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3 指月錄-明-瞿汝稷 (J)



No. 1578-A


水月齋指月錄原序


嵆叔夜好鍛。阮遙集好蠟屐。當其意之所適。視世之
他好。雜陳於前。無足移也。此不必明哲。第無二子之
僻者。皆能喻鍛與屐無足尚。交𠷣其失所好巳。而以
二子之才之美。方其跌宕鑪韛婆娑火蠟之間。雖窮
極要眇以開之。使勿好有嗑然而笑耳。終不為之移
巳。及其既喻。則天地此鑪韛也。萬有此火蠟也。孰足
控搏。孰足容與。程伯子浮雲堯舜之業。以玩物喪志。
目輯錄五經語者。意不若是乎。人之好不齊。乃或尊
鍛而卑屐。君屐而𨽻鍛。不亦過乎。予垂髫則好讀竺
墳。尤好宗門家言。及歲乙亥夏。侍管師東溟先生於
郡之竹堂寺。幸以焦芽與霑甘露。開蔽良多。既而師
則朝徹蟬蛻五宗掩耳不欲復聞。予則沈醋。於是恒
語同輩。聖人六蓺之精蘊。諸所訓詁。非讀竺墳。不能
得其真。生於萬物之中。而得為人。人而男。男而知讀
書。於書知竺墳。於竺墳知宗門。是猶𣪬乳而得雪山
之牛。復能得酪於乳。得生酥於酪。而熟酥。而醍醐哉。
雖有他好。吾不移矣。此正予跌宕鑪韛。婆娑火蠟時
[001-0397a]
語也。於是在架之書。率多宗門家言。每讀之。如一瓶
一鉢。從諸耆宿於長林深壑。雖人間世波濤際天。埃
𡏖蔽日。予席枕此如握靈犀。得辟塵分流之妙。彼浡
潏堀堁莫能我侵矣。意適處輒手錄之。當點筆意適。
雖圭組見逼必謝之。兒穉牽挽必謝之。寒暑之薄肌
骨。饑渴之迫臟腑。有不暇顧。肯復移意他好之雜陳
耶。僻而至是。奚必人𠷣。予固自𠷣矣。至乙未。積錄有
三十二卷。適友人陳孟起。見而誤賞焉。孟起遂為錄
二本。會有黃州之役。過故里。嚴道徹至齋中。亦誤賞
焉。遂以孟起本遺之。道徹遽欲授梓。予笑曰。此予嵆
氏之鍜。阮氏之屐也。凡所云意適者。皆鴆毒也。道之
所以塞也。予既巳喻其僻矣。子乃欲使有目者。共𠷣
其僻耶。堅止之。逮辛丑。予自昭武乞骸歸。道徹欲梓。
此意益堅。且曰。子謂此為僻。子則謂然。然可以巳眾
僻。古之人不云乎。惟楔出楔。至為發願偈率其弟侄
若子梓行之。予既不能止。遂不敢藏其僻。為次第緣
起於其端。題之曰水月齋指月錄。水月幻也。而云指
月。果有如盤山所云。心月孤懸。光吞萬象者乎。吾不
可得而知也。其質之鑪韛火蠟。


萬曆壬寅夏五月戊寅。


那羅延窟學人瞿汝稷 槃談書。
[001-0397b]

No. 1578-B


刻指月錄發願偈有述


釋典雖有宗教兩塗。世尊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
說一字。則何教之非宗乎。顧宗門須憑實悟。毫不容
偽。觀古之尊宿。幾十年點胸自許。直至末後。為明眼
人煅煉過。方始開省。則悟豈易言哉。及其悟後。奉戒
愈精。檢過愈密。甚至向折脚鐺下。入山磨煉。真悟人
氣象如此。豈非識法者懼乎。今之望見門頭戶口者。
便謂巳證巳得。從而呵佛罵祖。放蕩無檢。聲色貨利。
居然常人。而高談闊論。明欺一世。噫欺世乎自欺乎。
有日鬚眉墮落。嘔血無及在。何得歸罪於宗。偈曰。


「 世皆懺罪造福
 我亦作福滅罪
 惟有流傳法寶
 續佛慧命為最
 願我生生世世
 不迷正路修行
 直取菩提上果
 徧度法界眾生
 還願眾生覺悟
 修行不迷正路
 聊憑標月指頭
 正見雲開月露
 逍遙性海之中
 當體與佛全同
 逐一銷除夙習
 次第到岸登峰
 慎勿撥無因果
 莽莽蕩蕩招禍
 殺盜婬妄不除
 豈得泥犂免墮
 還有向上一言
 頭上便是青天
 秋月梧桐滴露
 春風楊柳含烟」



萬曆辛丑歲八月初三日 吳郡嚴澂和南書。
[001-0397c]


