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5 道德真經集註(二)--彭耜 (YP-C)


[05xinji-06-0060a]
 得者非得彼也自得而已故去彼取此
 黃茂材曰腹易厭足而目好尙無窮故學道者欲收視欲內
 觀欲默照其不爲目可知此者此道也亘古及今惟有此道
 捨此皆非道也故云去彼取此


寵辱章第十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御註曰寵者在下貴者在上居寵而以爲榮則辱矣處貴而
 以爲累則患莫大焉
 碧虛子陳景元曰寵者謂富貴慶賞諸吉也辱謂貧賤刑罰
 諸凶也夫達道之士以形骸爲逆旅生死如贅癕不榮通不
[05xinji-06-0060b]
 醜窮知軒冕之去來乃外物之寄託豈有寵辱係懷而可驚
 怛哉此謂中人耳中智之士則處安而慮危得寵而知辱故
 皆如驚者戒愼之深也夫心之感動異於震驚故謂之若驚
 世俗趨末則驚辱中智觀本故驚寵貴者尊愛之稱大患者
 軒冕寶貨外物養身之屬也且至人知身非我有而尙外之
 况尊愛他物乎今世之人謂軒冕寶貨可以資生故貴之如
 身而不知身之與物皆是大患之本不足貴也
 陸佃曰寵所以爲辱貴所以爲患何也曰寵之與貴皆外物
 者也外物非吾所有而有之此所以爲大患大辱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以寵辱爲重甚於性命
[05xinji-06-0061a]
 葉夢得曰寵辱者視寵猶辱也貴大患者以貴爲大患也驚
 者猝然遇之而駭者也身者憂患之所從生而不欲有者也
 常物之情得其所欲則順而安非其所欲則逆而駭故世不
 驚於寵而驚於辱寵之過必辱辱之復必寵視寵猶辱而若
 驚者知寵之必有辱也貴者人之所尊也貴賤無常分有貴
 而賤者爭生滅無定形有身而偶者敵視貴爲患而若身者
 知貴之必有賤也
 黃茂材曰寵人所榮也在道則爲可辱貴人所欲也在道則
 爲可患自古以來因寵貴之極陷於禍敗者何可勝數譬之
 犧牛衣以文繡食以蒭菽及其牽而入於太廟求爲孤犢而
[05xinji-06-0061b]
 不可得則夫所謂寵貴者豈不可辱可患乎
何謂寵辱寵爲下
 碧虛子陳景元曰開元御本作寵爲下言人得富貴慶賞者
 恃寵而驕盈則生禍因寵獲禍則寵爲辱本故曰爲下河上
 公本作寵爲上辱爲下於義完全而理無迂濶皇甫謐本亦
 作寵爲上辱爲下言以得爲上失爲下也
 潁濱蘇轍曰所謂寵辱非兩物也辱生於寵而世不悟以寵
 爲上而辱爲下者是也若知辱生於寵則寵固爲下矣
 陸佃曰可得而寵者下也
 劉涇曰寵人者爲上則寵於人者爲下矣孟子曰趙孟之所
[05xinji-06-0062a]
 貴趙孟能賤之矣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御註曰軒冕在身非性命之理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不
 可拒故至人不以得爲悅其去不可圉故至人不以失爲憂
 今寄去則不樂受而喜之是以得失累乎其心能勿驚乎
 碧虛子陳景元曰世俗據其富貴操之則慄捨之則悲未達
 得失之非我故皆驚懾也中智之士知禍福循環得其寵榮
 必有悴辱故戒之持勝如失之驚也
 臨川王安石曰得失若驚此寵之所以爲辱也
 黃茂材曰寵於人則服役於人其得也在人而不在我故得
[05xinji-06-0062b]
 亦驚其失也在人而不在我故失亦驚夫在我者大澤焚而
 不能𤍠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又何
 有於得失哉
何謂貴大患若身
 御註曰據利勢擅賞罰作福威天下畏之如神明尊之如上
 帝可謂貴矣聖人則不以貴自累故能長守貴而無患譬如
 人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通於大同則無入而不自得
 也世之人以物易性故累物而不能忘勢以形累心故喪心
 而不能忘形其患大矣
 劉涇曰前章言五色聲味馳騁田獵難得之貨交攻其内外
[05xinji-06-0063a]
 所謂大患也而患本於有身無是身則無是患矣而身者委
 形於造物則安能必無哉今享天下之貴則事天下之事將
 羶行以悅人蒿目以憂世其患可勝言哉莊子曰夫貴者夜
 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爲形也亦疏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世俗不知寵爲致辱之大患而返
