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054a]


[44-0054a]
宗鏡錄卷第十祿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凡聖一心境界如何是自在出生無礙之
力荅一是法爾二由諸佛菩薩行願三卽
衆生信解自業感現又揔具十力一法如是
力二空無性力三諸佛神力四菩薩善根力
五普賢行願力六衆生淨業力七深信勝解
力八如幻法生力九如夢法生力十無作眞
心所現力又華嚴疏釋云一多相持互爲本
末一心所現揔有十義一孤標臅立以是唯
一故獨立爲主二雙現同時各相資無礙故
三兩相俱亡互奪齊泯故四自在無礙隱顯
同時一際現故五去來不動各住本法不壞
自位故六無力相持以有力持無力故七彼
此無知以各無自性法法不相知不相到故
八力用交徹以異體相入有力相持故九自
性非有以無體性方能卽入無礙故十究竟
離言冥性德没果海故釋云孤標獨立者卽
經頌云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二法互無
故得獨立亦一卽多而唯多多卽一而唯一
廢巳同他故云獨立二雙現同時者卽經頌
云知以一故衆知以衆故一無一卽無多無
卽無一故二雙現更無前後如牛二角三
兩相俱亡者卽前二俱捨也四自在無礙者
欲一卽一不壞相故欲多卽多一卽多故一
旣如此多亦准之常一常多常卽不卽故故
云自在五去來不動者一入多而一在多入
一而多存若兩鏡相入而不動本相相卽亦
然六無力相持者因一有多多無力而持一
因多有一一無力而持多七彼此無知者二
[44-0054b]
宗鏡弟十卷苐二張祿互相
依皆無體用故不相知如經頌云諸法無作
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八
力用交徹者卽經頌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
解一義九自性非有者互爲因起舉體性空
十究竟離言者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一不可
言亦一亦非一不可言非一非非一不可言
相卽以相入故不可言相入以相卽故不可
言卽八不壞相故不可言不卽入互交徹故
口欲辯而詞喪心將緣而慮息唯證智知同
果海故一多旣爾染淨等法無不皆然又約
一心圓別之理無礙之力者圓別徧理微細
難分別則要有差別方能徧若不差別不能
徧圓則不要差別而能徧能徧之法一一圓
融故無差別而言圓融者一會卽是彼一切
會亦非此會處處到也卽此卽彼卽一卽多
故云圓融又約所徧處以論㧾別東名非西
名所徧別也此會卽彼㑹所徧處㧾也又約
能徧論圓別要將差別之法方能普徧是名
別也今是圓融無差之法卽能徧故名爲圓
也前之別如列宿徧九天此之別如一月落
百川前之揔如一雲之滿宇宙此之圓如
香之徧一室故云揔圓有異也華嚴論云此
華藏界隱顯自在爲利衆生顯勝福德故卽
具相萬差光明顯照若令衆生情無取著如
幻雲散一物便無有所得存其計故以如此
大願智力法性自體空無性力隱顯自在若
隨法性萬相都無隨智力衆相隨現隱顯隨
緣都無作者凡夫執著用作無明執障旣無
智用自在不離一眞之境化儀百變是以箾
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三軍豈麴
[44-0054c]
宗鏡弟十卷苐三張祿蘗之
所造筍抽寒谷非陽和之所生魚躍氷河豈
綂羅之所致悉爲心感顯此靈通故知萬法
施爲皆自心之力耳若或信受具此力能則
廣闢障門盡枯業海所以仁王經云能起一
念清淨信者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無邊
恒河沙劫一切苦難不生惡趣不乆當得無
上菩提是以了心無作卽悟業空觀業空時
名爲得道其道若現何智不明心智明時於
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法爾能現自利利他之
力如華嚴經云善見比丘在林中經行告善
財言善男子我經行時一念中一切十方皆
