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93 石門文字禪-宋-德洪 (SBCK)


[023-1a]
石門文字禪卷第二十三
   宋江西筠溪石門寺沙門釋德洪覺範著
    門人覺慈編錄 西眉東巖旌善堂校
 序
  五宗綱要㫖訣序
傳曰人能自重然後可與言學余以謂自重者必其
天資才全而識遠何以知之張子房三世相韓韓爲
秦所滅時年二十許弟死不葬袖鐡椎擊始皇悞中
副車走匿下邳乃能跪履於父老及佐高帝定天下
漢業已成粃糠王侯掉頭不顧思與赤松子遊韓信
[023-1b]
㣲時自藏於怯淮隂少年易之使出跨下一市大笑
而色不怍及爲高帝大將一軍盡驚而氣不矜談笑
而破趙名震天下得亡虜而師事之子房勇擊始皇
而謙辭封爵韓信智出跨下而明師亡虜非材全者
能自重如是乎邴原詣安丘孫崧學崧以書相分原
得書不讀曰夫學者以智髙者通書何爲哉藏書於
家游學四方學成以書還崧解不傳書之意崧服其
敏徐曠學於太學時沈重講授門弟子常千人曠所
質問數日辤去或問其故曰先生所講紙上語耳若
奥境彼所未見尚何觀重知之憚其能根矩智識粹
[023-2a]
美不在糟粕文逺巧妙非止凖繩非識逺者能自重
如是乎吾故曰必因其天資也夫刻志功業傾心名
節者世間之學耳若離三界出五有者非夢幻功業
戲劇名節可盡而天資無張韓邴徐之英余竊憂之
諸佛三昧謂之甚微細智麤浮心識其能至哉菩薩
行海謂之旋陀羅尼門鄙陋志操其能入哉學者之
才如蓬芒之微而所授之道如萬鈞之重雖至愚知
其不可然猶紛然不知愧可笑也為弟子者心非其
師而貌敬之為師者實鄙弟子而喜授以法上以數
相覊縻下以諂相欺誑慢侮法道甚於兒戲嗚呼昔
[023-2b]
清辨菩薩以芥子擊修羅窟而隱候龍華道成乃問
未決之事謂今彌勒未具徧知也辨之求師何其難
也達摩達恨師子尊者不令嗣祖渡谿見女子浣露
其足念曰此脛乃爾白晳耶師子忽至曰今日之心
可嗣祖乎師子之求弟子何其審也大法寢逺名存
實亡其勢則然蓋嘗中夜起喟爲之涕零余少游方
所歴叢林幾半天下而師友之間通踈粹美者尚多
見至精深宗教者亦已少矣又三十年還自海外罪
廢之餘叢林頓衰所謂通踈粹美者又少況精深宗
教者乎百丈法度更革略盡輒波及綱宗之語言如
[023-3a]
雲門綱宗偈曰康氏圓形滯不明魔深虚䘮擊寒冰
鳳翥巳飛霄漢去晉鋒八博擬何憑雲門非茍然作
也而昧者無地寄其意識輒易以循其私曰晉鋒八
法審如易者之意則康氏圓形魔深虚喪又何義哉
洞山渡水見影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踈吾今
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
與麽㑹方始契如如其言契如如但一文殊無二文
殊故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旨甚明白而昩者
易之曰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遂令血脉斷絶豈
曹洞旨趣乎仰山臨終付法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
[023-3b]
復仰視兩口無一舌即是吾宗旨兩口無一舌溈山
之牛一身兩號之意而昩者易之曰兩口一無舌審
如易者之言則是共功時功尚何論哉臨濟付法偈
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説似他離相離名人
