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10 王忠文集-明-王禕 (WYG)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王忠文集巻二十二
             明 王禕 撰
  傳
   友琴生傳
友琴生姓朱氏字原良金華人也六世祖漢上先生震
以善易名至生克紹世業篤志讀書然不屑為章句學
而藝文之事咸精其能自三代秦漢六朝隋唐五季金
[022-1b]
宋以迄於今凡鐘鼎敦彛鬲卣壘尊玩用服御之器金
鏤石刻繆章鳥篆楷𨽻之文圖畫之属悉能究其本末
鑒其真贗今世以好古博雅稱者深所推服以故士大
夫樂與之遊而善其所居室蕭然絶塵不留他長物惟
置琴其中曰古人吾所尚友也雖然古人逺矣琴者古
人性情之所寓吾視之猶古人焉耳其不足為吾友乎
因自號曰友琴生又嘗語人曰昔歐陽子號六一居士
謂一琴一壺一碁金石遺文一千巻書一萬巻與已為
[022-2a]
六也夫身至貴也混五物而俱六是失己也琴至古也
儕五物而各一是失物也要之皆非也今吾獨取琴而
友視之友德之義不庶幾歟於是人咸謂生為善取友

論曰昔先師朱徽公有琴名雪夜賓嘗勒銘其腹以遺
丞相王魯公其辭曰養君中和之正性禁爾忿欲之邪
心乾坤無私物有則我獨與子鈎其深至哉言乎言琴
之用者無以加於是矣原良魯公里中子也以琴為友
[022-2b]
其能服膺徽公之言者耶
   喻夫人傳
喻夫人者諱德常字可貞當塗人也喻縣大姓也家素
饒於貲父汝政仕嘗管財賦有五女子夫人長且賢甚
愛之慎擇所宜歸者於是同里陶先生安方以文學名
乃以夫人歸焉先生風檢清邃平居惟篤志問學著書
以為業而夫人善理家事無鉅細皆井井有條用是先
生得不以猥務𤨏故嬰其心日致力於文藝所造益深
[022-3a]
矣夫人雅不愛華飾嵗時歸寧四女弟皆適巨室服御
競侈靡夫人素粧靜儀處其間意澹如也先生既領鄉
薦親戚里黨皆來賀夫人曾不以為喜及下第歸夫人
亦無有不悦之色或問之夫人曰乖逢得失是有命焉奚
必置欣戚其間也暨先生居宰垣躋政路禄俸之入充
足矣而夫人奉身益亷處家益簡薄唯承祭祀延賔客
則必致其豐常戒家人曰夫君有儉徳今幸顯榮吾所
以相之者敢不愈加謹乎初夫人逮事其姑徐徐性嚴
[022-3b]
重夫人事之備極恭巽鷄鳴盥櫛畢即詣前候起居已
乃具甘㫖以進左右承順每事必得其驩心徐以夫人
事之至也每語人曰昔吾事吾舅姑謂我盡婦道臨終
祝曰新婦事我善我且死無以為新婦報願新婦有子
婦亦如新婦善事我也舅言今其驗矣先生適他往而
姑属疾夫人親鬻藥晝夜扶掖衣久不解帶及卒哀毁
過情而治䘮無違禮暨從宦金陵請其母與俱母辭曰
吾甚戀鄉土今逺行恐以骸骨累汝也夫人謂時亂田
[022-4a]
野非所安力請以行未幾其族殱於兵而母獨得以天
年終養生送死於禮尤無闕二子晟昱既授經延名師
教之先生夙夜在公無休暇義方之訓出於夫人居多
夫人秉志袛柔察理明亮而閑習於禮法閨門之内肅
然有容蓋其在父母家稱賢女相其夫稱賢婦而教子
稱賢母先生自窮居以至顯達凡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莫不知其有資於内助而夫人之為賢也夫人卒年四
十有七賢而不夀咸嗟悼之
[022-4b]
贊曰配偶福之原也是故君子重之孔子刪詩殷雷雞
鳴之篇與關雎葛覃並列於國風者以其能儆戒相成
勸以義也嗚呼室家能義以為勸儆戒以相成此固配
偶所為賢家之所由昌歟以予所聞若喻夫人者蓋有
之矣其羣行之懿足以輔敎而導世故具著之于篇
   熊孝子傳
熊孝子者名仁瞻唐洪州海昏縣人也性至孝仕為左
衛府叅軍袁州宜春縣丞䘮母奉柩而歸卜宅兆於縣
[022-5a]
西之歸義鄉而其地岡阜峻險䘮轝莫能致也仁瞻念
非水道不可達誓傾家訾掘地為川以通江方庀工俄
而天大雨水自墓旁近地湧出成川與江流接舟以得
達而窀穸之事遂矣既葬結廬墓側居六年有慈烏來
巢共稱異焉於是江西觀察使路嗣恭列其孝友以聞
大歴十年秋勅旌表其門閭仁瞻後再調江州司户又
遷越州蕭山縣令卒官年七十有三世因名其川曰孝
子港橋曰孝感橋所居里門曰孝錫坊海昏至宋改建
[022-5b]
昌𨽻南康軍淳熈六年新安朱熹守南康首命有司依
准勅令護其墓且遣使祭之其文曰熹假守兹土攷諸
圖經以求此邦前賢潛德隠行之實於建昌得陳大中
大夫司馬嵩從事中郎司馬延義以及熊君皆以孝德
聞而熊君精誠所感獨致涌水成川之應私心竊敬仰
焉乃復以其事請于朝有㫖洊加旌表既而嘉禾陸德
輿來為守聞而嘆曰熊孝子事前守朱文公之所表章
也吾其敢不成其志則大書有唐熊氏旌表門閭八字
[022-6a]
勒諸石俾縣令鄭作承新作其里門厥後為守令者咸
護視之惟謹莫或能廢也孝子子孫相繼緜延至于今
十一世矣
太史氏曰余家烏傷縣縣人有顔氏者秦人也蓋葬其
親而躬負土焉羣烏銜土來助烏吻皆傷故漢即其地
縣且名之至唐又改名義烏表孝行也及余得建昌熊
孝子事至慈烏來巢與吾顔氏事頗相類為之於邑久
之因竊嘆曰至哉孝乎一念之烈其感物固如是夫傳
[022-6b]
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信哉
   蘇君小傳
蘇君名友龍字伯䕫婺之金華人其先眉之眉山人也
眉山蘇氏其顯自文公及其二子文忠文定始文定之
長子遲以工部侍郎徽猷閣待制守&KR0276有惠政移知處
州婺民告于朝乞還守婺乃復以吏部侍郎帶前職知
婺州卒贈少傅葬蘭谿之紫岩鄉因家金華而子孫遂
為婺州人矣少傅生龍圖閣直學士廣南東路經略使
[022-7a]
贈少保簡少保生江東提刑秘閣修撰大理卿諤大理
