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3 指月錄-明-瞿汝稷 (J)



指月錄卷之十四



六祖下第五世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



曹州南華邢氏子。幼負出塵
之志。及落髮進具。便慕禪宗。初在黃檗會中。行業純
一。時睦州為第一座。乃問。上座在此多少時。師曰三
年。州曰。曾參問否。師曰。不曾參問。不知問個甚麼。州
[014-0549c]
曰。何不問堂頭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便去
問。聲未絕。檗便打。師下來。州曰。問話作麼生。師曰。某
甲問聲未絕。和尚便打。某甲不會。州曰。但更去問。師
又問。檗又打。如是三度問。三度被打。師白州曰。早承
激勸問法。累蒙和尚賜棒。自恨障緣不領深旨。今且
辭去。州曰。汝若去。須辭和尚了去。師禮拜退。州先到
黃檗處曰。問話上座。雖是後生。却甚奇特。若來辭。方
便接伊。巳後為一株大樹。覆蔭天下人去在。師來日
辭黃檗。檗曰。不須他去。祇往高安灘頭。參大愚。必為
汝說。師到大愚。愚曰。甚處來。師曰。黃檗來。愚曰。黃檗
有何言句。師曰。某甲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
打。不知某甲有過無過。愚曰。黃檗與麼老婆心切。為
汝得徹困。更來這裏問有過無過。師於言下大悟。乃
曰。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愚搊住曰。這尿牀鬼子。適
來道有過無過。如今却道黃檗佛法無多子。你見個
甚麼道理。速道速道。師於大愚肋下築三拳。愚拓開
曰。汝師黃檗。非干我事。師辭大愚。却回黃檗。檗見便
問。這漢來來去去。有甚了期。師曰。祇為老婆心切。便
人事了侍立。檗問。甚處去來。師曰。昨蒙和尚慈旨。令
參大愚去來。檗曰。大愚有何言句。師舉前話。檗曰。大
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師曰。說甚待來。即今便
打。隨後便掌。檗曰。這風顛漢。來這裏捋虎鬚。師便喝。
檗喚侍者曰。引這風顛漢參堂去。


溈山舉問仰山。臨濟當時得大愚力。得黃檗力。仰
[014-0550a]
云。非但騎虎頭。亦解把虎尾。


黃檗一日普請次。師隨後行。檗回頭見師空手。乃問。
钁在何處。師云。有一人將去了也。檗曰。近前來。共汝
商量個事。師便近前。檗竪起钁曰。祇這個天下人拈
掇不起。師就手掣得竪起曰。為甚麼却在某甲手裏。
檗曰。今日自有人普請。便回寺 師鉏地次。見黃檗
來。拄钁而立。檗曰。這漢困那。師曰。钁也未舉。困個甚
麼。檗便打。師接住棒一送送倒。檗呼維那。扶起我來。
維那扶起曰。和尚爭容得這風顛漢無禮。檗纔起便
打維那。師钁地曰。諸方火塟。我這裏活埋 師一日
在僧堂前坐。見黃檗來。便閉却目。黃檗乃作怖勢。便
歸方丈。師隨至方丈禮謝。首座在黃檗處侍立。黃檗
云。此僧雖是後生。却知有此事。首座云。老和尚脚跟
不點地。却證據個後生。黃檗自於口上打一摑。首座
云。知即得 師在僧堂裏睡。檗入堂見。以拄杖打板
頭一下。師舉首見是檗。却又睡。檗又打板頭一下。却
往上間。見首座坐禪。乃曰。下間後生却坐禪。汝在這
裏妄想作麼。座曰。這老漢作甚麼。檗又打板頭一下。
便出去。


溈山舉問仰山。祇如黃檗意作麼生。仰云。兩彩一
賽。


師栽松次。檗曰。深山裏栽許多松作甚麼。師曰。一與
山門作境致。二與後人作標榜。道了將钁頭𡎺地。三
下。檗曰。雖然如是。子巳喫吾三十棒了也。師又𡎺地
[014-0550b]
三下噓一噓。檗曰。吾宗到汝大興於世 黃檗因入
厨下問飯頭。作甚麼。頭曰。揀眾僧飯米。檗曰。一頓喫
多少。頭曰。二石五。檗曰。莫太多麼。頭曰。猶恐少在。檗
便打。頭舉似師。師曰。吾與汝勘這老漢。纔到侍立。檗
舉前話。師曰。飯頭不會。請和尚代轉一語。檗曰。汝但
舉。師曰。莫太多麼。檗曰。來日更喫一頓。師曰。說甚麼
來日。即今便喫。隨後打一掌。檗曰。這風顛漢。又來這
裏捋虎鬚。師喝一喝便出去。


溈山舉問仰山。此二尊宿意作麼生。仰山云。和尚
作麼生。溈山云。養子方知父慈。仰山云。不然。溈山
云。子又作麼生。仰山云。大似勾賊破家。


徑山有五百眾。少人參請。黃檗令師到徑山。乃謂師
曰。汝到彼作麼生。師曰。某甲到彼。自有方便。師到徑
山。裝腰上法堂見徑山。徑山方舉頭。師便喝。徑山擬
開口。師拂袖便行。尋有僧問徑山。這僧適來有甚麼
言句。便喝和尚。徑山云。這僧從黃檗會裏來。你要知
麼。自問取他。徑山五百眾。大半分散 師中夏上黃
檗山。見檗看經。師曰。我將謂是個人。元來是唵或作揞
黑豆老和尚。住數日乃辭。檗曰。汝破夏來。何不終夏
去。師曰。某甲暫來禮拜和尚。檗便打趁令去。師行數
里疑此事。却回終夏。後又辭檗。檗曰。甚處去。師曰。不
是河南。便歸河北。檗便打。師約住與一掌。檗大笑。乃
喚侍者。將百丈先師禪板几案來。師曰。侍者將火來。
檗曰。不然。子但將去。巳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去在
[014-0550c]
到龍光。值上堂。師出問。不展鋒鋩如何得勝。光據座
師曰。大善知識豈無方便。光瞪目曰。嗄。師以手指曰。
這老漢今日敗缺也 到三峰平和尚處。平問。甚處
來。師曰。黃檗來。平曰。黃檗有何言句。師曰。金牛昨夜
遭塗炭。直至如今不見蹤。平曰。金風吹玉管。那個是
知音。師曰。直透萬重關。不住青霄內。平曰。子這一問
太高生。師曰。龍生金鳳子。衝破碧琉璃。平曰。且坐喫
茶。又問。近離甚處。師曰龍光。平曰。龍光近日何如。師
便出去 往鳳林。路逢一婆子。婆問。甚處去。師曰。鳳
林去。婆曰。恰值鳳林不在。師曰。甚處去。婆便行。師召
婆。婆回首。師便行一作師曰誰道不在


到鳳林。林曰。有事相借問得麼。師曰。何得剜肉作瘡。
林曰。海月澄無影。遊魚獨自迷。師曰。海月既無影。遊
魚何得迷。一本作海月元無影。遊魚本不迷。此從會元林曰。觀風知浪起。
翫水野帆飄。師曰。孤蟾獨耀江山靜。長嘯一聲天地
秋。林曰。任張三寸揮天地。一句臨機試道看。師曰。路
逢劒客須呈劒。不是詩人莫獻詩。林便休。師乃有頌
曰。大道絕同。任向西東。石火莫及。電光罔通。


溈山問仰山。石火莫及。電光罔通。從上諸聖以何
為人。仰云。和尚意作麼生。溈云。但有言說。都無實
義。仰云。不然。溈云。子又作麼生。仰云。官不容針。私
通車馬。


到大慈。慈在方丈內坐。師問。端居丈室時如何。慈云。
寒松一色千年別。野老拈花萬國春。師云。今古永超
[014-0551a]
圓智體。三山鎖斷萬重關。慈便喝。師亦喝。慈云作麼。
師拂袖便出 到襄州華嚴。華嚴倚拄杖作睡勢。師
云。老和尚瞌睡作麼。嚴云。作家禪客。宛爾不同。師云。
侍者點茶來。與老和尚喫。嚴乃喚維那。第三位安排
這上座 到翠峰。峰問。甚處來。師云。黃檗來。峰云。黃
檗有何言句指示於人。師云。黃檗無言句。峰云。為甚
麼無。師云。設有亦無舉處。峰云。但舉看。師云。一箭過
西天 到象田。師問。不凡不聖。請師速道。田云。老僧
祇與麼。師便喝云。許多禿子。在這裏覓甚麼椀 到
明化。化問。來來去去作甚麼。師云。祇圖踏破草鞋。化
云。畢竟作麼生。師云。老漢話頭也不識 到初祖塔
頭。塔主云。長老先禮佛。先禮祖。師云。佛祖俱不禮。塔
主云。佛祖與長老。是什麼冤家。師便拂袖而出 到
金牛。牛見師來。橫按拄杖當門踞坐。師以手敲拄杖
三下。却歸堂中第一位坐。牛下來見乃問。夫賓主相
看。各具威儀。上座從何而來。太無禮生。師云。老和尚
道甚麼。牛擬開口。師便打一坐具。牛作倒勢。師又打
一坐具。牛曰。今日不著便。遂歸方丈。


