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10 嘉泰普燈錄-宋-正受 (T)



嘉泰普燈錄卷第十九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六世臨濟十二世楊岐五世


文殊心道禪師法嗣



潭州楚安慧方禪師



郡之醴陵人。族許氏。年二十。事
等覺法思。越七稔得度。崇寧五年。具戒。謁開福寧道
者。次依佛鑑。鑑指往大別。既至。職藏司。未幾。改大別
為神[雨/月]。因歸長沙。附舟至江口。聞呼渡船者有省。作
偈曰。沔水江頭叫一聲。此時方得契平生。多年不識
重相見。千聖同歸一路行。及寧移居文殊。復侍之。舉
前偈。乃蒙印可。命為第一座。久而開法楚安。擢澧之
欽山。 上堂曰。臨老方稱住持。全無些子玄機。開口
十字九乖。問東便乃答西。如斯出世。討甚玄微。有時
拈三放兩。有時就令而施。雖然如是。同道方知。且道
知底事作麼生。直須打翻鼻孔始得。 上堂。達磨祖
師在脚底。踏不著兮提不起。子細當頭放下看。病在
[019-0406b]
當時誰手裏。張公會看脉。李公會使藥。兩箇競頭醫。
一時用不著。藥不相投。錯。錯。喫茶去。


常德府文殊思業禪師



世為屠宰。一日。戮猪次。忽洞
徹心源。即棄業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
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往見文殊。殊曰。你正
殺猪時。見箇甚麼便乃剃頭行脚。師遂作鼓刀勢。殊
喝曰。這屠兒。參堂去。師便下參堂。住文殊日。 上堂。
舉趙州勘婆話。乃曰。勘破婆子。面青眼黑。趙州老漢。
瞞我不得。


大溈佛性法泰禪師法嗣



潭州慧通清旦禪師



蓬之儀巄人。族嚴氏。初出關至
德山。值山上堂。舉。趙州云。臺山婆子巳為汝勘破了
也。且道意在甚麼處。良久。曰。就地撮將黃葉去。入山
推出白雲來。師聞釋然。翌日入室。山問。前百丈不落
因果。因甚麼墮野狐。後百丈不昧因果。因甚麼脫野
狐。師曰。好與一坑埋却。出住岳之永慶。遷慧通。 上
堂曰。三世諸佛不知有。一一面南看北斗。狸奴白牯
却知有。雲外金毛正哮吼。箇中隱顯現全身。頭頭透
脫無前後。撥轉機輪向上關。八角磨盤空裏走。 上
堂。說佛說祖。正如好肉[剜-夗+夕*匕]瘡。舉古舉今。猶若殘羹餿
飯。一聞便悟。巳落第二頭。一舉便行。早是不著便。須
知箇事如天普蓋。似地普擎。師子游行。不求伴侶。壯
士展臂。不借他力。佛祖拈掇不起。衲僧願見無門。迷
悟雙忘。聖凡路絕。且道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喝一
[019-0406c]
喝。曰。莫妄想。 上堂。見色明心。墮坑落壍。聞聲悟道。
辜負平生。直饒聲色純真。塵塵入妙。坐在光影裏。未
為究竟。直須萬機休罷。千聖不携。撒手那邊。跳出窠
臼。到這裏。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
賢如電拂。且道釋迦老子向甚麼處出頭。良久。曰。放
過一著。 上堂。目前無法。垛生招箭。意在目前。挂箔
遮驢鳴。非耳目所到。出門使是草。夾山老子在百草
頭上橫身。閙市裏打磬。諸人還見麼。若也不見。却歸
碧巖去也。 上堂。正眼豁開。照破多年山鬼窟。腕頭
著力。拈却門前下馬臺。捨重從輕。裁長補短。奪饑餐
於正食。猛自知非。驅耕牛於正行。不借他力。住則當
頭印破。去則截斷脚跟。無卓錐之地者。萬德來朝。赤
骨歷地者。現成活計。然雖如是。忽遇其中人來時如
何。且待別時相見。 佛性和尚忌日上堂。三脚驢子
弄蹄行。步步相隨不相到。樹頭驚起雙雙魚。拈來一
老一不老。為憐松竹引清風。其奈出門便是草。因喚
檀郎識得渠。大機大用都推倒。燒香勘證見根源。糞
埽堆頭拾得寶。叢林浩浩謾商量。勸君莫謗先師好。
 僧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時如何。曰。河水從源濁。