 貴重致辱之患如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御註曰人之生也百骸九竅六臟賅而存焉吾誰能爲親認
 而有之皆惑也體道者解乎此
 碧虛子陳景元曰夫人所以有大患者謂其有身也且人之
[05xinji-06-0063b]
 身無羽毛以禦寒暑必將資物以爲養而貪生太厚者動入
 死地若能外其身不以身爲身忘其心不以心爲心冥乎造
 化同乎萬物使行若曳枯木坐若聚死灰則向之寵辱大患
 何緣及之又曰無者忘也外也或以無身爲滅壞空寂者失
 老氏之宗旨矣
 潁濱蘇轍曰性之於人生不能加死不能損其大可以充塞
 天地其精可以蹈水火入金石凡物莫能患也然天下常患
 亡失本性而惟身之貴愛身之情篤而物始能患之矣生死
 疾病之變攻之於内寵辱得失之交攖之於外未有一物而
 非患也夫惟達人知性之無壞而身之非實忽然忘身而天
[05xinji-06-0064a]
 下之患盡去然後可以涉世而無累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我因何能致大患爲有此身爲致
 患之本又何况身外更有不能捨棄重於身者乎
 淸源子劉驥曰人之有身飢渴寒暑生老病死莫非患也故
 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所謂無身
 者外生死遺禍福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爲忘己忘己之人是
 謂入於天若然者體合大道心同太虛死生無變於己而况
 利害之端乎
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
 御註曰天下大器也非道莫運聖人體道天下樂推而不厭
[05xinji-06-0064b]
 其次則知貴其身而不自賤以役於物者若可寄而已知愛
 其身而不自賤以困於物者若可託而已
 涑水司馬光曰夫貴重天下者天下亦貴重之愛利天下者
 天下亦愛利之未有輕賤殘賊天下而天下貴愛之者也故
 聖人之貴愛天下所以貴愛其身也如此則付以大器必能
 守之
 潁濱蘇轍曰人之所以騖於權利溺於富貴犯難而不悔者
 凡將以厚其身耳今也祿之以天下而重以身任之則其忘
 身也至矣如此而以天下子之雖天下之大不能患之矣
 陳象古曰恃貴有已而爲天下非寄天下之要也恃愛有己
[05xinji-06-0065a]
 而爲天下非託天下之要也故曰若可寄若可託言若則不
 可寄不可託之義也
 葉夢得曰不貴其貴而貴其身雖得天下而不敢執視之猶
 逆旅茲非可以寄天下者乎不愛其寵而愛其身雖有天下
 而不敢任處之猶蘧廬茲非所以托天下者乎
 黃茂材曰人不知貴其身者以天下爲重而以身爲輕爾故
 不知貴其身人不知愛其身者以天下爲大而以身爲小爾
 故不知愛其身老子之道以身爲天下可貴可愛者皆在身
 彼天下特其外物故可寄托焉
 林東曰達人遺寵而辱不及忘身而患不至有身者以其不
[05xinji-06-0065b]
 能忘身也忘身則無身而亦無患若舜有天下而不與堯之
 非心黃屋則幾矣貴與愛寄與托則一意辭勢互換然耳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
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碧虛子陳景元曰無形之形天地以生謂之夷無聲之聲五
 音以始謂之希無緒之緒萬端以起謂之微此皆先賢舉其
 進道之方也若夫能忘其視聽冥其循摶混一都無則至矣
 盡矣不可以加矣
 潁濱蘇轍曰此三者雖有智者莫能詰也要必混而歸於一
[05xinji-06-0066a]
 而後可爾所謂一者性也三者性之用也人始有性而已及
 其與物構然後分裂四出爲視爲聽爲觸日用而不知反其
 本非復混而爲一則日遠矣若推而廣之則佛氏所謂六入
 皆然矣首楞嚴有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此之謂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大象平夷無色可見大音希聲嘿
 不可聽冲妙無形虛不可執三者謂希夷微也皆無質象不
 可以器位分之故復混爲一非視聽把執擊摶之能知似隱
 似見或存或亡不可究詰亦若萬籟一風而異聲七竅同氣
 而殊用思不可推言不可議者也
 淸源子劉驥曰夷則無色故視之不見希則無聲故聽之不
