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246a]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大乘圓頓識智倶亡云何却述緣生反論
因果荅經云深信大乘在諦困果又云深
入緣起斷諸邪見夫唯識之旨不出因果正
困相者由識變故諸法得生以識爲因正果
相者由種識故生諸分別法體之果及異熟
等分位之果所以上至諸佛下及衆生皆因
果所收何得撥無墮諸邪綂只爲一切外道
不達緣生唯執自然撥無因果二乘眇目但
證偏空滅智灰身遠離因果世閒業繫無聞
凡夫五欲火燒執著因果盡成狂解不體圓
常皆背法界緣起之門悉昧般若無生之旨
今所論因果者唯以實相爲因還用實相爲
果但子平等一心故終不作前後同時之見
若能如是信入一心皆成圓因妙果如賢劫
定意經云指長吉祥見者悦然無不吉利此
者皆是一心之報又云其演光明無所不照
多所安隱是一心報又云威光巍巍無見頂
相是一心報華手經偈云汝等觀是心念念
常生滅如幻無所有而能得大報又偈云是
心不在緣亦不離衆緣非有亦非無而能起
大果顯揚論頌云由彼心果故生巳自然滅
後變異可得念念滅應知論曰彼一切行是
心果故其性纔生離滅因緣自然滅壞又復
後時變異可得當知諸行皆刹那滅云何應
知諸行是心果耶頌曰心熏習増上定轉變
及聖敎證知諸行是心果性道理者謂善不
善法熏習於心由習氣増上力故故行得生
[44-0246b]
宗鏡四十二卷第二張駕
又脫定障心清淨者一切諸行隨心轉變由
彼意解自在力故種種轉變又由定心自在
力故隨其所欲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
理聖敎者謂三種聖言如經中偈云心將引
世閒心力所防護隨心生起巳自在皆隨轉
又說是故苾芻應善專精如正道理觀察於
心乃至廣說又說苾芻當知言城主者卽是
一切有取識藴是名聖敎是知福隨心至患
逐心生如響應聲似影隨質如阿那律供辟
支佛之一食甘露而常盈空器金人而用盡
還生阿那律者此翻無貧賢愚經云弗沙佛
末世時飢馑有辟支佛利吒行乞空鉢無獲
有一貧人見而悲悼白言勝士能受稗不卽
以所噉奉之食巳作十八變後更採稗有兎
跳抱其背變爲死人無伴得脫待暗還家委
地卽成金人拔指隨生用腳還出惡人惡王
欲來奪之但見死屍而其金寶九十劫果報
充足故号無貧其生已後家業豐溢日夜増
益父母欲試之蓋空器皿往送發看百味具
足而其門下日日常有一萬二千人六千取
債六千還直出家巳後隨所至處人見歡喜
欲有所須如巳家無異又如金色王施辟支
佛一飯後滿閻浮提於七日内唯雨七寶一
切人民貧窮永斷當知此七寶不從餘處來
皆從彼王供養心中出因起自心中果不生
異處如阿那律金人自作自
爲金寶惡人觀是死屍故知轉變會心前塵
無定又如未開空器甘露本無隨福所生百
味具足善惡之境皆是自心故唯識論云境
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則無有一法不歸宗
[44-0246c]
宗鏡四十二卷第三張駕惠日
鏡巳上是世閒因果次論諸佛因果者如華
嚴論云顯佛果有三種不同一亡言絕行獨
明法身無作果二從行積修行滿功成多劫
始成果三創發心時十住初位體用隨緣所
成果初亡言絕行所明法身無作果者卽涅
槃無行等經是隱身不現萬事休息又云羅
刹爲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
滅巳寂滅爲樂是無作果不具行故二從行
積修行滿多劫方明果者卽權敎之中說從
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滿所成佛果是也此以
不了無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猒而以
