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87 念菴文集-明-羅洪先 (WYG)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念菴文集巻十
            明 羅洪先 撰
  説
   見羲説
易之八卦庖犧氏先天之學也庖羲氏通神明之徳類
萬物之情以教天下於是象天法地逺觀近取見至賾
而不窮者不出於有無之相因始設竒偶二畫以象之
[010-1b]
二畫錯而八卦成八卦錯而四圗著是卦畫者庖羲氏
之文謂圗無文者非知圗者也圗之文不一陰陽消長
之象則一陰陽消長天地之變化也於先天何居且夫
先天云者言夫天地之所由始是天地所不能與也而
況於人乎夫安知其逆順與否而又安所據而圗之哉
嘗試言之先天其源後天即其委也善窮源者必循其
委即變化之所由始而天地可推矣是故觀圗之自震
而離而兊而乾則一陽漸長之象形焉陽主發動其機
[010-2a]
進而上往上往者生遂者也故曰順言順而遂也則出
有之謂也觀圗之自巽而坎而艮而坤則一陰漸消之
象形焉陰主斂靜其機退而来復来復者反本者也故
曰逆言逆而反也則入無之謂也二者推盪而天地之
變化賾矣雖然方坤陰之已逆而震陽之未生固隂陽
消長之間也是時也無有乎眹兆無有乎端倪無有乎
期候彼一陽之來果何所自哉是故有不始於有而始
於無無不終於無而終於有一息之出其先則入之源
[010-2b]
也一日之子其先則亥之交也一月之朔其先則晦之
終也一嵗之復其先則剥之極也故曰復見天地之心
言觀此而天地可見也然則闔闢之始必自渾淪恍惚
坱圠沕穆不涉有無不屬動靜擬議有所不能至思為
有所不能及其猶陰陽消長之間乎故曰易逆數也是
故以其無分於動靜有無常為主宰而言謂之天心以
其動靜有無交錯變化而擬議思為一無所與而言謂
之大易以其變易不窮終不離於主宰而言謂之逆數
[010-3a]
盖自其源而觀之若已判然於天地開闢之始自其委
而觀之則亦不離於隂陽消長之間惟不離於隂陽消
長之間則亦不離於此心往来之際孰知夫元精之先
一息也孰知夫夜氣之先旦晝也孰知夫混沌之先日
月也孰知夫開藏之先嵗運也孰知夫太極之先天地
也是庖羲氏之學而未之嘗言也故曰通神明類萬物
不出於有無之相因風氣漸澆情偽相感列聖繼作皆
因時以捄獘於是文王重之以盡其變周孔繫之以効
[010-3b]
其動及其久也意義繁圗書聚諸家之學競起而莫之
準矣是故徇於有者見動而不見靜於是刑法名理功
能之說興其蔽也常外馳而不自止是化物者也墮於
無者見靜而不見動於是偏槁苦空虚靜之說興其蔽
也常内揵而不相應是絶物者也惡絶物者斥無為之
言為異端惡化物者病有為之迹為同俗或舎二見而
求一致者則又未能超後天之質以還先天之源而不
免執見以為本庖羲氏之學隠而不見者數千年於兹
[010-4a]
矣於數千年之後諸家紛紜之中綜往聖未言之意於
數畫之圗非自有得於此心之往来自一息之微推而
至於天地變化脗合洞徹渾一無二其孰能之
   劉士仁字説
天地之氣翕聚而至於發散必且氤氲磅礴薰蒸融液
彌漫於覆載間不獨甲拆之微肖翹之形絲縷毫芒靡
不貫徹雖石至頑悍土至剛瘠亦復含澤潤而吐華滋
盖生生之動莫能遏也斯時也名之曰春春之為言從
[010-4b]
屯從日指日之暄燠草茁然欲奮出之象也惟人亦然
至靜之後真心来復太和畢達無有間隔自愛親敬長
盡人之逺邇疎戚極于萬物靈蠢纖鉅通一無二神感
㡬應不異彼此盖得天地之生生而未有遏之者也斯
念也名之曰仁仁之為言從人從二二者天地惟人同
之言同天地之春也故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不能同
體即不足以應春之生生大哉仁乎其三極之精乎春
之至也漸仁之成也難學與不學有辨矣龍山劉節推
[010-5a]
君将冠其長子子韶之子應春問字於余余字之曰士
仁夫人之仁以其心而士之仁以其學未有不學而中
