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8 儼山外集-明-陸深 (WYG)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儼山外集卷十九
              明 陸深 撰
  豫章漫抄二
袁州萬載縣西北行百里有慈化寺為普庵道場周里
 餘甚為宏闊四圍皆山面浸池水如半月有二十四
 寮僧衆至二三千正殿深十八丈餘後園中有側栢
 甚竒以三人圍之少弱二尺髙二三丈已上分為兩
[019-1b]
 岐至頂則禿而枝鬚如根相傳以為普庵手植乃倒
 栽之此難盡信但木末枯枝堅如鐡石風霜所不能
 摧折為少異爾然數百年物也又西過青谿喻氏有
 一栢栢植谿上絶似慈化但殊小而頂尤尖秃此樹
 與江南垂絲檜是一類但栢身栢葉耳
國朝儒臣出翰林者類諡為文惟劉忠愍從其所重陳
 莊靖則避其名此李文正公序董文僖集語也按曾
 棨諡榮襄金忠諡文忠是翰林亦有不諡文而諡亦
[019-2a]
 未嘗避名者恨無從質證也
先聖之祥有麟書定世符流傳怪異初不藉是以為輕
 重其實䜟緯之始也若甕書云後世修吾書董仲舒
 䕶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懐
 其一秘書云後有一男子自稱秦始皇上我堂踞我
 床顛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端門書云趣作法孔氏
 沒周姬立彗東出秦人滅胡亥術書既散孔子不滅
 皆叶韻可讀特其文明白無隱語廋詞如䜟緯之艱
[019-2b]
 澁者疑皆事後好竒者為之爾
嘉靖十二年予以八月廿六日江藩履任九月六日過
 各道相訪入湖東道未時未盡於東方見月時鄭大
 㕘時夫朱少㕘子純共觀而異之十一月二日予出
 巡湖西是日天氣朗霽晚將至市&KR0412於西方見新月
 前月乃小盡是月冬至在二十七日大盡所餘三日
 明年乃閏二月以月驗之則是月該小盡若非推歩
 之誤則躔度之差必居一於此矣予庚寅嵗在山西
[019-3a]
 别記冬至與嵗閏亦差一日云推閏歌括云欲知來
 嵗閏先算至之餘更看大小盡決定不差殊謂二十
 日冬至則所餘十日來嵗則閏十月小盡則九月如
 冬至在上旬則數足十二日除之更從一起數焉
廬山天池寺以周顛仙興建我太祖髙皇帝御製周顛
 仙傳甚竒古中載顛仙以手畫地成圈指謂太祖曰
 打破箇桶做箇桶盖隱語代革之事桶統也今人所
 戴小㡌以六瓣合縫下綴以簷如桶閻憲副尚友閎
[019-3b]
 謂予言亦太祖所製若曰六合一統云楊維禎㢘夫
 以方巾見太祖問其製㢘夫對以四方平定巾太祖
 喜令庶人皆得戴之重佳名也商文毅公輅召用自
 編民亦以此巾見
洪武二年二月壬辰以翰林直學士詹同侍讀學士秦
 裕伯為待制袁涣雎稼為翰林應奉裕伯大名人從
 父仕元都就學胄監登第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會
 世亂棄官寓揚州復避地松江之上海以養母時張
[019-4a]
 士誠據姑蘇遣人招之拒不納吳元年上命中書檄
 下松江起之裕伯對使者曰裕伯受元爵祿二十餘
 年背之是不忠也母喪未終忘哀而出是不孝也不
 孝不忠之人何益於人國乃上書于中書固辭洪武
 元年省臣復檄起之裕伯稱疾不起上乃手書諭之
 曰海濱之民好鬭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茍堅守
 不起恐有後悔裕伯拜書遂入朝裕伯博辯善為辭
 説上欲命以官屢以故辭至是以為待制
[019-4b]
洪武二年三月上與翰林待制秦裕伯等論學術上曰
 為學之道志不可滿量不可陿意不可矜志滿則盈
 量陿則驕意矜則小盈則損驕則惰小則陋故聖人
 之學以天為準賢人之學以聖為則茍局扵狹小拘扵
 凡近則豈能克廣其學哉裕伯對曰誠如聖諭
洪武四年七月上因與侍臣論用將曰秦裕伯常言古
 者帝王之用武臣或使愚使貪其説本於孫武然其
 言非也夫武臣量敵制勝智勇兼盡豈可謂愚攻城
[019-5a]
 戰野捐軀殉國豈可謂貪若果貪愚之人不可使也
 右三則皆於國史錄出又按洪武三年庚戌應天首
 科鄉試召前御史中丞劉基今治書侍御史秦裕伯
 為考試官見宋景濂小錄序吾鄉新舊郡縣志載裕
 伯事甚畧止具錄手勑故人得傳之今海濱有二秦
 氏皆云裕伯後亡友秦文解先自䢴溝來而裕伯嘗
 寓揚州或當近之秦監生鈿家收有裕伯上中書書
 草云其閘港住宅即裕伯故居初有勑書樓被燬叩
[019-5b]
 其始末兩家子弟多不能詳鈿云裕伯竟不出而不