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忻別淨門三從凡十住
初心創證隨緣運用所成果者卽華嚴經是
也十信終心卽以方便三昧達無明十二有
支成理智大悲卽具文殊普賢體用法界法
門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敎行定經三僧祗中
所有功德揔是修生百劫修相好業燃燈得
光明不殺得長壽布施得資財忍辱得端正
一一因果屬對相似具足仍對治種種法門
始得見性成佛如華嚴經卽不然一念頓證
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爲運用動
寂皆平任無作智卽是佛也爲一切佛法應
如是無長無短始終畢竟法皆如是於一眞
法界任法施爲悉皆具足恒沙德用卽因卽
果以此普門法界
別修別斷不見變化變與不變無異性相故
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但爲自心强
生繫著爲多事故沉潜苦流故勞聖說種種
差別於所說處復生繫著以此義故聖說不
同或漸或圓應諸根器如此經敎頓示圓乘
[44-0247a]
宗鏡四十二卷第四張駕*人
所應堪受設不堪受者當須樂修究竟流歸
畢居此海是故餘敎先因後果不同此敎因
果同時爲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爲不
可得中因果同時無有障礙也可得因果卽
有前後有所得者皆是無常非究竟說也若
先因後果者因亦不成故果亦壞也緣生之
法不相續故卽斷滅故自他不成故如數一
錢不數後錢無後二者一亦不成爲刹那不
相續刹那因果壞多劫不相續多劫因果壞
待數後錢時前一始成困果亦爾要待一時
中無閒者因果始成若爾者如數兩錢同數
無前無後誰爲一二如豎二指誰爲因果如
二指等隨心數處爲因後數爲果若是有前
有後卽有中閒者還有刹那閒斷有閒斷者
不成因果若同時者如豎二指無先無後誰
爲因果亦皆不成如此華嚴經因果同時者
倶無如是前後因果及同時情量繫著妄想
有無倶不倶常無常等繫著因果但了法體
非所施設非困果繫名爲因果非情所立同
時前後之妄想也如是者何異楞伽漸敎之
說此則不然乃至楞伽中唯論破相但救顯
理無繫著故不論緣起如緣起法界者法界
不成不破但知了法如是故是故楞
先示相似物後當與眞實又云得相者是識
不得相者智如此經中無有假法諸法揔眞純
眞無假更無相似存眞存假經云衆生界卽
佛界也如文殊以理會行普賢以行會理二
人體用相徹以成一眞法界前後相收品品
之中互相該括前後相徹文義更收一法門
中具多法也是故經偈云於多法中爲一
[44-0247b]
宗鏡四十二卷第五張駕
法於一法中爲衆多然此心是法界之都無
法不攝非但凡聖因果乃至逆順善惡同歸
若一一悟是自心則事事無非正理如經云
提婆達多不可思議所修行業皆同如來六
羣比丘實非弊惡所行之法皆同佛行有修
善者地獄受果惡行之人天上受報如不逵
斯文則逆順分歧焉能羙惡同化然初章之
内巳述正宗若上上機人則一聞千悟斯皆
宿習見解生知若是中下之根須憑開導因
他助發方悟圓成爲此因緣微細纂集所以
云若有一微塵處未了此猶有無明在以不
了處爲障翳故何況自身根門之内日用
之中有無量應急法門全未明一如生盲人
毎日喫一百味飯雖然得喫品饌何分若言
無分又毎日得喫若言有分設問揔不知若
欲爲未了之人憑何剖析只成自誑反墮無
知自眼未開焉治他目是以善財首見文殊
巳明根本智入聖智流中然後徧叅道友爲
求差別智道習菩薩行門遇無猒足國王如
幻法門見勝熱婆羅門無盡輪解脫尙乃迷
宗失旨對境茫然故知佛法玄微非淺智所
及何乃將
欲懸妙高之中益抱慚顏須申懺悔是以般
若海闊入之者方悟無邊法性山高昇之者
乃知彌峻伏自大雄應世諸聖發揚至像法
初則有馬鳴龍樹等五百論師大弘至敎及
像法中復有護法陳那等十大菩薩廣解深
經辯空有之宗立唯識之理悉是賢劫千佛
十刹能仁同酬本願之懷共助無緣之化何
