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330b]
不定有四悔眠尋伺於善染等皆不定故
非如觸等定徧心故非如欲等定徧地故立
不定名一惡作謂於巳作未作善不善事若
染不染悵怏追變爲體能障奢摩他爲業又
識論稱悔此即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
後方追悔故二睡眠謂略攝於心不自在轉
爲體能障毗鉢舎那爲業三尋謂或時由思
於法造作或時由慧於法推求散行外境令
心麤轉爲體障心内淨爲業四伺謂從阿頼
耶識種子所生依心所造與心倶轉相應於
所尋法略行外境令心細轉爲體障心内淨
爲業釋云尋即淺推伺即深度尋於麤發言
伺則細發語識論云四不定者於善染等皆
不定故釋云一解顯不定義此於界性識等
皆不定故二解簡前信等貪等此通三性性
不定故如上根隨煩惱過患尤深開惡趣門
障菩提道如瑜伽論云煩惱差別者多種差
別應知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瀑流扼取繫
蓋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惡行漏匱燒惱有
諍火熾然稠林拘礙如是等類煩惱差別當
知此中能和合苦故名爲結令於善行不隨
所欲故名爲縛一切世閒増上種子之行隨
逐故名隨眠倒染心故名隨煩惱數起現行
故名爲纏深難渡故順流漂故名爲瀑流邪
行方便故名爲扼能取自身相續不絕故名
爲取難可解脫故名爲繫覆眞實義故名爲
蓋壤善稼田故名株杌自性染汙故名爲垢
常能爲害故名爲常害不靜相故遠所隨故
[44-0330c]
宗鏡五十八卷苐二張肥名爲
箭能攝依事故名所有不善所依故名爲根
邪行自性故名惡行流動其心故名爲漏能
令受用無有厭足故名爲匱能令所欲常有
匱乏故名爲燒無引衰損故名爲惱能爲鬬
訟諍競之因故名有諍燒所積集諸善根薪
故名爲火如大熱病故名熾然種種自身大
樹聚集故名稠林能令衆生樂著種種妙欲
塵故能障證得出世法故名爲拘礙諸如是
等煩惱差別乃至煩惱過患者當知諸煩惱
有無量過患謂煩惱起時先惱亂其心次於
所緣發起顚倒令諸隨眠皆得堅固令等流
行相續而轉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倶害
生現法罪生後法罪生倶法罪令受彼生身
心憂苦能引生等種種大苦能令相續遠涅
槃樂能令退失諸勝善法能令資財哀損散
失能令入衆不得無畏悚懼無威能令鄙惡
名稱流布十方常爲智者所訶毁令臨終時
生大憂悔令身壞巳墮諸惡趣生那落迦中
令不證得自勝義利如是等過無量無邊如
上所作煩惱生諸過患皆從最初一念無明
心起何謂無明以不知前境本空妄生對待
唯是自心分別以忿恨風吹心識火自燒自
害曾不覺知不了唯心第一義諦故曰無明
癡暗所纏空生空死大智度論云復次一切
法性皆空無所有汝所瞋因緣亦皆虛誑無
定汝云何以虛誑事故瞋罵加害乃至奪命
起此重罪業故墮三惡道受無量苦汝莫以
虛誑無實事故而受大罪如山中有一佛啚
彼中有一別房房有鬼來恐惱道人故諸道
人皆捨房而去有一客増來維那處
[44-0331a]
宗鏡五十八卷苐三張肥分令
住此房而語之言此房中有鬼神喜惱人能
住中者住客僧自以持戒力多聞故言小鬼
何所能我能伏之即入房住暮更有一僧來
求住處維那亦令在此房住亦語有鬼惱人
