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CBETA)





10《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五十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切有情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如
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當廣分別。問
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諸
有情或有身形廣大。或有身形狹小。身形廣
大者。如大海中有諸有情所得自體其量廣
大。或百踰繕那。或二三四五六七百。或乃至
二十一百踰繕那。如曷邏呼阿素洛帝形量
廣大。長十六千踰繕那。如色究竟天身量身
形狹小者如蚊蟻蠛蠓水醋細蟲。諸明眼人
雖極作意亦不能見。勿有生疑。身廣大
者心亦廣大。身狹小者心亦狹小。欲令此疑
得決定故。顯有情類大種所造色。雖有多
少而心皆等故作斯論。又諸有情或有行
動捷速。或有行動遲緩。行動捷速者。如馬
鹿猫狸等。行動遲緩者。如蠐螬蚯蚓等。勿
有生疑。行動速者心生滅速。行動遲者心
生滅遲。為令此疑得決定故。顯諸有情雖
大種所造色動有遲速。而心生滅無不皆
等。又諸有情或有威儀輕躁。猶若風颷覺
慧漂轉如波上日。或有威儀敦重猶如山
嶽。覺慧沈靜如密室燈。勿有生疑。威儀輕
躁覺慧漂轉者心生滅速。威儀敦重覺慧沈
[151-0769b]
靜者心生滅遲。為令此疑得決定故。顯諸
有情雖威儀有輕重覺慧有浮沈。而心無
不等生等滅。問若諸有情心等生滅。何故威
儀有輕重覺慧有浮沈耶。答有諸有情於
多境界有多心起。有諸有情於一境界有
多心起。若諸有情於多境界起多心者。則
威儀輕躁覺慧漂轉。若諸有情於一境界起
多心者。則威儀敦重覺慧沈靜。由此等緣
故作斯論。一切有情心當言等起等住等
滅耶。答如是。問為一切有情心等生等滅。
彼一切一剎那生一剎那滅耶。為非一切有
情心等生等滅。亦非一切一剎那生一剎那
滅耶。設爾何過。若一切有情心等生等滅。彼
一切一剎那生一剎那滅者。有心位可爾。無
心位云何。謂入無想滅盡定時。餘有情心亦
生亦滅。彼心滅而不生。出無想滅盡定時。
餘有情心亦滅亦生。彼心生而不滅。住無想
滅盡定時。餘有情心亦生亦滅。彼心不生不
滅。云何可說心生滅等同一剎那。若非一
切有情心等生等滅。亦非一剎那生一剎那
滅者。此中所說當云何通。謂一切有情心等
起住滅。答應作是說。一切有情心等生等
滅。彼一切一剎那生一剎那滅。問有心位可
爾。無心位云何。答有心位可爾。無心位亦
可爾。謂入無想滅盡定時。如餘有情心生
彼最初剎那定亦生。如餘有情心滅。彼入定
心亦滅。出無想滅盡定時。如餘有情心生。
彼出定心亦生。如餘有情心滅。彼最後剎那
定亦滅。住無想滅盡定時。如餘有情心剎
[151-0769c]
那剎那亦生亦滅。彼中間定剎那剎那亦生
亦滅。是故有心無心位俱可爾。有餘師說
非一切有情心等生等滅。亦非一切一剎那
生一剎那滅。謂有有情心滅不生。如入無
想滅盡定者。或有有情心生不滅。如出無
想滅盡定者。或有有情心不生不滅。如住
無想滅盡定者。或有有情心亦生亦滅。如
住有心位者。問此中所說當云何通。答此
依量等而說。勿有謂心或大或小故說一
切有情心等。如是說者。一切有情心等起等
滅。彼一切一剎那生一剎那滅。以有為法從
緣生已皆則滅故。有貪心離貪心當言等
