔惠且直吉甫知之山甫之徳柔嘉維
則吉甫知之一則作誦曰其風肆好一則作誦曰穆
如清風葢不獨美此二臣以見贈慰之意實以風天
下後世之為人臣者噫吉甫亦賢矣哉原缺/
[010-41a]
[010-42a]
有水患大禹甸治之矣今宣王中興其道昭然在山
之下故云有倬以致美然詩人之意則實借此以形
容周道之復興也
韓侯受命一句宜重㸔葢諸侯繼世以士禮見於天
子天子錫之命制也周衰君權不振侯度不脩宣王
中興韓侯遵制來朝受命有足嘉者故詩重美之曰
受命以表其克謹即曰親命以昭其特貺以見中興
之復王制云
[010-42b]
纉戎以下七句皆王命之詞葢王者錫命諸侯必從
其先世説起要其恪恭侯度以副至意故纉戎祖考
下即儆之曰無廢朕命又勅夙夜匪懈䖍共爾位申
之曰朕命不易而榦不庭方以佐戎辟則纉戎䖍共
之職事也
末章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故先説榦不庭
方
王既親命必有錫也詩人將叙錫予之隆故追叙韓
[010-43a]
侯始來之儀度及入覲合信之禮言之
諸侯未受王命以士禮見而執之以為信必以介圭
故曰以其介圭入覲于王此叙其未受命來朝事非
已受命而更入覲也
淑旂綏章是諸侯之旂常𤣥衮赤舄是諸侯之服色
簟笰錯衡鉤膺鏤錫鞹鞃淺幭鞗革金厄是諸侯車
馬之儀餙總之則天子錫命之寵光也故歴歴言之
顯父餞之有謂出于王命者
[010-43b]
前後叙殽簌籩豆而中及路車乘馬之贈見天子之
優渥光於祖餞之間非他餞之可比者
侯氏不指韓侯謂當日凡在京師未去之諸侯皆與
斯燕故云籩豆有且侯氏燕胥耳胥相也
方叙韓侯受命天子錫命之事而更端於取妻一節
何也凡臣子日用之所享何莫而非君父之所綏而
况乎婚娶之禮之大行於承君錫命之後且所娶者
汾王之孫蹶父之子恩光寵賁有出於尋常萬萬者
[010-44a]
所以詩人併叙之以見受命寵光之一至於此也
不顯其光言徃迎之賁采也爛其盈門言入室之輝
耀也
蹶父為王卿士承王命出使諸國而隨便為其女擇
嫁所焉故曰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
川澤訏訏是總魴鱮以下則川澤之所産也曰川澤
必有原隰
末章原歸到韓侯受命上而以溥彼韓城接孔樂韓
[010-44b]
土畧無痕迹
説燕師所完見韓初受封時承王寵錫之重
欲説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却先從燕師所
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説起見今日之所錫一循
先朝之故典也
蠻外域通稱此百蠻即追與貊也韓近追貊使時節
其貢獻故上云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下云因以其
伯實墉實壑云云葢貔皮羆豹正百蠻之所為獻者
[010-45a]
韓侯實總領其事也首章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正在
於此結局前後相照應極有法
韓侯受命王錫命之是通詩綱領語王錫韓侯淑旂
綏章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王錫韓侯其追其貊是中
間血脈語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
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
[010-45b]
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
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
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釐爾圭瓉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于周受命自
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
[010-46a]
聞不已矢其文徳洽此四國
詩序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興衰撥亂命召公平淮夷
首章只重匪安匪遊淮夷來求二語既出而下則就
車旂之盛更一敷張耳
來求云者所求止此夷而無他及也
淮夷一隅耳一隅有警四方皆爭擾而不平故曰經
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四句詞雖似平而意實串下葢四方之不
[010-46b]
平在其民之有爭而王心之不寧由王國之不定也
平則定而不爭而王心寧矣