二子吏部郎中江西提刑林金溪知縣鬱吏部生顯謨
閣待制知撫州熈撫州生兩淮轉運司幹辦公事圭運
幹生淮安主簿鎮金溪以吏部次子温州通判照為子
生嘉禾縣令在嘉禾生泉谷處士鎬處士德祐太學生
也宋亡歸隠于家至元中諸生就徵皆拜官處士獨不
起以文學風誼名重當世生六子君為次而淮安無嗣
因命君後淮安君生十載而孤母夫人潘鞠而敎之俾
[022-7b]
有成立君亦重自奮厲積學砥行籍然有名聲乃見推
擇試吏以選得從事閩中憲府遷廣東憲府掾又掾閩
中宣閫遂由行宣政院辟江浙行中書省掾用累考及
格調紹興路蕭山縣尹又除紹興總管府經歴不上階
自承事郎轉文林郎行樞宻院照磨遂陞朝列大夫浙
行省左右司都事君在閩廣時憲使有以亷介為同列
所搆者御史劾之章未至同列即命君奪其印言綱紀
不可紊章未至印不可奪而憲使亦摭同列罪狀有左
[022-8a]
驗欲逮繫之君復言持憲度而自相詆毁非所宜憲使
聴之俱賴以免連江縣有唐縣令孔戣所鑿湖溉田五
萬畝戣又置並湖田百畝令民永以租入治湖隄嵗久
事廢君白上官徴累嵗逋租治之並湖之田賴以有成
又歸學田之奪於豪民者以贍士士論稱之廣東宣憲
二府嵗科南海番禺兩縣田出錢以給宴饗曰分田錢
吏因侵漁無度以為常民不堪甚君白除之民大稱慶
朝廷歳給諸郡新鈔而憲府監諸郡燒舊鈔如法舊憲
[022-8b]
使為廣東守者獨不為燒積十五年司鈔者不得代君
奮然建議燒之鈔庫官率妻子羅拜以去汀冦逼漳州
君往督漳為守禦計吏欲籍民為兵君曰我為安民來
奈何擾民也閱軍籍得放逸者二千使率以為備城守
既固進兵擊之獲其首亂者他將略為己功君不以為
言其在浙省實掌漕事江浙嵗運粮三百萬石給京師
而漕官悉恃勢凌州郡强取贏無錫州獨不與則誣其
糧惡不宜上供以激怒宰臣宰臣怒欲加罪本州君慨
[022-9a]
然曰吾為掾而使上官用法失平是負掾矣白遣官驗
視得實事乃解海冦作亂行省發官粟募民船載軍往
捕之船未盡發而冦降遂議徵前所募粟君以船已為
官募而官不用則責不在船户且其既發則食粟殆盡
而復徵之是陷之罪也不若止徵船之未發者宰臣韙
其言其在蕭山適嵗祲發常平倉廪以賑民同列或泥
常執不可君曰以官粟活民何不可者盡發賑之民得
活者數萬計縣無社稷壇而風伯雨師壇前令售釋氏
[022-9b]
為浮圖君曰吾任民社之寄此而不䘏何以令為乃度
地置壇壝具准令式吏胥或執官府短長為民害咸置
之於理訟牒有及婦女者必斥去之居二年政績大著
郡府常以旁近州獄諉之讞諸暨守奉命賜老人帛慢
不親以授里胥因匿之事覺檄君按之君究其實守得
無贓罪而定罪如本條州人有東西鄰爭斫風所㧞大
木者州罪東鄰東鄰不直詣府訟府以其事下君往其
地詢之則木乃南鄰無主木也乃遂以前罪罪西鄰而
[022-10a]
木入于官其他所行事若此類甚衆㑹處州盜發君奉
文告招撫之既平而樞宻分院治于處君留樞属因留
處者久及遷職都司則時已不可為因謝事而歸徜徉
家林或漫㳺金陵日以書史自娛情之所觸輒聲於詩
不屑事雕刻為工也初文公歸葬於蜀文忠文定俱葬
汝之郟城子孫阻逺不克時展省而婺之有蘇氏自少
傅始而文忠之孫給事中嶠亦嘗守&KR0276處士乃率族人
為祠宇合祀之且表坊門曰景蘇君念烝嘗之事久或
[022-10b]
不能繼議各割田摠其嵗入以為資族人皆從之間嘗
至京師將留官于朝庶幾得將指使由陜西道漢中以
入蜀展謁先塋訪族人以通譜牒然後出歸峽經襄陽
抵河南以拜二蘇公之墓而後歸而適時已多故志弗
克遂年亦且己老矣每言及輒慨然君歴官法當推恩
父母不可得尤以為憾誓不辱其先因自號曰栗齋言
謹且畏以自志也君今年七十有二康健如五六十嵗
人生六子其第三子伯衡至正癸夘鄉進士有文學最
[022-11a]
知名
左史王褘曰蘇氏之所從來逺矣唐世自趙入蜀隠約
數世至宋之盛而文公父子者出及其自蜀居婺則光
顯又累世當元之盛而君以生蓋上下不啻五百餘年
矣昔文公與二子至京也翰林歐陽脩薦之以故名大
顯以其父子皆知名故時稱文公為老蘇余聞伯衡舉
進士赴禮部君與俱行是時歐陽𤣥在翰林亦亟稱揚
之而一時復以昔時稱文公者為君稱至今以為美談
[022-11b]
也語曰莫為之先雖美而弗彰莫為之後雖盛而弗傳
豈謂是耶嗟乎蘇氏之澤蓋未艾也
   瑯瑘山人傳
瑯瑘山人者姓范名常其字子權滁州人也滁為城環
以平岡漫阜而瑯瑘山獨巍然峙於西南去城可七八
里范君世家滁瑯瑘山人所為號也初君之大父酉新
有學行當宋季仕不大顯學者稱之曰青山先生至君
復能世其學隠居不求知於時而時亦無能知之者今
[022-12a]
天子起兵淮右也首得滁君即杖策謁軍門上知滁人
之賢者獨范君與語意合留置幕下有所疑即以問君
君每以實對輒稱㫖而羣雄角立天下勢未定上命君
為辭以禱上帝有奉天征討慮弗合於天心等語深契
上心既而上渡江取姑孰君以帥閫都事贊軍政留姑
孰又移毗陵及維揚㑹姑孰闕守遂命君守姑孰以簡
易寛厚為政居三年民親愛之既去久思之猶不忘洪
武建元上既即天子位銳意於稽古禮文命君為翰林
[022-12b]
直學士制禮作樂之事多委之尋以病謝事去嵗餘上
念舊臣在者如君無幾有㫖徵詣闕俾仍任前職君頓
首謝曰陛下之眷臣至矣臣雖老且病敢不竭力以事
陛下上每宴閑命儒臣列坐賦詩以為樂君輒操觚揮
翰先成以獻上笑曰老范之詩質朴而無華不亦類其
為人者乎尋遷起居注起居注者古左右司之職記人
君之言動者也於是其任益親宻矣君適有足疾數在
告上即傳㫖令其善自愛又賜以安車俾其出入勿與
[022-13a]
衆人同時人榮之或問范君曰山人隠者之稱也今君
朝夕在天子左右為侍從臣奈何用隠者之稱為稱乎
君囅然應之曰子豈知人哉人之志固各有在者吾今
雖忝列從臣抑鄉土之念誰能忘之顧吾犬馬之齒且
益衰暮他日天子倘矜憐之則首邱之願可終遂矣是