指月錄總目




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棄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葉佛
 釋迦牟尼佛 附諸師拈頌諸經語句
卷之二
  應化聖賢
 文殊菩薩 天親菩薩
 維摩大士 善財
 須菩提尊者 無厭足王緊那羅王附
 舍利弗尊者 鴦崛摩羅尊者
 賓頭盧尊者 障蔽魔王
 那吒太子 廣額屠兒文殊思業禪師附
 秦䟦陀禪師 金陵寶誌禪師
 雙林善慧大士 南嶽慧思禪師
 天台智者禪師 泗州僧伽大聖萬回附
 天台豐干禪師 天台寒山子
 天台拾得子 明州布袋和尚
[001-0398a]
 法華志言大士 扣氷澡先古佛
 千歲寶掌和尚 懶殘
 法順大師 清涼澄觀國師
卷之三
  西天祖師
 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七祖婆須密尊者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九祖伏馱密多尊者 十祖脇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馬鳴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十四祖龍樹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二十三祖[鴳-女+隹]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尊者章次列于東土祖師
卷之四
  東土祖師
[001-0398b]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二祖慧可大祖禪師
 三祖僧璨鑑智禪師 四祖道信大醫禪師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
卷之五
  六祖下第一世
 南嶽懷讓禪師 青原行思禪師
  六祖下第二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南嶽讓嗣。南嶽一世
 南嶽石頭希遷禪師青原思嗣。青原一世
卷之六
  二祖旁出法嗣
 僧那禪師 向居士
  四祖旁出法嗣
 牛頭山法融禪師 牛頭山智巖禪師融禪師嗣
 牛頭山智威禪師法持禪師嗣。持慧方禪師嗣。方巖禪師嗣
 安國玄挺禪師威禪師嗣 天柱崇慧禪師二人
 徑山道欽禪師[鴳-女+隹]林玄素嗣。素牛頭威嗣
 天台雲居智禪師佛窟惟則嗣。則牛頭慧忠嗣。忠牛頭威嗣
 鳥窠道林禪師徑山欽嗣
  五祖旁出法嗣
 嵩嶽慧安國師 壽州道樹禪師北宗秀嗣
 嵩嶽破竈墮和尚安國師嗣 嵩嶽元珪禪師二人
 終南惟政禪師嵩山普寂嗣。寂北宗秀嗣
 嵩山峻極和尚破竈墮嗣
[001-0398c]
  六祖旁出法嗣
 司空山本淨禪師 南陽慧忠國師
 永嘉玄覺禪師 西京荷澤神會禪師
 圭峰宗密禪師遂州道圓嗣。圓荊南惟忠嗣。忠磁州法如嗣。如荷澤嗣
卷之七
  未詳法嗣
 泗州塔頭 講肇論僧
 道流在佛殿法師入佛殿 六通院僧
 聖僧像 死魚浮水
 馮延巳 問聖僧年
 偃臺感山主 僧見地藏
 [采-木+工/山*鳥]子趂鴿 問無揀
 廣南住菴僧 圓通和尚
 童子上經 先淨照禪師
 曹溪主衣鉢僧 高麗觀音
 長明燈 護國天王
 五蘊偈 犬傷持鉢僧
 宋太宗 茶陵郁山主
 因禪師 樓子和尚
 神照本如 上竺圓智
 公期和尚 雲頂禪師
 終夏不說老宿畜童 二庵主
 舉九年面壁 師子捉兔
 婆子燒庵 婆子到趙州
[001-0399a]
 跨驢人 肇法師
 雙溪布衲 法海立禪師天寧明附
 幽棲和尚 老洞華嚴
 太瘤 歐陽文忠公
 醫官僧 無鬼論
 古德油糍 定僧問彌勒
 元曉 修雅法師
 文通慧
卷之八
  六祖下第三世上
 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南二。馬祖嗣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卷之九
  六祖下第三世下
 杭州鹽官海昌院齊安國師南二。馬祖嗣
 廬山歸宗智常禪師 明州大梅法常禪師
 池州魯祖山寶雲禪師 洪州泐潭常興禪師
 洪州泐潭法會禪師 洛京佛光如滿禪師
 婺州五洩山靈默禪師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
 蒲州麻谷寶徹禪師 湖南東寺如會禪師
 䖍州西堂智藏禪師 越州大珠慧海禪師
 池州杉山智堅禪師 水潦和尚
 澧州苕溪道行禪師 撫州石鞏慧藏禪師
 袁州南源道明禪師 朗州中邑洪恩禪師
[001-0399b]
 潭州三角總印禪師 汾州無業禪師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京兆興善惟寬禪師
 常州芙蓉大毓禪師 利山和尚
 松山和尚 唐州紫玉山道通禪師
 五臺山隱峰和尚 泉州龜洋無了禪師
 南嶽西園曇藏禪師 磁州馬頭峰神藏禪師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 烏臼和尚
 石臼和尚 鎮州金牛和尚
 亮座主 百靈和尚
 則川和尚 忻州打地和尚
 潭州秀溪和尚 江西[梇-王+白-日+田]樹和尚
 浮盃和尚 潭州龍山和尚
 濛溪和尚 襄州龐蘊居士四十七人
 澧州藥山惟儼禪師青二。石頭嗣
 鄧州丹霞天然禪師 潭州大川禪師
 潮州靈山大顛禪師 潭州長髭嚝禪師
 潭州招提慧朗禪師 長沙興國振朗禪師
 汾州石樓禪師 鳳翔法門佛陀禪師
 澧州大同濟禪師十人
 荊州天皇道悟禪師據符[石*白-日+田/廾]嗣石頭
 天王道悟禪師據丘[石*白-日+田/廾]嗣馬祖。未定宗派。二人
卷之十
  六祖下第四世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南三。百丈嗣
[001-0399c]
卷之十一
  六祖下第四世
 福州長慶大安禪師南三。百丈嗣
 福州古靈神贊禪師 杭州大慈寰中禪師
 天台平田普岸禪師 瑞州五峰常觀禪師
 潭州石霜性空禪師 廣州和安寺通禪師
 洪州東山慧禪師 百丈山涅槃和尚十人
 趙州觀音從諗禪師南泉嗣
 湖南長沙景岑禪師 鄂州茱萸山和尚
 衢州子湖利蹤禪師 終南雲際師祖禪師
 鄧州香嚴義端禪師 池州靈鷲閑禪師
 日子和尚 蘇州西禪和尚
 池州甘贄行者十一人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鹽官嗣
 芙蓉靈訓禪師歸宗嗣 漢南高亭和尚
 新羅大茅和尚 五臺山智通禪師四人
 鎮州普化和尚盤山嗣 壽州良遂禪師麻谷嗣
 虔州處微禪師西堂嗣 金州操禪師章敬腪嗣。腪馬祖嗣
 戒靈禪師永泰湍嗣。湍馬祖嗣 五臺秘魔巖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三人
卷之十二
  六祖下第四世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百丈嗣。溈仰宗
 潭州道吾宗智禪師青三。藥山嗣
