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06 漢藝文志考證-宋-王應麟 (WYG)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漢藝文志考證卷六
            宋 王應麟 撰
 道
伊尹五十一篇
 説苑臣術篇吕氏春秋皆引伊尹對湯問周書王㑹/有伊尹朝
 獻商/書愚謂孟子稱伊尹曰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
 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将以
[006-1b]
 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伊尹所謂道豈老
 氏所謂道乎志於兵權謀省伊尹太公而入道家盖
 戰國權謀之士著書而託之伊尹也湯誓序曰伊尹
 相湯伐桀升自陑孔安國謂出其不意豈知伊尹者
 哉傳伊尹之言者孟子一人而已
太公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李靖曰謀所謂隂謀不可以言窮言不可以兵窮兵
 不可以財窮此三門也齊世家後世之言兵及周之
[006-2a]
 隂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戰國䇿蘓秦得太公隂符/之謀隋志有太公隂謀
 選注引七畧太公金版玉匱 雖近世之文然多善
 者又引太公金匱太史公序齊世家曰謬權/於幽正義謂六韜三畧隂符七術之屬愚謂老
 氏曰将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此隂
 謀之言也范蠡用之以取吳張良本之以滅項而言
 兵者尚焉此太史公入道家然隂謀之術申商韓非
 之所本也文王之徳之純太公見而知之丹書敬義
 之訓武王得於師尚父隂謀傾商之説陋矣
[006-2b]
辛甲二十九篇
 劉向别録曰辛甲故殷之臣事紂盖七十五諫而不
 聴去至周召公與語賢之告文王文王親自迎之以
 為公卿封長子左氏傳辛甲為太史命百官官箴王
 闕
鬻子二十二篇
 太史公序楚世家曰重黎業之吳囘接之殷之季世
 粥子牒之劉向别録云鬻子名熊封於楚劉勰曰鬻
[006-3a]
 熊知道而文王咨謀諸子肇始莫先於斯唐逢行珪
 注一卷十四篇序云卷軸不全/而其門可見賈誼新書引文王武
 王成王問粥子列子天瑞篇引粥熊曰運轉無已天
 地宻移疇覺之哉力命篇引粥熊語文王曰自長非
 所増自短非所損陸佃曰列子所稱即南華藏舟鳬/鶴之義也今其書無之則熊之嘉
 言要㫖亡/者多矣又小説有鬻子説十九篇後世所加
管子八十六篇
 劉向序所校讎中管子書大中大夫卜圭書臣富參
[006-3b]
 書射聲校尉立書太史書凡中外書五百六十四以
 校除復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太史公曰
 余讀管氏牧民山髙乗馬輕重九府詳哉言之也九
 府書民間無有山髙一名形勢今二十四卷牧/民至輕重庚傅子
 曰管子書過半是後之好事者所加輕重篇尤鄙俗
 今本房喬注唐志謂尹知章注文選引江邃文釋云
 管子曰夫士懐耿介之心不䕃惡木之枝今檢管子
 近亡數篇恐是亡篇之内而邃見之石林葉氏曰其/間頗多與鬼谷
[006-4a]
 子相亂管子自序其事亦泛濫不切疑皆戰國䇿士/相附益蘓氏古史謂多申韓之言非管子之正也甚
 者以智欺其民以術傾隣國有不貲之寳石/壁菁茅之謀使管仲而信然尚何以霸哉
老子
 隋志梁有漢長陵三老母丘望之注老子二卷志不
 著録晁氏公武曰以周平王四十二年授闗尹喜凡
 五千七百四十有八言八十一章言道徳之㫖其末
 云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盖三皇之道也東萊吕氏曰
 孔子嘗問禮焉今載於曽子問者與五千言殊不類
[006-4b]
 盖告孔子者其所職著於書者自其所見也陸徳明
 序録云周敬王時西出闗為闗令尹喜説道徳二篇
 尚虚無無為漢文帝時河上公作章句四篇以授帝
 言治身治國之要志無河上公章句鄰氏傅氏徐氏/劉向傳説今皆亡 王禹玉曰今
 資善堂所寫御本獨無章/名章名疑非老氏之意薛氏曰古文老子道徳上
 下經無八十一章之辨今文有河上公注分八十一
 章史記樂臣公本師河上丈人教安期再𫝊至于臣
 公其弟子盖公為曹相國師脩黄帝老子學則丈人