則山人之稱固吾所以志也而奚不可哉於是或者乃
知其意所在云
太史氏曰余適滁登瑯瑘山愛其林壑深美因問滁父
[022-13b]
老以山所從得名或曰晉武帝平吳瑯瑘王伷出滁中
故山因名瑯瑘也或曰晉元帝之為瑯瑘王也蓋嘗避
地居此山用是得名以余論之伷雖出滁中未嘗駐此
山山何故因而名當元帝時中國亂元帝將渡江故避
居此後既稱帝江表人故即其故號為山名耳山上石
墨遺迹尚存此其尤可驗者也及余考地理書見其所
載各不同而李清臣言瑯瑘名甲天下予故因論次范
君事具著之于篇
[022-14a]
   趙賢母傳
賢母趙夫人徽姓葉氏婺之金華人也父曰謹翁用儒
學起家以承務郎温州路同知瑞安州事致仕夫人幼
承家學習聞詩禮之訓懿聲淑譽早見稱婣戚間年及
筓歸趙氏為嗣滋字子潤之配趙氏宋秦悼王之後也
世有属籍宋亡家日以微夫人為趙氏婦逮事其舅姑
克盡婦道舅姑有不悅輒惶懼跼蹐若無所容其身者
而子潤純厚人也業醫常急於濟人未嘗與人較財利
[022-14b]
用是其家益匱夫人處之恒裕如營甘㫖為養曲盡其
道舅姑不知家之為貧也舅姑之䘮以貧故窀穸之事
久未克舉夫人言及輒泫然流涕不懌動竟日亡何而子
潤死夫人治䘮無違禮哀毁如不欲生子潤之死夫人
年四十有七矣有子四人曰古愚古怡古恒古忱而幼
者猶在襁褓中夫人承其夫遺命以教子為先務躬績紡
以易食以長以育其子亦不知家之貧也且日早作治
家事督諸子就學夜必焚燭課誦讀至夜分不寐以為
[022-15a]
常平昔所聞嘉言善行每懇懇與諸子言之唯恐其不
有成也由是諸子皆重自奮厲植業砥行有聞于鄉邦
而古怡尤勇於為義以善士稱於是趙氏自其高曾以
下未葬者凡七䘮夫人常為古怡言若等藉祖宗之靈
克有成立而先世遺魄猶未入土吾與若等情事之未
伸天地間罪人也古怡乃奔走經營購得吉壤於北山
夫容峰之原舉諸䘮盡葬焉夫人曰若等今能成吾志
吾無媿為趙家婦即死可以見祖宗地下矣夫人得年
[022-15b]
六十而卒既卒而古怡兄弟益相敦睦家産日豐裕嘗
異㸑而食矣古怡曰不可兄弟一體耳有無不可異也
乃復合食而同居焉鄉人曰趙氏之尚義其賢母之教
乎夫人卒今且餘十年鄉人之稱賢母者必曰趙氏趙
氏云四子者古恒已卒四女皆適士族孫男四孫女四
皆尚幼
左史王禕曰余聞長老言金華趙氏宋宗室異時嘗貴
盛矣國亡家遂衰趙氏不絶如綫有節婦徐者實能再
[022-16a]
造其家而趙氏以有蓋再世而又得賢母焉是何趙氏
閨門之多賢也傳曰配偶福之原也家之有福有不原
於斯者乎余觀賢母善教其子若無甚難行者然夷考
其行雖詩書所載何加焉以其可以軌世範俗也故具
著之于篇
  字説
   宋瓉字説
吾友宋君景濓之令子瓚將冠以書來告曰願吾子之
[022-16b]
教之也予既禮辭不獲則為製其字曰仲圭而序其説
曰天下之器無不適於用也而用於宗廟之中者為貴
宗廟之器均之為貴也吾獨以瓚為尤貴焉是故祭莫
先於祼也既祼以求神乃迎牲而畢事而所謂祼者實
用鬱鬯之酒瓚以注之也詩曰瑟彼玉瓚黄流在中是
也以故六尊六彞凡以酌齊酒兩敦四璉六瑚八簋凡
以盛黍稷而莫瓚為尤貴矣然人徒知其黄金勺青金
外朱中龍首華美而有容而不知圭以為之柄所為貴
[022-17a]
者在此而不在彼也稽之於禮有圭瓚璋瓚之别而典
瑞蓋曰祼圭有瓚春秋外傳亦以瓚為鬯圭是則祼之
用資乎瓚而瓚之實重乎圭也吾故於宗廟之器辨其
用與其實知瓚之為尤貴也吾故配名於瓚而字之以
圭也雖然瓚之用以為尤貴可也而尤未免於可器也
局於可器則雖以夷吾之仁子貢之達而其用有窮吾
未見其可也必也充之至於不可器斯其為成德之君
子矣詩不云乎豈弟君子福禄攸降吾之期于爾瓚者
[022-17b]
不其在此歟
   金存字説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之予嘗疑其言為過論夫人之與禽獸相去逺矣天地
之塞吾其體帥吾其氣仁義禮智以為之性君臣父子
夫婦長㓜朋友以為之教而推其用至於位天地育萬
物而後已視夫羽毛鱗介羣羣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
相去顧不甚逺矣乎而以所謂存與不存即以人與禽
[022-18a]
獸相去為不逺不亦過乎及吾久而思之徵之於人驗
之於己然後知孟子之言天下之至論也何也天之卑
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馭也亦曰存其所以為人之道焉
爾存之之道奈何全夫仁義禮智之性而由乎君臣父
子夫婦長㓜朋友之教而已仁義禮智之性全於中君
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教由於外而後吾身可與天
地並立而無媿斯其盡為人之道焉茍弗能然則亦自
遏其躬而已爾自遏其躬者非天之與我者有歉也吾
[022-18b]
則自致之也是則名雖為人實何異於禽獸哉其猶異
於禽獸焉者圓首方趾而已爾被褐食粟而已爾吾故
曰孟子此言天下之至論也吾友金德元之長子其名
曰存而朋友復字之曰思存吾故推孟子之説以告之
嗚呼存與不存間不容髪而相去之逺若此思存其尚
知所警哉
   戴琦字說
錢唐戴君徳剛命其嗣子之名曰琦既冠其執友高則
[022-19a]
誠先生製其字曰景韓而其師胡龍臣先生属予紬繹
其字之之義予惟古人命名製字或因乎物或因乎事
㫖各不同因乎物者孔鯉之類也因乎事者鄭寤生之
類也至于後世復有因其人以為名字者仲淹者王通
之字范希文慕其人以之為名焉亮者諸葛孔明之名
陶潛慕其人以之為字焉是故名之以紀其生字之以
尊其名者古今之所重固不可茍焉而已也今夫琦美
玉之别稱而宋有大儒君子曰魏國忠獻韓公實嘗以