澧州靈巖仲安禪師未詳氏里



幼為比丘。壯留講聚。因閱
首楞嚴。至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師破讀為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期
即涅槃忽開悟。棄謁圓悟禪師於蔣山。時佛性為
座元。師扣之。即領旨。迨性住德山。遣師至鍾阜通嗣
[019-0407a]
書。圓悟問云。千里馳來。不辱宗風。公案現成。如何通
信。曰。覿面相呈。更無回互。云。此是德山底。那箇是上
座底。曰。豈有第二人。云。背後底𡁠。師投書。悟笑云。作
家禪客。天然有在。師曰。付與蔣山。次至僧堂前。捧書
問訊首座。座云。玄沙白紙。此自何來。曰。久默斯要。不
務速說。今日拜呈。幸希一鑒。座便喝。師曰。作家。座又
喝。師以書便打。座擬議。師曰。未明三八九。不免自沉
吟。首座作麼生會。座無語。師以書復打一下。時圓悟
與佛眼見之。悟云。打我首座死了也。復云。所謂龍象
蹴踏。眼云。非也。官馬廝趯耳。悟令召至。云。我五百人
首座。你為甚麼打他。云。和尚也須喫一頓始得。悟顧
佛眼吐舌。眼云。未在。却顧師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
水牛。意作麼生。師鞠躬曰。所供並是詣實。眼笑云。真
箇是屋裏人。又往見五祖自和尚通法眷書。自云。書
裏說箇甚麼。曰。文彩巳彰。云。畢竟說箇甚麼。曰。當陽
揮寶劒。云。近前來。這裏不識幾箇字。曰。莫詐敗。自顧
侍者云。是那裏僧。者云。此上座向曾在和尚會下。自
云。怪得恁麼滑頭。師曰。被和尚鈍置來。自乃將書於
香爐上熏云。南無三滿多沒陀南。師近前彈指一下。
自乃啟書。回德山日。佛果.佛眼皆有偈送之。未幾。而
靈巖虗席。衲子投牒。乞師住持。出應其命。 上堂曰。
參禪不究淵源。觸途盡為留礙。所以守其靜默。澄寂
虗閑。墮在毒海。以弱勝強。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見處
偏枯。遂致優劣不分。照不構用。用不離窠。此乃學處
[019-0407b]
不玄。盡為流俗。到這裏。須知有殺中透脫。活處藏機。
佛不可知。祖莫能測。所以古人道。有時先照後用。且
要共你商量。有時先用後照。你須是箇漢始得。有時
照用同時。你又作麼生抵當。有時照用不同時。又向
甚麼處湊泊。還知麼。穿楊箭與驚人句不是臨時學
得來餘語未見


