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a0026 中阿含經-東晉-瞿曇僧伽提婆 (T@LI)




《中阿含經》卷二十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穢品第三有十經第二小土城誦



「 穢、求、比丘請
 智、周那問見
 華喻、水淨梵
 黑、住、無在後」



(八七)《中阿含穢品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婆奇瘦,在鼉山怖林
鹿野園中。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
世有四種人。云何為四?或有一人內實有
穢不自知,內有穢不知如真;或有一人內
實有穢自知,內有穢知如真;或有一人內
實無穢不自知,內無穢不知如真;或有
一人內實無穢自知,內無穢知如真。


「諸賢!
若有一人內實有穢不自知,內有穢不知
如真者,此人於諸人中為最下賤。若有一
人內實有穢自知,內有穢知如真者,此人
於諸人中為最勝也。若有一人內實無穢
不自知,內無穢不知如真者,此人於諸
人中為最下賤。若有一人內實無穢自知,
內無穢知如真者,此人於諸人中為最勝
也。」


於是,有一比丘即從坐起,偏袒著衣,
叉手向尊者舍梨子,白曰:「尊者舍梨子!何
[022-0566b]
因、何緣說前二人俱有穢,穢污心,一者下賤,
一者最勝?復何因緣說後二人俱無穢,不穢
污心,一者下賤,一者最勝?」


於是,尊者舍梨子
答彼比丘曰:「賢者!若有一人內實有穢
不自知,內有穢不知如真者,當知彼人
不欲斷穢,不求方便,不精勤學,彼便有
穢,穢污心命終;彼因有穢,穢污心命終故,
便不賢死,生不善處。所以者何?彼因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賢者!猶如有人或從市肆,
或從銅作家,買銅槃來,塵垢所污,彼持來
已,不數洗塵,不數揩拭,亦不日炙,又著
饒塵處,如是銅槃增受塵垢。賢者!如是若
有一人內實有穢不自知,內有穢不知如
真者,當知彼人不欲斷穢,不求方便,不
精勤學,彼便有穢,穢污心命終;彼因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便不賢死,生不善處。所以
者何?彼因有穢,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若有
一人我內有穢,我內實有此穢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欲斷此穢,求方便,精勤學,彼便
無穢,不穢污心命終;彼因無穢,不穢污心命
終故,便賢死,生善處。所以者何?彼因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賢者!猶如有人或從市
肆,或從銅作家,買銅槃來,塵垢所污,彼持
來已,數數洗塵,數數揩拭,數數日炙,不著饒
塵處,如是銅槃便極淨潔。賢者!如是若有
一人我內有穢,我內實有此穢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欲斷此穢,求方便,精勤學,彼便
無穢,不穢污心命終;彼因無穢,不穢污心命
終故,便賢死,生善處。所以者何?彼因無穢,
[022-0566c]
不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若有一人我內無
穢,我內實無此穢不知如真者,當知彼人
不護由眼耳所知法,彼因不護由眼耳所
知法故,則為欲心纏,彼便有欲有穢,穢污
心命終;彼因有欲有穢,穢污心命終故,
便不賢死,生不善處。所以者何?彼因有欲
有穢,穢污心命終故。賢者!猶如有人或
從市肆,或從銅作家,買銅槃來,無垢淨潔,
彼持來已,不數洗塵,不數揩拭,不數日炙,
著饒塵處,如是銅槃必受塵垢。賢者!如是
若有一人我內無穢,我內實無此穢不知
如真者,當知彼人不護由眼耳所知法,彼
因不護由眼耳所知法故,則為欲心纏,彼
便有欲有穢,穢污心命終;彼因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便不賢死,生不善處。所以
者何?彼因有欲有穢,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若有一人我內無穢,我內實無此穢知如
真者,當知彼人護由眼耳所知法,彼因護
由眼耳所知法故,則不為欲心纏,彼便無
欲無穢,不穢污心命終;彼因無欲無穢,不穢
污心命終故,便賢死,生善處。所以者何?彼
因無欲無穢,不穢污心命終故。賢者!猶如
有人或從市肆,或從銅作家,買銅槃來,無
垢淨潔,彼持來已,數數洗磨,數數揩拭,數數
日炙,不著饒塵處,如是銅槃便極淨潔。賢
者!如是若有一人我內無穢,我內實無此
穢知如真者,當知彼人護由眼耳所知法,
彼因護由眼耳所知法故,則不為欲心纏,
彼便無欲無穢,不穢污心命終;彼因無欲無
[022-0567a]
穢,不穢污心命終故,便賢死,生善處。所以
者何?彼因無欲無穢,不穢污心命終故。


