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九
監察御史王澍撰
晉王獻之書一
王獻之字子敬右軍第七子起家秘書郎歴中書令
卒贈侍中特進光禄大夫太宰帖目當稱東晉特進
光禄大夫王獻之書
右軍書雖鳳翥龍翔實則左規右矩所以無妙不臻
[009-1b]
大令則離而二之規矩者過於専謹翔舞者過於縱
逸所以右軍風流漸以澌薄
其縱逸皆於大令各得一體然皆能絶詣其極所以
能名一時傳後世此卷大令諸行帖風格清勁已拔
子昻之髓後卷諸行草則元章底本盡露矣雖不及
右軍猶堪陶鑄米趙王元美謂大令散朗多姿已逗
漏李北海米元章趙文敏消息可謂善鑒
相過帖
[009-2a]
此帖韻殊清迥自是子敬存意書米元章以為無名人
偽作殆是臆決長睿云借非獻之韻
説為過
未嘗暫□當是掇字施作撥殆無□處施作寘顧作㝠
澹流施作滻顧作灌既已往□顧云當作貟然文義
當是矣皆未可據以為定闕疑為得
諸舍帖□
問慰情當是比問劉顧作以非
[009-2b]
永嘉帖
此與上諸舍帖筆勢不同上適行盡劉顧合上作一帖
誤鵞還慰意下五行與永嘉四行筆
相屬定當是一帖顧反分作二帖尤誤
真壽鵞皆當是王謝子弟小字長睿云鵞者猶袁羊顧
虎之類或以此鵞即逸少所愛之鵞甚可鄙笑按右
軍有鵞差不甚懸心一帖當是一人王氏子弟多以
禽名為小字如鶻不佳鵞還慰姊意之類賤之深正
[009-3a]
愛之甚也
已□向發宜作當言鵞還今正當發分張傷懷也下□
復憂懸亦同大令鴨頭丸帖二當字皆如此書顧作
甞非
何日□□□□轉筆圓下□轉筆稍方上當是至下當
是慰言阮新婦以何日至至則慰姊目下也目下之
末一帖有君書二字按此帖下當有亡失二王帖多
[009-3b]
不可讀而王侍書又了不闗意苟以成卷遂至首尾
脱失不復成章者不可勝數如七卷所收右軍龍保
等帖皆十七帖中所有烜赤在人耳目前者王著乖
離舛繆尚如此況不經見者乎以此而推其他乖離
舛繆大率類此昔人有閣帖如土
為過
授衣帖
長睿云授衣帖歴世所傳自為一卷官帖中亡其帖尾
[009-4a]
政在此耳下尚有當今可復使不萬全不願其以多
算難易得之便自可今不為因□耳比者忉怛當不
可言當不可言獻之死罪共四十三字官帖亡之又
其間多有燥筆及魚食處而官帖不復依本所失多
矣按長睿所見當非大觀正本僕於仁和湯懷清少
宰家借得亮字不全本對校因絫作因累
只作當可言無不字於當可旁各加一㸃言下亦加
一㸃末死下無罪字與長睿異絳帖則與長睿同惟
[009-4b]
以因絫為因㕘則異耳又絳帖自當今下四十三字
筆法差瘦與前不同大觀則前後如一一帖而三刻
互異如此果將何所為據乎
脚及丼痛氣當作脚及耳痛氣言脚與耳皆有痛氣也
劉顧釋作可文義不可通又□字與帖末□字長短
雖不同筆法自一當以耳為正顧釋誤先大惡大字
不乃為患患字俱模
父子多以政為正説己見第六卷
[009-5a]
安和帖
此帖龍蛇宛轉絶有竒致然於右軍風度亦不免少漓
矣蓋已開顛素之先要之自謹入縱由正入竒風會
遷流自然有此然愈縱愈竒亦愈以薄矣窮必思反
志古之士所以貴復其初也
體復□□當是體復何如何字筆尾少帶與如字接故
有似必耳顧誤作何必誤□有佳□