其人亦言小鬼何所能我當伏之先入者閉
戶端坐待鬼後來者夜暗打門求入先入者
謂爲是鬼不爲開戶後來者極力打門在内
道人以力拒之外者得勝排門得入内者打
之外者亦極力熟打至明旦相見乃是故舊
同學各相愧謝衆人雲集笑而怪之衆生亦
如是五衆無我無人空取相致鬬諍若支解
在地但有骨肉無人無我是故菩薩語衆生
言汝莫於根本空中鬬諍作罪鬬諍故人身
尙不可得何況値佛又云一切煩惱雖是過
去業因経無明是根本乃至若知先一世無
明業因緣則億萬世可知譬如現在火熱過
去未來火亦如是復次菩薩求無明體即是
明所謂諸法實相名爲實際觀諸法如幻如
化衆生顚倒因緣故起諸煩惱作惡罪業輪
轉五道受生死苦譬如蠶出絲自裹縛入沸
湯火炙凡夫衆生亦如是初生時未有諸煩
惱後自生貪欲瞋恚等諸煩惱是煩惱因緣
故覆眞智慧轉身受地獄火燒湯煮菩薩知
是法本末皆空但衆生顚倒錯故受如是苦
菩薩於此衆生起大悲心欲破是顚倒故求
於實法行般若波羅蜜通達實際種種因緣
敎化衆生令住實際是故住實際無咎釋曰
如了今世無明業是心則能通達過去未來
一切善惡諸業悉是自心如一火性熱則一
切火皆熱旣實知巳終不更將手觸懼
[44-0331b]
宗鏡五十八卷苐四張肥燒手
故若如實知今現在一塵一念悉是自心終
不更故起心貪取前境慮失宗故所以寶藏
論云一切如幻其幻不實知幻是幻守眞抱
一如是則智燈常照業海自枯究竟住於無
過咎眞唯識性之實際於實際中不見有一
法若生若滅若合若散所以寂調音所問經
云寂調音天子言文殊師利爲有煩惱故調
伏爲無煩惱故調伏文殊師利言天子喻如
有夢爲毒蛇所螫此人爲苦所逼即於夢中
而服解藥以服藥故毒氣得除天子於意云
何此人實爲所螫不耶天子言不也文殊師
利言彼毒實爲除不耶天子言文殊師利如
實不被螫除亦如是文殊師利言天子一切
賢聖調伏亦復如是天子汝作是言爲有煩
惱故調伏無故調伏者天子如我與無我有
煩惱無煩惱亦復如是乃至一切法無我以
無主故一切法無主與虛空等故一切法無
來無所依故一切法無去無窠窟故一切法無
住無所安立故一切法無安立生即滅故一
切法無爲以無漏故一切法無受究竟調伏
故大莊嚴法門經云文殊師利見此大衆於
金色女無染心巳問金色女言汝令煩惱置
在何處令諸王子乃至居士等不生染心金
色女言一切煩惱乃衆生煩惱皆住智慧解
脫之岸如如法界平等法中彼諸煩惱非有
生非有滅亦不安置如中觀論偈云染法染
者一一法云何合染法染者異異法云何合
古釋煩惱爲能染衆生是所染一即能所不
成異即如同水火倶無合義止觀云若一念
煩惱心起具十法界百法不相妨礙雖
[44-0331c]
宗鏡五十八卷苐五張肥多不
有雖一不無多不積一不散多不異一不同
多即一一即多亦如初燈與暗共住如是明
暗不相妨礙亦不相破如是了達煩惱性空
則四種瀑流唯正法行日之能竭七重慢阜
因平等慧風之所摧能害所害倶消自縛他
縛同解逢緣猶蓮華上之水歷事若虛空中
之風一切時中常居宗鏡見萬法無異如太
虛空因分別識生名色影現分別不起名色
本虛向性空地中美惡平等如大智度論云
譬如除宮殿及諸陋廬如燒栴檀及雜木其
處虛空無有異色及薩婆若等諸法求其實
皆如是故淨名疏云伹除其病不除其法者
即是明其去取也有師解言如人眼病見空
中華眼病差時即無華可除衆生亦爾妄見
諸法伹除妄惑妄惑若滅則無法可除此是
本無法義何謂不除法也今言一切衆生悉
具十法界法無明不了觸處病生若有智慧
無礙自在悉爲佛事譬如火是燒法若觸燒
痛謹愼不觸即是除病不可除火若除此火