溈山問仰山。此二尊宿。還有勝負也無。仰云。勝即
總。勝負即總負。


師為黃檗馳書到溈山。時仰山作知客。接得書便問。
者個是黃檗底。那個是專使底。師便掌。仰山約住云。
老兄知是般事便休。同去見溈山。溈山便問。黃檗師
兄多少眾。師云。七百眾。溈山云。什麼人為導首。師云。
[014-0551b]
適來巳達書了也。師却問溈山。和尚此間多少眾。溈
山云。一千五百眾。師云。太多生。溈山云。黃檗師兄亦
不少。師辭溈山。仰山送出云。汝向後北去。有個住處。
師云。豈有與麼事。仰山云。但去。已後有一人佐輔老
兄在。此人祇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


懸記普化。師後到鎮州。普化巳在彼。師出世。普化
佐贊于師。師住未久。普化全身脫去。


師後住鎮州臨濟。學侶雲集。一日謂普化克符二上
座曰。我欲於此建立黃檗宗旨。汝且成褫我。二人珍
重下去。三日後普化却上來問。和尚三日前說甚麼。
師便打。三日後克符上來問。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
麼。師亦打 至晚小參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
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克符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
垂髮白如絲。符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王令巳
行天下徧。將軍塞外絕烟塵。符曰。如何是人境俱奪。
師曰。并汾絕信。獨處一方。符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曰。王登寶殿。野老謳歌。符於言下領旨。


諸方自此為四料揀。師又甞示眾曰。如諸方學人。
來山僧此間。作三種根器斷。如中下根器來。我便
奪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
奪。如上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人俱奪。如有出格見
解人。來山僧此間。便全體作用。不歷根器。大德到
這裏。學人著力處不通風。石火電光即過了也。學
[014-0551c]
人若眼定動。即沒交涉。擬心即差。動念即乖。有人
解者。不離目前 大慧宗杲禪師。因悅禪人請普
說。僧問。臨濟示眾云。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
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如何
是奪人不奪境。師云。三千里外絕諸訛。進云。如何
是奪境不奪人。師云。拔出眼中楔。進云。臨濟道煦
日發生鋪地錦。嬰孩垂髮白如絲。未審與和尚答
底是同是別。師云。咬人屎橛。不是好狗。進云。王令
巳行天下徧。將軍塞外絕烟塵時如何。師云。適來
猶自可。而今更郎當。復云。此事決定不在言語上。
所以從上諸聖。次第出世。各各以善巧方便。忉忉
怛怛。唯恐人泥在語言上。若在言語上。一大藏教
五千四十八卷。說權說實。說有說無。說頓說漸。是
豈無言說。因甚麼達磨西來。却言單傳心印。不立
文字語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因何不說傳玄傳
妙傳言傳語。只要當人各各直下明自本心。見自
本性。事不獲巳。說個心說個性。巳大段狼藉了也。
若要[托-七+友]得生死根株盡。切不得記我說底。縱饒念
得一大藏教。如瓶瀉水。喚作運糞入。不名運糞出。
却被這些子障却。自已正知見。不得現前。自已神
通不能發現。只管弄目前光影。理會禪。理會道。理
會心。理會性。理會奇特。理會玄妙。大似掉棒打月。
枉費心神。如來說為可憐憫者。古人凡有一言半
句。設一個金剛圈栗𣗥蓬。教伊吞教伊透。若是個
[014-0552a]
英靈獨脫。出情塵超理性者。金剛圈栗𣗥蓬。是甚
麼弄猢孫家具。祭鬼神茶飯。葢你不能一念緣起
無生。只管一向在心意識邊作活計。纔見宗師動
口。便向宗師口裏討玄討妙。却被宗師倒翻筋斗。
自家本命元辰。依舊不知落處。脚跟下黑漫漫。依
前只是個漆桶。只如適來上座問奪人不奪境一
段話。只知冊子上念將來。如法答他。又理會不得。
問一段未了。又問一段。恰如村人打傳口令相似。
我今不惜口業。為你諸人。葛藤註解一徧。臨濟一
日示眾云。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
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會麼。良久左右
顧視便下座。這個便是金剛王寶劍。我昨日說底。
將蜈蚣毒蛇蠍子并諸雜毒。貯在一甕裏。你試將
手就中拈一個不毒底出來看。若拈得出。不妨於
此事有少分相應。若拈不出。自是你根性遲鈍。夙
無靈骨。也怪妙喜不得。臨濟當時道。這幾句閑言
長語。面目現在。自是你不會看得出。你若領得此
意。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鐘樓上念讚。牀
脚下種菜之類。不著問人。一一自知下落。古人垂
個方便。豈是閑開口。須知爛泥裏有剌。當時有個
克符道者。理會得臨濟意。便出來問。如何是奪人
不奪境。臨濟當時不知那裏得許多閑言長語。闘
凑得恰好。便道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孩垂髮白如
絲。諸人還會麼。煦日發生鋪地錦是境。嬰孩垂髮
[014-0552b]
白如絲是人。此兩句。一句存境。一句奪人。克符又
作頌曰。奪人不奪境。緣自帶誵訛。師云。有甚麼誵
訛。擬欲求玄旨。思量反責麼。師云。誣人之罪。驪珠
光璨瓓。仙桂影婆娑。師云。何不早恁麼道。覿面無
差互。還應滯網羅。師云。依稀似曲纔堪聽。又被風
吹別調中。此頌大槩在驪珠光璨瓓仙桂影婆娑
之上。蓋此兩句是境。學者問不奪境。擬欲求玄旨。
思量反責麼。大意只是不可思量擬議。思量擬議
者人也。蹉却覿面相呈一著子。即被語言網羅矣。
克符此頌。專明煦日發生鋪地錦。所以有驪珠光
璨瓓仙桂影婆娑之句。乃是存境而奪人。故曰覿
面無差互還應滯網羅。奪人之義。醍醐毒藥一道
而行。具眼者方能辨別。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答云。王令巳行天下徧。將軍塞外絕烟塵。師云。王
令巳行天下徧。是奪了境。將軍塞外絕烟塵。是存
人而不奪。頌曰。奪境不奪人。尋言何處真。師云。也
須閑處作提防。問禪禪是妄。究理理非親。師云。好
事不如無。日照寒光澹。山搖翠色新。師云。貧兒思
舊債。直饒玄會得。也是眼中塵。師云。自起自倒。你
要會日照寒光澹山搖翠色新麼。此兩句是境。直
饒玄會得也是眼中塵。便奪了也。其餘人境兩俱
奪。人境俱不奪。盡是依語。就學家問處答。又問。如
何是人境兩俱奪。答云。并汾信絕。獨處一方。便有
人境兩俱奪面目。頌曰。人境兩俱奪。從來正令行。
[014-0552c]
師云。巳落第二。不論佛與祖。那說聖凡情。師云。買
石得雲饒。擬犯吹毛劍。還如值木盲。師云。識法者
懼。進前求妙會。特地斬精靈。師云。前箭猶輕後箭
深。正令既行不留佛祖。到這裏。進之退之。性命都
在師家手裏。如吹毛劍。不可犯其鋒。又問。如何是
人境俱不奪。答云。王登寶殿。野老謳歌。頌曰。人境
俱不奪。思量意不偏。師云。會麼。是法住法位。主賓
言不異。師云。世間相常住。問答理俱全。師云。添一
毫不得。減一毫不得。蹋破澄潭月。師云。猶有這個
在。穿開碧落天。師云。勞而無功。不能明妙用。師云。
動著即錯。淪溺在無緣。師云。却依舊處著。這個是
適來上座請益底公案。謂之四料揀。你若要分明
理會得臨濟意。伹向他當時垂示處看。如何看。山
僧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
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若恁麼便是。你若作山
僧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
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便不是了也。所以五祖
師翁有言。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恁麼
會。便不是了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
恁麼會方始是。你諸人還會麼。這般說話。莫道是
你諸人理會不得。妙喜也自理會不得。我此門中
無理會得。理會不得。蚊子上鐵牛。無你下嘴處。須
信古人垂慈。則有法無法。不垂慈。道眼未開。大法
未明。豈免向他人口裏。覓禪覓道覓玄覓妙覓得
[014-0553a]
了。惟恐人知。及至說時。又恐說盡了。末後無可說。
這個是無限量底法。你以有限量心。擬窮他落處。
且莫錯。只如世尊在靈山會上。百萬眾前拈華普
示。獨迦葉破顏微笑。何曾怕人知。又何曾密室裏
傳授來。我這裏禪。許你眾人聞。不許你眾人會。如
上所解註者四料揀。你諸人齊聞齊會了。臨濟之
意果如是乎。若只如是。臨濟宗旨豈到今日。你諸
人聞妙喜說得落。將謂止如此。我實向你道。此是
第一等惡口。若記著一個元字脚。便是生死根本
也。你諸人諸方學得底。玄中又玄。妙中又妙。是甚
麼屎禪。一向𡎺在皮袋裏。將謂實有恁麼事。莫錯。
諸上座。你真個要參妙喜禪。盡將諸方學得底。埽
向他方世界。百不知百不會。虗却心來。共你理
會。