成都府正法灝禪師



上堂。舉永嘉到曹溪因緣。師
曰。要識永嘉麼。掀翻海嶽求知巳。要識祖師麼。撥動
乾坤建太平。二老不知何處去。卓拄杖曰。宗風千古
播嘉聲。


成都府昭覺辯禪師



上堂曰。毫𨤲有差。天地懸隔。
隔江人唱鷓鴣詞。錯認胡笳十八拍。要會麼。欲得現
前。莫存順逆。五湖煙浪有誰爭。自是不歸歸便得。


虎丘紹隆禪師法嗣



慶元府天童應庵曇華禪師



黃梅人。族江氏。生而奇
傑。年十七。往東禪院去髮。首依水南遂禪師。染指法
味。因徧歷江湖。與諸老激揚無不契者。至雲居。禮圓
悟禪師。悟一見。痛與提策。及入蜀。指見彰教。教移虎
丘。師侍行。未半載。頓明大法。去謁此庵。分座連雲。處
守以妙嚴請開法。繼住衢之明果.蘄之德章.饒之報
恩.薦福.婺之寶林.報恩.江之東林.建康之蔣山.平江
之萬壽。兩住南康歸宗。後居天童。 上堂曰。九年面
壁。壞却東土兒孫。隻履西歸。鈍置黃面老子。以拄杖
一畫。曰。石牛攔古路。一馬生三寅。 上堂。德章老瞎
[019-0407c]
禿。從來沒滋味。拈得口。失却鼻。三更二點唱巴歌。無
端驚起梵王睡。喝一喝。曰。我行荒草裏。汝又人深村。
 上堂。臨濟在黃檗處三度喫棒底意旨。你諸人還
[覤-儿+丘]得透也未。直饒一齩便斷。也未是大丈夫漢。三世
諸佛口挂壁上。天下老和尚將甚麼喫飯。 上堂。十
五日巳前。水長船高。十五日巳後。泥多佛大。正當十
五日。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直得三千大千世
界一切眾生悉皆歡喜。謂言打這一棒。不妨應時應
節。報恩不覺通身踊躍。遂作詩一首。舉似大眾。蜻蜓
許是好蜻蜓。飛來飛去不曾停。被我捉來摘却兩邊
翼。恰似一枚大鐵釘。 上堂。若作一句商量。喫粥喫
飯阿誰不會。不作一句商量。屎坑裏蟲子笑殺闍棃。
拈拄杖曰。拄杖子罪犯彌天。貶向二鐵圍山。且道薦
福還有過也無。卓拄杖曰。遲一刻。 上堂。明不見暗。
暗不見明。明暗雙忘。無異流俗阿師。野干鳴。師子吼。
師子吼。野干鳴。三家村裏臭胡猻。價增十倍。驪龍頷
下明月珠。分文不直。若作衲僧巴鼻。甚處得來。三十
年後。換手搥胷。未是苦在。 上堂。飯籮邊。漆桶裏。相
唾饒你潑水。相罵饒你接觜。黃河三千年一度清。蟠
桃五百年一次開華。[鴳-女+隹]勒那齩定牙關。朱頂王呵呵
大笑。歸宗五十年前有一則公案。今日舉似諸人。且
道是甚麼公案。王節級失却帖。 上堂。參學人切忌
錯用心。悟明見性。是錯用心。成佛作祖。是錯用心。看
經講教。是錯用心。行住坐臥。語言三昧。是錯用心。喫
[019-0408a]
粥喫飯。屙屎送尿。是錯用心。一動一靜。一來一往。是
錯用心。更有一處錯用心。歸宗不敢與諸人說破。何
故。一字入公門。九牛拽不出。 上堂。舉。僧問雲門。殺
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甚麼處懺悔。門云。露。
師曰。光孝著一轉語。不是老僧見處。亦非垂手為人。
何故。豈不見道。字經三寫。烏焉成馬。 上堂。三十二
相。八十種好。從朝至暮。啾啾唧唧。說黃道黑。不知那
裏是。二時上堂。喫粥喫飯。不覺嚼破舌頭。血濺梵天。