悉現前智慧清淨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
現前經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故一念中不
可說不可說佛刹皆悉嚴淨成就大願力故
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衆差別行皆悉現前
滿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佛
清淨身皆悉現前成就普賢行願力故一念
中恭敬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如
來成就柔軟心供養如來願力故一念中領
受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法得證阿僧衹差
法住持法輪陀羅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
可說菩薩行海皆悉現前得能淨一切行如
因陀羅綂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
三昧海皆悉現前得於一三昧門入一切三
昧門皆令清淨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
諸根海皆悉現前得了知諸根際於一根中
見一切根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
刹微塵數時皆悉現前得於一切時轉法輪
衆生界盡法輪無盡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
不可說一切三世海皆悉現前得了知
[44-0055a]
宗鏡弟十卷苐四張祿
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願力故
經行旣爾坐立亦然故法華經偈云佛子住
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問此宗鏡錄中德用所因有何因緣令此諸
法混融無礙荅約華嚴宗有其十義一唯
心現者一切諸法眞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
成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隨心
迴轉卽入無礙二無定性者旣唯心現從緣
而生無有定性性相俱離小非定小故能容
太虛而有餘以同大之無外故大非定大故
能入小塵而無間以同小之無内故是則等
太虛之微塵含如塵之廣刹有何難哉是以
一非定一故能是一切多非定多故能是一
邊非定邊故能卽中中非定中故能卽邊延
促靜亂等一一皆然三緣起相由者謂大法
界中緣起法海義門無量略有十門具在下
帙法性因緣中說四法性融通門者謂若唯
約事則互相礙不可卽入若唯約理則唯一
味無可卽入今則理事融通具斯無礙謂不
異理之一事具攝理性時令彼不異理之多
事隨所依理皆於一中現若一中攝理不盡
則眞理有分限失若一中攝理盡多事不隨
現則事在理外失今旣一事之中全攝理盡
多事豈不依中現華藏品頌云華藏世界所
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法界卽事法界矣斯
卽揔意別亦具十玄門一旣眞理與一切法
而共相應攝理無辵卽是諸門諸法同時具
足門二事旣如理能包亦如理廣徧不壞狹
相故有廣狹純雜無礙門又性常平等故純
普攝諸法故雜三理旣徧在一切多事故令
[44-0055b]
宗鏡弟十卷苐五張祿
一事隨理徧一切中徧理全在一事則一切
隨理有一事中故有一多相容門又如塵自
相是一由自一不動方能徧應成多若動自
一卽失徧應多亦不成一二三皆如是又一
多相由成立如一全是多方名爲一又多全
是一方名爲多多外無別一明知是多中一
一外無別多明知是一中多良以非多然能
