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394a]
心不孤起託境而方生還有不仗境質起
不答有護法菩薩云心生不必有本質正
義者若踈所緣緣有無不定不假本質心亦
得生唯識之境若親相分若待外質方生慈
恩云良恐理乖唯識若第八第六有無不定
卽如八識緣境時前五第七定有本質第八
若緣他人扶塵根幷異界器及定果色時卽
有本質若緣自三境者唯是親變親緣卽無
本質第六若緣現在十八界時可有本質若
緣過去十八界或緣無體法時將何爲質故
知六八所仗本質有無不定若定果色豕變
有化言有變者託質卽有本質言有化者是
離質或有緣他起者卽有變之義卽託他爲
質自變影像如攪長河爲酥酪變大地爲黃
金此皆有本質或有定力生者卽有化之義
卽離質化無而忽有如虛空華化出樓臺
寶等事此皆從定心離質而化應作四句分
別本質相分三境有無一有本質相分是實
性境卽前五識及明了意識初念幷少分獨
頭意識是二有本質相分是假卽有質獨影
及帶質境是三無質相分是假卽無質獨影
是四無質相分是實性境卽第八心王緣三
境及本智緣如是又別行鈔云所緣緣者謂
是心之所慮處故名爲所緣只此所緣境又
有牽心令生是心之所託故復說名緣卽所
緣爲緣名所緣緣緣是體所緣是同六識之
中所緣卽緣持業釋也今先立正義者汝毱
多師不解我大乘所緣緣義只如我大乘言
[44-0394b]
宗鏡七十一卷第二張輕是帶
巳相者帶與巳相各有二義言帶有二義者
一者挾帶卽能緣心親挾境體而緣二者變
帶卽能緣心變起相分而緣巳相亦有二義
一體相名相二相狀名相且初挾帶體相者
根本智緣眞如是挾帶體相而緣是所緣緣
乃至内二分相緣及自證分緣見分亦是挾
帶體相名所緣緣謂能緣心親挾帶內二分
見相也二變帶相狀相者有兩解不同初龍
興鈔主云卽有漏心心所及無漏後得智見
分緣境之時變相而緣不簡有質無質皆是
變帶名帶相狀名相爲所緣緣也第二顯幽
鈔云八識見分緣自親相時皆是挾帶者然
雖多此說理恐未然若爾卽有三失一挾帶
變帶無別失親挾境體緣名爲挾帶變起相
分而緣名爲變帶今旣呼相分爲挾帶故知
無別二今古相違失古時挾帶有少乖理若
於變帶卽乃無違今言相分是挾帶古云變
帶豈不相違三變帶唯緣本質失豈無質相
分非心變耶今以理而推但是相分非論有
質無質皆名變帶若不變相分直附境體卽
名挾帶所以唐三藏將挾帶以救前義謂古
大乘師但明變帶也次依論破小乘所緣緣
義分二初破正量部師論主云夫五識所緣
者謂能緣識帶彼相起及有實體令能緣識
託彼而生汝正量部師若言所緣緣義伹有
能生識之一義不許能緣眼識帶彼相起者
卽應非是所緣緣大乘量云汝眼識所緣緣
是有法應非眼識所緣緣宗因云但有能生
識一義故同喻如眼識因緣又返立量破云
汝眼識因緣是有法應是眼識所緣緣
[44-0394c]
宗鏡七十一卷第三張輕宗因
云但有能生一義故如眼緣色時此中意云
古大乘師不說挾帶卽本智緣眞如時爲所
緣緣義如有失若正量部不許變帶卽眼識
緣色時所緣緣義不成次破經部師者論主
云汝經部師將外和合假色作所緣緣者不
然設許汝眼識帶彼麁色相故許作所緣亦
不得名緣以汝執假色無體故猶如眼識錯
亂見第二月彼無實體不能生識但名所緣
不得名緣和合假色亦復如是立量破云汝
和合麁色是有法設爲眼識所緣非緣宗因
云汝執是假無體故同喻如第二故觀所緣
緣論偈云和合於五識設所緣非緣彼體實
無故猶如第二月經部有執云和合麤色雖
卽是假有能成一一極微是其實有各得爲
緣引生五識又何不可論主破云其和合色
等能成極微設許爲緣又非所緣以眼等識
生不帶彼極微相故如眼識生不帶彼眼根
相其眼等五根但能生眼等五識然眼等五
識卽不能緣眼等五根將根爲喻立量云汝
色等能成極微是有法設爲五識緣非所緣
宗因云五識生不帶彼相故同喻如五根觀