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師開示。師曰。佛者心
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三即
一。皆是空名而無實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間
斷。自達磨大師從西土來。祇是覓個不受人惑底人。
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虗用工夫。山僧今日
見處。與祖佛不別。若第一句中薦得。堪與祖佛為師。
若第二句中薦得。堪與人天為師。若第三句中薦得。
自救不了。僧便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三要印開朱
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妙解
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曰如何是第三句。師
[014-0553b]
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藉裏頭人。乃曰。大凡演
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
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南院顒。問風穴沼曰。臨濟有三句。當日有問。如何
是第一句。臨濟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
賓分。風穴隨聲便喝。又問。如何是第二句。臨濟曰。
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風穴曰。未問
巳前錯。又問曰如何是第三句。臨濟曰但看棚頭
弄傀儡。抽牽全藉裏頭人。風穴曰。明破即不堪。南
院深許之。後神鼎諲舉云。若人問神鼎如何是第
一句。云蒼天蒼天。如何是第二句。云有什麼驢漢。
如何是第三句。云近前來向你道。纔近前便打。若
恁麼會得。也不孤負祖師西來。若是從頭一一問
過。幾時得休。佛法不是磨稜合縫底道理。似這一
脉說話。須是久在他門風來始得。直是嫌佛不作。
嫌法不說。方可如是。子細。珍重 首山上堂。舉三
句語。時有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山曰。大用不揚眉。
棒下須見血。曰慈悲何在。山曰。送出三門外。問如
何是第二句。山曰。不打恁麼驢漢。曰將何接人。山
曰。如斯爭奈何。問如何是第三句。山曰。解問無人
答。曰即今祗對者是誰。山曰。莫使外人知。曰和尚
是第幾句薦得。山曰。月落三更穿市過 洪覺範
智證傳。引涅槃經圓伊三點語及塗毒鼓語而為
傳曰。巖頭奯禪師甞曰。涅槃經此三段義似宗門。
[014-0553c]
夫言似。則非宗門旨要明矣。然宗門旨要。雖即文
字語言不可見。離文字語言。亦安能見哉。臨濟曰。
大凡舉唱。須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
有要。此塗毒鼓聲也。臨濟歿二百年。尚有聞而死
者。夫分賓主。如竝。存照用。如別。立君臣如縱。慈明
曰。一句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要會個中意。日午打
三更。同安曰。賓主穆時全是妄。君臣合處正中邪。
還鄉曲調如何唱。明月堂前枯樹花。如前語句。皆
非一代時教之所管攝。摩醯首羅面上亞竪一目。
非常目也。幻寄曰。洪師如竝如別如縱語。若錯認。
則罪深於薦福古也 覺範著臨濟宗旨曰。汾陽
昭禪師示眾曰。先聖云一句語須具三玄。一玄中
須具三要。阿那個是三玄三要底句。快會取好。各
自思量。還得穩當也未。古德巳前行脚。聞一個因
緣。未明中間。直下飲食無味。睡臥不安。火急決擇。
豈將為小事。所以大覺老人。為一大事因緣出現
於世。想計他從上來行脚。不為游山翫水。看州府
奢華。片衣口食。皆為聖心未通。所以驅馳行脚。決
擇深奧。傳唱敷揚。博問先知。親近高德。葢為續佛
心燈。紹隆佛種。祖代興崇聖種。接引後機。自利利
他。不忘先迹。如今還有商量者麼。有即出來。大家
商量。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底句。答曰。汝是行脚僧。
又問。如何是辨衲僧底句。答曰。西方日出卯。又問。
如何是正令行底句。答曰。千里持來呈舊面。又問。
[014-0554a]
如何是立乾坤底句。答曰。北俱盧洲長粳米。食者
無嗔亦無喜。師曰。只將此四轉語。驗天下衲僧。纔
見汝出來。驗得了也。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答
曰。嘉州打大像。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答曰。陜府
灌鐵牛。問如何是學人親切處。答曰。西河弄師子。
師曰。若人會此三句。巳辨三玄。更有三要語在。切
須薦取。不是等閑。與大眾頌出曰。三玄三要事難
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
菊花新。還會麼。恁麼會得。不是性燥底。衲僧作麼
生會好。又舉三玄語曰。汝還會三玄底時節麼。直
須明取古人意旨。然後自心明去。更得通變自在
受用無窮。喚作自受用身佛。不從他教。便識得自
家活計。所以南泉曰。王老師十八上解作活計。僧
便問。古人十八上解作活計。未審作個甚麼活計。
答曰。兩隻水牯牛。雙角無欄棬。復云。若要於此明
得去。直須得三玄旨趣。始得受用無礙。自家慶快
以暢平生。大丈夫漢。莫教自辜。觸事不通。彼此無
利濟。與汝一切頌出曰。第一玄。法界廣無邊。森羅
及萬象。總在鏡中圓。第二玄。釋尊問阿難。多聞隨
事答。隨器量方圓。第三玄。直出古皇前。四句百非
外。閭氏問豐干。師乃曰。這個是三玄底頌。作麼生
是三玄底旨趣。直教決擇分明。莫只與麼望空裏
妄解道。我曾親近和尚來。與我說了。脫空漫語。誑
嚇它人。喫鐵棒有日。莫言不道。又因採菊謂眾曰。
[014-0554b]
金花布地。玉蘂承天。杲日當空。乾坤朗耀。雲騰致
雨。露結為霜。不傷物義。道將一句來。還有道得底
麼。若道不得。眼中有屑。直須出却始得。所以風穴
云。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顰蹙。不立一塵。家國
喪亡。野老安怗。於此明去。闍黎無分。全是老僧。於
此不明。老僧即是闍黎。闍黎與老僧。亦能悟却天
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要知老僧與闍黎麼。拊其
膝曰。這裏是闍黎。這裏是老僧。且問諸上座。老僧
與闍黎是同是別。若道是同去。上座自上座。老僧
自老僧。若道是別去。又道老僧即是闍黎。若能於
此明得去。一句中有三玄三要。賓主歷然。平生事
辦。參尋事畢。所以永嘉曰。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
了然超百億。又曰。臨濟兩堂首座。一日相見。齊下
喝。僧問臨濟。還有賓主也無。答曰。賓主歷然。師作
偈曰。兩堂首座總作家。其中道理有紛拏。賓主歷
然明似鏡。宗師為點眼中花。無盡居士謂予曰。汾
陽臨濟五世之嫡孫。天下學者宗仰。觀其提綱。渠
渠惟論三玄三要。今其法派。皆以此字應衍謂三玄
三要一期建立之語。無益於道。但於諸法不生異
見。一切平常。便是祖意。其說是否。予曰。居士聞其
說。曉然了解。寧復疑汾陽提綱乎。曰吾固疑而未
決也。予曰。此其三玄三要之所以設也。所言一句
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者。一切眾生
熱惱海中。清凉寂滅法幢也。此幢之建。譬如塗毒
[014-0554c]
之鼓。撾之則聞者皆死。惟遠聞者後死。若不橫死
者。雖聞不死。臨濟無恙時。興化三聖寶壽定上座
