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12 佛祖統紀-宋-志磐 (CBETA)




佛祖統紀卷第四十二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穆宗




長慶元年。上親製南山律師讚曰。代有覺
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人奉事。聲飛五
天辭驚萬里。金烏西沈佛日東舉。稽首歸依
肇律宗主至今律宗。修忌之日。用以稱讚○幽州節度使劉總
上表請出家。帝不許。總乃以印付留。後自
剃髮為僧。以私第為寺。帝乃從其志。封
為大覺師。賜僧臘五十。寺名報恩○河東
節度使裴度奏。五臺佛光寺慶雲見。文殊大
士乘師子於空中。從者萬眾。上遣使供萬
菩薩。是日復有慶雲見於寺中 勅龍興
寺沙門惟英。充翰林待詔兩街僧統。


二年。汾陽無業禪師見馬祖凡學者致問必答
之曰。莫妄想。憲宗屢遣使召。皆辭以疾。上
即位思一瞻禮。至是遣兩街靈阜。齎詔迎
請。師笑謂眾曰。吾從別道去矣。中夜集眾
說法。端坐而逝。勅諡大達國師○中書舍
人白居易知杭州。往問道於鳥窠禪師。師
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居易曰。三歲孩兒也
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
不得。居易服其言。作禮而退師名道林見徑山欽禪師


四年。沙門惠皎於杭州西湖孤山鐫石壁法
華經。刺史白居易。九人助其功。宰相元稹
音軫為之記有云。佛法之奧妙。僧當為余
[042-0384c]
言。余不當為僧言○白居易至廬山見歸
宗常禪師值師泥壁。問曰。君子儒小人儒。
居易曰。君子儒。師打泥杇一下。居易遂過
泥。師接得便用。良久云。莫便是快俊底白
侍郎麼。居易云。不敢。師云。秖有過泥分
○中書令王智興。請於泗州建方等戒壇。
遇聖誕之日許以度僧。制可。浙西觀察使
李德裕上書。以為所度無算。江淮失丁男
數十萬。帝不納。


敬宗




寶歷元年。勅兩街建方等戒壇。左街安國
寺。右街興福寺。以中護軍劉規充左右街
功德使。擇戒行者為大德。令試童子能背
誦經百五十紙。女童誦百紙者。許與剃度。


二年。勅沙門道士四百餘人。於大明宮談
論設齋○上幸興福寺。觀沙門文敘講經。
上稱善○白居易述華嚴經社記云。杭州龍
興寺沙門南操。因靈隱道峯法師講華嚴世
界品。遂發願。勸黑白十萬人持華嚴經一
部。十萬人復勸千人諷華嚴經一卷。每歲
四季眾會具齋。操捧香跪啟於佛曰。願於
未來世華嚴藏世界大香水海上寶蓮金輪中
毘盧遮那佛前。與十萬人俱。乃於眾中率
財置田千頃以給齋用。來求記於予。曰予
即十萬人中一人也。


文宗




大和元年十月。誕節詔祕書監白居易。安
國寺引駕大師義林。上清宮道士楊弘元。於
麟德殿談論三教樂天文集具有問答○沙門善信大
[042-0385a]
師學於馬祖悟佛法大意。後往五臺修無
礙供。久之見老父謂曰。師之大緣當在隨
洪。師依教至大洪山。適居人以牲物禱雨
於山之龍池。師止之曰。勿殺而牲。吾當為
汝禱。乃登山宴坐甘雨霈然。有張武陵父
子。率眾禮謝。為建道場。至是年忽示眾
曰。種種供養不若以身供養。乃以利刃斷
左右足置几上。白乳流涌。門人哀號奪去
其刃。師不起於座遂入涅槃。張氏父子
侍立左右。脫然解化。人服靈相。謂之大聖
二聖云。山南節度使崔公。遣官修供。以金
泥傳其身。上聞之。賜所居號幽濟院。自
是諸郡有禱。靈響如答。


二年。江西觀察使沈傳師。請於洪州建方
等戒壇。以聖誕度僧。制答曰。此因國事暫
免度僧。勅命已下而傳師違禁。申請宜罰。
奉一月以示不允。


三年。沙門清晃等於姑蘇法華院刊石壁法
華經等八部。郡刺史白居易為之記。


四年。祠部請令天下僧尼非正度者。許具
名申省給牒。時入申者七十萬人○引駕大
師義林奏修慈恩塔。開冡之日異香襲人。
真身側臥甎臺。具四十齒。容相如生甎上
金色苔厚二寸。如瑞芝狀○修法師於天台
禪林寺。為物外法師說止觀法門。


五年勅天下州郡造僧尼籍。


八年十二月。池州南泉普願禪師亡見馬祖師居
南泉三十年。觀察使陸亘。請入郡伸弟子
禮亘曰。弟子亦薄會佛法。師曰。大夫十二
[042-0385b]
時中作麼生。亘曰。寸絲不挂。師曰。猶是階
下漢。陸亘見人雙陸拈起骰子云。恁麼不
恁麼。祇恁麼信彩去時如何。師拈起云。臭骨
頭花十八。亘曰。肇法師甚奇怪解道。天地
同根萬物一體。師指庭前牡丹花云。人見
此一株花如夢相似○澧州藥山惟儼禪師
亡。諡弘道大師見石頭


九年。岐山法門寺佛骨塔慶雲見○四月翰
林學士李訓。請罷長生殿內道場。沙汰僧尼
偽濫者。是日大內靈像夜大風含元殿四鴟
吻皆震墜。拔殿前樹者三。壞金吾仗館舍
內外標觀城門數十所。光化門西城俱壞。士
民震恐。帝以訓所請忤天意。亟下勅停前
沙汰。復立大內儀像。風始息舊史五行志七月李
訓請令天下僧尼試經業不中格者罷之。
十一月李訓坐謀誅宦官。斬首於昆明池。
勅免僧尼試經○八月詔沙門宗密號圭峯六祖旁出第
六世入內殿問佛法。賜紫方服。


