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21 歷朝釋氏資鑑-元-熙仲 (J)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三
閩扆峯沙門 熈仲 集


南北朝



宋。劉裕。自庚申盡已未。八主。六十年。都建康。
魏。
明元帝。太帝五年。盡有河北。


高祖武帝。受晉禪即位。改元永初。歲庚申六月也○
造靈根法王東山等寺。迎佛䭾䟦陀羅。於道場譯華
嚴經。召曇無竭。招二十五人。遊西域求經○敕僧瑾。
[003-0156b]
為天下僧主。給法伎一部。親信二十人。月給錢三萬
貫。并車輿吏力。凡諸鎮。皆勑與瑾。四方献納。並問僧
正。


釋慧義。梁氏。北人。游京師。乃說。冀州有法稱。臨終語
弟子普嚴云。嵩高靈神云。江東劉將軍。應受天命。吾
以三十二璧鎮金以缾為遂徹宋王。王謂義曰。非常
之瑞。若非法師自行。無以獲也。義以晉義熈十三年
七月。往嵩高山。燒香行道七日。夢老人將義往璧處。
指云。此石下。明日周行。見廟所炳然如夢。於石壇下
得璧三十二枚黃金一缾。義還京。宋武帝踐祚。禮遇
彌深詳見宋史


釋道溫。安定皇甫氏。建武初。詔止中興寺。武帝大明
中。勑為都邑僧主。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
造普賢像。於中興禪房設齋。凡三百僧。列名同集。人
數巳定。俄一僧。晚來就座。與齊主共語。忽不見。溫乃
列言曰。皇太后睿鑒沖明。聖符幽洽云云。模造普賢
盛像。寶傾宙。珍妙盡天飾。所設齋講訖。今月八日。會
定席次。忽覩異僧預座。容止端嚴。氣貌秀發。齊主問
名。曰慧明。寺曰天安。言對間。忽不見。合席嗟異云云
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朝勸發妙身。躬見龍飛之
室。意若因陛下慧燭海隅。明華日月。故以慧明為名。
天安為寺稱。神基彌遠。乃㝢齊悅表聞。改禪房為天
安。以旌厥瑞。賜錢五萬貫。


釋道猛。西涼人。游京。止東安寺。宋大宗。為湘東王時。
[003-0156c]
深相崇薦。乃登祚。太始初。創寺于建陽門外。賜錢三
十萬。以供資待。勑猛為綱領。帝曰。夫人能弘道。道藉
人弘。今得非直道益蒼生。亦有光世望。可目為興皇
寺。開講日。帝親臨。公卿皆集。有詔曰。猛法師。道風多
濟。朕素賓友。可月給錢三萬。令使四人。白簿吏二十
人。車及步輿各一乘。元徽三年。卒于東安寺。壽六十
僧史


甲子 宋文帝。義隆。八月即位。改元嘉 魏世祖太
武燾即位改元光始。


魏大武。亦遵太祖太宗崇信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
共談論。輿奉佛像。散華致敬魏書魏來攻宋。文帝遣蕭
斌禦之。先鋒王元謨。不閑撫馭。士卒畏縮。未戰輙遁。
斌怒將斬謨。謨夢。人告曰。誦觀音經千遍則免。及覺
依誦。將就刃。會王慶之諫曰。魏虜威震天下。豈謨能
當。未陣而斬副將。以自弱。非䇿也。斌悟。即貸其死。謨
乃將兵如故南史


宋元嘉初。南豫州刺廬陵王義真警悟。愛文義。而性
輕易。謝靈運。顏延之。僧惠琳。情好欵密。甞云。得志之
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通鑑


是年東宮侖二女。長十一歲次九歲。二月八日並失。
三月歸。粗說見佛。九月十五又失一旬。還作外國悟
誦書。見西域僧。便相開解。明年十五又失。田者見從
風上天。經月乃返。剃頭為尼。自說見佛及比丘尼。曰
汝宿緣。為我弟子。手摩其頭。頭髮便落。法名大日法
[003-0157a]
綵。遣曰。可造精舍。當興經法。即除鬼座。旦夕禮誦。每
五色光。流泛峯頭。容止音調。詮正有法。上京風規。無
不通也。刺史韋郎孔默。皆迎敬異珠林感通傳