乃持螢光而于日馭捧布鼓而近雷門不揆
寡
[44-0247c]
宗鏡四十二卷第六張駕惠
*聞退慚劣解牛跡豈將大海齊量腐草焉與
靈椿等榮今此持論爲成法器深心好樂大
乘之者如大寶積經云佛言若有求大利益
善男子善女人信我敎者後滓濁世極覆藏
時善人難得時聞如是等甚深法巳應爲如
理者說不爲不如理者爲信者說非不信者
我今亦爲如理者說非不如理者爲信者說
非不信者又識者愛者貴若珠珍不識不愛
賤同泥土仰惟叅玄之土願稟佛言深囑慕
道之賢同導祖意問依士標宗甚諧正脈
何用更引言詮廣開諸道荅馬鳴祖師雖
標唯心一法開出眞如生滅二門達磨直指
一心建立隨緣無礙四行詳夫宗本無異因
人得名故云祖師頓悟直入名禪宗諸佛果
德根本名佛性菩薩萬行原穴名心地衆生
輪迴起處名識藏萬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
若名智海不可定一執多生諸情見是以金
光明經云法性甚深無量無量者非別有一
法名爲無量毗盧遮那徧一切處一切諸法
皆是佛法甚深者亦非別有
卽事而眞無非實相可謂一中之多當存而
正泯多中之一在卷而亦舒如華嚴經云菩
薩摩訶薩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
心無量無邊是爲無等住又先德云言雖不
能言然非言無以傳是以聖人終曰言而未
嘗言也以終日言故不絕漚和之心而未嘗
言故靡失般若之性以漚和故不違大化之
門以般若故不見言象之迹又經云諸佛常
依二諦說法若不得世諦不得第一義以了
俗無性卽是眞門何乃逐物隨情橫生異見
[44-0248a]
宗鏡四十二卷第七張駕
局方隅之遠近定器量之淺深如尺蠖尋条
安前足而進後足似癡猴得樹放高枝而捉
低枝若能除器觀空自亡方圓長短知心是
境豈有高下是非且如世諦門中有八萬四
千塵勞煩惱於諸凡夫妄想中唯生死一法
最大以有生死心境並生若無生死人法倶
寂故矢了存今日不可因循夫業繫四生身
居九有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失人身者猶
大地之土處三塗地而永埋塵劫居四空天
而恒沒禪支設暫生人中千般障難或機鈍
而難省或根利而信邪或身器不完或遮障
倶重皆不可化無由證眞如大智度論云當
知人身難得佛世難値好時易過一墮諸難
永不可治若墮地獄燒炙屠割何可敎化若
墮畜生共相殘害亦不可化若墮餓鬼飢渴
熱惱亦不可化若生長壽天千萬佛過著禪
定味故皆不覺知如安息國諸邊地生者皆
是人身愚不可敎化雖生中國或六情不具
或
六情具足諸根通利而深著邪見言無罪福
不可敎化故爲說好時易過墮諸難中設無
諸難煩惱業深仍爲八苦火燒五濁所亂夫
言苦者無量或三苦五苦八苦乃至瑜伽一
百一十苦及八萬四千塵勞之苦皆不出流
轉之苦及行苦等而凡夫甘處曾不覺知如
倶舎論頌云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覺若置
眼睛上爲苦極不安凡夫如手掌不覺行苦
緣智者如眼睛睫極生猒怖故知生老病死
之苦誰能免乎四山常來切人如先德云故
賢與不肖豪强羸弱同爲四遷一無脫者梵
[44-0248b]
宗鏡四十二卷卷第八張
駕王帝釋貧窮下賤堯舜桀紂三皇四凶倂
歸灰壤皆爲苦依夫八苦者生苦則衆苦積
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糞中之果猶餐
毒樹之根取甘露而墮坑買上食而致死功
德黑闇二女相隨有智主人二倶不受對法
論云生苦者衆苦所依故衆苦逼迫故九月
十月處胎藏閒如在糞穢坑中長受寒熱等
種種衆苦生熟藏閒如兩山迫逼趣産門時
其苦難堪乍出風飄如刀割錐刺不覺失聲
廢忘巳前所有事業名爲生苦老苦者時分
變異故苦身分沉重諸根熟昧皮膚緩皺行
步傴曲寢膳不安起坐呻吟喘息氣逆所爲
縵緩爲人所輕世情彌篤世事皆息名爲老
苦又老者忘若嬰兒狂猶鬼著以危脆衰熟