則失溫身照闇成食之能十二因緣三道之
法亦爾此有去取法不同除也又火能燒人
得法術者出入無礙不須除火也故八萬四
千煩惱凡夫爲之受惱諸佛菩薩以爲佛事
也亦如治眼之法去病不得摜睛珠也經言
爲斷病本而敎導者此正明化物也病本即
是一念無明取相故華嚴經云三界無別法
唯是一心作令謂唯是一念無明取相心作
也此即三界生死之病本也若知無明不起
取有即畢故不造新即是斷病本也是知一
念之心旣名病本亦是道原執實成非
[44-0332a]
宗鏡五十八卷苐六張肥
了空無過悟在刹那更無前後如志公和尙
道體不二科云衆生不解修道便欲遣除煩
惱不知煩惱本空將道更欲覓道一念之心
即是何須别處追討大道皎在目前迷倒愚
人不了佛性天眞自然亦無因緣修造不識
三毒虛假妄執沉淪生老昔日迷時謂晩令
日始覺非早第三色法色有十五種一地有
二種一内二外内謂各別身内眼等五根及
彼居處之所依止堅硬所攝有執受性復有
増上積集所謂髪毛爪齒皮肉筋骨等是内
地體形叚受用爲業外謂各別身外色等五
境之所依止堅硬所攝非執受性復有増上
積集所謂礫石丘山等是外地體形叚受用
爲業又依持資養爲業二水亦二種一内二
外内謂各別身内眼等五根及彼居處之所
依止濕潤所攝有執受性復有増上積集所
謂洟淚涎汗等是内水體潤澤聚集受用爲
業外爲各別身外色等五境之所依止濕潤
所攝非執受性復有増上積集所謂泉源谿
沼等是外水體依治受用資養爲業三火亦
二一内二外内謂各別身内眼等五根及彼
居處之所依止煖熱所攝有執受性復有増
上積集所謂能令有情徧溫増熱又能消化
飮噉是内火體成熟和合受用爲業外謂各
別身外色等五境之所依止煖熱所攝非執
受性復有増上積集所謂炎燎村城或鑚木
擊石種種求之是外火體變壞受用對治資
養爲業四風亦二種一内二外内謂各別身
眼等五根及彼居處之所依止輕動所攝有
執受性復有増上積集所謂上下橫行入出
[44-0332b]
宗鏡五十八卷苐七張肥
氣息等是内風體動作事受用爲業外謂各
別身外色等五境之所依止輕動所攝非執
受性復有増上積集所謂摧破山崖偃拔林
木等彼旣散壞無依故靜若求風者動衣搖
扇其不動搖無緣故息如是等是外風體依
持受用對治資養爲業五眼謂一切種子阿
頼耶識之所執受四大所造色爲境界緣色
境識之所依止淨色爲體色藴所攝無見有
對性六耳七鼻八舌九身亦爾此中差別者
謂各行自境緣自境之所依止十色謂眼所
行境眼識所緣四大所造色藴所攝有見有
對性十一聲謂耳所行境耳識所緣四大所
造可聞音爲體色藴所攝無見有對性十二
香謂鼻所行境鼻識所緣四大所造可齅物
爲體色藴所攝無見有對性十三味謂舌所
行境舌識所緣四大所造可嘗物爲體色藴
所攝無見有對性十四觸謂身所行境身識
所緣四大所造可觸物爲體色藴所攝無見
有對性十五法處所攝色謂一切時意所行
境色藴所攝無見無對性又百法明色有十
一種所謂五根六境五根者阿毗達磨論云
以造色爲體一能造即四大地水火風二所造
即四微色香味觸六境者一色有三十一顯
色有十三一靑二黃三赤四白五光六影七
明八暗九雲十煙十一塵十二霧十三空一
顯色形色有十一镸二短三方四圓五麤六
細七高八下九正十不正表色有八一取二
捨三屈四伸五行六住七坐八臥法處色有
五一極逈色二極略色三定自在所生色四受所引色
五徧計所執色五根色以能造爲
[44-0332c]
宗鏡五十八卷苐八張肥體法
處境中以極逈極略爲體徧計所執受所引
色等四色非是造色無體性故是假非實又
除靑黃赤白四色是實長短二十七種皆是
