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358c]


[44-0358c]
宗鏡錄卷第六十四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第七夢覺相違難唯識論云若覺時色皆如
夢境不離識者如從夢覺知彼唯心何故覺
時於自色境不知唯識荅唯識論云如夢未
覺不能自知要至覺時方能追覺覺時境色
應知亦爾未眞覺位不能自知至眞覺時方
能追覺未得眞覺恒處夢中故佛說爲生死
長夜由斯未了色境唯識卽第七是生死長
夜根本能令起惑造業三界輪迴直須至眞
覺位時方知一切皆是唯識所以唯識樞要
問云若諸識生似我法時爲皆由我法分別
熏習之力爲亦不由若皆由者八識五識無
二分別生果時應不似二若不由者此中何
故伹說我法熏習爲因荅二解倶得其皆由
解者一切有漏與第七二分別倶故或第六
識二分別引故後生果時皆似我法其不由
解者此說第六根本兼緣一切爲因緣發諸
識令熏習故後生果時似我法相起或非外
似外六七計爲似外起故如夢者夢娑刺拏
王事此云流轉其王容貌端正自謂無雙求
覓形容欲同等比顯已殊類時有人言王舎
城中有大迦旃延形容甚好世中無比遣使
迎之迦旃延至王出宮迎王不及彼人視迦
旃延無看王者王問所以衆曰迦旃延容貌
勝王王問大德今果宿因迦旃延荅曰我昔
出家王作乞兒我掃寺地王來乞食我掃地
竟令王除糞掃除糞掃訖方與王食以此業
因生人天中得報端正王聞此巳尋請出家
爲迦旃延弟子後共迦旃延往阿槃地國山
[44-0359a]
宗鏡六十四卷苐二張輕中
修道別處坐禪阿槃地王名鉢樹多將宮人
入山遊戲宮人見王形貌端正圍遶看之鉢
樹多王見娑刺拏王疑有欲意問娑刺拏王
曰汝是阿羅漢耶王答言非次第二問餘三
果皆答言非又言汝離欲不答言非鉢樹多
王瞋曰何故入我婇女之中遂鞭身破悶絕
而死至夜方惺至迦旃延所迦旃延見巳心
生悲愍其諸同學方爲癁治娑刺拏王語迦
旃延曰我從師乞暫還本國舉軍破彼阿槃
地國殺鉢樹多王事畢當還從師修道迦旃
延從請語曰汝若欲去且停一宿迦旃延安
置好處令眠欲令感夢夢見舉軍征阿槃地
國自軍破敗身被他獲堅縛手足赤華插項
嚴鼓欲殺王於夢中便大恐怖叫喚失聲云
我今無歸願師濟拔作歸依處得壽命長迦
旃延以神力手指火喚之令寤問言何故其
心未惺尙言災事迦旃延以火照而問之此
是何處汝自看其心方寤迦旃延語言汝若
征彼必當破敗如夢所見王曰願師爲除毒
意迦旃延爲說一切諸法譬如國土假名無
實離舎屋等無別國土乃至廣說種種因緣
至一極微亦非實事無此無彼無怨無親王
聞法巳得預流果後漸獲得阿羅漢果故知
萬法唯識夢覺一如覺中所見卽明了意識
夢中所見卽夢中意識分別之意旣同差別
之境何異迷悟若此曷疑慮焉昏覺如斯可
泂達矣第八外取他心難若論主言外色實
無是内識之境者卽可然且如他人心是實
有豈非自心所緣耶意云且如此人心若親
緣得他人心著卽離此人心別有心爲境
[44-0359b]
宗鏡六十四卷苐三張輕若
此人心緣他人心不著者卽有境而不緣若
緣著卽乖唯識義若緣不著者卽何成他心
智耶論主荅云雖說他心非自識境但不說
彼是親所緣意云雖說他人心非此人境若
此人親緣他人心卽不得若託他人心爲質
自變相分緣亦有他心智但變相分緣時卽
不得他人本質但由他人影像相自心上現
名了他心卽知他心相分不離自心亦唯識
意云此人心緣他人心時變起相分當情相
分無實作用非如手等執物亦非如日舒光
親照其境緣他人心時但如鏡中影似外質
現鏡中像亦無實作用緣他人心時亦復如
是非無緣他人心體故名了他心非親能了
親所了者謂自所變又古德問他心智者謂
旣有他人心爲自心之所知卽是離自心外
有他人心爲自心之境何得言無境唯有識
耶荅謂緣他身扶塵根相分色亦不親得但
託爲質如自身眼識緣第八識所變器世閒
色時亦但託爲質亦不親得其耳等四識緣
本識所變聲等亦耳以本質是第八識變今
望五識故名影識如五識等緣本識所變本
質境亦不親得雖亦得緣只成踈所緣緣若
如實知卽是佛境者論云二智於境各各由
無知所覆蔽故不知如佛所行不可言境此
有二解一云是眞如妙理言詮不及不可言