爲一多非一然能爲多一以不失無性方有
一多之智經頌云譬如筭數法僧一至無量
皆悉是本數智慧故差別四眞理旣不離諸
法則一事卽是眞理眞理卽是一切事故是
故此一卽彼一切事一切卽一反上可知故
有相卽自在門五由眞理在事名全非分故
正在此時彼卽爲隱故有隱顯門六眞理旣
普攝諸法帶彼能依之事頓在一中故有微
細門七此全攝理故能現一切彼全攝理同
此頓現此現彼時彼能現所現俱現此中彼
現此時此能現所現亦現彼中如是重重無
盡故有帝綂門所以眞如畢竟無盡故八卽
事同理故隨舉一事卽眞法門故有託事門
九以眞如徧在晝夜日月年劫皆全在故在
日之時不異在劫故有十世異成門況時因
法有法融時不融耶十此事卽理時不礙與
餘一切恒相應故有主伴門又謂塵是法界
體無分劑普通一切是爲主也卽彼一切各
各別故是伴也伴不異主必全主而成佯主
不異伴亦全伴以成主主之與伴互相資攝
若相攝彼此互無不可別說一切若相資則
彼此互有不可同說一切皆由卽主卽伴是
故亦同亦異當知主中亦主亦伴伴中亦伴
[44-0055c]
宗鏡弟十卷苐六張祿亦主
也故一理融通十門具矣故知此理塵塵具
足念念圓融無有一法而非所被如華嚴經
云時彼普救衆生妙德夜神爲善財童子示
現菩薩調伏衆生解脫神力以諸相好莊嚴
其身於兩眉閒放大光明名智燈普照清淨
幢無量光明以爲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閒
照世閒巳入善財頂充滿其身善財爾時卽
得究竟清淨輪三昧得此三昧巳悉見二神
兩處中閒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
剛摩尼衆寶微塵華香纓絡諸莊嚴具如是
一切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見佛刹微塵數
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諸大積聚亦
見一切世界接連皆以地輪任持而住種種
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宮殿所謂天
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乃至摩睺經伽人非
人等宮殿屋宅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一切住
處諸趣輪轉生死往來隨業受報各各差別
靡不悉見又見一切世界差別所謂或有世
界雜穢或有世界清淨或有世界趣雜穢或
有世界趣清淨或有世界雜穢清淨或有世
界清淨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淨或有世界
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側住如是等一切
世界一切趣中悉見此普救衆生夜神於一
切時一切處隨諸衆生形貎言詞行解差別
以方便力普現其前隨宜化度五如幻夢者
猶如幻師能幻一物以爲種種幻種種物以
爲一物等經云或現須臾作百年等一切諸
法業幻所作故一異無礙言如夢者如夢中
所見廣大未移枕上歷時久遠未經斯須六
如影像者經云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
[44-0056a]
宗鏡弟十卷苐七張祿
不隨物而有遠近等七因無限者謂諸佛菩
薩昔在因中常修緣起無性等觀大願迴向
等稱法界修及餘無量殊勝因故今如所起
果具斯無礙八佛證窮故者由冥眞性得如
性用故經云無比功德故能爾九深定用故
者謂海印定等諸三昧力故賢首品頌云入
微塵數諸三昧一一出生塵等定而彼微塵
亦不増等十神通解脫故者謂由十通及不
思議等解脫故不思議法品十種解脫中云
於一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問目心
爲鏡有何證文荅大乘起信論云覺體相
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一如實