行黄諫作何酒次莊作治俱非
[009-5b]
大觀帖尾有獻之兩字字亦微大施謂别用摹入按古
帖凡作名處多有異態右軍帖中如此者不可勝舉
此葢官帖失摹非大觀移掇也
姑比日帖
此帖及下思戀嵗終兩帖馮涿州家快雪帖亦模入而
淳化雄厚快雪清迥各有勝處快雪當别一模本然
古帖多失真即此亦可推見
[009-6a]
白此帶之字連下或者不省故失之耳右軍帖帶下
者多有□服散當是以已字右軍多作以説見第六
卷顧作比亦通
顧汝和云比驎張堪小字
思戀帖
奉□無復日當是奉見劉顧誤作奉兄
節過嵗終帖
漸復□帖正作先劉釋是施作充顧作克皆非
[009-6b]
願餘餘帖
育與倪亦當是王謝子弟小字□心懸字首多一折當
是筆帶上來模者偶重耳然懸字左傍是倒首理亦
無誤
適奉帖
適奉以下四行劉次莊别為一帖冣是顧誤合為一
夏節近帖
[009-7a]
再拜上文義當有獻之二字模失之耳噉復□少文義
當是噉復多少然書法却是知亦縁
思戀帖
無往不□文義當是無往不至言思戀無所不至也至
與稧帖羣賢畢至書法正同唯起筆多一小折與願
餘帖懸字同皆由模失劉顧皆釋作慰按草法慰作
□起亦無折仍當以至為長
嵗盡帖
[009-7b]
獻之亦忘憒當是惡憒言嵗盡感懷胷殊惡憒也或作
忌作忘俱未是勿□□□不厌勿當
以倉皇為勿筆勢偶短耳劉作匆非匆匆乃近世語
晉士無此謹白當是謹白諸不天當是諸不具顧作
勿謹拜䟽不具皆失之□乃拜字古帖再拜多作再
或作行非
衞軍帖
衞軍王恢也或稱王薈按王薈以疾卒于官贈衞將軍
[009-8a]
帖云衞軍猶未平和則薈尚未卒不應遽稱衞軍考
晉書王劭第三子恢為右衞將軍此稱衞軍定當是
恢况下僕射正為王
冠□□懸企□當是首劉作告非
吾家岡齋亦收此帖筆法與此不同字之大小亦異
當别是一模本
靜息帖
長睿云頼消息内外極生冷内外二字本行旁注故字
[009-8b]
差小而昧者摹填著行中非也當依本為勝諸帖中
此例甚多如十七帖中令人逺想慨然孔琳之帖恨
恨脚中轉劇等字本皆側注後人摹以入行殊失格
體至如蘭亭
特濶梁舍人徐僧權於其旁著名當時謂之押縫梁
御府法書率如此而此帖僧下亡權字世人乃云僧
者曾之誤因模入行中讀為曾不知老之將至非也
考晉書逸少本傳載此叙俱無曾字葢可是正乃知
[009-9a]
善模帖者勿問其黵滅注闕横斜細大一放其本而
不小異乃不失真矣今法帖多妄更易至以注字入
行大小既殊體不綴屬後人從而效之一行之中洪
纖頓異號子母體如第五卷偽智果書
之使人深慨
又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㿈散者寒熱散
之類散中葢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可疑也
劉表在荆州與王粲登障山見一岡不生草木粲曰
[009-9b]
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氣蒸出外故草木焦
滅鑿㸔果礜石滿塋又今洛水冬月不氷古人謂之
温洛下亦有礜石今取此石置甕中水亦不氷又鸛
伏卵以助暖氣其酷烈如此
姊性纒綿帖