心安仁者是以必屬之士彼愛親敬長此心不容遏者
也即此一念推之可同於天地嗟乎士仁吾知其願學

   天命説
世之言自然而不容强者類名之曰天有所賦予而不
可違者類名之曰命委之天命則一毫經畫措置之力
[010-5b]
大抵皆無所施此夫人而知之也雖然亦有不盡自知
者矣自吾知有生也而視聼焉而言動焉而愛親敬長
慈幼焉有一不足者乎誰則誘之誰則使之惟其自有
生而足也則其生也若有賦予之者而其所自足者又
皆自有生而然此獨可以私意雜乎其間哉聖賢者以
為吾之心固有若然者矣而言性者顧或失之乃名之
曰天命之謂性其言天命者又失之也乃復解之曰莫
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言至於是不待
[010-6a]
師友之傳授詩書之訓釋而吾之心固已昭然無隠矣
雖然如此而視聼可矣視而擾擾聼而逐逐豈所謂天
命者乎推而論之言有所餂動有所為愛有所強敬有
所飾慈有所蔽非有誘其中而使之然乎此雖加以師
友之益詩書之澤而吾心之欲其昭然無隠不可得也
於是聖賢者以為吾之心固又有若然者矣乃復示吾
人以學學也者所以學吾之心也學其所謂天命而去
其不出於天命者也不出於天命者何也凡吾有以為
[010-6b]
之有以致之也有以為之有以致之非他也即吾之視
聼而動意乎中者是也白沙先生有見於是也其言曰
學以自然為宗言希天也陽明先生曰致良知良知者
自然之知無二言也皆所以致其命者也至命者至之
也知命為之主也俟命惟所適也立命者弗去是也學
者之事也學不達於天命不可以言盡心心有不盡則
日困於紛挐膠轕而無以自免是所謂天之刑人也而
何羨於獲年哉往余讀一峰先生文知秋江劉氏有素
[010-7a]
彬翁心雅敬之嘉靖己酉春先生之孫受及弟暘姪冕
訪於石蓮洞中語及蓉江劉子者孝友人也其平居恂
恂謹於禮不敢私其家以病鄉人問其世素彬翁之孫
也予喜兩家再世有人可以不墜先人之業為之動色
久之受因告曰沆四十時常辱教於雙江君則以孔子
四十不惑者語之或者以為言太髙也今加十年而志
不衰曷亦有以解之乎余謂曰有孔子之志學而後可
以語不惑不惑者言於天命之性學之而不疑者也五
[010-7b]
十而知非始知也日用而無不知也加於不惑矣蓉江
如曰此聖人之事吾則安能為幸為觧曰無所為而為
者義也非訓字語耶其謂莫之為莫之致者又何以異
也今之以言夀人者多託之長生長生無足道也而其
言有曰無淈滑爾魂兮彼将自然聞者不以為髙大而
懐懼心以是取譬蓉江之惑釋矣
   為後説
禮有無子無無後何言乎後也不忍其無歸而為之喪
[010-8a]
不忍其不食而為之祭不忍其父母妻之無養而為之
主是三者事至重也身有所繋情不得以兼舉情有所
専禮不得以並隆故曰為人後者為之子而為其父母
朞盖為死者之慮至周也夫舎其父母之情而為人後
此非得已也而一有利於其間則有無之之心矣利於
人而舎其父母不可道也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為人後
者不得入其意以為斯人之不可語慈孝猶敗軍之不
可語勇亡人之不可以與圗存也絶之弗嚴後世必有
[010-8b]
因為後而亡父母者聖人禁亂於未萌故民鮮入於刑
戮此禮不可一日無也後世之言後者徇其名以利之
耳悖其實而人莫非之顧以為聖人之經不足以捄有
司之法未之思也予嘗睹三陳孝友事而賛之以為充
三陳之心可以復古之禮無難矣陳輔國輔華有兄輔
邦為人剛梗而篤於愛弟二人之奉其兄自少至老未
嘗一言忤也輔邦死無子輔華誄之輔國曰吾兄之墓
宿草矣而室且無人吾何以盡吾心哉吾視其視吾昆
[010-9a]
季猶其身也其視吾昆弟之子猶其子也亦孰擇而為
之後亦孰忍自後而不為之後哉且吾恨世之為後者
之為利也而又忍效之雖然吾二人之不能常保猶夫
兄矣後世孰有知吾心者吾将割花橋雙源坑之田若
干石以供嵗事俾世世守之吾二人之傳漸逺則吾兄
之祭不廢孰與為後者之怠棄哉輔國既死輔華卒舉
其議余聞而澘然者久之盖傷其志而感其有合於古
