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10 嘉泰普燈錄-宋-正受 (T)



嘉泰普燈錄卷第七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三世臨濟九世黃龍二世


泐潭真淨雲庵克文禪師法嗣



隆興府兜率從悅禪師



贛城人。族熊氏。兒時多病。父
母許為僧即愈。悔而又病。廼依郡西普圓院德嵩。年
[007-0329b]
十五下髮。十六進具。學止觀於賢法師。賢曰。子法船
也。吾學不足以成。子當斆善財遍參知識。由是多歷
法社。抵洞山。一日入室。於爭鋒之際。倐然領悟。後游
湖湘。學者歸之。俄領徒至鹿苑。有清素首座者。年逾
八旬。晦藏絕交往。師食蜜漬茘子次。素偶過門。師謂
曰。此老兒鄉果也。可同餉。素曰。自先師亡後。不食此
久矣。曰。先師為誰。素曰。慈明。師聞駭然。遂饋以餘果。
而日親之。素忽問。子所見何人。曰。洞山文和尚。又問。
文所見何人。曰。黃龍老南。素曰。南匾頭見先師不久。
後來法道大振如此。師益疑。即持香展拜。素避席曰。
吾雖侍先師十有三年。以福鮮不許為人。月餘。師固
請。素曰。以子勤渠。致我違先師記。子平生知解試以
語我。師具通所見。素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曰。何
謂入魔。素曰。豈不見古人道。末後一句。始到牢關。累
月。始蒙印可。素戒之曰。文所示子者。皆正知正見。吾
雖為子點破。使子受用自在。恐子離文太早。不能盡
其道。他日切勿嗣吾。元祐改元。師首眾棲賢。洪帥待
制熊公伯通以兜率力挽。開法而禪侶雲集。 上堂
曰。常居物外度清時。牛上橫將竹笛吹。一曲自幽山
自綠。此情不與白雲知。慶快諸禪德。翻思范蠡。謾泛
滄波。因念陳搏。空眠大華。何曾夢見。浪得高名。實未
神游。閑漂野跡。既然如此。具眼衲僧莫道龍安非他
是巳好。 上堂。拈一放一。何得何失。前三後三。誰聖
誰凡。因思黃龍昔到慈明處。吞盡玄微眉卓竪。是何
[007-0329c]
人。是何人。軟時歡喜硬時嗔。咄。 一日。漕使無盡居
士張公商英。按部過分寧。請五院長老就雲巖說法。
師最後登座。橫拄杖曰。適來諸善知識橫拈竪放。直
立斜拋。換步移身。藏頭露角。既於學士面前。各納敗
闕。未免喫兜率手中痛棒。到這裏。不由甘與不甘。何
故。見事不平爭忍得。衲僧正令自當行。卓拄杖。下座。
 上堂。無法亦無心。無心復何捨。要真盡屬真。要假
全歸假。平地上行船。虗空裏走馬。九年面壁人。有口
還如啞。參。 上堂。兜率雖無定度。不踏聖賢舊路。有
時捩轉雙睛。幾箇眉毛卓竪。咄。 上堂。夜夜抱佛眠。
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欲識佛去處。
只這語聲是。諸禪客。大小大傅大士。只會抱橋柱澡
洗。把纜放船。印板上打將來。模子裏脫將去。豈知道
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門。跳出斷常坑。不
依清淨界。都無一物。獨奮雙拳。海上橫行。建家立國。
有一般漢。也要向百尺竿頭凝然端坐。泊乎飜身之
際。捨命不得。豈不見雲門大師道。知是般事。拈放一
邊。直須擺動精神。著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巳前薦得。
猶是鈍漢。那堪更於他人舌頭上咂啖淡味。終無了
日。諸禪客。要會麼。剔起眉毛有甚難。分明不見一毫
端。風吹碧落浮雲盡。月上青山玉一團。喝一喝。下座。
 僧問。提兵統將。須憑帝主虎符。領眾匡徒。密佩祖
師心印。如何是祖師心印。曰。滿口道不得。云。只這箇。
別更有。曰。莫將支遁[鴳-女+隹]。喚作右軍鵝。 問。如何是兜
[007-0330a]
率境。曰。一水挪藍色。千峰削玉青。云。如何是境中人。
曰。七凹八凸無人見。百手千頭只自知。 室中設三
關語以驗學者。其一曰。撥草瞻風。只圖見性。即今上
人性在甚麼處。其二曰。識得自性。方脫生死。眼光落
地時作麼生脫。其三曰。脫得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
離向甚麼處去。六年十一月三日浴訖。集眾坐定。囑
累巳。說偈曰。四十有八。聖凡盡殺。不是英雄。龍安路
滑。奄然而化。其徒遵師遺誡。欲火葬。捐骨江中。得法
弟子無盡居士張公遣使持祭。且曰。老師於祖宗門
下有大道力。不可使來者無所起敬。俾塔於龍安之
乳峰。臘三十有三。大觀中。 謚曰真寂。