假四實色上立故以相形立故二聲有十一
種一因執受大種聲因者假藉之義即藉彼
第八識執受四大所發之聲即血脈流注聲
等是也即內四大有情作聲皆是執受故二
因不執受大種聲外四大聲是三因執受不
執受大種聲如外四大種親造彼聲即手是
内四大種親造果聲外四大種但爲助緣共
造一聲四世所共成聲世閒言敎書籍陰陽
等名共成聲仁義禮智信等五成所引聲或
成所作智所引言敎即唯如來六可意聲情
所樂欲七不可意聲情不樂欲八倶相違聲
非樂非不樂名倶相違聲九徧計所執聲謂
外道所立言敎十聖言量所攝聲十一非聖
言量所攝聲三香有六一好約情說隨自識
變稱巳心等方名好香二惡三平等非好非
惡四倶生沉檀等與質倶起五和合衆香等
成一香六變異未熟無香之時名變異四味
有十二一苦二酸三甘四辛五鹹六淡七可
謂謂稱情故八不可意謂不稱情九倶相違
上二相反十倶生與質同有十一和合衆味
聚集十二變異成熟後味異於前五觸有二
十六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五滑六澁七輕八
重九軟十緩十一急十二冷十三飢十四渴
十五飽十六力十七劣十八悶十九癢二十
黏二十一病二十二老二十三死二十四疲
二十五息二十六勇前四地水火風是實餘
二十二依四大差別建立是假問色
[44-0333a]
宗鏡五十八巻苐九張肥惟正
法有幾義荅有四義百法云一識所依色
唯屬五根二識所緣色唯屬六境三㧾相而
言質礙名色四別相而言略有二種一者有
對若准有宗極微所成大乘卽用能造色成
二者無對非極微成卽法處所攝色如上地
水火風一切色法因緣似有體用倶虛何者
自體他體皆悉性空能緣所緣倶無有力以
自因他立他因自生他是自他自是他自互
成互奪定性倶無又能因所成所從能立能
無有力則入所所無有力則入能互攝互資
悉假施設緣會似有緣散還無以唯識所持
終歸空性如大智度論云復次地若常是堅
相不應捨其相如凝酥蠟蜜樹膠融則捨其
堅相墮濕相中金銀銅鐵等亦爾如水爲濕
相寒則轉爲堅相如是等種種悉皆捨相復
次諸論師輩有能令無無能令有諸賢聖人
及坐禪人能令地作水水作地如是等諸法
皆可轉相以無定體故隨緣變現不可執有
執無違於法性第四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
不相應行者相應者和順義如心王心所得
等非能緣故不與心心所相應名不相應又
得等非質礙義不與色相應又有生滅不與
無爲相應爲揀四位法故名不相應一得謂
諸行種子所攝自在生起相續差別性又雜
集論云謂於善不善無記法若増若減假立
獲得成就善不善無記法者顯依處若増若
減者顯自體何以故由有増故說名成就上
品信等由有減故說名成就下品信等二無
想定謂巳離淨欲未離上地欲由於無想天
起出離想雜集論云於不恒行心心所滅假
[44-0333b]
宗鏡五十八卷苐十張肥惟正
立無想定不恒行者轉識所攝滅者謂定心
所引不恒現行諸心心所暫時閒滅三滅盡
定謂巳離無所有處欲或入非想非非想處
定又云欲超過有頂作止息想作意爲先故
於不恒行諸心心所及恒行一分心心所滅
假立滅盡定此中所以不言未離上欲者爲
顯離有頂欲阿羅漢等亦得此定故一分恒
行者謂染汙意所攝四無想天謂於此閒得
無想定由此後生無想有情天中於不恒行
心心所滅假立無想異熟五命根謂於衆同
分先業所感住時決定假立壽命衆同分者
於一生中諸藴相續住時決定者劑爾所時
令衆同分常得安住或經百年千年等由業
所引功能差別又依業所引第八識種令色
