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307a]


[44-0307a]
宗鏡錄卷第五十三肥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第三能變者唯識論頌云次第三能變差別
有六種子境爲性相善不善倶非此三能變
是了別境識自證分是了別性見分是了別
相有覆有記識以了境爲自性卽復用彼爲
行相故則了境者是識自性亦是行相行相
是用故識論云隨六根境種類異故或名色
識乃至法識隨境立名順識義故謂於六境
了別名識色等五識唯了色等法識通能了
一切法或能了別法獨得法識名故六識名
無相濫失問若心外無實色則眼等五識
無有所緣荅識論云雖非無色而是識變
謂識生時内因緣力變似眼等色等相現即
以此相爲所依緣然變等根非現量得以能
發識比知是有此伹功能非外所造外有對
色理旣不成故應但是内識變現釋云眼等
雖有所依所緣之色而是識所變現非是心
外別有極微以成根境伹八識生時内因緣
種子力等第八識變似五根五塵眼等五識
依彼所變根緣彼本質塵境雖親不得要託
彼生實於本識色塵之上變作五塵相現卽
以彼五根爲所依以彼及此二種五塵爲所
緣緣五識若不託第八所變便無所緣緣所
緣緣中有親踈故然眼等根非現量得者色
等五塵世閒共見現量所得眼等五根非現
量得除第八識緣及如來等緣是現量得
不共言餘散心中無現量得此但能有發識
之用此知是有此伹有功能非是心外別有
大種所造之色此功能言卽是發生五識作
[44-0307b]
宗鏡五十三卷苐二張肥&
用觀用知體如觀生芽比知種體是有所以
密嚴經偈云眼色等爲緣而得生於識猶火
因薪熾識起亦復然境轉隨妄心猶鐵逐磁
石如乾城陽燄愚渴之所取中無能造物伹
隨心變異復如亁城人往來皆不實衆生身
亦爾進止悉非眞亦如夢中見寤後卽非有
妄見藴等法覺巳本寂然四大微塵聚離心
無所得華嚴經云自在主童子告善財言善
男子我復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幷六十
二眷屬明論及内明等一切方法坮内煩惱
何等名爲内身煩惱有四因緣一謂眼根攝
受色境二由無始取著習氣三由彼識自性
本性四於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種因緣力
故藏識轉巳識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續不斷
善男子如眼識起一切根識微塵毛孔倶時
出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頓現衆像諸識亦
爾或時頓現善男子譬如猛風吹大海水波
浪不停由境界風飄靜心海起識波桹相續
不斷因緣相作不相捨離不一不異如是與
波由業生相深起繫縛不能了知色等自性
五識身轉彼阿頼耶終不自言我生七識七
識不言從阿頼耶生但由自心執取境相分
別而生如是甚深阿頼耶識行相微細究竟
邊際唯諸如來住地菩薩之所通達愚法聲
聞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問眼識
等爲復依根發識依境發識荅定依根發
百法云眼識依根發識乃至意識亦爾若眼
根變異眼識必隨變異如眼病所見靑色爲
黃色此不是壞境但是根損令識取境變爲
黃色故知隨根得名問眼識緣靑色爲黃豈
[44-0307c]
宗鏡五十三卷苐三張肥
不是非量荅但是同時亂意識以眼根有損
令同時意識緣亂故便變靑爲黃其實眼識
不作靑黃緣也意根損意識亦損如初地我
法二執卽時成無漏此時意根壞無其二執
能緣之識亦能壞却二執也故知依根所發
