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8 儼山外集-明-陸深 (WYG)


[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儼山外集卷三十四
             明 陸深 撰
  書輯下
   古今訓
凡書之道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
 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八須時出新意
 又有九生之法一生筆二生紙三生硯四生水五生
[034-1b]
 墨六生手七生神八生目九生景
夫字形在紙筆法在手筆意在心小心布置大膽落筆
夫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依故曰多力
 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夫用筆之法腕豎則鋒正而勢全指實則筋力均平掌
 虚則運用便易
稜骨者書之弊薄也脂肉者書之滓穢也字有態度心
 之暢也
[034-2a]
夫欲書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正
 振動須令筋骨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
 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
夫書貴注意詳雅起發緜密一字須數體俱入一紙須
 字字意殊紙强筆弱紙弱筆强强弱不等則蹉跌矣
學古之法多張法書古刻於壁間觀之入神則筆隨人
 意矣
初學之士所貴臨摹葢節度其手易於成就耳對書之
[034-2b]
 謂臨覆書之謂摹夫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
 人筆意摹書易失古人筆意而多得古人位置是故
 臨書易進摹書易忘
夫運筆斜則無芒角執筆寛則書軟弱㸃掣短則法臃
 腫㸃掣長則法離澌畫短則字埶横畫踈則字形慢
 拘則乏埶放又少則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澁
 多墨莽鈍
用筆不欲太肥肥則形濁不欲太瘦痩則形枯不欲多
[034-3a]
 露鋒鋩露鋒鋩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圭角
 則體不精神
夫世之論書多病肥痩而不知肥之病在於剩肉瘦之
 病在於露骨肥不剩肉瘦不露骨正自為佳爾
寸以内法在指掌寸以外法兼肘腕晉魏間帖掌指間
 字也
凡篆之用筆最宜單苞亦曰/單鈎則方圓平直無不如意人
 失師傳故字多欹斜且埶不活動若初學時能虚手
[034-3b]
 心伸中指并二指於几上空畫不抝方可埶筆
篆法匾者謂之螎匾徐鉉稱為老手石鼔文是也
小篆俗皆喜長太長則無法但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
 字為正體半字為埀脚脚不過三凡有三脚當以正
 脚為主餘畧収短如旛脚可也若生甘之等字却以
 上出為脚如草木之為物正生則上出枝倒懸則下
 出枝耳
篆口圏中字不可填滿如井斗中着一字任其下空可
[034-4a]
 放垂筆方不覺大圈比諸字亦須畧収口不可圓亦
 不可方只以炭墼範子為度自好若日目等字須更
 放小若印文中匾口并口及子字上口却須畧寛使
 口中見空稍多字始渾厚
徐鉉小篆映日視之有一縷濃墨正當畫中乃筆鋒直
 下爾
凡隸書人謂宜匾殊不知妙不在匾挑㧞平硬如折刀
 頭法曰方勁古拙斬釘截鐵備矣隋唐以降古法盡
[034-4b]
 廢目漢字為分唐字為隸殊不知漢有隸分唐有分
 楷體不同也
凡楷書之法如快馬斫陣草書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
 處也
作楷墨欲乾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
 燥取險墨濃則筆滯滯則筆枯
凡草書之體如人坐卧行立揖遜忿爭乘舟躍馬歌舞
 擗踊一切變態各有義理不可忽也
[034-5a]
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茍且故云匆匆不及草書
 其相連處特是引帶耳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
 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
草書之法有緩有急有有鋒有無鋒有承接上字有牽
 引下字乍徐還疾忽往復收緩以倣古急以出竒有
 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運横斜曲直鉤環盤
 紆皆以埶為主最忌相帶横畫不欲太長長妨轉換
[034-5b]