不禀吹毛用了急須磨吹毛劔也用即磨之意不欲
犯鋒耳而昩者易之急還磨旨趣安在哉而以之不
疑可謂陋哉獨法眼未遭更易行恐不免耳昔阿難
聞誦佛偈曰若人生百歲不識水潦鶴未若生一日
而得決了知謂曰吾從佛所聞異於是應曰不善諸
佛機非水潦鶴也誦者告其師師應曰阿難耄矣所
[023-4a]
記錯謬夫諸佛機乆而尚為水潦鶴豈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不作梁武喧爭之語晉鋒八博不作右
軍草書乎因編五宗機緣以授學者使傳誦焉
  華嚴同緣序
余聞一切衆生識種皆具十法界性謂佛菩薩緣覺
聲聞四聖天人傍生餓鬼地獄阿修羅六凡是十種
性本無性隨所熏起任運成就有人於此為諸人等
談無上道解脱知見一切衆生皆證圓覺則識性熏
發佛種如是乃至爲諸人等談不義語毀謗三寶一
切障道之法則識性熏發惡道種是故如來世尊毎
[023-4b]
謂衆曰善男子善知識者是汝等最大因緣能令汝
軰明見佛性離苦成道事彼知識不惜身命又菩薩
願力願與衆生爲不請友其所立誓惟欲衆生悟心
成佛然諸衆生自棄自賤貪戀生死飄流諸趣不能
逢遇善知識善友如萬頃波尋一瓦礫今惠臻道人
欲以是毗盧藏微塵章句不思議妙義結萬人同觀
看其設心欲熏發一切衆生佛乗之種是其願力爲
不請友而我大衆同得值遇譬如肓&KR0027值浮木孔當
生難遭之想起增上善心使易成就竢其畢作爲卵
塔書萬人名各藏於塔中虚空可殞而此願力如爍
[023-5a]
迦羅惟願刹刹塵塵證明我說嗚呼六道以憂畏飢
餓之火所逼燒尚不聞有佛安得聞經哉唯人道一
切成就既已見佛又復聞經而不請友曲折誘導更
復惰慢作跛驢心是眞自棄凡我見前法界性侶幸
同進道惠臻道行高潔而飽叢林受持願力久矣成
熟是故今同普告大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唯加鞭
此道是眞知恩政和五年二月十九日書
  洪州大寧寛和尚語錄序
但識綱宗本無寔法又曰若以寔法與人土亦難消
巖頭說法指人甚要而語不煩亦何嘗鉤章棘句險
[023-5b]
設詐隱務爲&KR0007妙哉故其得友如雪峯有子如羅山
於生死之際如洞視户庭未嘗留情近世叢林失其
淵源以有思惟心爭求寔法唯其以是爲宗也故高
則妄見勝妙之境下則波爲世諦流布而綱宗䘮矣
余猶及見前軰能言老黄龍同時所游從有若楊歧
㑹翠巖眞大寧寛皆一時號明眼而㑹與眞所得法
子照映江左語言布寰宇獨寛公少見機緣有石門
宗杲上人抗志慕古俊辯不羣徧游諸方得此錄讀
之而喜曰雖無老成尚有典刑此語老宿典刑也其
可使後學不聞乎即唱衣鉢從余求序其所以命工
[023-6a]
刻之嗚呼杲之嗜好可謂與世背馳彼方尊事大名
譽者傳授其語而杲獨取百年物故老僧之語欲以
誇學者不亦迃乎雖然㑹有賞音者耳
  臨平妙湛慧禪師語錄序
傳曰雖無老成尚有典刑典刑且次之則老成蓋前
人所甚貴也又曰惡夫碔砆之亂玉則似之而非者
又其所甚疾也貴老成疾似之而非者一人之情千
萬人之情是也近世禪學者之弊如碔砆之亂玉枝
詞蔓説似辯博鉤章棘句似迅機茍認意識似至要
懶惰自放似了逹始於二浙熾於江淮而餘波末流
[023-6b]
滔滔汩汩於京洛荆楚之間風俗爲之一變識者憂
之俄有叢林老成者嶄然出於東呉說法於錢塘諸
方衲子願見爭先川輸雲委於座下法席之盛無愧
圓照大通於是天子聞其名驛召至京師住大相國
寺智海禪院是謂妙湛禪師慧公未嘗貶剝而諸方
屈伏不動聲氣而萬僧譲雄彼似之而非者不攻而