禮也夫古者貴専而兹以合舉何言乎合也以其無利
[010-9b]
之之心而又能行乎其不忍也嗚呼世之名存而實亡
與實同而名異者可盡道哉因書其事以為勸復附為
說俾議禮者參攷之
   月借日光説
月本無光借日為光此必古語宋儒聞而不察以黑毬
擬之真啽囈之說也易曰日月相推而眀生傳曰月盈
則虧書曰哉生明旁死魄此明言月之生死盈虧也日
之象則兔兔卯神也卯本日位而藏於月月象則烏烏
[010-10a]
酉神也酉本月位而藏於日此象坎離之交也乾交於
坤而為坎坎為月精其中之陽兔之譬也坤交於乾而
為離離為日精其中之陰烏之譬也陽明隂暗隂本無
光其光則陽之藏也故謂之借光盖指其生死盈虧不
定而言之也故一月之首謂之朔朔之為言蘇也猶日
死而復蘇其字從月從逆言月至此逆而反也順則死
逆則生數往者順往者屈也知来者逆来者伸也嗚呼
有能知逆之義者其於道也庶幾乎
[010-10b]
   雙壽圖説
昔孟子以父母俱存為君子之一樂而即以不愧不怍
繼之其意以為非俯仰無愧怍固不足以恱乎親不足
以恱乎親則亦不足以為君子矣不然世之具慶者何
限其皆謂之樂矣乎葛山王生安器游予門每與語孔
顔之樂駸駸然有意乎尋之也一日持其父思畏君母
劉氏雙夀圗来乞言問之曰母劉以明年戊午而思畏
以己未並夀七十予為之喜曰生乎汝曷自反其心其
[010-11a]
果樂乎予言無以為也父母於子一體也自子之外歸
也使其欣然若有得焉父母見之有不動色者乎使其
戚然若弗寜焉則必駭訝而相問此其見之外者然也
况深有得於中者哉生果求其樂矣乎驗之於君子之
俯仰而已矣
  辨
   良知辨
予問於龍溪子曰吾記熙光樓若何曰将以捄病非言
[010-11b]
學也曰何曰良知者感觸神應愚夫愚婦與聖人一也
奚以寂奚以收攝為予不答已而腹飢索食龍溪子曰
是須寂否須收攝否予曰若是則安取於學饕餮與禮
食固無辨乎他日龍溪子曰良知本寂無取乎歸寂歸
寂者心槁矣良知本神應無取乎照應照應者義襲矣
吾人不能神應不可持以病良知良知未嘗増損也予
曰吾人常寂乎曰不能曰不能則收攝以歸寂於子何
病吾人不能神應謂良知有蔽可乎曰然曰然則去蔽
[010-12a]
則良知明謂聖愚有辨奚不可求則得舍則失不有存
亡乎養則長失則消不有増損乎擬而言議而動不有
照應乎是故不可冺者理之常也是謂性不易定者氣
之動也是謂欲不敢忘者志之凝命之主也是謂學任
性而不知辨欲失之妄談學而不本真性失之鑿言性
而不務力學失之蕩吾懼言之近於蕩也龍溪子曰如
子之言固未足以病良知也
   四聖辨
[010-12b]
夷之清尹之任惠之和與孔子卒不同者孟子屢引而
不發非有愛於言不能言也三引孔門弟子之言以告
丑者欲其深思而再問耳至謂集大成則已指其故矣
而所謂其中與其至者卒未之明言豈待人之自得哉
夫射者之於鵠猶學者之於天命也學不本於希天猶
射不指夫正鵠縱力有餘或過其鵠謂之中不可矣夷
尹與惠忘私也而未能盡性至命與鵠猶有間者也孔
子希天是謂至命至命者至鵠也忘私脩行之極也至
[010-13a]
命希天之極也學見於行則有跡有跡則猶有可舉有
可舉則有所遺故其流各有弊然以其所造皆無私意
之留故皆曰聖學通於天則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孔
子嘗曰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惜哉顔子没而此意
不傳下學上達知我其天之語告之子貢而不能悟微
孟子其孰知孔子之所指乎
   物辨
植青箱者以扇類箑以握類指種香𤓰者直剖則長橫
[010-13b]
剖則短熊膽占朔雉尾卜晴春泥繁雞夜燭敗蟹是無
知者有知無見者有見也然則知不係心見不憑目動
於心者知必不靈拘於目者見必不廣是以聖人虚其
心不偏物蔽其目不見人
   昭穆辨
古之昭穆果以世耶不拘子孫相比為說耶然世之言
昭穆者斷謂隔世相附考之商南庚而下至於小乙五
世俱兄弟繼如果以世耶則將廢諸帝之祀矣然在位