[006-5a]
 者乃今所謂河上公也自晉世已言其教漢文帝叙
 述尤怪誕景迂晁氏曰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
 物故無棄物獨得諸河上公古本無有也傅奕能辨
 之王弼題曰道徳經不析道徳而上下之猶近古歟
 葉氏曰老氏之書其與孔子異者/皆矯世之辭而所同者皆合於易
老子指歸不著録/
 隋志十一卷嚴遵撰列子釋文云遵字君平作指歸
 十四篇演觧五千文
[006-5b]
文子九篇與孔子並時而稱周平王問似依託/
 今本十二篇道原至上禮李暹注豈暹析之歟其𫝊
 曰姓辛氏葵丘濮上人號曰計然范蠡師事之本受
 業於老子文子録其遺言為十二篇名研文子其字
 也志注謂似依託晁氏曰三代之書經秦火之後幸
 而存者錯亂參差如爾雅周公作而有張仲孝友是
 也桞宗元以為駁書曹子建表引文子李善註以為
 計然今其書一以老子為宗略無與范蠡謀議之事
[006-6a]
 貨殖傳注計然其書則有萬物録著五方所出皆述
 之事見皇覧及晉中經簿唐志農家范子計然十五
 卷注云范蠡問計然荅則與文子了不同北史蕭大
 圜曰陶朱成術於辛文
蜎子十三篇名淵楚人/
 史記環淵楚人學黄老道徳之術著上下篇廣韻古/有楚賢
 者環/淵索隠正義皆無注釋今按文選枚乗七發便蜎
 詹何之倫注云淮南子雖有鈎鍼芳餌加以詹何蜎
[006-6b]
 蠉之數猶不能與罔罟争得也宋玉與登徒子偕受
 釣於𤣥淵七畧蜎子名淵三文雖殊其人一也
闗尹子九篇
 劉向校中秘書九篇太常存七篇/臣向本九篇盖公授曹相國參
 相國薨書葬至孝武時有方士來以七篇上上以僊
 處之淮南王安好道聚書有此不出臣向父徳因治
 淮南王事得之永始二年八/月庚子上一字二柱三極四符五
 鑑六七七釡八籌九藥列仙傳云著書九篇名闗令
[006-7a]
 子
莊子五十二篇
 郭象注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襍篇十一陸徳
 明序録云荘生宏才命世辭趣華深正言若反故莫
 能暢其𢎞致後人増足漸失其真故郭子𤣥云一曲
 之才妄竄竒説若閼奕意脩之首危言游鳬子胥之
 篇凡諸巧襍十分有三藝文志五十二篇即司馬彪
 孟氏所注是也内篇七外篇二十八/襍篇十四觧説三言多詭誕或似
[006-7b]
 山海經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衆家
 並同自餘或有外而無襍唯子𤣥所注特㑹莊生之
 㫖成𤣥英疏荘/周字子休文選注太平御覧引莊子閼奕游鳬
 之語荀子曰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朱文公曰莊子
 見道體盖自孟子之後荀卿諸公皆不能及韓文公
 曰子夏之學其後有田子方子方之後流而為莊周
 故周之書喜稱/子方之為人
列子八篇
[006-8a]
 劉向校中書列子五篇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常書
 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臣參書二篇内外書
 凡二十篇以校除復重十二篇定著八篇天瑞至/説符
 王湯問二篇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也至於力命篇
 一推分命揚子之書唯貴放逸二義乖背不似一家
 之書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桞宗元曰劉向録列子曰鄭穆公
 時人穆公在孔子前幾百嵗列子書言子産鄧析史
 記鄭繻公二十四年鄭殺其相駟子陽子陽正與列
[006-8b]
 子同時是嵗魯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魯穆公時遂誤
 為鄭耶莊周放依其辭其稱夏竦狙公紀渻子季咸
 等皆出列子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其楊朱力命
 疑其楊子書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後不可信或/謂
 鄭繻公字/誤為繆公東萊吕氏曰以列子所載楊朱遇老子老
 子中道而歎一章觀之則朱受學於老子不疑朱之
 言見於列子者因多後人所附益為我之説亦畧可
 見也石林葉氏曰天瑞黄帝篇與佛書相表裏吕氏