四天之下。霈然有餘。玉皇大帝惡發。追東海龍王。向
金輪峯頂鞠勘。頃刻之間。追汝諸人作證見也。且各
請依實供通。切忌回避。儻若不實。喪汝性命。 上堂。
趙州喫茶。我也怕他。若非債主。便是冤家。倚墻靠壁
成羣隊。不知誰解辨龍虵。 上堂。五百力士揭石義。
萬仞崖頭撒手行。十方世界一團鐵。虗空背上白毛
生。直饒拈却膱脂帽子。脫却尳臭布衫。向報恩門下
正好喫棒。何故。半夜起來屈膝坐。毛頭星現衲僧前。
 上堂。舉泉大道訪慈明因緣。師曰。二老漢當時若
踏著臨濟向上底。我等今日飯也無喫。還知薦福落
處麼。遂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雲門大師到
乾峰。云。請師答話。峰云。到老僧也未。門云。恁麼那。恁
麼那。峰云。將謂侯白。更有侯黑。師曰。二老宿一等相
見。就中奇特。光孝今日為諸人說道理一徧。將謂春
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上堂。舉。僧問雲門。不
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師曰。雲門道得。不
[019-0408b]
妨諦當。要且落在第二頭。若是明果即不然。忽有人
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只對他道。致將一問來。
 上堂。三世諸佛。眼裏無筋。六代祖師。皮下無血。明果
齩定牙關𨁝跳。也出他圈䙡不得。何故。南泉斬猫兒。
 僧問。機不離位。用處停機即不問。未審機不到處
如何通信。曰。一舉四十九。云。坐斷十方去也。曰。你要
啞却老僧口那。 問。呈橈舞棹則不問。且道婆婆手
中兒子甚處得來。巖頭扣船舷三下。未審意旨如何。
曰。燋磚打著連底凍。云。當時若問和尚。如何祗對他。
曰。一棒打殺。云。婆生七子。六箇不遇知音。只這一箇。
也不消得。便擲向水中。又且如何。曰。少賣弄。云。巖頭
當時不覺吐舌。意又作麼生。曰。樂則同歡。 問。如何
是清淨法身。雲門云。華藥欄。此意如何。曰。森沙努眼
睛。問。只這是。埋沒自巳。只這不是。辜負先聖。去此二
途。和泥合水處。請師道。曰。玉筋撐虎口。云。一言金石
談來重。萬事鴻毛脫去輕。曰。莫謾老僧好。 問。虗空
消殞時如何。曰。离婁行處浪滔天。 問。人皆畏炎熱。
我愛夏日長。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凉時如何。曰。倒
戈卸甲。 問。真淨和尚道。頭陀石被莓苔裹。擲筆峰
遭薜茘纏。羅漢院一年度三箇行者。歸宗寺裏參退
喫茶。未審明甚麼邊事。曰。他是關西子。愛說川僧話。
 虎丘忌日。拈香曰。平生沒興。撞著這無意智老和
尚。做盡伎倆。湊泊不得。從此卸却干戈。隨分著衣喫
飯。二十年來坐曲彔木。懸羊頭。賣狗肉。知他有甚憑
[019-0408c]
據。雖然。一年一度燒香日。千古令人恨轉深。師於室
中能鍛鍊耆叉。故世稱大慧與師居處為二甘露門。
甞誡徒曰。衲僧家著草鞋住院。何至如蚖虵戀窟乎。
隆興改元。六月十三奄然而化。春秋六十有一。夏臘
四十有三。塔全身於院之西麓。