[010-14a]
則其祀不可廢也七世之廟不可越也廟無二主豈容
一廟五主乎既不可共是始祖而下止祀及父子兩世
而髙曽祖俱祧則於禮愈不通矣制禮者必有定說姑
識所疑以俟詳考
   日晷辨
日晷本元太史郭守敬圭表制也余嘗入司天臺觀之
卧石圭刻尺寸以為瑱樹銅表南端髙四十尺為室表
北霤中以候景室闇則景愈明而候視審表髙則景愈
[010-14b]
長而尺寸别盖本土圭之制五倍以數以變通之今世
所傳日晷以木為簡六南端立表北畫時刻持之對日
視晷不必定方位而設者即其遺意也嘉靖乙巳春予
祔亡弟造夫&KR0008嶺大墓山取以測時是時為立春節日
入酉初初刻將晡視其景在戌之終竊疑焉畢葬取元
史考之北極出地之度有多寡夏至測日之景有短長
是地之勢與日之行皆有南北參錯也因悟曰世人但
知減表之盈虧以合日之異行而不知變表之短長以
[010-15a]
准極之相去極之相去有逺近則地勢不同地勢不同
則表之則當變於變表之中加以盈虧而後日之晷刻
可得而測也今世所傳亦曰本之守敬云爾守敬邢臺
人表在大都大都今京師也取京師之表行之四方其
謬何疑於是即大都北極出地四十度之數為舊表之
則十分之而取其八分六分五分通為四表以合二分
二至之日行而測其景以定晷刻無弗驗者乃知守敬
之制得之變通世人之謬失之執泥故也明年如毘陵
[010-15b]
語之荆川荆川精於厯數者聞予驚曰兄聰明善悟若
此胡不究厯法乎将強以授予應曰程子有言某那得
許多工夫一笑而罷他日語之人多不解或又索予表
以測日予曰此非吉州也慙而止後十年龍山劉子問
日晷出其制以告不甚解乃為之辯復詳其制遺之
 舊制夏至後表一寸春分與立秋後表八分在下穴
 立冬後表五分秋分與立春後表六分在上穴夏表
 準今木工尺正一寸今以京師當之為四十分強西
[010-16a]
 安四十少登莱太原三十八少濟南三十七少大名
 三十六東平三十五六嵩山三十五開封三十四大
 強河南三十四大弱漢中三十三半強揚州三十三
 武昌成都三十一半衡山二十五吉安二十三半雷
 州二十六瓊州十九半自長安以下夏至表皆從京
 師四十分中得數又十分之以為寸其三表又劑分
 而逓減之如雷州二十正當京師四十之半其夏至/表准木工尺之五分如此則春分當四分
 秋分當三分立冬當二分半他准此盖以木工尺之/五分又十分之取八分六分五分三表此減表法又
[010-16b]
 按周禮日東景夕多風日西景朝多陰則知東西二/地朝夕表又有増減近東減卯辰増申酉近西減申
 酉増卯辰長/短准此以漏木簡長七寸博二寸中髙長五寸五分
 博一寸畫時刻南起午北迄寅戌往来數之五寸五
 分之内午四分己未五分辰申一寸卯酉三寸寅戌
 五分午四畫之往来數得八刻寅戌一畫餘刻之半
 他時皆八畫之準八刻其分寸準木工尺不復減或/疑
 木工尺有短長以何為準解之曰即以一尺之分寸/畫刻取一寸四十分之視所在之地當直多少折為
 表之分寸無不準知四倍/土圭者皆可盈縮為之當南端畫中外為上穴内
[010-17a]
 為下穴以立表四周下陷為水渠取平渠深二分徑
 三分外為廓竅其復下以藏表
  箴
   一真箴
種谷去稗種桃失李将美靈根必辨本始天地之性在
人為理事應無方心實不倚惟聖先覺立極陳紀不失
天真自然而已知以物遷志為氣使百骸雖存諸用盡
弛譬之幻偶機不由彼即獼而冠有無奚禆有思希聖
[010-17b]
莫先反已在身所由如意之指言或有餘行不相比類
躬負販謬羨陶猗假寐一厠遊魂千里覺而自顧境非
昔擬何以責之曰非真爾目不外營聼不逺徙易慮改
圗爰表及裡神解精存口談足履如飢索飡如渴飲水
得寸守寸知此保此持之終身可以夕死
   慎齋箴
慎哉慎哉有身實難孰阽于危孰麗于安譬彼措履周
道平平漸漸之石亦既隕顛毋曰莫侮神在爾室毋曰
[010-18a]
于邁尚鑒于抑飲食日用莫匪爾質庶靡有他以觀遺

  銘
   竒石銘并序/
 雙江先生之訪石蓮也披榛篠陟巘崿取片石若拱
 璞隨叩中律七竅匪鑿盖念庵子屢寓目而未始驚