「賢
者!因是緣是,說前二人俱有穢,穢污心,一
者下賤,一者最勝。因是緣是,說後二人俱
無穢穢污心,一者下賤,一者最勝。」


於是,復
有比丘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尊者
舍梨子,白曰:「尊者舍梨子!所說穢者,何等為
穢?」


尊者舍梨子答比丘曰:「賢者!無量惡
不善法從欲生,謂之穢。所以者何?或有一
人心生如是欲:『我所犯戒,莫令他人知
我犯戒。』賢者!或有他人知彼犯戒,彼因他
人知犯戒故,心便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
生欲者,俱是不善。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
是欲:『我所犯戒,當令他人於屏處訶,莫
令在眾訶我犯戒。』賢者!或有他人於眾
中訶,不在屏處,彼因他人在眾中訶,不
在屏處故,心便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
欲者,俱是不善。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
欲:『我所犯戒,令勝人訶,莫令不如人訶我
犯戒。』賢者!或有不如人訶彼犯戒,非是
勝人,彼因不如人訶,非勝人故,心便生惡,
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賢者!
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在佛前坐,
問世尊法,為諸比丘說,莫令餘比丘在
佛前坐,問世尊法,為諸比丘說。』賢者!或
有餘比丘在佛前坐,問世尊法,為諸比丘
說,彼因餘比丘在佛前坐,問世尊法,為諸
比丘說故,心便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
欲者,俱是不善。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
[022-0567b]
是欲:『諸比丘入內時,令我最在其前,諸比
丘侍從我將入內,莫令餘比丘諸比丘入
內時,最在其前,諸比丘侍從彼將入內。』
賢者!或有餘比丘諸比丘入內時,最在其
前,諸比丘侍從彼將入內,彼因餘比丘諸
比丘入內時,最在其前,諸比丘侍從彼將入
內故,心便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
俱是不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諸
比丘已入內時,令我最在上坐,得第一座,
第一澡水,得第一食,莫令餘比丘諸比丘
已入內時,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
得第一食。』賢者!或有餘比丘諸比丘已入
內時,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
一食;彼因餘比丘諸比丘已入內時,最在上
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故,心便
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諸比丘食竟,
收攝食器,行澡水已,令我為諸居士說
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莫令餘比丘諸比
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水已,為諸居士說
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賢者!或有餘比丘
諸比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水已,為諸居
士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彼因餘比丘諸
比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水已,為諸居士
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故,心便生惡,若
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賢者!或
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諸居士往詣眾園時,
令我與共會共集,共坐共論,莫令餘比丘
諸居士往詣眾園時,與共會共集,共坐共論。』
[022-0567c]
賢者!或有餘比丘諸居士往詣眾園時,與
共會共集,共坐共論,彼因餘比丘諸居士往
詣眾園時,與共會共集,共坐共論故,心便
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為王
者所識,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國中人民所知
重,莫令餘比丘為王者所識,及王大臣、梵
志、居士、國中人民所知重。』賢者!或有餘比
丘為王者所識,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國中人
民所知重,彼因餘比丘為王者所識,及王
大臣、梵志、居士、國中人民所知重故,心便生
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賢
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為四眾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所敬重,莫令餘
比丘為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所
敬重。』賢者!或有餘比丘為四眾比丘、比丘
尼、優婆塞、優婆私所敬重,彼因餘比丘為四
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所敬重故,心
便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俱是不
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得
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莫令餘比丘
得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賢者!或
有餘比丘得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因餘比丘得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
具故,心便生惡,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
俱是不善。