所緣緣論偈云極微於五識設許非所緣彼
相分無故猶如眼根等若十八部師義巳許
帶彼相故所以不破今正解者疏云謂若有
法是帶巳相所言有法者有兩解初顯幽鈔
解云有法卽有體實法揀於假法及徧計相
無體法伹是所緣不成緣夫爲緣須是有體
實法有力用能牽生識卽圓成依他起是有
體法二龍興云謂若有法者卽依圓二性以
有體故能牽於心名之爲緣不通無
[44-0395a]
宗鏡七十一卷第四張輕
體若是徧計以無體故但有所緣而非緣體
若是所緣卽體通有無問徧計所執旣也無
體不能生心何得名爲所緣答無體所緣依
有體緣生於有體法上妄増益而有非緣故
兩解之中後解爲正問前解有何過答若前
解有法唯取實法爲所緣者然先德雖多礭
此義今略推徵有三過失一固違疏文失假
法若非有體者何以疏主將依圓二性出百
法體以百法通假實故今言假法無體豈不
相違一徧計無別失依圓假法旣言無體與
徧計所執無體何別論云依圓是有徧計是
無豈不相違三有法例不成失所緣緣體論
云有法便言唯實増上緣體論云有法何乃
通假卽命根等豈是實耶若依今明有法通
取三境假之與實但名有法盡作所緣緣於
八識中分別前五第八性境爲所緣緣揀諸
假法及徧計所執第七帶質境爲所緣緣唯
假非實及簡徧計所執第六意識緣於三境
作所緣緣通於假實唯簡徧計所執更立量
云諸假相分是有法定爲能變心親所緣緣
宗因云法處有無門中影字攝故同喻如實
定果色徧計所執爲異喻或作量云帶質獨
影是有法是親所緣緣宗因云影之差別故
同喻如性境問實法有體名所緣緣假法無
體非所緣緣答假法有二種一有體假卽依
圓性中諸假法也二無體假卽徧計所執也
若我若法空華兎角等但簡無體非所緣緣
不簡有體故問若徧計所執非所緣者如何
第六緣空華等時亦有所緣緣義豈卽有體
耶答但望自親相分爲親所緣緣非望空華
[44-0395b]
宗鏡七十一卷第五張輕
也若是空華等但於相分上妄執生華解其
體是無若所變相分其體是有得成所緣緣
問有何敎說帶質獨影境假相分得爲所緣
緣答其敎極多下約識分別辯所緣緣疏云
八於七有七於八無餘七非八所仗質故且
如第七緣第八見分豈非帶質境作所緣緣
乃至疏云第六於五無餘五於彼有亦是帶
質境作所緣緣又唯識論云親所緣緣一切
心生決定皆有離内所慮託必不能生爲證
極多不能繁引問應一切有體法㧾是所緣
緣以是有法故答疏云是帶巳相須是能緣
之心緣所緣時帶起所緣巳相此有體法卽
是所緣緣餘不帶起巳相者雖是有法不爲
所緣緣如眼識緣境時所帶起色巳相此有
體法卽是眼識家所緣緣餘不帶起巳相者
雖是有法不是眼識所緣緣眼識旣爾餘識
亦然帶與巳相各有二義且帶二義者一者
挾帶卽能緣心親附境體而緣二者變帶卽
能緣心變起相分而緣言巳相亦有二義一
體相相二相狀相若無分別智緣眞如是挾
帶體相而緣是所緣緣及内二分相緣幷自
證緣見分是挾帶若有漏心心所見分及無
漏後得智起見分緣境時卽是變帶相狀而
緣是所緣緣謂若有法是緣是帶巳相是所
緣具此二義名所緣緣義又簡法辯果者先
引慈恩徵云緣生於誰誰帶巳相疏答云心
或相應此辯所緣緣果也以所緣爲緣是因
生得心心所是果言心者卽八識心王言或
相應者卽五十一心所有起有不起不定故
而言或也卽簡不立色及不相應無爲等爲
[44-0395c]
宗鏡七十一卷第六張輕所緣
緣彼非心法無緣慮故問親踈所緣緣中
於相分內何者是實荅二倶不實唯識鏡
云相見二分之中見分唯實就相分中眞如
是實餘親踈相皆非是實疏云以踈所緣緣
等取親相不卽親得不爲行相者踈所緣緣
能緣之心不親得本質故踈所緣不名行相
如前五識緣五塵時必託第八所變五塵爲
其本質五識緣時伹得自識所變相分以此
相分必帶本質緣相分時踈緣本質故踈所
緣不卽親得不名行相五識相分各望自識
依他中假攝假從實無心外境故名唯識其
本質境望於能變第八識體本質之境亦非