心不斷名爲命根六衆同分謂如是如是有
情於種種類自體相似假立衆同分七異生
性謂行自相發起性又由二障種各趣差別
八生謂於衆同分諸行本無今有性假立爲
生九異謂於衆同分諸行相續變異性假立
爲異亦名爲老十住謂於衆同分諸行相續
不變壞性假立爲住十一無常謂於衆同分
諸行自相生後滅壞性假立無常相十二名
身謂於諸法自性増言假立名身十三句身
謂於諸法差別増言假立句身十四文身謂
於彼前二文句所依諸字假立文身十五流
轉謂於因果相續不斷假立流轉十六定異
謂於因果種種差別假立定異十七相應謂
諸行因果相稱性十八勢速謂諸行流轉迅
疾性十九次第謂諸行一一次第流轉性二
十時謂諸行展轉新新生滅性二十一方謂
[44-0333c]
宗鏡五十八卷苐十一張蜰惠英
諸色行徧分劑性二十二數謂諸行等各別
相續體相流轉性二十三和合謂諸行緣會
性二十四不和合謂諸行緣乖性此不相應
行雖不與心王心所色法無爲等四位相應
然皆是心之分位亦不離心變及出唯識眞
性約一期行相分別故爾如廣百論云自心
分別所見境界卽是自心但隨衆緣諸行種
熟自心變作種種分位自心所變無實體相
何爲精勤安立異法但應信受諸法唯心
問一心妙旨八識眞原有爲門中巳明王所
無爲法內如何指陳荅此申第五無爲法
有爲無爲皆一心變起故又不出一心性故
問有爲無爲各有幾種一一行相如何分別
荅有爲略有三種無爲略有六種初有爲極
成之法不過三種識論云一現所知法如色
心等二現受用法如缾衣等如是二法世共
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
彼用證知是有釋云如色心等者卽是五識
身他心智境謂色等五塵及心心所此約㧾
聚不別分別此何識境現量所知非境所知
如缾衣等者此雖現見受用而非現量所緣
是假法故但是現世而受用物問此中緣缾
等心是何量攝荅非量收不親緣得法自體
故非比度故非量所收如眼耳等者此五色
根非現量得亦非現世人所有知此眼耳等
各由彼彼有發識用比知是有言證知者證
成道理也以現見果比有因故果謂所生心
心所法比量知有諸淨色根此非現量他心
智知然今大乘第八識境亦現量得佛智緣
時亦現量得除佛巳外共許爲論非世共悉
[44-0334a]
宗鏡五十八卷苐十二張肥旨
*是故伹言此知是有次約諸經論有六種無
爲百法云一虛空無爲者離一切色心諸法
障礙所顯眞理名爲虛空無爲虛空有三一
識變虛空卽第六識上作解心變起虛地相
分故二法性虛空卽眞如體有離諸障礙故
名爲虛空三事虛空卽所見頑空是也二擇
滅無爲由無漏智起簡擇滅諸障染所顯眞
如理故三非擇滅無爲有法不由擇力起無
漏智簡擇而本性淨卽自性清淨涅槃是也
卽眞如本性離諸障染不由起智斷惑本體淨
故四不動無爲第四禪離八患三災證得不
動無爲五想受滅無爲從第四禪巳上至無
所有處巳來捨受不行幷麤想亦無顯得眞
如名想受滅無爲六眞如無爲有二一約對
得名謂眞如理對事得名二簡法者卽眞如
簡徧計離於生滅也出體者大乘但約心變
相分假說有虛空故非是離心外有空也若
說本質無爲者卽不離於識變有也問若說
識變相分說是無爲者卽是相狀之相隨識
而爲何成無爲耶荅此說是識變假說是無
爲其實非是無爲無爲是常住法故今此依
無爲體者伹取隨識獨影相分爲體以前後
相似無有變而唯有一類空等相故假說無
爲此六無爲地前菩薩識變卽是有漏若地
上後得智變卽無漏若依法性出體者五種
無爲皆是眞口眞如體外更無別出六種無
爲各皆依眞如實德也問如何聖敎說眞如