[022-19b]
為名公當東都盛時光輔三朝咸有一德其豐功偉烈
雖伊尹周公無以尚之今戴生因其名以為名豈不以
謂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韓何人哉希之
則是故居之而不讓歟雖然慕其人而名其名將必傚
其人而稱其名詩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人而
不先哲之是傚而欲其徳之成業之就吾未之見也高
先生之以景韓字生也所以教生尊其尊賢其賢之意
亦既至矣生其敬承之生質美而好學夫茍充其志而
[022-20a]
而資之以無倦强其力而致之以不止毋以先哲爲不
可及而日圖企及之則其所成就何可量也生其尚敬
承之哉
   續喜聞過説
人不能以無過也人而至於堯舜可謂至矣而猶或不
能以無過焉况其學焉而未至者乎是故聖人未嘗以
有故絶人而每以改過望其人蓋其忠恕之至也故嘗
論之君子之過也非有意為之也非有意於為過故有
[022-20b]
過必思於速改然而君子之欲改過也其必先於知過
己有過不能以自知也其必先於聞過過之在己常人
所惡聞惡聞己過則人孰肯以告之人之肯以其過告
之者由己之喜於聞過也是故喜聞過則必樂於知過
樂於知過則必不憚於改過過而能改則寡過矣過而
能寡則可以至於無過矣無過非聖人不能也聖如堯
舜而猶謂其不能以無過蓋甚言無過之不易能也嗚
呼由聞過而知過由知過而改過由改過而寡過由寡
[022-21a]
過而無過此聖賢學問始終之序歟吾觀聖門弟子亦
衆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學聖人之道者其於過
行過言宜若鮮矣而喜聞過者惟仲由不貳過者惟顔
子其故何哉蓋仲由以勇顔子以仁惟勇也故喜聞於
過而有過則快於速改惟仁也故其於私欲能止之於
始萌絶之於未形不貳之於言行也不貳過則寡過之
謂矣若仲由者雖未至於寡過夫既喜於聞過茍力行
之於寡過乎何有嗚呼學者不有志於聖賢則已苟有
[022-21b]
志焉而庶幾自立於無過之地其必自仲由之喜聞過
始矣溧水劉君彦肅有志於學者也所居之室題其額
曰喜聞過曰吾朝夕以自厲也京口俞先生既演繹其
義以為説他日彦肅且復徵予言予因論其大要發先
生之所未及豈獨復於君庶亦以自厲云爾作續喜聞
過説
  行狀
   南稜先生行述
[022-22a]
公諱炎澤字威仲姓王氏學者因其别號尊稱之曰南
稜先生維王氏世為太原之邦人五季時有仕為節度
使曰彦超者自㑹稽避地家于&KR0276之義烏其後遂為義
烏人所居鄉曰鳳林族大以衍世稱鳳林王氏公十世
祖固登皇祐五年進士第卒官恩陽令宋三百年義烏
第進士者自恩陽始八世祖從用七世祖恱贈宣奉大
夫二子曰永年曰喬年永年紹聖元年進士仕京師為
國子博士嘗定居於濟南終中大夫知福州文安縣開
[022-22b]
國男贈正議大夫是生通判嘉興府贈金紫光禄大夫
鑄從政郎嚴州司法㕘軍儔喬年不仕是生承奉郎濤
光禄府君之子寧提舉廣東常平茶鹽贈中散大夫寅
歴知宜連藤栁峽饒江七州積階朝請大夫承奉府君
之子寓江東轉運司幹辦公事餘以賞延入官通朝籍
剖郡符者不可悉數運幹府君則公之高祖也曾祖誠
祖衛道奕世載徳弗顯于時考濟景定二年應薦為國
子免解進士妣葉氏軍器監丞䕫路轉運判官蓁之孫
[022-23a]
女通齋先生由庚之女也公生於寳祐癸丑自㓜岐嶷
不凡稍長治舉子業有聲鄉邦既乃肆力於聖賢之學
蓋自恩陽府君受業安定胡先生之門厥後累世皆顓
門為儒淵源之傳既有所本而通齋為王大父學於徐
文清公僑文清考定朱子門人也其風聲氣習之所傳
感發尤多矣公當運去物改之後窮居約處操行益堅
殊無仕進意開門授徒户外之屨至無所容久之部使
者薦其行義乃起為東陽常山兩縣儒學教諭遷石峽
[022-23b]
書院山長所至皆以善教養得士譽居石峽嵗餘即棄
官而歸於是年已幾七十矣優游家林日以經史自娛
祁寒盛暑手不釋巻然常苦嗽疾至順壬申八月十三
日竟以不起享年八十公性端慤狀貌偉然言論磊落
如震雷驚霆傾豁洞達而見諸行事平直正大又如青
天白日無所隠蔽人莫不畏伏而敬信之於書無所不
讀唯求通其大義為學者講説不支離穿鑿以為精其
文質直簡暢而理勝為主詩歌則思冲澹而氣渾厚緣
[022-24a]
情托物一以寓之雅不屑事雕刻藻繪以為工也所著
摠二十巻曰南稜類稿藏于家初進士府君無嗣為之
嗣者不克紹其業更選於族人得公以為子田廬俾公
盡有之公固辭曰夫為人後者貴能紹先業耳田廬非
所計也而田廬或不均先業未有不因以墮者進士府
君賢其言卒成其志族黨素以是多之公娶傅氏先三
十年卒子男二人長良玉浙江鄉貢副榜進士為衢州
常山縣儒學教諭次良珉女三人適傅保許俊傅亨孫
[022-24b]
男四人裕禕補初皆業儒女一人適俞有慶公卒後其
年十月日葬于縣南崇徳鄉湖陽山先塋之次以傅氏
祔嗚呼公葬既久而懸繂之石猶無文以刻流風餘範
日就湮沒禕實懼焉是用疏其平生梗槩及世系里貫
年夀卒葬之詳如右尚維有道徳能文章者論次而褒
顯之不朽之託庶幾有在云爾
   謝君章行述
君章姓謝氏諱煥君章其字贑之寧都人祖諱復新父
[022-25a]
諱仁居皆隠德弗仕君章少好學長通儒術而長於詩
志倜儻尚氣節與人交不務為茍合論議不肯詘人下
年二十有三挾所有遊京師京師賢士大夫皆樂與之
交居頃之一旦告所與游者曰吾無故而心忽悸得無
吾親或有故乎即徑歸至家母果死君章服喪盡哀
既免喪建昌府經歴清江彭君某聞君章名遣幣馬
迎之為其子師翰林待制京兆杜公本嘗過彭君與君
章話甚合盛稱道之未幾彭君死君章不逺數百里護
[022-25b]
其䘮以還既而里居鬱鬱不樂乃復遊京師名譽益聞