空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義
故二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切世閒境界
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以
一切法卽眞實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知體不動具足和漏熏衆生故三法出離鏡
謂不空出煩惱礙離和合相渟淨明故四緣
熏習鏡謂依法出離故徧照衆生之心令修
善根隨念示現故釋摩訶衍論云性淨本覺
中論云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
如淨鏡者此四種大義中各有二義與彼大
義不相捨離一者等空義二者同鏡義如論
云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
如淨鏡故云何名爲如實空鏡及有二義其
相云何頌曰性淨本覺中遠離慮知知如遠
離妄境實示遠離義鏡摩奢跗娑舉一示一
故論曰性淨本覺之體性中遠離一切攀緣
慮知諸戲論識成就一味平等之義故名爲
如遠離一切虛妄境界種種相分成就決定
[44-0056b]
宗鏡弟十卷苐八張祿眞實
之相故名爲實爲欲現示遠離之義故名爲
空鏡謂喻明然此中鏡則喻摩奢跗娑珠鏡
非餘種種油摩等鏡以爲譬喻何以故取此
摩奢跗娑珠鏡安置一處珠鏡前中或藴種
種石或藴種種飮食或藴種種藏嚴具或藴
同類珠鏡彼珠鏡中餘像不現唯同類珠分
明顯了故如實空鏡亦復如是於此鏡中唯
同類清淨功德安立集成種種異類諸過患
法皆遠離故如論云一者如實空鏡遠離一
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故各有二種義而唯
示同鏡義等空之義不現示耶以舉一義兼
示一義故若如是者云何名爲等空義耶謂
如虛空清淨無染四障所不能覆廣大無邊
三世所不能攝如實空鏡亦復如是故非覺
照義故者卽是現示遠離因緣爲如彼摩奢
跗娑珠鏡中石等諸像不現前者石等諸法
皆鄙穢故此本覺珠鏡中種種妄法不現前
者一切染法皆悉是無明不覺之相無照達
義故云何名爲因熏習鏡及有二義其相云
何頌曰性淨本覺智三種世閒法皆悉不捨
離爲一覺熏習莊嚴法身果故名因熏習鏡
論多梨華空容受徧一論曰性淨本覺三世
閒皆悉不離熏習彼三而爲一覺熏習莊嚴
一大法身之果是故名爲因熏習鏡云何名
爲三種世閒一者衆生世閒二者器世閒三
者智正覺世閒衆生世閒者謂異生性界器
世閒者謂所依止土智正覺世閒者謂佛菩薩
是名爲三此中鏡者謂輪多利華鏡如取輪
多梨華安置一處周集諸物由此華熏一切
諸物皆悉明淨又明淨物華中現前皆
[44-0056c]
宗鏡弟十卷苐九張祿
悉無餘一切諸物中彼華現前亦復無餘因
熏習鏡亦復如是熏一切法爲清淨覺熏令
平等復次虛空義則有二種一者容受義二
者徧一義容受義者容受諸色無障礙故徧
一義者種種諸色唯同一種大虛空故如論
云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切世閒境
界悉於中現故如是本覺從無始來遠離四
種過自性清淨常住一心一者遠離不徧之
過三種世閒不出本覺清淨鏡故如論云不
出故二者遠離雜亂之過一切諸法不入本
覺清淨鏡故如論云不入故三者遠離過患
之過本覺鏡中現前諸法無不本覺淨功德
故如論云不失故四者遠離無常之過本覺
鏡中現前諸法無不常住無爲智故如論云
不壞故遠離邊過圓滿中實是故說言常住
一心白此巳下顯示因緣何因緣故本覺智
中種種諸法如彼本覺離諸過耶種種諸法
皆悉無不眞實體故如論云以一切法則眞
實性故故自此巳下作緣決疑謂有衆生作
如是疑三世閒中衆生世問無明染法具足
圓滿流轉遷動無休息時如是世閒現本覺
者不可得言本覺清淨遠離諸過以此義故
今通而言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般若實智