實耶荅今言有者不是眞如名實有但說有
卽是遣惡取空故說有體是妙有眞空故言
非空非有問如何聖敎說眞空爲空耶荅謂
[44-0334b]
宗鏡五十八卷十三張肥
破執眞如心外實有故說爲空卽空其情執
卽不空其眞如空也又識論云然諸契經說
有虛空等諸無爲法略有二種一依識變假
施設有謂曾聞說虛空等名隨分別有虛空
等相數習力故心等生時似虛空等無爲相
現此所現相前後相似無有變易假說爲常
二依法性假施設有謂空無我所顯眞如有
無倶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
眞理故名法性離諸障礙故名虛空由簡擇
力滅諸雜染究竟證會故名擇滅不由擇力
本性清淨或緣闕所顯故名非擇滅苦樂受
滅故名不動想受不行名想受滅此五皆依
眞如假立眞如亦是假施設名釋云一依識變
假施設有者此無本質唯心所變如極微等
變似空等相現此皆變境而緣故也眞如亦
是假施設者眞如約詮而詮體是一此五無
爲依眞如上假名空等而眞如體非如非不
如故眞如名亦是假立如食油蟲等不稱彼
體唯言顯故譬如有蟲名曰食油實非食油
假名食油不稱體故眞如亦爾又釋摩訶衍
論云無爲有四一眞如無爲二本覺無爲三
始覺無爲四虛空無爲有爲法有五種一者
根本無明有爲二者生相有爲三者住相有
爲四者異相有爲五者滅相有爲是名爲五
且四無爲者以何爲體有何等用頌口依各
有二種所謂通及別如體用亦爾隨釋應觀
論云眞如無爲有二所依一者通所依非
有爲非無爲一心本法以爲體故二者別所
依生滅門内寂靜理法以爲體故本覺無爲
有二所依一者通所依非有爲非無爲一心
[44-0334c]
宗鏡五十八卷十四張肥
本法以爲體故二者別所依生滅門内自然
本智以爲體故始覺無爲有二所依一者通
所依非有爲非無爲一心本法以爲體故二
者別所依生滅門内隨他起智以爲體故虛
空無爲有二所依一者通所依非有爲非無
爲一心本法以爲體故二者別所依生滅門
内無所有事以爲體故復次眞如無爲有二
種用一者通用一切諸法令出生故二者別
用平等之性令不失故本覺無爲有二種用
一者通用不守自性故二者別用不轉變故
始覺無爲有二種用一者通用隨妄轉故二
者別用對治自過故虛空無爲有二種用一
者通用欲有令有故二者別用空無之性令
不失故是名二用此中所說通謂他義別謂
自義五種有爲以何爲體有何等用頌曰依
各有二種所謂通及別如體用亦爾隨釋應
觀察論曰根本無明有二種依一者通所依
非有爲非無爲一心本法以爲體故二者別
所依生滅門内大力住地以爲體故生相有
爲有二種依一者通所依非有非無爲一心
本法以爲體故二者別所依生滅門内細分
染法以爲體故住相有二種依一者通所依
非有爲非無爲一心本法以爲體故二者別
所依生滅門内麤分染法以爲體故異相滅
相二種通依別依如前住相有爲所說無別
次根本無明有爲有二種用一者通用能
生一切諸染法故二者別用隨所至處作礙
事故生相有爲有二種用一者通用於上下
中與其力故二者別用隨所至處作礙事故
如說生相住異亦爾滅相有爲有二種用一
[44-0335a]
宗鏡五十八卷十五張肥
**者通用於上及自與其力故二者別用能作
礙事故是名二用以何義故作如是說有爲
無爲一切諸法通以一心而爲其體於道智
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阿頼耶識具一切法過於恒沙過於恒沙
如是諸法以誰爲本生於何處佛言如是有
爲無爲一切諸法生處殊勝不可思議何以
