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一
監察御史王澍撰
歴代帝王書
此卷既皆歴代帝王書則第三卷齊獻王攸亦王也
不應列名臣内若以世序為差則陳二王不應在唐
後若以陳二王為王故列居帝次則文孝王亦王也
又不應在孝武前總之淳化草率荒畧處不可勝數
[001-1b]
即此以觀亦足知其大凡矣
按張懷瓘書斷云章草者漢黄門令史游所作元帝時
史游作急就章解散𨽻體麤書之赴俗急就謂之草
書惟君長告令臣下則可建初中杜度善此書見稱
於章帝乃詔使草書上事故有章草之目章草即𨽻
書之捷草亦章草之㨗也黄長睿云草書分波磔者
名章草似此但謂之草愚謂此書全是章體雖不必
[001-2a]
盡用波磔而筆法正同不得謂之非章草也但謂此
為漢章帝書則不可耳
韻詔蕭子雲寫進始有千文之目安得漢章帝時遽
有此書周憲王東書堂帖目為杜度書度亦漢人決
非是也或云即當年蕭子雲寫進本子雲筆力駿勁
並駕元常此書筆柔韻俗了乏勝趣當是俗手亂集
千文字偽為古體以眩俗目葢即後安軍破堽等帖
[001-2b]
一手偽為耳當年奉詔模書為典甚鉅乃開卷第一
帖便以偽書先之他復何説乎
黄山谷云疑是蕭子雲之最得意者僕謂此書
猥殊乏子雲古勁風骨不惟非章帝亦決不是子雲
書若果子雲所謂買王得羊不失所望何必章帝始
堪寳貴乎
晉武帝書
武帝諱炎文帝長子宣帝孫也大觀列宣帝後最是淳
[001-3a]
化置宣帝前豈以晉有武帝東晉有孝武疑不能辨
故姑置晉帝之首乎荒率一至於此
元章謂此為孝武書按後譙王帖與此不類譙王滯俗
此較清迥決知非一手書然此雖清
長睿謂為後人依仿者是也
黄長睿云帖末故遣信還古者謂使為信故逸少帖云
信遂不取答真誥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
城傳云荆州信去倚待陶隠居帖云明旦信還仍過
[001-3b]
取反凡言信者皆謂使人也今之流俗遂以遣書為
信不復知魏晉以還所謂信者皆使之别名耳□□
劉次莊釋作既下□□釋作須防具□施宿作具
之劉作具具□□□劉作寒到有寒到有定非意當
是實欲可可要之皆未可定總之俗子作書據臆寫
仿非必盡有門法亦不足辨其是否也
西晉宣帝書
宣帝司馬懿也傳七葉至元帝始都建康何縁宣帝便
[001-4a]
有西晉之號亦猶東坡赤壁賦第二賦可稱後赤壁
第一賦不得稱前赤壁也
此帖既稱宣帝書則當云懿白而帖首云之白疑未可
定故長睿以為未然按之字即古芝字篆作□象芝
草茁出之形後為語助所占増草别之實一字耳此
當是張芝書筆法髙
能識别誤以為宣帝耳□□□
尚書當是皆列曺尚書□顧汝和釋作外非末
[001-4b]
四字之白即帖首之白字劉作之得顧作云得亦非
東晉元帝書
元帝宣帝曽孫述書賦稱其豪翰英異用筆可觀此安
軍帖筆勢糺繞全乏骨力米黄目為偽作信是中秋
帖米老亦目為偽愚意此五行風韻淳澹無前帖糺
繞惡習目為偽恐太
過
安軍帖未□平和□劉次莊顧汝和俱作報為是然書
法則當是想葢筆偶失耳
[001-5a]