自破如郭中令之單騎見虜孔北海之高氣讋魏以
其荷負大法故稱法窟龍象以其搏噬邪解故稱宗
門爪牙也余與禪師游舊且少相好不見之二十年
宣和三年十月初吉有仲懷禪者過余湘上出其示
[023-7a]
徒語爲示昔蓮花爲聰道者作禮曰雲門兒孫猶在
余則以手加額望臨平呼曰豈雪竇顯公復爲吳人
說法乎何其似之多也
  僧寶傳序
曹谿之道至南嶽石頭江西馬祖而分爲兩宗雲門
曹洞法眼皆宗於石頭臨濟潙仰皆宗於馬祖天下
叢林號爲五家宗派嘉祐中逹觀曇穎禪師嘗爲五
家傳略其世系入道之緣臨終明驗之効但載其機
緣語句而已夫聽言之道以事觀既載其語言則當
兼記其行事因博採别傳遺編參以耆年宿衲之論
[023-7b]
増補之又自嘉祐至政和之初雲門臨濟兩宗之裔
卓然冠映諸方者特爲之傳依倣史傳各爲贊辭綂
八十有一人分爲三十卷書成於湘西之南臺宣和
五年正月八日伏遇判府安撫大學降貴令辰繕寫
呈獻仰祝台筭許旌陽白日仙去天詔書曰赦汝不
事先祖之罪佳汝施藥呪水之功夫施藥呪水期於
活人者也活人而能致飛仙況壽考乎余觀安撫大
學其牧民臨政皆得佛法之至要和而爲生威而爲
殺生殺皆以活人爲本嘗生瀏陽囚徒十有二人於
死中佛法之見於和者也戮一賀文而億萬生齒安
[023-8a]
堵佛法之見於威者也其妙用活人之功較之旌陽
殆相萬矣惟其得法之淵源實出於圓照本禪師而
不可誣也故余特以禪書為獻伏冀燕間之暇少賜
披覽豈勝幸甚
  嘉祐序
禪師諱契嵩字仲靈藤州人也少從洞山聰禪師遊
出世湖山乃嗣其法其道微妙而末法學者器近而
不能曉悟而公亦不肯少低其韻以俯循其機因歎
曰吾安能圓鑿以就方柄哉聞之聖賢所為得志則
行其道否則言而已言之行由是為萬世法使天下
[023-8b]
學者識度修明逺邪林而遊正塗則奚必目擊而受
之謂已之出邪即閉關著書以攻正祖宗所以來之
之 為十二巻又别定祖圖書成擕之京師因内翰
王公素獻之仁宗皇帝又爲書先焉上讀至呂固爲
道不爲名爲法不爲身歎愛其誠旌以明敎大師賜
其書入藏書既送中書時魏國韓公琦覽之以示歐
陽文忠公公方以文章自任以師表天下又以護宗
不喜吾道見其文謂魏公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邪黎
明當一識之公同往見文忠與語終日遂大喜由是
公名振海内遂買舟東下居永安精舍而歸老焉公
[023-9a]
雖於古今内外之書無所不讀至於安危治亂之略
當世同人少見其比而痛以律自律其身其學端誠
爲歸宿之地而慕梁惠約之爲人以其學校其所爲
未見少差其考正命分於賢聖出處之際尤爲詳正
觀學者循竒巧而不知本也乃作壇經贊亡孝背義
又循養其欲也乃作孝篇十二章士大夫不顧名實
多是已非他乃作輔敎編學者茍合自輕不貴尚以
修德也乃題遠公影堂記其所慕也乃作茨堂序因
風俗山川之勝欲以抛擲其才力以收景趣乃作武
林志至於長詩贊而已殆所謂太山之一毫芒耳公
[023-9b]
終於湖山而火化不壞者六物天下聞其風者爲之
首東長想嗚呼一匹夫雲行鳥飛天地之間視萬乗
之尊其天地之遠也顧巨公貴人雲泥之異也而一
旦以其所爲之書獻天子爲之動容天下靡然向其
風而卒能酬其志豈非其所自信修誠之效歟後之
學者讀其書必有掩巻而三歎者也元符元年中秋
日高安某序
  陳尊宿影堂序
陳尊宿者斷際禪師之高弟也嘗庵於高安之米山
以母老於睦遂歸編蒲屨售以爲養故人謂之陳睦
[023-10a]
州臨濟至黃檗衆未有知之者而公獨先知之嘗指
似斷際曰大黃之門必此兒也雲門祕傳於公人所
知之而公更使謁雪峯曰當嗣之不然吾道終不振