「賢者!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
者,不知彼生如是無量惡不善心欲者,如
是彼非沙門沙門想,非智沙門智沙門想,
非正智正智想,非正念正念想,非清淨清
[022-0568a]
淨想。賢者!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者,知
彼生如是無量惡不善心欲者,如是彼非
沙門非沙門想,非智沙門非智沙門想,
非正智非正智想,非正念非正念想,非
清淨非清淨想。


「賢者!猶如有人或從市
肆,或從銅作家,買銅合槃來,盛滿中糞,蓋
覆其上便持而去,經過店肆,近眾人行,
彼眾見已,皆欲得食,意甚愛樂,而不憎惡,
則生淨想;彼持去已,住在一處便開示之,
眾人見已,皆不欲食,無愛樂意,甚憎惡之,
生不淨想。若欲食者則不復用,況其本自
不欲食耶?


「賢者!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
者,不知彼生如是無量惡不善心欲者,如
是彼非沙門沙門想,非智沙門智沙門想,
非正智正智想,非正念正念想,非清淨
清淨想。賢者!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者,
知彼生如是無量惡不善心欲者,如是彼
非沙門非沙門想,非智沙門非智沙門
想,非正智非正智想,非正念非正念想,
非清淨非清淨想。賢者!當知如是人莫
得親近,莫恭敬禮事。若比丘不應親近便
親近,不應恭敬禮事便恭敬禮事者,如是
彼便長夜得無利無義,則不饒益,不安隱
快樂,生苦憂慼。


「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
如是欲:『我所犯戒,莫令他人知我犯戒。』賢
者!或有他人知彼犯戒,彼因他人知犯戒
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者,
是二俱善。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
『我所犯戒,當令他人於屏處訶,莫令在
[022-0568b]
眾訶我犯戒。』賢者!或有他人於眾中訶,
不在屏處,彼因在眾中訶,不在屏處故,
心不生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者,是二
俱善。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我
所犯戒,令勝人訶,莫令不如人訶我犯戒。』
賢者!或有不如人訶彼犯戒,非是勝人,彼
因不如人訶,非勝人故,心不生惡;若彼
心無惡,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
一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在佛前坐,問
世尊法,為諸比丘說,莫令餘比丘在佛前
坐,問世尊法,為諸比丘說。』賢者!或有餘比
丘在佛前坐,問世尊法,為諸比丘說,彼
因餘比丘在佛前坐,問世尊法,為諸比
丘說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
欲者,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
如是欲:『諸比丘入內時,令我最在其前,諸
比丘侍從我將入內,莫令餘比丘諸比丘
入內時,最在其前,諸比丘侍從彼將入內。』
賢者!或有餘比丘諸比丘入內時,最在其
前,諸比丘侍從彼將入內,彼因餘比丘
諸比丘入內時,最在其前,諸比丘侍從彼將入
內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
者,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
是欲:『諸比丘已入內時,令我最在上坐,得
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莫令餘比丘
諸比丘已入內時,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
澡水,得第一食。』賢者!或有餘比丘諸比丘
已入內時,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
得第一食,彼因餘比丘諸比丘已入內時,
[022-0568c]
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
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者,
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
欲:『諸比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水已,我為
諸居士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莫令餘
比丘諸比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水已,
為諸居士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賢者!
或有餘比丘諸比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
水已,為諸居士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
彼因餘比丘諸比丘食竟,收攝食器,行澡
水已,為諸居士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
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者,
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
欲:『諸居士往詣眾園時,令我與共會共集,
共坐共論,莫令餘比丘諸居士往詣眾園
時,與共會共集,共坐共論。』賢者!或有餘比
丘諸居士往詣眾園時,與共會共集,共坐共
論,彼因餘比丘諸居士往詣眾園時,與共
會共集,共坐共論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
惡,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一人
心不生如是欲:『令我為王者所識,及王
大臣、梵志、居士、國中人民所知重,莫令餘比
丘為王者所識,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國中人
民所知重。』賢者!或有餘比丘為王者所識,
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國中人民所知重,彼
因餘比丘為王者所識,及王大臣、梵志、居士、
國中人民所知重故,心不生惡;若彼心無
惡,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賢者!或有一
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為四眾比丘、比丘
[022-0569a]
尼、優婆塞、優婆私所敬重,莫令餘比丘為
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所敬重。』賢
者!或有餘比丘為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私所敬重,彼因餘比丘為四眾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所敬重故,心不生惡;
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賢者!
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得衣被、飲
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莫令餘比丘得衣被、
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賢者!或餘比丘得
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彼因餘比丘
得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故,心不生
惡;若彼心無惡,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賢者!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者,不知彼
生如是無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門非沙
門想,智沙門非智沙門想,正智非正智想,
正念非正念想,清淨非清淨想。賢者!如是
彼人若有諸智梵行者,知彼生如是無量
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門沙門想,智沙門智
沙門想,正智正智想,正念正念想,清淨清
淨想。