中秋帖始末兩頓□□施宿大觀總釋作頓首頓首劉
顧但作頓首當以施為正古帖凡末筆引長便作重
字如此類正多慰□顧釋作慰抱左從木恐非抱字
劉作慰愁亦可疑
東晉明帝書
明帝元帝長子諱紹性至孝永昌元年元帝崩明年二
月𦵏建平陵帝徒跣至陵所此墓次
𦵏元帝後慰守視文武之書故墓次字越行而書法
[001-5b]
亦絶端謹葢其孝敬之意油然筆墨之間矣隠即穏
字古通用
東晉康帝書
康帝諱岳成帝弟此帖縱横䧺厚有凌跨一切氣象晉
帝壘壁為之一變而年厯不永葢有天馬然居哀禮
縟葢亦能激揚頽波者矣
顧釋誶息醉切言也
東晉哀帝書
[001-6a]
哀帝諱丕成帝長子四行筆力古勁絶有元帝
情以灼怛顧釋作灼恒帖正作怛大觀同之怛憯痛也
以怛為正顧釋誤
東晉簡文帝書
簡文帝諱昱元帝少子以咸安元年十一月己酉即皇
帝位越十日戊午有詔大赦天下加賜有差此帖盖
即此時語時桓温當國威侔人主此帖盖即與桓温
商酌慶賜事者也明年三月癸丑亦有詔大赦然去
[001-6b]
即位已踰年不得云慶賜故知此帖當是即位時事
也天下舊章慰六字大慶答三字右半蝕事
具□□顧釋作具具施作具一一當以施為正莫大
之字右作匕栁公權𤣥祕塔作礼盖本此而更
省耳施宿釋作祀非
東晉文孝王
帖目稱東晉文孝王顧云道子當是㑹稽王按晉書㑹
[001-7a]
稽文孝王道子字道子則道子正文孝王㑹稽思世
子名道生非道子也只稱世子並未稱王顧因不知
文孝即為㑹稽王道子之諡故誤為兩人
差俱當列孝武後淳化置孝武前大誤大觀移置卷
末唐髙宗後最是
東晉武帝書
東晉武帝諱曜簡文帝第三子孝武也當書東晉孝武
[001-7b]
帝但稱武帝誤
譙王譙剛王遜也宣帝弟魏中郎進之子仕魏闗内侯
武帝受禪封譙王以武帝泰始二年薨安得至孝武
時尚有書乎其偽無疑大觀移置武帝省啟帖後於
世次為得然書法却
顧云劉次莊釋比得作昨得非按次莊釋文自明帝至
孝武帝六帖皆以楷書不釋不審汝和所云又何據
也
[001-8a]
宋明帝書
明帝諱彧文帝第十一子休祐文帝第十三子晉平王
休範文帝第十八子桂陽王也宋史以祜為祐盖史
誤黄長睿乃謂當以祐為是豈手書反不足信耶
齊髙帝書
帝者失之北齊髙歡廟號髙祖故知髙帝之當為蕭
道成也書法笨弱米目為偽信是
[001-8b]
梁武帝書
數朝帖與前譙王破堽等帖同是一手偽作長睿以為
筆勢糺繞其偽不疑是也至謂此三帝草書當是李
懷琳偽作與七賢帖同恐是過論今觀懷琳臨絶交
書筆力圓勁直擬右軍以此三帝帖比之譬若泰山
之與糞壞不
二謝處謝字有失筆摹刻誤也大觀摹正
梁髙帝書帖目下旁/注小二字
[001-9a]
梁髙帝即武帝也姓蕭氏諱衍廟號髙祖武皇帝帖目
既誤以祖為帝又以高帝與武帝分為二人尤不直
一笑帖目下旁注小二字豈亦自覺其非故特注明
一人分為二耶至米老以為齊髙帝竟似未察帖尾
有蕭衍字者尤荒率也
徐澄齋云帖目四字宜刪當併入前條皆作梁
曺郢州曺景宗也髙祖平新城拜郢州刺史
此與上數朝帖同是一手偽作筆柔韻俗米鑒良是
[001-9b]
梁簡文帝書
簡文帝諱綱武帝第三子此水淺帖與上梁髙祖書如