輩。聞而死者。今百餘年。猶有悟其旨者。即後死者
也。而諸法派謂無益於道者。即不橫死者也。祖宗
門風。壁立萬仞。而子孫畏之。喜行平易坦塗。此所
謂法道陵夷也。譬如衣冠稱孔門弟子。而毀易繫
辭。三尺童子笑之。臨濟但曰一句中具三玄。一玄
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而巳。初未甞自為句中玄意
中玄體中玄也。古塔主者。悞認玄沙三句為三玄
故。但分三玄。而遺落三要。叢林安之不以為非。為
可嘆息。玄沙曰。真常流注為平等法。但是以言遣
言。以理遣理。謂之明前不明後。葢分證法身之量。
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若知出格之量。則不被
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
坐平常之見。此第一句也。古謂之句中玄。回機轉
位。生殺自在。縱奪隨宜。出生入死。廣利一切。迥脫
色慾愛見之境。此第二句也。古謂之意中玄。明陰
洞陽。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
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慈定之門。此第
三句也。古謂之體中玄。浮山遠公亦曰。意中玄非
意識之意。古不足道。遠亦迷倒。予不可以不辯。無
盡頷之 薦福古示眾云。眾生久流轉者。為不明
自巳。欲出苦源。伹明取自巳。自巳者。有空劫時自
巳。有今時日用自巳。空劫自巳是根蔕。今時日用
[014-0555a]
自巳是枝葉。又曰。一夏將沒。空劫巳前事。還得相
應也未。若未得相應。爭奈永劫輪迴何。有什麼心
情學佛法。廣求知解。被知解風吹入生死海。若是
知解。諸人過去生中。總曾學來多知多解。說得辯
慧過人。機鋒迅疾。只是心不息。與空劫巳前事不
相應。因茲惡道輪迴。動經塵劫。不復人身。如今生
出頭來。得個人身。在袈裟之下。依前廣求知解。不
能息心。未免六趣輪迴。何不歇心去。如癡如迷去。
不語五七年去。巳後佛也不奈汝何。古德云。一句
語之中。須得具三玄。故知此三玄法門。是佛知見。
諸佛以此法門。度脫法界眾生。皆令成佛。今人却
言三玄是臨濟門風。誤矣。汾州偈曰。三玄三要事
難分。古注曰。此句總頌三玄也。下三句。別列三玄
也。得意忘言道易親。古注曰。此玄或作意中玄也。
一句明明該萬象。古注曰。此體中玄也。重陽九日
菊花新。古注曰。此句中玄也。僧問。三玄三要之名。
願為各各標出。古曰。三玄者。一體中玄。二句中玄。
三玄中玄。此三玄門。是佛祖正見。學道人但隨入
得一玄。巳具正見。入得諸佛閫域。僧問。依何聖教
參詳。悟得體中玄。古曰如肇法師云。會萬物為自
巳者。其唯聖人乎。又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又曰。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世間因果世界微塵。因
心成體。六祖云。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
無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心生萬種法。又云。於
[014-0555b]
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如此等方
是正見。纔缺纖毫。即成邪見。便有剩法。不了唯心。
僧又問。如何等語句及時節因緣是體中玄。古曰。
佛以手指地曰。此處宜建梵剎。天帝釋將一莖草
插其處曰。建梵剎竟。佛乃微笑。水潦被馬祖一踏
踏倒。起曰。萬象森羅百千妙義。只向一毫上。便識
得根源。僧問趙州。如何是學人自巳。州對曰。山河
大地。此等所謂合頭語。直明體中玄。正是潑惡水。
自無出身之路。所以雲門誡曰。大凡下語。如當門
劍。一句之下須有出身之路。若不如是。死在句下。
又南院云。諸方只具啐[口*豕]同時眼。不具啐[口*豕]同時
用。僧進曰。有何言句。明出身之路。古曰。如杏山問
石室。曾到五臺否。對曰。曾到。曰見文殊否。對曰見。
又問。文殊向汝道什麼。對曰。道和尚父母拋在荒
草裏。僧問甘泉。維摩以手擲三千大千世界於他
方。意旨如何。答曰。填溝塞壑。僧曰。一句道盡時如
何。答曰。百雜碎。雲門問僧。甚處來。曰南嶽來。又問。
讓和尚為甚入洞庭湖裏。僧無對。雲門代云。謝和
尚降尊就卑。此等語。雖赴來機。亦自有出身之路。
要且未得脫灑潔淨。更須知有句中玄。僧曰。既悟
體中玄。凡有言句。事理俱備。何須句中玄。古曰。體
中玄。臨機須看時節。分賓主。又認法身法性。能卷
舒萬象。縱奪聖凡。被此見解所纏。不得脫灑。所以
須明句中玄。若明得。謂之透脫一路。向上關棙。又
[014-0555c]
謂之本分事。祇對更不答話。僧曰。何等語句是句
中玄。古曰。如比丘問佛說甚法。佛云。說定法。又問。
明日說甚法。佛云。不定法。曰今日為甚定。明日為
甚不定。佛曰。今日定。明日不定。僧問思和尚。如何
是佛法大意。答曰。廬陵米作麼價。又僧問趙州。承
聞和尚親見南泉來。是否。答曰。鎮州出大蘿菔頭。
又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答曰。餬餅。如何
是向上關棙。曰東山西嶺青。又問洞山。如何是佛。
答曰。麻三斤。若於此等言句中。悟入一句。一切總
通。所以體中玄。見解一時淨盡。從此巳後。總無佛
法知見。便能與人去釘楔。脫籠頭。更不依倚一物。
然但脫得知見見解。猶在於生死。不得自在。何以
故。為未悟道故。於它分上所有言句。謂之不答話。
今世以此為極則。天下大行。祖風歇滅。為有言句
在。若要不涉言句。須明玄中玄。僧曰。何等語句時
節因緣是玄中玄。古曰。如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
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
雲。令我得入。又僧問馬大師。離四句絕百非。請師
直指西來意。答曰。我今日無心情。但問取智藏。僧
問藏。藏曰。我今日頭痛。問取海兄。又問海。海曰。我
到這裏却不會。又臨濟問黃檗。如何是佛法的的
大意。三問三被打。此等因緣。方便門中以為玄極。
惟悟者方知。若望上祖初宗。即未可也。僧曰。三玄
須得一時圓備。若見未圓備有何過。古曰。但得體
[014-0556a]
中玄。未了句中玄。此人常有佛法知見。所出言句。
一一要合三乘。對答句中。須依時節。具理事。分賓
主。方謂之圓。不然謂之偏枯。此人以不忘知見故。
道眼未明。如眼中有金屑。須更悟句中玄乃可也。
若伹悟句中玄。即透得法身。然反為此知見奴使。
竝無實行。有憎愛人我。以心外有境。未明玄中玄
也。雲門臨濟下兒孫。多如此。凡學道人。縱悟得一
種玄門。又須明取玄中玄。方能不坐在脫灑路上。
始得平穩脚蹋寔地。僧曰。既云於佛祖言句棒喝
中學。何故有盡善不盡善者。古曰。一切言句棒喝。
以悟為則。但學者下劣不悟道。但得知見。知見是
學成。非悟也。所以認言句作無事。作點語。作縱語。
作奪語。作照作用。作同時不同時語。此皆邪師過
謬。非眾生咎。學者本意。只欲悟道見性。為其師不
達道。祇將知見教渠。故曰。我眼本正。因師故邪。僧
曰。師論三玄法門。名既有三。法門亦有三。而語句
各各不同。如何又言一句之中。須具三玄三要。古
曰。空空法界。本自無為。隨緣應現。無所不為。所以
虗空世界。萬象森羅。四時陰陽。否泰八節。草木榮
枯。人天七趣。聖賢諸佛。五教三乘。外道典籍。世出
世間。皆從此出。故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究竟還歸
此法界。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楞嚴曰。於一毫端現寶王剎。
坐微塵裏轉大法輪。維摩曰。或為日月天。梵王世
[014-0556b]
界主。或時作地水。或時作火風。李長者云。於法界
海之智水。示作魚龍。處涅槃之大宅。現陰陽而化