字體一同按帖中明有獻之字其非右軍不問可知
續帖誤也又前行宜思之也下有獻之字文義已完
[009-10a]
此兩行當别是一帖且筆法與前不類的的無疑顧
合上作一帖誤
姊性帖兩□字皆是當或誤作常
鄱陽帖
鄱陽庾冰也冰既輔政懼權盛求出遂除都督江荆等
州軍事江州刺史鄱陽屬江州郡故
子倩柔以海西公廢桓温陷以武陵王黨殺之藴於
廣州飲鴆卒希以討桓温故城陷被捦希邈及子姪
[009-10b]
五人斬於建康市惟友及藴諸子獲全所謂鄱陽一
門艱故至此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者也子髙未詳
阮新婦帖
勉與免同□乃當字大令凡書當字多如此劉顧作常
誤
奉對帖
以選尚新安公主遂與郗離婚此帖當是離婚後書
[009-11a]
孝武帝太元十一年獻之以吳興太守徵拜中書令
遇疾請道士上章法應首過獻之云不覺餘事唯憶
與郗家離婚按王謝為江左名族獻之又名父之子
乃不能以禮自守怵於富貴自絶糟糠為終身之疚
此帖云方欲與姊偕老豈謂乖别至此唯當絶氣雖
未嘗不深以自訟然一誤莫反悔亦何及觀其字畫
草草多失法度即當年媿
故猶有可尚處考晉書重熙止一子名恢此帖稱方
[009-11b]
欲與姊偕老定當為與恢書或即與妻長睿但云當
是與郗家帖未之深考耳
長睿云郗氏自太尉鑒後為江左名族其姓讀如絺繡
之絺而世人以俗書郗字作郄因讀為卻詵之卻非
也卻詵乃春秋晉大夫卻縠之後郗鑒乃漢御史大
夫郗慮之後姓原既異音讀迥殊後世因俗書相亂
遂不復辨亦近代氏族及小學不講之故也
[009-12a]
歡睡也□字右闕中一筆當由鉤摹失誤後見姊
姊字可證□顧作别為是長睿作反亦通或誤作
列□□當是纒綿顧作俯仰誤□顧正作當劉誤作
常
夏日帖
思道徽之子楨之也小字思道□□
當是奈何奈何中加一拂當帶下作㸃模者失之
耳顧但作奈何失之
[009-12b]
思戀帖
還亦誤
白東帖
倉卒□當是倉卒乏劉誤作今娛帖本作娛劉譌作悞
不乃□不惡上失一小畫
發吳興帖
顧云□戚二字特小似以旁注摹入行者按□□當是
[009-13a]
纒感劉顧作經感非告風疾告字差小亦旁注模入
五王本楷書吾字与王本草書興字後當是復
非故□當是云劉顧作故足亦非視華視字左上失
一㸃
昨遂不奉别帖
黄山谷云昨遂不奉恨深帖有秦漢篆筆中令自言故
應不同真不虚耳中令書中有相勞苦語極佳讀之
了不可解者當是牋素敗逸遂多闕耳觀其可讀者
[009-13b]
知其尔耳米元章専治中令書皆以意附會解説成
理故似杜元凱春秋癖耶
長睿云昨遂不奉恨深此近世人語非子敬書
載王方慶萬嵗通天進帖中為王氏歴世傳寶墨跡
豈有偽理長睿每以辭語明顯者為非二王書臆決
無據又此帖唐摹墨跡今藏 武英殿曩在京時嘗
得見之不奉下紙破碎尚有别悵二字猶存其半淳
化表之深字唐摹本作深淳化作去大觀承之皆誤
[009-14a]
又通體字形雖具而精神氣骨無復十一淳化信土
苴矣
腎氣丸帖
比服服字作□大觀作服當以大觀為正齊劑
藝文志百藥齊和正作齊此書齊字以中筆帶下當
字淳化模失大觀殊楚楚也
先夜帖
此帖乃大令倣右軍筆法者故竟體有似處然縱逸之
[009-14b]