出一手其偽不疑訜筆云切不知也及具下本有意
字顧釋脱去
唐太宗書
太宗諱世民髙祖次子謚曰文書斷云書法受
按太宗書全法右軍蘭亭而縱横自如有凌跨一切
氣象當年單騎突陣英氣髣髴可見淳化所收廿四
[001-10a]
帖大半以髙宗書亂之殊荒率
黄長睿云弔江叔帖非唐文皇書高宗永隆元年七月
丙申江王元祥薨即此帖所謂江叔也髙宗多以叔
呼諸父如滕叔不須賜謂滕王元嬰此以元祥為江
叔正髙宗書也按江叔髙祖第二十子江安王元祥
也以永隆元年薨則髙宗此帖當即是年書但未知
與何
江叔帖往叅□當是一一顧作具非帖末大觀有二日
[001-10b]
兩字
兩度帖或以為是文皇與第七子祐書祐封齊王以貞
觀十一年歸國明年入朝以疾留京師帝親征髙麗
在道憶祐疾故書如此按祐以十二年入朝留京師
三年十五年還州十七年謀反伏誅文皇征髙麗在
十八年時祐誅巳逾年矣則此帖決非與祐書但不
能定為與何人書耳
[001-11a]
祖第六女長汝公主之夫又唐順之左編南嶽懷讓
為六祖法嗣開元中與沙門道一論坐禪學佛之非
開元去髙宗纔三十餘年或即是人氣□似少可當
是氣候劉作氣復非
藝韞多材帖黄長睿云亦髙宗書唐書髙祖第十九子
魯王靈夔篤學善草𨽻通音律帖所謂藝韞多材者
是也藹魯王次子范陽王也以魯王善草𨽻故云藹
夙奉趨庭之訓早擅
[001-11b]
亦誤
藝輼多材顧云韞藴通或誤作輼□操翰墨劉正作戲
顧云劉誤作遽非帖末大觀有十五日三字
進枇杷帖長睿亦以為髙宗書然未摭實按帖中有川
路既遥無勞更送之語則此書當與王蜀者髙祖二
十二子惟漢王元昌自魯王遷梁州都督貞觀間坐
附太子承乾賜死太宗十四子愔封蜀王貞觀時以
責教不悛廢為庻人惟蔣王惲以永徽三年徙梁州
[001-12a]
都督
車騷然䕶送為有司劾奏詔貸不問則此帖正是與
蔣王書中云川路既遥無勞更送盖其騷然䕶送雖
貸不問而亦深以為非故微詞勸沮之耳帖尾云為
善之暇想足怡神規諷之意隠然可見矣
良深□悦顧云當是慰悦一作至非□足怡神劉正作
想顧云劉作相非聊疏緑字顧作緑字劉作縁非帖
末大觀有廿九日三字
[001-12b]
此上五帖惟兩度帖為太宗書餘俱高宗書此
乃是太宗少時書太宗書法疎朗古澹有俯視一切
氣象獨此一帖風韻遒潤與諸帖不同又於帖尾稱
名當是未即位前所作
不□信當是不知信劉作不足非今為北邊當是今為
劉作令為非相□太近當是相去或作相知非寔情
欣怉施作悦何屺瞻作悒皆未是類篇怉薄昭切懷
也謂我懷實欣快也無□ 當是無一一猶云不一
[001-13a]
一耳顧作無乏非
帖末俱有勅字自怡而已下無之且其書法亦與昨
夜痛發無異仍當以合一為正
臨朝帖者字無勞字模搨有誤
雅州造船帖按貞觀廿二年冬十一月雅眉卭三州獠
反先是帝以遼東之役蜀民不預徴發百姓富庶至
是將再征髙麗遂使三州造船役及三獠督迫嚴急
[001-13b]
於是三獠皆反帖云只為造船急所以如此者是也
方刻時失上一㸃耳或作一力二字尤誤
八柱承天帖玩其筆法與答進枇杷帖正相似亦當是
髙宗書長睿偶未及見耳
川嶽□靈當是之靈帖失波耳顧因釋作下誤淳熙脩