[006-9a]
 曰列子多引黄帝書盖古之㣲言𫝊久而差者𤣥牝
 一章今見老子此戰國秦漢所以並言黄老也
老成子十八篇
 列子曰老成子學幻於尹文先生
長盧子九篇
 史記楚有尸子長盧
公子牟四篇先莊子/
 荀子非十二子注魏牟魏公子封於中山今莊子有
[006-9b]
 公子牟稱莊子之言以折公孫龍據即與莊子同時
 也又列子稱公子牟觧公孫龍之言龍平原君之客
 而張湛以為文侯子據年代非也説苑公子牟東行
 穣侯送之未知何者為定
田子二十五篇
 吕氏春秋曰老&KR0389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闗尹貴
 清子列子貴虚陳駢貴齊陽朱貴已孫臏貴勢王廖
 貴先兒良貴後尸子廣澤篇曰墨子貴兼孔子貴公
[006-10a]
 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虚料子貴别史記世家
 齊宣王喜文學游説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髠田駢接
 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
 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劉向
 别録曰稷齊城門名談説之士期㑹於稷門下故曰
 稷下鄭志張逸問云我先師棘下生何時人荅云齊
 田氏時善學者所㑹處也齊人號之棘下生無常人
 也西山真氏曰莊生所述諸子墨翟禽滑釐其一也
[006-10b]
 宋鈃尹文其二也彭蒙田駢慎到其三也闗尹老&KR0389
 其四也莊周其五也惠施其六也異端之盛莫甚於
 此時陳駢即田駢也荀子非/十二子與慎到並言七畧齊田駢好談論故
 齊人為語曰天口駢天口者言田駢子不可窮其口/若事天荀子注其學本黄老歸
 名/法
老萊子十六篇
 史記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正篇言道家之用與
 孔子同時大戴禮云徳㳟而行信終日言不在悔尤
[006-11a]
 之内貧而能樂盖老萊子之行也文選注引尸子老/萊子曰人生於天
 地之間/寄也戰國策云不聞老萊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
 之其齒之堅也六十而盡相靡也
鶡冠子一篇
 今四卷十五篇隋志/三卷博選至學問桞宗元辨此書非
 古謂好事者偽為其書而韓愈獨稱焉謂其詞襍黄
 老刑名陸佃序曰自博選篇至武靈王問凡十有九/篇而退之讀此云有六篇者非全書也今四
 篇亡測真𨼆傳以鶡為/冠莫 其名因服成號
[006-11b]
黄帝四經四篇黄帝銘六經篇
 史記正義黄帝道書十卷隋志漢時道書之流三十
 七家大㫖皆去健羡處沖虚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
 最得深㫖黄帝老子之書謂之黄老列子引黄帝書/吕氏春秋引黄帝言又曰嘗得學黄帝之
 所以誨顓頊矣賈&KR0105/淮南子引黄帝曰朱文公曰黄帝聰明神聖得之
 於天天下之理無不知天下之事無不能上而天地
 隂陽造化發育之原下而保神練氣愈疾引年之術
 庻物萬事之理巨細精粗洞然於胸次是以其言有
[006-12a]
 及之者而世之言此者因自託焉以信其説於後世
 至戰國時方術之士遂筆之書以相傳授如列子所
 引與素問握竒之屬盖必有粗得遺言之彷彿者如
 許行所道神農之言耳周官外史所掌三皇五帝之
 書恐不但若此而已東萊吕氏曰漢初黄老世有傳
 授觀樂毅𫝊賛可考皇覧記隂謀黄帝金人器銘武
 王問尚父曰五帝之誡可得聞歟尚父曰黄帝之戒
 曰吾之居民上也揺揺恐夕不至朝故為金人三封
[006-12b]
 其口曰古之慎言金人銘盖六篇之/一也亦見家語蔡邕論黄帝有
 巾機之法皇王大紀曰黄帝作輿几之箴以警宴安
 作金几之銘以戒逸欲黄帝内傳一卷序云籛鏗得
 之於衡山石室中至劉向校書見之遂傳于世
㨗子二篇齊人武帝時説/
 史記接子齊人與慎到田駢同時皆學黄老正義藝/文志云
 接子/二篇此云武帝時説當考三輔决録/有接昕子
鄭長者二篇
[006-13a]
 袁淑真隠傳鄭長者隠徳無名著書一篇言道家事
 韓非稱之世傳是長者之辭因以為名今按韓非子
 外儲説鄭長者有言曰夫虚静無為而無見也
素王妙論不著録/
 太史公素王妙論曰諸稱富者非貴其身得志也乃
 貴恩覆子孫澤及鄉里也黄帝設五法布之天下用