諸公間户部司討達爾瑪君慕君章之賢親執弟子禮
居數嵗意倦游又徑歸屏居故廬若將終身焉今國子
助教大梁黄君昭為令於廣之新會有政聲君章以事
蹐其邑一見即相契惜君章之才不得試乃資而勸之
又復遊京師至是達官要人多有知君章矣大都留守
判官段君定僧首闢館延君章君章與段君處凡七年
段君所以為君章地者甚至既以名力薦于殿中侍御
[022-26a]
史額森呼圖克君而集賢直學士始興麥公文貴復列其學
行薦于丞相太平公於是丞相方銳意收用天下人才
額森呼圖克君以丞相子又樂推轂士父子間得君章喜
甚亟欲甄録之㑹麥公有疾君章感其知己躬親鬻藥
若子弟然因染病反就寓舎遽不起至正九年二月四
日也行年四十有一段君為具衣衾買棺以歛殯于文
明門外是嵗六月其子高生適從君章之友南豐張君
烜來京師將奉柩以歸而貧無以為資段君為出重賻
[022-26b]
而黄君復來謁選乃與張君及四明倪君鉦共經紀之
蓋倪君久交君章與張君皆勇於為義者高生賴之故
克歸葬于其鄉君章娶黄氏子男二人長即高生次賢
生君章之游京師也嘗有諸王召見君章君章見之引
巵酒為夀王坐飲不為禮君章復引進酒曰王宗室重
臣視一介布衣不翅草芥嚮之不禮於僕固宜然布衣
以分則賤以道則尊故與王公實敵禮然則王雖尊不
宜於僕不為禮也今王誠能致禮於僕則尊賢下士之
[022-27a]
名王有之矣王歎賞其言為避席以飲授經郎臨川危
君素嘗偕君章謁時貴危君謙退固讓不敢坐上坐君
章笑曰吾布衣也貴賤之際無所嫌敢坐諸君右遂坐
上坐無所詘蓋君章平日豪俠自負類如此人用是多
之然亦因是無所就以至於死亦可哀也已予因述其
行而著於篇使世之人如有如君章而不得遂其志者
其皆全矣夫善於文者當必有所發揚使君章託以為
不朽矣
[022-27b]
   趙君行狀
君諱必璇字仲寳姓趙氏九世祖曰宋周恭肅王元儼
建炎初其子孫隨躡南渡有官至開府贈少保者譜軼
其諱始來居蘭溪子孫遂為今蘭溪州人高祖諱不棄
通奉大夫太乙宫使曾祖諱善素武經郎主管建康府
崇禧觀祖諱汝鐈通春秋學授迪功郎充國史院檢閱
累任州縣以練習法令中其選轉從政郎潭州司法參
軍自司法而上既逺有屬籍且世以文章起家簮紱蟬
[022-28a]
聨極鄉閭之榮盛考諱崇晉承宋學淵源之懿鬱為醇
儒未及仕而國事已非乃隱德不耀有子三人君其次
也君性警敏而量寛𢎞局度凝重循循退讓有古人風
讀經史能通大義善於辭令終日言論亹亹不倦而談
辯捷出如珠貫矢發皆中倫理其分剖是非啇確成敗
又如燭照數計而龜卜莫或有遺聴者靡不厭服自幼
為祖母徐夫人所鍾愛夫人年踰八十猶康疆無恙君
致養唯謹嘗寢疾便穢手自浣滌奏圃常抱擕之夫人
[022-28b]
感其志行朝夕以籲天而語人必嘉嘆不已及夫人與
考君相繼殁君服䘮哀毁窀穸之事力經紀之不以煩
諸父昆弟後家日饒裕嵗時祭祀未嘗不追慕流涕痛
親之不待而奉養之不逮也君年壯盛時尚氣節為人
排難解紛不遺餘力親戚里黨聚訟方殷君一言之頃
能使之忿釋怨消由是有搆爭者往往不直于官而唯
君言是直同里蕭氏伯仲於君為内外兄弟以分財不
均致訟賄賂盛行互結勢援君中立不阿左右救援卒
[022-29a]
全其家來仕是州者賴君明達政體熟諳物情有疑事
必從君詢訪而南行臺侍御史洛陽秦公江西亷訪使
范陽張公與君交尤深君至晚嵗乃專事沈黙務為含
容與物無忤人有忤君者亦不以介意無賢不肖皆得
其驩心大飢貸細民粟適嵗大祲無所償次年有秋咸
倍息徵之君歎曰比嵗民阻饑得免於流亡者十不二
三今雖小稔忍即重困之乎凡貸於君者盡原其息為
粟九百石大盜逼境居民逃避山谷間無賴之徒託名
[022-29b]
團結因事摽掠事定皆抵罪君凡所至必諭之禍福相
率相化得逺於罪戾者甚衆君平居撫族姻有惠接賔
客有禮慶弔之儀不廢於閭左鄉黨益以是多之其故
第在州南更即舊阯以建新宇將終老其間自號曰松
坡人因以松坡處士稱之焉初君少遭多難每以不及
力學為恨常謂今逢時休明家幸給足苟不篤於教子
何以迓續先世之遺緒哉於是米鹽細故皆身任其勞
而使其子良恭專意於為學受業鄉先生禮部郎中吳
[022-30a]
公之門鉅儒鴻生如同郡待制栁公修撰張公博士胡
公及待制京兆杜公著作永喜李公道由是州即訪館
舎以欵延之良恭益用是磨礱浸灌克成立以文學知
名于時矣至正乙未之春君始感𠻳疾久醫弗效起居
如常時一日忽語家人曰吾其逝矣即起盥手足整衣
冠正身而坐問日早暮衆以夜漏方下為對君曰不及
眀矣良恭在旁雨泣告之曰死生之理如晝夜然吾年
幾七袠死亦何憾然吾家詩書之澤垂三百年汝能以
[022-30b]
文學亢吾宗不啻足矣毋徒以泣為語訖氣息奄奄家
人號呼良久復張目正視揮手止之翛然而逝七月己
丑也享年六十有九君娶徐氏婦道母儀各盡其至子
男一人即良恭女三人長適朱淳次早夭次適龔泰孫
男二人友直友諒女四人長適潘倚餘在室君為人操
履端慤存心制行要以不欺為本有恩於人而無徳色
有善於己而不自表暴故識與不識服其長者然其徳
充乎器智適於材誠使推其所有出為世用則其事功
[022-31a]
之建當有大過人者顧乃韜光自閟晦迹弗彰其所有
者僅著於一鄉而不及庸顯於當世此知君者之所為
憾至其死生之際不惑如此則雖知君者固亦莫能究
其所造也嗚呼若君者誠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矣良
恭將以丁酉二月壬申奉柩葬于州南銅山鄉塢口之
原謂其友王禕曰吾不肖不能立身行道以顯揚先人
之令名而先人又生無爵位不登名於史册大懼泯没
無所託以傳于後然墓宜有銘阡宜有表用以昭揭其
[022-31b]
潛晦惟是志業行誼及世系里貫年夀卒葬之詳子尚
為我序次而書之吾將有請於當世有道德能文之君
子采擇而論撰焉禕不敢辭乃為具疏其實如右