得名眼識但隨根立也護法云六識體性各
別但依根境而立其名若執有一識能緣六
境者若六境一時到如何一箇意識能一時
緣得耶若前後起卽不徧故所以隨六根境
種類異故依根得名問眼識等六旣依根
發識以何爲根荅護法通用現種爲根根
旣然境亦爾瑜伽論亦云皆以現行及種子
二法爲眼等根由本熏時心變似色從熏時
爲名以四大所造清淨色故對所生之果識
假說現行爲功能實唯現色功能生識之義
大小共成問根以何爲義荅根者卽五
根有増上出生義故名之爲根於中有清淨
五色根有扶塵五色根若清淨五色根卽是
不可見有對淨色以爲體性能發生五識有
照境用故若扶塵五色根者卽扶清淨根能
照其境自體卽不能照境爲扶塵根是麤顯
色故不妨與清淨根爲所依五藴論云根者
最勝義自在義主義増上義是爲根義云何
眼根謂以色爲境淨色爲性謂於眼中一分
淨色如淨醍醐此性有故眼識得生無卽不
生乃至身根以觸爲境並淨色爲性無卽不
生問未轉依中前五轉識於三量中定是
何量荅古德云且眼識緣色境相分卽各
自緣自相分三量分別者是現量現量具三
義一現在非過未二顯現非種子三現有簡
[44-0308a]
宗鏡五十三卷苐四張肥無體
法緣現量境名現量者不度量也卽因修證
境不帶名言是任運義卽五識緣境得法自
相伹中閒無隔礙故名親緣相分有赤色卽
得赤色之相分但不分別故任運不帶名言
故名得自相也護法云五識唯緣實五塵境
卽不緣假但任運而緣不作行解不帶名言
是現量故且如眼識緣靑黃赤白四般實色
時長短方圓假色雖不離實色上有眼識但
緣實不緣長短假色也眼識定不緣長短色
唯意識作長短心而緣也如五識初念與明
了意識緣五塵境時唯是現量得五塵之實
色若後念分別意識起時卽行解心中作長
短色緣是比量心緣也卽五識唯是現量緣
實不緣假故論云無有眼等識不緣實境生
卽五識唯緣實是自相境如眼識緣靑境自
相時得靑色之自相若後念分別意識起時
卽非靑色解便是共相比量也纔作解心時
不實靑色之體爲帶名言是在假相也故識
論云謂假智詮不得自相唯於諸法共相而
轉也言假智者卽作行解心名假智也言詮
者心上解心名句文及聲上名句文是能詮
皆不得所詮自相也又釋云顯假不依眞唯
依共相轉卽此眞事不說心識實體名眞但
心所取法自體相言說不及假智緣不著說
之爲眞此唯現量智知性離言說及智分別
此出眞體非智詮及如色法等而爲自性水
濕爲性但可證知言說不及第六意識隨五
識後起緣此智故發言語等但是所緣所說
法之共相非彼自相又遮得自相名得共相
若所變中有共相法是可得者卽得自
[44-0308b]
宗鏡五十三卷苐五張肥體
應一切法可說可緣故共相法亦說緣不及
然非是執不堅取故如五藴中以五藴事爲
自相空無我等理爲共相又以理推無自相
體且說不可言法體名自相可說爲共相以
理而論共旣非共自亦非自爲互遮故但各
別說說空無我等是共相者從假智說此但
有能緣行解都無所緣空實共體入眞觀時
則一一法皆別了知非作共解言說若著自
相者說火之時火應燒口火以燒物爲自相
故緣亦如是緣火之時火應燒心今不燒心
及不燒口明緣及說倶得共相若爾喚火何
不得水不得火之自相故如喚於水此理不
然無始慣習共呼故今緣於靑作靑解者此
比量智不稱前法如眼識緣色稱自相故不
作色解後起意識緣色共相不著色故遂作
靑解遮緣非靑之物遂作靑解非謂靑解卽
稱靑事故唯識頌云現覺如夢等巳起現覺
時見及境巳無寧許有現量此謂假智唯緣
共相而得起故法之自相離分別故言說亦
爾不稱本法亦伹只於共相處轉今大乘宗
唯有自相體都無共相體假智及詮但唯得
共不得自相若說共相唯有觀心現量通緣
自相共相若法自相唯現量得共相亦通比
量所得乃至故言唯於諸法共相而轉此之
自相證量所知非言說等境故又疏問云何
故名自相共相答曰若法自體唯證智知言
說不及是爲自相若法體性言說所及假智
所緣是爲共相問曰如一切法皆言不及而