「賢者!猶如有人或從市肆,或從銅作
家,買銅合槃來,盛滿種種淨美飲食,蓋覆
其上便持而去,經過店肆,近眾人行,彼
眾見已,皆不欲食,無愛樂意,甚憎惡之,生
不淨想,便作是說:『即彼糞去,即彼糞去。』彼
持去已,住在一處便開示之,眾人見已,則
皆欲食,意甚愛樂而不憎惡,則生淨想。彼
若本不用食者,見已欲食,況復其本欲得
食耶?


「賢者!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者,不
知彼生如是無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門
[022-0569b]
非沙門想,智沙門非智沙門想,正智非正
智想,正念非正念想,清淨非清淨想。賢者!
如是彼人若有諸智梵行者,知彼生如是
無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門沙門想,智沙
門智沙門想,正智正智想,正念正念想,清
淨清淨想。賢者!當知如是人應親近之,
恭敬禮事;若比丘應親近者便親近,應恭
敬禮事者便恭敬禮事。如是彼便長夜得利
得義,則得饒益安隱快樂,亦得無苦,無
憂愁慼。」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在彼眾中。於
是,尊者大目揵連白曰:「尊者舍利子!我今
欲為此事說喻,聽我說耶?」


尊者舍梨子告
曰:「賢者大目揵連!欲說喻者便可說之。」


尊者大目揵連則便白曰:「尊者舍梨子!我憶
一時遊王舍城,在巖山中,我於爾時過夜
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詣
舊車師無衣滿子家。時,彼比舍更有車師
斫治車軸,是時,舊車師無衣滿子往至彼家。
於是,舊車師無衣滿子見彼治軸,心生是
念:『若彼車師執斧治軸,斫彼彼惡處者,如
是彼軸便當極好。』時,彼車師即如舊車師無
衣滿子心中所念,便持斧斫彼彼惡處。於
是,舊車師無衣滿子極大歡喜,而作是說:
『車師子!汝心如是,則知我心。所以者何?以
汝持斧斫治車軸彼彼惡處,如我意故。』如
是,尊者舍梨子!若有諛諂、欺誑、嫉妬、無信、
懈怠,無正念正智,無定無慧,其心狂惑,不
護諸根,不修沙門,無所分別。尊者舍梨
子!心為知彼心故,而說此法。尊者舍梨子!
[022-0569c]
若有人不諛諂,不欺誑,無嫉妬,有信,精進
而無懈怠,有正念正智,修定修慧,心不
狂惑,守護諸根,廣修沙門而善分別。彼聞
尊者舍梨子所說法者,猶飢欲得食,渴欲
得飲,口及意也。


