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03 諸經要集-唐-道世 (TKD)


[31-0116b]


[31-0116b]
諸經要集卷第九悵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擇交部第十六此有五緣
思愼部第十七
述意緣
善友緣
惡友緣
債負緣
懲過緣
述意緣第一
夫理之所窮唯善與惡顧此二途倐
然易辯幽則有罪福苦樂顯則有賢
愚榮辱愛榮憎辱趣樂背苦含識所
必同也今愛榮而不知慕賢求福而
不知避禍譬猶播植粃婢而欲歲取
精糧驅駕駑蹇而望騰超夐絕不亦
惑哉如鳥獸虫卉之智猶知因風假
露託迅附高以成其事奚况於人而
无託友以就其善乎故所託善友則
存名而成德所親闇蔽則身悴而名
惡也故玄軌之宗出於高範切瑳之
意事存我友又如搏牛之虻飛極百
[31-0116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張悵步若
附鸞尾則一翥萬里此豈非其翼工
之所託迅也亦同凣夫溺喪極趣不
越人天若憑大聖之威則高昇十地
同生淨域也善友
緣第二如涅
槃經云阿難比丘說半梵行名善知
識佛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
又云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
云何名爲如法而說如法而行自不
煞生教人不煞生乃至自行正見教
人行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眞善
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
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
布施多聞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識
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
之事不求自樂常爲衆生而求於樂
見他有過不說其短口常宣說純善
之事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善男子如
空中月従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増
長善知識者亦復如是令諸學人漸
遠惡法増長善法善男子若有親近
善知識者本未有定慧解脫解
[31-0117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張悵脫知
見卽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増廣又
云善友當觀是人貪欲瞋恚憑癡思
覺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則
應爲說不淨觀法瞋恚多者爲說慈
悲思覺多者教令數息著我多者當
爲分扸十八界等聞巳修行次第獲
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巳次
第復觀十二因緣如是觀巳次得暖
法従得暖法乃至漸得羅漢辟支佛
果菩薩大乘佛果等依此而生更无
疑滯自利利他不加水乳是名眞善
知識法師之位若不具此非善知識
加水之法不可依承故佛性論引經
偈云无如
无善識惡友損正行蜘蛛落乳中是乳
轉成毒是故
要湏眞實利益衆生先自調伏然後
教人无寡聞失無退行失無散乱失
無輕慢失无顚倒失無貪求失无瞋
恚失无邪行失無著我失無小行失
具此十法名善知識故莊嚴論偈云
多聞
及見諦巧說亦精愍不退此丈夫
[31-0117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四張悵
菩薩勝依止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又共長老
難陀至於一賣香底見彼底上有諸
香裹見巳卽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
難陀汝來取此底上諸香裹物難陀
爾時卽依佛教於彼邸上取諸香裹
佛告難陀汝於漏剋一移之頃捉持
香裹然後放地爾時長老難陀聞佛
如此語巳手執此香於一剋閒還放
地上爾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當自
齅於手看爾時難陀聞佛語巳卽齅
自手佛語難陀汝齅此手作何等氣
白佛言世尊其手香氣微妙无量佛
告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善知
識恒常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
定當得廣大名聞爾時世尊因此事
故而說偈言
若有手執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
湏臾執持香自染親附善知識復然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若人親近惡知識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當來亦墮阿鼻獄
若人親近善知識隨順彼等所業行