復乃云言說及者是爲共相一何乖返答曰
共相是法自體上義更無引體又此名詮
[44-0308c]
宗鏡五十三卷苐六張肥
*火等法時遮非火等此義卽通一切火上故
言共相卽其義也非苦空等之共相理若爾
卽一切法不可言不可言亦不稱理遮可言
故言不可言非不可言卽稱法體法體亦非
不可言故而今乃言名得共相之自性故今
應解此非法體其義可然言名等詮共相非
謂卽得共相體但遮得自相故言名詮共相
又自相者卽諸法之自體相如火以煖爲自
相喚火之時不得煖故不得自相此煖自相
唯身識現量證故非名所得共相者此以名
不所詮之義名共相共相有二一者共自類
相二者共異類相如言火時不該於水等但
徧一切火上故名共自類相若言苦空無常
等則不唯在一類法上及徧一切水火等法
上故名共異類相又自相者唯五根五塵心
心所得謂五根是第八現證五塵是五八心
心所現量證自體性獨散意識等尙不得自
體性何況名詮得自體性也五識緣五塵境
時具四義故名得法自相一任運故二現量
故三不帶名言故四唯緣現在境故得名自
相意識所緣境有二若是獨頭意識所緣境
卽於法處收若明了意識所緣境卽於色處
攝且如眼識明了意識初一念率爾同緣色
時伹緣色之自相後念明了意識分別所緣
色上長等假色卽是共相雖然長等假色是
明了意識所緣境亦在於色處収爲是假故
眼識不緣也乃至聲亦耳且如耳識初刹那
率爾與明了意識同緣聲時亦是得法自相
後念意識起緣於聲上名句文三有分別行
解等緣假也今五識旣無分別行解所以不
[44-0309a]
宋鏡五十三卷苐七張肥
緣假也問且如色有二十五種靑黃等四般
顯色是實餘是假聲有十二種唯執受不執
受聲是實餘是假觸有二十六種四大是實
餘是假此中實者五識緣於五塵處攝若假
者論主旣言五識不緣是意識緣如何不於
法處攝耶答第六明了意識緣長等假色有三義
故所以不於法處攝一明闇不同二以假從
實三以影從質具此三義故於色處攝也若
獨頭意識無此三故所以法處攝且第一明
闇有異者若明了意識與五識初念率爾心
時卽是現量不緣其假至後念明了意識分
別心生卽緣假色五識正緣實色時此意於
五識所緣實色而生行解緣其假是六與五
識不同時起分別故卽此意識卽是明也所
緣假色等卽於色處攝不於法處收若是獨
頭意不假五識而生分別但約獨起者卽是
闇意識卽於法處攝二以假從實者以長等
假色依他實色上立雖意識緣攝此假色歸
於實色㧾於色處攝也不於法處收三以影
從質長等假色是第六識託五塵實色爲質
而變起長等假相分緣將此假相分長等色
就五塵實色處收㧾於色處攝也若獨頭意
識不必有本質也此有三義故假五塵色㧾
於色收若是獨頭生闇意識所緣之境卽法
處收問五根於何敎中證是現量答誠
證非一圓覺經云譬如眼光照了前境其光
圓滿得無僧愛可證五根現量不生分別其
眼光到處無有前後終不捨怨取親愛姸増
醜例如耳根不分毁讃之聲鼻根不避香臭
之氣舌根不簡甛苦之味身根不隔澁
[44-0309b]
宋鏡五十三卷苐八張肥*滑
之觸以率爾心時不分別故刹那流入意地
纔起尋求便落比量則染淨心生取捨情起
問眼等五根緣境之時當具幾義答
緣者是緣籍之義境有二義一所籍義二所
照義言所籍者如緣有體境籍彼爲所緣緣
故言所照者雖不籍彼爲所緣然是所照瞩
處亦說爲境如眼等五根照色等境雖非所
緣然對此根得名爲境是所照故又眼根照
色眼識緣色乃至身根覺觸身識了觸等又
古德問五識旣唯緣實色只如長短等依色
境現前時眼根不壞此時眼識爲緣爲不緣
若言緣者便犯五識緣假之過若不緣者何
故閉眼不見開眼乃見耶答此時眼識伹得
靑等實色而同時意識依眼根爲門分明顯
了取得長等據意識得合法處収伹緣此時
意識依眼根取對所依根故色處攝問
前五識具幾業能了前境答前五識具六
業瑜伽論云一唯了別自境所緣二唯了別
自相三唯了別現在四唯一刹那了別五