 知其嘗為翰林侍讀學士又為待制備顧問又為治
 書侍御史豈皆非世嫡耶無亦淪落於齊民而忘其
 先耶按裕伯在元時已有盛名北方文章多出其手
 今間見于元文類中當時必有成集以傳俟訪之若吾
 邑志宜題曰流寓今閘港有裕伯題橋訛而呼為俞
 伯竒橋云
甲午二月三日宿痾初起春隂欲開擁肩輿度石梁掩
[019-6a]
 映重湖之間徐孺子蘇雲卿之遺跡歴歴在目波光
 雲影與胷次相推盪灑然自得
趙善鳴字元黙與同年湛元明俱出陳白沙之門三十
 年前因元明識其人甲午春以南京户部員外公差
 過豫章出許司徒函谷所刻論辯為惠始得盡見一
 時賢俊論學之説予向嘗疑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為有語病今諸公併與性即理也一言為不通之論
 大抵義理之學要在悦心處如登山然髙一歩則所
[019-6b]
 見自别若未至其地而議之何益之有函谷至以太
 極圖為周子之真贓實犯此何言與
河源出吐蕃朶甘思之西鄙有泉百餘泓水沮洳渙散
 方可七八十里淖弱不勝物從髙視之燦若列星是
 之謂星宿海云夷言鄂敦諾爾鄂敦星諾爾海也羣
 流奔湊近五七里匯二巨澤夷言阿喇勒諾爾也自西
 來連屬吞噬迤邐而東行一日程始成川名齊璸河
 又二三日程有水西南來名伊哷珠與齊璸合又三
[019-7a]
 四日程有水南來名呼蘭又有水東南來名伊哷珠
 合流會于齊璸其流寖大始曰黄河云然水清人尚
 可渉又一二日程乃為九度河九度者水八九股可
 度也廣六七里乂四五日程始連濁土人抱革嚢或乘
 馬過之亦有象舟傅革以濟僅容二人繼是束以兩
 山廣可一里二里或半里深叵測矣
 朶甘思之東北鄙有大雪山自腹至頂積雪常不消
 山最髙即所謂崑崙也自八九股水至崑崙約計二
[019-7b]
 十日程河行崑崙南半日程又四五日程至闊即及
 闊提二地相屬又三日程始至四達之衢是謂哈喇
 伯勒齊爾崑崙之西人跡簡少多處山南其東山益
 髙地益下岸亦益狹有狐可一躍過也又行五六日
 程有水西南來名細黄河又兩日程有水南來名竒
 爾滿出二水合流入河河北行轉西至崑崙北二日
 程水過之北流少東又北流約行半月程至貴徳州
 州隸河州元所置吐蕃宣慰司也又四五日程始至
[019-8a]
 積石禹貢所謂導河自積石其地也又五日程至河
 州安鄉闗又一日程至打羅坑東北行又一日程洮
 河水南來入河又一日程至蘭州過北卜渡至鳴河
 州過應吉里州正東行至寧夏南又東行即東勝州
 也世言黄河九折彼地有二折盖竒爾滿出及貴徳
 州巴濟拉也
 言河源者惟此二説為近因刪次元臣潘昂霄所志
 如此而併記異同之説于左
[019-8b]
 按史稱河有兩源一出于闐一出葱嶺于闐水北
 行出蔥嶺河注蒲類海不流洑至臨洮出焉今洮水
 自南來非蒲類明矣詢之土人言于闐蔥嶺水下流
 散之沙磧云
 唐吐蕃傳河上流由河洪濟梁南二千里水益狹春
 可渉秋夏乃勝舟
 山經敦薨之水西流注於泑澤出于崑崙之東北陬
 實維河源
[019-9a]
 又曰陽圩之山河出其中
 又曰淩門之山河出其中
 水經河出崑崙經十餘國乃至泑澤
 穆天子傳陽紆之山河曰馮夷所居是惟河宗
 漢張騫使西域以為能窮河源盖出於傳聞所云織
 女支機石者妄也
 其言崑崙最妄者云去嵩髙五萬里閬風𤣥圃瑤池
 華蓋為仙人所居云
[019-9b]
 西域記稱阿耨達大山即崑崙山
 地理志稱崑崙山在臨羌西
 吐蕃傳亦稱三山中髙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謂崑崙
 者其言頗是宋人比之饅頭撚尖者或合元柯九思
 以為崑崙行一月始窮河源所謂星宿海者更在崑
 崙之西數千里之外唐史所載河源在紫山之間者
 亦未盡事實也
 凡言程以日記者廣邈之野難以歩測訃一日之力
[019-10a]
 約可百里而潘志準以廣輪馬行廣輪之義未詳諺
 云推車歩豈是與馬之蹄跨開闊停匀馳穩而歩疾
 者猶車行然又謂之答罕歩若此馬所行恐不止日
 百里也潘志又云行四閲月約四五千里則日又不
 能百里矣蓋地有險易行有緩急百里者大較也宋
 景濓治河議亦以日準百里云蓋自星宿海至積石
 總計六千七百餘里自九渡河抵崑崙南可三千里
 而柯九思記云崑崙行一月始窮河源似亦以百里
[019-10b]
 程日也
 余既刪次河源為圖記復倣經修詞曰河源于星宿
 海滙為二澤流合三水岐為九度行二千餘里經崑
 崙山由山南又合二水北流折而西復過崑崙之北
 又轉而東又北行二千餘里至于積石
 
 
 儼山外集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