起等住等滅耶。答如是。有瞋離瞋有癡離
癡。略散下舉。小大掉不掉。不靜靜。不定定。
不修修不解脫解脫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
耶。答如是。問何故作此論。答諸染污心其
性沈重。諸善心其性輕舉。勿有生疑。染心
生滅遲緩。善心生滅迅速。為令此疑得決
定故。顯二種心生滅時等故作斯論。由二
義故心名有貪。一與貪相應。二為貪所繫
若唯貪相應故名有貪心。則瞋等相應品。
及有漏善無覆無記應名離貪心。然彼亦名
有貪心。貪所繫故。雖由二義心名有貪。此
中但依相應義說無雜亂故。亦由二義心
名離貪。一貪不相應。二是貪對治。若唯貪不
相應名離貪心者。則瞋等相應品亦應名
離貪心。然彼不應名離貪心有染污故。
雖由二義心名離貪。此中但依貪對治說
無雜亂故。有瞋離瞋等皆准此知。是故此中
[151-0770a]
應作是說。有貪心者。謂貪相應。離貪心者。
謂貪對治。有瞋心者謂瞋相應。離瞋心者謂
瞋對治。有癡心者謂癡相應。離癡心者謂癡
對治。略心者謂善心於境攝錄故。散心者謂
染心於境縱逸故。健馱羅國諸論師言。眠相
應心說名為略。以世尊說眠名心略故。
如契經說。云何眠夢。謂眠夢位略聚散心。問
云何釋通見蘊所說。彼說四智如實知略心。
謂法智類智道智世俗智一智如實知散心。
謂世俗智。答彼說不應通以違他說而作
論故。若欲通者當改彼文。略心散心下心
等一智如實知。謂世俗智舉心等四智如實
知如前說。彼說非理。若如是說則染污眠
心。應亦略亦散。眠相應故是染污故。欲令
無如是過。是故如前所說為善。下心者謂
染污心懈怠相應故。舉心者謂善心精進相
應故。小心者謂染污心。小生所習故。大心者
謂善心大生所習故。問無量有情習諸惡行
非諸妙行。染心現前非諸善心。云何名染
心小生所習。善心大生所習耶。答不以眾
故立大小名。此中若能修行白法說名為
大。餘名為小故。三界中唯有一佛而名為
大具白法。故餘類雖多而名為小。以諸白
法不具足故。有說。染心名小。小價得故。謂
染污心不由加行不須財寶。但起少許非
理作意便相續轉如大河流善心名大大價
得故。謂諸善心要由加行。及多加行。雖捨
百千珍寶有能現前。或不現前。有說。染
心名小。少根相應故。謂諸染心或但一根。或
[151-0770b]
二相應無具三者。善心名大。多根相應故。
謂諸善心皆與三根相應無有闕者。有說。
染心名小。少隨轉故。謂諸染心唯三蘊隨轉。
善心名大。多隨轉故。謂諸善心或三蘊或四
蘊隨轉。有說。染心名小。少眷屬故。謂諸染
心無未來修。善心名大。多眷屬故。謂諸善
心有未來修。有說。染心名小。少對治故。謂
多煩惱相續現前。斷少善根後還相續。善
心名大。多對治故。如起一念苦法智忍。頓
斷欲界見苦所斷十種隨眠令永不起。有
說。染心名小。導首劣故。何等名為染心導
首。謂諸無明。如說無明。為導首故。便起無
量惡不善法。及能引生無慚無愧。猶如商
主無眼無足。令諸商人所求不遂。善心名
大。導首勝故。何等名為善心導首。謂諸慧
明。如說慧明為導首故。便起無量諸妙善
法。復能引生殊勝慚愧。猶如商主有眼有
足。令諸商人所求果遂。有說染心名小。威
力小故。善心名大。威力大故。謂無始來所
習惡法。善法纔起悉令遠離。如經多時習
無醎想纔食鹽時彼想皆捨。又如室中多
時積闇燈明纔至彼闇便除。又善法斷惡永
令不生。惡法斷善後必相續。由此等緣染
心名小善心名大。掉心者。謂染污心掉舉相
應故。不掉心者。謂善心行捨相應故。不靜心
者。謂染污心不寂靜相應故。一切煩惱皆不
寂靜性。靜心者。謂善心寂靜相應故。一切善
法皆寂靜性。不定心者。謂染污心散亂相應
故。定心者。謂善心等持相應故。不修心者。謂