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六能取愛非愛
果問眼識現量稱境而知若眼病之時或
見靑爲黃豈稱境耶若不稱境何名現量答
一師云見靑爲黃實是意識謂由根病故引
得病眼識由病眼識故遂引非量意識見靑
爲黃非眼識見靑爲黃由病眼識能起見黃
識故作是說二師云由病眼根引病眼識雖
見靑爲黃而不作黃解故是現量如無分別
觀佛性眞如爲八自在我時雖不稱境而無
分別智不作我解故得是現量此亦然也雜
集論問云若了別色等故名爲識何故但
[44-0309c]
宗鏡五十三卷苐九張肥
名眼等識不名色等識耶答以依眼等五種
解釋道理成就非於色等何以故眼中之識
故名眼識依眼處所識得生故又由有眼識
得有故所以者何若有眼根識定生不盲瞑
者乃至闇中亦能見故不由有色眼識定生
以盲瞑者不能見故又眼所發識故名眼識
由眼變異識亦變異色雖無變識有變故如
迦末羅病損壞眼根於靑等色皆見爲黃又
屬眼之識故名眼識由識種子隨逐於眼而
得生故又助眼之識故名眼識作彼損益故
所以者何由根合識有所領受令根損益故
境界故又如眼之識故名眼識倶有情數之
所攝故色則不爾不決定故眼識旣然餘識
亦爾問爲眼見色爲識等耶答非眼見色亦
非識等以一切法無作用故由有和合假立
爲見又由六相眼於見色中最勝非識等是
故說眼能見諸色何等爲六一由生因眼能
生彼故二由依處見依眼故三由無動轉眼
常一類故四由自在轉不待緣合念念生故
五由端嚴轉由此莊嚴所依身故六由聖敎
如經中說眼能見色故如是所說六種相貌
於識等中皆不可得識動轉者當知多種差
別生起問六根所成各有幾義答古釋
云各有二義一是異熟二是長養且如眼根
者如過去業招今世眼名異熟眼於今世時
因飮食等長小令大養瘦令肥名長養眼餘
五根亦然問若無外境應無現量能覺之
心若無現量能覺云何世人作如是覺我今
現證如是境耶答古德云現覺如夢者如
正起現量五識證色等五境之時伹唯能證
[44-0310a]
宗鏡五十三卷苐十張肥
*所證色等境不能覺現量能覺之心所以者
何覺能覺法是意識正隨起五識時必無意
識故於此念必不能覺現量之心至第二念
正起意識覺前念五識現量時無所覺現量
五識及現量所學之境並巳謝滅所以者何
以諸識不並生故起意識時現量五識巳滅
又有爲法刹那滅故現量五識所緣之境此
時亦巳謝滅若言須有實外境方能生心者
且如後念意識緣前念現量五識爲境豈是
實有法耶由過去無體故此過去現量五識
巳滅今雖無體猶能爲境生於意識何必五
識須緣心外實境而生耶謂若在睡時正起
夢心卽不能起覺夢之心至睡惺後起覺夢
心時其所覺之夢心巳滅其五識現量正起
時未能起覺現量意識心及至第二念起得
覺現量五識之意識心其所覺現量五識巳
滅與覺夢心相似故舉爲喻又難定許有現
量耶謂正起覺現量之能覺意識時彼所覺
五識定有耶答此時所覺巳滅雖無體猶生
能覺之心何妨外境是無能生識耶然大乘
五境雖似有而非心外與凡小不同問於
眼等六識中有幾分別答略有三種一自
性分別唯緣現在所緣諸行自相行分別所
緣行卽五塵也自相行如色以靑爲行相眼
識緣時亦任運作靑行相名自行又自相行卽
能緣行簡共相行如緣靑時卽緣黃不著二
隨念分別於昔曾所受諸行追念行分別唯
緣過去三計度分別於去來今不現前思彳
行分別卽非有計有是非量境然約三世計
度不定一世又雜集論於三分別中復有七
[44-0310b]
宗鏡五十三卷十一張肥
種分別一謂於緣任運分別謂五識身如所
緣相無異分別於自境界任運轉故二有相
分別謂自性隨念二種分別取過現境種種
相故三無相分別謂希求未來境行分別四
尋求分別五伺察分別六染汙分別七不染
汙分別此四分別皆用計度分別以爲自性
所以者何以思度故或時尋求或時伺察或
時染汙或不染汙種種分別又攝大乘論有
十種根境微細分別論云復次㧾攝一切分
別略有十種一根本分別謂阿頼耶識二緣