三年帝以沙門慧琳善談論。因與議朝廷大事。遂參權
要。賓客輻湊。門車常有數十兩。座筵甞滿。琳着高屐。
披貂裘。置通呈書。佐孔顗甞詣之。遇賓客填咽暄涼
而巳。孔顗慨然曰。有黑衣宰相。可謂冠履失所矣通鑑
罽賓沙門曇無讖。善呪術。境內災疫。所向皆驗。涼主
蒙遜甚重之。稱聖人。諸女子婦皆往受術。魏主聞之。
使高平公李順往徵之。遜留不遣。再遣順喻涼主。䇿
加九錫。曰曇無讖。道德廣大。朕思一見。可馳驛送至。
遜曰。臣事朝廷無所負。此臣師也。有死則巳。欲往不
可。順曰。朝廷欽王忠義。故顯加殊禮。今乃以一道人。
虧損大功。不忍一朝之忿。吐所不當言。失朝廷待遇
之意。切為大王不取也。遜曰。如公之言誠美。第恐情
不副此耳。遜竟不遣讖。於是魏主衘之通鑑


已已 涼主蒙遜。初於涼州南百里琢石崖。設佛像。
或石或塑。千變萬化。又為母造丈六石像。在子山寺。
是年因子世興攻罕而亡。乃謂事佛無靈。毀寺逐僧。
時將入寺禮拜。此像涕淚交流。士驚還說之。遜親往
視。像淚下若泉。即稽首禮謝。敬僧設會。倍更精虔。無
讖於癸酉三月。固辭西歸。四月遜卒。子牧犍立。國亦
尋滅感通錄


宋文帝。召慧觀法師講法。觀初師遠公。後師什公。參
[003-0157b]
譯。思入玄微。時曰通情則生融上首。精難則觀肇第
一。至宋武。召止道場寺僧史。蒲坂城中火灾。民居蕩盡。
唯寺塔不焚。人家經像亦不燒。一城敬信冥符記


天竺求那䟦摩此云功德鎧初遜國出家。屬國諸王。皆受
其歸戒。遊闍婆國。其王欲出家事之。群臣固請。不可。
乃令國中曰。若率土奉和尚歸戒。即從爾請。於是臣
民。稽首歸命。元嘉初。文帝聞其名。遣使航海。往闍婆
邀之。聽乘驛詣闕。常在定。累日不出。或致雨不霑。履
泥不濕。靈異無方。八年赴京。正月至金陵。引對。帝迓
勞殊勤。一日召問曰。寡人常欲持齋不殺。以身應物。
弗獲所願。幸教之。摩曰。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不由
人。且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匹夫倘不克巳苦節。何以
為用。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庶
咸悅。布一善政。則人臣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勞力。則
風雨時若。百穀滋繁。以此持齋。齋亦大矣。以此不殺。
利亦多矣。安在掇半日之飡。全一禽之命。然後為弘
濟耶。帝撫几嘆曰。俗迷遠理。僧滯近教。如師之言。可
論天人之際矣。帝尊為師。命居祇園寺。供給隆厚。講
法華經。并十地品。帝率公卿。日集座下。法席之盛。前
所未聞。闍婆國王。遣使奉表曰。宋國大主。吉祥天子。
教化種智。安隱眾生。我雖在遠。亦沾靈潤統紀