[05xinji-06-0066b]
 聞微則無形故搏之不得此三者不可致詰隨事强名夫道
 一而已故混而爲一
 黃茂材曰此章論眞有也眞有雖有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
 之不得則近於無老子慮夫人之溺於無而不知其有於是
 爲之别白而言曰是道也分之則爲三夷希微是也合之則
 爲一混然者是也是皆眞有非無人不能知之乃謂老莊爲
 虛無之學豈足與語道哉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御註曰形而上者陰陽不測幽而難知茲謂至神故不皦皦
 言明也形而下者一陰一陽辨而有數茲謂至道故不昧昧
[05xinji-06-0067a]
 言幽也
 碧虛子陳景元曰夫形色之物皆有涯分惟道超然出於九
 天之表處陽而不明存乎太極之先而不爲高矣使其學者
 居上與日月齊照而其光不皦故曰其上不皦沈然没於九
 地之外處陰而不暗流乎六極之下而不爲深矣使其學者
 在下與瓦甓同寂而其明不昧故曰其下不昧
 涑水司馬光曰皦明也道之昇萬物以生而不可見道之降
 萬物以息而未嘗亡
 潁濱蘇轍曰物之有形者麗於陰陽故上皦下昧不可逃也
 道雖在上而不皦在下而不昧不可以形數推也
[05xinji-06-0067b]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忽焉在上明而不曜倐然在下幽
 而不晦
 陳象古曰皦明白之稱也昧隱暗之稱也不皦謂道行於己
 不自明其功也不昧謂道施於物不可隱蔽於其理也
 黃茂材曰此又論無之非無也其在上也人見其皦而非皦
 其在下也人見其昧而非昧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御註曰道之體若晝夜之有經而莫測其幽明之故豈貌像
 聲色可得而形容乎故復歸於無物
 潁濱蘇轍曰繩繩運而不絶也人見其運而不絶則以爲有
[05xinji-06-0068a]
 物矣不知其卒歸於無也
 淸源子劉驥曰繩繩兮綿綿不絶運用無窮不可得而形容
 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御註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
 有象猶如太虛含蓄萬象而不睹其端倪猶如一性靈智自
 若而莫究其運用謂之有而非有謂之無而非無若日月之
 去人遠矣以鑑燧求焉而水火自至水火果何在哉無狀之
 狀無物之象亦猶是也
 穎濱蘇轍曰狀其著也象其微也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皆非
[05xinji-06-0068b]
 無也有無不可名故謂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御註曰其始無首其卒無尾故迎之隨之有不得而見焉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周流無端故無首尾
 陳象古曰不可致詰故如是
 淸源子劉驥曰莫知其始故迎之不見其首莫知其終故隨
 之不見其後
 黃茂材曰此又論無有之非無有也旣謂惚恍矣烏有其首
 之可迎烏有其後之可隨雖無其首與後也謂無其中可乎
 經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其中何也物與象
[05xinji-06-0069a]
 是也由此以言無有之非無有可見矣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御註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師天而無地者或蔽於道之動而
 憑其强陽師陰而無陽者或溺於道之靜而止於枯槁爲我
 者廢仁爲人者廢義豈古之道哉不可致詰而非有是謂恍
 惚而非無執之以馭世則變通以盡利鼓舞以盡神而無不
 可者此所謂自古以固存者歟
 碧虛子陳景元曰古道者無形無名天地之原萬物之宗也
 卽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之道也老氏使其治身治世者持執
 上古無爲自然之道制馭卽今有爲煩撓之俗歸乎湻風復
[05xinji-06-0069b]
 乎太始使各正性命不遷其德是謂知道之綱紀也
 陸佃曰能知古始古者今之所出始者終之初莊子所謂無