物。真覺云。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三
祖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曰萬物本無。攬真成
立。真性無量。理不可分。故知無邊法界之理。全體
徧在一法一塵之中。華嚴曰。法性徧在一切處。一
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
得。到此境者。一法一塵一色一聲。皆具周徧含容
四義。理性無邊。事相無邊。參而不雜。混而不一。何
疑一語之中不具三玄三要耶。僧又進曰。古人何
故須要一語之中具三玄三要。其意安在哉。古曰。
葢緣三世諸佛所有言句教法。出自體中玄。三世
祖師所有言句并教法。出自句中玄。十方三世佛
之與祖所有心法。出自玄中玄。故祖道門中。沒量
大人。容易領解。且如親見雲門尊宿。具大聲價。如
德山密。洞山初。智門寬。巴陵鑒。只悟得言教。要且
未悟道見性。何以知之。如僧問巴陵提婆宗。答曰
銀椀裏盛雪。問吹毛劍。答曰珊瑚枝枝撐著月。問
祖意教意是同是別。答曰雞寒上樹。鴨寒下水。云
我此三轉語。足報雲門恩了也。更不為作忌齋大
眾。雲門道。此事若在言句。一大藏教。豈無言句。豈
可以三轉語便報師恩乎。覺範僧寶傳贊曰。古說
法有三失。其一判三玄三要。為玄沙所立三句。其
二罪巴陵三語。不識活句。其三分兩種自巳。不知
[014-0556c]
聖人立言之難。何謂三玄三要為玄沙所立三句
耶。曰所言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
要者。臨濟所立之宗也。在百丈黃檗。但名大機大
用。在巖頭雪峯。伹名陷虎却物。譬如火聚。觸之為
燒。背之非火。古謂非是臨濟門風。則必有據。而言
有據。何不明書以絕學者之疑。不然則是臆說。肆
為臆說。則非天下之達道也。見立三玄。則分以為
體中。為句中。為玄中。至言三要。則獨不分辨乎。方
譏呵學者。溺於知見。不能悟道。及釋一句之中具
三要。則反引金剛首楞嚴維摩等義證成曰。理性
無邊。事相無邊。參而不雜。混而不一。何疑一語之
中不具三玄三要。夫敘理敘事。豈非知見乎。且教
乘既具此義。則安用復立宗門。古以氣葢人。則毀
教乘為知見。自宗不通。則又引知見以為證。此一
失也。何謂罪巴陵三語不識活句耶。曰巴陵真得
雲門之旨。夫語中有語。名為死句。語中無語。名為
活句。使問提婆宗。答曰外道是。問吹毛劍。答曰利
劍是。問祖教同異。答曰不同。則鑒作死語。墮言句
中。今觀所答三語。謂之語。則無理。謂之非語。則皆
赴來機。活句也。古非毀之。過矣。二失也。何謂分二
種自巳。不知聖人立言之難耶。曰世尊偈曰。陁那
微細識。習氣如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以
第八識。言其為真也耶。則慮迷無自性。言其非真
也耶。則慮迷為斷滅。故曰我常不開演。立言之難
[014-0557a]
也。為阿難指示即妄即真之旨。但曰二種錯亂修
習。一者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識精圓明能生
諸緣緣所遺者。然猶不欲間隔其辭。慮於一法中
生二解故。古剏建兩種自巳。疑誤後學。三失也
林間錄云。臨濟大師曰。大凡舉唱宗乘。須一句中
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今諸方衲子。多
溟涬其語。獨汾陽無德禪師。能妙達其旨。作偈通
之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
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非特臨濟宗喜論三
要。石頭所作參同契。備具此旨。竊甞深觀之。但易
玄要之語。為明暗耳。文止四十餘句。而以明暗論
者半之。篇首便標曰。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又
開通發揚之曰。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在暗則
必分上中。在明則須明清濁。此體中玄也。至指其
宗而示其意則曰。本末須歸宗。尊卑用其語故下
廣敘明暗之句。奕奕聯連不巳。此句中玄也。及其
辭盡也則又曰。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虗度。道人日
用。能不遺時失候。則是真報佛恩。此意中玄也。法
眼為之注釋。天下學者宗承之。然予獨恨其不分
三法。伹一味作體中玄解。失石頭之意。李後主讀
當明中有暗注辭曰。玄黃不真。黑白何咎。遂開悟。
此悟句中玄。為體中玄耳。如安楞嚴。破句讀首楞
嚴亦有明處。予懼學者雷同其旨。宗門妙意旨趣。
今叢林絕口不言。老師宿德日以凋喪。未學小生
[014-0557b]
日以譁諠。無復明辨。因記先德詮量大法宗趣於
此。以俟有志者。又云。此方教體以音聞應機。故明
導者。假以語言發其智用。然以言遣言。以理辨理。
則妙精圓明未甞間斷。謂之流注真如。此汾陽所
謂一句明明該萬象者也。得之者神而明之。不然
死於語下。故其應機而用。皆脫略窠臼。使不滯影
迹。謂之有語中無語。此汾陽所謂重陽九日菊花
新者也。三玄之設。本猶遣病。故達法者貴知其意。
知意則索爾虗閑。隨緣在運。謂之不遺時。此汾陽
所謂得意忘言道易親者也。古塔主喜論明此道。
然論三玄。則可以言傳。至論三要。則未容無說。豈
不曰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自非親證此道。莫
能辨也 海印曇珍曰。古德於三玄語。類能言之。
而於三要。則皆杜口。按淨名經香積佛品註中。羅
什曰。如來說法。其要有三。一軟善語。二剛強語。三
雜說。善行樂果。軟善語也。惡行苦果。剛強語也。讚
善毀惡。雜說也。三要葢本於此也 幻寄曰。臨濟
曰。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
三要。薦福古分擘古人公案。謂此為體中玄。此為
句中玄。無論未達臨濟落處。即於一句具三玄。一
玄具三要。文義亦相戾甚矣。寂音力斥之良是。而
謂薦福悞認玄沙三句為三玄。則其悞。與薦福等。
葢玄沙三句。初未甞有體中句中之名。兩家所陳。
俱以第三為極則。沙之第一句。謂盡十方世界。更
[014-0557c]
無他故。祇是仁者等語巳盡。福之所謂體中玄義
矣。寂音乃摘其數語。而為句中玄。復以沙之第三
句為體中玄。淺深既自倒置。強合其所本二。強析
其所本一。傳會欺眾。何異束蒲為脯。原福立二種
自巳之意。謂體中是教乘極則語。句中是宗乘極
則語。尚是今時自巳言句邊事。必不涉言句。契空
劫自巳。始得其所謂玄中玄。而盡佛祖心法。其訶
巴陵三語。未足以報佛恩。即指廬陵米價。鎮州蘿
蔔。為句中玄。謂悟此等言句。未為悟道意也。殊不
知廬陵米價。即空劫自巳。即具三玄三要。佛佛授
手。授不可授之授。授此而巳。燈燈相續。續無所續
之續。續此而巳。謂此是言句。別求空劫自巳。吾知
其愈遠也。寂音謂福不識陵活句。彼豈以廬陵米
價為死句。固識為宗乘極則語。直未識此語即空
劫自巳之分身。雖終日言。而未甞言。與福所舉玄
中玄諸公案。無異道耳。福既不能識。此則玄中之
所列。世尊良久。馬師無心情。黃檗打臨濟。又何能
窺藩乎。於不二法強生二解。佛祖亦不奈渠何矣。
嗚呼世尊拈花。便是青原拈米價。使人盡解一笑。
而承受金色頭陀。又何足貴哉。宜乎薦福之未達
也。寂音又引楞嚴。罪薦福立二種自巳。而楞嚴固
有二種根本。謂根本可云二種自巳。不可福肯俛
首乎。且福之言曰。空劫自巳是根蒂。今時自巳是
枝葉。福亦何甞截然二之。必以此為罪。則凡云真
[014-0558a]
心妄心本來識神。皆負罪哉。福之分擘三玄。實不
知而妄作。而音之斥福。則又不能無疵。音太息立
言之難不誣也。林間錄所載論玄要語。悉本薦福。
其引參同契。責法眼更自穿鑿。當撰臨濟宗旨時。
音之見巳日劫遠矣。曇珍三要乃薦福流裔。玄沙
三句具沙章中。咦。欲契三玄三要句。請看金色笑
拈花。窺鞭良馬今何處。高樹扶疎挂晚霞。