矣雲門臨濟能不忘其言故宗一代天下古今依此
以揚聲其德澤方進未艾也夫二子方其匿耀也其
施爲未有以異於人而卒不能逃公之言何也古之
人篤聞其信已故其處心也公惟其公是以自知之
審而知人之詳也今之世雖有通人遠才不小同已
則横議疾之不掩則謗之而已通人遠才固自負而
群小又工於爲謗冝乎其贅隅於世也而庸下之徒
[023-10b]
能阿其所好故爭厚恩之環目遲以爲嗣庸下者固
欲顯於人而好名者素快同於已宜乎其豐隆於時
也吾行四方有年矣見此種人何限而恬然不知怪
世衰道微一至於此使其聞公之風見公之像其何
以施眉目耶嗚呼期臨濟必大黃檗之門而其嗣方
大盛知人之詳也祝雲門嗣雪峯庶未其詰自知之
審也傳曰知人則哲自知則明吾於睦州公見之矣
公之影堂在高安南之四十里所謂米山者也
  昭黙禪師序
李北海以字畫之工而世多法其書北海笑曰學我
[023-11a]
者拙似我者死當時之人不知其言有味余滋愛之
蓋學者所貴貴其知意而已至於蹤蹟繩墨非善學
者也豈特世間之法爲然出世間法亦然黃檗運公
師事百丈大智禪師而迅機大用毎凌壓之百丈固
嘗歎曰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KR0007
沙備師從雪峯眞覺禪師最久備遂爲談根門無功
幻生幻生法門其論皆揭佛祖之奥雪峯亦嘗撫其
背曰豈意衰暮聞此妙法汝再來人也吾所不及然
雪峯百丈之道益尊而黄檗&KR0007沙得爲的嗣初未嘗
印脱其語言順朱其機因以欺流俗此道寂寥久矣
[023-11b]
乃今於黄龍清禪師見之公爲晦堂老人侍者而名
聲已閙聞叢林其超情獨脱之論無師自然之智當
機宻用人不敢觸其鋒雖晦堂唯知加敬而已雙井
徐禧德占黄庭堅魯直此兩翁世所謂人中龍也往
來山中與公語未嘗不屈折咨嗟以爲不及以故天
下士大夫悅慕願見想望風采公名惟清自號靈源
叟世爲洪州武寧陳氏子童子時誦書日數千言伊
吾上口有異比丘過書肆見之引其手熟視大驚勸
其父母使出家公即忻然往依高居某爲師幾何爲
僧受具足戒即起遊方初謁法安禪師欲傾心受法
[023-12a]
法安曰子他日洗光佛日照耀末運苦海法船也一
壑豈能畜汝行矣無自滯公因徧歷諸方晩歸晦堂
久之初開法於舒州之太平衲子雷動雲合而至未
嘗謹規矩而人人自肅江淮叢林號稱第一洪州轉
運使王公桓迎公歸黄龍欲以繼晦堂老人未幾晦
堂化去公亦移病乃居昭黙堂宴坐一室頽然人莫
能親踈之然見之者皆各得其懽心至於授法鉗椎
鍜煉則學者如菸莵視水車然莫知罅隙其提唱議
論初不許學者傳錄有得其片言隻句者甚於獲夜
光照乗然余於公爲法門昆弟氣宇英特愼許可獨
[023-12b]
首肯余可以荷擔大法頃於山中日有異聞嘗曰今
之學者多不脫生死者正坐偷心不死耳然非學者
過也如漢高帝詔韓信以殺之信雖死而其心果死
乎今之宗師爲人多類此古之道人於生死之際遊
戲自在者巳死却偷心耳如侯景兵至建鄴武帝御
大殿見之神色不變輭語撫慰而侯景汗下不敢仰
視退謂人曰蕭公天威逼人吾不可以再見也侯景
固未嘗死而其心巳滅絶無餘矣古之宗師爲人多
類此吾觀今諸方說法者鉤章棘句爛然駭人正如
趙昌&KR0030花寫生逼眞世傳爲寶然終非眞花耳其應
[023-13a]
機引物以曉人皆類此大觀三年秋余以&KR0042法嬰難
越明年春病臥獄中公之的子德逢上人以書抵余
曰昭黙病遂有書付禪師使人不能候而去余矍然
而起坐念公平生竒德美行恐即死後世莫得以聞
故爲䟽其略以授逢使往謁道鄉居士求文刻石於
山中以傳信後世云大觀四年正月二十五日石門
某序
  濳庵禪師序