之質當易破爛壞之時落日西垂萎華欲謝
如甘蔗之滓無三種出家禪誦之味劫勇力
而全因老賊擒
而摧殘似車折軸而無用若枯河乏水不利
於人如殘炷無油勢寧得久病苦者四大變
易乖違故苦百節酸疼四支苦楚能壞一切
安隱樂事由此經言如人壯羙王妃竊愛遣
信私通王便捉獲挑其眼目截其耳鼻刖其
手足形容頓改爲人惡賤病苦所逼以是難
堪爲人所惡亦復如是爲苦惱愁憂之本作
死亡怖畏之由如雹壞苗似怨所逼劫奪正
命摧滅壯容減福力而退大菩提増放逸而
失眞善本此名病苦死苦者壽命變壞故苦
風刀解支節無處不苦痛張口歎息手足紛
亂翻睛沮沫捫摸虛空汗液交流便洟零落
昔雖假以沐浴必歸不淨昔雖假以塗熏必
歸
[44-0248c]
宗鏡四十二卷第九張駕*照
光呑萬像法界洞然豈更有一纖塵而作障
翳乎如是則空心不動具足六波羅蜜何者
若不見一塵則無所取若無所取亦無可與
是布施義是大捨義故經云無可與者名日
布施如是則慳施同倫取捨平等不歸宗鏡
何以裁之如一鉢和尙謌云慳時捨捨時慳
不離内外及中閒亦無慳亦無捨寂寂寥寥
無可把又證道謌云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
開無壅塞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
力又若不見一塵則無持無犯故云若覓戒
三毒瘡痍幾時差辱境如龜毛忍心不可得
精進心不起無法可對治内外心不生定亂
倶無寄悉入無生忍皆成般若門問本宗
大旨舉意便知何待敷揚勞神述作荅一
切施爲無非佛事盡堪悟道皆是入門所以
普賢佛國以瞪目爲佛事南閻浮提以音聲
爲佛事乃至山海亭臺衣服飮食語默動靜
異相施爲一一提宗皆入法界但隨緣體妙
遇境知心乃至見色聞聲倶能證果華飛釧
動盡可栖神如論云有國王觀華飛葉動得
辟支佛釧動者禪經云有國王令宮女摩身
爲鐶釧閙令漸漸減釧乃至唯一則不復聲
因思此聲從因緣生悟辟支佛亦如獼猴見
辟支佛坐禪後於餘處見諸外道種種苦行
乃敎外道加跗而坐手捻其口令合其其眼
諸外道歎云必有勝法外道受敎皆證辟支
佛故知但遵敎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
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如華嚴經中說信
爲手如人有手至珍寶所隨意採取若當無
手空無所獲如是入佛法
[44-0249a]
宗鏡四十二卷十張駕*恐
人相貎而見者惶懼敷在身邊不可覺知者
此明人死在身最後邊然不能知死之時節
也又諸識昏昧六腑空虛餘息淹淹心魂煍
煍無常經偈云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衆
苦與死倶此時徒歎恨兩目倶翻上死不隨
業下意想並慞惶無能相救濟所以先德云
人命無常一息不追千載長往幽途綿邈無
有資粮苦海攸深船筏安寄聖賢訶棄無所
恃怙年事稍去風刀不賖豈可晏然坐待痠
痛譬如野干失耳尾牙詐眠望脫忽聞斷頭
心大驚怖遭生老病尙不爲急死事不賖那
得不怖怖心起時如履湯火六塵五欲不暇
貪染如阿輸柯王弟大帝王聞栴陀羅朝朝
振鈴一日巳盡六日當
受行者怖畏苦到懺悔不惜身命如野干決
絕無所思念如彼怖王是知萬禍之因衆苦
之本皆從一念結構而生應須密護根門常
防意地無令妄起暫逐前塵如佛垂般涅槃
略說敎誡經云此五根者心爲其主是故汝
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
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動轉輕躁伹觀於蜜不
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啅躑
難可禁制當急挫之勿令放逸縱此心者喪