開成元年正月。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
引駕大師。悟達法師端甫。右脇而滅荼毘得
舍利三百粒。師表率清眾。十有一年。弟子
傳業者千餘人。史館修撰裴休撰碑銘○
勅沙門雲端充左右街僧錄○上嘗謂近
臣曰。天下有無補教化而蠹食於國者。
卿等可悉言之。有對者曰。祖宗已來廣行
佛教。緇徒益多。茲為蠹物耳。上即勅中外
罷緇徒講說佛經。會尚食厨羞御膳烹鷄
子。忽聞鼎中有聲極微。聽之乃群卵呼
觀世音菩薩。悽愴之甚。監宰以聞。帝遣驗之
[042-0385c]
果然。帝歎曰。吾不知佛道神力乃能若是。
勅自今不得用鷄子。又一日食蛤蜊。有擘
不開者。焚香禱之。俄變為大士形。帝召終
南山惟政禪師問之。師曰。夫物無虛應。此
蓋廣陛下信心耳。經云。應以此身得度
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大士以現
未聞說法。師曰。陛下覩此。為常為非常。
為信為非信。帝曰。希有之事焉得不信。
師曰。已說法竟。帝大悅。即詔天下寺院
立觀音像。勅師住聖壽寺。至武宗即位。乃
入終南山隱居。人問其故答曰。吾避仇耳
五祖旁出


三年三月。清涼國師澄觀示寂。上輟朝三
日。重臣縞素勅葬終南山石室。師歷九朝
為七帝門師。身長九尺四寸。手垂過膝。才
供二筆日記萬言。宿不離衣。盡形一食。宰
相裴休奉勅撰碑。


四年。中書奏。誕節令宰臣百僚詣寺設千
僧齋。詔許之。時名僧俱會。士民縱觀莫不
傾敬。


五年正月。圭峯禪師宗密亡。宰相裴休撰
碑。


武宗




會昌三年。上欲芟夷釋氏。詔令兩街述有
佛以來興廢之際有何徵應法寶大師玄暢。
撰三寶五運圖以上○勅天下末尼寺並令
廢罷。京城女末尼七十人皆死。在回紇者
流之諸道。死者大半。


四年正月。上以齋月斷屠出自釋教嫌之。
[042-0386a]
勅今後唯禁歲旦三元日國忌日。


五年正月。趙歸真請與釋氏辨論。詔僧道
會麟德殿。上手付老子。論治大國若烹
小鮮義。知玄法師登論座。大陳帝王理道
教化根本。辯說精壯道流不能屈。因為上
言。神仙羽化山林匹夫獨善之事。非帝王所
宜留神。帝色不平放還桑梓。帝作望仙臺
於南郊。歸真乘寵排毀佛道。非中國所當
奉。宜從除削。臣僚皆言。歸真姦邪不宜親
信。歸真自以已涉物論。乃薦引羅浮鄧元
超等。同力膠固謀毀佛法。四月詔檢校天
下寺院僧尼數。五月勅兩都左右街。留寺四
所僧各三十人。天下州郡各留一寺。上寺二
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八月勅諸寺立期
毀拆。括天下寺四千六百所蘭若四萬所。
寺材以葺廨驛。金銀像以付度支。鐵像以
鑄農器。銅像鐘磬以鑄錢。收良田數千萬
頃奴婢十五萬人。僧尼歸俗者二十六萬五
百人。穆護火祓並勒還俗凡二千餘人。宰
相李德裕。率百官上表稱賀○五臺諸僧多
亡奔。幽州李德裕謂進奏官曰。歸白本使
毋聽遊僧入境。節度使張仲武奉其命。主
客郎中韋博謂德裕曰。沙汰之法不宜太
過。德裕怒出博武陵判官。


六年。長安有人夜行。經周穆王陵。見人
從空中下。朱衣執版。宣言冡尉何在。二吏
從墓出曰。在此。朱衣曰。錄西海君使者何
時當至。吏曰。計程可十八日。朱衣曰。何稽
留若此。吏曰。李炎坐毀佛教奪壽去位。
[042-0386b]
當與西海君同錄其魂。有賈客鈴聲東來。
朱衣二吏忽不見。後數日上果病崩太平廣記
太子賓客盧貞有子。嘗為僧。因沙汰授光
王府參軍。一夕夢前師至其家。盧告曰。卑官
屑屑非所願也。再思披緇未知何日。師曰。
興復在即汝宜堅志。俄見旌斾萬騎傳呼
而至云。迎光王為天子通紀○五月勅楊欽
義充兩街功德使。令兩街各增八寺。所
度僧尼仍令祠部給牒○勅列聖忌辰並
詣僧寺。行香一如舊典。以道士惑亂先朝
毀除佛教。勅功德使楊欽義。捕趙歸真劉
元清鄧元超等十二人。並集朝堂誅之。陳
其屍首。


宣宗




大中元年三月。勅會昌季年并省寺院。釐革
過當。其靈山聖境。如有宿舊名僧能修創者。
所司不得禁止○李德裕專權日久。帝惡
之貶潮州司馬。頃之再貶崖州司戶。惡疾
而卒。初是有僧通宿世事。謂德裕曰。公當
萬里南行平生食萬羊。今九千五百矣。羊未
盡猶有還日。德裕曰。吾嘗夢行晉山。見山
上盡目皆羊。牧人曰。此公平生所食也。後
旬日振武節度使李暨饋羊四百。僧曰。萬羊
將滿。公其不還。後果卒於朱崖。


