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01 兩谿文集-明-劉球 (WYG)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兩谿文集巻九
             眀 劉球 撰
 序
  戊午冬至宴會詩序
置酒於西長安直廬主為迎長之會者景陵太尹楊君
懐忠也夫按節為會廼吾鄉人居京師者相與叙其情
行其禮宣其和樂以忘其故土之思也何為而主之太
[009-1b]
尹耶太尹吾鄉老成人也去京師五六年來課其績得
復與吾曹聚首于乆别渇思之餘而適當長至欲因是
會以論道故情是以主之也於是前期滌器至期張具
厥酒既㫖厥殽斯馨厥従事事厥地肅清無不可人意
者已而客與子弟十數人褒衣束帶接踵及門尊者席
于堂卑者席于外席于堂者指使席于外者順㫖此言
彼應交得其歡是日旦暮欲輟未能廼繼以燭莫不盡
醉而後歸故事會必分韻賦詩以文其敬至是以太尹
[009-2a]
之故無分少長無不喜而賦之是以長章短篇所以詠
歌其懐而形容其樂又皆洋洋焉各極其能夫蘭亭之
會也因行酒以促詩金谷之宴也託賦詩以勸酒而吾
曹今日之樂則不必詩勸而酒自醉不待酒促而詩自成
古所謂文字飲者其庶㡬乎不可無述以示將來故敬
序此於巻端
  送汀州呉通判復任序
蘅蘭之聚秀也香必逺鐘磬之合鳴也聲必洪仕於寮
[009-2b]
寀之間皆端人美士則其政之修於官恵之下於民聲
譽之聞於當時也詎可以小量哉吾知通判汀州府事
掲陽呉君孔璧課最還官將大有就者以有陸君尚實
知其府事也呉君為人詳雅而端重貌甚和而其中井
然有區别雖無所忤於物而亦未嘗茍合於物可謂君
子人也其在陸君亦然陸君方欲樹名立節於世呉君
未嘗無是心焉二君嘗同上春官策大廷為主事京師
皆稱賢于士大夫呉君判汀有年遇陸君至既悉其民
[009-3a]
情習俗之美惡與其政之便不便者為之告矣今其還
也陸君又豈得不舉其所欲設施者與之商確其可否
哉吾意其郡之事有可利於民者陸君曰宜為呉君亦
曰宜為必將推而行之使民皆蒙其福有不利於民者
呉君曰不宜為陸君亦曰不宜為必將革而罷之使民
不被其害夫如是又何患乎事業聲名之不逺且大哉
吾與二君亦同年也故敢以是望之茍相競於恃勢相
比於取利相附和以為民病又何足取哉吾意二君必
[009-3b]
無是也因編修賴君世隆倡為詩贈呉君行特序以為
之告且致意於陸君焉
  送郭司訓赴松滋詩序
淦之儒者郭用祥領松滋儒學訓導薦待選于京不以
其學為已足來問春秋于予未㡬而得其新者倍乎其
舊廼幡然欲辭所薦别由進士之科出身以躋顯榮來
質其可否於予予謂之曰子之志則髙矣子之所學誠
足舉進士為邦家光矣雖然教導之職亦未為不尊且
[009-4a]
重也世之舉進士為達官貴人者雖位在人上其出言
足以聳人聼其施徳行恵足以結人心故道益光而譽
不難起然其始也孰不遊於職教導者之門而興耶職
教導於羣有司之下者雖秩卑而勢不炎内無以遂其
欲為之志外無以展其有用之才功業不得以茂建聲
名不得以逺施然道存於已而足為達官貴人之模範
是則達官貴人莫非職教導者門生弟子也以達官貴
人為之門生弟子則其職不為不尊而道不為不行矣
[009-4b]
昔者胡安定先生未嘗起科目居要路柄國家之政也
然孫劉錢范諸賢炙其教誨薫其道徳出而為名公卿
相與推其所傳之道以潤澤乎民者後先相屬天下之人
蒙其利施教之功豈不愽於為政之功乎子毋卑其職
而有所外慕也其勤力盡心修其教以施諸人必將有
達官貴人出子之門以推子之道達之於天下安定之