師曰。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劒。有時一喝如踞地師
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
作麼生會。僧擬議。師便喝。


寂音頌云。金剛王劍。覿露堂堂。纔涉唇吻。即犯鋒
鋩。踞地師子。本無窠臼。顧佇之間。即成滲漏。探竿
影草。不入陰界。一點不來。賊身自敗。有時一喝。不
作喝用。佛法大有。只是牙痛。


師應機多用喝。會下參徒亦學師喝。師曰。汝等總學
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
人齊喝一聲。這裏分得賓主麼。汝且作麼生分。若分
不得。巳後不得學老僧喝 上堂次。兩堂首座相見。
同時下喝。僧問師。還有賓主也無。師曰。賓主歷然。師
召眾曰。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首座 上堂。
僧出作禮。師便喝。僧曰。老和尚莫探頭好。師曰。你道
落在甚麼處。僧便喝。人天眼目。有師便打一句又僧問。如何是佛
法大意。師便喝。僧作禮。師曰。你道好喝也無。僧曰。草
賊大敗。師曰。過在甚麼處。僧曰。再犯不容。人天眼目。有師便喝
[014-0558b]
一句師曰。大眾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禪客。


崇覺空頌云。孔明諸葛隱蓬廬。明主求賢三下車。
為報將軍莫輕躁。先生謀䇿必無虞。


師會下有同學二人相問。一云。離却中下二機。請兄
道一句子。一云。擬問則失。一云。與麼則禮拜老兄去
也。一云。者賊。師聞乃陞堂云。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
堂中二禪客。便下座。


徹菴璿頌云。美人私語佇中庭。轉盻金籠鸚鵡聽。
生怕禽言露心事。手挼香稻暗叮嚀 廣慧璉舉
兩堂首座相見齊喝話云。諸人且道。還有賓主也
無。若道有賓主。是個瞎漢。若道無賓主。也是個瞎
漢。不有不無。萬里崖州。你若向這裏道得。也好與
三十棒。若道不得。也好與三十棒。衲僧家到這裏。
作麼生出得山僧圈䙡去。良久云。苦哉苦哉。蝦蟇
蚯蚓。𨁝跳上三十三天。撞著須彌山百雜碎。遂拈
拄杖云。一隊無孔鐵椎。速退速退。


示眾。參學之人。大須子細。如賓主相見。便有言論往
來。或應物現形。或全體作用。或把機權喜怒。或現半
身。或乘師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學人便喝。先拈出
一個膠盆子。善知識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
樣。便被學人又喝。前人不肻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
堪醫治。喚作賓看主。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祇隨學
人問處即奪。學人被奪。抵死不肯放。此是主看賓。或
有學人。應一個清淨境。出善知識前。知識辨得是境。
[014-0558c]
把得拋向坑裏。學人言大好善知識。知識即云咄哉
不識好惡。學人便禮拜。此喚作主看主。或有學人。披
枷帶鎖。出善知識前。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鎖。學人歡
喜。彼此不辨。喚作賓看賓。大德。山僧所舉。皆是辨魔
揀異。知其邪正。


僧問克符禪師。如何是賓中賓。符曰。倚門傍戶猶
如醉。出言吐氣不慚惺。曰如何是賓中主。符曰。口
念彌陁雙拄杖。目瞽瞳人不出頭。曰如何是主中
賓。符曰。高提祖印當機用。利物應知語帶悲。曰如
何是主中主。符曰。橫按鏌釾全正令。太平寰宇斬
痴頑。曰既是太平寰宇。為甚麼却斬痴頑。符曰。不
許夜行剛把火。直須當道與人看 僧問神鼎諲。
如何是賓中賓。鼎云。瞎。云如何是賓中主。鼎云。一
似瞎。云如何是主中賓。鼎云。故汝三十棒。云如何
是主中主。鼎云。耶了 僧問雪竇顯。如何是賓中
賓。顯曰。滿面埃塵。又曰噫。復頌云。賓中之賓。少喜
多嗔。丈夫壯志。當付何人。曰如何是賓中主。曰兆
分其五。又曰引。復頌曰。賓中之主。玄沙猛虎。半合
半開。唯自相許。曰如何是主中賓。曰月帶重輪。又
日收。復頌曰。主中之賓。溫故知新。互換相照。師子
嚬呻。曰如何是主中主。曰大千揑聚。又曰揭。復頌
曰。主中之主。正令齊舉。長劒倚天。誰敢當禦。總頌
曰。賓主分不分。顢頇絕異聞。解布勞生手。寄言來
白雲 華嚴普孜舉四賓主話云。賓中問主。互換
[014-0559a]
機鋒。主中問賓。同生同死。主中辨主。飲氣吞聲。賓
中覓賓。白雲萬里。故句中無意。意在句中。於斯明
得。一雙孤鴈撲地高飛。於斯未明。一對鴛鴦池邊
獨立。知音禪客。相共證明。影響異流。切須子細。良
久曰。若是陶淵明。攢眉便歸去。


示眾。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
時。有時照用不同時。先照後用。有人在。先用後照。有
法在。照用同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敲骨取髓。
痛下針錐。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立賓立主。合水和
泥應機接物。若是過量人。向未舉巳前。撩起便行。猶
較些子。


汾陽云。先照後用。且共汝商量。先用後照。汝也是
個人始得。照用同時。汝作麼生當抵。照用不同時。
汝作麼生湊泊 瑯琊覺云。先照後用。露師子之
爪牙。先用後照。縱象王之威猛。照用同時。如龍得
水致雨騰雲。照用不同時。提獎嬰兒俯憐赤子。此
是古人建立法門。為合如是。不合如是。若合如是。
紀信乘九龍之輦。不合如是。項羽失千里之騅。還
有為瑯琊出氣底麼。如無。山僧自道去也。卓拄杖
下座 慈明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
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所以道。有明有暗。
有起有倒。乃喝一喝云。且道是照是用。還有緇素
得出底麼。若有。試出來呈醜拙看。若無。山僧今日
失利 徑山杲云。若也先照後用。則瞎一切人眼。
[014-0559b]
若也先用後照。則開一切人眼。若也照用同時。則
半瞎半開。若也照用不同時。則全開全瞎。此四則
語。有一則有賓無主。有一則有主無賓。有一則賓
主俱無。有一則全具賓主。即今眾中。或有個不受
人瞞底漢來道。者裏是甚麼所在。說有說無。說虗
說實。說照說用。說主說賓。攔胸搊住。拽下禪牀。痛
椎一頓。也怪伊不得。


上堂。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面門出入。
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
禪牀把住云。道道。其僧擬議。師托開云。無位真人是
甚麼乾矢橛。便歸方丈 師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
拜。師便打。又有僧來。師亦舉拂子。僧不顧。師亦打。又
有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指示。師亦打。


雲門代云。祇宜老漢。大覺云。得即得。猶未見臨濟
機在 師問僧。甚麼處來。僧便喝。師揖坐。僧擬議
師便打。又一僧來。師竪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復
見僧來。亦竪起拂子。僧不顧。師亦打 徑山杲頌。
五月五日午時書。赤口毒舌盡消除。更饒急急如
律令。不須門上畵蜘蛛。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竪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竪起拂子。僧便喝。師
亦喝。僧擬議。師便打。乃曰。大眾。夫為法者。不避喪身
失命。我於黃檗先師處。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
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頓。誰為下手。時有
[014-0559c]
僧出曰。某甲下手。師度與拄杖。僧擬接。師便打 師
陞堂。有僧出。師便喝。僧亦喝便禮拜。師便打 問僧。
甚處來。曰定州來。師拈棒。僧擬議。師便打。僧不肯。師
曰。巳後遇明眼人去在。僧後參三聖。纔舉前話。三聖
便打。僧擬議。聖又打。


天童華云。臨濟三聖。當時若有轉身句。後代兒孫
未至埽土。驀拈拄杖云。更有一個甚處去。卓拄杖
一下。


有一老宿參。便問。禮拜即是。不禮拜即是。師便喝。宿
便拜。師曰。好個草賊。宿曰。賊賊。便出去。師曰。莫道無
事好。時首座侍立。師曰。還有過也無。座曰有。師曰。賓
家有過。主家有過。曰二俱有過。師曰。過在甚麼處。座
便出去。師曰。莫道無事好。