淮夷為梗四方因而僣據焉以亂其疆界故宣王一
平淮夷即有疆理四方之命
命召公辟四方徹疆土在平淮之日故首着江漢之
滸句
式辟四方四句是王命召虎之詞于疆于理二句是
召虎承命之事
[010-47a]
纔平淮夷即為疆理之事似乎急迫而病民不知此
疆土徹法是王國之所以安養斯民者此法一日不
整理即一日受汙暴者肆取之虐故首及王命辟四
方徹疆土而曉其意於民曰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來
極云者四方胥此以取中而莫敢多取也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是張美之詞
第四章是追述其初命之詞來旬來宣舉其職也文
武受命四句是本其世功而使知傚也肇敏戎公二
[010-47b]
句是示其爵賞而使知勸也總之則責成其經營疆
理之事以起下章賞賜之恩典耳
維翰是羽翰之翰非榦也戎公是公事之公非功也
釐爾圭瓉六句是成功後䇿命之詞
于周受命謂此䇿命必於岐周文王廟䇿之若禀命
于乃祖也自召祖命令其受命必於召康公廟受之
如受教於乃祖也此皆特申其典以示異使益加勸
勉云
[010-48a]
上虎拜稽首二句是方承䇿命而謝祝之辭下虎拜
稽首四句是歸受䇿命而勒祝之辭
臣子受君寵賜無可報荅維是稱祝萬壽而已
古者人臣有大功於國書之旂常載之盟府以識不
忘而人臣受大君之寵命亦勒之彛鼎蘄之萬壽以
申永祝兹召虎之對揚作考天子萬壽亦申永祝之
意也
令聞不已不必説美君之令聞而進之以不已凡君
[010-48b]
之聲聞自實徳中流出者未有不垂於永乆維是襲
取之虚名則偶聞于一時耳曰令聞不已則進之之
意自在矣
明明天子是稱説之詞莫重㸔内脩外攘以建中興
之烈令聞必垂於無窮然大君所貴者内順治耳内
順治自然外威嚴有不假於征討之威者故末復致
祝云矢其文徳洽此四國
洽有自然淪洽意矢文徳以洽四國則四方常平王
[010-49a]
國常定時常靡爭而王心常寧矣何待武事之經營
式辟之勞苦哉此召穆之頌禱為愛君之特至也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宣王之寵異同文武之命康公
令聞不已矢其文徳穆公之頌祝同康公之報文武
真一時君臣之盛也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
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
[010-49b]
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遊徐方繹騷震
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
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緜
緜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
[010-50a]
方來庭徐方不囘王曰還歸
詩序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徳以立武事因以為戒
故稱常武云
夷厲以來威靈不振號令不章幾於冺冺滅滅矣而
宣王奮然中興親征淮徐之上如雷霆之驟發而日
月之光昭也故詩人首下赫赫明明四字
皇父是王朝之卿士南仲其大祖大師其兼官也詩
欲張大宣王之親征故備述皇父之世家官爵見治
[010-50b]
軍士之鄭重云
整六師是總舉之詞而詰戎兵除戎器皆脩戎之事
所不可少者
用兵以敬戒為主恃戎事之備而不加警勅焉未有
不至於取敗者孔子論行三軍曰必也臨事而懼
徐方倡亂南國不寧乆矣兹師之出端為惠此南國
其主意先正了所以聿觀其成功
纔説整我六師以脩我戎即承説既敬既戒惠此南
[010-51a]
國王者之意可識矣一怒安民萬全取勝所以稱王
者之師
王親命三公治軍事使内史命司馬以六卿副最得
簡任之大體
左右陳行下着戒我師旅五句何等約束葢此師專
省徐方秋毫無犯是所謂既敬既戒惠此南國者應
照上章一氣㸔
省此徐土一省字下得極妙四方之生靈皆吾之赤
[010-51b]
子也此徐獨倡亂而禍我生民吾寧恝然不一省視
乎漢文帝詔曰民阽於危亡而莫之省憂正是此個
省字
三事就緒言三農不失業也老子曰兵之所處荆棘
生焉一遲留一居處便遺毒於生靈湯師之至曰歸
市者不止耕者不變此云不留不處三事就緒王者
之師真同一轍
赫赫業業節言大師啓行之先聲王奮厥武節言皇
[010-52a]
靈所嚮之威勢王師嘽嘽節則言王師之無敵而徐
方之不足平也
赫赫業業二句言威靈氣燄烜赫盛大而天子之威
嚴不可犯也
徃來相續曰紹逍遙自得曰遊匪紹匪遊言非徃來
逍遙以為事也紹訓紏𦂳也未當
王舒保作是不疾匪紹匪遊是不徐
地方相繼不安靖曰繹騷王師專為徐方繹騷而作
[010-52b]