東京法雲佛照杲禪師



自妙年遊方。謁圓通璣禪師。
入室次。璣舉。僧問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時如何。子云。
不許夜行。投明須到。意作麼生。師曰。恩大難酬。璣大
喜。命師首眾。至晚。為眾秉拂。機遲而訥。眾笑之。師有
赧色。次日。於僧堂點茶。師慚甚。因觸茶瓢墜地。見瓢
跳。乃得應機三昧。後依真淨。一日。讀祖師偈曰。心同
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是無非法。豁然
大悟。後謂人曰。我於紹聖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悟
得方寸禪。出住歸宗。久之。 詔居淨因。 上堂曰。西
來祖印。教外別傳。非大根器。不能證入。其證入者。不
被文字語言所轉。聲色是非所迷。亦無雲門.臨濟之
殊。趙州.德山之異。所以唱道須明有語中無語。無語
中有語。若向這裏薦得。可謂終日著衣。未甞挂一縷
[007-0330b]
絲。終日喫飯。未甞齩一粒米。直是呵佛罵祖。有甚麼
過。雖然如是。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喝
一喝。下座。 上堂。拈拄杖曰。歸宗會斬虵。禾山解打
鼓。萬象與森羅。皆從這裏去。擲下柱杖曰。歸堂喫茶。
師以力參。深到語不入時。每示眾。嘗舉。老僧熈寧八
年文帳。在鳳翔府供申。當年崩了華山四十里。壓倒
八十村人家。汝輩後生茄子瓠子幾時知得。或問云。
寶華王座上。因甚麼一向世諦。師曰。癡人。佛性豈有
二種耶。 僧問。達磨西來。傳箇甚麼。曰。周.秦.漢.魏。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北斗裏藏身。意旨如何。曰。赤心
片片。云。若是學人即不然。曰。汝又作麼生。云。昨夜擡
頭看北斗。依稀却似點糖糕。曰。但念水草。餘無所知。


桂州壽寧善資禪師



上堂曰。若論此事。如鵶[口*豕]鐵
牛。無下口處。無用心處。更向言中問覓。句下尋思。縱
饒卜度將來。翻成戲論邊事。殊不知本來具足。直下
分明。佛及眾生。纖毫不立。尋常向諸人道。凡夫具足
聖人法。凡夫不知。聖人具足凡夫法。聖人不會。聖人
若會。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是聖人。然則凡聖一致。
名相互陳。不識本源。迷其真覺。所以逐境生心。狥情
附物。苟能一念情忘。自然真常體露。良久。曰。便請薦
取。


南嶽祝融上封慧和禪師



上堂曰。未陞此猊座巳
前。盡大地人成佛巳畢。更有何法可說。更有何生可
利。況菩提煩惱。本自寂然。生死涅槃。猶如昨夢。門庭
[007-0330c]
施設。誑謼小兒。方便門開。羅紋結角。於衲僧面前。皆
成幻惑。且道衲僧有甚麼長處。拈起拄杖曰。孤根自
有擎天勢。不比尋常曲彔枝。卓拄杖。下座。


筠州五峰淨覺本禪師



上堂。僧問。寶座既陞。願聞
舉唱。曰。雲裏梅華火裏開。云。莫便是為人處也無。曰。
井底紅塵巳漲天。 問。同聲相應時如何。曰。鵓鳩樹
上啼。云。同氣相求時如何。曰。猛虎巖前嘯。 問。一進
一退時如何。曰。脚在肚下。云。如何是不動尊。曰。行住
坐臥。


永州太平安禪師



上堂。以拄杖卓一下。曰。還會麼。
空王佛巳前之事。太平今日一時漏泄了也。還委悉
麼。一大藏教未常切著。佛之一字尚污心田。豈況其
餘。若也未然。且聽太平葛藤。擲拄杖。下座。


潭州報慈進英禪師



上堂曰。報慈有一公案。諸方
未曾結斷。幸遇改旦拈出。各請高著眼看。遂趯下一
隻鞋云。還知麼。達磨西歸時。提𢹂在身畔。 上堂。與
麼上來。猛虎出林。與麼下去。毒虵入草。不上不下。日
輪杲杲。喝曰。瀟湘江上碧溶溶。出門便是長安道。