[151-0770c]
於得修習修俱不修心。修心者。謂於得修
習修隨一或俱修心。不解脫心者。謂於自性
解脫相續解脫不解脫心。解脫心者。謂於自
性解脫。相續解脫。隨一或俱解脫心。壽當
言隨心轉不隨心轉耶。答不隨心轉。問何
故作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分別
論者說壽隨心轉。問彼何故作是說。依契
經故如契經說。壽煖識三和合非不和合。
如是三法不可施設離別殊異。由此證知
壽隨心轉。為止彼說顯壽不隨心轉故作
斯論。問何故壽不隨心轉。答隨心轉法決定
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壽非與心決定一起一
住一滅故。有說。隨心轉法決定與心一果
一等流一異熟。壽非與心決定一果一等流
一異熟故。有說。隨心轉法決定與心俱生。
壽非決定與心俱生故。有說。隨心轉法法
爾心若善彼亦善。不善無記亦爾。壽唯無記。
若隨心轉者則無記心現在前時壽可轉。善
不善心現在前時壽應斷故。有說。隨心轉
法。法爾心若欲界繫彼亦欲界繫。色無色界
繫不繫亦爾。壽唯三界繫而隨生。此界有此
界壽非餘。若隨心轉者則生欲界欲界心
現在前時壽可轉。色界等心現在前時壽應
斷。乃至生無色界說亦如是。有說。隨心轉
法法爾心若學彼亦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亦
爾。壽唯非學非無學。若隨心轉者非學非無
學心現在前時壽可轉。學心無學心現在前
時壽應斷。有說。隨心轉法法爾心若見所
斷。彼亦見所斷。修所斷不斷亦爾。壽唯修所
[151-0771a]
斷。若隨心轉者則修所斷心現在前時壽可
轉。見斷等心現在前時壽應斷。有說。隨心
轉法。法爾心有彼有。心無彼無。若壽隨心轉
者。有心時壽可轉。無心時壽應斷。則住無
想滅盡等至。及生無想心不行時。應名為
死無命根故。欲令無如是過。是故壽不
隨心轉。問分別論者所引經云何通。如說壽
煖識三和合非不和合。乃至廣說。尊者世友
說曰。此約一所依一相續說。謂此三法於
一所依一相續中皆具可得。不說三法必
互隨轉。若如所說作決定者。應不施設
蘊界處異。以彼經言如是三法不可施設
離別殊異故。然壽是行蘊法界法處攝。煖是
色蘊觸界觸處攝。識是識蘊七心界意處攝。
由此不應如文而取。又此三法若定和合。
無色界應有煖。非情中應有壽識。無想定
等應有識現行。若許便違聖教正理。是故
不可隨文定取。應知此文依容有義說和
合等。


壽當言隨相續轉為一起便住耶。答若欲
界有情不住無想滅盡等至。當言隨相續
轉。若住無想滅盡等至。及色無色界有情。
當言一起便住。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他
宗顯己義故。謂譬喻者不許有非時命終。
所以者何。如契經說。壽終不可救。由此故
知無非時死。為止彼意顯有非時命終故
作斯論。問云何名為隨相續轉。有說。災橫
名為相續。謂生欲界不住無想滅盡等至。
壽隨災橫相續而轉。所以者何。若有於壽
[151-0771b]
非恒作。非恒轉。非受作。非受轉。非時行。
非處行。不修梵行食非宜食非量。生者不
熟熟者持之。於宜匪宜。不能觀察。不服
醫藥。不用醫言。不避災危。作諸凶戲。由
此等故壽便中夭。若有於壽恒作恒轉受作
受轉。時行處行修梵行。食所宜食應量。生
者令熟熟者棄之。於宜匪宜能審觀察服
醫藥用醫言。避災危遠凶戲。由此等故
壽不中夭。有說。色身名為相續。謂生欲界
不住無想滅盡等至。壽隨色身相續而轉。
所以者何。若身平和壽則無夭。若身損壞壽