功殆將歸子也子其朂之用祥聞予言也欣然以喜决
然有松滋之赴與之交者皆為詩贈之用予言弁其端
[009-5a]
  送劉司訓原潔赴舒城詩序
君子何仕為最樂乎曰莫大于任師道以作興賢才也
孟氏以得英才而教育之為君子三樂之一而地大民
衆不與焉以是推之則為師之樂雖加之以九命食之
以萬鍾有不足以易者盖為師之樂得于内九命萬鍾
至自外自外至者詎足易其在内之樂哉然今之有志
扵進士之舉者徃徃蹙額于師儒之擢何耶彼盖不知
樂其所樂也吾扵原潔之司訓舒城也安得不舉其所
[009-5b]
樂以告之哉夫為儒者而得升師位其心既無政事之
繁利害之慮矣又道在已而章甫逢掖之士莫不従之
以講求夫詩書六藝之㫖質問夫義理之疑使已之所
眀者得推以覺乎人人之所蔽者得從而决諸已業于是
乎有傳徳于是乎能進其為樂於已何以加焉茍已無
可師之道則其為師也名而已實則未也人之師之也
貌而已心則未也何能有其樂哉故君子之為師也必
求盡其道為師之道豈誠難哉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
[009-6a]
以為師矣師道之存固不外乎進學之功進學而不已
者何患不得其所樂哉原潔治春秋有年學勤而志専秀
外而實中固足以為人之師舒城之士多瑰偉而嗜學
必喜于得吾原潔為之師其師弟子相得自不能不樂
矣吾猶欲原潔加溫故知新之學者盖將必其為有道
之師以樂夫君子之樂也原潔吾邑人姓劉名清云
  送劉教諭赴中牟詩序
朝廷拳拳於學校之興勅憲臣専督其事三年而天下
[009-6b]
教官以惰職罷者亦多於是詔選兩監諸生學優者補
之有司奉命惟謹進而試之於廷然後因其髙下而授
以教諭訓導之職吾邑劉君自禎以第髙等得河南中
牟教諭將行吾邑人在朝者各賦詩贈之謂予宜序因
憶永樂中予始入邑庠為弟子員嘗約二三同志力學
於講堂之東偏朝夕更相飭勵以期于成自禎與焉迄
今二十餘年廼始授斯職其出也不為不緩矣其講學
以求夫道也不為不乆矣其所蘊蓄于中也亦深且厚
[009-7a]
矣去教一邑譬猶㵼萬頃之陂灌百畆之地不患其不
浹洽也雖然職教導以為人之師表者當有徳以為之
本也夫豈智謀詐力所可任哉身有其徳而後訓之以
禮義課之以詩書䋲之以條範雖素不率乎教者猶當
樂従况中牟介在中土昔者魯恭為令能以徳化民民
大服之雖童子且有仁心以至昆蟲鳥獸亦為之動今
學官之司教化也専於令立其門者又身皆士服口皆
儒言茍務徳以感之則其應也必速于童子易于昆蟲
[009-7b]
鳥獸自禎行矣尚念朝廷急扵興賢之意必先於徳以
感其化而盡其職吾將翹首以望今之中牟為古之中
牟也勿徒諉曰典教之勢與為令不同
  送大名郡守李君考績序
安邑李君公載守大名六年將再上績于朝元城教諭
關譽以太守素持清白他物不足為之贈可贈者惟文
詞耳然文詞非其相知居館閣者為之亦不足為太守
重乃走人京師請之予予以昔者太守課最復官時嘗
[009-8a]
因士大夫請而厯序其所以致郡政之理得民心之懐
者為之贈矣迄今三年其徳之及民也益厚其民之懐
之也益深而予之文則未嘗有加於初也何足以序其
績而張大其美也雖然太守予同年友也同年之情豈
得而不道哉前二十三年四方抱負竒器之士戰藝春
闈者以數千計獨吾儕二百人得進對大廷登名黄甲
以歸榮其鄉是豈偶然之遇哉及蒙召命先後拜官于
朝不過四五十人而太守以克振風紀稱能御史于京
[009-8b]
師固足為同年光矣積十餘年向之四五十人用薦超
陞外職者不過十數軰而太守以克勤撫字稱良有司
于畿内又足為同年光矣今數年來向之超遷外職者