筠州洞山至乾禪師



潭之瀏陽人。嘗謁真淨於歸宗。
令看狗子無佛性話。一夕。危坐聞鐘鳴。了然悟達。後
住洞山。 上堂曰。洞山不會談禪。不會說道。只是饑
來喫飯。困來打眠。你諸人必然別有長處。試出來盡
力道一句看。有麼。有麼。良久。曰。睦州道底。


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



興元唐固人。族梁氏。師
[007-0331a]
襁褓中見佛像輒笑。甫八齡。不喜酒胾。偶金僊寺虗
普乞食至家。師譍門酬酢。有老成相。乃辭親從普。普
授以法華。一日輒記。元豐。以籍名先後試所集。師雖
甚精。主司以年幼不得度。陜西經略范公。一日過普
次。與師語。大悅。欲携與俱。師辭曰。登山求玉。入海求
珠。人各有志。本行學道。世好非素心。范即為剃染。往
依梁山乘禪師。乘呵曰。驅烏未受戒。敢學佛乘。師捧
手曰。壇場是戒耶。三疊羯磨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
乘大驚。師曰。雖然。敢不受教。遂登具於唐安律師。繼
游成都講聚。倡諸部綱目。遽棄曰。吾不求甚解。法師
曇演拊師曰。真棟梁材也。南方有亞聖大士。若溈山
真如.九峰真淨者。宜往求之。竟與同學志恭詣溈山。
久之。不契。造九峰。見真淨於投老庵。淨問曰。甚處來。
云。興元府。曰。近離甚處。云。大仰。曰。夏在甚處。云。溈山。
淨展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師惘然。淨叱曰。適來祗對。
句句無絲毫差錯。靈明天真。纔說箇佛手。便成隔礙。
病在甚麼處。云。不會。曰。一切現成。更教誰會。服勤十
載。所往必隨。紹聖三年。真淨移居石門。眾益盛。凡衲
子扣問。但瞑目危坐。無所示見。來學則往治蔬圃。率
以為常。師謂恭曰。老漢無意於法道乎。一日。舉杖決
渠。水濺衣。因大悟。淨詬曰。此中乃敢用藞苴耶。自此
迹愈晦。而名益著。顯謨李公景直守豫章。請開法雲
岩。未幾。移居泐潭。 上堂曰。五九四十五。聖人作而
萬物覩。秦時𨍏輅鑽頭尖。漢祖殿前樊噲怒。曾聞黃
[007-0331b]
[鴳-女+隹]樓。崔顥題詩在上頭。晴川歷歷漢陽戍。芳草萋萋
鸚鵡洲。可知禮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驀拈拄杖。起身立云。大眾。寶
峰何似孔夫子。良久。曰。酒逢知巳飲。詩向會人吟。卓
拄杖。下座。 上堂。劄。久雨不晴。直得五老峯頭黑雲
靉靆。洞庭湖裏白浪滔天。雲門大師忍俊不禁。向佛
殿裏燒香。三門頭合掌。禱祝呪願。願黃梅石女生兒。
子母團圓。少室無角鐵牛。常甘水草。喝一喝。曰。有甚
麼交涉。顧眾曰。不因楊得意。爭見馬相如。 上堂。混
元未判。一氣岑寂。不聞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
盈吳。秋收冬藏。正當恁麼時。也好箇時節。叵耐雪峰
老漢。却向虗空裏釘橛。輥三箇木毬。直至後人構占
不上。便見溈山水牯牛。一向膽大心麤。長沙大虫。到
處齩人家猪狗。雖然無禮難容。而今且放過一著。孝
經序云。朕聞上古。其風朴略。山前華堯民解元。且喜
尊候安樂。參。 上堂。今朝臘月十。夜來天落雪。群峰
極目高低白。綠竹青松難辨別。必是來年蠶麥熟。張
公李公皆忻悅。皆忻悅。鼓腹謳歌笑不徹。把得雲簫
撩亂吹。依稀有如楊柳枝。又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左之右之。喝曰。禪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
知。 上堂。大陽門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時時九夏。
洞山和尚只解夜半捉烏雞。殊不知驚起隣家睡。寶
峰相席打。令告諸禪德。也好冷處著把火。咄。 上堂。
古人道。不看經。不念佛。看經念佛是何物。自從識得
[007-0331c]
轉經人。舉拂子曰。龍藏賢聖都一拂。師以拂子拂一
拂。曰。諸禪德。正當恁麼時。且道雲岩土地向甚麼處
安身立命。擲下拂子。以兩手握拳。叩齒曰。萬靈千里。
千靈萬聖。 上堂。僧問。承教有言。若有一人發真歸
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殞。未審此理如何。師遂展掌點
指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羅二土。三水四金。五太
陽。六太陰。七計都。今日計都星入巨蟹宮。寶峰不打
這鼓笛。便下座。 問。教意即且致。未審如何是祖意。
曰。煙村三月裏。別是一家春。 問。寒食因悲郭外春。
墅田無處不傷神。林間壘壘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
人。這事且拈放一邊。如何是道。曰。蒼天。蒼天。云。學人
特伸請益。曰。十字街頭吹尺八。村酸冷酒兩三循。
 問。一法若有。毗盧墮在凡夫。萬法若無。普賢失其境
界。去此二途。請師一決。曰。大黃.甘艸。云。此猶是學人
疑處。曰。放待冷時看。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未審
如何。云。向上一路。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云。為
甚麼不傳。曰。家家有路透長安。云。只如衲僧門下。畢
竟作麼生。曰。放你三十棒。 師自浙回泐潭。謁深禪
師。尋命分座。聞有悟侍者。見所擲㸑餘。有省。詣方丈
通所悟。深喝出。因喪志。自經於延壽堂廁後。出沒無
時。眾憚之。師聞。中夜特往登溷。方脫衣。悟即提淨水
至。師曰。待我脫衣。脫罷。悟復至。未幾。悟供籌子。師滌
淨巳。召接淨桶去。悟擬接。師執其手問曰。汝是悟侍
者那。悟曰。諾。師曰。是當時在知客寮見掉下火柴頭
[007-0332a]
有箇悟處底麼。參禪學道。只要知箇本命元辰下落
處。汝剗地作此去就。汝在藏殿移首座鞋。豈不是汝
當時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他枕子。豈不是汝當時
悟得底。汝每夜在此提水度籌。豈不是汝當時悟得
底。因甚麼不知下落。却在這裏惱亂大眾。師猛推之。
索然如倒壘甓。由此無復見者。政和五年夏。師臥病。
進藥者令忌毒物。師不從之。有問其故。曰。病有自性
乎。云。病無自性。曰。既無自性。則毒物寧有心哉。以空
納空。吾未甞顛倒。汝輩一何昏迷。十月二十二日。更
衣說偈而化。世壽五十有五。僧臘三十有六。闍維。得
設利。晶圓光潔。道俗千餘人皆獲之。睛齒數珠不壞。
塔于南山之陽。