 端之紀是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綿古不移道也見機而作事也治
 身者執古之道謂人之靈物與造化齊生不泯不滅今之有
 者身也受之於陰陽得之於父母貸一氣以有生本五行以
 成質執守神用攝御身形是謂執古之道不失御今之有不
 虧古謂先天之道始謂萬物之宗能知道者是謂執物之紀
 而總之
 淸源子劉驥曰聖人體道之眞以治身緒餘土苴以治天下
[05xinji-06-0070a]
 國家所以御今之有也能知古始則知道之大原故是謂道
 紀
 黃茂材曰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
 深先天地生而不爲久長於上古而不爲老時有古今道無
 古今故可執而御謂道爲非有可乎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太極此五太者時之所謂古而道之所謂始人能知之可以
 爲道之紀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御註曰列禦㓂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老子謂孔子曰良
[05xinji-06-0070b]
 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其謂是歟
 潁濱蘇轍曰粗盡而微微極而妙妙極而玄玄則無所不通
 而深不可識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雖在世間人不以爲異
 黃茂材曰齧缺王倪蒲衣子南郭子綦支離疏王駘與夫子
 祀子輿子桑戸之徒皆古微妙玄通之士人不能識故謂莊
 子寓言焉當商周之季士之被褐懷玉隱居田肆不肯出而
 攖於世網者何時無之但無所紀見如論語載楚狂接輿荷
 蓧丈人長沮桀溺今皆謂無是人可乎嗚呼人固難知有道
 之士尤其難知此經所以謂其不可識
[05xinji-06-0071a]
夫惟不可識故强爲之容
 御註曰天之高不可俄而度地之厚不可俄而測曰圓以覆
 曰方以載者擬諸其容而已强爲之容豈能眞索其至
 碧虛子陳景元曰恐後世無以爲師法故强爲說其容狀指
 陳表儀謂下文也
 陳象古曰顯教示信若不强爲之容恐來者不可學也
 黃茂材曰夫有道之士雖爲難識天與之形道與之貌亦可
 見其髣髴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若容渙若氷將釋敦兮其若
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05xinji-06-0071b]
 御註曰豫者圖患於未然猶者致疑於已事若冬涉川守而
 不失己若畏四鄰易所謂以此齋戒者是也敦者厚之至性
 本至厚如木之樸未散爲器曠者廣之極心原無際如谷之
 虛受而能應不劌雕以爲亷不矯激以爲異渾然而己故若
 濁與修身以明污者異矣
 碧虛子陳景元曰豫猶豫也言有道之士順從自然而舉事
 退藏輒加重愼雖履坦途常憂没溺如寒沍之月揭涉長川
 其心豫然恐下沉於不測之淵也又履虛無而不敢有爲故
 出處而深思猶然而畏懼謹於去就而慮幽明之司察如世
 人避禁而畏四鄰之竊知此戒之深也儼然端謹而心無散
[05xinji-06-0072a]
 亂如賓對主人曷敢造次其無事無爲也夫東郭順子正容
 悟物使人意消故田子方師仰之李含光居於暗室如對君
 父故司馬子微激賞之此可謂能儼若客也外雖矜莊而內
 心閑放若春氷之釋渙然泮散凝滯都亡敦者淳厚貌樸者
 質素貌又形未分曰樸有道之士天資淳厚而質素之材未
 嘗分散其語默恬和而無文飾也曠者寬大之稱谷者含虛
 之竅有道之士德純厚而不顯器寬大而含容任善惡之去
 來而不撓於懷有如空谷之應答而嘗虛也雜波流曰渾不
 分明曰濁有道之士內心淸靜而外雜波流若濁水之不明
 曷分别乎妍醜也己上七事治國則民不識不知復乎太古
[05xinji-06-0072b]
 修身則和光同塵冥乎至道
 潁濱蘇轍曰戒而後動曰豫其所欲爲猶迫而後應豫然若
 冬涉川逡巡如不得己也疑而不行曰猶其所不欲遲而難
 之猶然如畏四鄰之見之也無所不敬未嘗惰也知萬物之
 出於妄未嘗有所留也人僞己盡復其性也虛而無所不受
 也和其光同其塵不與物異也
 臨川王安石曰雖然亦不可不反諸本也故敦兮其若樸而
 守之以素也故曠兮其若谷谷者虛而能應者也然而其道
 亦不可得而别也故混兮其若濁而已矣此所謂善爲士者