南泉聞云。官馬相踏。


大覺到參。師舉起拂子。覺敷坐具。師擲下拂子。覺收
坐具參堂去。僧眾曰。此僧莫是和尚親。不禮拜又不
喫棒。師聞。令喚覺。覺至。師曰。大眾道。汝不禮拜。又不
喫棒。莫是長老親故。覺乃珍重下去 師問院主。甚
麼處去來。曰州中糶黃米來。師曰。糶得盡麼。曰糶得
盡。師以拄杖劃一劃曰。還糶得這個麼。主便喝。師便
打。典座至。師舉前話。座曰。院主不會和尚意。師曰。你
又作麼生。座禮拜。師亦打。


黃龍南云。院主下喝。不可放過。典座禮拜。放過不
可。臨濟行令。歸宗放過。三十年後。有人說破。
[014-0560a]


同普化赴施主齋次。師問。毛吞巨海。芥納須彌。為復
是神通妙用。為復是法爾如然。化趯倒飯牀。師曰。太
粗生。曰這裏是甚麼所在。說粗說細。次日又同赴齋。
師復問。今日供養何似昨日。化又趯倒飯牀。師曰。得
即得。太粗生。化喝曰。瞎漢。佛法說甚麼粗細。師乃吐
舌。


妙喜曰。且道。臨濟兩次休去。還有商量分也無。若
有。且如何商量。


師一日與河陽木塔長老。同在僧堂地爐內坐。因說
普化每日在街市掣風掣顛。知他是凡是聖。言猶未
了。普化入來。師便問。汝是凡是聖。普化云。汝且道。我
是凡是聖。師便喝。普化以手指云。河陽新婦子。木塔
老婆禪。臨濟小廝兒。却具一隻眼。師云。者賊。普化云
賊賊。便出去 一日普化在僧堂前喫生菜。師見云。
大似一頭驢。普化便作驢鳴。師謂直歲云。細抹草料
著。普化云。少室人不識。金陵又再來。臨濟一隻眼。到
處為人開 趙州遊方到院。在後架洗脚次。師便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恰遇山僧洗脚。師近前作
聽勢。州曰。會即便會。啗[口*豕]作甚麼。師便歸方丈。州曰。
三十年行脚。今日錯為人下註脚 師問杏山。如何
是露地白牛。山曰吽吽。師曰啞那。山曰。長老作麼。師
曰。者畜生 麻谷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師搊
住曰。大悲千手眼。作麼生是正眼。速道速道。谷拽師
下禪牀却坐。師問訊曰。不審。谷擬議。師便喝。拽谷下
[014-0560b]
禪牀却坐。谷便出。