神僧杯度。初出冀州。神力卓絕。或扣氷而浴。或着屐
上山。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芦圌子。十人不能舉。或見
四小兒者即四天王。廣陵李家。奉之頗久。忽索袈裟。李辦
[003-0157c]
未至。度云暫出。至夜不歸。次日覔之。在北岩下。鋪敗
袈裟於地。臥之而死。頭前脚後。皆生蓮華。邑人共葬
之。後數日有從北來云。見度負芦圌。行向彭城。乃共
開棺。唯見華履焉。彭城黃欣者。深敬佛法。見杯度。拜
請還家。其家至貧。但麥飯而巳。度甘之密然。止得半
載。忽語欣云。可覔芦圌三十六枚。欣辦至列于庭中。
度密封之。語欣令開。錢帛皆滿。欣受之。皆為功德。一
年度辭東吳。見網者從乞魚。不與。度投兩小石於水
中。俄有兩牛鬪。其網碎。牛即不見。分身應供。游止無
定○吳郡朱齡石。使往遼東。失道。汎海月餘。達于一
島。粮水俱竭。入島求泉。乃見一寺。堂宇嚴麗。僧問所
從。具說行事。設食飲水。問以去留。石曰。此乃聖居。非
凡可住。僧曰。欲往任懷。石辭。僧曰。去家二十萬餘里。
石驚曰。何緣得達。僧曰當送勿憂。又曰識杯度道人
不。曰識之。便指壁上鉢袋曰。此是彼物。有小過。罰在
人間。取鉢袋與石。并書一封。上寫字不可識。可將書
鉢與之。令沙彌送石。勿從來道。直路至船所。沙彌以
竹枝着船頭。語曰。伹閉目。石依言。只聞風聲。數息間。
達揚都大桁。正值杯度。騎桁欄。口云馬馬。石至。書自
飛上度手。驚曰。汝那得蓬萊道人書。喚我歸耶。具說
由緣。將鉢與之。曰我不見此四十餘年。擲上入雲。下
還接取。其時南州陳氏。奉度至䖍。是日出晚不還。度
闡化四十餘年。後亦有數見之如故一作靈期感通錄


廬山遠法師結社。陶淵明謝靈運二人。不入社。陶好
[003-0158a]
飲。謝心雜。淵明六十三。終于宋丁卯。作搜神錄。多載
佛之靈驗。有孟顗者。事佛精勤。每為謝所輕。乃謂顗
曰。生天須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後。顗衘之。後謝
降為臨川內史。從廣州而卒。壽四十九。宋景平十年
癸卯。臨終有詩云。凄凄霜後栢。納納含風菌。邂逅竟
既時。脩矩非愍恨。恨我君子志。不得岩上泯。送心正
覺前。斯痛久巳忍弘明集


乙亥 文帝元嘉十二年。丹陽尹蕭謨之上表言。佛
法被于中國。巳歷年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數。自頃以
來。情敬浮未。不以精誠為至。更以奢𥪰為重。材竹銅
綵。縻損無極。無關神祇。有累人事。不為之防。流遁未
息。請自今欲鑄銅像。及造塔寺。皆當列言須報。乃得
為之。不允○帝問侍中何尚之。吏部羊元保曰。朕無
暇讀經。因果之事。昧然未究。以卿輩時彥。率皆信敬。
范泰謝靈運皆言。六經法度。本任濟世。必求妙道。當
以佛為指南。比見顏延之。析達性論。宗炳難黑白論。
其說大明性理。若使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則朕坐致
大平矣。昨蕭謨之請制。即以相示。委卿增損。必有以
戒遏浮淫。無傷弘獎者。乃當著耳。尚之對曰。悠悠之
徒。間不敬信。以臣庸陋。實有愚勤。然前代群英。則不
負明詔矣。渡江以來。王導。周顗。庾亮。王濛。謝安。郗超。
王坥。王恭。謝尚。載逵。郭文。孫綽等。或宰輔冠冕。或人
倫羽儀。或致情天人之際。或坑迹雲霞之表。靡不歸
依。慧遠云。釋迦之化。無所不可。適道固自教源。濟俗
[003-0158b]
亦為要務。切味此言。有契至理。何則。百家之鄉。十人
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則百人
和睦。傳此風教。以周寰區。編戶億千。則仁人百萬。夫
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
萬刑息於國。此明詔所謂坐教大平者是也。故圖澄
適趙。二石減暴。靈塔放光。符徤損虗。神道助化照然
可觀。謨之請制。不謂全非。但傷蠧道俗。本在無[彳*十]僧
尼。然而情偽難分。去取未易耳。至土木之工。雖若靡
費。且植福報恩。不可頓絕。臣比斟酌。進退未安。今日
面奉德音。實用欣抃。元保曰。此談蓋天人之學。非臣
愚陋所宜與聞。切恐秦楚論強兵之術。孫吳盡并吞
之計。無取於堯舜之道。豈特釋教而巳哉。帝悅。謂尚
之曰。釋門之有卿。猶孔門之有季路也。自是帝益重
玄化。蕭謨之之議遂寢。及顏延之著離識論。勑慧嚴
論辨。常曰。卿等不愧支許矣。