實有故親踈二境皆不實也夫所緣緣義者
大小踓通踈親莫辯親則挾帶逼附而起如
鉗取物似日舒光親照親持體不相離踈則
變帶仗託附影而起緣似質之狀離相分之
親體不相收内生慮託若如是了達親踈不
濫方知心外無境見法是心或愚暗不分則
心境宛爾深窮緣性始蕩情塵細達見原方
明佛旨四増上緣者謂若有法有勝勢用能
於餘法或順或違則成増上緣義釋云謂若
有法亦是有體此簡所執有勝勢用者謂爲
勝義卽有爲無爲有勝勢用此用非是與果
等用伹不障力能於餘法者簡其自體顯不
同前所緣緣故或順或違者顯與順違倶能
爲緣與後生異法爲緣非前滅法謂十因中
前九是順第十是違亦是此緣故問増
上緣約逆順有力無力都有幾種荅古
釋有四種夫増上緣者卽簡徧計所執是無
體法須是有體法得爲増上緣卽是依
[44-0396a]
宗鏡七十一卷苐七張
***圓二性皆是有體法爲増上緣義若無
體法卽是我法等全無體故從妄執生非増
上緣一順如水土與靑草等順増上緣六波
羅蜜行爲佛果爲順増上緣受取二支與五
果種子爲順増上緣二違卽如霜雹與靑草
作違増上緣又如智與惑作違増上緣卽一
念閒智起時惑便斷卽知一念有二増上一
念正與惑作違増上便與二空理作順増上
三有力増上亦名親増上如五根發生五識
等四無力増上卽此人五根望彼人五識是
無力増上亦名踈増上如燈燄正生時一切
大地等法不礙此燄生名踈増上伹取不障
礙義邊名増上緣問因緣與緣起二義
同別荅古德云因緣者隨俗差別卽是因緣
相望顯無自性義正是俗諦體也緣起者順
性無分別卽是相卽相融顯平等義正順第
一義諦體也問染淨諸法有因有緣因親
緣踈成其二義緣義巳顯因理如何廣略備
陳都有幾種荅經論共立有六因十因且
六因者一能作因除自餘能作我除自體外
餘一切法不障有爲法生㧾名能作因因是
一切有爲無爲法是體體上有能作之用能
作卽因持業釋持卽任持業卽業用因是體
能作是用攝用歸體名持業釋二倶有因倶
有互爲果心於心隨轉倶時而有果與因倶
名倶有因互爲果者有三一四大種互爲倶
有因互爲士用果二如能相所相法能相爲
因所相爲果所相爲因能相爲果三心心所
法心王爲因心所爲果心所爲因心王爲果
三同類因卽因似果果似因如染性五藴中
色藴
[44-0396b]
宗鏡七十一卷苐八張
***能引色藴色藴引餘四藴四藴引色藴雖心
色不同同是染性故四相應因決定心心所
同依卽心王心所具五義一同一所依根二
同一所緣境三同一時四同一事五同一行
相具足五義名相應相應之因且如心所引
起心王時心王是相應法是果卽勝心所是
因卽劣依主釋也五徧行因爲同地染因卽
十一徧使徧行卽因徧行卽十一徧使是體
上有徧行五部爲因之用持業釋也六異熟
因有漏善不善業爲異熟因因通善惡果唯
無記異熟卽因因卽善不善業是體上有異
熟之用持業釋也十因者瑜伽論云五明中
諸佛語言名内明云何內明論云顯示正因
果相謂有十種因當知建立無顚倒因攝一
切因或爲雜染或爲清淨或爲世閒彼彼稼
穡等無記法轉云何十因一隨說因謂一切
法名爲先故想想爲先故說是名彼諸法隨
說因二觀待因觀待此故此爲因故於彼彼
事若求若取此名彼觀待因如觀待手故手
爲因故有親持業觀待足故足爲因故有往
來業三牽引因一切種子望後自果名牽引
因四攝受因除種子外所餘諸緣名攝受因
五生起因卽諸種子望初自果名生起因六
引發因卽初種子所生起果望後種子所牽
引果名引發因七定異因種種異類各別因
緣名定異因人同事因從隨說因至定異因
如是諸因㧾攝爲一名同事因九相違因於
所生法能障礙因名相違因十不相違因此
障礙因若闕若離名不相違因此一切因二
因所攝一能生因二方便因當知此中牽引
[44-0396c]
宗鏡七十一卷苐九張
***種子生起種子名能生因所餘諸因名
方便因當知此中若能生因是名因緣若方