述曰。自古人君之毀佛者。必有臣佐以
濟其事。故魏太武以崔浩。周武以張賓
衛元嵩。唐武以李德裕趙歸真。卒使大法
被辱君臣俱蒙惡報。何彼此之不幸歟。至
若舉行沙汰。如桓玄之在晉世。傅奕之
[042-0386c]
在唐朝。姚崇之在明皇。李訓之在文宗。
然皆牽於時事既行而復厄。以故一時
小厄不若三武為禍之酷也。若周世宗天
性毀佛。而不得其佐。韓愈歐陽修天性
排佛。而不逢其君。使世宗得崔浩。則
案誅沙門當有甚於太武之虐。使韓歐
逢三武。則毀像滅僧。當不減於崔李之
酷。崔浩腰斬。德裕竄死。不令之終亦足為
報。魯直謂。退之見大顛排佛為沮。祖
秀謂。永叔見圓通排斥內銷。維韓與歐
獲善於後。亦由知識道力有以回之
耳。


統左禁軍楊漢公。以策定功請復佛教。乞
訪求知玄法師。於是復僧。入居寶應寺。屬
壽昌節講讚署三教首座。帝以舊邸造法
乾寺。命師居之○白居易卒。贈尚書左僕
射。居易晚節尚佛經月不葷。施所居為香
山寺。自稱香山居士。嘗述讚曰。十方世界。
天上天下。我今盡知。無如佛者。巍巍堂堂。
為人天師。故我禮足。讚歎歸依。會昌初有
客舟遭風漂至大山。一道士曰。此蓬萊山。
一院扃鑰甚固。曰此白樂天所居。在中國
未來耳。樂天聞之為詩曰。吾學真空不學
仙。恐君此語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處。歸
即須歸兜率天。樂天嘗立願曰。吾勸一百
四十八人同為一志。結上生會行念慈氏
名。坐想慈氏容。願當來世必生兜率。晚歲
風痺。命工畫西方淨土一部。晝夜供養。為
之讚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
[042-0387a]
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一
夕念佛。倏然而化。


二年。勅上都東都荊揚汴益等州。建寺立方
等戒壇。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臺山
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


述曰。案僧史略云。取大乘方等不拘根
闕緣差但發大心並皆得受。會昌沙汰
僧尼在俗。寧無諸過。先令懺罪後增戒
品。自非方等豈容重受。


宣州刺史裴休言。天下寺觀多為官僚寄客
蹂踐。今後不得在寺居止。違者重罰。制可
○安國寺沙門修會。以能詩應制。嘗從上
乞紫衣。上曰。不於汝吝。但汝相有闕故耳。
及賜一夕暴亡。


三年正月齋日。四明道俗八千人。於阿育王
寺供養佛舍利塔。感天華紛墜有如雪色。
至手即融。入夜放五色光明。大眾喜躍。明
年有新羅僧夜盜塔手擎。遶亭而行。不離
本處。為眾所覺。勅沙門靈晏為左右街僧
錄○壽昌誕節勅諫議李貽孫法師知玄。同
道士於麟德殿談論三教。玄奏宜大復天
下廢寺。帝素重師德。命圖形置禁中。


四年。勅杭州鹽官齊安禪師院。賜名齊豐
寺。初帝為光王。武宗忌之。拘於後苑。將見
殺。中官仇士良詐稱光王墜馬死。因脫身
遁去。至香嚴閑禪師會下。剃髮作沙彌。同
遊廬山。閑師題瀑布云。穿雲透石不辭
勞。遠地方知出處高。閑方停思。沙彌續之
云。溪㵎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閑
[042-0387b]
始知非常人。後至鹽官海昌見齊安禪師。
自稱有光。安奇之。即命為書記。時黃檗運
禪師為首座。一日拜佛光。問之曰。不著佛
求用禮何為。運便掌。又問。不著佛求常
作如是事。運又掌。光曰。太粗生。運又掌。曰
者裏說恁麼粗細。安師一朝謂之曰。時節至
矣。毋滯蟠泥。乃以佛法為囑。未幾武宗
崩。百官迎王即位。屢遣使以師禮召安。安
力辭。及終勅諡悟空禪師。上賜黃檗為粗
行禪師。裴休奏改為斷際雪竇頌黃檗云大中天子曾輕觸。三度親
遭弄爪牙。是也○日本國遣沙門常曉。入中國求

釋迦密教。


五年。勅天下州郡國忌行香。不得携酒肉
入寺○召京兆薦福寺弘辨入見。上問曰。
何為頓見何名漸修。對曰頓明自性與佛
同儔。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
性起用。如人喫飯不因一口便飽。帝說。
賜號圓智禪師○六月京城進士孫樵上書
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自溫飽。而群僧安坐華
屋美食有餘。率以十戶不能養一僧。武
宗憤其然。髮二十七萬僧。則天下二百七十
萬人。始得蘇息。陛下縱不能如武宗除積
弊。柰何興之於已廢之後乎。願詔僧未復
者勿復。寺未修者勿修。帝怒不納○九月
婺州女子。曾志願開雙林大士塔。見頂足連
環齒牙不壞。迎出塔供養四十九日。復藏
於塔。


六年。詔重建廬山東林寺。追諡遠法師曰
辯覺。會昌毀寺二僧負文殊像。藏之錦繡谷
[042-0387c]
之峯頂。至是寺復訪之不獲。二僧相疑以
為匿去。忽見圓光瑞相涌於空表。自是峯
頂佛手巖天池常見光相。云天池者崇峻尤
甚。去東林三十里。夜間見空中聖鐙自遠
而至。初明一炬。頃之至百千萬鐙。或雲中
見文殊大士。出沒無常。至心禮叩必見聖
相○宰臣言。度僧不精則戒法墮壞。造寺無
節則費財過多。乞今後勝地名山許令修建。
復舊宮度僧尼。仰本州律師精擇有道性
者。制可。