   江夫人行述
夫人姓江氏諱愛世居於燕譜牒墜軼序系莫詳年十
有七歸温之永嘉陳氏為贈中順大夫同僉通政院事
騎都尉追封潁川郡伯諱芹之配初國兵南伐通政府
君之父自中為宋大都督府行軍司馬提兵拒守汾水
[022-32a]
關執節以死伯父宜中為宋右丞相兼樞宻使悼宗社
之淪覆棄官浮海去不返通政府君與其兄葭弟萍俱
㓜育于外家婺之蘭溪楊氏世祖皇帝既取宋命物色
丞相子弟之留江南者楊氏乃以通政府君兄弟歸於
京師葭先卒萍寖長賜名年扎克䇿喇實事成宗為榮祿
大夫宣政使武宗尤眷遇之特拜銀青光禄大夫大司
徒仍以宣政使兼延慶使佩三珠虎符領土蕃宣慰使
仁宗臨御之初司徒以官一品推恩三代於是曾祖景
[022-32b]
彥贈中奉大夫秘書卿護軍追封永嘉郡公諡安惠祖
春贈資德大夫集賢學士上䕶軍追封永嘉郡公諡恭
僖曾祖母王氏祖母楊氏並追封永嘉郡夫人司馬府
君贈銀青榮禄大夫大司徒上柱國追封温國公諡康
順母楊氏封温國太夫人初通政府君與司徒同侍上
左右俱被恩寵猶未及仕奉詔至蘭溪追復故業而不
幸遽以疾卒夫人所生子曰阿爾孟格早以門功入備宿
衛受知于今由奉直大夫大都留守司判官陞朝列大
[022-33a]
夫副留守乃援著令命府君以今階官勲爵而夫人從
封潁川郡太君夫人㓜秀慧能通孝經論語孟子諸書
大義事府君極恭謹府君既没治䘮無違禮撫其孤既
慈且嚴每謂陳氏故相門不可使廢學至鬻簪珥為貲
延師以教之治家有法親䟽無間言平居留意於梵典
日誦金剛諸經既&KR0276居以靡他自誓因斷髪為比邱尼
事聞宫掖賜名淨行俾祝釐内祠嵗給衣糧及侍從者
五人至正八年十一月疾作明年五月疾革遂以其月
[022-33b]
某日終于京師安富坊之寓舎夀六十有三子男一人
即阿爾孟格女一人曰娟亦為比邱尼居禁院司徒之子
曰達幼孤夫人鞠之如己子至是同阿爾孟格奉柩南還
而已又明年二月日附葬于蘭溪某鄉某原之兆先是
夫人屬疾宫中問勞甚厚及至葬上命賜賻楮幣為緡
者五千中宫所賜半之惟夫人生有淑德嬪于名閱遭
值家難而能曲盡婦道陳氏之不墜夫人實為有功不
宜無辭以昭示于後嗣謹用纂述其梗槩使立言君子
[022-34a]
得詳焉
   元中憲大夫僉庸田司事致仕王公行狀
公諱文彪字君采姓王氏系出太原其先祁人也唐末
有諱彦超者官為節度使因避地居婺之義烏所居鄉
曰鳳林子孫蕃衍世稱鳳林王氏宋初有自鳳林徙居
金華郡城者五世而生本贈太師追封魯國公魯國生登
政和二年進士奉議郎知湘隂縣贈太師追封魏國公
魏國生四子師醇鄉貢進士贈奉議郎師心政和八年
[022-34b]
進士累遷給事中兼侍讀權吏部尚書除顯謨閣直學
士知紹興府充兩浙東路安撫使爵東陽郡開國侯贈
特進諡莊敏師古亦鄉貢進士師德宣議郎贈太師追
封楚國公莊敏生四子其第四子為福建轉運司幹辦
公事汾實與丞相魯國文定公淮為從兄弟幹辦生二
子其次子杓通判嚴州實與魯齋先生文憲公柏為三
從兄弟通判公之曾大父也大父偕父庠皇贈從仕郎
建德路分水縣尹母郭氏封恭人自通判仕嚴因家焉
[022-35a]
其後遂為嚴之建德人公資性穎粹㓜篤學能通經史
大義年十六以選掌郡學錢穀尋見推擇補郡府吏繼
遷杭蘇二郡杭守王仲温名卿也器公為人以逺大期
之遇以賔禮大徳丁未杭城飢公理賑事所活數萬人
用薦者陞浙西憲府掾㑹有例憲掾南人不得用復吏
紹興貢舉法行就試不合又吏處州陞浙江行省理問
所令史延祐庚申出為掾福建帥府用年勞上名中書
泰定丁夘授從仕郎温州路瑞安州判官役法久弊公
[022-35b]
詢諸土俗咸謂義役為可行即為第其富貧均賦之民
大稱便大府因諉公賦旁州平陽役不閱月而畢其民
稱便如瑞安二州役法皆久而不廢杭之鹽官海岸崩
行省檄諸州遣官修治之公被役董其役不踰期而事
集宰臣察其廉能辟行省掾吏其所掌多重獄每抱其
獄稟堂上有所疑議無不立决者别曹事務常兼領之
投牒求仕者資其造就尤多元統甲戌除承務郎處州
路總管府經歴賛佐守貳鈐束吏属大小政務趨辦以
[022-36a]
期舉無缺失者其年朝廷遣官録囚行郡國公為平反
寃獄得免死者十九人莫不稱其明允後至元庚辰遷
贑州路摠管府推官刑獄無重輕必究心為窮竟平反
者尤多凡經其讞議人自以不寃贑所属二州八縣其
民好鬬而健訟往往貧者殺子女以誣巨室富者養窮
人為親属殺以害仇家相習成風為害滋甚公下令嚴
禁之有犯者無論情輕重悉坐死三年之間民用不敢
犯習俗丕變於是朝廷重更守令之選部使者交章舉
[022-36b]
公堪其任至正丙戌除天臨路湘鄉州知州換階奉議
大夫湘鄉界在大湖之表而臨於桐溪其民頑悍素號
難治公至則一用禮義化之作為教條約民與共守又
刻小學規程之書使家習而户喻學校久廢乃集俊秀
子弟延名儒為之師使肄業學中又新作禮殿置雅樂
聲名文物觀聴聿新州故别有義學學田五百畮豪民
占其田而屋亦壞公為追積年之逋租而勸好義者更
新之置師弟子員其體如州學士風翕然田政久不理
[022-37a]
大家與吏胥並緣為奸利詭匿其税額以避徭役而受
役者多閭左之民公為括其實俾自陳毋有隠即有隱
没田入官既得其實乃定著于籍用為賦役之差富貧
以均民心恱服所在荒田募民有能耕墾者三年租税
勿有所與而境内無曠土塘池陂堰修築以時水旱不
復能為菑矣先是𨽻夫邏卒持文書行村落間需求貨
賄雞犬不得寧又民有寃詣官欲自訴者奸胥輒把持
之或嗾無賴之徒誣人以非罪公灼知其情痛繩以法
[022-37b]
且禁在官之人悉不得下鄉凡以訟至庭中者是非曲
直立為辨决鈎深索隠動中其肻綮而原情制罪一本
乎寛恕民有鄧辛者以造偽鈔繫獄公鞫之初無左驗
也破械釋之有胡正者告其姪不率教撻之因縊死驗
視之其死非縊實正踢中其腎致死也當正以本罪有
譚公保者二嵗而孤家産不貲盡占於叔父公諭以理