相分別謂色等識三顯相分別謂眼識等幷
所依識四緣相變異分別謂老等變異樂受
等變異貪等變異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捺
落迦等諸趣變異及欲界等諸界變異五顯
相變異分別謂卽如前所說變異所有變異
六他引分別謂聞非正法類及聞正法類分
別七不如理分別謂諸外道聞非正法類分
別八如理分別謂正法中聞正法類分別九
執著分別謂不如理作意類薩迦邪見爲本
六十二見趣相應分別十散動分別謂諸菩
薩十種分別釋曰根本分別者謂阿頼耶識
是餘分別根自性亦是分別故名根本分別
緣相分別者謂分別色等有如是緣相顯相
分別者謂眼識等幷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
相故緣相變異分別者謂以色等影識變異
所起分別老等變異者謂色等識似老等相
起諸變異何以故內外色等皆有老等轉變
相故等者等取病死變異樂受等變異者由
樂受故身相變異如說樂者靣目端嚴等者
等取苦及不苦不樂受貪等變異者謂由貪
[44-0310c]
宗鏡五十三卷十二張肥
等身相變異等者等取嗔癡忿等如說忿等
惡形色等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者謂殺縛
等令身相等生起變異時節代謝亦令内外
身樹色等形相改變如說寒等所逼切時身
等變異捺落迦等諸趣變異者等卽等取一
切惡趣彼惡色等變異共了及欲界等者界
變異者等取色界無色界中無似色等影像
識故於諸天中及靜慮中亦有有情及器色
等種種變異如末尼珠威神力故種種淨妙
光色變異顯相變異分別者謂由眼等所依
根故令似色等影像顯現眼識等識種種變
異卽於此中起諸分別卽知如前說老等變
異隨其所應而起變異何以故如說眼等根
有利鈍識明昧故如無表色所依變異彼亦
變異由樂受等變異亦爾如說樂者心安定
故如說苦者心散動故貪等逼害時節代謝
亦爾捺落迦等及欲界等依身變異識亦變
異如應當知無色界中亦有受等所作變異
諸識分別他引分別者謂善惡友親近所起
及與聽聞正非正法爲因分別卽是外道迦
比羅等及正法中諸騷揭多所有分別名不
如理如理分別如是二種隨其所應能生邪
見正見相應二種分別薩迦邪見爲因所起
六十二見相應分別卽梵綂經中前際後際
分別謂我過去爲曾有耶如是等分別名執
著分別言見趣者是品類義散動分別者散
亂擾動故名散動此卽分別是故說名散動
分別此卽擾亂無分別智何以故由此擾亂
般若波羅蜜多故無分別智卽是般若波羅
蜜多謂諸菩薩十種分別者謂諸菩薩能發
[44-0311a]
宗鏡五十三卷十三張肥
語言他引而轉不稱眞理十種分別何以故
證會眞理若正現前不可說故問前三分
別於八識中幾識能具荅八識中唯第六
識具三分別自第七識唯有自性分別以緣
現在故或可末那亦有計度以計度執我故
若論體性計度分別以慧爲性隨念以念爲
性分別以慧爲性眞法之中旣無虛妄八識
所以無此分別又古師於十種分別就八識
廣辯問八識中各且幾分別答第六識具廣
略十種分別前五識唯自性任運二種分別
五識於自境界任運轉故第七識具計度染
汙有相三種分別第八識同前五識得有自
性任運分別若自性任運分別自現量若計
度染汙無相分別唯比非二量若有相分別
一分緣現在者通三量一分緣過去者唯比
非二量若隨念分別無漏卽是現量若有漏
卽比非二量問何故五識無分別執耶
答夫言執者須是分別籌度之意方能堅執
五識雖有慧而伹任運不能分別籌度故五
無執唯第六也
宗鏡錄卷第五十三
音義
昌志反色立反戶入反所祐反古候反也成也
相吏反察也奴曷反手挍也蘇遭反愁也
戊申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