其體不動自性清淨具足無漏常恒熏習衆
生世閒令清淨故如論云又一切染法所不
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衆生故云何名
爲法出離鏡及有二義其相云何頌曰如實
不空法出離三過失圓滿三種德故名法出
離鏡銷鍊玻瓈空出離色我論曰無漏性德
出離三過圓滿三德名法出離云何名爲三
[44-0057a]
宗鏡弟十卷苐十張祿種過
失一者無明染品名煩惱礙二者根本無明
名爲智礙三者俱合轉相名戲論識是名爲三
如是三過究竟離故名爲出離如論云三者
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煩惱礙智礙離和合
相故云何名爲三種功德一者淳成就功德
二者淨成就功德三者明成就功德是名爲
三如論云淳淨明故故出離何過圓滿何德
謂出離煩惱礙圓滿淨成就功德出離智礙
圓滿明成就功德出離和合轉相圓滿淳成
就功德何以故相對法爾故此中鏡者謂玻
瓈珠譬如玻瓈珠淪染泥中則便涌出離彼
泥騰一丈量若置濁水中驅混成塵累唯上
清淨水安住其中若置福多伽林中出現香
氣礙彼穢香遠去而住法出離鏡亦復爾故
此中喻者喻自體淨義等空義者出離色義
謂如虛空遠離大種一向清淨法出離鏡亦
復爾故云何名爲緣熏習鏡及有二義其相
云何頌曰於無量無邊諸衆生緣中出無量
無邊殊勝應化身熏習衆生心出生諸善根
増長兩輪華莊嚴法身果故名緣熏習鏡中
玻瓈空隨順成就義如法應觀察論曰譬如
取玻瓈珠安置一處周帀積集種種色珠彼
玻瓈珠隨向珠色現前轉變緣熏習鏡亦復
爾又譬如虛空有自在力故於一切所作之
事中隨順成立熏習境亦復如是於一切衆生
修行之事中隨應建立故如論云四者緣熏習
鏡謂依法出離故徧照衆生之心令修善根
隨念示現故故如是四種本覺大義徧一切
衆生界一切二乘界一切菩薩界一切如來
界中無不住處無不照處無不通處
[44-0057b]
宗鏡弟十卷苐十一張祿
無不至處具足圓滿具足圓滿起信疏釋云
性淨本覺者以空及鏡喻別解四義論云一
如實空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
覺照義故者初内眞如中妄法本無非先有
後無故云如實空下釋空義倒心妄境本不
相應故云遠離非謂有而不現但以妄法理
無故無可現境非不能現但以兎角無故無可
現也非覺照者有二義一以妄念望於眞智
無覺照之功以情執違理故如鏡非卽外物
以彼外物無照用義故卽顯鏡中無外物體
二以本覺望於妄法亦無覺照功能以妄本
無故如淨眼望空華無照瞩之功亦如鏡望
兎角問若然者何故下因熏習鏡中卽現一
切世閒法耶荅約依他似法此是眞心隨熏
所作無自體故不異眞如故論云以一切法
卽眞實性故今此約徧計所執實性故無可
現也問所現似法豈不由彼執實有耶荅雖
由執實有然似恒非實如影由質影恒非質
鏡中現影不現質不現質故故云空鏡能現
影故是因熏也論云二因熏習鏡謂如實不
空一切世閒境界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
不壞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卽眞實性故又一
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衆
生故者釋内有二因義初能作現法之因二
作内熏之因亦口初是因義後是熏習義故
云因熏習也言如實不空者此出因熏體謂
有自體及功能故二因初中一切世閒境界
悉現明一切法離此心外無別體性猶如鏡
中能現影也不出者明心待熏故及現諸法
非不熏而自出也不入者離心以無能熏
[44-0057c]
宗鏡弟十卷十二張祿故不
從外入也不失者雖復不從内出外入然緣
起之時顯現不無故云不失也不壞者諸法
緣集起無所從不異眞如故不可壞如鏡中
影以因鏡故不可壞也常住一心者會相同
體染法不能染者以性淨故智體不動者以
本無染今無始淨是故本覺之智未曾移動
又雖現染法不爲所染故云不動如鏡中像
隨質轉變然其鏡體未曾動也又一空鏡離
一切外物之體二不空鏡謂體不無能現萬
像三淨鏡謂巳磨治離塵垢故四受用鏡謂