法道東來授受之際必因師弟子之賢茍非其人道
不虚行如雲起而龍隨鶴鳴而子和其周旋之久機
[023-13b]
緣之著而特以侍者稱者如鳥窠之有㑹通南陽有
應眞趙州有文遠南院有守廓慈明有海善翠巖有
慕喆而黄龍有公公諱清涼洪州新建鄧氏子世力
田幼超卓短小精悍去依洪崖法智爲童子年二十
一落髪受具足戒時武泉常寶峯月雲居舜道價壓
叢林公遊三老間皆䝉器許而疑終未决謁黄龍南
禪師南曰昔洞山見雲門門問近離甚處云查渡夏
在何處曰湖南報慈曰幾時離八月二十五云放汝
三頓棒公聞之大驚南公又曰洞山又問適來祗對
有何過而䝉賜棒門云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麽去
[023-14a]
商量公大笑南公問何笑對曰笑者黃面浙子憐兒
不覺醜耳自是容爲入室父子言論久即令坐于㫄
去遊南嶽時先雲庵方出潙山與公復造積翠公爲
侍者七年南公歿隱 西山西山有惠嚴院僧死屋
無像設露坐公見而喟曰古人斫山開基致無爲有
忍懷不舉哉乃求居以修完之不五年而殿閣崇成
百具鼎新即棄去遊廬山南康太守徐公聞名延居
南山清隱寺寺在大江之北面揖廬山公門風孤峻
學者皆望崖而退以故單丁住山十有八年元符二
年秋余與弟希祖自南昌舟而東下訪之晨香夕燈
[023-14b]
升堂說法如臨千衆而叢林所服玩者莫不具時時
钁地處置爲余言先師初事栖賢諟泐潭澄更二十
年宗門竒奥經論要妙莫不貫穿及因文悅以見慈
明則一字無用設三關以驗天下禪者而禪者如葉
公畫龍龍見即怖余曰毎疑三關語垂示平易而人
以爲難何也公曰衆生爲解礙菩薩未離覺大智如
文殊師利欲問空王佛義即遭擯出以其墮艱難故
起現行耳嗚呼自墮艱難故起現行學者大病如人
開眼尿牀平地喫攧然今化去三十年猶有悟其旨
者不無損益也有僧依十有二年公舉令住淨衆寺
[023-15a]
辭行謂曰汝雖在此費歲月實不識吾家事儻嗣法
當不以世俗欺誑爲心其人乃嗣翠巖機焉南昌隱
君子潘延之與爲方外友延之迎歸西山而州郡文
爭命居天寧衲子方雲趨座下一時名士摳衣問道
公以目疾隱居龍興寺房户外之屨亦滿上藍忠禪
師雲盖智公之子於公爲叔姪移公居寺之東堂事
之如其師叢林高其誼余政和四年冬證獄太原拴
縛在旅邸人諱見之而公冒雨歩至撫慰爲死訣明
年南歸幸復見之軒渠笑曰吾不意乃復見子公壽
八十四目盲復明此其精敏於道志願叢林所致嗚
[023-15b]
呼佛法寢遠壞衣瓦器之人亦有侈欲爲人師者爭
慕華構便軟暖公獨舉頽壞而新之爭欲致弟子不
問智愚欲岀門下而公獨精粗之爭欲坐八達衢頭
以自賣其道而公獨居荒遠以自珍之爭好勢利惡
醜而公獨犯衆惡自信而力行之毎謂弟子曰無事
外之理理外之事觀其措置豈其眞然之者耶
  定照禪師序
逹磨之道六傳而至曹谿自曹谿派而爲江西石頭
二宗既昭天下學者翕然從之由二宗以列爲五家
于今唯臨濟雲門爲特盛洞山悟本禪師機鋒竪亞
[023-16a]
而出年代寢遠惜其無傳元豐中有大長老道楷者
赫然有聲于京洛間問其師承乃投子青華嚴嫡嗣
青公爲大陽真子盖洞山七世&KR0007孫也大觀元年京
師大法雲寺虚席有司以公有道行請于朝願令繼
嗣住持奉聖旨可其請未幾開封大尹李孝壽表公
談以禪學卓冠叢林冝有以襃顯之即賜紫方袍號
定照禪師左璫持詔至法雲楷謝恩已乃爲表辭曰
伏䝉聖慈特差彰善閣祇候譚禎賜臣定照禪師號
及紫衣牒二道臣戴睿恩已即時焚香升座仰祝聖
壽伏念臣行業迃踈道力綿薄嘗發誓願不受利名
[023-16b]
堅持此志積有歲年庻幾如此僧道後來使人専意
佛法今雖䝉異恩若遂忝冒則自違素願何以敎人