境謂此離言眞如之境唯佛獨能顯了分別
證餘不能證者由第七恒行不共無明所覆
故不知二云不可言境者卽他心智境及自
心智境此二智名不可言境謂眞如自相假
智及詮倶非境故詮謂名言能詮之名旣
[44-0359c]
宗鏡六十四卷苐四張輕
不得自相卽顯自他二智之境是佛智所行
不可言境由此二智所知之境自相是佛智
所行不可言境餘人由恒行不共無明所覆
蔽故不得如實而知也又旣言此人緣他人
心時託他人心爲質自變相分緣者卽相分
不離此人心是唯識若他人心本質緣不著
者卽離此人心外有他人心何成唯識耶因
此便申第九異境非識難小乘云唯識之義
但離心之外更無一物方名唯識旣他人心
異此人心爲境何成唯識耶又他人境亦異
比境卽離此人心外有異境何成唯識答責
云奇哉固執觸處生疑豈唯識言伹說一識
汝小乘何以此堅執處處生疑豈唯識之言
伹說一人之識若言有一人之識者卽豈有
凡聖尊卑若無佛者衆生何求若無凡夫佛
爲誰說應知我唯識言有深旨趣論云唯識
言摠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
相分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眞如言識之
一字者非是一人之識摠顯一切有情各各
皆有八識卽是識之自體五十一心所識之
相應何獨執一人之識問維摩詰卽入三
昧令此比丘自識宿命曾於五百佛所殗衆
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卽時豁然
還得本心者且如過去心巳過去未來心未
至現在心不住云何觀他過去善根心荅
約眞卽無隨俗故有一念心起尙具十世四
運分別不可作龜毛兎角斷滅之見過去之
法雖念念不住然皆熏在第八識中有過去
種子知過去事者過去所熏得種現在阿賴
耶識自證分中含藏然過去世時雖卽無體
[44-0360a]
宗鏡六十四卷苐五張輕伹將
識中種爲本質變影而緣卽知過去世事此
帶質境知也或云可緣心上影像相者卽第
六意識見分之上變起過去影像相而知也
此卽獨影境謂過去無體無本質也又過去
之法若不落謝不名過去若巳落謝無法可
知若但曾逕心中有種影現前故說憶知者
是則但見自心不見彼法如燈三昧經云佛
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過去未來現在智藏
童子是菩薩如實知一切衆生心行準自心
行次第所起觀自心法以無亂想修習方便
如自心行類他亦爾隨所見色聞聲有愛無
愛心皆如實知童子是名菩薩得過去未來
現在智藏問觀他心智者爲實知他心爲
不實知二倶有過荅如前巳說若立自他
於宗倶失此皆約世諦識心分別故識論頌
云他心知於境不如實覺知以非離識境唯
佛如實知他心智者不如實知以自内心虛
妄分別以爲他心以自心意意識雜故如彼
佛地如實果體無言語處勝妙境界唯佛能
知餘人不知以彼世閒他心智者於彼二法
不如實知以彼能取所取境界虛妄分別故
此唯是識無量無邊甚深境界非是心識可
測量故如上約法相宗說若約法性宗先德
云知他心者皆如實知審於事實見理實故
亦非心外可見亦非無境可知若自他相絕
則與衆生心同一體故無心外也不壞所故
能知也又他心者安慧云佛智緣他心緣得
本質餘皆變影若緣本質得心外法壞唯識
故今以攝境唯心不壞境故能所兩亡不礙
存故第一義唯心非一非異正緣他
[44-0360b]
宗鏡六十四卷苐六張輕
時卽是自故以卽佛心之衆生心爲所緣非
卽衆生心之佛心卽衆生心之佛心爲能緣
非卽佛心之衆生心如是鎔融非一非異若
離佛外別有衆生更須變影却失眞唯識義
釋云攝境從心不壞境者卽示心境有無彼
得本質恐壞唯心旣不壞境得之何妨壞有
何失以無心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
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虛謂物實有故若唯
心壞境則得在於境空失在於心有故以境
由心變故說唯心所變不無何必須壞若以