置之高堂須者受用前二自性淨後二離垢
淨又初二就因隱時說後二就果顯時說又
前二約空不空後二約體用如佛地經云復
次妙生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衆像影現如
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衆像影現唯以
圓鏡爲譬喻者當知圓鏡如來智鏡平等平
等是故智鏡名圓鏡智如來太圓鏡有褔樂
人懸高勝處無所動搖諸有去來無量衆生
於此觀察自身得失爲欲存得捨諸失故如
是如來懸圓鏡智處淨法界無閒斷故無所
動搖欲令無量無數衆生觀於染淨爲欲取
淨捨諸染故又如圓鏡極善磨瑩鑑淨無垢
光明徧照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佛智上一
切煩惱所知障垢永出離故極善磨瑩爲依
止定所攝持故鑑淨無垢作諸衆生利樂事
故光明徧照又如圓鏡依緣本質種種影像
相貎生起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一切時依
諸緣故種種智影相貎生起如圓鏡上非一
衆多諸影像起而圓鏡上無諸影像而此圓
鏡無動無作如是如來圓鏡智上非一
[44-0058a]
宗鏡弟十卷苐十三張
祿衆多諸智影起圓鏡智上無諸智影而此
智鏡無動無作又如圓鏡與衆影像非合非
離不聚集故現彼緣故如是如來大圓鏡智
與衆智影非合非離不聚集故不散失故大
涅槃經云若能聽受是大涅槃經悉能具知
一切方等大乘經典甚深義味譬如男女於
明淨鏡見其色像了了分明大涅槃鏡亦復
如是菩薩執之悉得明見大乘經典甚深之
義又云何等名爲伊帝目多伽經乃至拘那
牟尼佛時名曰法鏡是知古佛皆目此爲鏡
以敎法萬義眞俗萬緣無不於中顯現故天
台頂尊者涅槃疏云般若者卽是無上調御
一切種智名大涅槃明淨之鏡此鏡一照一
切照照中故是鏡照眞故是淨照俗故是明
明故像亮假現淨故瑕盡眞顯鏡故體圓中
顯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淨鏡攝一切法故
稱調御佛智藏故名般若德是知諸聖皆目
心爲鏡妙盡其中矣大乘千鉢經云諦觀心
境照見心性唯照唯清唯照唯淨徧觀十方
廓周法界朗然寂靜無有障礙所以先德云
此眞如性猶如明鏡萬像悉於中現又一切
萬法有二一皆如明鏡含明了性一心所成
故二分別所現如影像故由初義故爲能現
由後義故爲所現故一切法互爲鏡像如鏡
互照而不壞本相經云遠物近物雖皆影現
影不隨物而有遠近且如河泉之中見日者
是爲能現若河泉以爲所現者長何飛泉入
於鏡中出是所現之相登樓持鏡則黃河一
帶盡入鏡中瀑布千丈見於逕尺王右丞詩
云隔窓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明是
[44-0058b]
宗鏡弟十卷苐十四張祿所
現矣如高懸心鏡無法不含似廓徹性空何
門不入故唐朝太宗皇帝云朕聞以銅爲鏡
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
鏡可以知得失今以心爲鏡可以照法界又
明鏡只照其形不照其心只照生滅不照無
生但照世閒不照出世有形方照無形不照
且如心鏡洞該性地鑑徹心原徧了無生廣
明眞俗有無俱察隱顯成通優劣懸殊略齊
少喻如華嚴普賢行願品云時婆羅門爲善
財童于讃甘露大王頌云我主勝端嚴懲忿
誡諸欲心如淨明鏡鑑物未嘗私明鏡唯照
形不鑑於心想我王心鏡淨洞見於心原先
德云如大摩尼寶鏡懸耀太虛十方色相悉
皆頓現而此鏡性淨光無有影像諸佛法身
亦復如是澄徹清淨而無影像以昔大悲不
倦隨衆生業緣感應差別普現一切色身三
昧衆生聞見無不蒙益諸佛與無漏金剛心
爲身普現一切衆生界但爲煩惱習氣所覆
無體不現如缾内淨燈光不滅名如來藏亦
名功德藏亦名無盡藏諸祖共傳諸佛清淨
自覺聖智眞如妙心不同世閒文字所得何
以故無礙解脫是一眞法性不與世閒出世
閒所共故經云無比是菩提不可喻故若有
悟斯眞實法性此人則能了知三世諸佛及
一切衆生同一法界本來平等常恒不變諸
佛一切時中離觀相故經偈云心淨巳度諸