 直畫不欲太多多則神癡以捺代走亦以發代走亦
 以捺代乀惟丿則間用之意盡則用懸針或兼用埀
 露
夫草下筆之始須藏鋒轉腕前緩後急字體形埶狀如
 蟲蛇意相鉤連莫令間斷仍須簡畧為上不貴繁冗
 至如稜側起伏隨勢所立大抵圓規最妙其有誤發
 不可再摹恐失其筆埶若有㸃處須空中遥擲下埶
 猶高峰墜石下筆要如放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
[034-6a]
 入雖則施於草迹亦須時時象其篆勢八分章草古
 隸等體要相合雜發人意思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
 發牋毫尤須靜思閒雅發中於慮則得之
凡書有二法曰疾曰澁二法者該之矣
夫趨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
 殆於専謹真不通草殊非翰墨真以㸃畫為形質使
 轉為性情草以㸃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
 不能成字真虧㸃畫猶可記文夫縱横牽掣之謂使
[034-6b]
 鉤環盤紆之謂轉向背得宜謂之㸃畫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宻草貴流而暢章務險而便又
 曰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
下筆作字初是折鋒次乃搭鋒耳若一字之間右邊多
 是搭鋒應於左也隸畫平起篆畫藏鋒大扺折鋒多
 精神平藏善含蓄兼之者至也
凡字之體不能齊一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
 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疎萬字之密
[034-7a]
 畫多者宜痩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
 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
題署及八分肥密可也自此之外皆宜消散恣其運動
唐人以書判取士故士大夫字畫勻整齊宻類有科舉
 氣習顔魯公干禄字書是其證也
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鍾繇入抱犢山十年木石
 俱黒王羲之五十二嵗而書成永禪師不下樓者四
 十餘年要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034-7b]
古人書法皆由悟入若長史之舞劒器魯公之錐畫沙
 理宜有之故李陽冰亦曰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
 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
 霏布滋蔓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遜周旋之體於鬚
 眉口鼻得喜怒舒慘之分於魚蟲禽獸得屈伸飛動
 之理乃知夏雲隨風擔夫爭道與觀盪漿聽江聲見
 蛇鬭進於書也
  碑帖附/
[034-8a]
昔賢評書如龍跳天門虎卧鳯闕之語既為米元章所
嗤若夫魏晉以來墨蹟存世又寡間或流傳人加祕惜
非學者之所共見是故類舉姓氏極肆褒彈等之無益
耳予録之所未暇也惟碑帖之傳今猶徧衍資於範模
者不少故復次第云
淳化法帖十卷
 宋太宗雅意翰墨乃出御府所藏歴代真跡命侍書
 王著摹板禁中深得古意此諸帖之祖也
[034-8b]
絳帖
 潘師旦模刻骨法清勁足正王著肉勝之失然駁馬
 露骨又未免羸瘠之歎耳
潭帖
 僧希白模刻風韻和雅骨肉停匀但形勢俱圓頗乏
 峭健之氣
大觀帖
 蔡京模刻精工之極葢閣帖之亞也
[034-9a]
太清樓續閣帖
 劉燾模刻工夫精緻亞於淳化肥而多骨求備於王
 著乃失之麤硬遂少風韻
戲魚堂帖
 劉次莊模刻在淳化翻刻中頗為有骨格者淡墨搨
 尤佳
武岡帖
 絳帖之次也
[034-9b]
修内司帖
 亦有淡墨搨者絶佳
福州諸帖
鼎帖
 石硬而刻手不精雖博而乏古意
星鳯樓帖
 曹士冕模刻工緻有餘清而不濃太清之亞也
玉麟堂帖
[034-10a]
 吳琚模刻濃而不清多雜米家筆仗
寶晉齋帖
 曹之格模刻諸帖中之劣者
百一帖
 王曼慶模刻筆意清遒雅有勝趣恨刻手不精耳
鳯墅續法帖二十卷
 曽宏父模刻
羣玉堂法帖十卷
[034-10b]
予少溺志於書無傳焉而未有所得也頗喜考尋前人
之遺論纂輯既乆恍乎若有以見其指意之所在而亦
未敢遽以為是也中嵗以來抱詞賦之悔不復數數然
正德戊寅假館老氏之宫新涼病後再加刪次深懼古
人之法不盡傳於將來也昔人有言經術之不明由小
學之不振小學之不振由六書之無傳嗚呼予亦安敢
少哉是嵗中秋日雲間陸深識
 儼山外集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