累累進而與聞國政總攬臺綱如太守之績日以茂名
日以起必不乆淹于外而將柄用于内其為同年光也
尚可涯哉予雖鈍拙不足與有為然覩諸君之卓立如
是顯融如是亦足自慶而舉以誇于衆曰吾榜中有人
太守豈得不有以副之耶故因教諭請而先為致其願
[009-9a]
望之私俟其至而尚當與之握手論道之
  贈監察御史鄺君序
朝廷重御史之職始也著令必擇士之由儒出身者為
之自是而胥徒雜藝不與也今天子改元之初始詔在
任御史舉常厯官鍊事者為之自是而初仕者不與也
未㡬又詔三品以上達官舉所知有才行者為之自是
而才行不聞于達官者不與也立法愈詳而授人是職
愈不輕則仕而得御史也不亦難哉及為御史而進無
[009-9b]
補於國家之缺退不能激揚百官有司清濁論事可否
以造民之福遏民之患者皆為不舉職而黜逐之期随
以至其或幸而免夫國之明憲亦不免為士大夫
公論所貶則仕而為御史也尤難焉是以君子不惟患
御史之難得而尤患御史之難為茍當其任則常俛而
念之進而力行之以求稱乎其職然後得以良御史稱
而超擢恒在百職事之先南海鄺君某以鄉郡之譽受
知刑部侍郎陳君得薦名于朝擢山東道監察御史盖
[009-10a]
能得人之所難得矣君嘗為崇仁丞而崇仁之民被其
恵従事禮部而官禮部者悅焉驗諸已試之效而知其
將來之事業當不在人下又豈不能為人所難哉雖然
矜持嚴飭以立名於志大未得之時而詭随自肆以變
其初于宦成之後世之仕者徃徃有之昔者黄覇著績
於治郡矣及陟相位而名實損焉陽城以道名天下矣
既司諌議而不免為韓子所論是二賢者尚有此失鄺
君于此得不謹哉古人有言保初節易保末節難正謂
[009-10b]
此也故序以冀君之不於末而變其初云
  送李養和歸故鄉序
吾邑多善俗始焉或有不善其俗者矣自吾邑人官京
師者衆而賢必相推行必相勵名必相㳺揚有所失必
相掩喜必相慶憂必相慰疾病患難必相扶持良時休
日必為文酒之會以相歡其相處也有禮其相接也有
恩而貨利則無所爭焉于是人皆謂吾邑人交會於京
師也有善俗焉其不善之聲則不在京師而在于故鄉
[009-11a]
夫故鄉之嗜徳通才甚多何故其俗尚有未善歟抑無
其實而傳之者過歟故因養和歸而欲致問夫鄉之人
於交㳺間果能推人之賢勵人之行㳺揚人之名掩人
之失慶其喜而慰其憂扶持其疾病患難亦時有文酒
以相歡如吾衆人在京師有禮以相處有恩以相接而
無貨利以相爭則其俗固無不善也所謂不善盖傳之
者過歟茍有所未善則宜詢在京師者相交接之道于
養和以去其所不善而取其善者焉盖養和為學士古
[009-11b]
亷李先生元子先生忠直著朝廷聲名滿天下天下士
大夫仰其徳行慕其文章莫不願與之交而先生平昔
所親且厚未有先於吾同鄉之人者吾衆人亦無一舉
動不視則聼命于先生凡吾邑人得善交名京師者以
有先生為之倡率也養和負清粹之資服義方之訓得
先生與吾衆人相交接之道于耳目間也既詳且稔又
素為故鄉人所器重故敢以易其鄉俗之不善而為善
者望于其歸茍他日聞鄉之人長遇少如先生之不薄
[009-12a]
於吾衆人少事長如吾衆人之恭于先生則養和居鄉
亦豈無恵澤及於人哉養和行吾邑人在京師皆贈以
詩予為之序云
  送鮑時黙南歸序
鮑時黙前吉安府學教授楚山先生之子今儀部主事
時慱之弟時慱乆在京師時黙來省居數月為之新其
廬之敝者為美易其騎之蹇者為駿增益物用之缺者
為完好復慨然曰視二親寢興服食節待某躬尚可乆
[009-12b]
淹于外耶即治裝就道盖凡有官者之子弟茍不知學
則不縦情肆體以為惰慢之習即妄嗜窮欲而崇侈靡
之風不商財貨殖而為市井之趍即挾權負勢而有州
府之跡不徼憐取媚以結㳺俠之交即務爭尚鬭以逞