便因是増上緣若等無閒緣及所緣緣唯望
一切攝心法說由彼一切心及心法前生開
導所攝受故所緣境界所攝受故方生方轉
是故當知等無閒緣及所緣緣攝受因攝
問一心建立巳具因緣因緣所感必有其果
所以法華經云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
報其果有幾種各依何處而得荅凡聖通
論略有五種識論云一者異熟果謂有漏善
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續異熟生無記釋云有
漏善者簡無漏善自相續者簡他身及非情
若但言異熟卽六識中報非眞異熟攝今爲
揔攝彼故言異熟生然本識亦名異熟生是
無記故此位稍長至金剛心頓通三乘無學
一眞異熟卽第八識二異熟生卽前六識或
本識亦名異熟生故從自異熟種子而生起
故若前六識從眞異熟識生起故亦名異熟
生是一分心心所緣境昧劣不明利不熏解
心種故是無記性異熟有四一異時而熟異
謂是別異屬因熟謂成熟是果異因居過去
熟果卽現在故名異熟二異性而熟過去修
異因因五戒十戒等業所招天人㧾別報異
熟果若因十不善惡業所招三塗不善揔別
報異熟果㧾無記性三異類而熟造異類業
受異類生五趣各別四異聖而熟謂異熟果
依分別二障種上有趣生差別功用故聖人
巳無人識之中唯第人具三義一徧簡前五
識二相續簡第六三業招簡第七二第流果
者等謂平等流謂流類等流不同有二一眞
等流
[44-0397a]
宗鏡七十一卷十張*爲
善不善無記三性爲因所引同類果故名等
流果如第八識中三性種子各生三性現行
果果與因性同故卽心種子生心現行色種
子生色現行有漏種生有漏現行無漏種生
無漏現行名等流者是流類義二假等流者
前生令他命短今生自身亦命短是先殺業
同類果故依所招揔報第八識有短長名假
等流理實是増上果伹取殺他令他命短今
生自命亦短有相似義故假名等流實是善
惡感無記果三増上果者増勝殊上但除四
果外餘一切所得果者皆是此増上緣果收
此増上果最廣如四緣中増上緣五見中邪
見不簡有漏無漏有爲無爲伹有所得果於
前四果中所不攝皆是増上果中收此有二
種一與力増上果如外器能受用順益義故
二不與力増上果如他人金帛妻子等復有
二種一順如眼識得明緣二違如遇暗相等
四士用果者謂諸作者餘諸器等成辦種種
事業名士用果瑜伽論云一類於現法中依
止隨一切工巧業處起士夫用所謂仕農商
賈書筭占卜等事由此士夫之用成辦諸稼
穡財利等果名士用果問於八識中一一
識如何各具四果荅古釋云且如眼識從
種生現是等流果眼根爲所依故名増上果
眼識作意警心爲士用果或眼識能緣實色
等亦士用果眼根是第八親相分故亦異熟
果耳等四識亦皆例此若第六識種生現是
等流果前念意根爲能引或能引前五識故
増上果又能緣三世内外境等用名士用果
能造當來揔別報名異熟果約與異熟爲
[44-0397b]
宗鏡七十一卷十一張
*因故名異熟果若第七識種生現等流果前
念第七與後念爲所依卽増上果内能緣第
八見分爲我卽士用果能與眞異熟識爲所
依故名異熟果若八識種生現名等流與第
七爲所依故是増上果能緣三境及持種受
熏名士用果當體是眞異熟故五離繫果者
唯聖人非凡夫得瑜伽顯揚等論皆云異生
世俗智滅諸煩惱不究竟故非此果攝唯
識論云離繫果謂無漏道斷障證得無漏法
故若本智與眞如合時是離繫果攝若後得
緣眞如時是士用果攝問六因能感幾果
荅六因㧾感五果能作因感増上果相應倶
有二因得士用果同類徧行二因得等流果
異熟因感異熟果五離繫果以擇滅無爲爲
體體是無漏能斷道之所證得名離繫果問
相應倶有二因何別荅相應唯心心所法倶
有卽通色通心得士用果者緣二種因各於
所得果有士夫力用名同體別問同類徧行
二因何別荅同類徧三性通有漏無漏徧行
唯染汙別也二種因所得之果皆似於因名