 愕者也嗟夫物貴遘時人有知己幾不可强何莫非
 此於是為之銘而贈焉銘曰
[010-18b]
以為汝有遇耶則失所處以為汝不遇耶則得所主雖
然苟不轉矣在邇在逺焉往而非汝耶
   小硯銘
其亷若夷其長不施挫銳處卑行與時隨以修爾辭吾
以為身之規
   方硯銘
質之剛徳之方靜而有常中𤣥且光遺之無疆匪余爾
&KR0391曰人文之用章
[010-19a]
   月岡曾氏宗祠明禋堂碑銘并序/
 堂曰明禋崇三尋廣五筵主藏後寢神庫旁翼致齋
 兩廡五間門三闕/序前啟綽楔夾庖與庾度地為尺
 脩三百五十廣一百八十月岡曽氏宗祠也曽之先
 居豫章徙廬陵自延構始至崇朴再徙泰和文溪七
 世安強提舉湖南又十世寳慶通判如驥以死國諡
 忠愍忠愍有弟如龍判岳州文類其兄四世俊甫新
 甫徙檀樹巷至今有祠祀三公二甫一以賢貴一以
[010-19b]
 始徙禮也三傳為遼海翁子永徙韋家巷翁篤行忤
 時國初坐誣謫戍遼左長厚博服帥領恱之晩得代
 歸子伯愚卒遺孫士俊士敏士鼎鼎義請戍二兄得
 留士俊早逝士敏攜子姪徙今月岡俊再傳勉訓拓
 室南岡長子才冠金壇教諭敏以仲子知州瑀貴封
 光山知縣孫勉敬五井鹽課大使大使生才達以子
 山東按察使于拱貴封郎中知州稍移文水生清逺
 訓導任貴陽知縣憲曽孫于冕訓導澧州而桂陽子
[010-20a]
 才漢為湖廣布政㕘議自居月岡未踰五服顯貴相
 踵諸生軰出輒負時名族日衍肆於是長老知州子
 晩清逺子才澄暨郎中桂陽子才涇諸生金壇子于
 乾㕘議子于鑑合澧州按察率其羣從同心一辭本
 始祖徳食惠莫酬於義豈可卜既獲吉斂材庀工爰
 建堂宇遂定祀儀晩執嵗事斷自遼海服在髙祖伯
 愚惟曽俊敏始遷親則王父匪鼎振義曷有遺音宜
 祔且報咸以妣從遼海而下引引繩繩上遷下祔班
[010-20b]
 敘逓進復因于乾請文牲石用廣明禋或謂祀四世
 於今匪倍禮曰大夫有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髙祖
 於古匪僭不僭不倍於明禋曰庶哉某按廟制以世
 代近逺章數隆殺辨貴賤然皆外垣都宫昭穆異處
 主無二尊文至飭也爾雅室有東西廂曰廟無廟曰
 寝今祠皆寢非廟也籩豆籥羽不登于階即世逺其
 不謂殺乎且夫始徙不遷賢貴不祧遵人情也如以
 四世再一升祔遼海父子将遂忽諸祠議始程朱程
[010-21a]
 朱推祀至始祖不嫌禘祫物未備也是故祭别以時
 時有疏數主藏於祐祐有専附情盡者義嚴世逺者
 禮變惟明與禋生諸心達於神明斯可祼享獨曰不
 僭不倍已哉乃勒銘詩述故俾事事者觀焉詩曰
曽著泰和氏繁出異檀巷文溪世遡卄四行直至枉惟
遼海翁詩書塞上莫躓厥躬再世怡怡弟任兄業爰植
爰培二幹百葉文學徴辟博士揚休守良令惠政立譽
收或佐于藩或臬是長朝録其勤親榮其賞惟兹童耄
[010-21b]
逮爾婚姻夀考飲食孰匪一人揆始本功造自遼海美
彼友于矧能身代堊垣黝寢祠啓其間祭緣于服主齒
于班嵗嵗𤣥孫灑掃庭下牲肥酒清載獻載亞甡甡孫
子左右駿奔進豆及俎烹肆炙燔以侑以歌舉勺如醢
庶㡬顧歆㒺敢或怠尊罍匪潔明明此靈享以精意匪
黍稷馨誠惟神依是謂報徳神惠孔時慶遺不忒神鑒
烈烈靡幽弗知有來徼福誦此銘詩
  跋
[010-22a]
   跋江門指南巻後
按先生二十有七從吳聘君歸而苦心考索者三年閉
戸嘿坐者又十年而後有得此詩自敘在成化癸巳嵗
是時四十有六盖其自得久矣顧收斂歸靜若初入室
然者晦不久則光不大固先生進道之因也今人從事
於學既乏靜専又易發露如是而欲與古人上下並驅
烏可得哉為之深省
   跋陽明先生與雙江公書
[010-22b]
陽明先生與雙江公書在嘉靖丙戌又二年先生遂有
南康之變是時公猶未執弟子禮而先生盡以近日所
獨得者切切語之惟恐不盡吐露斯其付託責望之重
可知矣夫萬物一體之義自孔門仁字發之至宋明道
始為敷繹其後西銘一篇程門極其稱羨自是止以文
義視之微先生則孔門一脈幾於絶矣故嘗以為先生
一體之說雖謂之發千古之秘亦可也公珍重是書既