「尊者舍梨子!猶剎利女,梵
志、居士、工師女,端正姝好,極淨沐浴,以香塗
身,著明淨衣,種種瓔珞嚴飾其容;或復有
人為念彼女,求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以青蓮華鬘,或薝蔔華鬘;或修摩那華鬘,或
婆師華鬘;或阿提牟哆華鬘,持與彼女。
彼女歡喜,兩手受之,以嚴其頭。尊者舍梨子!
如是,若有人不諛諂,不欺誑,無嫉妬,有
信,精進而無懈怠,有正念正智,修定修
慧,心不狂惑,守護諸根,廣修沙門而善
分別,彼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法者,猶飢
欲食,渴欲得飲,口及意也。尊者舍梨子甚
奇!甚特!尊者舍梨子常拔濟諸梵行者,令
離不善,安立善處。」


如是二尊更相稱說,從
座起去。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尊者大目
揵連及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
行。


穢經第一竟五千一百九十六字


(八八)《中阿含穢品》求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娑羅國,與大比丘
眾俱,往詣五娑羅村北尸攝惒林中,及諸
名德、上尊長老、大弟子等,謂尊者舍梨子、尊
者大目揵連、尊者大迦葉、尊者大迦旃延、
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麗越、尊者阿難,如是
比餘名德、上尊長老、大弟子等,亦在五娑羅
[022-0570a]
村並皆近佛葉屋邊住。


爾時,世尊告諸比
丘:「汝等當行求法,莫行求飲食。所以者
何?我慈愍弟子故,欲令行求法,不行求
飲食。若汝等行求飲食,不行求法者,汝等
既自惡,我亦無名稱。若汝等行求法,不
行求飲食者,汝等既自好,我亦有名稱。


「云
何諸弟子為求飲食故而依佛行,非為求
法?我飽食訖,食事已辦,猶有殘食,於後有
二比丘來,飢渴力羸,我語彼曰:『我飽食訖,
食事已辦,猶有殘食,汝等欲食者便取食
之。若汝不取者,我便取以瀉著淨地,或復
瀉著無蟲水中。』彼二比丘,第一比丘便作
是念:『世尊食訖,食事已辦,猶有殘食,若我不
取者,世尊必取瀉著淨地,或復瀉著無蟲
水中,我今寧可取而食之。』即便取食。


「彼比
丘取此食已,雖一日一夜樂而得安隱,但
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可佛意。所以者何?
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得少欲,不知厭
足,不得易養,不得易滿,不得知時,不知
節限,不得精進,不得宴坐,不得淨行,不
得遠離,不得一心,不得精勤,亦不得涅
槃。是以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可佛意。是
謂諸弟子為行求飲食故而依佛行,非為
求法。


「云何諸弟子行求法,不行求飲食?彼
二比丘,第二比丘便作是念:『世尊食訖,食事
已辦,猶有殘食,若我不取者,世尊必取瀉
著淨地,或復瀉著無蟲水中;又世尊說食中
之下極者,謂殘餘食也,我今寧可不取此
食。』作是念已,即便不取。


「彼比丘不取此食
[022-0570b]
已,雖一日一夜苦而不安隱,但彼比丘因
不取此食故,得可佛意。所以者何?彼比
丘因不取此食故,得少欲,得知足,得易
養,得易滿,得知時,得節限,得精進,得宴
坐,得淨行,得遠離,得一心,得精勤,亦得
涅槃。是以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得可
佛意。是謂諸弟子為行求法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飲食。」


於是,世尊告諸弟子:「若有法、
律尊師樂住遠離,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彼
法、律不饒益多人,多人不得樂,非為愍
傷世間,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
隱快樂。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
不樂住遠離者,彼法、律不饒益多人,多人
不得樂,非為愍傷世間,亦非為天為人
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若有法、律尊師
樂住遠離,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彼法、律饒
益多人,多人得樂,為愍傷世間,亦為天為
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若有法、律尊
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彼法、
律饒益多人,多人得樂,為愍傷世間,亦為
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是時,尊
者舍梨子亦在眾中。彼時,世尊告曰:「舍利
子!汝為諸比丘說法如法,我患背痛,今欲
小息。」