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
精進折伏汝心故知生死難出應須兢愼且
如二乘聖人及自及菩薩倶出三界之外尙
有變易之身四種生死何況三界之内現行
煩惱業繫凡夫分叚死乎四種生死者則是
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地菩薩由四種障不
得如來四德一方便生死二因緣生死三
[44-0249b]
宗鏡四十二卷十一張駕
有有生死四無有生死無上依經云佛告阿
難於三界中有四種難一者煩惱難二者業
難三者生報難四者過失難無明住地所起
方便生死如三界内煩惱難無明住地所起
因緣生死如三界内業難無明住地所起有
有生死如三界内生報難無明住地所起無
有生死如三界内過失難應如是知阿難四
種生死未除滅故三種意生身無有常樂我
淨波羅蜜果唯佛法身是常是樂是我是淨
波羅蜜汝等應知愛別離苦者大涅槃經云
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法
華經云諸苦所因貪欲爲本淨名經云從
有愛則我病生怨憎會苦者大涅槃經云觀
於五道一切受生悉是怨憎合會大苦若未
了無生於所生之處無非是怨無非是苦何
者爲境所縛不得自在故求不得苦者有其
二種一者所希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
力不得果報五陰盛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
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是故名爲
五陰盛苦以執陰是有爲陰所籠便成陰魔
衆苦所集五濁者一劫濁四濁増劇聚在此
時瞋恚増劇刀兵起貪欲増劇飢餓起愚癡
増劇疾疫起三災起故煩惱倍隆諸見轉熾
麤弊色心惡名穢稱摧年減壽衆濁交湊如
水奔昏風波鼓怒魚龍攪擾無一聊頼時使
之然如劫初光音天墮地地使有欲如忉利
天入麤澁園園生鬭之是名劫濁相煩惱濁
者貪海納流未曾飽足瞋虺吸毒燒諸世閒
癡闇頑嚚過於漆墨慢高下視陵忽無度疑
綂無信不可告實是爲煩惱濁相見濁者無
[44-0249c]
宗鏡四十二卷十二張駕
人謂有人有道謂無道十六知見六十三見
等猶如羅綂又似稠林纏縛屈曲不能得出
是見濁相衆生濁者攬於色心立一宰主譬
如黐膠無物不著流浪六道處處受生如貧
如痤名長名富是爲衆生濁相命濁者朝生
暮殞晝出夕沒波轉煙迴眴息不住是命濁
相居此濁亂之時遮障増劇境飄識焰燒盡
善根業動心風吹殘白法著瞋魑魅之鬼趣
墮癡羅刹之綂中爲貪愛王之拘留被魔怨
主之驅役孰能頓省俲此圓修旣得在中華
又難逢佛世今
之中前後無非眞實言言可以悟道字字唯
是標宗直須曉夜忘疲兢兢研究忽從聞省
悟我眞心頓爲得道之人永紹菩提之種若
未見道念念緣差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所以
古敎云一息有四百生滅性命在呼吸之間
若未得道之人只有輪迴生死命若懸絲若
得朝聞夕死可矣故提謂經云如有一人在
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鍼迎之
中有施嵐猛風吹縷難入鍼孔人身難得甚
過於是又菩薩處胎經偈云盲龜浮木孔時
時猶可値人一失命根億劫復難是海水深
廣大三百三十六一鍼投海底求之尙可得
又偈云吾從無數劫往來生死道捨身復受
身不離胞胎法計我所經歷記一不記餘純
作白狗形積骨億須彌以利鍼地種無不値
我體何況雜色狗其數不可量吾故攝其心
不貪著放逸伏自祖敎西至賢聖交馳皆爲
明心決擇生死生死所起不出根塵因不覺
而妄念忽生迷法界而幼境潜現從此執人
[44-0250a]
宗鏡四十二卷十三張駕
**執法立自立他隨對待而逆順牽情逐分別
而愛憎關念遂乃竛竮五趣匍匐四生今欲