勒諸石乃以原稿付謝生經以其責望豈無意乎
[010-23a]
   跋白沙和兼齋詩
同年張良夫遣子統貞省余持四手巻以示其一白沙
先生與素菴公和詩考其時盖先生赴召寓京所作後
有東白君跋語則公遭貶南歸時也東白謂樂於退隠
非古人之心其言雖是似未足以槩先生夫先生之學
以自然為宗至其徳要則随動隨靜終日照應而不離
彼豈以隠為髙者哉公直聲動一時其貶也時人莫不
髙之而先生所傾嚮者亹亹不置要非為一節之竒者
[010-23b]
此豈東白未定之論耶不肖生公之鄉而年實相後恨
不獲執事杖履幸與公子同袍夙資麗澤又得拜手展
讀手澤因見先生所書而遂論次若此後之覽者其有
謂余言何耶
   跋通書聖學章後
右濂溪先生聖學章以無欲為千古入聖指要易通始
之以誠則曰誠則無事又曰誠無為終之以艮則曰艮
非為也為不止矣夫自堯舜相傳精一之秘莫不由兢
[010-24a]
業以得之孔門格致戒慎其功若不一而足也今曰無
事無為不已悖乎曰不然無欲者至近而逺至約而盡
至易而甚難者也明道得之濂溪重其言曰所欲不必
沈溺只有所向便是欲夫有所向者欲也所以必向是
者有以為之主也夫意之所向随感易動日用動靜何
往非意於此辨别使意無所向自感自應則心體泰然
他無干涉靜虚動直由此而得其於用力不已切乎是
無事者乃所謂必有事而無為者乃其至剛者也白湖
[010-24b]
君志於聖學不以某之不肖而數數下問愧未有得也
姑述其所聞於師友者書以相質倘無疑於是當詳為
說以申之
   跋太極圖定性書西銘論仁體四篇後
無聲無臭而萬物生上天之載也天命為性萬物同此
出焉無極者言乎其本也無欲者言乎其功也無欲則
渾然與物同體夫是之謂仁仁也者言乎其復也仁存
則人極立順事畢夫是之謂合徳濂溪之言至矣横渠
[010-25a]
見其大者也誠敬存之未嘗致纎毫之力則性定而内
外忘明道所以發其藴也予誦言久矣未能得其所以
言也柴子某與語契甚書此定交盖予方有悟於是而
病未能君亦孳孳焉若不及嗚乎日月逝矣其無為枉
生哉
   跋九邊圖
古者男子生懸弧矢示有事四方及其長也憂樂以天
下也故夫子曰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所與者必好
[010-25b]
謀而成雖慎戰戰則必克非衛靈問陳未嘗無對也不
幸舍而藏焉猶曰隠居以求志然則聖人之學不可見
乎余少慕𤣥虚厭世事不知異於聖人也已而悔之則
身病矣而又以罪廢日聞邊警但覽圗而悲思見其人
無由也某大夫遣畫史從余書圗冀其可語此者因取
大明一統圗志元朱思本李澤民輿地圗許西峪九邊
小圗吳雲泉九邊志先大夫遼東薊州圗浦東牟錢維
陽西闗二圗李侍御宣府圗志京本雲中圗新本宣大
[010-26a]
圗唐荊川大同三闗圗唐漁石三邊四鎮圗楊虞坡徐
斌水圗凡一十四種量逺近别險夷證古今補遺誤將
以歸之盖再浹旬而就然非飽食無所用心者矣昔陶
侃運甓比於惜陰将以致力中原議者取其志而未與
其學某君如有志也其必賢余于博奕而無自畫於運
甓矣乎
   跋鄭少谷與傅丁戊暢叙幽情巻
余少時得鄭詩鄭文讀之意其人必凌駕風雲偃仰林
[010-26b]
壑飄飄然不羈於世故能言中節而無俗韻然微有悲
歎無聊之聲何耶是時少谷已亡與余游者皆未接其
人無從考驗余所渴也嘉靖丙午嵗暮從傅丁戊見其
暢叙幽情之作乃往年元夕山中所書則已盡洗且有
羽化登霞之興態豈情景相逼然歟夫有得於中者無
所蕩於外然大要居逺絶塵習久其移見幽人貞士避
朝市如酖毒而雅詞古調往往枯槁巖穴者専之有以
也明年丁未元夕余與東廓諸君會於恩江樂丘共坐
[010-27a]
山樓聞城中簫鼓有如是闕/再展少谷是作異地同情
不能續吟俟黙悟𤣥覽者暢發之耳
   跋周氏巻
右夀昌訓導止齋周公詩四十六首公名某舉順天鄉
試官止夀昌以子貴贈監察御史所為詩皆沈實敦厚
盖勤學篤行者也集而補書者侍御公魯裝軸者侍御
公子祁也侍御公清徳雅望於先君莫逆祁視洪先為
通家故出以示記有之父没而遺書不能讀手澤存焉耳
[010-27b]