元嘉十三年。上巳日。駕幸曲水。公卿畢集。帝命賦詩。
沙門慧觀先成奏。帝大悅。以示百官。皆服其才。初觀
與慧嚴。謝靈運等。詳定涅槃經。頗增減其辭。夢神人
呵曰。敢妄以凡情。輕瀆聖典。觀等懼而止○帝甞問
慧觀。頓悟之理孰精。觀以生法師弟子道猷對。有旨
召入內。盛集名流。猷敷宣有序。法義粲然。聞者開悟。
有攻難者。猷必挫而釋之。帝稱善僧史


十四年。釋僧亮。欲造丈六金像。聞湘州伍子胥廟。多
有銅器。亮告剌史張劭。借健夫一百大舡十隻。劭曰。
[003-0158c]
廟既靈驗。犯者必死。且有蠻人守護。詎可得耶。亮曰。
若果福德。則與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當之。劭即給
人舡。三日至廟。廟前有兩鑊。容百餘斛。中有巨蛇。長
十餘丈。出遮行路。亮乃執錫呪之。蛇即隱。俄見一人
秉笏出云。聞師道業非凡。營福事重。今特相隨嘉。於
是令人輦取廟銅。十取一而舡滿。歸帆甚利。群蠻相
報。追不及矣。還都鑄像既成。唯燄光未備。文帝為造
金薄圓光。安彭城寺。大始中。明帝移像湘宮寺僧傳


釋靈徹。初師遠法師。通經論。詩文著名。問遠公曰。律
禁管絃。戒絕歌舞。一吟一詠。可得為乎。遠曰。觸物興
想。亂情妨道。弗足為也。由是絕棄筆硯。講演大法僧傳


庚辰 魏大平真君元年。宋景平十七十九年。西域
献火浣布袈裟。文帝時自披之。


甲申 宋二十一年。魏武大平真君五年。第三主世
祖武帝燾。元帝長子。滅僧廢教之第一武也。 魏主
詔。王公巳下至庶人。有私養沙門巫覡於家者。皆遣
詣官曹。過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門巫覡死。主人門誅
覡胡的反女巫


真君七年。魏主太武。與崔浩皆信重宼謙之。奉其道。
浩素不喜佛法。亦言於魏主。臣為佛法虗誕。為世費
害。宜禁除之。及魏主討盖吳。至長安入佛寺。沙門飲
從官酒。入其室。大有兵器。出以白帝。帝怒曰。此非沙
門所用。必與盖吳通謀為亂耳。命有司按誅合寺沙
門。閱其財產。大有釀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
[003-0159a]
以萬計。又為窟室。以匿婦女。浩說。命悉誅天下沙門。
毀諸經像。帝從之。宼謙之與浩固爭。浩不從。先盡誅
長安沙門。焚毀經像。并勑留臺下。四方一用長安法
○詔後漢荒君。信感邪偽。以敗天常。自古九州之中。
未甞有此誇誕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莫不眩焉。
由是王教不行。禮義大壞。九服之內。鞠為丘墟。朕承
天緒。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其餘一切盪除。滅其
踪跡。自今巳後。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銅人者。
門誅。有非常之人。然後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
此歷代之偽物。有司宣告。征鎮諸軍剌史。諸有浮圖
形像及胡經者。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太子
晃素好佛。屢諫不從。乃緩宣詔書。使遠近聞之。各得
為計。沙門多亡匿獲免。收藏經像。雖塔廟在魏境者。
無復孑遺。毀佛泥像中。得玉璽二魏史及通鑑


魏滅法之初。宼謙之爭。而浩不從。宼曰。卿今促年壽。
滅門戶矣。至十一年。浩刊所撰國史于郊壇。實書魏
先世事。朝野乃言于帝。以為暴揚國惡。帝怒詔誅崔
浩五族。及寮屬童史一百三十八人。縶浩檻內。送城
南誅之。衛士數十人。仍令溲浩口以小便。行路人亦
溺其尸。初毀棄經像於路。浩見必溺。何報之速矣通鑑