 也夫豫也猶也以至於混而其若濁也皆所爲不可識而强
[05xinji-06-0073a]
 爲之容也
 陸佃曰以其先事而慮常迫而後動故曰豫若冬涉川以後
 事而慮常以防而後居也故曰猶若畏四鄰以其雖以迫而
 後動防而後居而其心常儼之若客渙若氷將釋者散而不
 凝於物也敦兮其若樸者其體無乎不圓也曠兮其若谷者
 其體無乎不虛也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然後冥之以無
 知混之以無覺故曰渾兮其若濁
 劉槪曰猶豫皆疑而不敢進之辭也以其不爲物先故豫若
 冬涉川猶若畏四鄰以其不爲事主也故儼若客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建德若偷爲善不伐豫若履氷愼
[05xinji-06-0073b]
 之至也猶若畏鄰密之至也
 葉夢得曰豫者先事而戒也古者謂大象爲豫物大則見之
 者早而冬涉川亦理之所易見而戒者也故先事如之猶者
 後事而猶疑也猶亦獸名畏人而善登木畏人登木可矣無
 人登木者疑也四鄰吾所親狎可以無畏而猶畏故後事如
 之儼若客莊也渙若氷將釋舒也氷者時而後散不遽毁其
 堅者也將以臨民不可以不莊故容張之也孔子享禮有容
 色退而燕居不可以不舒故渙孔子居不容燕居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弛之也敦兮其若樸足於己者實也曠兮其若谷
 受於物者虛也雖然是皆其表吾終日暴而不知斂則物得
[05xinji-06-0074a]
 以窺之矣故終之以渾兮其若濁潔而與眾異易濁而與眾
 異難
 淸源子劉驥曰豫者圖患於未然若冬涉川不得已於事也
 猶者致疑於己事若畏四鄰退藏於密也儼若客者望之儼
 然寂然不動也渙散也散其留滯混然融和如列子之心凝
 形釋骨肉都融是也故若氷將釋敦兮其若樸者敦厚無華
 若混沌之始樸曠兮其若谷曠蕩無邊若天谷之至虛渾兮
 其若濁者和光同塵渾雜如濁與修身以明污者異矣此七
 者皆古之善爲士者所爲可謂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
 愚所以深不可識也此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無人識者國
[05xinji-06-0074b]
 君卿大夫視之猶眾庶也
 晦菴朱熹曰儼若客語意最精今本多誤作容殊失本旨又
 曰舊讀儼若容止作容字嘗疑此或非老子意後見一書引
 此乃以容字爲客字於是釋然知老子此七句而三協韻以
 客韻釋脗若符契又此凡言若某者皆有事物之實所謂客
 者亦曰不敢爲主而無與於事故其容儼然耳
 黃茂材曰豫兮若冬涉川踐履必加敬也猶兮若畏四鄰常
 若有臨於其左右前後也儼若客居處不敢慢也渙若氷將
 釋形氣無留滯也敦兮其若樸初不見其圭角也曠兮其若
 谷其中足以容也渾兮其若濁處俗而不違於俗也皆其道
[05xinji-06-0075a]
 德之容睟然見於其外使人愛慕之不厭若乃晉人之風蓬
 頭跣足不拘繩檢終日酣飲疾呼大呌自以爲曠達豈足言
 此哉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久以動之徐生
 御註曰易曰來徐徐徐者安行而自適之意至人之用心非
 以靜止爲善而有意於靜非以生出爲功而有爲於生也因
 其固然付之自爾而無怵迫之情遑遽之勞焉故曰徐靜之
 徐淸萬物無足以撓其心故孰能濁動之徐生萬物無足以
 係其慮故孰能安安有止之意爲物所係則止矣豈能應物
 而不傷
[05xinji-06-0075b]
 碧虛子陳景元曰言世俗之人誰能如有道之士心同淵泉
 卽其濁以澄而靜之則徐徐復其淸矣誰能如有道之士支
 離其德當其安以久而動之則徐徐全其生矣
 潁濱蘇轍曰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則濁而不復淸枯槁之士
 以定滅性則安而不復生今知濁之亂性也則靜之靜之而
 徐自淸矣知滅性之非道也則動之動之而徐自生矣易曰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所謂動者亦若是耳
 黃茂材曰大道汎兮初無定名若以爲濁靜之則淸若以爲
 安動之則生所以能與物爲無窮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05xinji-06-0076a]