故一出而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則天威不可犯而繹
騷其自解矣故又倒下一語曰徐方震驚
玩如震如怒四字見天道原未嘗震也王者原未嘗
怒也時震而震時怒而怒而過則無事也
鋪敦二句是陳師截彼二句是止旅
王師嘽嘽承上節説來如飛如翰以下註極明濯征
云者洗滌其汚穢而咸與之維新也
王猶猶字即克壯其猶猶字不應作道字解亦不指
[010-53a]
平日説就今日如是而命令如是而敬戒如是而奮
武如是而濯征王者之謀猷真有充塞於兩間者徐
方其敢違命乎此既來既同而不敢自外於天子也
來對背叛言同對渙異言平對動擾言
凡卿士之敬戒左右之陳行皆天子精神之所奮故
不曰諸侯之功曰天子之功
六師之出征徐也而實為定四方計今四方既平徐
方來庭而不囘則王師可以返矣王命卿士是行乎
[010-53b]
其所不得不行王曰還歸是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所
以稱王者之師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
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
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説之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
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010-54a]
鞫人忮忒譖始竟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
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舎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弔不祥威
儀不類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云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
其幾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
自我後藐藐昊天無不克鞏無忝皇祖式救爾後
[010-54b]
詩序凡伯刺幽王大壊也幽王之大壊在維婦寺之
聽若設罔罟以待天下而君子逺遁國事終不可為
者故首云罪罟不收後云天之降罔
則不我惠之我詩人代其民自我也故承孔填不寧
句此填字即倉兄填兮之填言悲傷填塞於胸中而
不自寧天復降此大厲也召旻篇孔填不寧句亦宜
如此㸔
瞻卬昊天六句逓逓相承説蟊賊蟊疾纔指其人言
[010-55a]
之罪罟不收纔指其事言之
蟊賊正指婦寺言召旻云蟊賊内訌昏㭬靡共即是
此意
人有田土四句像應蟊賊蟊疾二句此宜無罪四句
像應罪罟不收二句然愚細玩蟊賊蟊疾四句原歸
重到罪罟不收二句上則此之有土田奪民人當亦
奪其所可憎而有之亦罪罟之意也如此㸔方與下
文天之降罔相照應
[010-55b]
土田民人皆諸侯之所受也彼實未嘗有大過但一
不快於蟊賊則毛舉其罪奪而有之是所謂此宜無
罪女反收之者也奪其所憎而反收之則必庇其所
喜而覆悦之矣所謂罪罟不收靡有夷瘳者葢如此
婦人無所事哲一句極好婦人而用其哲未有不喪
其家國者葢婦人之哲決是小有才而非君子之大
道也若明於大道則必不干與於外之公事矣安得
階亂哉
[010-56a]
懿厥哲婦懿字極下得好哲婦尤物也而加懿之干
權與政其誰能禦之此為梟為鴟而必至于傾城也
書曰牝鷄之晨維家之索此曰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皆千古之烱戒
維厲之階正應前降此大厲之厲字
匪教匪誨時維婦寺言維此二項人匪可以善言教
誨之也註反謂其言雖多非有教誨之益曽有正人
君子取益於婦寺者乎
[010-56b]
鞫人之鞫是推勘到底之説凡婦寺小人推鞫人直
窮到底總是忮害奸忒之心之所為也故曰鞫人忮
忒
譛始竟背一句始與竟相對㸔言小人鞫人忮忒其
始也譛毁此一人矣其竟也必到覆背善詈處更不
容貸此其駕禍也豈曰不極乎而彼猶自餙曰此其
所自取耳伊胡為慝乎葢窮鞫其人至于極而終必
不自承認也此不極二字即桑柔篇罔極二字此伊
[010-57a]
胡為慝一語即桑柔篇匪予二字之義恐非若註所
云云也
朱子於巧言篇之僣始音作譛於此篇之譛始又音
作僣吾不知其何説也
如賈三倍君子是識正照上人有土田民人奪且有
之㸔婦無公事休其蠶織則直指其與政撓權以階
厲者言非以上二句起下二句也要認得明易家人
曰利女貞六二曰无攸遂在中饋婦人於中饋蠶織
[010-57b]