德安府文殊宣能禪師



上堂曰。石鞏箭.秘魔叉。直
下會得。眼裏空華。堪悲堪笑少林客。暗携隻履渡流
沙。僧問。如何是祖師燈。曰。四生無不照。一點任君看。


廬山慧日文雅禪師



受請日。 僧問。向上宗乘。乞師
不吝。曰。拄杖正開封。云。小出大遇也。曰。放過即不可。
便打。


筠州洞山梵言禪師



太平州人也。 上堂曰。吾心似
秋月。碧潭清皓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寒山子
勞而無功。更有箇拾得。道不識這箇意。修行徒苦辛。
恁麼說話。自救不了。常尋拈糞箕。把掃帚。掣風掣顛。
猶較些子。直饒是文殊普賢再出。若到洞山門下。一
時分付與直歲。燒火底燒火。掃地底掃地。前廊後架。
[007-0332b]
切忌攙匙亂筯。豐干老人更不饒舌。參退。喫茶。 上
堂。一生二。二生三。遏捺不住。廓周沙界。德靈直上妙
峰。善財却入樓閣。新婦騎驢阿家牽。山青水綠。桃華
紅。李華白。一塵一佛土。一葉一釋迦。乃合掌曰。不審
諸佛子。今辰改旦。季春極暄。起居輕利。安樂行否。少
閒專到諸寮問訊。不勞久立。 上堂。臘月二十日。一
年將欲盡。萬里未歸人。大眾。總是他鄉之客。還有返
本還源者麼。擊拂子曰。門前殘雪日輪消。室內紅塵
遣誰掃。 上堂。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若也築著磕
著。便乃轉凡成聖。超佛越祖。衲僧一動一靜。舉足下
足。須彌屹屹。土上加泥。咄。 解夏上堂。應緣數剎。皆
居山寺。唯此夏。天寧偶當藩府長沙要會之地。天寧
賴國法禁制。庶幾僧人可居。每戒禪徒。各須禁足。吾
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
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大
眾。若謂舉首楞嚴經。却非自恣之日也。參。 僧問。如
何是祖師西來意。曰。真鍮不博金。云。莫便是和尚為
人處也無。曰。幾處松聲似爾聲。云。爭奈一言巳出。曰。
猶欠註脚在。 問。幸值作家相見。擬伸一問時如何。
曰。青山不擬白雲飛。云。可謂伯牙與子期。不是閑相
識。曰。重說偈言。云。爭奈流水有知音。曰。也是剜肉作
瘡。問。如何是一真法界。曰。杲日照長空。云。如何是無
量妙門。曰。海嶽鎮乾坤。云。得聞於未聞也。曰。波斯摸
大象。 問。梵王請佛。天雨四華。太守請師。有何祥瑞。
[007-0332c]
曰。柳條垂宿雨。華藥綻初晴。 一日。上堂。有二僧齊
出。一僧禮拜。一僧便問。得用便用時如何。曰。伊蘭作
旃檀之樹。云。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曰。
甘露乃蒺䔧之園。