尊者舍利子即受佛教:「唯然。世尊!」於
是,世尊四疊優多羅僧以敷床上,卷僧伽
梨作枕,右脇而臥,足足相累,作光明想,正
念正智,常念欲起。


是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
丘:「諸賢!當知世尊向略說法。若有法、律尊
師樂住遠離,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彼法、律
[022-0570c]
不饒益多人,多人不得樂,不為愍傷世
間,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
樂。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不
樂住遠離者,彼法、律不饒益多人,多人不
得樂,不為愍傷世間,亦非為天為人求
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若有法、律尊師樂住
遠離,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彼法、律饒益
多人,多人得樂,為愍傷世間,亦為天為
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若有法、律尊
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彼法、
律饒益多人,多人得樂,為愍傷世間,亦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然世
尊說此法極略,汝等云何解義?云何廣分
別?」


彼時,眾中或有比丘作如是說:「尊者舍
梨子!若諸長老上尊自說:『我得究竟智,我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
如真。』諸梵行者聞彼比丘自說我得究竟
智,便得歡喜。」


復有比丘作如是說:「尊者舍
梨子!若中、下弟子求願無上涅槃,諸梵行者
見彼行已,便得歡喜。如是彼比丘而說此
義,不可尊者舍梨子意。」


尊者舍梨子告彼
比丘:「諸賢等!聽我為汝說。諸賢!若有法、律
尊師樂住遠離,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上弟
子有三事可毀。云何為三?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學捨離,上弟子以此可毀。尊師
若說可斷法,上弟子不斷彼法,上弟子以
此可毀。所可受證,上弟子而捨方便,上弟
子以此可毀。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上
弟子不樂住遠離者,上弟子有此三事可
[022-0571a]
毀。諸賢!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中、下弟
子不樂住遠離者,中、下弟子有三事可毀。
云何為三?尊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不學
捨離,中、下弟子以此可毀。尊師若說可斷
法,中、下弟子不斷彼法,中、下弟子以此可
毀。所可受證,中、下弟子而捨方便,中、下弟
子以此可毀。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中、
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中、下弟子有此三事
可毀。


「諸賢!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上弟
子亦樂住遠離者,上弟子有三事可稱。云
何為三?尊師樂住遠離,上弟子亦學捨離,
上弟子以此可稱。尊師若說可斷法,上弟
子便斷彼法,上弟子以此可稱。所可受
證,上弟子精進勤學,不捨方便,上弟子以
此可稱。諸賢!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上
弟子亦樂住遠離者,上弟子有此三事可稱。
諸賢!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亦
樂住遠離者,中、下弟子有三事可稱。云何
為三?尊師樂住遠離,中、下弟子亦學捨離,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尊師若說可斷法,中、
下弟子便斷彼法,中、下弟子以此可稱。所
可受證,中、下弟子精進勤學,不捨方便,中、
下弟子以此可稱。諸賢!若有法、律尊師樂
住遠離,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中、下弟子
有此三事可稱。」


尊者舍梨子復告諸比丘:
「諸賢!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
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諸賢!云何有中
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
得覺,亦得涅槃?諸賢!念欲惡,惡念欲亦惡,
[022-0571b]
彼斷念欲,亦斷惡念欲;如是恚、怨結、慳嫉、
欺誑、諛諂、無慙、無愧、慢、最上慢、貢高、放逸、
豪貴、憎諍。諸賢!貪亦惡,著亦惡,彼斷貪,亦
斷著。諸賢!是謂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


「諸賢!復
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
通得覺,亦得涅槃。諸賢!云何復有中道能
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
得涅槃?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為
八。諸賢!是謂復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
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


於是,
世尊所患即除而得安隱,從臥寤起,結跏
趺坐,嘆尊者舍梨子:「善哉!善哉!舍梨子為
諸比丘說法如法。舍梨子!汝當復為諸比
丘說法如法。舍梨子!汝當數數為諸比丘
說法如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共
受法如法,誦習執持。所以者何?此法如法,有
法有義,為梵行本,得通得覺,亦得涅槃。諸
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
家、學道者,此法如法,當善受持。」


佛說如是。
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求法經第二竟二千二百八十六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七千四百八十二字第二小土
城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