外豈有餘事哉乃今休其蠶織而維公事之攸遂寧
不階厲而傾城哉
天何以刺神何不富二何字極提得警惺介狄即女
戎也天之刺神之不富全在王之蠱惑女戎上顧乃
舍彼而維賢人君子之胥忌何為哉遇災而不正而
又自放其威儀賢人君子之逺去亂將不可救藥矣
此詩人所深憂而致嘆也
謝疊山曰國有賢才如一身之元氣元氣亡則身喪
[010-58a]
賢人亡則國危殄如脈絶瘁如身危
下篇維昔之富云云正是神之不富處
維予胥忌本鞫人忮忒來故承説人之云亡邦國殄
瘁又再言天之降罔人之云亡此二章是所謂痛哭
流涕而又加之長太息者也
無忝皇祖一語有深意太姒之嗣徽文王之刑于寧
有如今日之所為者乎吾求其無忝則必反今日之
所為而人未必不我輔矣所謂尚可救藥者詩人之
[010-58b]
所為深注望也
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賊内訌昬椓靡共潰潰囘遹實靖夷我邦
臯臯訿訿曽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
替職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職
[010-59a]
兄斯𢎞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昊天疾威猶可言也旻天垂愍於下民亦若此其疾
威乎且降喪而云篤皆詩人之用意下字處
首章歸咎旻天汎言饑饉流亡之可憫次章蟊賊内
訌昬椓靡共云云則直指其時事言見天降罪罟一
至于此不獨饑饉流亡卒荒而已者
[010-59b]
天降罪罟即前之罪罟不收天之降罔也
蟊賊是狀其害昬椓是狀其人囘遹是狀其心術兢
兢業業孔填不寧正照臯臯訿訿㸔一何如其囘遹
而莫知其玷也一何如其恪共而莫安其位也上篇
所云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正於
此章見得
潰茂潰字不作遂字解潰亂也潰茂者潰亂而叢生
之謂也
[010-60a]
如彼歲旱二句一直下如彼棲苴一句又形容草之
不潰茂也
我相此邦無不潰止句正應潰潰囘遹二句語云有
治人無治法曽有用亂人而有治法者乎邦之潰止
宜矣
維昔之富四句註極好彼䟽斯粺一句正説今兹之
疚民無稻梁維疏粺之是食也何以作君子小人之
分解
[010-60b]
䟽草𬞞也粺䄺稗也皆非穀實饑饉時不得已而食
之者彼斯二字對言即彼此二字皆指當日之民説
彼有不穫穉此有不歛穧維昔之富也彼䟽斯粺維
今之疚也
胡不自替不是小人不自替以避君子職兄斯引亦
不是我心專為此故至于愴怳引長愚謂替字正與
引字對兄長也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兹
至于民維䟽粺之是食是何神之不富一至於此哉
[010-61a]
葢潰潰囘遹者用事之所致也到此光景宜亦知自
省矣胡不自替且專為充長日缺/ 而勿替也愚謂
此皆是罪在位者之意恐非缺/ 所云云也敢問高明
或曰倉兄填兮兄字作况字解此何以泥作缺/ 曰
凡讀詩當求其正義必據其本字本字必不可解然
後别借他字通之如倉兄之類是也若此替字與引
字本相應而兄字含有充長引長意則就本字解未
為不通而何必照倉兄兄字一律解耶正如為龍為
[010-61b]
光我龍受之可作龍字解獨怪拘儒必與受天之龍
一律俱作寵字解也或又曰兄作長字解不亦太巧
乎恐詩人未必然者曰虞書曰凡官占惟先蔽志昆
命於元龜昆始也書何不下始字必用昆字耶古人
命辭偶爾亦多有巧處書可以用昆字詩亦可以用
兄字而况乎兄字之可解乎而况乎本文之原非况
字乎固不必嫌其巧而反就其拙也
池之竭矣四句註亦善愚猶有未然者凡王者盡四
[010-62a]
海之民納之濡之域若池之
育小鮮也必其頻
無朘削中多湧溢而後池與泉兩無竭也今在位之
臣則多朘削之政矣池之竭也豈曰不自頻乎且又
無因心之施矣泉之竭也豈曰不自中乎而初不任
其咎也大溥其害於天下如云弗克專日充長而𢎞
大焉寧不烖及于我之躬乎愚謂如此㸔與上胡不
自替職兄斯引與下日蹵國百里似相聨屬若謂上
四句是喻禍亂之所從起而今不云然猶亦可通若
[010-62b]
下三句既謂我心專為此故倉怳日益𢎞大又憂之
曰是豈不烖及我躬覺多轉摺不直截且十月之交
云職競由人巧言云職為亂階桑柔云職凉善背職
競用力職盗為寇皆主小人説則此之職兄斯引職
兄斯𢎞亦必主小人説無疑者
讀甘棠之詩則知召公之溥其澤於民者深矣所以
日辟國百里讀召旻之詩則知小人之溥其害於民
者𢎞矣所以日蹙國百里書曰撫我則后虐我則讐
[010-63a]
亶然乎固不可徒咎犬戎之内侵諸侯之外畔也
幽王去宣王中興不逺國必有耆舊之人特闕/ 者
舎兢兢業業之臣而維臯臯訿訿之任此闕/ 所以
莫可救也
此篇當參桑柔瞻卬二篇㸔
[010-63b]
重訂詩經疑問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