丹霞佛智蓬庵端[示*谷]禪師法嗣



福州清凉坦禪師



不知何許人也。久侍蓬庵。深蒙印
可。屢分座說法。住清凉日。有僧舉徑山竹篦話請益。
師示以偈曰。徑山有箇竹篦。直下別無道理。佛殿厨
庫三門。穿過衲僧眼耳。其僧言下有省。餘語未見。


臨安府淨慈水庵師一禪師



婺之東陽人。族馬氏。年
十六披削。首參雪峰慧照禪師。照舉藏身無迹話問
之。師數日方明。呈偈曰。藏身無迹更無藏。脫體無依
便廝當。古鏡不勞還自照。淡煙和露濕秋光。照質之
曰。畢竟那裏是藏身無迹處。師曰。嗄。照曰。無蹤迹處
因甚麼莫藏身。師曰。石虎吞却木羊兒。照深肯之。去
謁東禪用.月庵果。皆有所投。晚依佛智於西禪。盡得
其道。出住慈雲。繼遷數剎。乾道辛卯。始屆淨慈。 上
堂曰。圓悟師翁道。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始徹
頭。水庵則不然。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未徹頭。
若也欲窮千里目。直須更上一重樓。 上堂。今晨改
旦。伏惟首座.大眾.知事.頭首。一九二九。天寒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路宿。
屈而復伸展。而又縮一夜。萬筭千思。胷中一團麻線。
[019-0409a]
睡也睡不熟。及至天曉起來。脚踏實地。頭還戴屋。若
作佛法商量。口啞舌禿。若作世諦流布。特牛生犢。拂
子道。我悟也。山僧道。你悟箇甚麼。拂子道。可憐馳逐
天下人。六六元來三十六。 上堂。舉。法眼示眾云。盡
十方世界明皎皎地。若有一絲頭。即是一絲頭。師竪
起拂子曰。還見麼。穿過髑髏猶未覺。法燈和尚云。盡
十方世界自然明皎皎地。若有一絲頭。不是一絲頭。
師曰。夜來月色十分好。今日秋山無限清。 上堂。寂
然不動。感而遂通。古人恁麼說話。大似預搔待痒。若
教渠踏著衲僧關棙。管取別有生涯。喝一喝。卓拄杖。
下座。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門
云。胡餅。師曰。超談胡餅應時機。逐塊知非師子兒。敗
葉霜風都掃盡。古松方見歲寒枝。師室中常問學者。
西天鬍子因甚麼無髭鬚。淳熈丙申十二月二十四。
書偈示寂於嘉禾之光孝。壽七十。臘五十五。


湖州道場無庵法全禪師



東吳玉峰人。族陳氏。幼不
茄葷。十六師邑之東齊道川禪師。川甞謂曰。汝十二
時中承誰恩力。後閱法界觀色即不空。以即故空。始
有趣入。及冠。祝髮進具。入閩。禮佛智於西禪。命為侍
者。智後庵居西華。師每入室。智以狗子無佛性話問
之。罔對。一日。與僧語次。僧舉五祖頌云。趙州露刃劒。
師至此忽大悟。造智室。酬對如流。令加護。智徙育王。
請嗣其座。初說法於宜黃之臺山。移白楊西華。隆興
改元。少鄉鄭公作肅守吳興。延居虎巖。 上堂。拈拄
[019-0409b]
杖曰。汝等諸人箇箇頂天立地。肩橫楖栗。到處行脚。
勘驗諸方。更來這裏覓箇甚麼。纔輕輕拶著。便言天
台普請。南嶽游山。我且問你。還曾收得大食國裏寶
刀麼。卓拄杖曰。切忌口㘅羊角。 僧問。牛頭未見四
祖時如何。曰。天下無貧人。云。見後如何。曰。四海無富
漢。乾道已丑七月二十五。且將入寂。眾求偈。師瞪目
下視。眾請益堅。遂書無無二字。棄筆而逝。火後。設利
五色。塔于金斗峰。壽五十六。夏三十八。


泉州延福寒巖慧升禪師



建寧人也。 上堂。喝一喝。
曰。盡十方世界。會十世古今。都盧在裏許。畐畐塞塞
了也。若乃放開一針鋒許。則大海四流。巨嶽倒卓。黿
鼉魚龍.蝦蠏蚯蚓。盡向平地上湧出波瀾。游泳鼓舞。
然雖如是。更須向百尺竿頭自進一步。則步步踏轉
無盡藏輪。方知道鼻孔搭在上脣。眉毛不在眼下。還
相委悉麼。復喝一喝。曰。切忌轉喉觸諱。