故於非有爲非無爲處是有爲是無爲法而
能生故文殊又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爲非有
爲非無爲處佛言非有爲非無爲處者所謂
一心本法非有爲故能作有爲非無爲故能
作無爲是故我言生處殊勝不可思議復次
善男子譬如庶子有二所依一者大王二者
父毋有爲無爲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各有二
依謂通達依及支分依復次善男子譬如一
切草木有二所依一者大地二者種子有爲
無爲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各有二依謂通達
依及支分依乃至廣說不生不滅與生滅和
合者卽是開示能熏所熏之差別故云何開
示所謂顯示染淨諸法有力無力互有勝劣
故今當作二門分明顯說一者下轉門二者
上轉門生滅門中不出此二如是二門云何
差別頌曰諸染法有力諸淨法無力背本下
下轉名爲下轉門諸淨法有力諸染法無力
向原上上轉名爲上轉門論曰由染淨諸法
互有勝劣故二種轉門得成而巳今當先說
初下轉門根本無明以何等法而爲所熏於
何時中而作熏事頌曰所熏有五種爲一法
界心及四種無爲非初非中後取前中後故
如契經分明說論曰根本無明以五種法而
[44-0335b]
宗鏡五十八卷十六張肥
爲所熏謂一法界及四無爲熏一法界其相
云何頌曰一種法界心有二種自在謂有爲
無爲是根本無明依於初自在而能作熏事
論曰一法界心有二種自在一者有爲自在
能爲有爲法而作依止故二者無爲自在能
爲無爲法而作依止故根本無明依初自在
能作熏事非後自在中實契經中作如是說
根本無明依初自在能作熏事非後自在中
實契經中作如是說根本無明熏自所依分
際之量非他所依故熏眞如法其相云何頌
曰眞如無爲法有二種作用所謂通及別如
前決擇說是根本無明依於初作用而能作
熏事餘無爲亦爾論曰眞如無爲有二種用
謂通及別如前所說根本無明依初作用能
作熏事非後作用如說眞如餘三無爲亦復
如是皆依初作用非後用故作熏時量非初
亦非中後取前中後故本智契經中作如是
說大力無明作熏事時初及中後一時倶取
而非別取故此中所說能熏所熏以何義故
名言熏謂能引彼法而合自體不相捨離倶
行倶轉故名能熏又能與彼法不作障礙若
隨若順不違逆故名爲所熏謂五種有爲能
熏四種無爲法及一法界心所熏五法隨來
而與五能熏共會和合同事倶轉是故說言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如大無明一心本法
爲通依故依初自在作熏習事四相有爲應
如是知如大無明依四無爲通達作用能作
熏事四相有爲應如是知
宗鏡錄卷第五十八肥
音義
[44-0335c]
宗鏡五十八卷十七張肥*悵
丑亮反於亮反於革反持也陟輸反五忽反
求位反竭也古訝反息栱反呼名反又音釋苦和反窟也
苦骨反枎九反陵阜也盧候反踈惡也力居反五更反堅
舉欣反他計反敍連反口液也徒敢反食噉也
盧盍反

古肴反戊申歲分司大藏
都監開板
[44-0336a]
宗鏡錄卷第五十九肥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有爲無爲二門爲當是一是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