豈能仰稱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
不敢祇受伏望聖慈察臣愚悃非敢飾辭特賜允俞
臣沒齒行道上報天恩上閲之以付李孝壽躬往諭
朝廷旌善之意而楷執抝不囘開封府尹具以其事
聞上大怒收楷送大理寺吏知楷忠誠而適批逆鱗
有憐之之意問曰長老枯悴有病乎楷曰無之吏曰
有疾則免刑配楷曰平時有疾今實無豈敢藉疾僥
倖聖朝欲脫罪譴耶吏歎息久之竟就刑縫掖其衣
[023-17a]
編管緇州都城道俗觀者如市皆爲之流涕而楷神
和氣平安歩而去如平日至緇州僦屋以居而四方
衲子爭奔隨之接武于道嗟乎禪師粹然一出支洞
山巳頽之綱道顯著于時矣而聖朝方以道治天下
海内肅清旌表有德天時人事適相偶如此而楷獨
罹此禍可疑也夫豈斯道疑獨間&KR0028至此卒不能以
振興之耶抑亦夙殃成就緣㑹如是耶聞之者莫不
長喟余因䟽其事以授嘗識禪師者使學者知道固
如是而視欲勝天滅命者可以發一笑也
  邵陽别胡强仲序
[023-17b]
多言乃致禍器滿苦不宻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爲一
河壞螘孔端山隤有黿穴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此孔北海臨終時詩也而其意乃若自悔何也敎汝
爲惡邪則惡不可爲敎汝爲善耶則我平生未嘗爲
惡此范滂臨刑語其子之辭也而其意乃若自疑何
也徐有功方視事吏泣白曰有詔公當棄市有功置
筆安歩而去曰豈我獨死而諸人長不死乎三坐大
辟當死不憂三赦之不喜其明見自性不悔不疑而
卒以榮名終吾聞成就世出世間法特一切能捨耳
有功其亦知此乎余學出世間法者也辭親出家則
[023-18a]
知捨愛遊方學道則能捨法臨生死禍福之際則當
捨情頃因乞食來遊人間與王公大人遊意適忘返
坐不遵佛語得罪至此重賴天子聖慈不忍置之死
篆面鞭背投之海南平生親舊之在京師者皆唾聞
諱見雲㪚鳥驚獨吾友强仲姁嫗守護如事其親自
出開封獄冒犯風雪繭足相隨三千餘里而至邵陽
猶不忍去嗚呼臂三折而知醫閲人多而曉相事更
疑危而識交態有交如子何必多爲然强仲毎見余
蓬頭垢汚在束縛中飲食談笑如平日言涕俱出曰
子殆不知世間有恥辱憂患乎抑眞石肝鐡腸也余
[023-18b]
笑曰死可避乎心外無法以南北論中外則謂之失
宗以僧俗議優劣則謂之迷旨失宗迷旨前聖所呵
吾方以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虚空大千沙界特
空華耳何暇置朱崖於胷次哉强仲高義宻行追配
古人冝若知此子持此語爲我謝鄉里故人此去死
生一決死不失爲谷泉脫或無恙尚不失爲車中王
尼他日綠錦江頭相見追惟今日則尚可軒渠一笑
也政和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南逐客某序
  送強仲北遊序
洛生郭玉得程高方脉六微之技隂陽不測之術漢
[023-19a]
和帝時爲大醫王多有應効性仁愛雖賤如厮養必
盡其心力而醫貴人時或不愈帝使貴人衣厮養服
問醫輒効問狀對曰醫之爲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
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則乖存神於心手之際可得解
不可得言也夫貴者以高顯臨臣臣以怖懾承之其