[31-0117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五張悵
雖不現證世閒利未來當得盡苦因
又四分律親友意者要具七法方成
親友一難作能作二難與能與三難
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㸦相覆藏六
遭苦不捨七貧賤不輕如是七法人
能行者是親善友應親附之又大莊
嚴論佛說偈言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
涅槃第一樂
又迦羅越六向拜經云善知識者有
四輩一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於人
前直諌於外說人善三病瘦縣官爲
共征訟憂解之四見人貧賤心不棄
捐當念欲富之善知識者復有四輩
一爲吏所捕將歸藏匿於後解決之
二有病瘦消損將歸養視之三知識
死亡官殮視之四知識巳死復念其家
惡友緣第三
如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云惡知識者
有四輩一内有怨心外强爲知識二
於人前好言語背後說人惡三有急
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喜四外如親
厚内興怨謀惡知識復有四輩一小
[31-0118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六張悵
侵之便大怒二有倩使之便不肯行
三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見人死亡
棄之不視
又涅槃經云菩薩摩訶薩觀於惡象
及惡知識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壞身
故菩薩摩訶薩於惡象等心无怖懼
於惡知識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惡象
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
俱壞故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識
者壞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惡象等
唯能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
淨身及以淨心是惡象等能壞肉身
惡知識者壞於法身爲惡象煞不至
三惡爲惡友煞必至三惡是惡象等
但爲身怨惡知識者爲善法怨是故
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識
又増一阿含經世尊說偈云
莫親惡知識亦莫愚従事當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中无有惡習近惡知識後必種惡
根永在暗中行
又中阿舎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第一不欲令
[31-0118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七張悵
怨家有好色雖好沐浴名香塗身然
爲色故瞋恚覆心而作怨家第二不
欲令怨家安隱睡眠雖臥牀枕覆以
錦綺然故憂苦不捨瞋恚覆心而作
怨家第三不欲令怨家而得大利雖
應得利而不得利應不得利而得其
利彼此二法更㸦相違瞋恚覆心而
作怨家第四不欲令怨家有朋友若
有親朋捨離避去因瞋覆心而作怨
家第五不欲令怨家有稱譽彼惡名
醜聲周聞諸方因瞋覆心而作怨家
第六不欲令怨家極大財富彼土富
人儻失財物因瞋覆心而作怨家第
七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徃至善處
彼身口意惡行巳命終必至惡處生
地獄中而作怨家
又阿含經云遠惡近善有四法當急
去避之去百由旬一由旬四十里百
由旬四千里四法者一惡友二惡衆
三或多語戲笑四或瞋或鬪
又善生經云受戒者五處不應行謂
屠兒婬女酒肆國王旃陀羅舎等有
五種業不應作謂賣毒藥釀皮摴蒲
[31-0118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八張悵圍
棋陸慱歌儛倡伎又
寶雲經云持戒之人不聽向破戒家
乞食又
金剛仙論云出家人不許向屠兒酒
肆婬女惡象惡狗等家乞食亦不得
數徃親近之又
大方廣捻持經云佛言善男子佛滅
度後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爲人說法能
令菩薩學大乘者及諸大衆有發一
毛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滴淚者當
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實非菩
薩假稱菩薩謗眞菩薩及所行法復
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若彼此
和合則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違
諍則正法不行此謗法之人極大罪
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若有愚人於
佛所說而不信受雖復讀誦千部大
乘爲人解說獲得四禪以謗他故七
十刧中受大苦惱况彼愚人實无所