[001-0400a]
 潭州雲巖曇晟禪師 華亭船子德誠禪師
 宣州[梇-王+白-日+田]樹慧省禪師 鄂州百巖明哲禪師
 澧州高沙彌六人
 京兆翠微無學禪師丹霞嗣
 吉州孝義性空禪師二人 仙天禪師大川嗣
 漳州三平義忠禪師大顛嗣
 馬頰山本空禪師 本生禪師三人
 潭州石室善道禪師長髭嗣
 澧州龍潭崇信禪師天一
卷之十三
  六祖下第五世
 睦州陳尊宿南四。黃檗嗣 福州烏石靈觀禪師二人
 益州大隨法真禪師長慶安嗣
 福州靈雲志勤禪師二人
 洪州新興嚴陽尊者趙州嗣
 掦州光孝慧覺禪師 婺州木陳從朗禪師
 婺州新建禪師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六人
 明州雪竇常通禪師長沙嗣
 石梯和尚茱萸嗣 紫桐和尚子湖嗣
 日容遠和尚二人
 襄州關南道吾和尚關南常嗣。常鹽官嗣
 漳州羅漢和尚二人
 瑞州末山尼了然禪師高安愚嗣。愚歸宗常嗣
[001-0400b]
 婺州金華俱胝和尚天龍嗣。龍大梅常嗣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溈仰宗。溈山嗣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 杭州徑山洪諲禪師
 滁州定山神英禪師 京兆府米和尚
 元康和尚 襄州王敬初常侍
 鄭十三娘八人
卷之十四
  六祖下第五世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黃檗嗣。臨濟宗
卷之十五
  六祖第五世
 潭州石霜慶諸禪師青四。道吾智嗣
 潭州漸源仲興禪師二人 僧審禪師雲巖晟嗣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船子誠嗣
 舒州投子大同禪師翠微學嗣
 郢州清平令遵禪師二人
 鼎州德山宣鑒禪師天二。龍潭嗣
卷之十六
  六祖下第五世
 瑞州洞山良价禪師青四。雲巖晟嗣。曹洞宗
卷之十七
  六祖下第六世
 睦州剌史陳操居士南五。陳尊宿嗣
 袁州南塔光涌禪師溈仰宗仰山嗣
[001-0400c]
 杭州無著文喜禪師二人 雙峰古禪師先雙峰嗣。峰溈山嗣
 魏府興化存獎禪師臨濟宗。臨濟嗣
 魏府大覺和尚 鎮州寶壽沼禪師
 鎮州三聖慧然禪師 定州善崔禪師
 幽州談空和尚 虎溪庵主
 覆盆庵主 桐峰庵主
 杉洋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十二人
 瑞州九峰道䖍禪師青五。石霜諸嗣
 台州湧泉景欣禪師 邵武龍湖普聞禪師
 潭州雲盖志元禪師 鳳翔石柱禪師
 張拙秀才六人
 澧州洛浦元安禪師夾山會嗣
 撫州黃山月輪禪師 洛京韶山普寰禪師
 鄆州四禪禪師 鳳翔天盖山幽禪師五人
 鄂州巖頭全奯禪師天三。德山鑒嗣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 泉州瓦棺和尚
 襄州高亭簡禪師四人
卷之十八
  六祖下第六世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青五。曹洞宗。洞山嗣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 撫州疎山匡仁禪師
 青林師䖍禪師 高安白水本仁禪師
 潭州龍牙居遁禪師 益州北院通禪師
[001-0401a]
 京兆蜆子和尚 越州乾峰和尚
 澧州欽山文𨗉禪師 九峰通玄禪師十一人
卷之十九
  六祖下第七世
 吉州資福如寶禪師南六。溈仰宗。西塔穆嗣。穆仰山嗣
 郢州芭蕉慧清禪師南塔通嗣
 汝州南院慧顒禪師臨濟宗。興化嗣
 守廓侍者二人
 汝州西院思明禪師寶壽沼嗣
 寶壽第二世和尚二人
 洪州同安常察禪師青六。九峰䖍嗣
 吉州禾山無殷禪師二人
 鳳翔青峰傳楚禪師洛浦安嗣
 袁州木平善道禪師蟠龍文嗣。文夾山會嗣
 郢州桐泉山禪師黃山輪嗣
 台州瑞巖師彥禪師天四。巖頭奯嗣
 福州羅山道閑禪師二人
 福州玄沙師備禪師雪峰存嗣
 福州長慶慧稜禪師 漳州保福從展禪師
 福州鼓山神晏禪師 龍華照布衲
 明州翠巖令參禪師 越州鏡清道怤禪師
 報恩懷嶽禪師 安國弘[啗-口+王]禪師
 長生皎然禪師 越山師鼐禪師
 太原孚上座十二人
[001-0401b]
卷之二十
  六祖下第七世
 撫州金峰從志禪師青六。曹洞宗。曹山嗣
 處州廣利容禪師二人 洪州同安丕禪師雲居膺嗣
 杭州佛日本空禪師 池州嵆山章禪師
 朱溪謙禪師 南康雲居道簡禪師五人
 護國守澄禪師疎山仁嗣 黃檗慧禪師
 伏龍奉璘禪師三人
 襄州石門獻蘊禪師青林䖍嗣
 京兆重雲智暉禪師白水仁嗣
 杭州瑞鹿幼璋禪師二人 報慈藏嶼禪師龍牙遁嗣
 韶州雲門文偃禪師天四。雪峰存嗣。雲門宗
卷之二十一
  六祖下第八世
 吉州資福貞𨗉禪師南七。溈仰宗。資福寶嗣
 郢州芭蕉繼徹禪師芭蕉清嗣 彭州承天辭確禪師二人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臨濟宗。南院嗣
 鐵胡頴橋安禪師二人
 郢州興陽歸靜禪師西院明嗣
 鄂州黃龍誨機禪師天五。玄泉彥嗣。彥巖頭奯嗣
 婺州明招德謙禪師羅山閑嗣
 漳州羅漢桂琛禪師玄沙嗣
 安國慧球禪師 福州大章契如禪師
 天台國清師靜上座四人
[001-0401c]
 泉州招慶道匡禪師長慶稜嗣
 襄州鷲嶺明遠禪師 太傅王延彬居士三人
 谷山行崇禪師保福展嗣 漳州報恩道熙禪師
 招慶省僜禪師三人 鼓山智嶽禪師鼓山晏嗣
 報國照禪師龍華照嗣
 衢州烏巨儀晏禪師鏡清怤嗣
 福州瑞峰志端禪師安國瑫嗣
 保福清豁禪師睡龍溥嗣。龍雪峰存嗣
 四祖清皎禪師白兆圓嗣。圓感潭資嗣。資德山鑒嗣
 大龍智洪禪師二人
 同安志禪師青七。曹洞宗。同安丕嗣
 盧山佛手行因禪師鹿門真嗣。真曹山嗣
 泉州龜洋慧忠禪師草庵義嗣。義曹山嗣
 襄州廣德義禪師廣德延嗣。延曹山嗣
 廣德周禪師二人 石門慧徹禪師石門蘊嗣
 益州香林澄遠禪師天五。雲門宗。雲門嗣
 韶州白雲子祥禪師 鼎州德山緣密禪師
 岳州巴陵顥鑒禪師 隨州雙泉師寬禪師
 襄州洞山守初禪師 金陵奉先深禪師
 韶州雙峰竟欽禪師 洞山清稟禪師
 北禪寂禪師 雲門朗上座十一人
卷之二十二
  六祖下第九世
 汝州首山省念禪師南八。臨濟宗。風穴嗣
[001-0402a]
 廣慧真禪師二人 黑水和尚天六。黃龍機嗣
 棗樹第二世和尚 呂巖真人三人
 襄州清溪洪進禪師羅漢琛嗣
 昇州清凉休復禪師 撫州龍濟紹修禪師三人
 酒仙遇賢禪師龍華球嗣。球長慶稜嗣
 鼎州梁山緣觀禪師青八。曹洞宗。同安志嗣
 懷安雲頂德敷禪師護國遠嗣。遠護國澄嗣。澄疎山仁嗣
 隨州智門光祚禪師天六。雲門宗。香林嗣
 韶州大歷和尚白雲祥嗣 連州寶華和尚二人
 蘄州五祖師戒禪師雙泉寬嗣
 荊南福昌惟善禪師二人 蓮華峰祥庵主奉先深嗣
 藍田縣真禪師般若柔嗣。柔雲門嗣
 金陵清凉文益禪師羅漢琛嗣。法眼宗
卷之二十三
  六祖下第十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南九。臨濟宗。首山嗣
 并州三交智嵩禪師 葉縣廣教歸省禪師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 襄州谷隱蘊聰禪師