平江府寶華佛慈普鑑禪師



本郡人。族周氏。齠齔不
茹葷。依景德寺清智下髮。十七遊方。初謁覺印英禪
師。不契。遂扣真淨之室。淨舉石霜䖍侍者話問之。釋
然契悟。作偈曰。枯木無華幾度秋。斷雲猶拄樹梢頭。
自從鬪折泥牛角。直至如今水逆流。淨肯之。命侍巾
鉢。晚徇眾開法寶華。次移高峰。 上堂曰。參禪別無
奇特。只要當人命根斷。疑情脫。千眼頓開。如大洋海
底輥一輪赫日。上昇天門。照破四天之下。萬別千差。
一時明了。便能握金剛王寶劒。七縱八橫。受用自在。
豈不快哉。其或見諦不真。影像彷彿。尋言逐句。受人
指呼。驢年得快活去。不如屏淨塵緣。竪起脊梁骨。著
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當。向水邊林下長養
聖胎。亦不枉受人天供養。然雖如是。臥雲門下。有箇
鐵門限。更須猛著氣力跳過始得。擬議之間。墮坑落
壍。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上堂。月圓。伏惟三世諸佛.
狸奴白牯。各各起居萬福。時中淡薄。無可相延。切希
寬抱。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惱。不甘水草。遇著
暖日和風。當下和身便倒。教渠拽把牽犂。直是搖頭
擺腦。可憐萬頃良田。一時變為荒草。紹興甲子八月
十日。書數紙以戒門弟子。莞爾而逝。
[007-0333a]


筠州九峰希廣禪師



游方日。謁雲蓋智和尚。乃問。興
化打克賓維那。意旨如何。智下禪床。展兩手。吐舌示
之。師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風力所轉。又問石霜琳禪
師。琳曰。儞意作麼生。師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
只是不知落處。又問真淨。淨曰。儞意作麼生。師復打
一坐具。淨曰。他打。儞也打。師於言下大悟。淨因有頌
曰。丈夫當斷不自斷。興化為人徹底漢。巳後從教眼
自開。棒了罰錢趂出院。後住九峰。衲子宗仰。


筠州黃檗泉禪師



上堂。以拂子擊禪床曰。一槌打
透無盡藏。一切珍寶吾皆有。拈來普濟貧乏人。免使
波吒路邊走。遂喝曰。誰是貧乏者有本小異


筠州清凉寂音慧洪禪師



郡之新昌人。族彭氏續僧寶傳
誤作喻。年十四。父母俱亡。乃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日