則中夭。有說。他身名為相續。謂生欲界不
住無想滅盡等至。壽隨他身相續而轉。所
以者何。若有他身於己壽命不為損害壽
便無夭。若為損害壽便中夭。問云何名為
一起便住。答隨因起已便相續住不隨災
橫。自身他身違害而轉。謂生欲界現住無
想滅盡等至。及生上界壽皆不隨外緣而
轉。問欲界不入二無心定。亦有壽量不隨
緣轉。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
義有餘。有說。此中說決定者。謂若住二無
心定壽行決定不隨緣轉。餘或隨緣是故
不說。有說。欲界雖復更有不隨緣轉。然為
顯示二定威力故偏說之。


如經說有情所得自體有四種。一有所得
自體。可為自害不為他害。二有所得自
體。可為他害不為自害。三有所得自體。
可為自害亦為他害。四有所得自體。不
為自害亦不他害。云何有情所得自體可
[151-0771c]
為自害不為他害。謂有欲界戲忘諸天。時
好嚴身耽著嬉戲過時疲極失念而死。復有
欲界意憤諸天。有時忿恚角眼相視。久憤不
勝從彼殞歿。復有一類或龍妙翅。或鬼及
人或復所餘。可為自害非他害者。云何有
情所得自體可為他害不為自害謂處卵
殼或胎藏中。諸根未滿諸根未熟。復有一
類或龍妙翅。或鬼及人或復所餘。可為他
害非自害者。云何有情所得自體可為自
害亦為他害謂諸禽獸或龍妙翅。或鬼及人
或復所餘。可為自害亦他害者。云何所得
自體不為自害亦不他害。謂生色無色界
一切中有。一切地獄。住無想定滅盡定慈定。
隨信行隨法行。最後有菩薩。菩薩母菩薩處
胎時。轉輪王輪王母輪王處胎時。王仙佛使
佛所記者。如殑耆羅殊底穡迦長者子。嗢怛
羅長者子。達弭羅長者子。治奢勝織師子。時
縛迦鳩摩羅等。佛所記者。住最後有補特
伽羅所作未辦。北俱盧洲劫初時人。哀羅伐
拏龍王善住龍王。琰摩王等。及餘一類俱不
害者。是名四種所得自體。世尊說有所得自
體。不為自害亦不他害。時尊者舍利子。從
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何等有情所得自體。不為自害亦
不他害耶。佛告舍利子。非想非非想處有
情。不為自害亦不他害。問因論生論。尊者
舍利子於此所問為了知不。若了知者何
故復問。若不了知云何得名到究竟聲聞。
云何世尊不於非田非器而雨法雨。令所
[151-0772a]
說法空無果耶。有說。尊者了知問。若爾何
故復問。答亦有知而故問。如毘柰耶說。爾
時世尊知而故問為令所說得明了故。又
彼尊者雖自了知。為饒益他是以故問。謂
於眾會有未了知。無無畏故不能問佛。
尊者舍利子成就無畏。為益彼故雖知而
問。有說。尊者亦不了知問。若爾云何得名
到究竟聲聞答不說不知說已則知斯有何
過。問云何不於非田非器而雨法雨。令所
說法空無果耶。答尊者舍利子雖不了知。
而於眾中有餘能知。如慈氏菩薩等故。非
無果若無漏慧。雖爾時舍利子勝。若此俗
慧則慈氏菩薩勝。故佛一時與慈氏菩薩論
世俗諦。舍利子等諸大聲聞莫能解了。問下
地自體亦有俱非自他所害。何故但說非想
非非想處耶。答舉後顯初故作是說。世尊
有處舉後顯初。如此文等有處舉初顯後。
如說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
靜慮具足住。如是等。如舉後顯初舉終顯
始。舉出顯入舉究竟顯加行。應知亦爾。
有說。下地不定是以不說謂下地有情所得
自體。或無災橫如住無想定等。或有災橫
如戲忘諸天等。非想非非想處定無災橫是
故偏說。有說。四靜慮三無色中。亦有如欲
界戲忘死等事。非想非非想處都無此事是
故偏說。有說。下地有情皆有煩惱勢力增
上。彼若現前則便夭歿。非想非非想處無