知而自貢高乃至誹謗一四句偈當
知是業定墮地獄永不見佛以惡眼
視發菩提心人故得无眼報以惡口
謗發菩提心人故得无舌報
[31-0119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九張悵又賢
愚經云昔佛在世時有微妙比丘尼
得阿羅漢果與諸尼衆自說徃昔所
造善惡業行果報告尼衆曰乃徃過
去有一長者其家巨富唯无子息更
取小婦夫甚愛念後生一男夫婦敬
重觀之无猒大婦心妬私自念言此
兒若大當攝家業我唐勤苦聚積何
益不如煞之卽取鐵鍼刺兒顏上後
遂命終小婦疑是大婦煞卽便語言
汝煞我子大婦爾時謂无罪福反報
之殃卽與呪誓若煞汝子使我世世
夫爲蛇螫所生兒子水漂狼噉自食
子肉身現生埋父母居家夫火而死
作是誓巳後時命終緣煞兒故墮於
地獄受无量苦地獄罪畢得生人中
爲梵志女年漸長大適娶夫家産生
一子後復懷妊月滿欲産夫婦相將
向父母舎至於中路腹痛遂産夜宿
樹下夫時別臥前所呪誓今悉受之
時有毒蛇螫煞其夫婦見夫死卽便
悶絕後乃得蘇至曉天明便取大兒
著於肩上小者抱之涕泣進路路有
一河深而且廣卽留大兒著於
[31-0119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張悵
此岸先抱小者度著彼岸還迎大兒
兒見母來入水趣母水卽漂亡母尋
追之力不能救湏臾之閒俄爾沒死
還趣小兒狼來噉訖但見流血狼藉
在地母時迷絕良久乃蘇遂前進路
逢一梵忘是父親友卽向梵志具陳
辛苦梵志憐愍相對啼哭尋問家中
平安以不梵志答言父母眷屬友小
近日失火一時死盡聞之懊惱死而
復蘇梵志將歸供給如女後復適娶
妊身欲産夫外飮酒日暮乃還婦暗
閉門在内獨坐湏臾婦産夫在門外
喚婦産未竟无人徃開夫破門入捉
婦熟打婦陳産意夫瞋怒故尋取兒
煞以蘇煮之逼婦令食婦食子後心
中酸結自惟薄福乃値斯人便棄逃
走到波羅柰至一園中樹下坐息有
長者子其婦新死日來塚上追戀啼
哭見此女人樹下獨坐卽便問之遂
爲夫婦經於數日夫忽壽終時彼國
法若其生時夫婦相愛夫死之時合
婦生埋時有羣賊來開其塜賊師見
婦面首端正卽納爲婦經於數旬夫
[31-0119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一張悵破他
家爲主所煞賊伴將屍來付其婦復
共生埋經於三日狐狼開塜因而得
出自剋責言宿有何罪旬日之閒遭
斯禍厄死而復蘇今何所歸得全餘
命聞釋迦佛在祗桓中卽徃佛所求
哀出家由於過去施辟支佛食發願
力故今得値佛出家修道得阿羅漢
逵知先世煞生之業所作呪誓墮於
地獄現在辛酸受斯惡報无相代者
微妙自說昔大婦者今我身是雖得
羅漢恒熱鐵鍼従頂上入足下而出
晝夜患此无復堪忍殃禍如是終无
朽敗又入大乘論堅意菩薩說偈云
誹謗
大乘法法定趣惡道焚燒甚苦痛業報
罪信爾若従地獄出後受餘惡報諸根
常缺陋永不聞法音設使得聞者復生
於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獄債負
緣第四如法
句喻經云昔佛在世時有賈客名弗
迦沙王入羅閱城分衞於城門中有
新産牸牛被所觝煞牛主怖懼賣牛
轉與他人其牽牛欲飮水牛従
[31-0120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二張悵
後復觝煞其主其主家人瞋恚取牛
煞之於巿賣肉有田舎人買取牛頭
貫擔持歸去舎里餘坐樹下息以牛
頭掛樹枝湏臾繩斷牛頭落下正墮
人上牛角刺人卽時命終一日之中
凣煞三人缾沙王聞之恠其如此卽
與羣臣徃詣佛所具問其意佛告王
曰徃昔有賈客三人到他國内興生
寄住孤獨老母舎應與雇舎直見老
母孤獨欺不欲與伺老母不在默去
不與母歸不見客卽問比居皆云巳
去老母瞋恚尋後逐及疲頓索直三客逆
罵我前巳與云何復索同聲共觝不
肯與直老母單弱不能奈何懊惱罵
呪我今窮厄何忍欺觝願我後世所
生之處若當相値要當煞汝正使得
道終不相置佛語缾沙王爾時老母
者今此牸牛是也三賈客者弗迦沙
等三人爲牛所觝煞者是也於是世
尊卽說偈言惡言
罵詈憍陵篾人興起是行疾怨
滋生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
忍惡疾怨自滅夫士之生
[31-0120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三張悵
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又出曜經云昔罽賓圈中有兄弟二
人其兄出家得阿羅漢弟在家中治
修居業時兄數來教誨勸弟布施持
戒修善作福現有名譽死生善處而
弟報曰兄今出家不慮官私不念妻
子田業財寶我有此務而兄數誨不
用兄教後病命終生在牛中爲人所
驅駄鹽入城兄従城中出遇見之卽
爲說法時牛聞巳悲哽不樂牛主見
巳語道人曰汝何道說而使我牛愁
憂不樂道人報曰此牛前身本是我
弟昔曰負君一錢鹽債故墮牛中以
償君力牛主聞巳語道人曰君弟昔
曰與我親友是時牛主卽語牛曰吾
今放汝不復役使牛聞感激至心念
佛自投深澗卽便命終得生天上受
極快樂以是因緣若人負債不
不償
又成實論云若人負債不償墮牛羊
麞鹿驢馬等中償其宿債
又毗婆沙論云曾聞有一女人爲餓
鬼所持卽以呪術而問鬼言何以惱
[31-0120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四張悵
他女人鬼答之言此女人者是我怨
家五百世中而常煞我我亦五百世
中斷其命根若彼能捨舊怨之心我
亦能捨爾時女人作是言我今巳捨
怨心鬼觀女人雖口言捨而心不放
卽斷其命
又雜寶藏經云目連至恒河邊見五
百餓鬼羣來趣水有守水鬼以鐵杖
驅逐令不得近於是諸鬼俓詣目連
礼目連足各問其罪一鬼曰我受此
身常患熱渴先聞恒河水清且涼歡