記數千言。覽群書殆盡。靘器之。十九試經於東京天
王寺得度。從宣秘講成實.唯識論。逾四年。棄謁真淨
於歸宗。淨遷石門。師隨至。淨患其深聞之弊。每舉玄
沙未徹之語。發其疑。凡有所對。淨曰。你又說道理耶。
一日。頓脫所疑。述偈示同學曰。靈雲一見不再見。紅
白枝枝不著華。叵耐釣魚船上客。却來平地摝魚鰕。
淨見。為助喜。命掌記室。未久。去謁諸老。皆蒙賞音。由
是名振叢林。顯謨朱公彥。請開法於北禪景德。後住
清涼。 示眾。舉。首楞嚴。如來語阿難曰。汝應齅此鑪
中旃檀。此香若復然於一銖。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
時聞氣。於意云何。此香為復生旃檀木。生於汝鼻。為
[007-0333b]
生於空。阿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稱鼻所生。當從鼻
出。鼻非旃檀。云何鼻中有旃檀氣。稱汝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生於空。空性常恒。香應常
在。何藉鑪中爇此枯木。若生於木。則此香質。因爇成
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
內。云何巳聞。是故當知。香鼻與聞。俱無處所。即齅與
香。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師曰。入此鼻觀。親
證無生。又大智度論。問曰。聞者云何聞。用耳根聞耶。
用耳識聞耶。用意識聞耶。若耳根聞。耳根無覺識知。
故不能聞。若耳識聞。耳識一念。故不能分別。不應聞。
若意識聞。意識亦不能聞。何以故。先五識識五塵。然
後意識識意識。不能識現在五塵。唯識過去未來五
塵。若意識能識現在五塵者。盲聾人亦應識聲色。何
以故。意識不破故。師曰。究此聞塵。則合本妙。既證無
生。又合本妙。舉竟是何境界。良久。曰。白猿巳叫千岩
晚。碧縷初橫萬字鑪。住景德日。僧問。南有南景德。北
有北景德。德即不問。如何是景。曰。頸在項上。崇寧二
年。會無盡居士張公於峽之善溪。張嘗自謂得龍安
悅禪師末後句。叢林畏與語。因夜話及之。曰。可惜雲
庵不知此事。師問所以。張曰。商英頃自金陵酒宮。移
知豫章。過歸宗見之。欲為點破。方敘悅末後句未卒。
此老大怒罵曰。此吐血禿下。脫空妄語。不得信。既見
其盛怒。更不欲敘之。師笑曰。相公但識龍安口傳末
後句。而真藥現前。不能辨也。張大驚。起執師手曰。老
[007-0333c]
師真有此意耶。曰。疑則別參。乃取家藏雲庵頂相。展
拜贊之。書以授師。其詞曰。雲庵綱宗。能用能照。天鼓
希聲。不落凡調。冷面嚴眸。神光獨耀。孰傳其真。覿面
為肖。前悅後洪。如融如肇。大慧禪師處眾日。嘗親依
之。每歡其妙悟辨慧。建炎二年五月。示寂于同安。壽
五十有八。臘四十。太尉郭公天民奏 賜椹服。號寶
覺圓明所著僧寶傳三十卷。僧史十二卷。智證十卷。志林十卷。楞嚴尊頂法論十卷。法華合論七
卷。圓覺證義二卷。金剛法源論一卷。起信解義一卷。易註三卷。林間錄二卷。冷齋十卷。禁臠二卷。文字禪三十
卷。甘露集三十卷


衢州超化靜禪師



上堂。聲前認得。巳涉廉纖。句下
承當。猶為鈍漢。電光石火。尚在遲疑。點著不來。橫屍
萬里。良久。曰。有甚用處。咄。


南嶽石頭懷志菴主



婺之金華人。族吳氏。年十四。師
智慧院寶偁。二十二試所習。落髮。肄講十二年。宿學
敬慕。嘗欲會通諸宗。正一代時教。有禪者問曰。杜順
乃賢首宗祖師。也談法身。則曰。懷州牛喫禾。益州馬
腹脹。此偈合歸天台何義耶。志無對。即出游方。晚至
洞山。謁真淨。問。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淨
叱之。志趨出。淨笑呼曰。浙子。齋後遊山好。志忽領悟。
久之。辭去。淨曰。子所造雖逸格。惜緣不勝耳。因識其
意。自爾諸方力命出世。師却之。庵居二十年。不與世
接。士夫踵門略不顧。有偈曰。萬機休罷付癡憨。蹤跡
時容野鹿參。不脫麻衣拳作枕。幾生夢在綠蘿庵。或
問。住山多年。有何旨趣。曰。山中住。獨掩柴門無別趣。
[007-0334a]
三塊柴頭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崇寧改元冬。曳
杖造龍安。人莫之留。明年六月晦。問侍僧日早暮。云。
巳夕矣。遂笑曰。夢境相逢。我睡巳覺。汝但莫負叢林。
即是報佛恩德。言訖。示寂於最樂堂。茶毗。收骨塔于
乳峰之下。壽六十四。夏四十三。


婺州雙溪印首座



自見真淨。徹證宗猷。歸遯雙溪。一
日。偶書曰。折脚鐺兒謾自煨。飯餘長是坐堆堆。一從
近日生涯拙。百鳥銜華去不來。又以觸衣碎甚。作偈
曰。不挂寸絲方免寒。何須特地裊長竿。而今落落零
零也。七佛之名甚處安。