沙門曇始。初師羅什。東晉孝武末。三輔人多宗之。宋
武滅秦。留子義真。鎮長安。夏赫連屈勾追敗之。道俗
被坑戮。而曇始接刃無傷。屈勾大怒。召始于前。以所
佩釰自擊之。又不能害。乃懼而謝罪。白始免其酷毒。
[003-0159b]
始之力也。至宋元嘉四年。魏太武平赫連昌。始乃隱
山習禪五十餘年。未甞寢臥。至辛卯魏正平元年。至
是知大法將亨。值魏朝元會。振錫至宮門。吏白太武。
武曰。輙斬之。刃下無傷。又白。臨殿陛矣。武怒抽佩釰
自斬之。亦不能傷。釰微有痕如線。時北園養虎于檻。
武令以始餧之。虎皆怖伏。不敢瞬。左右請以道士試
之。虎即[旭-日+虎]吼。大武大驚。延始上殿。再拜悔謝。許之復
教。足白於面。時號白足沙門北山錄及坡詩注


壬辰 魏武毀佛後。自正平初。遘厲疾兩年。遍身發
瘡。膿血交流。由是佛禁稍弛。民間有私奉佛者。是年
為侍中宗愛所弑。


魏高宗文成帝濬。太子晃之子也。壬辰十月即位。改
元興安。群臣請興復教。乃下詔曰。夫為帝王。必祇奉
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濟益群品者。雖在往
古。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禮。祭典載功施
之族。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尋生死者。嘆
其達觀。覧文義者。貴其妙門。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
之善性。排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以來。莫不崇尚。
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世祖太武皇帝。開廣邊荒。德澤
遐被。沙門道士善行純誠。如曇始之流。無遠不至。風
義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奸婬之儔。
得容假託。講寺之中。致有兇黨。是以先朝因其瑕亹。
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斷。景穆皇帝亦為慨然。
值軍國多事。未遑修復。朕承鴻緒。君臨萬[邱-丘+看-目]。思述先
[003-0159c]
志。以隆斯道。今制諸州縣。眾居之所。各聽建佛圖一
區。其有好樂道法欲為沙門。性行素篤。鄉里所明者。
聽出家。足以化惡就善。播揚聖教也。於是向所佛圖。
天下承風。率皆修復魏史及通鑑


釋師賢。乃罽賓王種。值罷教。權假醫術守道。魏主即
親為賢等五人下髮。敕賢為僧統。仍敕有司。於五級
大寺。為太祖巳下五帝。鑄釋迦像五尊。各長丈六。用
金二十五萬斤魏史通鑑


求那䟦陀羅。譙王義宣。請講華嚴。未通華言。求觀音。
夢神易其頭。遂通稱大乘宗旨。譙王陰謀逆前。陀羅
諫不從。及梁山之敗。孝武勑軍中。得陀羅者驛馳至。
俄得之。送金陵引見。帝顧問委曲。敕住後堂。供施衣
物。一日問曰。尚念譙王乎。對曰。古人不忘一飯。王飯
我十年。敢遽忘耶。念當從陛下。求為王長修冥福。帝
愴然改容。及中興寺成。有旨命住持。帝宴東府。公卿
畢集。召䟦陀至。應對機辯。帝大悅本傳


釋寶亮。十二歲。禮青州道明為師。後游京師。中書袁
粲見而異之。以書抵其師。略曰。比見亮師。非常人也。
日聞所未聞。不覺歲之將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
照乘。玉在邯鄲。秦主請以華國。天下之寶。不可自專。
當與同之也。自是亮名益重本傳


丁酉 孝武改大明。次年詔曇宗法師。懺罪。上因曰。
朕何罪而勞卿為懺。宗曰。舜稱。予違爾弼。禹曰。萬方
有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冲。寧得獨異。帝大悅統紀
[003-0160a]