 御註曰有積也故不足無藏也故有餘至人無積亦虛而已
 保此道而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者亦已小矣故不欲盈經
 曰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碧虛子陳景元曰言人保守此徐淸徐生之道者善能謙以
 自牧而安其虛靜夫惟不盈者再舉獨有至人不矜恃盈滿
 故能常守弊陋薄惡雖有新成之功亦能持勝不動更求進
 嚮復增上善不住小成斯乃聖人之深趣也
 王雱曰得道者未嘗盈則成道者未嘗新也道之爲用萬世
 而不敝以其無敝無新不成不敗故也敝生於新敗生於成
 士雖成道而常若敝敗則終無敝敗矣苟得道之初矜其新
[05xinji-06-0076b]
 成則與道異意非大成也經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此篇句
 句有序以至於成成而若敝則盡之矣
 陳象古曰盈滿假之謂也志自滿假道隨而汙故不可盈古
 人行道其弊不生今人若能如古豈有新成之弊哉恐其奉
 道之不至也故無弊者其要在於不自盈而已
 黃茂材曰盈對虛而爲言蔽匿也藏也老子曰良賈深藏若
 虛其不欲盈可知夫物新必有故成必有壞無新也孰故乎
 無成也孰敗乎夫如是可保此道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
[05xinji-06-0077a]
 御註曰莫貴乎虛莫善乎靜虛靜者萬物之本也虛故足以
 受羣實靜故足以應羣動極者眾會而有所至篤者力行而
 有所至致虛而要其極守靜而至於篤則萬態雖雜而吾心
 常徹萬變雖殊而吾心常寂此之謂天樂非體道者不足以
 與此
 潁濱蘇轍曰致虛不極則有未亡也守靜不篤則動未亡也
 邱山雖去而徹塵未盡未爲極與篤也葢致虛存虛猶未離
 有守靜存靜猶陷於動而况其他乎不極不篤而責虛靜之
 用難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以虛爲虛未極於虛也以靜爲靜
[05xinji-06-0077b]
 未極於靜也虛靜兼忘是爲篤極
 葉夢得曰知虛之爲虛而致之未必能致於虛猶有實以爲
 之對也知靜之爲靜而守之未必能守於靜猶有動以爲之
 别也故致虛必極守靜必篤致虛極則無虛是爲眞虛守靜
 篤則無靜是爲眞靜
 黃茂材曰虛靜之境要在純熟致虛不極則不可得而虛守
 靜不篤則不可得而靜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御註曰方其並作而趨於動出之塗吾觀其動者之必靜出
 者之必復而因以見天地之心
[05xinji-06-0078a]
 碧虛子陳景元曰非止於人而萬物之並作未有不始於寂
 然而發於無形及觀其復也盡返於杳冥而歸於無朕以全
 其眞也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謂寂然至無也
 潁濱蘇轍曰極虛篤靜以觀萬物之變然後不爲變之所亂
 知凡作之未有不復者也苟吾方且與萬物皆作則不足以
 知之矣
 臨川王安石曰復本也萬物並作吾能觀其復非致虛極守
 靜篤者不能與於此
 陳象古曰物極則復復者自靜故可以觀又曰萬物雖多安
 能離吾之道哉
[05xinji-06-0078b]
 黃茂材曰人與萬物同生一根惟虛而靜則能觀其復復初
 也物之根也名爲觀物實以自觀
 程大昌曰物之從枯而茁壯長者是其作也華實皆泯津歸
 於根則其復也老氏借淺以明賾也虛者物莫之能昏靜者
 物莫之能誘故其接物易以有見也對奕之智常不及旁觀
 之明而操舟失港凡岸立之人往往皆能指其曲折故由動
 觀動或反與之俱而據要觀妙者必其心不徇物乃始能之
 也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御註曰芸芸者動出之象萬物出乎震相見乎離則芸芸並
[05xinji-06-0079a]
 作英華發外說乎兌勞乎坎則去華就實歸其性宅
 碧虛子陳景元曰芸芸茂盛貌或作云云動作貌
 潁濱蘇轍曰萬物皆作於性皆復於性譬如華葉之生於根
 而歸於根濤瀾之生於水而歸於水耳
 陸佃曰芸芸者所謂幻化也各歸其根者所謂空性也幻化
 有滅而空性無壞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萬物紛紜動作旣極必返於本不
 假至人用意裁制
 淸源子劉驥曰聖人使人息其愛欲之念歸乎虛靜之本復
 其性命之源譬如萬物生於根而歸於根也