喜趣之沸熱壞身試飮一口五藏燋
爛臭不可當何因緣故受如此罪目
連曰汝先世時曾作相師相人吉凶
少實多虛或毀或譽自稱審諦以動
人心詐惑欺誑以求財利迷惑衆生
矢如意事
復有一鬼言我常爲大狗利牙赤白
來噉我肉唯有骨在風來吹起肉續
復生狗復來噉此苦何因目連答言
汝前世時作天祠主常教衆生煞羊
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今曰以肉
償之
[31-0121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五張悵
復有一鬼言我常身上有糞周遍塗
渾亦復噉之是罪何因目連答曰汝
前世時作婆羅門惡邪不信道人乞
食取鉢盛滿糞以飯著上持與道人
道人持還以手食飯糞汙其手是故
今曰受如此罪也
復有一鬼言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
腳甚細如鍼不得飮食何因此苦目
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
貴飮酒縦橫輕欺餘人奪其飮食飢
困衆生故受此苦
復有一鬼言我常趣溷欲噉食糞有
大羣鬼捉杖驅我不得近廁口中爛
臭飢困无頼何困如此目連答言汝
前世時作佛啚主有諸白衣供養衆
僧供辦食具汝以麤供設客僧細者
自食故受此苦
復有一鬼言我身上遍滿生舌斧來
斫舌斷復續生如此不巳何因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道人衆僧差
作蜜漿石蜜塊大難消以斧斫之盜
心噉一口以是因緣故還斫舌也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七枚熱鐵丸直
[31-0121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六張悵
入我口入腹五藏燋爛出復還入何
因故受此罪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
沙彌行果苽子到自師所敬其師故
偏心多與實長七枚故受此苦
復有一鬼言有二熱鐵輪在我兩腋
下轉身燋爛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
前世時與衆僧作餠盜心取二番挾
兩腋底故受此苦
復有一鬼言我癭九極大如甕行時
檐著肩上住則坐上進止患苦何因
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巿令常
以輕稱小斗與他重稱大斗自取常
自欲得大利於巳侵剋餘人
復有一鬼言我常兩肩有眼胸有口
鼻常无有頭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
前世時恒作魁膾弟子若煞罪人時
汝常歡喜心以繩著結挽之故受
此苦
復有一鬼我常有熱鐵鍼入出我身
受苦无頼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
世時作調馬師或作調象師象馬難
制汝以鐵鍼刺腳又時牛遲亦以鍼
刺故受此苦
[31-0121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七張悵復有
一鬼言我身常有火出自燃懊惱何
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國王
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愛常生妬心
伺欲危害値王臥起去時所愛夫人
眠猶未起著衣卽生惡心正値作餠
有熱麻油卽以灌其腹上腹爛卽死
故受此苦復有
一鬼言我常有旋風迴轉我身不得
自在隨意東西心常惱悶何因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作卜師或時
實語或時妄語迷惑人心不得隨意
故受此苦復有
一鬼言我身常如塊肉元有腳手眼
耳鼻等恒爲虫鳥所食罪苦難堪何
因緣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與
他藥墮他兒故受此苦復有
一鬼言我常有熱鐵籠籠絡我身燋
熱懊惱何因受此目連答言汝前世
時常以羅網掩捕魚鳥故受此苦
復有
一鬼言我常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
人來煞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
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婬犯
[31-0122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八張悵
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捉縛打煞
或畏官法戮之都巿恐怖相續故受
此苦
復有一鬼問言我受此身肩上常有
銅缾滿中洋銅手捉一杓取自灌頭
擧體燋爛如是受苦无數无量有何
罪咎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出家爲道
僧典飮食以一酥缾私著餘處有客
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巳出酥行與舊
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