血氣之忿小以累其父兄之徳大以速其父兄于禍戾
隳其家聲者徃徃皆爾時黙既無是過又能逺來經紀
其兄之家悌也今思歸以終其二親之養孝也孝與悌
人之大行也時黙兼思盡之是雖其質美而性然亦豈
[009-13a]
非尊府先生教命之所致哉先生以經學為逺近人所
師法所謂孝弟之道盖得之深而言之詳時黙常熟于
見聞而蘊于心懐矣冝其行弗惑也吾與鮑氏居同邑
於時愽官同寮亦有弟若子將望其能如時黙之勤勤
于其兄與親時黙歸而尚取是道履之于内而不怠推
之于外而愈光使之將取以為法焉非惟吾之子弟取
以為法使凡有官者之子弟舉將取以為法則時黙之
興孝弟也益廣矣若徒善其始而不足於其終人亦何
[009-13b]
所法焉時黙行且念之
  贈龔禮和序
吾江右地介荆呉閩越間而山水秀于天下故其風氣
鍾于人而為粹良英偉不凡之士恒多于天下茍其人
得明于周公仲尼之道者為之師以開其蒙指其歸則
進而為名才為達士也亦必易于天下其以文章興起
於賢能之科布列于内外大小之職也又常倍蓰于天
下至其徳望之重功烈之𢎞足以為國家之榮生民之
[009-14a]
賴後世之所傳誦者亦常先于天下其或望周公仲尼
之道不得其門以入而周旋于外攻於老氏浮屠之法
以盡其聰明用其心志卒各就其能深于其術足以為
其徒之總帥者亦不後于天下盖同得于山川清秀之
氣以為質故其學雖有異而其成功俱無難也上饒江
右名郡也有姓龔字禮和者饒之薌溪人少有志扵周
公仲尼之道不得其師于是入龍虎山為道士受老氏
法以能驅使風雷拘逐鬼魅致有中使馳傳之召來京
[009-14b]
師授道籙左至靈夫以禮和之才敏㨗而志超異使其
始也得周公仲尼之徒為之依歸以服乎詩書禮樂之
教道乎彞倫日用之常則其列于士大夫之林光功業
于逺大也何難哉惜乎未遇其人而所遇者老氏之徒
也學老氏之徒而不難於以其法顯名當朝者由其出
於江右得山川清秀之氣以為之質也余江右人故從
交逰之請為文以致其喜焉
  送常州莫太守序
[009-15a]
常州太守莫君子朴廣之桂林人也由主事陞郎中著
能聲工部宣徳五年天子詔大臣舉京官有治行者補
郡守之缺得九人焉皆賜之璽書使馳驛赴任以郡守
得奉璽書馳驛赴任自九人始而莫君與焉後三年天
下群有司述職來京上皆原其罪而還之獨宴召太守
七人賜以御製招隠歌上林春色詩石刻本莫君又與
焉已而於七人中留二人焉賜以復任道路費莫君又
與焉非常之恩三下及人愈少而莫君三得之其荷䝉
[009-15b]
寵遇盖不為不厚矣禮部尚書胡公常州人也既榮其
郡守得䝉寵遇之厚且慮其政不得其道則不足以昭
寵光使其郡之人官于朝者徃告之曰天子之加厚於
太守者非徒然也將以古之循吏期望于太守也古循
吏之為政也有道其所奉者法而已其所循者理而已
必推仁恩以下其民使民家有養而人不失其業隆學
校之教以端其本而厚其俗不好為聰眀以惑其視聼
如是而已若猛于賦役急于刑罰侈于用度則其為吏
[009-16a]
也未足以為循矣太守歸其擇古循吏之道以恵夫常
之民以求稱夫天子之望焉既告之矣猶恐其言之未
詳也乃使屬吏劉球書以贈之
  送劉郎中赴南京禮部序
崇仁劉君子恕由永樂甲申進士為主事工刑二部迄
今三十年始以秩滿遷南京禮部精繕郎中同寅諸君
不鄙球之愚無能使為文贈之球以昔宋天子在汴而
洛京之政為最簡士大夫居洛而年髙有文學者甚多
[009-16b]
又遭天下太平之盛文潞公於是合十三人為耆英會
于資聖院之堂又與司馬郎中旦等為同甲會其後司
馬溫公又與數公為真率會皆繪像為圖有詩歌以傳
之當時垂美談於後世至今人猶誦而慕之今乘輿在