谷又問。十二面觀音。那個是正面。師下禪牀擒住
曰。十二面觀音甚處去也。速道速道。谷轉身擬坐。
師便打。谷接住棒。相捉歸方丈。


師云。山僧無一法與人。祇是治病解縛。你取山僧口
裏語。不如休歇無事去 又云。一念緣起無生。超出
三乘權學 示眾云。今時學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見
解。若得真正見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勝。
殊勝自至。道流。只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底路。如山
僧指示人處。只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遲疑。
如今學者不得。病在甚處。病在不自信處。你若自信
不及。即便忙忙地。狥一切境。被他萬境回換。不得自
由。你若能歇得念念馳求心。便與祖佛不別。你欲識
得祖佛麼。只你面前聽法底是。學人信不及。便向外
馳求。設求得者。皆是文字名相。終不得他活祖意。此
時不遇。萬劫千生輪迴三界。狥好惡境掇去。驢牛肚
裏生。道流。約山僧見處。與釋迦不別。每日多般用處。
欠少甚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歇。若能如是見得。即是
一生無事人。大德。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此不是你久
停住處。無常殺鬼。一剎那間。不擇貴賤老少。你要與
祖佛不別。伹莫外求。你一念清淨心光。是你屋裏法
身佛。一念無分別心光。是你屋裏報身佛。一念無差
別心光。是你屋裏化身佛。此三種身。是你即今目前
聽法底人。只為不向外馳求。有此功用。若據經論家。
[014-0560c]
取三種身為極則。約山僧見處不然。此三種身。是名
言。亦是三種依。古人云。身依義立。土據體論。法性身
法性土。明知是光影。大德。你且識取弄影底人。是諸
佛之本源。一切處是道流歸舍處。是你四大色身。不
解說法聽法。脾胃肝膽。不解說法聽法。虗空不解。說
法聽法。是甚麼解說法聽法。是你目前歷歷底。者一
個形段孤明是。者個解說法聽法。若如是見得。便與
祖佛不別。伹一切時中更莫間斷。觸目皆是。只為情
生智隔。想變體殊。所以輪迴三界。受種種苦。約山僧
見處。無不甚深。無不解脫。道流。心法無形。通貫十方。
在目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一心既無。隨處
解脫。山僧恁麼說。意在甚處。只為道流一切馳求心
不能歇。上他古人閑機境。道流。取山僧見處。坐斷報
化佛頭。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擔枷鎖漢。
羅漢辟支。猶如廁穢。菩提涅槃。如繫驢橛。何以如此。
只為道流不達三祇劫空。所以有此障礙。若是真正
道人。終不如是。伹能隨緣消舊業。任運著衣裳。要行
即行。要坐即坐。無一念心希求佛果。緣何如此。古人
云。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大德。時光可惜。祇
擬傍家波波地學禪學道。認名認句。求佛求祖。求善
知識。意度。莫錯。道流。你只有一個父母。更求何物。你
自返照看。古人云。演若達多失却頭。求心歇處即無
事。大德。且要平常。莫作模樣。有一般不識好惡禿兵。
[014-0561a]
便即見神見鬼。指東畫西。好晴好雨。如是之流。盡須
抵債。向閻羅王前。吞熱鐵丸有日在。好人家男女。被
者般野狐精魅所著。便即揑怪瞎屢生。索飯錢有日
在。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見解。向天下橫行。免被這一
般精魅惑亂身心。更莫造作。只是平常。你纔擬心。早
是錯了也。且莫求佛。佛是名句。你還識馳求底麼。三
世十方佛祖出來。也只為求法。如今參學道流。也只
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依前輪迴五道。云何是法。法
者是心法。心法無形。通貫十方。目前現用。人信不及。
便乃認名認句。向文字中求其意度。與佛法天地懸
隔。道流。山僧說法。說甚麼法。說心地法。便能入淨入
穢。入凡入聖。入真入俗。要且不是你真俗凡聖。能與
一切真俗凡聖安名。一切真俗凡聖。安者個名字不
得。道流。把得便用。更莫安名。方契玄旨。山僧說法。與
天下人別。只如有個文殊普賢出來。目前各現一身
問法。纔道咨和尚。我早辨了也。何以如此。只為我見
處別。外不取凡聖。內不住根本。見徹本法。更不疑謬
 又云。道流。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著衣喫
飯。屙矢送尿。困來即臥。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
向外作工夫。總是癡頑漢。你且隨處作主。立處皆真。
一切境緣回換不得。縱有從來習氣。五無間業。皆為
解脫大海。今時學禪者。總不識法。猶如觸鼻羊。逢著
物安在口裏。奴郎不辨。賓主不分。如是之流。邪心入
道。即不得名為真出家人。正是真俗家人。夫出家者。
[014-0561b]
須辨得平常真正見解。辨佛辨魔。辨真辨偽。辨凡辨
聖。若如是辨得。名真出家人。若魔佛不辨。正是出一
家入一家。乃喚作造業眾生。未得名為真出家人。只
如今有個佛魔同體。若明眼道流。魔佛俱打。你若愛
聖憎凡。生死海裏沉浮。未有了日。時有僧問。如何是
佛魔。乞垂開示。曰你一念心疑處。是佛魔。你若達得
萬法無生。心如幻化。更無一塵一法。處處清淨。即無
佛魔。佛與眾生。是染淨二境。約山僧見處。無佛無眾
生。無古無今。得者便得。不勒時節。亦無修證。無得無
失。一切時中。更無別法。設有一法過此。我說如夢如
幻。山僧所說。只是道流現今目前孤明歷歷地聽法
者。此人處處不滯。通徹十方。三界自在。入一切差別
境。不能回換。一剎那間透入法界。逢佛說佛。逢祖說
祖。逢羅漢說羅漢。逢餓鬼說餓鬼。向一切處遊履國
土。教化眾生。未曾離一念。隨處清淨。光透十方。萬法
一如。道流。大丈夫兒。今日方知本來無事。只為你信
不及。念念馳求。捨頭覓頭。自不能歇。如圓頓菩薩。入
法界現身。向淨土中厭凡欣聖。如此之流。取捨未忘。
染淨心在。如禪宗見解。又且不然。直是現今。更無時
節。山僧說處。皆是一期藥病相治。總無實法。若如是
見。是真出家。日消萬兩黃金。道流。莫取次被諸方老
師印破面門道。我解禪解道。辯似懸河。皆是造地獄
業。若是真正學道人。不見世間過。切急要求真正見
解。若達真心。悟性圓明。方始了畢。問如何是真正見
[014-0561c]
解。乞再指示。曰你但一切入凡入聖。入染入淨。入諸
佛國土。入彌勒樓閣。入毗盧遮那世界。處處皆現。國
土成住壞空。佛出於世。轉大法輪。入無餘涅槃。不見
有去來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無生法界。處
處游履國土。入華藏世界。盡見諸法全真。皆是實相。
語錄作盡見諸法空相皆無實法。此從正法眼藏惟有聽法無依道人。是諸
佛之母。所以佛從無依生。若悟無依。佛亦無得。若如
是見得。是真正見解。學人不了。執為名句。被他凡聖
名礙。所以障其道眼。不得分明。只如十二分教。皆是
表顯之說。學者不會。便向表顯名句上生解。皆是依
倚。落在因果。未免三界生死。你欲得生死去住自由。
即今識取聽法底人。無形無相。無根無本。無住處。活
鱍鱍地。應是萬般施設用處。只是無處所。語錄。所字下。有以字
覓著轉遠。求之轉乖。號為秘密。道流。你莫認個夢幻
伴子。遲晚中間。便歸無常。你向此世界中。覓甚麼物
作解脫。覓取一口飯喫。補毳過時。且要訪尋善知識。
莫因循逐樂虗生浪死。光陰可惜。念念無常。粗則被
地水火風。細則被生住異滅。四大四相所逼。無有了
期。道流。今時且要識取四種無相境。免被境緣擺撲。
問如何是四種無相境。師曰。你一念心愛。被水溺。你
一念心嗔。被火燒。你一念心疑被地礙。你一念心喜
被風飄。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轉。處處用境。東涌西
沒。南涌北沒。中涌邊沒。邊涌中沒。履水如地。履地如
水。緣何如此。為達四大如夢如幻故。道流。你只今聽
[014-0562a]
法者。不是你四大。能用你四大。若如是見得。便乃去
住自由。約山僧見處。沒嫌底法。你若憎凡愛聖。被聖
凡境縛。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現。早錯了也。
五臺山無文殊。你欲識文殊麼。只你目前用處。始終
不異。處處不礙。此個是活文殊。你一念心無差別光。
處處總是普賢。你一念心能自在。隨處解脫。此是觀
音三昧法。互為主伴。顯即一時顯。隱即一時隱。一即
三。三即一。如是解得。方始好看教 夫大善知識。始
敢毀佛毀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罵辱諸小兒。向
逆順中覓人。所以我於十二年中。求一個業性。如芥
子許不可得。若似新婦子禪師。便即怕趁出院。不與
飯喫。不安不樂。自古先輩。到處人不信。被[逅-口+巿]出。始知
是貴。若到處人盡肯。堪作甚麼。所以師子一吼。野犴
腦裂。道流。諸方說有道可修。有法可證。你且說證何
法修何道。你今用處欠少甚麼物。修補何處。後生小
阿師不會。便即信者般野狐精魅。許他說事繫縛他
人言。道理行相應。護惜三業。始得成佛。如此說者。如
春細雨。古人云。路逢達道人。第一莫向道。所以言。若
人修道道不行。萬般邪境競頭生。智劍出來無一物。
明頭未顯暗頭明。所以古人云。平常心是道。大德。覓
甚麼物。現今目前聽法無依道人。歷歷地分明。未曾
欠少。你若欲得與祖佛不別。但如是見。不用疑悞。你
心心不異。名之活祖。心若有異。則性相別。心不異故。
即性相不別。問如何是心心不異處。師曰。你擬問早
[014-0562b]
異了也。性相各分。道流莫錯。世出世諸法。皆無自性。
亦無生性。但有空名。名字亦空。你祇麼認他閑名為
實。大錯了也。設有皆是依變之境。有個菩提依涅槃
依解脫依三身依境智依菩薩依佛依。你向依變國
土中。覓什麼物。乃至三乘十二分教。是拭不淨故紙。
佛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你還是娘生巳否。你若求
佛。即被佛魔攝。你若求祖。即被祖魔縛。你若有求皆
苦。不如無事。有一般禿比丘。向學人道。佛是究竟。於
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果滿始成道。道流。你若道佛是
究竟。緣什麼八十年後。向拘尸羅城雙林樹間。側臥
而死去。佛今何在。明知與我生死不別。你言三十二
相八十種好是佛。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明知是幻化。
古人云。如來舉身相。為順世間情。恐人生斷見。權且
立處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聲。有身非覺體。無相
乃真形。你道佛有六通。是不可思議。一切諸天神仙
阿修羅大力鬼。亦有神通。應是佛否。道流莫錯。祇如
阿修羅與天帝釋戰。戰敗領八萬四千眷屬。入藕絲
孔中藏。莫是聖否。如山僧所舉。皆是業通依通。夫如
佛六通者不然。入色界不被色惑。入聲界不被聲惑。
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觸界不被觸
惑。入法界不被法惑。所以達六種色聲香味觸法皆
是空相。不能繫縛。此無依道人。雖是五蘊陋質。便是
地行神通。道流。真佛無形。真法無相。你祇麼幻化上
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竝不是真佛。
[014-0562c]
是外道見解。夫如真學道人。竝不取佛。不取菩薩羅
漢。不取三界殊勝。迥然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
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無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
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佛空相。變即有。不變
即無。三界惟心。萬法惟識。所以夢幻空華何勞把捉。
惟有道流目前現今聽法底人。入火不燒。入水不溺。
入三塗地獄如游園觀。入餓鬼畜生而不受報。緣何
如此。無嫌底法。你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裏沉浮。煩惱
由心故有。無心煩惱何拘。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
須臾。你擬傍家波波地學得。於三祇劫中。終歸生死。
不如無事向叢林中牀角頭交脚坐 道流。你欲得
如法。但莫生疑。展則彌綸法界。收則絲髮不立。歷歷
孤明。未曾欠少。眼不見。耳不聞。喚作什麼物。古人云。
說似一物則不中。你但自家看。更有什麼。說亦無盡。
各自著力。珍重 道流。是你目前用處。與祖佛不別。
祇麼不信。便向外求。莫錯。向外無法。內亦不可得。你
取山僧口裏語。不如歇業無事去。巳起者莫續。未起
者不要放起。便勝你十年行脚。約山僧見處。無如許
多般。祇是平常著衣喫飯。無事過時 逢佛殺佛。逢
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
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 你一念心歇得
處。喚作菩提樹。你一念心不能歇得處。喚作無明樹。
無明無住處。無明無始終。你若念念心歇不得。便上
他無明樹。便入六道四生。披毛戴角。你若歇得。便是
[014-0563a]
清淨身界。你一念不生。便是上菩提樹。三界神通變
化意生化身 有一般瞎禿子。喫飯飽了。便坐禪觀
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厭喧求靜。是外道法。祖師云。
你若住心看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如是
之流。皆是造作。是你如今與麼聽法底人。作麼生擬
修他證他莊嚴他。渠且不是修底物。不是莊嚴得底
物。若教他莊嚴。你一切物即莊嚴得 山僧說向外
無法。學人不會。即便向裏作解。便即倚壁坐。舌拄上
齶。湛然不動。取此為是祖門佛法。也大錯。是你若取
不動清淨境為是。你即認他無明為郎主。古人云。湛
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此之是也。你若認他動者。是
一切草木皆解動。應可是道否。所以動者是風大。不
動者是地大。動與不動。俱無自性。你若向動處捉他。
他向不動處立。你若向不動處捉他。他向動處立。譬
如潛泉魚鼓波而自躍。大德。動與不動。是二種境。還
是無依道人。用動用不動 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
日。將示滅。說傳法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
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復謂眾
曰。吾滅後。不得滅却吾正法眼藏。三聖出曰。爭敢滅
却和尚正法眼藏。師曰。巳後有人問你。向他道甚麼。
聖便喝。師曰。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却。言
訖端坐而逝。塔全身于府西北隅。謚慧照。


寂音曰。急須磨者。船子曰。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
蹤跡處莫藏身也。幻寄曰。寂音祇識菜刀子。未夢
[014-0563b]
見吹毛劍在。


指月錄卷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