反究妄原須明起處故首楞嚴經云佛告阿
難如汝所說眞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
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爲
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
流轉心目爲咎故知心爲羣妄之原目是諸
見之本是以生死之始起惑之初因迷自心
而作外塵爲執妄識而爲内我由我
主宰從想而建立自他抱幻憑虛遂成顚倒
顚倒之法略說有三一心顚倒二見顚倒三
想顚倒心如停賊主人見是賊身想如賊腳
根塵是賊媒内外搆連劫盡家寶是以見劫
眼根善聲劫耳根善香劫鼻根善味劫舌根
善觸劫身根善法劫意根善法財傾竭智藏
空虛如怨詐親誰有知者如或識賊賊無能
爲若了境識心終不更爲外塵所侵内結能
縛且如心王八法乃至六種無爲撮要一百
法門並是衆生日用無一時而不具無一念
而不生以此校量故非閑事若不能深濟生
死危苦急難則徃聖古賢虛煩製作爲有深
益方可施爲聖不訁凡眞焉惑僞今所錄者
略證此宗尋萬丈而未得毫氂指百分而纔
言一二請不猒繁息志子細披尋覽之如登
寶山信之似遊海藏又此雖假文言一一示
其眞實不可隨語生著昧我正宗如經云刀
輪害閻浮人頭其失猶少有所得心說大乘
者其罪過彼也大智度論云執有與無諍乃
至非有非無與有無諍如牛皮龍繩倶不免
患中觀論云諸佛說空法本爲化於有若有
[44-0250b]
宗鏡四十二卷十四張駕*著
於空諸佛所不化若定言諸法非有非無者
是名愚癡論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名
著法若得四悉檀意自他倶無著也又論云
佛法中不著有不著無有無亦不著非有非
無非非有非非無亦不著不著亦不著如是
則不容難譬如以刀斫空終無所傷爲衆生
故隨緣說法自無所著故般若燈論序云觀
明中
然則司南之車本示迷者照膽之鏡爲鑑邪
人無邪則鏡無所施不迷則車不爲用斯論
破申其由此矣若如斯者寧容執敎隨言語
之所轉乎是以若未遇宗鏡大錄祖佛微細
正意内得見性但外學多聞者則身雖出家
心不入道故大涅槃經云佛言汝諸比丘身
雖得服袈裟染衣其心猶未得染大乘清淨
之法汝諸比丘雖行乞食經歷多處初未曾
乞大乘法食故云雖有勝意之誦善星之辯
若不知實相之理者不免沒魂於裂地之患
如首楞嚴經云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
聖天報巳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
墮阿鼻獄又云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
入阿鼻地獄故知若未入宗鏡先悟實相眞
心假饒大辯神通長劫禪誦終不免斯咎若
達此旨凡所施爲舉足下足自然不離一心
涅槃之道如月上女經云舎利弗告上女言
汝於今者欲何所去月上女報言汝問今欲
向何所去者我今亦如舎利弗去作如是去
耳舎利弗報月上女言我今欲入毗耶離城
汝於今者乃從彼出云何報言我今乃如舎
利弗去作如是去爾時月上女復報舎
[44-0250c]
宗鏡四十二卷十五八張
駕利弗言然舎利弗舉足下足凡依何處舎
利弗言我舉足下足並依虛空女報言我亦
如是舉足下足悉依虛空而虛空界不作分
別是故我言亦如舎利弗去作如是去耳女
言舎利弗此事且然今舎利弗行何行舎利
弗言我向涅槃如是行也月上女言舎
一切諸法豈不向涅槃行也我今者亦向行
也舎利弗問月上若一切法向涅槃者汝今
云何不滅度月上女言舎利弗若向涅槃卽
不滅度何以故其涅槃行不生不滅不可得
見體無分別無可滅度者釋曰其涅槃行不
生不滅者卽自心無生之義縱千途出沒靡
離涅槃之門任萬法縱橫豈越無生之道故
法華經偈云佛子住此地卽是佛受用常在
於其中經行及坐臥如上所述似如逆耳本