 汝州廣慧元璉禪師 鐵佛院智嵩禪師
 仁王院處評禪師 智門罕迥禪師
 丞相王隨居士十人 圓通緣德禪師天七。清溪進嗣
 郢州大陽警玄禪師青九。曹洞宗。梁山觀嗣
 明州雪竇重顯禪師天七。雲門宗。智門祚嗣
 瑞州洞山曉聰禪師文殊真嗣。真德山密嗣
[001-0402b]
 洞山自寶禪師五祖戒嗣
 潭州北禪智賢禪師福嚴雅嗣。雅洞山初嗣
 南安巖自嚴尊者西峰豁嗣。豁清涼則嗣。明雲門嗣
 天台德韶國師法眼宗。法眼嗣
 金陵清凉泰欽禪師 杭州靈隱清聳禪師
 洪州百丈道恒禪師 永明道潛禪師
 杭州報恩慧明禪師 雲居清錫禪師
 漳州羅漢智依禪師 金陵報慈父𨗉禪師
 報恩玄則禪師 歸宗䇿真禪師
 同安紹顯禪師 觀音從顯禪師
 洛京興善棲倫禪師 古賢院謹禪師十五人
卷之二十四
  六祖下第十一世
 潭州石霜楚圓禪師南十。臨濟宗。汾陽嗣
 滁州瑯琊慧覺禪師 瑞州大愚守芝禪師
 舒州法華全舉禪師 南嶽芭蕉谷泉禪師
 安吉州天聖皓泰禪師六人 浮山法遠禪師葉縣省嗣
 潤州金山曇頴禪師谷隱聰嗣
 唐州大乘德遵禪師 景清居素禪師
 駙馬李遵勗居士四人
 東京華嚴道隆禪師廣慧璉嗣文公楊億居士二人
 舒州投子義青禪師青十。曹洞宗。大陽嗣
 興陽清剖禪師 羅浮顯如禪師三人
 越州天衣義懷禪師天八。雲門宗。雪竇嗣
[001-0402c]
 宗道者 修撰曾會居士三人
 南康雲居曉舜禪師洞山聰嗣
 杭州佛日契嵩禪師 太守許式居士三人
 荊門玉泉承晧禪師北塔廣嗣。廣五祖戒嗣
 明州育王懷璉禪師泐潭澄嗣。澄亦五祖戒嗣
 廬山圓通居訥禪師延慶榮嗣。榮智門祚嗣
 潭州興化紹銑禪師北禪賢嗣 洪州法昌倚遇禪師二人
 南康雲居了元禪師開先暹嗣。暹德山遠嗣。遠雙泉郁嗣。郁雲門嗣
 杭州永明延壽禪師法眼宗。韶國師嗣
 杭州五雲志逢禪師 杭州報恩永安禪師
 溫州瑞鹿遇安禪師 溫州瑞鹿本先禪師
 溫州雁蕩願齊禪師 杭州興教洪壽禪師七人
 洪州雲居道齊禪師清涼欽嗣
 廬州棲賢澄湜禪師百丈恒嗣
卷之二十五
  六祖下第十二世
 隆興黃龍慧南禪師南十一。臨濟。慈明嗣
 袁州楊岐方會禪師 洪州翠巖可真禪師
 金陵蔣山贊元禪師 洪州大寧道寬禪師
 潭州道吾悟真禪師六人
 蘇州定慧超信禪師瑯琊覺嗣
 越州姜山方禪師 宣州興教坦禪師
 江州歸宗可宣禪師 秀州長水子璿禪師五人
 南嶽雲峰文悅禪師大愚芝嗣
[001-0403a]
 安吉州西余端師子龍華嶽嗣。嶽谷隱聰嗣
 東京芙蓉道楷禪師青十一。曹洞。投子嗣
 隨州大洪報恩禪師
 東京慧林宗本禪師天九。雲門。天衣嗣
 東京法雲法秀禪師 延恩法安禪師
 禮部楊傑居士四人
 金陵蔣山法泉禪師雲居舜嗣
 明州大海法英禪師九峰韶嗣。韶泐潭澄嗣
 邢州開元法明上座報本有蘭嗣。蘭雪竇顯嗣
 僉判劉經臣居士智海逸嗣。逸開先暹嗣
 杭州淨土惟正禪師法眼宗。淨土素嗣。素崇壽稠嗣。稠法眼嗣
卷之二十六
  六祖下第十三世
 隆興黃龍祖心禪師南十二。臨濟。黃龍嗣
 隆興寶峰克文禪師 潭州雲盖守智禪師
 吉州隆慶慶閑禪師
卷之二十七
  六祖下第十三世
 潭州泐潭洪英禪師 袁州仰山行偉禪師
 黃龍恭首座 安吉報本慧元禪師
 景福順禪師 黃檗積翠永庵主
 延慶洪準禪師十一人
 舒州白雲守端禪師楊岐嗣
 金陵保寧仁勇禪師 比部孫居士三人
[001-0403b]
 潭州大溈慕喆禪師翠巖真嗣 紹燈禪師玉泉芳嗣。芳浮山遠嗣
 鄧州丹霞子淳禪師青十二。曹洞宗。芙蓉嗣
 洪州寶峰惟照禪師 襄州石門元易禪師
 東京淨因自覺禪師四人
 東京法雲善本禪師天十。雲門。慧林本嗣
 投子修顒禪師二人 清獻趙公蔣山泉嗣。泉雲居舜嗣
卷之二十八
  六祖下第十四世
 隆興黃龍悟新禪師南十三。臨濟。祖心嗣
 隆興黃龍惟清禪師 隆興泐潭善清禪師
 吉州青原惟信禪師 漳州保福本權禪師
 太史黃庭堅居士 秘書吳恂居士七人
 隆興兜率從悅禪師寶峯文嗣
 東京法雲杲禪師 隆興泐潭文準禪師
 瑞州清凉慧洪禪師 南嶽石頭懷志菴主五人
 廬州羅漢系南禪師雲居祐嗣。祐及開元琦保寧璣。皆黃龍南嗣
 信州永豐慧日菴主二人
 泉州尊勝有朋講師開元琦嗣
 慶元育王淨曇禪師保寧璣嗣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白雲端嗣
 提刑郭正祥居士二人
 安吉上方日益禪師保寧勇嗣 灨州顯首座二人
 洪州泐潭景祥禪師大溈哲嗣 和州光孝慧蘭禪師二人
 真州長蘆清了禪師青十三。曹洞。丹霞嗣
[001-0403c]
 明州天童宏智禪師二人
 江州圓通德止禪師寶峯照嗣
 衡州花藥智朋禪師二人
 吉州青原齊禪師石門易嗣
 天台如庵主天十一。雲門。本覺一嗣。一慧林本嗣
 平江西竺尼法海禪師二人
 東京慧林懷深禪師長蘆信嗣。信慧林本嗣
 平江萬壽如璝禪師 越州天衣如哲禪師
 大覺法慶禪師法雲白嗣。白法雲秀嗣
 臨安廣福惟尚禪師保寧英嗣。英法雲秀嗣
卷之二十九
  六祖下第十五世
 吉州禾山慧方禪師南十四。臨濟。悟新嗣
 華亭性空庵主 空室道人智通三人
 潭州上封本才禪師黃龍清嗣
 潭州法輪應端禪師 東京長靈守卓禪師三人
 隆興黃龍道震禪師泐潭清嗣
 慶元天童普交禪師泐潭乾嗣。乾東林總嗣。總黃龍南嗣
 江州圓通道旻禪師 慶元二靈知和禪師三人
 紹興慈氏瑞仙禪師開先瑛嗣。瑛東林總嗣
 丞相張商英居士兜牽悅嗣 西蜀鑾法師法雲杲嗣
 隆興雲巖天遊禪師湛堂準嗣
 隆興九仙法清禪師慧日雅嗣。雅寶峯文嗣
 眉州中巖蘊能禪師大溈瑃嗣。瑃大溈秀嗣。秀黃龍南嗣
[001-0404a]
 懷安雲頂宗印禪師二人
 成都信相宗顯禪師昭覺白嗣。白黃檗勝嗣。勝黃龍南嗣
 成都昭覺克勤禪師五祖演嗣
 舒州太平慧懃禪師 舒州龍門清遠禪師
 彭州大隨元靜禪師 漢州無為宗泰禪師
 蘄州五祖表自禪師 嘉州九頂清素禪師
 元禮首座 法閦上座九人
 金陵俞道婆瑯琊起嗣起白雲嗣
 東京淨因繼成禪師智海平嗣。平大溈喆嗣
 建寧開善道瓊禪師泐潭祥嗣
 杭州淨慈慧暉禪師青十四。曹洞。天童覺嗣
 明州瑞巖法恭禪師二人
 舒州投子道宣禪師天衣聰嗣。聰石門易嗣
卷之三十
  六祖下第十六世
 嘉興報恩法常首座南十五。臨濟。萬年一嗣。一泐潭清嗣
 左丞范冲等五居士圓通旻嗣
 臨安徑山智策禪師雲巖遊嗣
 徑山大慧宗杲禪師昭覺勤嗣。語列此卷下兩卷
 平江虎丘紹隆禪師 慶元育王端[示*谷]禪師
 台州護國景元禪師 平江南峰雲辨禪師
 臨安靈隱慧遠禪師 建康華藏安民禪師
 成都昭覺道元禪師 潭州大溈法泰禪師
 眉州象耳袁覺禪師 臨安中竺中仁禪師
[001-0404b]
 眉州中巖祖覺禪師 平江明因曇玩禪師
 成都昭覺道祖禪師 樞密徐俯居士
 郡王趙令衿居士 侍郎李彌遠居士
 成都范縣君十八人
 常德文殊心道禪師太平懃嗣 潭州龍牙智才禪師
 安吉何山守珣禪師三人
 溫州龍翔士珪禪師龍門遠嗣 南康雲居善悟禪師
 隆興黃龍法忠禪師普庵印附 衢州烏巨道行禪師
 南康雲居法如禪師 南康歸宗正賢禪師
 安吉道場明辯禪師 世奇首座
 給事馮濟川居士九人
 台州石頭自回禪師大隨靜嗣
 常德梁山師遠禪師 莫將尚書居士
 龍圖王蕭居士四人
 無為冶父道川禪師淨因成嗣
卷之三十一
 臨安徑山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要上
卷之三十二
 臨安徑山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要下