北而南京之政猶昔者洛京之簡士大夫居南京而年
髙有文學者又不減扵洛之多今天下太平視宋時為
尤盛不知諸君子之在南京尚能合其年齒同尊之人
為耆英會而序坐以年相與樂其衰暮之懐否亦能與
[009-17a]
其生同年之人為同甲會而序坐以月相與樂其同生
于世而同得乆在于世否復能倡其徳同道比之人為
真率會約酒食之數不得過五以樂其自然之樂否如
有是三會則劉君之去也又増其一人矣盖今世士大
夫官在京師無有年過七十者而劉君年且六十有餘
更厯世故也為多所謂耆英會者可與也其間豈無與
之同年而生同樂其乆在于世者哉所謂同甲會者可
與也其為人又恬靜不事作為不務矜誇矯飾不慕人
[009-17b]
之榮華恥已之淡薄所謂真率會者可與也既得與其
會固有能繪其像而為圖者矣亦豈無詩以歌其美文
其樂而傳之無窮哉球雖年方壯力未及于衰奔走輦
轂之下供其為少者勞之役廼所冝也然使諸君子果
有是會則其跡雖北而心未必不嚮望于南慕一齒名
其末縦不能得猶當側耳金臺之次俟其宴會之什來
而為之誦之以播揚今天下太平之盛諸君子閒暇之
樂特因劉君徃而告之諸君子焉
[009-18a]
  送鄧棐爾輔南還序
凢困而不能早達於志者皆可以發其憤而大其所就
也故易曰困亨謂雖處困而有亨通之道則困乃君子
憂患疑慮之時増徳廣業之機也昔者舜困于孝伊尹
管夷吾困於士曽子輿困于學孟氏困於辨蘓秦張儀
困於遊秦穆漢髙困于戰韓歐困於舉進士卒皆成大
業遂大名困豈無所益于人哉外族子弟従吾㳺者鄧
棐爾輔秀于質而躭于學自吾去鄉來京師觀政儀曹
[009-18b]
遂俻司主事員棐皆従之以讀書為文自新其業今年
大比以懐柔縣學生戰藝京闈人皆望其㨗也竟弗遂
意束書告歸以卒業其不遂所舉也盖亦困矣茍困而
能憤憤而不已必將苦於心思以擴其器量勞于耳目
以長其聪眀戒於佚遊以窮其詩書息于外慕以愽其
理趣使學充于内而文日彰于外則髙科大魁尚可待
而俊采華譽之發于身而揚于人也其誰得而奪之安
知一舉之困不為其他日逺大造端乎茍憤不發志不
[009-19a]
固則不外慕而遷業必將因循怠惰以終於無成雖困
何益哉盖嘉苖秀稼困於嵗旱能灌以人力則穰穰乎
有秋不然則必槁矣故凢遇夫困者皆不可不懋也吾
意棐歸而能自懋焉則必反困而為亨矣冀其家之尊且
長者皆能處棐於困而必亨之地故為序以勵棐志以
為其家之尊且長者告焉
  送禮部郎中陳君赴任詩序
吾邑陳君會鼎以行在禮部主客主事秩滿擢南京禮
[009-19b]
部祠祭郎中人謂祠祭之署清於主客南京之事簡于
行在皆喜會鼎之遷得其所焉况予與會鼎仕同官居
同舎出入相逐憂樂相維其相親睦如家人兄弟者將
十年能不為之喜哉雖然忠告之言不可不進于垂别
之際也故既與鄉人故舊酌之酒而贈以詩復退而告
之曰仕而得美地固人情之所欲也然君子之樹名立
節豈皆藉乎是哉版築之興良弼兎置之出干城管庫
之舉才士其地非皆美也由能自修之所致也茍得美
[009-20a]
地而其行之不足揚其學不加進欲望其名譽之起得
乎是故君子居其位無冗濁之事有閒暇之期則必留
心詩書以愽其見聞廣其志趨使政體眀於已而資於
仕也為無窮然後業日増而名可大語曰仕而優則學
政謂是也祠祭之職既易為又以錬達之才而居之譬
猶巧匠操斧於杞梓之肆良御執轡于康莊之途固不
待勞於力苦於心而績自多然而為學力行之功亦宜
有加以為収名進階之地不可以其職之易為而安且怠
[009-20b]
無復有志於進也傳所謂宴安酖毒者可不取以為戒
哉會鼎在主客克勤其職嘗奉使命南厯象邦西極酒
泉中遍乎梁宋許洛之墟所至有聲稱既倦于行適有