此人之至情也况出其手跡哉洪先始喪先君見隻字
即櫝而藏之不令入目嵗久痛定始取讀焉然已不勝
涕泗矣侍御公是書自謂在四十三年之後祁得之公
没三十餘年而洪先所集先訓亦在昨嵗盖通家之情
同故其事無不同也卒業凄然秋風在戸
   跋蕭服接送遼使語録
宋有天下三百年政和前是一天地靖康後又一天地
景炎後又一天地矣余讀景炎五月詔有曰玩愒於尚
[010-28a]
可為之時醖釀此不忍言之禍為之淚下嗚呼安得使
政和之君臣聞是語哉嘉靖庚戌八月敵犯郊畿其冬
重讀是録不覺髪豎
  贊
   陶靖節贊
先生自况無懐葛天又曷似之黔婁之言止酒而醉其
忘者天世無孔孟夷齊孰賢吁嗟先生近於自然
   贈工部尚書寒泉潘公贊
[010-28b]
   公名旦字希周舉𢎞治末年進士江南婺源人
君子之道所重持身暨其有位職在憂民屹屹司空終
始匪懈庶慎庶獄有勤無戒漕不中梗盜不内狀莩餒
者起誣蔽者彰府則羨金家則乏食孽社何妖當途何
力我正我色孰能凌之我直其辭孰以為疵帝鑒孔明
晉位錫誄又何酬之夀考孫子業収嘉靖𢎞治之遺匪
鄉國是程朝著之儀
   廬江訓導黄君復菴贊
[010-29a]
中軒庭訓好古所先長公詩學師友淵源比多士而咸
避舍寄一命而遽引年孝弟之心垂老不變文字之癖
雖病猶堅考八十之前而毁不致問二難之後而業有
傳庶㡬可以忘情於世而聴命於天矣乎
   東泉周先生贊
詩亡畔道經起名家承學擅宗孰探荒遐振振先生稱
時之對哲類雲從詞源春沛人曰茂淑虚中㒺安問道
于䖍惕焉省觀辭脩以誠身率為政侍卒若偶行涉未
[010-29b]
病庭有昃食里無夜呼踰境避恧薄海輸逋考最弗酬
色慍何有位在具瞻余敢所否暮金不入肺石常虚嶽
神作配魯國化儒盡瘁匪躬遺榮巻跡愛重桐鄉淚墮
峴石井泉比節伏臘専祠邦留典刑鄉失蓍龜宗老曰
嗟在家無怨俊髦曰嗟誨人不倦爰咨爰度有容有儀
匪惠之懐惟道是禆無畫於懦毋棄於耄有求其覺視
兹允蹈
   都察院都御史三厓歐陽公致仕贊
[010-30a]
公負竒氣夙成於文容如玉山才若春雲既銳且敏亦
剛而厲無堅不摧能矜厥細越人之言剖劇有神滇人
之言惠在保民執簡所指遂威傲慝亦既脫冕縉紳動
色寂焉野處于塲于圃人惜器受公懼過取天子圗治
旦夕召公公不慕榮人以嚮風
   北山龍君贊
身乎青衿非儒術之拘身乎黄綬無官謗之虞此一夫
也若其處三軍之殿入百蠻之區叛服未定勝負難圗
[010-30b]
懸河之辨挺身而是非立決轉丸之智附耳而禍福頓
殊使乗風雲之會登日月之衢吾不知與酈生之徒何
如也然則入陽明先生之彀者豈其偶然者哉
   姚林一愚翁贊
我觀於翁也曷以名諸其凝精也豫兮若畏其御物也
頽然若愚家學之成在穉童而有立師傳之守至耄耋
而弗渝羣居而心則逺戰勝而貌亦癯即榮悴之過前
能從所好無衆寡而處後常得自如興至五言其撃壤
[010-31a]
歌而情闗風月閒居一室其承蜩處而身若橜株俯仰
不干行則啓期之樂形骸自肆命非桑戸之拘盖封君
邑奉有無曽不能為之外重彼畫史丹青形似又烏足
以盡其中腴其殆斯人之儔而與天為徒者歟
   吉邑城頭䝉菴陳君贊
持義凛然不可干私薄勢如畏慕善若飢怡然相向杯
酒故知克己展親忍性避時對聖賢語亦瞿然思及聞
穢惡奮然吐辭塗炭凂我疾痛切肌
[010-31b]
   城頭直隠陳君贊
嗟余幼兮見君君倜儻兮不羣年既躋兮夀域智日炯
兮有聞坐里門兮夕訓養上庠兮起酳嗟星聚兮東井
豈伊人兮流𦙍陶齊飲兮忘天粤余世兮交堅君胡為
兮莫留瞻儀容兮永傳
   宫保太宰文莊羅公贊并序/
 文莊公既卒之七年仲子郡守珝奉公遺像俾洪先
 識其爵氏於題洪先再拜嗟曰古之名賢碩輔流聲
[010-32a]
 無極聞者莫不詢其閭里詳其狀貌年齒何若以慰
 其思慕如古所記述其或畧而弗考將以為史有闕
 文盖嘗觀濂溪遺像眉目之間識者猶有髙下豐瘠
 之辨惟公一代鉅人出處係世道言論禆經說太史
 之所必書尚友者之所深論誠不可無識也敬書其
 題附以贊歸珝藏奉之贊曰
儒者矩矱以理為宗孰是訓式言斯行從公嘗自言四