釋僧導。宋高祖西伐長安。素籍導名。要見謂曰。相望
久矣。何其流滯殊俗。答曰。明公盪一九有。鳴鑾河洛。
此時相見不亦善乎。宋祖東歸。留子桂陽公義真。鎮
關中。謂曰。願師時能顧懷。後為虜追。導曰。劉公以子
見託。貧道當死送之。冠駭其神氣。遂回。高祖感之。因
令子姪師事之。及至孝武登位。遣使迎導。翻然應詔。
止中興寺。帝躬候迎。感事懷昔。悲不自勝。帝亦哽咽
良久。勅於瓦官寺開講。帝與公卿畢集。導謂帝曰。護
法弘教。莫先帝王。陛下若能運四等心。矜危勸善。則
沙土瓦礫便為自在天宮。


壬寅 宋孝武。大明六年九月。右司諫言奏曰。儒法
枝派。名墨條分。至於崇親嚴上。厥猷靡爽。唯浮圖為
教。逷自龍埠。反經提傳。拘文蔽道。在未彌扇。臣聞佛
以謙卑自牧。忠順為道。不輕比丘。逢人必拜。目連大
士遇長即禮。寧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耆﨟。而
直體萬乘者哉。臣等參議以為。沙門接見。皆當盡䖍
禮敬之容。則朝徽有序。帝雖信法。而尤自驕從。奏上。
詔即可焉○沙門彥悰曰。孝武傳云。帝即位二三年
間。方逞其欲。拒諫足以敗德。令天下失望。有不世才
明。而少以禮度自肅。若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
恕。漢之景文。何足云之。從大明六年。至景和元年。凡
四載。令拜國主。而僧竟不行。豈非理勃天常。固使綸
言虗設邪僧傳


癸卯 七年。天下大旱。帝請求那䟦陀羅祈雨。羅燒
[003-0160b]
香祈請。不復飲食。□默誦呪。明日晡時。風震雲合。連
日降雨。勑見慰勞。襯施相續。不可勝紀。次年制沙門
復舊。免致敬人主本傳及通鑑


初魏帝於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北面。鐫石崖。立
靈岩寺。龕大者高二十餘丈。可容三千人。及諸聖僧
連三十里。東頭僧寺。常供千人。太武雖毀敗。而此龕
不敢毀也魏書


天竺阿那摩低此名寶意至京。常轉側數百具子。立知吉
凶。善能神呪。以香塗掌。見人往事。世祖施其銅唾壺。
忽人棄之。低以席一領空卷之。呪上數遍。經夕壺在
席中。道俗驚異焉本傳


釋慧亮講席有聲。顏延之嘆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
亮振金聲於後。清言妙緒。將絕復興。於是勅亮與斌。
[逅-口+巾]為法王僧史


丁未 大始三年。釋智林。宋明帝勑下京寺講說。申
明二諦義。有三宗不同。時周顒又作三宗論。與林意
符。林乃致書於顒。謂此義無人得者。幸巳建明斯義。
便宜廣宣。三宗之旨。傳至于今 周顒字伯倫。累迁
直侍殿省。明帝慘酷。不敢顯諫。輙誦經罪福因緣之
事。帝為少沮。於鐘山西。別立精舍。休沐則歸之。終年
蔬食。雖有妻子。而遠居山舍。宰相王儉問曰。卿山中
何所食。曰赤米白菘。綠葵紫蓼。蕭子顯戲問。菜食何
味最佳。曰春初早韮。秋末晚菘。其標致如是。盛時掛
冠居山。嘻金園尸素者。輕肥於口躰。馳騖於韁鎻之
[003-0160c]
場。視此何如哉僧傳


大士寶誌。往來皖山劒水之下。髮垂而徒跣。著錦袍
面方正。瑩徹如鏡。手足皆鳥爪。昔建康東陽朱氏女
取水。聞樹上鷹巢中兒啼聲。遂得而養之。七歲依鐘
山僧儉出家。專修禪觀。至宋明帝乙巳太始元年。入
京顯迹。或索酒食。或累日不食無飢容。嘗遇漁者索
食。從而分魚。㗖之。遂有輕薄之心。誌即吐水中。皆成
活魚。今揚子江有回魚。病者食之無害。或題詩句。初
不可解。後皆有驗。常持一錫。掛以剪尺拂子于上。負
之而行。乃以讖後有齊梁陳也。