等流果也夫四緣六因十因五果者收盡凡
聖之道能成敎法之門闕之則一法不圓昧
之則終爲外道且四緣者因緣則於有爲之
門親辦自果無閒則爲開導之義萬有咸生
所緣則具慮託而方成約親踈而倶立増上
則有勝勢力不障他緣六因者能作因則業
用成辦倶有因則更互同時同類因初後相
似相應因則決定一緣徧行因則同其染類
異熟因則成熟後果十因者隨說因爲諸法
先導之門觀待因了現得作用之事牽引因
[44-0397c]
宗鏡七十一卷十二張*則令
成自果攝受因則能攝萬緣生起因令萬類
能生引發因使諸果成辦定異因則種類各
別同事因則體揔一如相違因能起障礙之
門不違因隨順緣生之理五果者異熟果則
因生果熟異時而成等流則因果性同流類
無濫増上則力用殊勝能助他緣士用則
業所成能獲財利離繫則斷障證眞超諸漏
縛揔攝如上因緣報成五果咸歸眞異熟第
八識中斯異熟果門於異時而熟若起一念
善如將甛種子下於肥田内或生一念惡似
植苦種子下向瘦田中以水土因緣時節際
會則抽芽布葉次第而生華發果成積漸而
熟此染淨種子異熟亦然若作善因下人天
之樂種或興惡行生四趣之惡田靡起善惡
因終無苦樂報不下麤好種豈有華果生故
知因果相酬唯識變定如鏡現像似影隨形
無有影而不隨形無有鏡而不現像斯則無
有作而不受報無有果而不酬因法爾如然
世所共悉唯有不作者業果定難羈但了一
心宗諸緣皆頓息是以了唯識理無所用心
終不妄興三界業果以唯識變定故懼業之
人方能信受如前定錄云昔韓公滉之在中
書也嘗召一吏不時而至怒將鞭之吏曰某
別有所屬不得遽至晉公曰宰相之吏更屬
何人吏曰某不幸兼屬陰官晉公以爲不誠
怒曰旣屬陰司有何所主吏曰某所主三品
巳上食料晉公曰若然某明日當以何食吏
曰此雖細事不可顯言乞疏於紙過後爲驗
乃如之而繫其吏明旦遽有詔命旣對適遇
太官進食餻糜一器上以其半賜晉公
[44-0398a]
宗鏡七十一卷苐十三張
***晉公食之美又以賜之旣退而腹脹歸于
私第召醫視之曰食物所壅冝服少橘皮湯
至夜可飮槳水明旦疾愈思前吏言召之視
其書云明晨相公只食一飣半餻糜橘皮湯
一椀槳水一甌則皆如其言公固復問人閒
之食皆有籍耶荅曰三品巳上日支五品巳
上有權者旬支無則月支凡六品至一命皆
季支其不食祿者年支耳故知飮啄有分豐
儉無差所謂玉食錦袍鶉衣藜藿席門金屋
千駟一瓢皆因最初一念而造心跡纔現果
報難逃以過去善惡爲因現今苦樂爲果絲
毫匪濫孰能免之猶響之應聲影之隨形此
必然之理也唯除悟道定力所排若處世幻
之中焉有能脫之者所以經偈云假便百千
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
以才命論云貧者無立錐之地刀彝則田逾
萬頃餓者無擔石之儲李衡則木号千奴故
史記楚相孫叔敖盡忠於國及身死其子貧
無立錐之地漢書云刀彝歷官尙書郞不隨
德行種植爲務有田萬頃奴婢千人魏志云
華歆効官清貧家無擔石之儲晉書云李衡
植橘千株号爲木奴千頭又不但貧富唯識
變定壽命亦然以先心所作慈殺之因今定
受後報修短之果非于今身善惡之行故云
無禮必斃跖何事而獨壽行善則吉託何事
而早終如莊子云盜跖從卒九千橫行天下
侵暴諸侯而其壽考論語疏云項託七歲爲
孔子之師而少殀
焉宗鏡錄卷第七十一
筞音

[44-0398b]
宗鏡七十一卷苐十四張
***礭苦角反巨淹反鎖頭也蒲角反式羊反商賈也
訝反所力反胡廣反滉瀁也其據反急也竟也古勞反

武悲知亮反脹滿也於隴反丁定反貯食也烏侯反瓦器也
竹角常倫反郞奚反虛郭反豆葉也息利反符宵反
瓠也職追反以脂反常也法也直魚反五勞反
金反戶庚反毗祭死也之石反於兆反
歿也戊申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