即以還公保有唐用者以養女嫁陳福為贅婿因勒福
為奴福不服則誣以他罪公問之得實俾福引妻歸本
[022-38a]
家有豪胥以女許嫁王必忠既乃悔之嵗久不成婚必
忠以訴公命以中人家禮納其幣當日即成婚豪民陳
清素武斷鄉曲握持官府事家貲累鉅萬復衆募奸人
偽造鈔其家久輒殺其人以滅口隂結大官為勢援所
為不法人莫敢誰何公發其罪惡父子皆坐死仍籍其
家而還其所占田土于民大抵公之聴訟斷獄無問事
輕重當避嫌茍得其情片言以决一日坐㕔事有牛突
入膝跪而淚墮公語之曰若有寃乎苟有寃若第往乃
[022-38b]
令人踵之往牛至屠家而止得私屠牛者痛懲之以已
貲贖其牛而申嚴私宰之令咸謂公有神明之政矣㑹
鄰郡武岡寳慶猺獠反朝廷連嵗用兵討之軍旅使客
皆道經是州公督運粮餉十餘萬石營辦軍器亦以鉅
萬計州非驛道無傳置且舟楫不通轉輸供億之費悉
資於民公賦之有方不擾而事集不足捐以俸錢三千
緍佽助之故民雖勞而不怨大軍之討賊也不能習知
山川之巖險以故持久無成功公募凡敢勇諳武藝習
[022-39a]
知谿洞形勢者助官軍戰數有功復令大家集民兵阨
塞之處戍守之民恃以為安著令民有鰥寡孤獨者居
以養濟院而院廢甚公既重為飭治又新作捕盗司及
賓館迎恩亭而神祠佛刹所當理者亦為之新又定勝
廣濟虞塘三石橋悉繕完之其役尤鉅由公使民義故
民樂於趨事而赴功土俗拘隂陽家說親死或三四世
不葬公與民約限六十日皆就葬不葬者以不孝論宿
柩得入土者餘二千有客使其州㨹櫝不能葬者則為
[022-39b]
擇地以瘞之賜高年帛必手選厚繒面授之俾受實惠
焉公在湘鄉三年信義既明威惠並著教洽化孚變為
禮讓之俗倡優屏迹道無行丐之人兇頑之徒更相教
戒習為善良曰吾茍為不善何面目見王公耶龔珏有
隠德仇演有孝行皆表聞于朝雨暘風火有禱即應又
數有芝草之瑞入其境民情舒以和有熈熈之風焉於
是治行於湖南諸郡最以年七十致其事士民相與告
大府願留公毋行日千餘鏹属於道塗憲帥二府咸止
[022-40a]
公必竢乃可去公為之勉留明年庚寅力辭而歸民庶
攀留填塞路道號泣而别相率立公生祠三十餘所又
編大夫士所頌歌鍥于梓為甘棠集列人民所慕思鐫
于石為遺愛碑公既東歸日徜徉於家林適時多艱行
省承制起公攝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敦迫就職不容辭
避而有攝郡守者方專權自用勢不相下則搆危言以
中公賴省臣辨其誣事遂解而公竟以疾卒于杭之寓
舎朝廷除公中憲大夫僉庸田司事致仕命下而公不
[022-40b]
及待矣公生于至元戊寅二月十九日卒于至正癸巳
正月十七日享年七十有六以其月二十七日歸葬建
德縣西青山之原公狀貌魁梧衣冠偉然剛正之氣動
形於辭色遇人待物一以誠敬無少間節操亷介門無
私謁在湘鄉時有二官塘漁利歸于州守公曰官利乃
可私用邪斥去不受故談者謂其如朱絲之直玉壺之
清家居奉祭祀悉遵朱氏家禮事其母備極孝道教其
子皆有學有文公元配方氏封恭人子男五人淵用止
[022-41a]
善建中夀康尚雄女五人適姚至能吳昇齊唐卿姚昂
朱元澤馬元達孫男十四人穡稠穆秉廩積穀穎穥穉
秩穟穜程女九人惟公生于文獻之家夙以材自見拾
級而陞爰有禄仕能名異績所至著聞晚乃專任民社
之寄克以所學施於有政觀其化民成俗本乎禮義以
為治雖古循吏如文翁之治蜀韓延夀之治渤海何以
尚之公殁且葬而世系官代治行之詳未及有所登載
建中以告禕曰先人之所不朽者維文字是託失今弗
[022-41b]
圖恐遂湮没豈無他人以惟子也属禕不敢辭乃摭其
實具書之庸竢述作之家採擇而論次焉
   故㕘軍縉雲郡伯胡公行述
公諱深字仲淵姓胡氏系出漢安定宋初有諱棟者自
潤之丹陽遷處之龍泉因家焉棟生璠璠生文虎文虎
生竦竦生晟晟生滂滂生衢州録事㕘軍松年松年生
鄉貢進士應辰應辰生温州樂清縣令㻑㻑生江南西
路兵馬都監見大則公之曾祖也祖諱堂妣李氏考諱
[022-42a]
鉦仕元為征東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妣趙氏公生
有竒質讀書過目即成誦貟外府君早嵗宦游京師公
甫十嵗而季夫人與趙夫人相繼没公侍大父撫幼弟
艱難刻厲以自植立而學業益以進下筆為文數百言
可立就弱冠游京師適員外府君仕高麗乃往候焉居
久之員外府君捐館舎而繼母實生弟海年尚㓜公泣
謂海曰天禍我家我父棄諸孤萬里外今我奉匶南還
爾其留此以事母他日我當復迎吾母與爾矣舟行一
[022-42b]
日泊大崕下夜夢父老語之曰此崕且崩宜急避驚覺
趨移舟俄傾大風雨至崖果崩墮水聲如萬雷霆人謂
此其孝感所致云既歸葬遂廬于墓左悉取諸子百氏
天官地志兵謀醫藥術數卜筮佛老之書而研究之然
於醫尤精常曰窮而在下者不能及物唯醫可能濟人
耳乃建藥肆市中有以疾病來告者輒與之藥弗與計
直也至正壬辰江淮俶擾盜賊蔓延閩浙間由建之浦
城松溪入龍泉公嘆曰浙水東地氣白矣生民無所賴
[022-43a]
禍將及矣乃集鄉民共為守禦計而結寨於湖山於是
處州境内民相挻為盜江浙行省調萬户舒穆嚕宜孫
戍處州辟公參謀其軍事一見懽如平生舒穆嚕公喜曰
吾事濟矣胡公籌策今無與比區區小醜不足平也即
檄属縣募壯士為軍十日間得數千軍于竹口傳檄賊
中曰爾等皆良民因詿誤故為亂棄仗即仍為良民耳
賊中傳相謂曰胡君長者其不欺我盍歸之盡燬器械
相率肉袒來請罪公一綏之以恩餘冦次第而平嵗甲
[022-43b]
午二月舒穆嚕公還臨海公亦歸隠於湖山三月温州戍
卒韓虎陳安國殺主帥據城叛行省命宣慰使恩寧普
討之道由處州辟公計事公與語意合軍事請公㕘謀
之公曰除暴所以救民今温城叛者止一二人若破其
城玉石不分如平民何此宜以計取不可以力攻也乃