爲難也有四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也將身不謹二
也骨節不能使藥三也好逸惡勞四也針有分寸時
有破漏重以恐懼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猶不
盡何有於病哉此其所以不愈也嗟乎人之理患不
能知之知之患不能行之觀玉所論甚明而竟不能
[023-19b]
用雖得之亦失之之謂也玉蓋所謂有技之醫非有
道之醫也有道之醫如庖丁之解牛但見其理不見
其全牛也如孫武之誅二隊長但見其法不見呉之
寵姬也吾友强仲少任俠喜立竒節赴人之急難義
形於色慕太史子義王義方之爲人中年學道一飯
奉身爲伊蒲塞之行雖摧縮鋒角而劇談滑稽毎毎
絶倒坐客强仲蓋寓於技以游人間世者也而喜醫
貴人聞强仲跫然足音即其疾不辤而去余嘗問之
對曰吾治貴人有三易方視其疾以投藥不知有冨
貴如承蜩也不以天下易蜩之翼一也貴人必聰明
[023-20a]
可曉以避就之理二也且吾期於活人而非事於名
一醉之外無所恤三也玉以四難自藏而强仲以三
易自顯殆所謂有道之醫也王城貴人之都㑹强仲
往遊焉明年山林間聞京師有異人能生人於死中
如秦越人華佗者必强仲也
  送李仲元寄超然序
余至海南留瓊山太守張公憐之使就雙井養病在
郡城之東北隅東坡北渡嘗遊愛泉相去咫尺而異
味爲名其亭曰烱酌且賦詩而去其旁有堂名曰踈
快渠渠高深吞風吐月堂之後有軒名曰俱清倚欄
[023-20b]
東望山海之勝一覽而盡得之太守又構庵于後其
名至遠余既居之乞橄欖于旁舍判荔樹於沙岸作
詩其略曰整藍乞橄欖斷樹判荔枝日作東坡羮有
佳客至饌山谷豆腐以餉之崇寧寺有經可借郡有
書萬卷太守使監中之余時乞食于市作息之餘發
首楞嚴之義以爲書他日以寄吾弟祖超然使知余
雖困窮於萬里不能忘道也仲元將渡海不欲更作
書如到京爲我一至天寧見因覺先爲余錄之以寄
超然且發萬里一笑
  夢徐生序
[023-21a]
余竄朱崖三年既蒙恩澤釋放政和三年十一月十
九日自瓊州登邁北渡將登舟有兩男子來附載佐
舟者識之曰此泉州徐五叔兄弟也往來廉廣歸宿
於瓊以販㯽榔爲業且見之二十年矣遂與俱載曉
渡三合流無恐未及雷州岸次日北風不可進乃定
石留赤岸半月日以一掬米轉手送徐生爲營炊余
時時弄筆硯又臥看左傳徐生黙坐久之則去十二
月五日風自南至天海在中日出瑩碧間舟行如鏡
面未及晡抵廉州對岸館於蜑&KR0369之舍徐生盡以其
販具付偕載者使自至廉收米曰此吾女兄之子也
[023-21b]
道人脫死地萬里獨行庸詎知無意外憂乎願護送
歸筠即爲買馬顧力歩隨余走七十驛而至南嶽方
廣寺余曰子可還此山吾家也衲子皆故人雖至筠
無以異此徐生固請一到高安累日不去已而曰道
人樂居此則可乃拜辤問所欲曰止求舟中臥讀之
書余曰此春秋左傳處處有之曰第與我耳因授與
之五年秋八月十二日晝臥夢徐生如平日懷其人
乃書以示超然曰蜀先主嗜結毦魏明帝好斧鑿之
聲夫結毦與斧鑿之聲有何好而人君嗜之未易詰
其所以然吾意人之相合以氣亦以是哉然徐生特
[023-22a]
商賈者何從知覺範而所爲如此可不怪也
  李德茂書城四友序
政和五年余自太原還南州過都下上元夕宿故人
李德茂之館德茂環積墳籍名曰書城日與筆硯紙
墨爲四友余曰公通籍金闕名聞縉紳而取友乃止
是乎德茂笑曰昔周公誅管蔡張陳解刎頸吾未嘗
不置巻長嘆夫踈親利害雖大聖不能保其親矧以
衆人之器登功名之場而欲全交乎吾家濬之知之
故棲遲林麓圗梁鴻老萊子之像爲友太白婆娑江