緣生無性則心境兩亡故借心以遣境境遣
而心亡非獨存心矣若能所兩亡不礙存故
者上不壞境且遣懼質之病今遣空有之理
故心境並許存亡心境因藉故空相依緣生
故有有卽存也空卽亡也空有交徹存亡兩
全云第一義唯心非一非異者正出具分唯
心之理上第一釋雖有唯心之義尙通生滅
唯心第二義雖兩亡不羈而未言心境相攝
今明具分唯識故云第一義唯心同第一義
故非異不壞能所故非一非一故有能所緣
他義成矣非異故能所平等唯心義成矣云
正緣他時卽是自故者結成得於本質無心
外過以卽自故不失唯識云以卽佛心之衆
生心正示法性他心之相此有兩對語前對
明所緣後對明能緣今初言卽佛心之衆生
心者此明所緣衆生心卽是佛心此明不異
次云非卽衆生心之佛心者此句明衆生心
與佛心非卽非卽故有所緣義非異故不壞
唯心義言爲所緣者結成所緣簡非能緣也
次下辯能緣云以卽衆生心之佛心者此句
[44-0360c]
宗鏡六十四卷苐七張輕明能
緣佛心卽是衆生心此明非異次云非卽佛
心之衆生心者此明佛心與衆生心有非一
義非一故爲能緣非異故不壞唯識之義言
爲能緣者結成能緣簡非所緣也更以喻况
如水和乳乳爲所和喻衆生心是所緣水爲
能和喻佛心爲能緣以此二和合如似一味
鵝王啑之乳盡水存則知非一然此水名卽
乳之水此乳名卽水之乳二雖相卽而有不
一之義故應喻云以卽水之乳非卽乳之水
爲所和以卽乳之水非卽水之乳爲能和義
可知矣云如是鎔融非一非異者結成正義
若離佛外結彈護法言却失眞唯識者不知
外質卽佛心故又諸佛如來隨多心念意能
頓了如金剛經云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
干種心如來悉知華嚴經頌云無量億劫勤
修覺得是無上菩提智云何不於一念中善
知一切衆生心此是意圓對如來一念之中
皆一時頓應無一不應故名圓對斯乃了心
非心方能徧應若心在有無則成隔礙故金
剛經云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華
嚴論問何謂諸佛知衆生心時與非時荅曰
以如來心與一切衆生心本不異故是一心
一智慧故以此知時與非時諸佛悟了而與衆
生共之衆生迷自謂爲隔一切諸佛以一切
衆生心智慧而成正覺一切衆生迷諸佛智
慧而作衆生及至成佛時還成衆生迷理之
佛所說法門還解衆生心裏迷佛衆生以此
不異故知衆生心又問曰大衆何不以言自
問因何默念致疑何不自以言讃勸請云何
供養雲出音請佛荅曰明佛得法界心
[44-0361a]
宗鏡六十四卷苐八張輕與一
切衆生同心故以心不異故知彼心疑供具
說頌者明一切法摠法界體也法界不思議
一切法不思議故明聖衆心境無二故凡夫
迷法界自見心境有二故卽顚倒生也又云
心無内外中閒萬法自他同體一亦不一他
亦不他故知凡聖同一眞心衆生妄隔而不
知諸佛契同而頓了如鏡面照而鏡背昏倶
一銅體而分明昧猶河水清而河泥濁在一
濕性而有混澄凡心聖心可喻斯旨問衆
生緣佛身時是識所變只如佛緣所化有情
身土之時是何所變荅若衆生見佛是有
漏轉識所變相分等流色攝若佛緣有情是
無漏智所變定果色攝識智雖殊倶不出自
心之境並是増上緣力互令心現如義天鈔
云衣大乘宗通說依於他身及非情法謂以
自心緣他身時不親緣彼伹緣自識所變相
分爲親所緣此相分色雖託他身本質而起
然非依彼他識而生由自識中種子生故故
此相分等流色攝是五塵色之流類故託他
爲質方變影像是増上緣此所變相分從自
種生是因緣義卽顯自心緣得他身得依現
行處有是於他身現行成就以從自心種子
生故亦是依種建立於得卽種子成就也以
此理故有情見佛色身之時所緣佛身唯是
有漏自識變故自種生故等流色攝緣佛所
變淨土亦爾若佛緣所化有情色身及穢土
時所變相分皆是無漏無實有情雜染等用
如鏡中像全是明鏡無漏定果色攝亦是等
流色收是外五塵之流類故佛識變故無垢
識中淨種生故問若論一心無外境
[44-0361b]
宗鏡六十四卷苐九張輕界如
前九難荅巳分明則眼際無色耳外無聲如
今所見所聞爲當是一爲當是二爲復是有
爲復是無若言是一則壞能所若言是二又
違自宗若言是有根境常虛若言是無現見
不濫如何融會得契斯旨荅如大地一生