七年。潭州溈山靈祐禪師示寂。諡大圓禪
見百丈


八年勅三教首座辯章充左街僧錄。沙門僧
徹充右街僧錄○潭州岳麓寺沙門疏言疎同
往太原求大藏經。河東節度使司空盧鈞。
副使韋宙。以經施之。節度巡官李節為之
記曰。儒學之人喜排釋氏。其論必曰。禹湯
文武周孔之代皆無有釋。釋氏之興源於漢。
流於晉。瀰漫於宋魏齊梁陳隋唐。此衰世之
所奉也。宜一掃絕之使不得滋。論者之言
粗矣。吾請精而言之。昔有一夫膚腯而色
和。神清而氣烈。怡然保順。醫與禱無用也
粗倉胡切腯音突肥也復一夫而有風濕之痾。背癃而足
躄。耳聵而目瞑。於是用攻熨焉事禳禬焉。
是二夫者胡相反耶病不病異耳躄音壁。不能行。聵五怪切。
耳聾。瞑莫定切。目閉也嗚呼三代之前世康矣。三代之季

世病矣。三代之前禹湯文武。德義播之。周公
孔子。典教持之。道風雖微猶有漸漬。以故
詐不勝信。而惡知避善也。暨三代之季。風
[042-0388a]
俗大敗。詐力相乘。廢井田則唯務兼并。貪
土宅則日事戰爭。姦邪於是肆其志。賢士
不能容其身。以故上下相仇。而激為怨俗
也。釋氏之教以清淨自居。柔和自抑。則怨爭
可得而息也。以因果為言。窮達為分。則
貴賤可得而安也。怨爭息則干戈盜賊之不
興貴賤安則君臣民庶之有別。此佛聖人所
以救衰世之道也。不有釋氏尚安救之哉。
今論者不責衰世之俗為難移。而尤釋氏
之徒為無用。是不憐抱病之夫。而詬醫禱
之為何人也不思釋氏救世行化之為大
益。而且疾其宮牆之麗徒眾之蕃。摘其猥庸
無檢者為口實。而欲一概以廢棄之。是見
其末而遺其本也。會昌季年武宗大剪釋
氏巾其徒徹其居。容貌於土木者沈諸
水。言論於紙素者投諸火。分命御史乘
驛走天下。察敢隱匿者罪之。於是天下
名藍真宇毀去若掃。今天子建號之初。雪釋
氏不當廢也。亟下詔復之。而自湖以南遠
人畏法。體朝廷之嚴旨。焚徹經像殆無遺
餘。故今明命雖頒。莫能得其經籍。道林寺
者湘西之勝遊也。有釋疏言獨曰。太原府國
家舊都佛祠為最多。大帥司空盧公天下仁
人。我第往求遺書或可得也。既上謁軍門。
公果諾之。四馳以求逸文。月未幾得經律
論五千四十八卷。輦而歸。嘻釋氏救世之道。
既言之矣。向非我明君洞鑑理源。何能復
行其道。非司空公克崇大法。何能復全其
書。非沙門疏言深識法運。何能不憚遠求
[042-0388b]
以遂茲盛典。奉聖上之令興釋氏之宗。惠
及後人。其功用有不可勝言者。可無記
焉。


述曰。此文立言建理。足以曉世之不知
佛者。使退之見之當愧服不暇。子厚浩
初序。徒云與易論語合而不能如此
明言救世之功。然則此記殆過之矣。李節
名微唐史無聞。


九年。洪州黃檗希運禪師示寂。諡斷際禪
師。師得法於百丈。相國裴休守新安。請師
入郡。咨問禪法執弟子禮。以所聞述傳
心法要行於世南岳下第四世


十年。勅每歲度僧依本教於戒定慧三學
中。擇有道性通法門者度之。此外雜藝
一切禁止。


十二年。勅天下諸寺修治諸祖師塔○日本
國沙門慧鍔。禮五臺山得觀音像。道四明
將歸國。舟過補陀山附著石上不得進。
眾疑懼禱之曰。若尊像於海東機緣未熟。
請留此山。舟即浮動。鍔哀慕不能去。乃結
廬海上以奉之今山側有新羅將鄞人聞之。請其
像歸安開元寺今人或稱五臺寺。又稱不肯去觀音其後有異
僧。持嘉木至寺。倣其製刻之。扃戶施功
彌月成像。忽失僧所在。乃迎至補陀山。
山在大海中。去鄞城東南水道六百里。即
華嚴所謂南海岸孤絕處。有山名補怛落迦。
觀音菩薩住其中也。即大悲經所謂補陀落
迦山觀世音宮殿。是為對釋迦佛說大悲
心印之所。其山有潮音洞。海潮吞吐晝夜砰
[042-0388c]
訇。洞前石橋。瞻禮者至此懇禱。或見大士
宴坐。或見善財俯仰將迎。或但見碧玉淨
瓶。或唯見頻伽飛舞。去洞六七里有大蘭
若。是為海東諸國朝覲商賈往來。致敬投
誠莫不獲濟草菴錄


十三年。上餌道士丹疽發於背。八月帝崩。


述曰。武宗毀佛信道餌丹發背而殂。世
方以之為戒。宣宗避仇為僧。卒登寶位。
憤會昌之沙汰誅竄李趙。立方等戒壇
令僧尼重受戒法。其意甚至。至末年復
用道士服。餌金丹疽發於背。其過在於
好求長年而不達世相無常之義。故終
蹈其禍為後人笑云。