此煩惱。是故世尊但說彼地。尊者法救作是
釋言。此中為自所害者。謂為自地對治道
[151-0772b]
所害。為他所害者。謂為上地邊對治道所
害。初靜慮自體為自所害。謂自地聖道為他
所害。謂第二靜慮邊世俗道。乃至無所有自
體為自所害。謂自地聖道為他所害。謂非想
非非想處邊世俗道。非想非非想處自體非
自所害。自地無聖道故。亦非他害。無上地
邊世俗道故。由此但說非想非非想處。所
得自體非俱所害。


住無想滅盡等至。壽當言轉為住耶。答當
言轉。問何故作此論。答為令疑者得決
定故。謂住無想滅盡等至諸心心所一切不
行。爾時心心所法不起不滅。勿謂此位所
有壽行。如心心所亦不起滅但凝然住。為
除此疑顯此位壽念念起滅故作斯論。問
云何名轉。答剎那剎那起滅相續故名為轉。
則是遷流非凝住義。如世尊說人壽漸盡
如小河水。若諸有情壽起便住。云何知彼壽
漸盡耶。答由世盡劫盡故。問何故作此論。
答為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前文說若住無
想滅盡等至。及色無色界有情壽。當言一起
便住。或謂彼壽一起不滅。為除此疑顯彼
壽行。離災橫故說一起便住。而實剎那剎
那有生有滅。令壽漸盡故作斯論。問五蘊
皆漸盡。何獨說壽耶。答世尊此中舉壽漸
盡顯五皆有漸盡之義。有說。壽勝佛於此
中。舉勝顯劣故但說壽盡。有說。壽能任
持五蘊。若說壽盡當知已說五蘊盡義。有
說。壽斷眾同分亦斷。眾同分斷五蘊亦斷。佛
隨根本。而說故說壽盡。有說。壽量有增有
[151-0772c]
減有盛有衰故佛偏說問諸趣皆有壽漸盡
義。何故但說人壽漸盡。答佛於爾時為人
說故。有說佛意以人為首。顯諸趣中壽皆
漸盡。有說。佛是人之同類故。所說法多隨
順於人。有說。人壽有極增減盛衰義故。謂
劫初時人壽無量。其後漸減至八萬歲。後更
轉減乃至十歲。如是人壽漸盡義明了可知。
餘趣不爾故佛偏說。問諸大河水亦有漸
盡義。何故但說如小河耶。答大河常流不
可知其漸盡。不如諸小河水。有時盈溢
如夏雨時。有時乾枯如至寒際。諸有情類
壽河亦然。有時盈溢如結生位。有時都盡
如捨命時。是故世尊以小河喻。若諸有情
壽起便住者。謂住二無心定。及上界有情。世
盡劫盡者。有說。細無常名世盡。麁無常名
劫盡。有說。剎那無常名世盡。一期無常名
劫盡。有說。有情數物無常名世盡。非有情
數物無常名劫盡。有說。內法無常名世盡
外法無常名劫盡。


入無想定幾根滅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
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譬喻者分
別論師執。無想定細心不滅。彼作是說。若
無想定都無有心。命根便斷應名為死。不
名在定為止彼意顯無想定都無有心。
有執。此定雖無有心但離欲染則能現
起。以界同故。為遮彼意顯無想定離遍
淨染方能現前。要以第四靜慮為等無間
緣故。由此尊者世友作如是言。云何無想
定謂已離遍淨染未離上染。出離想作意
[151-0773a]
為先。心心所法滅是名無想定。由此因緣
故作斯論。入無想定幾根滅答七。謂意捨
信等五根。何繫心心所滅。答色界繫。此依界
類總相而說。然唯第四靜慮地繫。出無想
定幾根現前。答七。如前說。何繫心心所現
前答色界繫。此亦依界類總相而說。然唯
第四靜慮地繫。由此所說證無想定決定無
心。以入定時但說諸根心心所法滅。而不
說起。於出定時但說諸根心心所法起。而
不說滅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