遣辨士入城説其黨曰韓虎陳安國悖逆亂常今王師
致討大兵四集旦夕即攻城雖金湯無不破者若等胡
為為賊守自取作韲粉耶今將軍念若等未忍即加兵
[022-44a]
若等能去逆效順悉從原宥茍稔惡不悛城一破悔無
及矣其黨聞語已咸相向泣曰吾屬自度皆旦暮鬼耳
今乃䝉將軍開生路敢不惟命六月果殺韓虎等以城
降温城濱海民以漁為業是時城閉者三月民貧甚公
即請發粟賑之事有不便者皆為之更除驩聲載道曰
吾民早得見胡君豈至顛沛如是耶恩寧普公欲列公
功以聞於朝公謝曰幸遇明公為知己得效寸尺志願
足矣何以功為既而恩寧普公以行省㕘政總兵番昜
[022-44b]
復辟公與俱行軍務無巨細悉諉之信任之者益至嵗
丙子六月青田潘惟賢華仲賢聚衆為亂聲言攻龍泉
縣長吏聞風遁賊遂焚縣治公之師曰王先生毅與門
弟子集義兵擊退之縣長吏及里中惡少年疾其功因
害王先生公時在番昜聞之馳而歸語同門友曰昔毛
術能為師復仇吾徒顧不能耶乃引兵執害王先生者
盡殱之遂從事于青田而麗水之浮雲泉溪賊並起嵗
丁酉春縉雲之黄村松陽之白岩遂昌之大社無籍之
[022-45a]
民盡為賊勢連結不可遏行省丞相喀喇公承制以舒穆
嚕公為行樞宻院判官分院鎮處州既至即假公本院
行軍都事統兵以討亂九月攻泉溪賊寨㧞之十一月
又平浮雲嵗戊戌正月白岩賊來降五月縉雲賊亦平
八月移師攻遂昌賊酋周天覺方友元傾其巢穴出迎
敵公望見笑曰此非天授我乎使賊堅守窟穴未易即
殄滅今日之來送死必矣乃分部諸校以正兵與接戰
以奇兵左右翼夾擊之别遣游軍入山搜其伏匿比戰
[022-45b]
賊三面受擊大敗斬首數千級生擒八百人獲方友元
梟之乗勝直擣大社周天覺降乃班師嵗己亥秋以兵
討青田賊黨金徳安誅潘惟賢兄弟以降於是處之境
内諸賊悉平矣先是國兵取浙東衢婺既下獨處州為
舒穆嚕公所守不肯降是嵗冬今上皇帝遣僉樞宻院事
胡公大海由間道取處州舒穆嚕公出戰敗北大軍遂入
城而分兵取属縣未附者公時以假元帥統龍泉慶元
松陽遂昌四縣兵欲閉關為拒守計四縣士民咸請于
[022-46a]
公願内附以全民命且曰公治兵十年勤勞亦至矣而
朝廷未聞有一命之錫國家則負公公何負於國哉公
知時事已去不得已挺身見胡公而四縣因得不受兵
上素聞公名驛召至南京待以殊禮居無何擢中書省
左司貟外郎上日與公議論天下事公有言上未嘗不
稱善也嵗庚子秋命公相龍灣虎口形勢築二城以衛
京師工不煩而事以集嵗辛丑秋有㫖命公還處州招
集舊所部將校士卒以從征西嵗壬寅春從上平江西
[022-46b]
命公以親軍指揮領兵守吉安㑹浙東苗軍叛婺守將
既被害而慶城亦為其所㨿上命公以所部軍馳還復
處城比至城已復即除公浙東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
摠制處州軍民事時山冦乘苗之亂往往竊發公隨方
招捕凡首惡者盡誅之於是守兵猶單寡公募之得勝
卒萬餘人軍需糧餉雖取給於民而民素受其惠咸樂
輸之無敢後時江西俱食浙東鹽而有司十分抽其二
商賈絶少公請二十分取一從之販者乃通軍用以給
[022-47a]
嵗癸夘春諸暨守將謝再興以城叛兵犯東陽平章李
公擊却之公引兵去赴援因建議以謂諸暨浙東藩障
諸暨不守則衢婺不支矣乃度地距諸暨五十里五指
岩下别築一城不旬日而成樓櫓壕栅靡不畢備上聞
諸暨叛遣使議别為城守計使者至城已完上嘆賞不
已已而浙西將李貞大舉入冦兵號六十萬頓城下城
堅不可攻迺引去上念公立城之功遣名馬賜之青田
之廬茨地接閩境人素懭悍恃其地險惡屢叛屢服至
[022-47b]
是乘我師在外復為冦公還引兵直抵其地二十年逋
誅之徒悉就殄滅人咸快之嵗甲辰秋温州方明善取
平陽時平陽已為我所有公出偏師復之并復瑞安所
侵地而親領大軍攻温州明善窘蹙乃與其叔國珍議
納嵗貢銀三萬兩有㫖俾班師公乃入覲上欲遂柄用
之公以邊境未寧願還守外以自効時上既即王位乃
除公王府㕘軍仍總制處州等翼陛辭上諭之曰俟閩
浙俱平當還汝中書矣嵗乙巳春福建陳有定來冦邊
[022-48a]
公率師往征之遂取建之浦城既而建之崇安建陽二
縣亦俱下上遣使賜以所御名馬將士賞勞有差建之
守將阮德柔以兵四萬屯錦江實出我師後公還兵擊
之破其二栅有定大恐盡率精銳來圍我營公突陣與
决戰馬蹶因被執有定既得公甚相禮待公因具道主
上神聖四海歸心羣雄樂為之用且援竇融歸漢故事
以撼之有定初無害公意㑹元使至督迫之公遂遇害
于福州得年五十有二訃聞上痛悼不已遣使即其家
[022-48b]
祭之命中書議加恤典追封縉雲郡伯有爵而無階官
職勲者有司之制未備也公天資穎㧞智識絶人其於
藝術弗學則已學之無弗精詣者性倜儻好施予賢士
大夫有貧乏者傾槖以餽之弗吝也其守鄉郡凡五載
馭民一以寛厚用兵十餘年未嘗僇一卒恩惠在人甚
多故其没也聞者無不流涕鄉人為立祠以祀之公先
配項氏先五年卒生二子長曰禎今為宣武將軍僉處
州衛指揮司事次曰杞女一人適同里章存厚繼室楊
[022-49a]
氏故中書左司郎中元杲之妹也公既没之二年禎等
乃刻木為象具衣冠以葬實附于圍原先塋之次㑹國
兵既取閩俘有定至京上命禎臠其肉以祭公禕辱與
公交二十年知其為人學贍而才裕慨然有志於功名
者也遭時叔季未及有所樹立及既結知眞主庶幾有
以自見於事功矣而昊天不弔不及竟其才之用以究
其志之所欲為豈非其命也夫公當定諡於奉常立傳
於國史而勒銘於神道然行狀久未克為於是楨來以
[022-49b]
為請誼不得辭謹為攟摭其平生大凡而寔書之雖於
公之頴識淵度無能有所發揮庶幾無愧辭者矣
 
 
 
 
 
 王忠文集巻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