懿宗




咸通三年。勅兩街四寺各建戒壇度僧。帝
於禁中設講座自唱經題。手錄梵文。數
幸諸寺行施。


六年。朗州德山宣鑒禪師示寂。諡見性禪
見龍潭清源第五世


七年。臨濟義玄禪師示寂。諡慧照禪師。學
者稱臨濟宗見黃檗南岳第四世


八年正月。永州湘山全真禪師端坐示寂。師
郴人。遊方至湘山創梵宇曰淨土。四方禪
眾雲集受教。會昌初忽謂其徒曰。僧當厄
難宜易衣冠。一夕髭髮俱長。披紫霞衣曰
無量壽衣。頂青空冠曰真空法冠。既而武
宗果去浮圖。宣宗復佛法。師不復去衣冠。
世稱無量壽佛化現至此。


十年。瑞州洞山良玠禪師示寂。諡悟本禪
[042-0389a]
見雲巖清源第五世○勅追諡南山道宣律師曰澄
照。


十一年。相國裴休薨。休學於黃檗得其旨。
平居不御酒肉。作勸發菩提心文以激發
世人。著釋氏文。若圓覺經法界觀禪源詮諸
序。世服其精要○十一月延慶節。勅兩街
入麟德殿講論佛法。賜左街僧錄清蘭慧
照大師。右街僧錄彥楚明徹大師○上素聞
雪峯義存禪師名。勅賜真覺大師。師居山四
十年。法席冠天下。眾至一千五百。閩王王
氏事以師禮見德山清源第六世十二年。上幸安國寺
賜知玄國師沈香寶座○上於禁中設萬
僧齋。自升座為讚唄。有長眉梵僧來應供。
受嚫畢陵空而去即賓頭盧


十四年三月。造浮圖寶帳綵幡華蓋。勅兩
街往鳳翔迎佛骨。三百里間車馬不絕。群
臣諫者至言。憲宗迎佛骨尋時宴駕。上曰。
朕生得見之死無所恨。四月八日佛骨至。
導以禁兵公私音樂儀衛之盛。過於南郊。
帝御安福門。降樓迎拜。賜沙門及耆老曾
見元和奉迎者金帛有差。佛骨留禁中三
日供養。迎置安國崇化二寺。令士庶得瞻
禮。十二月如前禮迎佛骨還鳳翔。


僖宗




乾符三年。外法師於國清為元琇法師說
止觀法門○泉州龜洋無了禪師塔全身二
十載。為山泉淹沒。門人發視不壞。閩王聞
之。遣使舁入府庭供養。忽臭氣遠聞。王焚
香祝之。可還龜洋舊阯建塔。即異香普
[042-0389b]
熏。傾城瞻禮本道奏。上賜諡真寂大師。塔
曰靈覺。弟子慧忠遇澄汰終於白衣。葬師
塔東。今龜洋一真身士民依怙。若僧伽之遺
化。


中和元年。黃巢犯長安。自號大齊。上幸成
都。詔知玄國師赴行在所引對大說。上自
製號悟達國師。留行宮久之辭歸九隴。定
中見菩薩摩頂說法。言訖即隱。俄見一珠
入玄左服。隆起痛甚。上有晁錯二字。玄知
夙業。即右脇安臥而逝。世言玄之前身乃
漢川三學山知鉉法師。臨終感病與今正類
漢書。文帝時吳太子人見。得侍皇太子。飲傅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殺之。吳王由此稱疾不朝。始有
反謀。太子家令晁錯數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及景帝即位。錯說上曰。吳王前有太子之却。
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令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及楚趙膠西三王皆以罪削郡縣。廷臣方議削吳。吳王因
遣使。約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吳相袁盎入見。上方與錯調兵食。上問盎。盎願屏左右。錯趨避東廂甚恨
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其地。以故反。欲共誅錯復故地。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
赦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良久曰。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上令丞相劾奏錯要斬東市

隆興琇師曰。世稱知玄是袁盎後身。自漢文
至僖宗七百餘年。盎償錯亦應畢矣。今尚
蒙惡報而斃何哉。蓋盎與錯始有私憾。及
錯議削七國而七國畔。盎因此時請遂斬
錯。景帝畏而從之。終非本意。及錯誅而七
國之兵不退。則是盎假畔人以報私憾耳。
是宜歷十生而宿對相尋不已。可不畏哉。


述曰。周武廢佛。法師知玄抗辨精壯。帝不
能屈。唐武沙汰法師。知玄登論座。道流
不能屈。兩世俱名知玄。俱遇廢教。俱在
朝為法師。俱當辨論之席。意師有宿誓
[042-0389c]
使之然乎。至為三學山知鉉亦不異此
名也。觀其三世為有道沙門。而酬償宿
報未已者。當是晁錯趨東廂以避盎。時
此心已深恨。而載赴東市以就誅。時此
心必大恨意。臨刑之際必起惡願為世
世之報。故每當法師舍壽之日。必見此
相者。亦玄師道力轉為輕受之報也。天
珠者誅也。昔盎請誅錯。今錯亦誅盎。玄
袁也。寓名以見本年之姓。異哉。


三年。泰山沙門大行誦彌陀經。至三七日。
忽於夜中見流離寶地寶臺之上佛及二大
士無數化佛咸現其前。上聞殊異。詔入內。
問所見賜號常精進菩薩。爵開國。


四年。泗州刺史劉讓言。修僧伽弟子木叉
塔。得舍利八百粒進上。詔以其骨塑為像。
諡曰真相。


昭宗




龍紀元年。聖誕勅兩街僧道入內殿談論
○琇法師於國清為清竦法師說止觀法
門。


大順二年。袁州仰山慧寂禪師入寂。師稟法
為溈山。世稱溈仰宗。初領徒住王莽山一
日禪床陷於地。山神者以不堪居止。東南
有大仰山。為世福地。遂遷居焉。久之眾盛
居隘。山神一夕移廟於堵田三十里。以避
南岳下第五世