之正意皆是擊發之心猶石中之火若無人
扣擊千年萬年只成頑石終不成火用如孔
子家語云孔子日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
逆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
唯而亡君無諍臣父無諍子兄無諍弟士無
諍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
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已失之友
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
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今宗鏡内雖廣
引苦切之言皆爲後學成器普今悛惡從善
慕道進修使法國土無背道之臣令大乘家
絕邪見之子是以菩薩雖能自利又乃譏他
常爲衆生不請之友故勝鬘經云以攝受折
伏故令佛法乆住是以潙山有警策之文無
非苦口淨名垂訶責之力盡破執心若佛法
中
[44-0251a]
宗鏡四十二卷十六張駕
有諍友則覺般若道侣保無過失故書云道
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好者是吾賊又云三人
同行必有我師焉況佛法内學出世良因寧
不依師匠乎今若於初機助道門中此宗鏡
文深資
日損爲學日益損者損於情欲益者益於知
見不同外道邪師及學大乘語者口雖說空
不損煩惱此非善達正法皆是惡取邪空唯
法器圓機方能信受堪嗟邪見垢重之人聞
亦不信如慤疏云歷千佛而不驚炷萬燈而
莫曙釋云十方無量世界衆生佛向身中出
家成道說法度生衆生皆不覺知都由無明迷
本覺性不知如來藏中出現如來藏卽衆生
第八識故云歷千佛而不驚以不知卽心是
佛故又如一室中有一醉客有百千盞燈照
而不醒喻聞法不識其理不能染神都無省
悟故云炷萬燈而莫曙曙者明也何者爲燈
卽方便智爲燈照見心境界
宗鏡錄卷第四十二駕
音義
馑渠吝反吒陟嫁反吒歎也悼徒到反傷也稗傍拜反稻稗也噉徒噉
反食噉也跳徒聊反躍也皿武水反器也創初毫反纂作管反集
也饌鄒鯇反盤饌剖普后反剉也破也蜘陟離反蛛陟輪反馭
魚據反駕也揆求癸反度也腐扶雨反朽也息也椿勅倫反滓
之史反諧戶皆反和也合也脈莫獲反血脈蚇昌石反蚇蠖也蠖鳥郭
反屈伸虫名完胡官反全也炙之石反屠同都反殺也瘖於金
反啞烏下反睫卽葉反目睫肖私妙反似也小也羸力爲反疲
也桀渠列反紂除柳反壤如兩反脆此芮反萎於爲反蔫也擒
巨金反擒捉也雹蒲角反軸直六反車軸也邃雖遂反痠素官反疼痛
也腑方矩反肺腑淹英廉反愀親小反容色變也恃時土反依也
怙侯古反恃怙也
[44-0251b]
宗鏡四十二卷十七張駕*賖
式車反不交也詐側駕反僞也柯古俄反枝柯也躁則到反動也躍
以䓎反躑直炙反挫則臥反摧也劇奇逆反疫營隻反攪古巧
反動也憀落蕭反無憀頼也虺許偉反吸許及反内息嚚語巾反
愚也稠直由反黐丑知反黏也膠古肴反痤昨禾反痤癤殞
于愍反沒也眴舒閏反目動也魑丑知反魅眉秘反驅豈倶反
兢居陵反戒愼跉郞丁反跰普丁反匍薄胡反匐蒲木反
釐里之反毫也膽都敢反肝膽也扣苦后反扣擊也諤五各反直言也
唯以追反獨也悖蒲沒反逆也悛此緣反更也改也警居影反寤
也糞方問反緩胡管反舒也皺側救反面皺傴於武反不伸也呻失
人反呻吟喘昌兗反喘息也縵莫半反無文篤冬毒反厚也爛郞旰
反火熟也萎於爲反蔫也挑吐凋反挑撥沮慈呂反止也沫莫
割反水沬捫莫奔反以手撫持摸莫胡反以手摸液羊益反洋液洟
他計反鼻洟殯必刃反殯殮墳符刃反墳籍螻落侯反蟻魚豈反
螻蟻樝側加反似梨掣昌列反挽也
臭尺救反氣揔名⬤
蒲沒反塵起丁未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