祠祭之任可謂勞而後逸者也聞予言欣然而喜惕然
而懼汲汲欲予書以為之警因合其所得士大夫贈行
詩為一巻而書所言弁其端云
  送修撰楊先生致仕還閩中序
正統三年秋七月翰林修撰楊先生夀夫請老歸閩中
[009-21a]
朝廷論道代言之臣以至百職庶士皆挽而留之不可
得則相與顧視咨嗟以惜其去夫七十而致仕者禮也
謂功成名遂身退為天之道者李聃也能知止足不至
於殆辱者疏廣受也先生之歸得乎禮合乎二賢之志
矣人亦何乃惜之如此其衆哉盖先生有徳行文學能
明於治體練于世故始也居下僚先帝賜招隠之歌于
一二元臣以求賢而後得之即陞之編苑皇上以其纂
述國史有勞績也復進其秩則先生誠可謂當世賢者
[009-21b]
矣使其在朝則居髙位者固得就焉以諏詢善道贊成
國家之治功居卑位者亦得時相親焉以訊疑而辨惑
増益乎已之所未能于世不為無補也今也退居田里
寘身閒散之地自樂則有矣尚何有及于人哉故不能
不以其去為惜也雖然先生典其鄉邑之教二十餘年
而後官于朝其間俊秀之才瓌竒傑特之器不問従逰
與未従逰者莫不仰其徳光思沐其教以開其䝉决其
瞶造就其徳器有如渇之思飲饑之思食也乆矣則聞
[009-22a]
先生之歸也又安得不欣喜其有所依歸哉先生既失
於此而得之彼其將何以副彼之喜而慰此之惜也詩
曰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此衆人之所願于先生也又
曰成人有徳小子有造非其鄉子弟之資之者乎先生
必能兩盡之焉今之為詩以贈先生行者皆其典文衡
時所得門生也以球父子皆出先生門特俾之序球因
道夫此之所惜彼之所喜者以見先生之去就皆有關
於人望如此云
[009-22b]
  送福建叅議耿君赴任序
方面之寄為至重皇上毎深注意焉今年夏詔榜其名
于朝之西序猶以為不得常目及之復詔榜于文華殿
之東西壁文華寔上朝夕與侍臣論道之地至親且宻
士而列名于其間亦不為不榮矣然乘輿出而目其名
也必將詢察其人之賢不肖焉入而目其名也亦將詢
察其人之賢不肖焉則是非于是乎明而賞罰黜陟之
政不可以不舉列名於此者又寜得而不慎哉能自慎
[009-23a]
焉以恭其職斯不負乎朝廷貴重方面之意而可長有
其榮矣和州耿君淑靜以刑部郎中秩滿陞福建布政
司叅議其得列名親宻之地自茲始矣君由胄監出而
擢主事陞郎中厯官二十餘年皆在刑部其才識之明
敏政事之練達見譽于同列知名扵當道已非一日豈
不能慎以修其職哉雖然上之徳意不可不申告之也
夫位至方面則環數千里之民皆在其使令之下必得
其人然後民可安其生樂其業老者有養少者有教無
[009-23b]
饑寒之色鬬爭愁嘆之聲以動朝廷之念慮不然則民
苦之朝廷亦不得不憂此皇上之汲汲以得賢方面為
心者所以為民也非自為也君其體是心何患賢名不
入扵聖聼哉昔唐太宗嘗録刺史名于屏風當時民富
足而天下號為小康或者以此為太宗甄别刺史之效
今之方面固非昔之刺史比而皇上欲别其賢不肖嚴
于太宗予知太平之兆在今日矣請于耿君之行卜之
  送鄒翰林還吉水詩序
[009-24a]
有惜離悵别之意必托文詞以發之此吾詞林寮寀中
故事也况於待詔良中以疾而歸乎良中庶子鄒先生
肖子也先生官詞林二十餘年徳行文章舉足為世表
今之與良中别者皆進扵先生之後而景先生之餘烈
為已乆固當有詞以致意于良中之行也予嘗辱先生
之教而知良中最深又可嘿無所言哉夫去紛擾即閒
安不以事物自外來者維其心困敗其體固君子寜神
卻疾之道然當明世而道不行于時澤不被諸物名不
[009-24b]
稱于世亦君子之所惡焉是故長卿理渇于茂陵子厚