藏隱雖與不等由是緣故受此罪也
譬喻經云昔外國有人死魂自鞭其
屍傍人問曰是人巳死何以復鞭報
曰此是我故身爲我作惡見經戒不
讀偸盜欺詐犯人婦女不孝父母兄
弟惜身及財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墮
惡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來
鞭之耳
又依无量壽經云憍梵波提過去世
曾作比丘於他粟田邊擿一莖粟觀
其生熟數粒墮地五百世作牛償之
故智度論云以其習氣後得人身産
出牛蹄呞食佛愍之出家得阿羅漢果
[31-0122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十九張悵
懲過緣第五
如維摩經云故以若干苦切之語乃
可入律書云聞諌如流斯言可錄佷
戾不信惡馬難調撫膺多愧常以自
箴庶有聞論致序心曲今欲緘其言
而整其身者未若先挫其心而次折
其意故經云制之一處无事不辦譬
如金山窟狐兎所不敢停深淵澄海
蛙黽所不肯宿故知潔其心而淨其
意者則三塗報息四德常滿防意如
城守口如缾可謂金河辵寄屬在伊
人玉門化廣信於斯矣旣筞斯三業
則能除四患何等四患謂生老病死
也故受胎經云衆生受胎之時備盡
艱難冥冥漠漠狀若浮塵十月將滿
母胎知苦業風催促頭向産門墮地
鞭觸如在刀山風激冷觸如似寒氷
當爾之時生爲實苦
又涅槃經云譬如燈炷唯頼膏油膏
油旣盡勢不久停人亦如是唯頼壯
膏壯膏旣盡衰老之炷何得久住
又出曜經佛說老苦偈云
少時意盛壯爲老所見逼形衰極枯槁
[31-0122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張悵
氣竭憑杖行
又佛說死苦偈云
氣絕神逝形骸蕭索人物一統
無生不終
又涅槃經云夫死者於嶮難處无有
資糧去處懸遠而无伴侣晝夜常行
不知邊際深邃幽暗无有燈明入無
門戶而有處所雖无痛處不可療治
徃無遮止到不得脫
又無量壽經云獨生獨死獨來獨去
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幽幽
冥冥別離長久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甚難甚難復得相値夫生則喜親族
歡聚盡慈愛之心死則朝亡暮殯便
有恐畏分離之狀歌哭相送徃者不
知反室空堂寂滅無覩存亡有無變
化俄頃故出曜經佛重說死苦偈云
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巳生皆有苦
熟能致不死
猶如死囚將詣都巿動向死道
人命如是如河駃流徃而不返
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又華嚴經有十種慢業應當避之一
[31-0123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一張悵於尊
重福田和尙阿闍梨父母沙門婆羅
門所而不尊重恭敬供養是爲慢業
二有諸法師得勝妙法於大乘深法
知出生死道得陀羅尼成就多聞具
智惠藏善能說法而不信受恭敬供
養是爲慢業三聽受法時若聞深法
應發離欲心歡喜无量而不讃法師
令衆歡喜是爲慢業四起慢心自高
陵彼不省巳實不調自心是爲慢業
五起計我心見有功德智慧者不讃
其美見无德者反說其善若聞讃他
於彼人所起嫉妬心是爲慢業六若
有法師知是法是律是實是佛語以
憎嫉故說言非法非律非實非佛語
欲壞他信心故是爲慢業七自敷高
座我爲法師不應執事不應恭敬供
養餘人諸修梵行尊長有德悉應恭
敬供養於我是爲慢業八遠離頻蹙
惡眼視彼常以和顏等觀衆生言常
柔軟无有麤獷離恚恨心而於彼法
師求其過惡是爲慢業九以我慢心
於多聞者不徃恭敬起聽聞法留難
亦不諮問何等爲善何等不善
[31-0123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二張悵
何等應作何等不應作何等業長夜
饒益一切衆生作何等行不益衆生
作何等行従明入明作何等行従冥
入冥如是人輩爲我心漂沒不能得
見出要正道是爲慢業十起慢心故
不値諸佛難得之法消盡宿世所種
善根不應說而說起呵責心更相譏
論住如是法應入邪道但菩提心劣
故而不永捨菩薩所行雖不捨菩薩
道而於无量百千萬刧尙不値佛何
况聞法是爲慢業
又出曜經偈云
衆生爲慢緾染者於憍慢爲見所迷惑
不免生死際
故知凣夫爲惡雖少後世深苦獲无
邊報如毒在心人意不同白衣營生
不知顧死然生不可保死必奄至尋
此危命非朝則夕俄頃之閒凶變無
常徒修田宅愛戀妻兒
又法句喻經云佛在舎衞國時城中
有婆羅門年向八十財富无數爲人
難化不識道德不計无常更作好舎
前庌後堂涼臺溫室東西兩廂廡數
[31-0123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三張悵
十梁唯後堂前距陽未訖時婆羅門
恒自經營指授衆事佛以道眼見此
老公命不終曰當就後世不能自知
而方忪忪繕治精神无福甚可憐愍
佛將阿難徃到其門慰問老公得无
勞倦今作此舎何所爲安公言前庌
待客後堂自處東西二廂當安兒息
財物僕使夏止涼臺冬入溫室佛語
老公久聞宿德思遲談講佛有要偈
存亡有益欲以相贈不審可不願小
廢事共坐論說不耶老公答言今正
大遽不容坐語後日更來當共善叙
所云要偈便可說之於是世尊卽說
偈言
有子有財愚唯汲汲我且非我
何有子財暑當止此寒當止此
愚多預慮莫知來變愚曚愚蔽
自謂我智愚而稱智是謂極愚
婆羅門言善說此偈今實遑遽後來
更論之於是世尊傷之而去老公於
後自授屋椽椽墮打頭破卽時命過
室家啼哭驚動四隣佛去未遠便有
此變里頭逢諸梵志數十人問佛従