種種苐類八識心現種種法所觀是藏識之
相分能見是眼識之見分能所雖分倶不離
識皆是現量不帶名言則非有非空非一非
二若落比量執作外塵則一二情生内外心
起密嚴經偈云如地無分別庶物依以生藏
識亦如是衆境之依處如人以已手還自摩
挃身亦如象與鼻取水自霑沐復似諸嬰兒
以口含其指如是自心內現境還自緣是心
之境界普徧於三有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
達內外諸世閒一切唯心現華嚴經頌云譬
如深大海珍寶不可盡於中悉顯現衆生之
形影甚深因緣海功德悉無盡清淨法身中
無像而不現正法念處經云又修行者内心
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乃至云何世閒愚
癡凡夫眼見色巳或貪或瞋或生於癡彼諸
凡夫若見知識若見婦女心則生貪若復異
見則生於瞋見他具足貪瞋所覆以眼於色
不如實見癡蔽於心愚癡凡夫唯有分別眼
見於色若貪若瞋若癡所覆愛誑之人自意
分別此我我所如是染著譬如狗齩離肉之
骨涎汁和合望得其髓如是貪狗齒閒血出
得其味已謂是骨汁不知自血有如是味以
貪味故不覺次第自食其舌復貪其味以貪
覆故謂骨汁味愚癡凡夫亦復如是虛妄分
別眼識見色貪著喜樂思量分別以色
[44-0361c]
宗鏡六十四卷苐十張輕
枯骨著眼口中境界如齒如是齩之染意如
涎愛血流出貪愛血味爲色爲美於色得味
猶如彼狗凡夫愚癡眼識見彼如骨之色虛
妄分別如狗齩骨如是觀察眼見於色猶如
枯骨如是一切愚癡凡夫虛妄分別之所誑
惑又云閻羅王說偈責疏罪人云若屬邪見
者彼人非黠慧一切地獄行怨家心所誑心
是第一怨此怨最爲惡此怨能縛人送到閻
羅處故知諸苦所因貪欲爲本若貪心瞥起
爲五欲之火焚燒覺意纔生被三界之輪繫
縛如帝釋與修羅戰勝造得勝堂七寶樓觀
莊嚴奇特梁柱搘㭿皆容一綖不相著而能
相持天福之妙力能如此目連飛往帝釋將
目連看堂諸天女皆羞目連悉隱逃不出目
連念帝釋著樂不修道本卽變化火燒得勝
堂爀然崩壞仍爲帝釋廣說無常帝釋歡喜
後堂儼然無灰煙色釋曰以帝釋恃其天福
執著有爲故目連垂方便門示無常境問
天堂旣爀然崩壞云何儼然無灰煙之色
荅此火非是目連神通之火卽是帝釋心中
火故法華經云貪著所愛則爲所燒旣以貪
著之心遂見宮殿焚爇及悟無常之事則貪
欲之火潜消所以卽見堂殿宛然無有灰煙
之色以目連爲増上緣故自見彼燒然則堂
本不燒故知迷悟唯心隱顯在巳例餘見聞
悉亦如是又經云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
生垢消毁其形樹繁華果還折其枝蚖蛇含
毒反害其驅方知無始巳來至于今日四威
儀内十二時中皆是將心取心以識緣識畢
竟内外無有一塵爲對爲治可取可捨堪嗟
[44-0362a]
宗鏡六十四卷苐十一張輕世
俗迷倒之人背覺合塵日用心行損他害彼
潤巳資身並是自陷自傷不知不覺未窮此
旨物我難忘直了斯宗自他無寄百論問云
如虛空華無故不可見如甁現見故當知有
缾荅曰不見何故不見汝言現見爲眼見爲
識見若眼見者死人有眼亦應見若識見者
盲人有識亦應見若根識一一別不見和合
亦不見喻如一盲不能見衆盲亦不見五根亦
爾四性皆空大智度論云色等諸法不作大
不作小故凡夫人心於諸法中隨意作大小
如人急時其心縮小安隱富樂時心則寬大
又如八背捨中隨心故外色或大或小等故
摩訶般若經云般若波羅蜜無聞無見諸法
鈍故是以凡夫界中觀相元妄聖人境内觀
性元眞以觀相故不得無以觀性故不得有
以不得無故如伹見其波不見其水以不得
有故伹見其水不見其波又如向瞖眼人說
空中無華對狂病人說目前無鬼徒費言語
終不信受直待目淨心安自然無見宗
鏡錄卷第六十四輕音
義刺
盧達反力照反癁病也楚洽反㓨入也常職反居宜反
所甲反於角反持也張廉反莫卜反五巧反
敍連反口液也息委反胡八反惠也芳結反㭿五岡反
私箭反呼格反光也魚檢反敬也如劣反五官反毒蛇也
所六反斂也苦官反徒困反不利也
申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