指月錄總目
[001-0404c] No. 1578
指月錄卷之一
那羅延窟學人 瞿汝稷槃談集
吳郡天池山人 嚴澂道澈甫較
後學梅巖釋 開慧 捐資重梓
後學  釋 義行 重  閱


七佛



▲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
住。


長阿含經云。人壽八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
拘利若。父槃頭。母槃頭婆提。居般頭婆提城。坐波
波羅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三十四萬八千。神足二。
一名騫茶。二名提舍。侍者無憂。子方膺。


▲尸棄佛莊嚴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偈曰。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
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長阿含經云。人壽七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
拘利若。父明相。母光曜。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樹下。
說法三會。度人二十五萬。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
名婆婆。侍者忍行。子無量。


▲毗舍浮佛莊嚴劫第一千尊



偈曰。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
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001-0405a]


長阿含經云。人壽六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
拘利若。父善燈。母稱戒。居無喻城。坐婆羅樹下。說
法二會。度人一十三萬。神足二。一扶遊。二[鬱-山+止]多摩。
侍者寂滅。子妙覺。


▲拘留孫佛現在賢劫第一尊



偈曰。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
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長阿含經云。人壽四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
姓迦葉。父禮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
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神足二。一薩尼。二毗樓。侍者
善覺。子上勝。


▲拘那含牟尼佛賢劫第二尊



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若
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長阿含經云。人壽三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
姓迦葉。父大德。母善勝。居清淨城。坐烏暫婆羅門
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鬱-山+止]
多樓。侍者安和。子導師。


▲迦葉佛賢劫第三尊



偈曰。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
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長阿含經云。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
姓迦葉。父梵德。母財主。居波羅奈城。坐尼拘律樹
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羅婆。
侍者善友。子集軍 幻寄曰。始予錄指月錄。七佛
第書其偈。阿含化跡皆削焉。既見世之人。粗聞即
心即佛者。率多撥無報化。乃悟昔人載此之妙密。
[001-0405b]
葢偈闡法身之極致。阿含示化跡之大略。可謂斷
常俱遣。事理兩融者矣。傳燈成於道原。而裁定於
楊大年。其旨不苟也。因具錄之。此錄稍錄神通亦
以此。


▲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



姓剎利。父淨飯王。母摩耶。剎
利氏。自天地更始。閻浮洲初闢巳來。世為王。佛歷劫
修行。值然燈佛授記。於此劫作佛。後於迦葉佛世。以
菩薩成道。上生覩史陀天。名護明大士。及應運時至。
乃降神於摩耶。當此土周昭王二十四正宗作九年甲寅。
四月初八日。自摩耶右脇誕生。生時放大智光明。照
十方世界。地涌金蓮花。自然捧雙足。一手指天。一手
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獨尊。


雲門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
下太平 雲峰悅云。雲門雖有定亂之謀。且無出
身之路 琅琊覺云。雲門可謂。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僧問九峰䖍云。承聞和尚有
言。諸聖間出。祇是傳語人。是否。曰是。曰世尊一手
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吾獨尊。為甚麼却
喚作傳語人。峰曰。祇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以
喚作傳語人。


自降生後。種種神異。具如經言。至四十二正宗作二十七年。
年十九。二月八日。欲求出家。而自念言。當復何遇。即
於四門遊觀。見生老病死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
惟。此老病死終可厭離。於是夜子時。有淨居天人。於
[001-0405c]
窓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時至。可去矣。於是諸天捧所
乘馬足。超然凌虗逾城而去。曰不斷八苦。不成無上
菩提。不轉法輪。終不還也。淨飯王思甚。遣其臣勸諭
還宮者萬計。確然不回。入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
藍處。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捨。復至[鬱-山+止]頭藍弗處。
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
日食麻麥。經於六年。世尊自思曰。今此苦行非正解
脫。吾當受食而後成佛。即沐浴於尼連河。天為之偃
樹。世尊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獻乳糜。尋詣畢鉢
樹下。天帝化人。擷瑞草以藉坐。景雲祥風四起紛披。
天魔念。世尊道成。且受折抑。率眾作難。窮現可怖可
欲諸境。世尊泊然不動。以指按地。地大震。魔皆顛仆。
於是降之。故經云。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
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乃於
穆王三年癸未正宗作昭王三十三年戊寅歲。二月七日之夕。入
正三昧。至八日明星出時。廓然大悟。成等正覺。乃歎
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伹以妄想執
著不能證得。時年三十矣。或云成道於臘月八日。以周正二月。乃夏正臘月也
成道後六年。歸為淨飯王說法。王大喜。遣其族五百
貴子。從之出家 世尊一日陞座。大眾集定。文殊白
椎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芭蕉徹云。忙忙者帀地普天 雪竇頌云。列聖叢
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會中若有仙陀客。何
必文殊下一椎 幻寄曰。於斯薦得。則華嚴論所
[001-0406a]
謂。未離兜率巳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巳畢。十世
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
端。是顧虎頭畵人影。雖得其神。而終是畵。香嚴上
樹話。雪峰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話。玄沙三種病
人。亡僧面前觸目菩提。深山巖崖佛法。高峰見雪
巖。巖問睡著未夢主人。都是依樣畵猫兒。咦。此俱
是畵。如何是真。咄。不見雲門云。且道非非想天。今
有幾人退位。過此更參三十年。


世尊一日陞座。默然而坐。阿難白椎曰。請世尊說法。
世尊云。會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故我不說法。阿難以
他心通。觀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還復默然。阿難又
白。適來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巳遣出。世尊何不
說法。世尊云。吾誓不為二乘聲聞人說法。便下座。


南堂靜云。前箭猶輕。後箭深。


世尊一日陞座。迦葉白椎曰。世尊說法竟。便下座
 世尊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優填王思佛。命匠雕栴檀
像。及世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喚三應。乃云。
無為真佛實在我身。


咦。在那一個身。


世尊在忉利九十日。及辭天界而下。四眾八部。俱往
空界奉迎。有蓮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
大僧後見佛。不如用神力變作轉輪聖王。千子圍繞。
最初見佛。果滿其願。世尊纔見乃訶云。蓮花色比丘。
汝何得越大僧見吾。汝雖見吾色身。且不見吾法身。
[001-0406b]
須菩提巖中宴坐。却見吾法身。


薦福懷云。蓮花色比丘。被熱謾且致。還知瞿曇老
人性命在別人手裏麼。


世尊示隨色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此珠所作何色。時
五方天王。互說異色。世尊藏珠復擡手曰。此珠作何
色。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世尊曰。汝何迷倒
之甚。吾將世珠示之。便強說有青黃赤白色。吾將真
珠示之。便總不知。時五方天王。悉自悟道 世尊因
黑氏梵志。獻合歡梧桐花。佛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放
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
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吾今兩手俱
空。更教放下個甚麼。佛曰。吾非教汝放捨其花。汝當
放捨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捨却。無可捨處。是
汝放身命處。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世尊因普眼
菩薩。欲見普賢。不可得見。乃至三度入定。徧觀三千
大千世界。覓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佛曰。汝伹於
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於是普眼纔起一念。便
見普賢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雲居舜云。諸仁者。且作麼生會。雲居道。普眼推倒
世尊。世尊推倒普眼。你道普賢在甚處。


世尊因五通仙人問。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
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仙人應諾。佛曰。那一通你問
我。


雪竇顯云。老胡元不知有那一通。却因邪打正
[001-0406c]
 瑯琊覺云。世尊不知。可謂因正而打邪。五通不知。
因邪而打正 雲峰悅云。大小瞿曇。被外道勘破
了。有旁不肯底出來。我要問你。作麼生是那一通
 翠巖芝云。五通如是問。世尊如是答。要且不會
那一通 寶葉源頌云。那一通你問我。口是禍門。
招因帶果。慚愧慈悲大法王。丙乙離壬不屬火
 斷橋倫頌云。那一通你問我。玄關倒插無鬚鎖。等
閒一掣掣得開。三個老婆相對坐 妙喜云。今時
有一種弄泥團漢。往往在那一通處。錯認定盤星。