藥痞于愚溪而憂世立名之志未嘗不存諸心形諸聲
古人之不忘心乎世也如此良中年方冨其為疾也尚
可理而去之朝廷雖従其請而假以休養之命然其才
質之美非可乆抑扵無事之地殆必有徴詔之期進用
之日亦豈可有忘世之心乎當因其閒暇加學而進徳
使有諸已者日益篤無諸已者日益増以求資乎他日
之所施扵無窮不可溺乎山溪田里之樂而遂忘扵進
[009-25a]
也良中行矣吾儕尚日引領輦轂之下以望冠盖之復
來幸無安於獨處果於離羣而語人曰顧瞻玉堂如在
天上
  送按察使郭公赴福建序
凢内外切要之職有缺必詔公卿舉賢以補之實皇朝
令典也是嵗之秋所舉者十九人上特選其能者十四
人授以方面重任蕪胡郭君懋眀其首選也得拜福建
按察使士大夫皆快之而欲期以古昔賢監司之政乃
[009-25b]
告之曰位列監司則一方之人舉將従而聼觀其言動
以為趨向進退茍不自重則羣有司無所取則而民失
所望矣君亦豈得不慎乎已以正乎人使逺近得䝉其
利如鮮于子駿之為福星于一路乎又曰福為濵海鉅
藩其民富其去京師也逺以故郡縣之吏得肆其墨以
為民病所以救其弊者惟賢監司是賴君亦豈得不急
扵祛其蠧如馬亮之免民于寃乎又曰今天子睿聖凢
百職事有才溢其位政優于職尚不吝於拔擢况監司
[009-26a]
之重尤所注意於奬勸者茍有所樹則股肱之司可不
次而至君亦豈得不茂乃績著乃稱如吕居簡之屢遷
其秩乎郭公為人寛平端重在内臺為都御史者一為
監察御史者再而喜慍未嘗見其言面可謂有君子長
者之風故聞斯言也欣然諾曰某雖不徳敢不承命而
以古之人自期待哉又曰茍在官政有所失而不自知
也猶乞逺致誨言以匡其不逮士大夫以郭公既受其
言又欲有所聞其進盖未可涯也遂相與賦詩以贈之
[009-26b]
余扵郭君有同年之好特書所言以申作者之意云
  復樸藁序
備諸體之文名之曰復樸藁者蜀府長史泰和劉仲珩
先生所為文章也余使蜀時獲覩之已若干巻後數年
先生之子蘩見余京師言其又増至若干巻且請序之
予惟邃古之世風龎而人尚質當時未之有文其為道
也樸而已自皇帝王伯之迭興然後道隂陽也有易記
言事也有書吟咏性情也有詩公天下之是非也有春
[009-27a]
秋行敬而宣和也有禮與樂六經既作而文已著然所
載者無非民生日用彝倫之道猶樸如也先秦兩漢去
古未逺文雖不足以凖經然其氣猶渾厚有古之遺風
焉逮晉以降世俗日偷人惟儷偶是攻古樸之意蕩然
矣唐有天下三百年能汲汲作起斯文以救積世之弊
者一韓子耳其文雖足以振古亦豈能遏五季之衰使
不轉而襲六朝之謬歟宋興百餘年然後歐陽子出而
韓氏之言尊周程張朱數子作而六經之道眀由是天
[009-27b]
下之為文者得其宗自宋迄今作者固多能追跡乎古
者殆未㡬人而先生其一焉盖古之文所以髙于今者
以其道髙於今而文随之也必由其道而後能其文韓
子所謂學古道則兼通其詞是也先生篤實君子自少舉
眀經為儒學師厯官至藩國首臣凢内之所存外之所
施無非古道故其發為文也華而有其實變而歸乎正
詞浩瀚而其本深以沉駸駸乎與古作者逼得非古之
遺樸乎後之誦斯藁者當知先生能身古道以為之本
[009-28a]
也不但其詞之髙而已
  送山東叅政洪公赴任序
正統三年冬十有二月上用少師泰和楊公薦擢刑部
員外郎洪君本立為山東布政司叅政吾儕以少師之
薦也得其人洪君之擢也當其職雖無所請猶當有言
以致其欣喜况與洪君有寮寀之好者請文為之贈也
甚勤予豈得不言哉夫大臣為國其事莫忠于薦賢庶
僚謹職其志莫榮於膺薦然為上者之知人為難而為
[009-28b]
下者之遇知扵人亦難彼强扵外者或柔于中仁其色
者或暴其行短于逢迎之才者或優于亷靜之徳此知