晉運既終。宋興武皇即位。殷憂稍移。天步猶阻。二年
塗鯁。四戰兵勞。百慮暢於[曷-曰/月]中。萬機總於襟內。不倦
檀那之業。常持護法之心。手寫戒經。口誦梵本。供佛
招賢。感嵩神而献璧。大明屈伏。孝武惑於奸臣。烟雲
暫晦。日月奚傷。翻譯講說。於茲盛矣。


宋 戊午 昇明三年四月順帝禪位于齊王蕭道
成。


南北朝
齊。姓蕭。名道成。都建康。自已未盡辛
巳。七主。二十四年。禪于梁○魏孝文承明三年。


己未 太祖高帝。四月受宋順帝禪即位。改位建元
六帖


彭城宋王寺。有丈八金像。比境兵起。像輙流汗。是年
像忽流汗。冬魏宼淮。時袞州驅迫沙門。助其戰。守。魏
軍誣以助亂。須及斬决。像大汗流地。魏徐州刺史梁
[003-0161a]
王奉法。使數人以帛拭。隨出不巳。主乃拜曰。眾僧誓
自營護。必不加罪。若幽誠有感。當隨拭即止。言訖自
拭。應手而燥。又具表聞馮太后。有旨不可。下詔皆見
原宥通鑑及感通錄


壬戌 四年正月。高帝幸莊嚴寺。聽行遠法師講維
摩經。公卿畢集。帝坐稍遠。不聞法音。中書張緒。勸遠
遷座近帝。遠不從。俄頃帝自遷座近之○帝造陟岵
正觀二寺。鑄金像寫法華。常誦般若。七月十五。普送
諸寺盂蘭盆供。每曰。使朕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
土同價。惜乎享年不永。在位四年。壽五十六。是年三
月崩方誌


世祖武帝維即位○四月十五日。皇太子集大乘僧
於玄圃安居。九旬講法。至七月十五解講。乃捨身輿
冕。自纓以降。凡九十九物。願以此力。普被幽明。淪苦
海者。隨得理悟南史


癸亥 改元永明。二月八日。齊竟陵王。置講席於上
邸之法雲精舍。廣集僧眾。演法六宵弘明集○中興寺
僧鍾。善三論。有才辯。魏使李道固來朝。召鐘為舘伴。
與語。日差中不食。李曰。何以不食。曰先佛遺訓。過中
不食。李曰。無乃為聲聞耶。鐘曰。應以聲聞得度者。即
現聲聞為說法。時為名對本傳


甲子 二年。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並精佛理。
而子為護軍將軍。兼司徒鎮兵。篤好釋氏。每招致名
僧。講論佛法。道俗之盛。江右未有。或為眾賦食行水。
[003-0161b]
世頗以為失。宰相體范縝。盛稱無佛。子良曰。君不信
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華同發。隨風
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墻。落糞溷之中。
墜茵席者。殿下是也。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無殊途。
因果竟在何處。子良默而弗答通鑑及南史


是年晉安正懋母病。請僧行道。以銅罌盛水。献蓮華
於佛前。子懋拜禮呪曰。願母病因和勝。願諸佛令華
不萎。經七日華愈新鮮乃視之有根鬚矣齊史


齊永明三年。勑沙門法献元暢。同為僧主。分任南北
兩岸。後勑於三吳沙門僧尼。献律行精純。德為物範
暢律禁清白。為文惠太子戒師僧史


中興寺僧鐘。見帝於乾和殿。稱貧道。乃問尚書王儉。
北地沙門與王共語。何所稱。預正殿坐否。儉曰。晉初
時諸國沙門皆稱貧道。而預坐。中代庾氷桓玄。欲使
僧尼盡敬。朝野紛紜。事皆休寢。自宋至今多預坐。而
稱貧道。帝曰。献暢二師道業如此。尚自稱名。況復餘
者。挹拜則太甚。稱名則無嫌。自是僧稱名於帝王。自
献暢始也。