湖結明月爲無情之遊吾以爲白失之誇而渤失之
[023-22b]
誕也管城子吾益友也直諒多聞毎與之語娓娓不
倦燕卿吾德友也氣清而骨輕知白而守黑固膠漆
之義重知見之香楮先生吾畏友也悃愊無華見地
明白吾見之未嘗不展盡底藴石虚中吾端友也天
姿剛勁琢磨以成温潤而有容知言而能黙是四子
從吾游神交道契忘義忘年乆矣子今乃見問何哉
余曰蘇易簡常輔此四人之賢爲文房四寶意非其
所好也德茂不名而友之宜乎同居于書城之間無
厭也請書以爲序使士大夫知有友四君子者自德
茂始
[023-23a]
  連瑞圖序
崇仁爲撫屬邑山川清華民俗茂美然封連南康廬
陵熏烝之習珥筆之風或波及之以故訟繁號稱劇
邑自昔及今政有能聲者才可倒指而數比歲仍飢
令佐非正官茍簡歲月以氣相勝而去者數矣今年
春奉議彭公思禹通佐仇公彥和聨翩下車思禹風
力敏强鑿姦鏟猾撥煩摧劇吏民驚縮以爲神號霹
靂手而彥和又能詳明練逹照了罅隙以禆贊之卯
衙退砌無人迹木隂覆庭終日而囹圄殆可羅雀於
是令丞抵掌清語而罷卒以爲常春夏之交雨連旬
[023-23b]
早稻登場已而又雨無日民歌於阡陌之間所至相
和六月癸亥有千葉白蓮雙葩並榦生於縣之西池
乙丑有芝三莖紫頴黃英生於丞署之後堂邦人聚
觀不厭嗚呼天下之令佐其才賢使民畏服敏妙勵
精者所至尚多有之至興居一室淡然無爲而使百
里之内風雨時若禾黍豐登竒祥發現於花木如斯
邑者寡矣使吏民畏服者人也而竒祥於花木者天
也傳曰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僞蓋理有固然余聞
精誠之至各以類感貳師將軍拔劔刺崖而飛泉湧
忠之至也李善自乳其主人之子而乳湩義之至也
[023-24a]
古初護柩以身捍火而火滅孝之至也蔡順之母齕
指以呼順而順至慈之至也夫忠義孝慈之應如形
附影如聲赴響則兩公推誠以蒞民勤政以報國而
嘉瑞並見者和之至也今同治一邑氣和且爾則異
日坐斷國論以康濟斯民宜如何哉邦人圖二物以
誇四方稱頌令丞之賢故余樂爲之序
  墮齋偈序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如人言蜂
醖百花之香爲甜耳永嘉曰若以知知寂此非無緣
[023-24b]
知如手執如意非無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無緣
知如手自握拳非是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
知不可爲無知自性了然故不同於木石如手不執
物亦不自握拳不可爲無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兎
角如人言所以甜者爲蜜耳而南泉曰三世諸佛不
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如人見蜜及親嘗耳曹山以
墮綂三法如人以蜜觸舌自知純甜無中邉味耳南
州道人本忠聞之擊節賞音余曰此郎殆人類精竒
追友其人於百年之上遂名其所居曰墮齋請余記
之爲說三偈曰生在帝王家&KR0218復有尊貴自應著珍
[023-25a]
御顧見何驚異又曰紛然同作息銀椀裏盛雪若欲
異牯牛與牯牛何别又曰有聞皆無聞有見元無物
若斷聲色求木偶當成佛政和六年正月日
石門文字禪卷第二十三
[023-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