 之無窮盖世有能知者莫不尊親如范子可謂曉之
 矣管子設輕重九府行伊尹之術則桓公以霸范蠡
[006-13b]
 行十術之計二十一年之間三致千萬再散與貧七
 畧云司馬遷撰史記正義云二卷今僅見此語於太
 平御覧越世家注引云/范蠡本南陽人隋志梁有太史公素王妙議
 二卷
道家者流
 致堂胡氏曰道以天下共由而得名得道而盡惟堯
 舜文王孔子而已黄帝之書無𫝊老&KR0389八十一篇槩
 之孔孟固難以大成歸之自其所見而立言不可與
[006-14a]
 天下共由也獨善其身不可與天下共由而名之曰
 道此漢以來淺儒之論以啟後世枝流分裂之弊陳/平
 曰我多隂謀是道家之所禁太史/公曰平少時本好黄帝老子之術太史公習道論六
 家要㫖言道家為長
 隂陽
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
 史記鄒衍深觀隂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
 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云云/燕昭王身親徃
[006-14b]
 師之作主運劉向别録云鄒/子書有主運篇封禪書云自齊威宣之
 時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徳之運如淳曰今其書有/五徳始終五徳各
 以所勝/為行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又云鄒
 衍以隂陽主運顯於諸侯如淳曰今其書有主運五/行相次轉用事隨方靣為
 服/公孫臣上書曰推終始𫝊則漢當土徳鹽鐵論及/論衡並以
 衍言迂/怪虚妄東萊吕氏曰方騶衍推五徳之運人視之特
 隂陽末術耳若無預於治亂之數也及至始皇始采
 用之定為水徳以為水徳之治剛毅戾深事皆决於
[006-15a]
 法刻削無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徳之數於是急法乆
 者不赦則其所繫豈小哉周禮司爟注鄭/司農引鄒子
南公三十一篇
 史記項羽紀楚南宫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正義
 虞喜志林云南公者道士識廢興之數知亡秦者必
 於楚徐廣曰楚人也善言隂陽真隠𫝊居國南鄙因
 以為號著書言隂陽事
容成子十四篇
[006-15b]
 吕氏春秋容成作歴莊子則陽篇容成氏曰除日无
 嵗无内无外
張蒼十六篇
 本傳蒼尤邃律歴著書十八篇言隂陽律歴事志篇/數不
 同/
鄒奭子十二篇七畧曰鄒赫子齊人為之語曰彫龍文/赫赫言鄒衍之術文飾之若彫鏤龍
 史記云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衍之術迂大而閎辨
 奭也文具難施
[006-16a]
五曹官制五篇漢制似賈誼所條/
 賈誼傳誼以為冝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
 禮樂廼草具其儀法色上黄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
 之
公孫渾邪十五篇
 公孫賀傳祖父昆邪景帝時封平曲侯著書十餘
 篇
 法
[006-16b]
李子三十二篇
 食貨志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史記魏有李/悝盡地力之
 教/晉形法志魏文志師李悝撰次諸國法著法經戰/國
 策魏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詔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憲憲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
 赦國雖大赦降城/亡子不得與焉張斐律序鄭鑄刑書晋作執秩趙
 制國律楚造僕區並述法律之名申韓之徒各自立
 制通鑑外紀李悝為上地守下令曰人有狐疑之訟/今射的中者勝不中者負令下而人皆習射及與
 秦人戰/大敗之
[006-17a]
商君二十九篇
 太史公曰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
 正義云商君書五卷館閣書目今是書具存共二十