世尊一日勅阿難。食時將至。汝當入城持鉢。阿難應
諾。世尊曰。汝既持鉢。須依過去七佛儀式。阿難便問。
如何是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世尊曰。持
鉢去 世尊因有比丘問。我於世尊法中。見處即有。
證處未是。世尊當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當何所
示。是汝此問 世尊因耆婆善別音響。至一塚間。見
五髑髏。乃敲一髑髏。問耆婆。此生何處。曰此生人道。
又敲一曰。此生何處。曰此生天道。又別敲一問耆婆。
此生何處。耆婆罔知生處 世尊因七賢女遊尸陀
林。一女指尸曰。尸在這裏。人在甚處去。一女曰。作麼
作麼。諸姊諦觀。各各契悟。感帝釋散花曰。惟願聖姊。
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具
足。惟要三般物。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
一片。三要呌不響山谷一所。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
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有。女曰。汝若無此。爭解濟人。
[001-0407a]
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佛。佛曰。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
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 世尊因
地布髮掩泥。獻花於然燈佛。然燈見布髮處。遂約退
眾。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剎。時眾中有一賢
于長者。持標於指處插曰。建梵剎竟。時諸天散花相
讚 世尊嘗於阿難行次。見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禮。
阿難曰。此是甚麼人塔。世尊曰。過去諸佛塔。阿難曰。
過去諸佛是甚麼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難曰。
應當如是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處過夏。迦葉欲
白椎擯出。纔拈椎。乃見百千萬億文殊。迦葉盡其神
力。椎不能舉。世尊遂問迦葉。汝擬擯那個文殊。迦葉
無對。


昭覺勤云。可惜放過一著。待釋迦老子道你欲擯
那個文殊。便與一椎。看他作麼合殺 雲居元云。
一家有事百家忙。


城東有一老母。與佛同生。不欲見佛。每見佛來即便
回避。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
至十指掌中。總皆是佛。


雪竇顯云。它雖是個老婆。宛有丈夫之作。既知廻
避稍難。不免吞聲飲氣。如今不欲見佛。即許你。切
忌以手掩面。何故。明眼底[覤-儿+丘]著。將謂雪竇門下。教
你老婆禪。


世尊因文殊至諸佛集處。值諸佛各還本處。唯有一
女人。近於佛坐而入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
[001-0407b]
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伹覺此女。令從三昧起。
汝自問之。文殊繞女人三帀。鳴指一下。乃托至梵天。
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
女人定不得。下方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有罔明菩
薩。能出此女人定。須臾罔明大士。從地湧出。作禮世
尊。世尊勅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
於是從定而出。


五雲逢云。不惟文殊不能出此定。但恐如來也出
此定不得。祇如教意。怎生體解 翠巖真好問僧
文殊是七佛之師。因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從下
方來。因甚却出得女子定。莫有能對者。獨英劭武。
方其問時。以手掐其膝而去。真笑曰。賣匙箸客未
在 洪覺範曰。教中有女子出定因緣。叢林商略
甚眾。自非道眼明白。親見作家。未能明也。大愚芝
禪師每問僧曰。文殊是七佛之師。為甚出女子定
不得。罔明菩薩下方而至。但彈指一聲。便能出定。
莫有對者。乃自代云。僧投寺裏宿。賊打不防家。予
滋愛其語。作偈記之曰。出定只消彈指。佛法豈用
工夫。我今要用便用。不管罔明文殊。雲庵和尚見
之。明日陞座。用前話乃曰。文殊與罔明。見處還有
優劣也無。若言無。文殊何故出女子定不得。只如
今日行者擊動法鼓。大眾同到座前。與罔明出女
子定。是同是別。良久曰。不見道。欲識佛性義。當觀
時節因緣。大眾總是祖師門下客。參玄上士。試諦
[001-0407c]
觀看。若見得。出家事畢。解脫安樂。世俗塵勞不用
閒觀。喝一喝下座。雲庵亦有偈曰。佛性天真事。誰
云別有師。罔明彈指處。女子出禪時。不費纖毫力。
何曾動所思。眾生總平等。日用自多疑 妙喜云。
有一種商量古人公案。謂之針線工夫。又謂之郎
君子弟禪。如商量女子出定語云。文殊是七佛之
師。為甚麼出女子定不得。云文殊與女子無緣。罔
明是初地菩薩。為甚麼出得女子定。云與女子有
緣。下語云。冤有頭債有主。又有商量道。文殊不合
有心。所以出女子定不得。罔明無心。所以出得。下
語云。有心用處還成錯。無意求時却宛然。又有商
量道。文殊為甚麼出女子定不得。杓柄在女子手
裏。罔明為甚麼出得。如蟲禦木。又云因風吹火。又
云爭奈女子何。邪解甚者。至於作女子入定勢出
定勢。推一推。彈指一下。哭蒼天數聲。伏惟尚饗。拂
袖之類。冷地看來。慚惶殺人。妙喜頌云。出得出不
得。是定非正定。罔明與文殊。喪却窮性命 圜悟
勤頌云。大定等虗空。廓然誰辨的。女子與瞿曇。據
令何條直。師子奮迅兮搖蕩乾坤。象王回旋兮不
資餘力。孰勝孰負。誰出誰入。雨散雲收。青天白日。
君不見。馬駒踏殺天下人。臨濟未是白拈賊 尼
妙總頌云。金不博金。水不洗水。兩既不成。一何有
爾。罔明文殊。靴裏弄指 天衣懷頌云。文殊托上
梵天。罔明輕輕彈指。女子黃面瞿曇。看他一倒一
[001-0408a]
起 寶峯照頌云。拂拭瑤琴月下彈。調高雪曲和
應難。五侯費盡平生志。從此詩書懶更看 石門
易頌云。坐擁羣峯覆白雲。鸎啼深谷不知春。巖前
花雨紛紛落。午夢初回識故人 佛燈珣頌云。瞿
曇身心如泥。女子肝腸似鐵。文殊貪尋鍋子。罔明
由來著楔。歷觀大地眾生。不解閉門作活。不動干
戈建太平。雨過青山如黛潑 佛照光頌云。一畝
之地。三蛇九鼠。仔細看來。是何面嘴。


殃崛摩羅。因持鉢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
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產難。殃
崛語長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却
來相報。乃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報言。我從
賢聖法來。未曾殺生。殃崛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
聞。當時分㝃。


徑山杲禪師遊方時。以此因緣。請益湛堂準禪師。
堂曰。正[爬-爪+瓜]著我癢處。這話是金矢法。不會如金。會
得如矢。山曰。豈無方便。堂曰。我有個方便。只是你
剗地不會。山曰。望和尚慈悲。堂曰。殃崛云。我乍入
道未知此法。待問世尊。未到佛座下。他家生下兒
子時如何。佛言我從賢聖法來。未曾殺生。殃崛持
此語未到。它家巳生下兒子時如何。山當時理會
不得。及見圓悟。後過虎丘。閱華嚴經。至菩薩登第
七地證無生法忍云。佛子。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
入菩薩第八不動地。為深行菩薩難可知無差別。
[001-0408b]
離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無量無邊一切聲聞
辟支佛所不能及。離諸喧諍。寂滅現前。譬如比丘
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滅盡定。一切動
心憶想分別悉皆止息。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住不動地。即捨一切功用行。得無功用法。身口意
業念務皆息。住於報行。譬如有人。夢中見身墮在
大河。為欲渡故。發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寤[寤-吾+告]。既
寤[寤-吾+告]巳所作皆息。菩薩亦爾。見眾生身在四流中。
為救度故。發大勇猛。起大精進故。至此不動地。既
至此巳。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皆不現前。
此菩薩摩訶薩。菩薩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
現起。况復起於世間之心。山於是豁然打失布袋。
湛堂所說方便。忽然現前。山後甞頌此因緣。其頌
曰。華陰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徹骨冷。誰家美人
來照影。不照其餘照斜領。鼓山珪公亦同頌云。月
裏仙娥不畵眉。只將雲霧作羅衣。不知夢逐青鸞
去。猶把花枝葢面歸。


世尊一日。因文殊在門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
門來。文殊曰。我不見一法在門外。何以教我入門。