内司本有波正作之字
又有八柱承天帖别本與淳化所載不同吾嘗説晉唐
[001-14a]
名帖經好事者千臨百摸不惟筆法迥殊甚至文義
全别如魯公鹿脯帖北海縉
者欲奉為楷則將何所適從乎類帖之不及古碑正
以此耳
氣發帖門下□品或作六劉顧俱作三品為是
門下中書省帖大觀以明日移營下合作一帖宜是長
睿以為此亦髙帝書無可據三里當是一二里或合
作三非
[001-14b]
引髙麗使帖貞觀十九年二月帝親征髙麗二十年三
月還京師夏五月髙麗遣使謝罪此引髙麗使人辭
帖盖即其時事也髙麗下有使字顧釋脱去
日
唱箭帖想彑應合唱名東都帖彑宜減納彑即具字劉
作名非
效庾信帖端謹圓潤大似永禪師文皇以馬上得天下
[001-15a]
及即御極乃能厚自斂抑不作些子矜心躁氣洵可
風也
黄山谷云唐太宗廢遊甘泉帖只理㑹遼東一役按帝
以貞觀十八年有詔親征髙麗十九年春二月發洛
陽夏五月度遼七月破髙麗
履焦金之弊者也末云哥哥勅當是帝與諸弟書則
末由考矣□即潸古通用
東都帖按唐書地理志東都隋置太祖武徳四年廢太
[001-15b]
宗貞觀六年號洛陽宫髙宗顯慶二年曰東都則東
都之名至髙宗始復此帖定是髙宗書淳化誤入太
宗部
北方人語凡不為者皆呼為别今年别税草言今年不
用税草也
東都帖與髙宗部九乹門以下六帖正同當為
無疑
唐髙宗書
[001-16a]
髙宗諱治太宗第九子書法柔韋乏勁氣其溺愛祍席
流毒宗祏即此可見
太子僻洛城帖與遣𢎞往東都帖同太子者孝敬皇帝
𢎞也𢎞為武后所生顯慶元年立為皇太子仁孝謙
謹上甚愛之故數遣往東都逐生氣也僻洛城帖雖
不言𢎞而決知是𢎞者忠母王皇后被廢忠雖立為
皇太子未幾亦廢𢎞母武氏方立為后故視𢎞尤愛
惜之
[001-16b]
慶二年帝以洛陽宫為東都以處之此遣太子往東
都從武氏也欲僻洛城謂欲僻居洛陽宫即往東都
逐生氣之意
錢事帖髙宗乹封元年五月鑄乹封寳錢明年正月罷
之帖云錢事且莫宣出盖自行乹封錢榖帛踊貴帝
心悔之故有是勅耳
陳長沙王陳叔懷書
黄長睿云據陳史長沙王但有叔堅無叔懷其弟亦無
[001-17a]
此名觀帖作名處疑是叔慎叔慎陳
岳陽王也據此則此帖目當云陳岳陽王陳叔慎書
淳化大觀俱題作長沙王陳叔懷非是
宣和書譜稱梅發一帖字娬媚而藏勁氣觀其峯勢銛
利盖已開歐陽父子之先
此帖多闕筆既字極下一字園字字皆模失意當時
本跡破損故致如此劉以極下一字為是字臆説耳
陳永陽王陳伯智書
[001-17b]
伯智陳文帝第十二子永陽王也黄長睿云陳
宣帝曰我名子以伯汝宜以叔此永陽王書宜在叔
懷前淳化誤録在叔懷後按文帝始興昭烈王長子
宣帝始興昭烈王次子雖同兄弟而長幼既殊即位
先後亦别伯智自當居先正不待證之文帝語始分
先後也
宣和書譜稱伯智作字勁利行草尤工此二帖筆勢疎
古具有兩晉風格自是佳跡淳化熱甚帖第三行適
[001-18a]
當盡下便接寒嚴帖顧釋竟合為一帖未是劉次莊
徐澄齋仍分二帖得
[001-18b]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