人之所以難也愛憎任情而是非昧焉毁譽異口而黒
白亂焉其不以正直有檢者為狂妄則以囬邪不徳者
為恭謹此遇知于人所以亦難也非為上者有素知之
眀而薦之為下者有可薦之實而膺之又豈能免夫人
之非議哉洪君廣之髙州人由進士起而掌刑罰者十
數年詳宻而不刻簡重而有文閑于吏政而不改儒素
[009-29a]
之風亷於守已而未嘗有矜人之意人嘗薦其能于朝
矣詔特留之以待用則其賢也未為無實其見知于少
師也不可謂不素故是薦也不問識不識者莫不謂宜
吁使世之薦人者皆如少師之得洪君則公論豈有不
愜百官有司豈有不得人哉此吾儕所以深為之喜也
雖然叅政之位非副郎之比君之徃也尚加慎焉以無
懈于其初則少師之眀益彰而君之超進也又將有地
吾儕之喜豈有窮耶
[009-29b]
  送彭教諭赴四會詩序
違悔吝之境即亨嘉之途固人情之所快也然是二者
未嘗不相倚伏焉觀于易之否泰有以知之矣夫隂内
陽外之謂否否者君子悔吝之象積而至于上九隂衰
而陽徳振于是復有傾否之喜則否之極者泰之兆也
陽内隂外之謂泰泰者君子亨嘉之象積而至于上六
陽㣲而隂遂張于是有城復于隍之吝則泰之極者否
之兆也否泰之相徃來也理固如此惟君子處泰常存
[009-30a]
艱貞之心遇否能不忘乎苞桑之戒故能常泰而不至
于否予於彭璧毓髙之去垣曲適四會也豈得不以處
泰逺否之道望之哉垣曲在太行之西俗陋而知學者
尠自吾安福人視之不啻若絶域也毓髙以天台訓導
免䘮來京為有司所抑移訓其地與親故不通音問有
年今以秩滿陞四會教諭四會為廣之饒邑其誦詩書
以取科第者先後相踵士風之振殆不减于吾鄉其地
之去吾鄉又近毓髙之徃既得取便拜其親見其宗族
[009-30b]
故人又得與其弟子日優㳺于道徳文學之中可謂去
否而即夫泰矣其可不知處泰逺否之道哉毓髙今廣東
僉憲毓敬之弟也僉憲平昔視富貴利誘澹若外物之
無與扵已故自脱艱險以躋華要未嘗移易其所志於
泰否之道盖知之眀而處之不惑矣毓髙嘗従其兄授
易今復官其兄之部下惟慎所履以毋忘其凡之教則
於處泰逺否也何難哉予於其行也既告之矣又為贈
行詩序以申之焉
[009-31a]
  漣川李氏族譜序
漣川之有李自大觀始大觀之先廬陵朋川人六世祖
公溥始徙安福荆山至大觀復徙漣川嘗譜荆山朋川
之族傳至其曽孫刑科給事中原縉猶勌勌乎桑梓之
思以予其祖鄉人也屬序其譜夫李氏之族於吾鄉也
衆矣然家聲莫振于朋川嘗聞大父老人稱其家當宋
元時不獨科名宦業甚盛其經眀徳茂之士著為文章
徃徃與百家之書並行於世故子弟多好學里中絃誦
[009-31b]
之聲旦暮不絶冠章甫而服縫掖者相望於途宛然江
右望族也今雖少衰他族猶有所慕者跡其開家剏始
則肇自大觀十五世祖三經處士元膺一人耳元膺實
西平王子隴西公憲之冡孫王之武功忠烈固足䕃啓
其後人處士又能首勤儒業以承之宜其子孫獨盛也
大觀至漣亦嘗業儒以訓後故未㡬世而給事中與其
従父衛經厯學初俱由儒科入仕其故家流風猶存盖
不忝為朋川之後矣使其後人能繼之而不怠充之以
[009-32a]
盡其餘則漣川衣冠文物之盛安知不為湖南之朋川
耶盖儒道之足以大人家也譬猶淵泉之水焉注之愈
逺則其來愈洽而其澤愈廣非若池潢行潦之倐盈而
忽竭也雖然亦在乎為之前者有以浚其源繼之後者
有以達其流然後能臻其大焉予見李氏浚其源于前
也深矣特序其譜以望將來者能達其流于未涯焉
 
 
[009-32b]
 
 
 
 
 
 
 
 兩谿文集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