報慈遂徵云。為復是門內語。門外語。溈山喆代云。
吾不如汝。黃龍新云。文殊恁麼道。入得門入不得
門。若入得門。氷消瓦解。


無邊身菩薩。將竹杖量世尊頂。丈六了又丈六。量到
梵天。不見世尊頂。乃擲下竹杖。合掌說偈云。虗空無
[001-0408c]
有邊。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窮劫不可盡 世尊
因乾闥婆王獻樂。其時山河大地皆作琴聲。迦葉起
作舞。王問。迦葉豈不是阿羅漢諸漏巳盡。何更有餘
習。佛曰。實無餘習。莫謗法也。王又撫琴三徧。迦葉亦
三度作舞。王曰。迦葉作舞。豈不是習。佛曰。實不曾作
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語。佛曰。不妄語。汝撫琴。山河大
地木石盡作琴聲。豈不是。王曰是。佛曰。迦葉亦復如
是。所以實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修山主問澄源禪師。乾闥婆王奏樂。直得須彌岌
峇海水騰波。迦葉作舞。作麼生會。源云。迦葉過去
世。普作樂人來。習氣未除。修云。須彌岌峇海水騰
波。又作麼生。源休去。幻寄云。有底道。世尊以藥去
病。澄源以病去藥。夢也未夢見乾闥婆王在。


世尊在第六天。說大集經。勅他方此土人間天上一
切獰惡鬼神。悉皆輯會。受佛付囑。擁護正法。設有不
赴者。四天門王飛熱鐵輪。追之令集。既集會巳。無有
不順佛勅者。各發弘誓。擁護正法。唯有一魔王。謂世
尊曰。瞿曇。我待一切眾生成佛盡。眾生界空。無有眾
生名字。我乃發菩提心。


天衣懷舉云。臨危不變。真大丈夫。諸仁者。作麼生
下得一轉語。與黃面瞿曇出氣。尋常神通妙用智
慧辨才。都使不著。盡閻浮大地人。莫不愛佛。到這
裏。何者是佛。何者是魔。還有人辨得麼。良久云。欲
識魔麼。開眼見明。欲識佛麼。閉眼見暗。魔之與佛。
[001-0409a]
一時穿却鼻孔。妙喜曰。天衣老漢。恁麼批判。直是
奇特。雖然如是。未免話作兩橛。若向何者是佛何
者是魔處休去。不妨使人疑著。却云開眼合眼。郎
當不少。又云。拄杖一時穿却鼻孔。雪上加霜。妙喜
却為黃面老子。代一轉語。待遮魔王如此道了。只
向他道。幾乎錯喚你做魔王。此語有兩負門。若人
檢點得出。許你具衲僧眼。


世尊因調達謗佛。生身入地獄。遂令阿難問。你在地
獄中安否。曰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佛又令問。你
還求出否。曰我待世尊來便出。阿難曰。佛是三界導
師。豈有入地獄分。調達曰。佛既無入地獄分。我豈有
出地獄分。


翠巖真云。親言出親口 湛堂準頌云。好笑提婆
達多。入捺落十小劫波。雖然得三禪妙樂。吹布毛
須還鳥窠 松源岳頌云。地獄天堂八字打開。誰
知無去亦無來。若言巳得三禪樂。未免將身自活
埋。


世尊因文殊。忽起法見佛見。被世尊威神攝向二鐵
圍山。


五雲逢云。甚麼處是二鐵圍山。還會麼。如今人有
起法見佛見。五雲與烹茶兩甌。且道是賞伊罰伊。
同教義不同教義 白雲端云。大眾。世尊當時無
大人相。如今若有向承天這裏。起法見佛見。承天
終不敢教動著他。何謂如此。但得雪消去。自然春
[001-0409b]
到來。五祖演云。白雲則具大慈悲。遂拍手云。曼殊
室利普賢大士。不審今後更敢也無。自云。一度被
蛇傷。怕見斷井索。


世尊因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得四禪定。具五神通。未
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見殺父害母及諸重罪。
於自心內。各各懷疑。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於是文殊
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劒。持逼如來。世尊乃謂文殊曰。
住住不應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為善被害。文殊
師利。爾從本巳來。無有我人。但以內心見有我人。內
心起時。我必被害。即名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
心。如夢如幻。於夢幻中無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
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讚歎曰。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
底。自手握利劒。持逼如來身。如劒佛亦爾。一相無有
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


天童傑云。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文殊費盡腕
頭氣力。且不知此劍來處。帶累釋迦老子。通身是
口。也分疏不下。五百比丘恁麼悟去。入地獄如箭
射。忽若踏翻大海。踢倒須彌。雲門扇子𨁝跳上天。
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又作
麼生商量。良久云。自從舞得三臺後。拍拍元來總
是歌。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
歎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作禮而去。
阿難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讚而去。世尊曰。如世良
[001-0409c]
馬見鞭影而行。


雪竇顯云。邪正不分。過猶鞭影。又云。迷雲既開。决
定見佛。還許它同參也無。若共相委知。則天下宗
師。竝為外道伴侶。如各非印證。則東土衲僧。不如
西天外道。又頌云。機輪曾未轉。轉必兩頭走。明鏡
忽臨臺。當下分妍醜。妍醜分兮迷雲開。慈門何處
生塵埃。因思良馬窺鞭影。千里追風喚得回。喚得
回。鳴指三下。圜悟勤云。鳴指三下。是點破。是撒沙。
徑山杲云。邪正兩分。正猶鞭影 百丈恒舉此。請
益法眼。語未終。法眼云。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
會那。丈從此悟入。


世尊因波斯匿王問。勝義諦中有世俗諦否。若言無。
智不應二。若言有。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義云何。佛
言。大王。汝於過去龍光佛時。曾問此義。我今無說。汝
今無聽。無說無聽。是為一義二義。


翠巖真云。波斯匿王善問。不善荅。世尊善答不善
問。一人理上偏枯。一人事上偏枯。翠巖當時若見。
點一把火。照看黃面老。面皮厚多少 薦福懷云。
諸仁者。大王分明問。世尊分明荅。賓主歷然。作麼
生說個無說無聞底道理。


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世尊曰。說定法。外道曰
今日說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說定法。今日何
說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


五祖戒云。何得將別人物。作自已用 溈山喆云。
[001-0410a]
世尊大似看樓打樓。大溈即不然。待問昨日說定
今日何說不定。但云非汝境界 薦福懷云。黃面
老。被外道拶著。出自偶然。雖然如此。邪正未分。若
人辨得。許你頂門具眼。


世尊因有異學問。諸法是常耶。世尊不對。又問諸法
是無常耶。世尊亦不對。異學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
對我。世尊曰。汝之所問。皆為戲論 世尊甞在尼俱
律樹下坐次。因二商人問。世尊還見車過否。曰不見。
還聞否。曰不聞。莫禪定否。曰不禪定。莫睡眠否。曰不
睡眠。商人乃歎曰。善哉善哉。世尊乃覺而不見 世
尊因長爪梵志索論義。預約曰。我義若墮。當斬首以
謝。世尊曰。汝義以何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為宗。
世尊曰。是見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歎
曰。我義兩處負墮。是見若受。負門處粗。是見不受。負
門處細。一切人天二乘。不知我義墮處。惟有世尊諸
大菩薩。知我義墮。回至世尊前曰。我義兩處負墮。故
當斬首以謝。世尊曰。我法中無如是事。汝當回心向
道。於是同五百徒眾。一時投佛出家。證阿羅漢。


天衣懷頌云。是見若受破家門。是見不受共誰論。
匾擔驀折兩頭脫。一毛頭上現乾坤。


世尊一日坐次。見二人舁猪過。乃問。這個是甚麼。曰
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識。世尊曰。也須問過。


大陽玄云。不因世尊問。洎乎忘却 地藏恩云。瞿
曇老漢。也是無端。大似節目上更生節目。忽被二
[001-0410b]
人呵呵大笑。舁猪便行。一場懡㦬。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
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
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
葉。