荊州城東天菩薩出錦。士女取用。如人中錦不異。經
月乃歇并僧史


丁卯 五年正月。交州献一珠。高二寸。中含佛像几
臺座。眉目皆具○六月。東陽献六眸龜三寶紀


七年帝以寶公大士惑眾。収付建康獄。是日人見大
士游行市井。檢獄仍在。其夕語吏曰。門外有兩輿食。
[003-0161c]
金鉢盛飯。汝可取之。果文惠太子竟陵王送供至建
康。令呂文顯以事聞。帝悔謝。迎至禁中。俄帝宴後宮。
大士暫出。巳而猶見行道于顯陽殿。帝驚遣吏問。吏
白誌公久在省中。帝益敬之。後十一年。寶公在華林
園。忽重着三頂布帽。七月帝崩。而文惠太子及豫章
王相繼而殂。方知斯讖○王仲熊問寶公。仕何所至。
公不答。解杖頭左索與之。熊後果至尚書左丞○徐
陵兒時。父擕謁公。公摩頂曰。此天上石麒麟也。後顯
于世。徐陵字孝穆。母臧氏。夢五色雲化為鳳集左肩
而誕。


竟陵王蕭子良。立淨住淨行法門。淨住者。即布薩之
翻名。淨身口意。如戒而住也。淨行法門者。以諸業淨。
則化行於世。了諸法門。故有性相差別也文有兩卷


釋曇超。止錢塘靈苑山。一定累日。忽一人來。禮曰。弟
子居在七里。以富陽人鑿林麓山下。侵壞龍室。群龍
共忿。誓三百日不雨。今巳百日。田池枯涸。欲屈道德
前行。必能感致潤澤蒼生。功有所歸。超許之。神乃去
超南行五日。至赤亭山。為龍呪願。至夜群龍化作人。
來拜超。超為說法。因乞三歸戒。自稱是龍。超請降雨。
乃相顧無語。其夜與夢云。本因忿立誓。師既導之以
善。不敢違命。明日晡當降雨。至期沾足。歲以穫收本傳


甲戌 齊正月。[鬱-山+止]林王廢帝。改隆昌。七月遇弑 海
陵王昭文立。改延興。十月高宗明帝立 魏孝文。承
明十八年。遷都洛陽。二十年改姓元氏。
[003-0162a]


明帝即位。改元建武。帝留心聖典。護法弘教。持六齋。
修十善。誦法華般若等經。寫諸部。造千金像。惜乎享
年不永。在位五年。歲戊寅七月而崩卞正


丁丑 天竺佛陀。初至魏北臺恒安。孝文別加資供。
後隨帝南遷。定都伊洛。復設淨院處之。而志愛嵩岳。
勑就少室山。為之造寺。即少林寺是也。度弟子慧光
乃僧稠。皆深定業。有一善神。常隨影護。稠遷化。自畫
神像□壁本傳


己卯 魏高祖孝文帝。在位二十九年。於鄴造安養
寺。手不釋卷。暇則自講。六宮侍女皆持六齋。其精進
誦經者。放令出家。供施諸僧。每加豐厚。承明二十三
年四月崩卞正○是年四月。世宗宣武帝恪即位。下詔
曰。緇素既殊。法律亦異。故佛教彰乎顯禁勸誡。各有
所宜。其僧犯殺人巳上罪者。依俗格斷。餘犯悉付昭
玄。以內律僧制判之魏書


齊東昏侯。歲已卯七月即位。改元永元。次年於瓦棺
寺。解玉像琢釵釧錫嬖姬。以為盛飾。東昏之毀玉像
也。初截其二臂。及其亡也。御刀黃泰平。以刀傷其膝。
仆地遇害。何其報之速哉齊史


永元二年。東昏召諸王入宮。各懷不安。巴陵王詔胄。
與弟永新侯昭頴並為沙門。迯江西○梁王蕭衍持
節。以蕭頴胄為都督。令各献私錢谷及換借富貲。以
助軍用。長沙寺僧素富。鑄金為龍。數千兩埋於土中。
頴胄取之。以充軍費通鑑
[003-0162b]


壬午 中興二年三月。和帝禪位于梁王。


齊太祖受宋禪。即位以來。欽崇三寶。愽濟群生。開心
以仁。垂化以儉。歷朝寫經造像。布施持齋。普願幽明
隨得理悟。噫間世希有矣六帖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