景福元年。吳越王錢鏐於剡縣石城山建瑞
相寺。以奉彌勒三生石像。


乾寧二年。文矩禪師謁西院大安禪師。遙
[042-0390a]
見笑曰。入涅槃堂去。師應諾。即入。時五
伯僧俱染時疾。師以杖次第點之。隨點而
起閩王敬異創國歡院以居之。


三年。勅於羅什法師譯經處。重建草堂寺
○四年。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示寂。壽百二
十。諡真際禪師見南泉。南岳第四世○趙帥王公入院
瞻禮。趙州坐而問之曰。大王會麼。王云。不
會。師云。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
禪床。王尤加禮。翌日令客將傳語。師下床
接之。侍者問其意。師曰。第一等人來禪床
上接。第二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山門
外接○勅沙門覺暉為左右街副僧錄副職始此
光化二年。撫州言。曹山有梵僧群集山頂。
鄉民追之。皆飛行而去。遺其笠製甚奇古
勅於其地建荷玉禪寺。


天復元年。山賊許恩作亂。至杭州徑山發
國一禪師塔。見二甕合藏肉身髮長覆面。
賊兵皆驚走。吳越王命重瘞之。


二年。洪州雲居道膺禪師示寂。諡弘覺
見洞山。清源第六世


三年。撫州曹山本寂禪師示寂。諡元證。師
得法於洞山。世稱曹洞宗云○京兆鰕子和
上。自印心於洞山。混迹閩中。日沿江岸拾
鰕蜆以充食。暮臥白馬廟紙錢中。華嚴靜
禪師夜入紙錢伺之。師至。靜把住問曰。如
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神前酒臺盤。靜禮謝
而退。後入京師佯狂人間。神異莫測○韶
州雲門文偃禪師聚徒千人。漢主劉氏召入
內殿都廣州咨問法要。事以師禮。師得法於
[042-0390b]
雪峯。號雲門宗清源第七世


景宗




天祐元年。誕節勅天下寺觀設齋。民間禁
屠釣○呂洞賓遊華山。遇鐘離權授金丹
及劍法。後過鄂州黃龍山。值機禪師上堂
清源八世毅然問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
煮山川。此意何如。師曰。守屍鬼。洞賓曰。爭
柰囊中有不死丹。師曰。饒經八萬劫終是
落空亡。賓不服。夜飛劍以脇之。師已前知。
以法衣蒙頭坐方丈。劍遶數匝。師手指之
即墮地。賓前謝過。師詰之曰。半升鐺內即
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賓忽有省。
乃述偈以為謝曰。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
從前錯用心仙苑遺事


五代梁




太祖




開平元年。勅僧尼改屬祠部。


○泉州沙門智宣。往西竺求經。回詣闕進
辟支佛骨貝葉梵經。


二年二月。雪峯義存禪師示寂。十一月玄沙
師備禪師示寂。師得法於雪峯。晚居玄沙。
學徒千人。應機接物垂二十年。閩王待以
師禮。及終賜諡宗一。


三年。大明節勅百官詣寺行香祝壽。


四年。吳王錢鏐幼子令因為僧。勅賜紫衣
無相大師。加同三十臘。


末帝




貞明元年。東塔院沙門歸序進經論會要。詔
編入大藏。賜演教大師。
[042-0390c]


二年。吳越王鏐遣沙門清外同弟錢鏵。往四
明阿育王山迎釋迦舍利塔。船泊西陵。塔
夜放光浙江如晝。王躬迎至羅漢寺。廣陳
供養。○四明奉化布袋和上。於岳林寺東廊
坐盤石上而化葬於封山。既葬復有人見
之東陽道中者。囑云。我誤持隻履來。可與
持歸。歸而知師亡。眾視其穴唯隻履在焉。
師初至不知所從。自稱名曰契此。蹙額皤
腹。言人吉凶皆驗。常以拄杖荷布袋遊
化廛市見物則乞。所得之物悉入袋中。有
十六群兒譁逐之。爭掣其袋。或於人中打
開袋。出鉢盂木履魚飯菜肉瓦石等物。撒下
云。看看。又一一拈起云。者个是甚麼。又以
紙包便穢云。者个是彌勒內院底。嘗在路
上立。僧問作麼。師云。等个人來。曰來也。師
於懷取一橘與之。僧擬接。復縮手云。汝
不是者个人。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僧云。莫別有在。師拈
起布袋肩上行。因僧前行撫其背。僧回
首。師云。與我一錢來。嘗於溷所示眾云。
化緣造到不得於此大小二事。郡人蔣摩訶
每與之遊。一日同浴於長汀。蔣見師背一
眼撫之曰。汝是佛。師止之曰。勿說與人。
師常經蔣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故人間呼
為摩訶居士云。師昔遊閩中。有陳居士者。
供奉甚勤。問師年幾。曰我此布袋與虛空齊
年。又問其故。曰我姓李。二月八日生。晉天
禮初。莆田令王仁於閩中見之。遺一偈
云。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是時示時人。
[042-0391a]
時人俱不識。後人有於墳塔之側得青[茲/瓦]
淨瓶六環錫杖。藏之於寺。