 六篇三篇/亡後魏刑罰志商君以法經六篇入説於秦
 設參夷之誅連相坐之法
申子六篇
 史記申不害傳申子之學本於黄老而主刑名著書
 二篇號申子注劉向别録曰今民間所有上下二篇
[006-17b]
 中書六篇皆合二篇已備過太史公所記元帝紀注
 劉向别録云申子學號刑名刑名者以名責實尊君
 卑臣崇上抑下宣帝好觀其君臣篇唐志三卷崇文
 總目館閣書目皆缺荀子曰申子蔽於勢而不知知
 韓非子曰申不害徒術而無法公孫鞅徒法而無術
 淮南子曰商鞅之啟塞申子之三符子七畧曰孝宣/皇帝重申不害君臣篇使黄門郎張 喬正其字
處子九篇
 史記趙有劇子之言注徐廣曰按應劭氏姓注云處
[006-18a]
 處子索隠曰前史不記其名風俗通漢有北海太守處/興盖處子之後史記正義
 趙有劇孟劇/辛是有劇姓
慎子四十二篇
 史記慎到趙人著十二論正義慎子十卷戰國時處
 士館閣書目一卷案漢志四十二篇今三十七篇亡
 唯有威徳因循民襍徳立君人五篇滕輔注荀子曰/慎子蔽
 於法而不知賢又曰慎子有見於後無見於/先史記注徐廣曰劉向所定有四十一篇荀子注
 其術本黄老歸刑名多明不尚賢不使能之道太平/御覧
[006-18b]
 引慎子昔者天子手能衣而宰夫設服足能行而相/者導進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諺云不聰不明不能為
 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皆在亡篇
韓子五十五篇
 史記韓非傳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黄老作
 孤憤五蠧内外儲説林説難十餘萬言注新序曰申
 子書號曰術商鞅書號曰法皆曰刑名東萊吕氏曰
 太史公謂非喜刑名法術之學則兼治之也索隠按
 韓子書有觧老喻老二篇是亦崇黄老之學也今本
[006-19a]
 二十卷五十六篇沙隨程氏曰非書有存韓篇故李
 斯言非終為韓不為秦也後人誤以范雎書厠于其
 書之間乃有舉韓之論通鑑謂非欲覆宗國則非也
 韓安國受韓/子襍家説
晁錯三十一篇
 錯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與洛陽宋孟及劉帯
 同師吕氏曰中商之學亦世有傳授唐志晁氏新書
 七卷隋志梁有三卷文選賔戯注引朝錯新書太史
[006-19b]
 公曰賈生晁錯明申南蘓氏曰錯不足道/也而&KR0105亦為之
漢律不著録/
 晉刑法志秦漢舊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師李悝撰次
 諸國法著法經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盗賊故其律
 始於盗賊須劾捕故著網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戯
 借假不廉滛侈踰制為襍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
 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唐六典注/李悝集諸
 國刑書造法經六篇一盗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襍法六具法商鞅傳之改法為律吕氏曰具律令
[006-20a]
 之名例/律也商君受之以相秦漢承秦制蕭何定律除參
 夷連坐之罪増部主見知之條益事律興廐户三篇
 吕氏曰三篇/摠謂之事律合為九篇叔孫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
 八篇張湯越宫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合六十
 篇隋志漢/律久亡上計律周禮典/路注大樂律大胥/注尉律説文叙/昭帝紀
 注/田律周禮士/師注酎金律丁乎/漢儀漢律㑹稽獻藙禮記内/則注
 㑹稽郡獻鮚醬㑹稽獻&KR3171一斗祠䃾司命能捕豺貀
 購百錢婦告威姑祠宗廟丹書告民不繇貲錢二十
[006-20b]
 二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綬組謂之首疁田茠草
 及其門首灑㳻賜衣者縵裘白裏舩方長為舳艫齊
 人予妻婢姦曰姘見姅變不得侍祠説/文吏五日得一