白雲端云。迦葉善觀風雲別氣色。雖然如是。還覺
頂門重麼。復頌云。盡說拈花微笑是。不知將底辨
宗風。若言心眼同時證。未免[朦-卄+並-前-刖-一]朧在夢中 僧問
雲峯悅。靈山拈花。意旨如何。悅云。一言巳出。駟馬
難追。迦葉微笑意旨如何。悅云。口是禍門。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黎
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并
勅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曰。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爾時世尊說
此偈巳。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黎衣。傳付於汝。轉
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
足曰。善哉善哉。我當依勅恭順佛教 世尊臨入涅
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
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
法輪耶。


雪峯空云。且道世尊從文殊請。不從文殊請。


世尊於涅槃會上。以手摩胸告眾曰。汝等善觀吾紫
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後悔。若謂吾滅度。非吾
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時百萬億眾。悉得
[001-0410c]
契悟。


雲峯悅云。然膏肓之病。不足以發藥。雲峯今日且
作死馬醫。汝等諸人。皮下有血麼。


爾時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諸大眾。吾今背痛。欲入涅
槃。即往熈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脇累足。泊然宴寂。
復從棺起。為母說法。特示雙足。化婆耆。并說無常偈
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巳。寂滅為樂。時諸弟
子。即以香薪競茶毗之。燼後金棺如故。爾時大眾即
於佛前。以偈讚曰。凡俗諸猛熾。何能致火爇。請尊三
昧火。闍維金色身。爾時金棺從座而舉。高七多羅樹。
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須臾[厂@火]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
穆王五十二正宗作三十六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自世
尊滅後。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後漢永平十年
戊辰歲也 世尊涅槃日。迦葉最後至。世尊乃於槨
中。露雙趺示之。


佛鑑懃頌云。未出王宮巳涅槃。何須雙足露金棺。
致令迦葉雙眉皺。慶喜門前倒剎竿。


諸師拈頌諸經語句



▲經題[米-木+八]字



僧問地藏堔。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審是甚麼字。
藏曰。看取下注脚。徑山杲頌云。以字不成八字非。
爍迦羅眼不能窺。一毛頭上重拈出。憤怒那吒失
却威。幻寄曰。有以漚和二字釋此者。是以柏樹子
話。為三界唯心。同一鼻孔。座主見也。
[001-0411a]


華嚴論



未離兜率巳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巳畢。


徑山杲頌云。利刃有蜜不須䑛。蠱毒之家水莫甞。
不䑛不甞俱不犯。端然衣錦自還鄉。


金剛經



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
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雪竇顯頌云。明珠在掌。有功者賞。胡漢不來。全無
伎倆。伎倆既無。波旬失途。瞿曇瞿曇。識我也無。復
云。勘破了也。圓悟勤云。且道雪竇勘破瞿曇。瞿曇
勘破雪竇。具眼者試定當看。


無我相無人相。


龐居士問講金剛經座主云。無我相無人相。阿誰
講阿誰聽。主無對。士示偈云。無我亦無人。作麼有
疎親。勸君休歷座。何似直求真。金剛般若性。外絕
一纖塵。我聞并信受。纔是假名陳。


文殊所說般若經



清淨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
入地獄。


此山應頌云。飲官酒臥官街。當處死當處埋。寒山
逢拾得。撫掌笑咍咍 徑山杲頌云。壁上安燈盞。
堂前寘酒臺。悶來打三盞。何處得愁來 高峯妙
頌云。涅槃地獄本無差。只為從前被眼遮。三脚驢
兒纔𨁝跳。鑊湯罏炭是吾家。


圓覺經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
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徑山杲頌云。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
[001-0411b]
風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蛺蝶飛。師答林少瞻
云。但將此頌。放在上面。却將經文移來下面。頌却
是經。經却是頌。如此做工夫看。莫管悟不悟。心頭
休要忙。亦不可放緩。如調弦之法。緊緩得其所。則
曲調自成矣 瑯琊覺禪師。甞問講僧曰。如何是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對曰。起即是病。又問。如何是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對曰。息即是病。又問。如何是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對曰。知即是病。又問。如何是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對曰。辨即是病。覺公笑曰。汝
識藥矣。未誠藥中之忌也。寶覺禪師則為之偈曰。
黃花熳熳。翠竹珊珊。江南地煖。塞北春寒。遊人去
後無消息。留得雲山到老看。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雪堂行頌云。枯樹雲充葉。凋梅雪作花。擊桐成木
響。蘸雪喫冬瓜。長天秋水。孤鶩落霞。


裴休為圓覺敘。有云。終日圓覺而未甞圓覺者凡夫
也。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


宋徑山慈辨禪師寶印。別其語曰。具足圓覺。住持
圓覺者凡夫也。終日圓覺。未甞圓覺者如來也。從
容錄。


楞伽經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徑山杲頌云。陜府鐵牛白癩。嘉州大象耳聵。兩個
病痛一般。咄哉漆桶不快。


維摩經



須菩提持鉢入維摩舍乞食。時維摩詰。取鉢
[001-0411c]
盛飯謂言。汝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
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乃至彼外道六師是汝之
師。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入諸邪見。不到彼
岸。住於八難。不得無難。同於煩惱。離清淨法。汝得無
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
養汝者墮三惡道。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汝與
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於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謗
諸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
取食。


妙喜頌云。獨坐許誰知。青山對落暉。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楞嚴經



佛謂阿難。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
不能及。


竹庵珪云。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徑山杲頌云。春至百花開。秋來還落葉。黃面老瞿
曇。休搖三寸舌 海印信頌云。見不及處。江山滿
目。不覩纖毫。花紅柳綠。白雲出沒本無心。流水滔
滔豈盈縮。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隕。


尼無著頌云。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虗空消隕。試問
楊岐栗蓬。何似雲門胡餅。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竹庵珪云。常恨春歸無覔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喝
一喝云。三十年後。莫道能仁教壞人家男女 天
[001-0412a]
目禮頌云。不汝還兮復是誰。殘紅落滿釣魚磯。日
斜風動無人掃。燕子[啣-止+山]將水際飛。咄咄。是無等等
呪。


阿難復白佛言。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徧圓。如是
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
真體。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


卍庵顏頌云。雙劒峯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
時難只得同香火。莫聽閑人說是非。


佛告阿難。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
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
云何非汝。


雪竇顯頌云。全象全牛意不殊。從來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見瞿曇老。剎剎塵塵在半途。湛堂準頌云。
老胡徹底老婆心。為阿難陀意轉深。韓幹馬嘶芳
草渡。戴嵩牛臥綠楊陰。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白雲端頌云。若能轉物即如來。春至山花處處開。
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臺。


法華經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朴翁銛頌云。世間相常住。黃鶯啼綠樹。真個可憐
生。動著便飛去。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炤東方萬八千世界。


圓極岑頌云。蠻奴赤脚上皇州。賣盡珍奇跨白牛。
貪著市朝人作市。又隨歌舞上官樓。多意氣好風
[001-0412b]
流。月冷珠簾挂玉鉤。分明忘却來時路。百尺竿頭
輥繡毬。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昔有僧誦此。忽起疑。日夕不置。忽聞鶯聲。頓然開
悟。遂續前語為偈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
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


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


破庵先頌云。雪子落紛紛。烏盆變白盆。忽然日頭
出。依舊是烏盆。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
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虗。非如非異。不如三界現於
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


圓極岑頌云。岣嶁峯頭神禹[石*白-日+田/廾]。字青石赤形模奇。
無目仙人纔一見。便應撫掌笑嘻嘻。雲暗蒼龍化
葛陂。就中一句是正頌。有人檢點得出。許你具一
隻眼。


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徑山杲頌云。燕坐道場經十劫。一一從頭俱漏泄。
世間多少守株人。掉棒擬打天邊月。


指月錄卷之一
[001-04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