[31-0124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四張悵利才
何所來佛言屬到此死老公舎爲公
法不信佛語不知无常今者忽然
巳就後世具爲諸梵志更說前偈義
聞之欣然卽得道跡於是世尊爲說
偈言
愚暗近智如瓢酌味雖乆狎習
猶不知法開逵近智如舌嘗味
雖湏臾習卽解道要愚人造行
爲身招禍決心作惡自致重殃
爲行不善退見悔老致涕流面
報申宿習
時諸梵志重聞此偈益懷䔍信爲佛
作礼歡喜奉行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見他親友
㸦相破壞以懷怨結能爲和合命終
生欲愛天隨心所念卽得五欲自娛
若有衆生見人破亡爲他抄掠救令
得脫或於險處教人正道或疑怖處
令他安隱命終生正行天天女供養
受五欲樂若生人中生於正見大長
者家若有人能柔軟深心離一切垢
涅槃解脫猶如在手軟心之人心如
白鑞修行善業衆人所信麤鑛之人
[31-0124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五張悵
心如金剛恒常不忘怨結之心行不
調伏衆人所憎不愛不信爾時孔雀
菩薩以佛經偈而說頌曰
善人心柔軟猶如成練金斯人内外善
速得脫衆苦若人心噐調一切皆柔軟
斯人生善種猶如良福田
又呵鵰阿那含經云阿那含有八事
不欲令人知何等爲八一不求不欲
令人知二信不欲令人知三自羞不
欲令人知四自慙不欲令人知五精
進不欲令人知六自觀不欲令人知
七得禪不欲令人知八黠慧不欲令
人知所以不欲令人知者不欲煩擾
於人故頌曰
瞻蔔改蓬心伊蘭變芳樹規輪時有缺
晧絲不常素三益竊所忻四隟行當護
勗哉深自勉誡之誠可慕
思愼部第十七此有五緣
述意緣
愼過緣
愼禍緣
愼境緣
愼用緣
[31-0124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六張悵
述意緣第一
夫思愼防過无患之理緘口息謗離
惡之原誡始愼終是君子之鹽梅敬
初護末是養生之要趣庶鑑罪福之
沉浮知吉凶之樂苦譬目暗於自見
借鏡以觀形髪拙於自理必假擳以
自通故面之所以形明鏡之力也髮
之所以理玄擳之功也行之所以芳
善言之益也果之所以勝善因之善
也是故身之將敗必不納正諌之言
命之將終必不可受之良藥也
愼過緣第二
如大集經濟龍品云爾時衆中有一
盲龍名曰頗羅機梨奢擧聲大哭作
如是言大聖世尊願救濟我願救濟
我我今身中受大苦惱曰夜常爲種
種諸虫之所唼食居熱水中无時暫
樂佛言梨奢汝過去世於佛法中曾
爲比丘毀破禁戒内懷欺詐外現爲
相廣貪眷屬弟子衆多名聲四遠莫
不聞知我和尙得阿羅漢果以是因
緣多得供養獨受用之見持戒人反
惡加說彼人懊惱如是念言世世生
[31-0125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七張悵中願
我所在食汝身肉如是惡業死生龍
中是汝前身衆生願故食噉汝身惡
業因緣得此盲報又過去无量刧中
在融赤銅地獄之中常爲諸虫之所
食噉龍聞此語憂愁啼哭作如是言
我等今者皆悉至心咸共懺悔願令
此苦速得解脫彼龍衆中二十六億
諸餓龍等念過去身皆悉雨淚念過
去身於佛法中雖得出家備造惡業
經无量身在三惡道以餘報故猶在
龍中受極大苦如靑色龍我亦如是
爾時世尊語諸龍言汝可持水洗如
來足令汝殃罪漸得除滅時一切龍
以手掬水水皆成火變作大石滿於
手中生大猛焰棄巳復生如是至七
一切龍衆見如是巳驚怖懊惱啼泣
雨淚佛教立大誓願巳焰火皆滅乃
至八過以手捧水洗如來足至心懺
悔佛記諸龍彌勒佛時當得人身値
佛出家精進持戒得羅漢果時諸龍
等得宿命心自念過業於佛法中或
爲俗人親屬因緣或復聽法來去雜
緣所有信心捨施種種花果飮
[31-0125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八張悵
食共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說云我
常喫噉四方衆僧花果飮食或有說
言我徃寺舎布施衆僧或復礼拜如
是喫噉或復說言我従毗婆尸如來
法中曾作俗人乃至有說我釋迦牟
尼佛法之中曾作俗人或以親舊問
訊因緣或復來去聽法因緣徃還持
舎有信心人供養僧故捨施華果種
種飮食比丘得巳迴施於我我得便
食彼業恩緣於地獄中經无量刧大
猛火中或燒或煮或飮洋銅或呑鐵
九従地獄出墮畜生中捨畜生身生
餓鬼中如是種種備受辛苦惡業未
盡生此龍中常受苦惱佛告諸龍此
之惡業與盜佛物等无差別此五逆
業其罪如半汝等今當盡受三歸一
心修善以此緣故於賢刧中値最後
佛名曰樓至於彼佛世罪得除滅時
諸龍等聞是語巳皆悉至心盡其形
壽各受三歸時彼衆中有盲龍女口
中膖爛滿諸雜虫狀如尿尿乃至穢
惡猶若婦人根中不淨臊臭難看種
種噉食膿血流出一切身分常爲蚊
[31-0125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二十九張悵
虻諸惡毒蠅之所唼食身體臭處不
可見聞爾時世尊以大悲心見彼龍
婦眼盲困苦如是問言妹何緣故得
此惡身於過去世曾爲何業龍婦答
言世尊我今此身衆苦逼迫无暫時
得停設復欲言而不能說我念過去
三十六億於百千年生惡龍中受如
是苦乃至曰夜刹那不停爲我徃昔
九十一刧於毗婆尸佛佛法之中作
比丘尼思念欲事過於醉人雖復出
家不能如法於伽藍内犯於法律恒
受三惡道受諸燒煮說此語巳願救
濟我身爾時世尊說實語巳卽以少
水瀉龍口中火及虫膿悉皆滅盡龍
口清涼作如是言大聖如來我憶過
去迦葉佛時曾作俗人在田犂地有
一比丘來従我乞求五十錢我時報
言聽待穀熟當與汝食比丘復言若
當五十不可得者願乞十文我於爾
時瞋彼比丘而語之言乃至十文亦
不相與時彼比丘心生懊惱又於餘
時徃寺舎中入樹林中輒便盜取現
在僧物十菴羅果而私食之彼業因