[05xinji-06-0079b]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潁濱蘇轍曰苟未能自復於性雖止動息念以求靜非靜也
 故惟歸根然後爲靜命者性之妙也性猶可言至於命則不
 可言矣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臨川王安石曰命者自無始以來未嘗生未嘗死者也故物
 之歸根曰靜靜則復於命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復於元命返於天眞
 陳象古曰本自淸靜因物有遷也
 黃茂材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窮理也歸根曰靜盡性也靜
 曰復命至於命也
[05xinji-06-0080a]
復命曰常
 御註曰復命則萬變不能遷無間無歇與道爲一以挈天地
 以襲氣母
 碧虛子陳景元曰能悟之者則行住坐卧不離乎是
 潁濱蘇轍曰方其作也雖天地山河之大未有不變壞不常
 者惟復於性而後湛然常存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夫物或興或衰或生或滅皆爲造
 化之所陶鑄惟道常然晝不能明夜不能晦復性命之道則
 知眞
 黃茂材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則可常存矣
[05xinji-06-0080b]
知常曰明
 御註曰明道之常不爲物遷故足以鑑天地照萬物
 碧虛子陳景元曰知猶悟也曰明或作日明言日益明達
 潁濱蘇轍曰不以復性爲明則皆世俗之智雖自謂明而非
 明也
不知常妄作凶
 御註曰隨物轉徙觸塗自患故凶易曰復則不妄迷而不知
 復茲妄也已
 碧虛子陳景元曰不悟常道者反以神變爲妖長生爲誕虛
 極靜篤爲空曠歸根復命爲滅亡不知强知不識强識易所
[05xinji-06-0081a]
 謂不常其德或承之羞故曰不知常妄作凶
 潁濱蘇轍曰不知復性則緣物而動無作而非凶雖得於一
 時而失之遠矣
 黃茂材曰常之爲道至微至妙非夫明智玄通之士則不能
 達秦漢以來方士爭言神仙之術陷於禍敗如徐福欒大之
 徒皆妄作者也老子知其凶之必至
知常容
 御註曰知常則不藏是非美惡故無所不容
 潁濱蘇轍曰方迷於妄則自是而非彼物皆吾敵吾何以容
 之苟知其皆妄則雖仇讐猶將哀而憐之夫何所不容哉
[05xinji-06-0081b]
 陳象古曰安於天理不復爭競何有而不能容乎
 淸源子劉驥曰知常則與天地合其德如天地之無不覆載
 也
 黃茂材曰眞常之道大無不包知之者必有容宇宙之量
容乃公
 御註曰無容心焉則不獨親其親子其子何私之有
 潁濱蘇轍曰無所不容則彼我之情盡而尙誰私乎
 淸源子劉驥曰有容德乃大如天地之無私覆載也故曰公
 黃茂材曰容有容宇宙之量則無己無人無物皆㝠於一
公乃王
[05xinji-06-0082a]
 碧虛子陳景元曰旣能包容乃於已無私則襟懷蕩然平夷
 而至公矣旣公平無私則德用周普天下輻輳無有不歸往
 者矣
 潁濱蘇轍曰無所不公則天下將往而歸之矣
 黃茂材曰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
 之道也
王乃天
 御註曰在上而無所不覆者天也
 碧虛子陳景元曰人旣歸往天將祐之
 潁濱蘇轍曰無所不懷雖天何以加之
[05xinji-06-0082b]
 臨川王安石曰王者人道之極也人道極則至於天道矣
 黃茂材曰王者與天爲徒也
 程大昌曰王之能容也無擇而無棄卽天之不頗其覆者是
 也
天乃道
 御註曰天地人莫不由之者道也盡人則同乎天體天則同
 乎道
 潁濱蘇轍曰天猶有形至於道則極矣
 臨川王安石曰天與道合而爲一
 黃茂材曰天法道者也
[05xinji-06-0083a]
道乃久没身不殆
 御註曰道者萬世無弊庶物得之者昌開百聖而不窮蔽天
 地而不息
 劉涇曰所謂自古固存
 黃茂材曰道者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故曰道乃
 久得道則可久矣而曰没身不殆身又可没乎曰身者有形
 之物安得不没身没而謂之久何也其死而不亡者乎其形
 化而心不與之然者乎
 林東曰天猶有形至於道則悠久無窮雖没吾之身而未嘗
 危殆有以見體道之君子與道周旋雖久而安也其源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