十始覺彼此同心聖賢可學既辨畛域益謹行藏小物
[010-32b]
克勤舊章不忘文必布粟儀則圭璋位進身退志謙譽
光司馬洛陽當宁眷顧衛武淇澳先民寤寐名辭黨碑
智先誌墓百寵無驚不疑何懼昔拜公堂聼厲即温今
暏公貌意逺思存記曰困知欲明正的褒古貶今毫分
縷析公貌在目公言在書肅穆公神對越儼如身有準
繩久而不朽小子且興矧嗣公後
   楓山吳公偕配蕭孺人贊
於惟先生晦耀而潛執道之矩不北以南抱朴守素文
[010-33a]
采中映出其聲詩儷古鳴盛人競於智我掩其華謀在
食力外孰我加杜陵長鑱栗里移居稱意所須時巻而
舒亦有少君克相厥美終寠無嗟敬恭相對貞曜作苦
大家辭榮偕老眉夀令聞方升豈無儉行逺識莫稽豈
無博服徼利而迷孰若先生侃侃自好儀考其儔視昔
髙蹈圗史失紀蒙庶㒺則撰行述辭訓彼幽側
   梅忩黄君贊
容之愉愉服之舒舒言不及乎錙銖而施則厚身不出
[010-33b]
於里閭而樂有餘持然諾以自重謹交遊而不渝顧齒
髪之逾邁日月以居諸曰此梅窓甫之所以恒處其逸
而忘其形之物物者乎
   樂耕劉君贊
孰出貴裔弗化于習孰榮宦遊違俗特立惟祖有遺懼
或墜之智出嘗試計效不貲余豈若人惟財是守棄餘
若穢競羨獨否爰取負郭載勤菑畬豈不塗體惟心樂
且匪樂斯耕惟安可久稱力而食雖厲无咎再世皆穫
[010-34a]
如播有秋穮蓘在兹尚念詒謀
   進齋盧公贊
其性侃侃不刓以方其行磊磊亦巽以良性之方矣處
贏資而素無他偶是以室有孟光行之良矣挺英標而
順於事長是以庭有伯康年老而逝業埀彌昌盖可繪
不可留七尺之幹至其不可犯而可傳者其惟方寸之
剛乎
   明水陳公贊
[010-34b]
屹乎獨立㗳然閒行如望弗至而保此生問其靜謂無
所息而常惺不昧問其動謂有所據而良知自成終嵗
含藥汎應漸屏晩年一榻諸說方評侍側者卒然遇之
而恍若有見久别者疑公無語而聼之無聲嗚呼其志
之凝然歟其目之瑩然歟
   李南屏公贊
萬全會興惟公是視公曰伊誰南屏李氏昔公之出白
簡銕冠作上耳目邦國改觀迨其既歸遺榮守嘿斂虛
[010-35a]
匿明獨還幽徳寳不自秘教以時通侁侁子佩扶長攜
童聖謨孔揚有典有式有來恭敬莫敢弗飭公實倡導
天佑平康其跡雖晦其心則光載覩芳儀肅肅如對匪
語之華惟衆余誨
   四川右布政使東谷敖公贊
君子出處有如風霆方其未遇履危蹈屯亦既得勢山
岳暝晦該博渟涵百氏交態意中出意說外立說枯淡
探竒鬱滯通轍陵今範古以剥以升列賢作弁多士同
[010-35b]
登水曹三載比部再試僉陜惟監進豫之貳大邦論學
郡哲効能惟仁不刻即抑乃懲備魯行師移蜀允協總
運越資貴陽彈壓右轄之職三川首臣知足之戒不謀
姻親一鶴一琴布袍葛巾絶外掃軌習靜閒詠奚囊何
屬惟詩與書又何益之邊防國儲回顧壯年曷無曷有
卜吉占勝子孫予守問予脩已行險懐憎當官奉上惟
法是憑勿擾而堅勿僻而細清不易俗和能酬世孰謂
道逺適予同歸不恃形氣有生是依八十四年乗化返
[010-36a]
正人夀謂何斯則順命惟昔所寓實彼自基於乎吾儕
尚慎所之
   鍾山劉世簡贊
若有人兮髙洲被靚服兮好脩蹇壮趾兮中蹶逸羈鞿
兮莫留揆余原兮水部遵文懿兮初路羌戒言兮忝生
亦式好兮振步既有繁兮駢枝春藹藹兮不違麗荆華
之旖旎歌棣萼而猶夷采采丹芝兮鍾山下寳不秘兮
世莫賈顔顑頷兮悲下土名一技兮聊自處時冉冉兮
[010-36b]
流恵光雜芳珮兮由周行五十加兮始艾懐戰勝兮不
忘紺髪澤兮色沃容襜襜兮獨行世方競兮綺縠君何
為兮杜谷畹多蘭兮蕙芷植葳蕤兮紛靡樂融融兮未
已矢分志兮末履
   周中符贊
子輿莫逆吾得君焉植而不靡貧且益堅昔館於我情
狎而容不惰今鄰於君交久而愛不遷持老成之矩矱
子弟樂得其養守儒者之門戸處家庭而無間然此余
[010-37a]
社中一人其齒居吾之先也何以祝之曰惟永年
 
 
 
 
 
 
 
[010-37b]
 
 
 
 
 
 
 
 念菴文集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