雲居元祐禪師法嗣



毫州白藻清儼禪師



信之玉山人。 僧問。楊廣失槖。
駞到處無人見。未審是甚麼人得見。師以拂子約曰。
退後。退後。妨他別人所問。云。畢竟落在甚麼處。曰。可
煞不識好惡。便打。


臨江軍慧力崇教禪師



僧問。佛力法力即不問。如
何是慧力。曰。推倒人我山。扶起菩提樹。云。菩提本無
樹。和尚向甚麼處下手。曰。田厙奴。


信州永豐慧月庵主



縣之丘氏子。丱歲出家。於明心
寺得度。自機契雲居。熟游湘漢。暨歸永豐。或處巖谷。
或居市鄽。令鄉民稱丘師伯。凡有所問。以莫曉答之。
一日。語邑人曰。吾明日行脚去。汝等可來相送。於是
賮路者畢集。月笑不巳。眾問其故。即書偈曰。丘師伯
莫曉。寂寂明皎皎。日午打三更。誰人打得了。投筆而
[007-0334b]
逝。


石霜琳禪師法嗣



[夔-八]府臥龍思順禪師



綿州人也。 上堂。僧問。我手何
似佛手。曰。潘閬倒騎驢。云。我脚何似驢脚。曰。白雲深
處居。云。人人有箇生緣。如何是和尚生緣。曰。九九八
十一。僧禮拜。師乃曰。我手何似佛手。覿面相呈已了。
頂門眼若未開。切忌隨他亂走。我脚何似驢脚。擬議
思量巳錯。要見宗師端的。薦取頭上一著。人人有箇
生緣。分明只在目前。迦葉嶺頭雲起。㵎下綠水潺潺。


仰山行偉禪師法嗣



襄陽府谷隱靜顯禪師



僧問。覿面相呈事若何。曰。
清風來不盡。云。通上徹下。絲毫不納也。曰。明月照無
私。 問。文彩既彰。願聞舉唱。曰。巡海夜叉頭戴角。云。
祇園五葉華開處。不屬東君別是春。曰。重疊關山路。
問。一鏃破三關即不問。道人相見時如何。曰。賊身巳
露。


泐潭洪英禪師法嗣



南嶽法輪齊添禪師



上堂。良久。曰。性靜情逸。遂喝
曰。心動神疲。顧左右曰。守真志滿。拈拄杖曰。逐物意
移。召眾曰。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僧問。學人上來。乞
師指示。曰。汝適來聞皷聲麼。云。聞。曰。還我話頭來。僧
禮拜。師曰。令人疑著。


泉州慧明雲禪師



僧問。般若海中如何為人。曰。雲
開銀漢逈。云。畢竟如何。曰。棒頭見血。 問。毗婆尸佛
[007-0334c]
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意旨如何。曰。醜拙不堪當。


潭州大溈齊恂禪師



僧問。玉兔不懷胎。特牛為甚
麼生兒。曰。著槽廠去。


黃龍元肅禪師法嗣



袁州仰山清簡禪師



僧問。集雲峰下分明事。請師
分付四藤條。曰。趙州八十方行脚。云。得恁麼不知時
節。曰。行到南泉即便休。


隆興府九仙齊輔禪師



蜀之閬苑人。丞相陳公堯叟
之孫也。幼聰敏。趣向異倫輩。年二十四得度。學於成
都講聚。會真覺勝禪師與之議論。指令南游。元豐間
出峽。徧跡祖闈。後造黃龍之室。龍見。乃問。古人見桃
華悟道。子作麼生。云。只可背摩霄漢。不可入他蘆葦。
曰。為甚麼玄沙道敢保老兄未徹。云。却請和尚一處
道看。曰。也須親切始得。然只如從上諸聖。以心傳心。
更無別法。汝還知麼。師於言下徹證。崇寧丙戌。開法
九仙。 上堂。以拄杖畫一畫。曰。會麼。真俗雙泯。二諦
猶存。空有兩亡。一塵不立。尋言逐語。有甚了期。何也。
性相無以攝其門。色心不能到其境。遂卓拄杖。喝一
喝。下座。 上堂。百丈開田說大義。仰山夢裏起白椎。
靈照笊籬只五文。千載之下並光輝。蓬蓬茸茸。師子
出窟。雍雍籠籠。猛虎截峰。更若不會。擾擾匆匆。 僧
問。昨夜三更木馬嘶。碧眼胡僧特地疑。今朝善法堂
前見。元是金毛師子兒。文彩巳彰。願聞法要。曰。青山
作𦘕屏。流水清行止。云。承師磊落驚人句。意氣風光
[007-0335a]
滿座生。曰。一鶚落長空。白雲千萬里。 問。踏翻海水
未為奇特。如何是奇特事。曰。久向紅霞居不出。若非
清世見應難。宣和庚子九月十日示化。