[31-0126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張悵
緣地獄受苦惡業未盡生野澤中作
餓龍身常爲種種諸虫食噉膿血流
溢飢渴苦惱又彼比丘以瞋忿心惡
業緣故死便卽作小毒龍身生我腋
下嘴於我血熱氣觸身不可堪忍是
故我身熱膿血滿龍白佛言大悲世
尊唯願慈哀救濟於我令我脫彼怨
家毒龍爾時世尊以手沙水發誠實
語作如是言我曾徃昔於飢饉世爾
時願作大身衆生長廣无量以神通
力於虛空中唱如是言彼野澤中有
大身虫名曰不瞋汝等可徃取其身
肉以爲飮食可得不飢時彼世中人
非人等聞此聲巳一切悉徃競取食
之說是眞實諦信語時彼龍腋下小
龍卽出時此二龍倶白佛言世尊我
等乆近離此龍身解脫殃罪佛告龍
言此業大重次五無閒何以故若有
四方常住僧物或現前僧物䔍信檀
越重心施物或花果樹園飮食資生
牀褥敷具疾病湯藥一切所湏私自
費用或持出外乞與知識親里白衣
此罪重於阿鼻地獄所受果報是故
[31-0126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一張悵
汝等可受三歸歸三寶巳乃可得徃
於冷水中如是三稱三受身卽安隱
得入水中爾時世尊卽爲諸龍而說
偈言
寧以利刀自割身支節身分肌膚肉
所有信心捨施物俗人食者實爲難
寧呑大赤熱鐵丸而使口中光焰出
所有衆僧飮食具不應於外私自用
寧以大火若湏彌以手捉持而自食
其有在家諸俗人不應輒食施僧食
寧以利刀自屠膾身體皮膜而自噉
其有在家諸俗人不應受取僧雜食
寧以自身投於彼滿室大火猛焰中
其有在家俗人輩不應坐臥僧牀席
寧以大熱炎鐵錐拳手握持便燋爛
其有在家俗人等不應私用於僧物
寧以勝利好刀砧而自臠切其身肉
勿於出家清淨人發起一念瞋恚心
寧以自手挑兩眼捐棄投之擲於地
其有習行善法者不應懷忿瞋心視
寧以熱鐵鍱其身東西起動行坐臥
不應瞋忿心妬嫉而著衆僧淨施衣
寧飮灰汁鹹鹵水熱沸爍口猶如火
[31-0126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二張悵不應
懷貪恚惡心服食衆僧淨施藥爾時
世尊說此偈巳一萬四千諸龍衆皆
悉受三歸所有過去現在業報諸苦
惱中而得解脫深信三寶其心不退
復有八十億諸龍衆等亦於三寶起
歸敬心又大
集經云或作比丘所得種種資生之
具皆是信心檀越所施而是衆生或
自食噉或與他人或共衆人盜竊隱
藏私處自用如是業故墮三惡道久
受勤苦復有衆生貧窮下賤不得自
在是故出家望得富饒解脫安樂旣
出家巳懈怠嬾墮不讀誦經禪慧精
勤捨而不習樂知僧事復有比丘晝
夜精勤樂修善法讀誦經典坐禪習
慧不捨湏臾以是因緣感諸四輩種
種供養時知事人得利養巳或自私
食或復盜與親舊俗人以是等緣乆
處惡道出巳還入如是愚暝不懼當
來果報輕重我今戒勅沙門弟子念
法住持不得自稱我是沙門眞法行
人倚衆僧故受他信施物或餠或菜
或果或花但是衆僧所食之物
[31-0127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三張悵
不得輒與一切俗人亦不得云此是
我物別衆而食又亦不得以衆僧物
貯積興生種種販賣云有利益招世
譏嫌又亦不得出貴收賤與世爭利
又亦不得爲於飮食及僧因緣使諸
衆生墮三惡道應湏勸引安善法中
令比丘衆眞信三寶攝諸衆生乃至
父母令得安隱置三解脫
又十輪經云若有四方僧物資生雜
物等持戒破戒如是人等悉不與之
以是因緣命終巳後皆墮阿鼻地獄
愼禍緣第三
如舊雜譬喻經云昔有一國五穀熟
成人民安寧无有疾病晝夜伎樂人
無憂惱王問羣臣我聞天下有禍何
類答曰臣亦不見王便使一臣至於
隣國求覓禍之神則化作一人於巿
中賣之狀類如豬持鐵鎖繫縛賣之
臣問此名何等答曰禍母臣曰賣不
答曰賣問曰索幾錢答曰千萬問曰
此食何等答曰食鍼一升旣買得巳
臣使家家發求覓鍼如是人民兩兩
三三相逢求鍼使諸郡縣處處擾乱
[31-0127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四張悵
百姓所在之處患毒无聊臣白王日
雖得禍母致使民乱男女失業欲煞
棄之未審許不王言大善便於城外
將煞刺便不入斫則不傷割而不死
積薪燒之身赤如火便走出去過里
燒里過巿燒巿入城燒城入國燒國
擾乱人民飢餓困苦坐由猒樂買禍
致苦也此喻女色欲火所燒男子
貪毒至死不知苦也
愼境緣第四
如正法念經孔雀菩薩告諸天衆若
有比丘畏於惡名則離諸過所謂不
入女人戲笑之處不入酒肆不近沽
酒不與共語不近嗜酒人亦不與語
不近賊人不近先作大惡之人不近
好鬪之人不近陰惡懷毒人不近无
恒數捨道人不近愽戲人不近伎樂
人不近小兒不近繫縛女色人不近
輕躁人不近不護口人不近貪人不
近販賣欺誑人不近巧僞巿道世所
惡賤人不近掘河池人不近黃門女
人同路一步不近調象人不近魁膾
人不近調馬人不近斷見人不近無
[31-0127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五張悵戒人
如是惡人不應親近近如是人必與
同行是故比丘當畏惡名不應與此
不淨業人同路行於一足之地而說
頌曰若人
近不善則爲不善人是故應離惡莫行
不善業隨近何等人數數相親近近故
同其行或善或不善一切人求善當近
於善人如是能得樂善則非苦因近善
増功德近惡増尤甚功德及惡相今如
是略說若近於善人則得善名稱若近
不善人令人速輕賤常應親善人遠離
於惡友以近善人故能捨諸惡業又雜
阿含經云尒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
木杵常用不止曰夜消減如是比丘
従本巳來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
後夜不勤覺悟修習善法當知是輩
終曰捐減不増善法如彼木杵又自