四年。西天三藏鉢怛羅至蜀。自言從摩伽陀
國至益州。途經九萬九千三百八十里。時
蜀主王建。光天元年也。三藏自言。已二百七
十歲。


述曰。此方往五天者有二道焉。其一為
西北路。自敦煌陽關經西域諸國。過葱
嶺雪山入北天竺境。自昔漢騰蘭西來。唐
奘師等東往之所經由是也。其二為西南
路。自南海發舶至佛逝國羯茶國。西北
至耽摩國東天竺境是東竺南界。即海口升舶歸唐之所
昔梁達磨西來。淨三藏會寧東往之所遊
歷者是也。今鉢怛羅至蜀之路。乃當正
西。即張騫所謂大夏東南去蜀不遠之說。
比之兩路宜應稍近。而今所經歷約十
萬里者。當是山川盤折。風俗不通。取道
紆回。故十有餘年方得至蜀。以故來者。
僅一鉢怛羅。而此方絕無一人取此路也。


六年。陳州末尼聚眾反。立母乙為天子。朝
廷發兵擒母乙斬之。其徒以不茹葷飲
酒。夜聚婬穢。晝魔王踞坐。佛為洗足。云佛
是大乘我法乃上上乘。其上慢不法有若此
龍德元年。勅天下毋得私度僧尼。願出家
者。入京城比試經業。





莊宗




同光元年。誕節勅僧錄慧江道士程紫霄。入
內殿談論設千僧齋○鳳翔沙門道賢夢遊
[042-0391b]
五竺見佛。指示此某國某聚落暨旦頓解
五竺言音。傳粉壇法於世。人稱鳳翔阿闍
梨法。清泰初。隨末帝入洛而終。塔於龍
門。


二年。勅三聖慧然禪師入內殿。諮問禪法。
上曰。朕下大梁收得一顆無價寶珠未有
人酬價。然曰。請陛下寶看。上以手舒幞頭
角。然曰。帝王之寶誰敢酬價。帝說。遂亡。勅
諡廣濟大師通寂之塔。


三年。騎將史銀鎗有戰功隨駕入洛。忽悟
禪道。乞出家名契澄。賜號無學大師。以其
居為立德院。


明宗




天成元年。誕節勅僧錄雲辯。與道士入內
殿談論。


二年二月。帝每夕於宮中焚香祝天曰。某
胡人因亂為眾所推。願天早生聖人為
生民主。


三年。閩主王延鈞素敬佛。是年度僧二萬
人○漳州羅漢院桂琛禪師示寂。師得法於
玄妙。末帝朝諡真應禪師清源八世


末帝




清泰元年二月。功德使奏。每遇誕節乞令
州郡奏薦僧尼。立講經禪定持念文章議
論。為四科試其能否。制可洪容齋三筆引舊五代史○建
州崇安縣扣氷古佛名藻先。初見雪峰。携
鳧此一包醬一罐以為獻。峯曰。包中何
物。曰鳧。此何處得來。泥中。泥深多少。無丈
數。還更有麼。轉深轉有。又問。罐中何物。師
[042-0391c]
曰醬。何處得來。自合得。還熟也未。不較多。
峯曰。汝異日必為王侯師。常夏月衣楮而
坐。冬月扣氷而浴。因號扣氷。閩王延鈞請
居瑞巖。經臨建州。刺史陳誨飯僧千人。問
師曰。今日會中有異人乎。師曰。無有。明當
為公致一大士。誨翌日具齋以俟。有老姥
自外至。延居上席。飯訖竟去。師曰。此水藏
菩薩也。有頃姥復來指師曰。辟支古佛何為
饒舌。言訖不見。


二年。四明沙門子麟。往高麗百濟日本諸國。
傳授天台教法。高麗遣使李仁日送麟還
吳越王錢鏐令於郡城建院以安其眾。





高祖




天福二年。洛陽宣徽將朱崇。掘屋地得大
石佛十軀。有碑云。唐垂拱六年造景福寺。崇
大感窹。即舍所居以為寺○竦法師於國
清為羲寂法師說止觀法門。


三年。以楊光遠為天下功德使。凡寺院皆
屬焉。


四年。勅國忌宰臣百僚。詣寺行香飯僧。永以
為式。漢中沙門可洪。進大藏經音義四百八
十卷。勅入大藏○杭州天竺山沙門道翌。
獲奇木造觀音大士像。有沙門從勳。自洛
陽持古佛舍利置豪相中。其後舍利常見
於頂冠。肉髻白光煥發。大著靈感。


少帝




開運元年。勅為高祖寫大藏經。奉安明聖
寺以資鴻福○六月吳越王錢弘佐。遣僧
[042-0392a]
慧龜往雙林開善慧大士塔。得靈骨十六
片紫金色舍利無數。紫芝生於甓床。雙虎
伏於壙下。祥雲蔽山甘雨灑地。乃奉迎
舍利靈骨并淨瓶香鑪扣門椎諸物。至錢唐
安光冊殿供養。建龍華寺。以其骨塑大士
像。


三年。金陵上元縣人暴死。誤追入冥府。見
唐先主被五木甚嚴。民大駭問。主何以如
此。主曰。吾為宋齊丘所誤。殺和州降者千
人。以冤被訴。民曰。臣誤追當還。主泣曰。吾
囚此。聞鐘聲則苦暫息。汝歸語嗣君。凡寺
院鳴鐘令延緩之。更能為造一鐘。尤為濟
苦。民曰。下人何以取驗。主曰。吾曾受于闐
瑞玉大王。於瓦官寺佛左膝以香泥藏
之。時無知者。民既還而白。後主親詣瓦
官剖膝。果得玉像。感泣慟[怡-台+辟]。即造一鐘於
清涼寺。鐫其上云。薦烈祖孝高皇帝。脫幽
出厄。以玉像建塔於蔣山。