華藏密印安民禪師法嗣



臨安府徑山別峰寶印禪師



嘉之龍游人。族李氏。自
幼通六經而厭俗務。乃從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聽
華嚴.起信。既盡其說。棄依密印於中峰。一日。印舉。僧
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吒曰。是誰起滅。師啟悟。
即首肯。會圓悟歸昭覺。印遣師往省。因隨眾入室。悟
問。從上諸聖以何接人。師竪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
作麼生是從上諸聖用底。師以拳揮之。悟亦舉拳相
交。大笑而止。留三年。印俾其徒往昭覺。挽歸中峰。為
[019-0409c]
第一座。久之。南下謁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皆契合。
晚至徑山。謁大慧禪師。慧問。從甚處來。曰。西川。慧曰。
未出劒門關。與汝三十棒了也。師曰。不合起動和尚。
慧欣然掃室延之。慧南遷。師乃西還。出住臨卭鳳凰。
徙廣漢崇慶.武信東禪.成都龍華.眉山中巖。復還成
都。領正法。俄再出峽。抵金陵。留守以保寧延師。未幾。
移居金山。遷雪竇。淳熈庚子夏。 勑補徑山。 上堂
曰。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
只在一句。祖師門下。半句也無。只恁麼。合喫多少痛
棒。諸仁者。且諸佛是。祖師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
佛不是。取捨未忘。若道佛祖一時是。佛祖一時不是。
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作麼生道。大虫裹紙帽。
好笑又驚人。復舉。僧問巖頭。浩浩塵中如何辨主。頭
云。銅砂鑼裏滿盛油。師曰。大小巖頭打失鼻孔。忽有
人問保寧。浩浩塵中如何辨主。只對他道。天寒不及
卸帽。 上堂。舉。南泉和尚到莊。莊主預辦迎禮。泉云。
爭知道老僧來。排辨如此。主云。昨夜土地來報。泉云。
老僧修行無力。被鬼神[覤-儿+丘]破。師曰。盡道南泉被鬼神
[覤-儿+丘]破。不是好手。殊不知王老師當面做賊。金山今日
新請都莊。萬一山僧到莊。第一不得鬼語。 上堂。六
月初一。燒空赤日。十字街頭。雪深一尺。掃除不暇。回
避不及。凍得東村廖胡子。半夜著靴水上立。 上堂。
日上月下。速如電轂。又是重新一陽來復。湛不搖處。
暖生寒谷。籬落梅華。枝枝粲玉。賀客街頭。亞肩疊足。
[019-0410a]
借婆裙子拜婆年。不識本來真面目。仲冬嚴寒。伏惟
尊候起居萬福。 上堂。將心除妄妄難除。即妄明心
道轉迂。桶底趯穿無忌諱。等閑一步一芙蕖。師至徑
山彌浹。


孝宗皇帝召對 選德殿。稱 旨入對日。 賜肩輿
於東華門內。十年二月。 上製圓覺經注。遣使馳賜。
命作序。師年邁。益厭住持。十五年冬。奏乞庵居。得請。
紹熈元年十一月。往見交承智䇿禪師。與之言別。策
問行日。師曰。水到渠成。歸。索紙書十二月初七夜雞
鳴時九字。如期而化。奉蛻質反寺之法堂。留七日。顏
色明潤。髮長頂溫。越十日。葬于庵之西岡。壽八十有
二。臘六十有四。 特謚曰慈辨。塔曰智光。庵曰別峰。


昭覺徹庵元禪師法嗣



鄂州鳳棲慧觀禪師



上堂曰。前村落葉盡。深院桂
華殘。此夜初冬節。從茲特地寒。所以道。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喝一喝。曰。恁麼
說話。成人者少。敗人者多。


嘉泰普燈錄卷第十九



音釋



 灝音浩 醴音禮 沔音緬 澧音禮
 巄力空切 蹴七宿切 鞠音菊 釃音犁
 霈音沛 膱音織 尳音鶻 舷音絃
[019-0410b]
 嗄所嫁切 觱音必 篥音栗 廖音溜
 轂音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