 下沐初學/記列侯墳髙四丈闗内侯以下至庻人各有
 差周禮冢/人注賊律曰敢蠱人及教令者棄市周禮庻/氏注
 者唯得榜笞立章帝/紀與罪人交闗三日已上皆應知
 情孔融/傳三人以上無故羣飲罰金四兩漢書文/帝紀注吏二
 千石有予告有賜告髙帝/紀注人出一筭惠帝/紀注無故入人
[006-21a]
 室宅廬舍上人車船牽引欲犯法者其時格殺之無
 罪周禮朝士注/䟽云賊律無干車無自後射大司馬注/疏云田律滛季父
 之妻曰報左傳/注闘以刃傷人完為城旦其賊加罪一
 等與謀者同罪薛宣/傳郭躬父𢎞習小杜律延/年惠帝四
 年除挾書律文帝元年除收帑相坐律令二年除誹
 謗律愚按律令臧於理官故志不著録遺風俗通咎/陶謨虞始造律傅子曰律是咎繇 訓漢命蕭
 何廣/之
漢令不著録/
[006-21b]
 晉刑法志漢時决事集為令甲以下三百餘篇 令
 甲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息宣帝/紀令甲諸侯在
 國名田他縣罰金二兩哀帝/紀注令甲女子犯罪作如徒
 六月顧山遣歸平帝/紀注金布令甲曰邊郡數被兵離饑
 寒夭絶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給其費蕭望/之傳令甲
 第一常符漏品後漢/歴志著于甲令而稱忠吳芮/傳乙令蹕
 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張釋之/傳注令乙騎乗車馬行馳
 道中没入車馬江充/傳注令丙箠長短有數黄帝/紀秩禄令
[006-22a]
 史記吕后紀/注文帝紀注宫衛令張釋之/傳注金布令見上漢髙帝紀/注後 禮儀志
 注/品令百官/表注祠令文帝/紀注祀令後漢祭/祀志注齋令蔡邕/表志公令
 何並/傳注功令儒林/傳序廷尉挈令張湯/傳光禄挈令燕王旦/傳注
 浪挈令説/文廷尉板令應劭/傳田令黄香/傳水令兒寛/傳漢令
 䞣張百人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蠻夷卒有&KR0008説/文安帝
 元初五年詔曰舊令制度各有科品注漢令/今亡成帝詔
 曰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百有餘萬言杜/周
 曰前王所是著為律/後王所是疏為令鹽鐵論文學曰今律令百有餘
[006-22b]
 篇陳寵謂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一千六百九
 十八贖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溢於甫刑者千九
 百八十九刑法志孝武禁罔䆮宻/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鄭昌以刪定律令
 為正本班固以刪定律令為清原杜預律序曰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
 制/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
 范氏曰申韓本於老子李斯出於荀卿學者失其淵
 源其末流将無所不至朱文公曰申韓之學淺於楊
[006-23a]
 墨東萊吕氏曰六經孔孟子之教與人之公心合故
 治世宗之申商韓非之説與人之私情合故末世宗
 之兼山黄氏曰九家之學今存者獨刑名家而止耳
 佛老氏而止耳髙者喜談佛老而下者或習刑名故
 兩家之説獨存於世秦梁至於敗亡蘓氏曰自漢以
 來學者雖鄙申韓不取然世主心悦其言而隂用之
 小人之欲得君者必私習其説或誦言稱舉之故其
 學至于今猶行也
[006-23b]
明罰飭法
 飭今易作勑後魏刑法志漢孝武世増律三十餘篇
 宣帝時于定國為廷尉集諸法律凡九百六十卷大
 辟四百九十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北凡三千
 四百七十二條諸斷罪當用者合二萬六千二百七
 十二條張斐律序曰張湯制越官律趙禹作朝㑹正/見律 鹽鐵論曰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
 杜周傳三尺法朱/博傳三尺律令
 漢藝文志考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