氣故時露□□二字相混無别當由模誤顧作湯酒
亦臆決胠字首筆當帶上别字來本書與刻帖行列
處長短不侔故越行中斷耳大觀正依本
𤣥度帖
長睿云𤣥度帖米以為無名人作僕謂此真晉
筆勢疎緩謂大令書則非帖云仁祖欲請為軍司按
獻之以晉孝武太元十一年年四十三卒上推謝尚
於穆帝升平元年卒時獻之方年十三請軍司又在
[009-15a]
升平前大令是時纔十許嵗安得已作書論時事殆
是穆帝時人偽作第十卷𤣥度何來遲亦此類按世
説新語注獻之卒于孝武帝太元十三年考本傳謝
安以太元十年乙酉卒獻之疏請加禮未幾遇疾卒
於官若如十三年之説則去安之卒已三年不得云
未幾遇疾卒矣當
𤣥度許恂也興公孫綽也齡即修齡王胡之也仁祖謝
尚也諸□當是吳劉作吾或作從誤
[009-15b]
慕容帖
米云亦無名人偽按此兩帖與第七卷前右軍諸帖當
是一手偽書頼字左半鉤模小失
薄冷益部兩帖
黄山谷云薄冷以下至消息二十八字是歐陽率更書
不但得之筆法其語氣似隋唐間人
元章云薄冷益郎並歐陽率更書
[009-16a]
誤以益部為益郎耳益部耆舊傳葢借陳壽所著益
部耆舊傳也
冩取了字筆末引長當是寫取耳顧作了恐未是求□
次按書法信下當有叠字劉但作求信次非
餳大佳帖
餳大佳下兩行當别為一帖非直文義不屬筆勢亦小
異要之亦是率更書
前告帖
[009-16b]
此與前𤣥度兩帖皆一手偽書米鑒良是又鉤模多失
筆家□當是家從舊釋誤作信非直晉人不以信為
書信之信觀其草法亦是從不是信也徳逺□字中
失一小畫所致□字本一重筆有飛白今分為二永
□觀其筆勢疑當是永刁失中一畫何可□□□□
疑當是何可與恐永問末當有闕文耳作之下今永
門恐未必是存疑為可
帖
[009-17a]
此左思詠史詩後少地勢使之然六句長睿云
集大令書
此帖鉤模失誤全不成字而筆力委瑣全非大令風骨
長睿目為集大令書猶是過則之論
仲宗黄門二帖
此兩帖深謹中有游行自在之致格韻絶類右軍當是
大令倣右軍書乃大令帖中冣上之作長睿以為亦
王氏書非大令鑒未是又獻之無子此云諸兒禍變
[009-17b]
無常當是諸從之有禍變者
按獻之兄徽之為黄門侍郎後獻之月餘卒此
隕背當别是一人晉書王彬傅長子彭之嗣位至黄
門郎彭之為獻之從叔或當是彭之也
外甥帖
令當是令劉作念非三當是知劉作欲非□篤更字上
多一㸃當是鉤模有誤
思戀帖
[009-18a]
此帖重見本卷帖未少靜字文既少異筆法亦頗不同
一帖兩刻且見本卷乃不及覺不省當年何便至此
又不省歴代何以都不省覺乃傳寶至此泉本不復
録此三行宜矣
此卷凡有三思戀帖第一帖雖與後二帖不同然詞意
則一後二帖中字大半第一帖所有應是後人簡括
第一帖偽為之
冠軍帖
[009-18b]
此帖重見十卷而字勢大小絶不相同燋怯可□ 後
作燋悚可言此作燋㥩字書無㥩字乃鉤模之誤當
以悚為正可□當作可言劉顧作耳誤
可必不帖
帖誤且第三行勞下明有空地其非一帖決矣
諸舍二帖
首行八字與後塞仰以下十八字筆勢不同當是兩帖
[009-19a]
泉本無下十八字亦有見但脱失可惜耳
[009-19b]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