高祖




天福十二年。上柱國郭令威。立金剛般若經
碑於壽春。


隱帝




乾祐元年。吳越王錢俶。奉天台沙門德韻
為國師。申弟子之禮。


二年。雲門文偃禪師坐逝。塔全身於丈室。





太祖




廣順元年。李守正叛河中。太祖親征。往麻衣
[042-0392b]
道者語趙普曰。李侍中安得久。城下有三
天子氣。未幾城陷。時世宗與本朝太祖俱
侍行。


二年。勅誕節。宰臣百僚詣寺觀建祝壽道
場。


世宗




顯德元年。齊州開元寺義楚法師。進所撰釋
氏六帖。勅付史館頒行。賜紫方袍。


二年四月。詔曰。釋氏真宗助世為善。將隆
教法須辨否臧。自今不許私度僧尼。及親
無侍養者不許出家。無勅寺舍並須停廢
○九月以久不鑄錢。勅令除縣官法物軍
器寺觀鐘磬鈸鐸之類。聽留外自餘民間銅
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直。過期
不輸五斤以上。其罪死。上謂侍臣曰。卿
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
至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謂佛耶。且吾
聞。佛志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布施。若朕
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是歲廢寺三
千三百三十六所。以所毀像鑄周通錢○
帝既并省寺院。勅男年十五已上。誦經百紙
或讀五百紙。女年十三已上。誦經七十紙。
或讀三百紙。陳狀出家。本郡考試以聞。詞部
給牒方得剃度此文見舊史。歐陽新史。並刪去弗存


三年。帝召華山隱士陳摶問以飛升黃白之
術。對曰。天子以治安天下為務。安用此
為。乃遣還山。詔州縣常存問。


四年七月。金陵清涼文益禪師示寂。江南唐
後主待以師禮。及終諡大法眼學者。號法
[042-0392c]
眼宗見羅漢珍師清源九世○隱士譚景升居終南山。
與陳摶為之友。著化書百十篇。窮括化原。
久之仙去。嘗遊三茅山。至建業見宋齊丘。
謂其有仙脫道骨。出書示之。屬為序於傳
世。齊丘乃竊以自名。然未嘗悟道蘊也
齊丘相後唐二世


述曰。曾慥作集仙傳言。陳希夷稱其友。
譚景升作化書。又云齊丘。竊取以為名。
世人不能知其妄。此殆與向秀注莊子
郭象竊之以自名。二事蓋相類。不幾於
盜乎。


六年。初帝之毀像也。鎮州大悲極有靈應。
詔下人莫敢近。帝聞之。自往其寺持斧鑱
破面胸。觀者為之慄慄。及帝北征疽發於
胸。亟歸京師遂殂楊文公談苑○汴都將士周百
勝。年老家居。蔬食念佛。一夕夢黃衣吏追入
大城至官府。主者令引觀地獄。見一人黑
色臥大銕狀。獄卒持鑿破其胸灌以銅汁。
叫聲不可聞。百勝懼念佛求退。追者曰。汝
已是佛弟子不必懼。百勝問。囚者何人。答
曰。此柴帝也。因毀像致此罰。百勝曰。我故
君王也。何時得脫。追者曰。初錄其人。至時
王責曰。世間周通錢盡時方脫此罪。追者引
從故道出城門。聞寺鐘鳴遂覺。百勝常以
語人。聞者為之悲惋神應錄


述曰。自昔佛法遭毀有四時焉。魏太武
因司徒崔浩。焚毀經像阬戮沙門。既而
崔浩要斬。太武身感癘疾。竟為常侍宗
愛所弑。文成嗣位。復大興佛法其一
[042-0393a]
武因衛元嵩。毀經像塔寺敺沙門反俗。
厥後杜祈入冥。見周武地獄受苦求救
之事。宣帝嗣興佛法復盛其二唐武宗因趙
歸真。毀像廢寺僧尼還俗。帝後疽發背
而殂。時穆陵尉稱。天符以李炎毀佛。有
奪壽去位之報。歸真等皆被誅戮。宣宗
即位佛法大興其三周世宗毀像鑄錢廢
拆寺院。疽發胸而殂。人見在獄受苦。有
周通錢盡方得脫罪之語其四越五年。我
太祖皇帝飛龍在天。首詔天下復寺立
像。遣沙門求法西天。館梵僧翻傳貝
葉。建精藍濟戰士之魄。造經版壽大藏
之傳。當國家多事。而於弘贊佛道無所
不舉。及。


太宗繼體。度童子十七萬人。建譯經院
製聖教序。賜天下無名伽藍之額。建開
寶大塔舍利之藏。暨真宗在朝。聖德遐被。
五天咸貢梵典。昭陳天禧。度僧二十四
萬。


仁宗踐阼。光贊上乘謹翻譯之功。廣藏
宮之卷詞臣國。
佛祖統紀卷第四十二


○詔羅浮山軒轅集入見。帝問曰。先生
長年何道致此。對曰。屏聲色去滋味。一
哀樂廣惠澤則可與天地合體日月齊
明。是為長年不俟別求。久之請還山。
帝曰。朕臨天下可聞其數否。集橫書四
十字。後乃得四十年。


○鐘離權。字雲房。自稱漢時遇王玄甫
[042-0393b]
得長生之道。避亂入終南山。於石壁間
得靈寶經。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為天
地升降之宜。氣中生水。水中生氣。即心
腎交合之理。乃靜坐內觀。遂能身外有身。
唐呂巖。字洞賓。三舉進士不第。於長安
酒肆遇雲房。將洞賓入終南山。授靈
寶畢。法十二科。曰金誥玉書真原比喻真
訣道要。其義有六。包羅五仙之旨。以授
洞賓。謂之白。吾朝元有期。汝當居此洞。
即有仙人下宣天詔。金幢玉節迎之升
天。洞賓乃客遊江淮。度何仙姑郭上竈
施肩吾云呂仙遊行人間。自唐及宋。事迹非一
[042-039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