愛經云佛言夫人處世心懷毒念口
施毒言身行毒業斯三出于心身口
唱成其惡以加衆生衆生被毒卽結
怨恨誓心欲報或現世獲或身終後
魄靈昇天卽下報之人中畜生鬼神
太山更相剋賊皆由宿命非空
[31-0128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六張悵
生也佛說偈言
心爲法心心尊心中使心非愚
卽言卽行罪苦自追車轢乎轍
心爲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卽言卽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
又舊雜譬喻經云昔有鱉遭遇枯旱
湖澤乾竭不自致有食之池時有大
鶴集住其邊鱉従求哀乞相濟度鶴
啄銜之飛過都邑鱉不默聲問此何
等如是不止鶴便應之口開鱉墮人
得屠食夫人愚頑不謹口舌其譬如是
又法句喻經云佛告婆羅門世有四
事人不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貧何
謂爲四一者年盛力壯愼莫憍慢二
者年老精進不貪婬妷三者有財珎
寶常念布施四者就師學問聽受正
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謂之有常不
計成敗一旦離散譬如老鶴守此空
池永无所得於是世尊卽說偈言
晝夜慢墮老不止婬有財不施
不受佛言有此四弊爲自侵欺
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
老見蹈賤不修梵行又不富貴
[31-0128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七張悵
老如白鶴守伺空池旣不守戒
又不積財老羸氣竭思故何逮
老如秋葉汙穢繿縷命疾脫至
不用後悔
又雜寶藏經云佛言昔迦尸國王名
爲惡受極作非法苦惱百姓殘賊无
道四遠賈客珎奇勝物皆稅奪取不
酬其直由是之故國中寶物遂至大
貴諸人稱傳惡名流布爾時有鸚鵡
王在於林中聞行路人說王之惡卽
自思念我雖是鳥尙知其非今當詣
彼爲說善道彼王若聞我語必作是
言彼鳥之王猶有善言奈何人王爲
彼譏責儻能改修尋卽高飛至王園
中迴翔下降在一樹上値王夫人入
園遊觀于時鸚鵡鼓翼嚶鳴而語之
言王今暴虐无道之甚殘害萬民毒
及鳥獸含識嗷嗷人畜憤結呼嗟之
音周聞天下夫人荷剋與王無異民
之父母豈應如是夫人聞巳瞋恚熾
盛此何小鳥罵我溢口遣人伺捕爾
時鸚鵡不驚不畏入捕者手夫人得
之卽用與王王語鸚鵡何以罵我鸚
[31-0128c]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八張悵鵡答
言說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罵王時
王問言有何非法答言王有七事非
法能危王身問言何等爲七答言一
者躿荒女色不敬眞正二者嗜酒醉
乱不恤國事三者貪著棋慱不修礼
敬四者遊獵煞生都无慈心五者好
出惡言初不善語六者賦役謫罰倍
加常則七者不以義理刧奪民財有
此七事能危王身又有三事傾敗王
國王復問言何謂三事答言一者親
近邪佞諂惡之人二者不附賢勝不
受善言三者好伐他國不養人民此
三不除傾敗之期非旦則夕夫爲王
者率土歸仰王當如槗濟度萬民王
當如稱親踈皆平王當如足不違聖
蹤王者如日善照世閒王者如月與
物清涼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者如
天覆蓋一切王者如地載養万物王
者如火爲諸万民燒除惡患王者如
水潤澤四方應如過去轉輪聖王乃
以十善道教化衆生王聞其言深自
慙愧鸚鵡之言至誠至疑我爲人王
所行无道誠遵其教奉以爲師
[31-0129a]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三十九張悵受修
正行爾時國内風教旣行惡名消滅
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无不
歡喜爾時鸚鵡者我身是也爾時迦
尸國王惡受者今輔相是也爾時夫
人者今輔相夫人是也愼用
緣第五又僧
祗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
名波羅柰國名伽尸時有一婆羅門
於曠野中造立義井爲放牧行者皆
就井飮幷及洗浴時曰向暮有羣野
干求趣井飮地殘水有野干主不飮
地水便内頭灌中飮水飮巳戴灌高
擧撲破瓦灌灌口猶貫其項諸野干
輩語野干主若濕樹葉可用者常當
護之况復此灌利益行人云何打破
野干主言我作是樂但當快心那知
他事時有行人語婆羅門汝灌巳破
復更著之猶如前法爲野干所破乃
至十四諸野千輩數數諌之猶不受
語時婆羅門便自念言是誰破灌當
徃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德
井而作留難便作木灌堅固難破令
頭易入難出之者亦著井邊然
[31-0129b]
諸經要集卷苐九苐四十張悵
捉杖屛處伺之行人飮訖野干主如
前入飮飮訖撲地不能令破時婆羅
門捉杖打煞空中有天說此偈
言知識慈心語佷㑦不受諌守頑招此
禍自喪其身命是故癡野干遭斯木灌
苦佛告諸比丘爾時野干主者今提
婆逵多是時羣野于者今諸比丘諌
提婆逵多者是當知於過去時巳曾
不受知識軟語自喪身命今復不受
諸比丘諌當墮惡道長受苦痛頌
曰思愼始終務存正巳口無二
言心無妄起少欲知足妄懷彼
此戰戰兢兢誡网憂
喜諸經要集卷第
九癸卯歲高麗國分司大藏都監
奉勅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