嘉州月珠祖鑑禪師



因僧請筆其語要。師曰。達磨西
來。單傳心印。曹溪六祖。不識一字。今日諸方出世。語
句如山。重增繩索。乃拍禪床曰。於斯薦得。猶是鈍根。
若也未然。白雲深處從君臥。切忌寒猿中夜啼。


華光恭禪師法嗣



郴州萬壽第一代念禪師



歲旦上堂曰。往復無際。
動靜一源。含有德以還空。越無私而逈出。昔日日。今
日日。照無兩明。昔日風。今日風。鼓無兩動。昔日雨。今
日雨。澤無兩潤。於其中間。覔去來相而不可得。何故。
自他心起。起處無蹤。自我心忘。忘無滅跡。大眾若向
這裏會去。與天地而同根。共萬物為一體。若也未明。
山僧為你重重頌出。元正一。古佛家風從此出。不勞
向上用工夫。歷劫何曾異今日。元正二。寂寥冷淡無
滋味。趙州相喚喚茶來。剔起眉毛須瞥地。元正三。上
來稽首各和南。若問香山山上事。靈源一派碧如藍。
遂喝一喝。下座。 上堂。香山一路。本無遮護。虎嘯龍
吟。蟬噪高樹。皇相山頭風起高。須彌頂上華重吐。咦。
僧問。龍華聖會。肇啟茲辰。未審彌勒世尊現居何處。
曰。猪肉案頭。云。既是彌勒世尊。為甚麼却在猪肉案
頭。曰。不是弄潮人。莫入洪波裏。云。畢竟事又且如何。
曰。番人不繫腰。 問。曙色未分人盡望。月圓當午意
[007-0335b]
如何。曰。龍虵混雜。凡聖同居。云。未審還有祖師意也
無。曰。碧潭秋夜冷。明月印滄洲。云。學人未曉其言。請
師端的。曰。蔡倫池內。石馬猶存。以拂子擊禪床曰。會
麼。云。不會。曰。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圓通圓璣禪師法嗣



台州真如戒香禪師



興化林氏子。 上堂曰。孟冬改
旦時天寒。葉落歸根露遠山。不是見聞生滅法。當頭
莫作見聞看。


臨安府法慧無竭淨曇禪師



嘉興崇德人。久住名藍。
晚居法慧。 上堂曰。本自深山臥白雲。偶然來此寄
閑身。莫來問我禪兼道。我是喫飯屙屎人。 上堂。拈
拄杖曰。經無量劫。枉受沈倫。育王今日淨地掃塵。三
十年後莫錯怪人。卓拄杖。下座。紹興丙寅夏或云乙丑。徧
辭朝貴。歸付院事。四眾擁眎。揮扇久之。書偈曰。這漢
從來沒縫罅。五十六年成話覇。今朝死去見閻王。劒
樹刀山得人怕。遂打一圓相。曰。嗄。一任諸方鑽龜打
瓦。収足而化。太師秦公檜施千緡以助襄事。火後設
利如霰。門人持骨歸四明之阿育王山。建堂奉藏焉。


三祖法宗禪師法嗣



寧國府光孝惟爽禪師



上堂曰。今朝六月旦。一年
巳過半。奉報參玄人。識取孃生面。孃生面。薦不薦。鷺
鷥飛入碧波中。抖擻一團銀繡線。


祐聖法𡨢禪師法嗣



潭州道林了一禪師



四明人。族臧氏。自發明後。鷹舉
[007-0335c]
四方。至祐聖。投誠入室。聖舉拂子問曰。雲歸山。水歸
海。且道祐聖拂子歸甚麼處。云。銀蟾纔散彩。萬類盡
瞻光。曰。且喜沒交涉。云。便唱還鄉曲。高歌樂太平也。
曰。何不道。春來華競吐。秋去葉凋零。云。謝指示。曰。老
僧未曾開口。云。伯牙與子期。不是閑相識。便禮拜。自
爾師資契合。大觀初。出住南嶽大明。遷智度及道林。
政和四年二月十五日。說偈而終。


嘉泰普燈錄卷第七



音釋



 [夔-八]音逵 毫音泊 𡨢音居 郴丑林切
 贛音紺 饋音匱 瀏音留 胾側史切
 顥音晧 戌傷遇切 [辟/一/尢]扶歷切 鞏音拱
 莞胡官切 靘千定切 肄羊至切 厙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