禪定是以心淨故則孤光一照萬慮全消如
闇室懸燈重雲見日如古德偈云安知一念
蒙光處億劫昏迷滅此時故云法有應照之
能故況之以鏡敎有可傳之義故喻之於
[44-0058c]
宗鏡弟十卷十五張祿燈可
謂慧月入懷靈珠在握法界洞徹無不鑑矣
才命論云心徹寶鏡注云夫心以鑑物庶品
不辵洞徹幽明同乎寶鏡又莊子云志人之
心若鏡也又如世閒之鏡尙照人肝膽何況
靈臺心鏡而不洞鑑耶昔秦宮以玉爲鏡照
諸羣僚肝膽腑臟皆悉顯現所以昔人云不
遊大海未覩沃日之奇不仰太山靡覿下霄
之狀如未臨宗鏡焉識自心恢廓而體納太
虛澄湛而影含萬像不信入者莫測高深故
眞覺大師謌云心鏡明鑑無礙廓然瑩徹周
沙界萬像森羅影現中一性圓光非内外是
故依此起信論四種空鏡義遂乃廣錄祖敎
顯現一心證成宗鏡所以論云有法能起摩
訶衍信根者有法者謂一心法若人能解此
法必起廣大信根故信根旣立卽入佛道以
成佛道故離二現行云何現行一者凡夫現
行生死成雜染事二者二乘現行涅槃失利
樂事縛脫雖殊俱迷宗鏡今成佛道無二現
行圓證一心具摩訶行以大智故不住生死
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作一種之光明爲萬途
之津濟問宗鏡廣照萬法同歸是此鏡義
不荅若凡若聖說異說同皆是鏡中之影
像此唯一鏡圓極十方鏡外無法彼我俱絕
古德云若言衆生心性同諸佛心性者別敎
也圓敎心性是一寂光無彼無此極十方三
世佛及衆生邊際成一大圓鏡但是一鏡無
有同異也佛及衆生一鏡上像耳問今宗
鏡錄以鏡爲義者是約法相宗立約法性宗
立荅若約因緣對待門以法相宗卽本識
爲鏡如楞伽經云譬如明鏡現衆色像
[44-0059a]
宗鏡弟十卷十六張祿
現識處現亦復如是現識卽第八識以法性
宗卽如來藏爲鏡如起信論云復次覺體相
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又占察
義惡經立二種觀門爲鈍根人立唯心識觀
爲利根人立眞如實觀又起信論云心若馳
散卽當攝來令住正念其正念者當知唯心
無外境界卽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故若唯心識觀及正念唯心當法相宗若眞
如實觀與其心念念不可得卽法性宗若約
法性融通門皆歸一旨無復分別今論正宗
取勝而言約法性宗說若揔包含如海納川
以本攝末豈唯性相無有一法而辵所照
問此宗鏡中如何信入荅伹不動一心不
住諸法無能所之證亡智解之心則是無信
之信不入之入人法二空心境雙寂如大般
若經文殊師利云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不動
法界知眞法界不應動搖謂若言我入法界
巳動法界能所兩亡入相斯寂故不動法界
是入法界大乘千鉢大敎王經云云何方便
而得證入無性觀者菩薩先須當心觀照本
性靜寂悟入滅盡定得心識性證見清淨唯
清唯淨證見聖性自性如如一道寂靜悟達
本原返照見淨唯照唯瑩唯瑩唯淨唯寂唯
聖則是名爲菩薩得入無動涅槃無性觀故
知若有能證則爲有人若有所證則爲有法
以唯一眞法界故則心外無法不可以法界
更證法界如無生義云如經言舎利弗讃比
丘言汝等今者住於福田諸比丘言大師世
尊猶尙不能消供養何況我等大師解言此
是佛不住佛則無有佛亦無福田能消供養
[44-0059b]
宗鏡弟十卷十七張祿者此
正是眞福田人佛若住佛卽是有佛亦是有
福由能消供養者此卽非是眞福由也類此
住神通智慧則有智慧此則非眞智慧若無
所住乃是眞有智慧又思益經論釋云離於
法界更無有人受供養者故以彼法界本來
清淨故是以此錄削去浮華唯談眞實不依
名字直顯心宗如普賢觀經云昔在靈山演
於一實之道又究竟一乘寶性論偈云雖無
善巧言但有眞實義彼法應受持如取金捨
石妙義如眞金巧語如瓦石依名不依義彼
人無明盲若親見性入宗鏡中乃是自信法
門決定無惑則日可使冷可使熱縱千途異
說終不能易如大法炬陀羅尼經云佛言憍
尸迦如來弟子見諸世閒猶如幻化無有疑
綂所以者何彼信如來卽自見法是故自信
不唯信他何以故若世閒人旣自見巳彼人
終不更取他言憍尸迦如人裸露在道而行
設有一人語衆人言此人希有錦衣覆身憍
尸迦於意云何彼雖有言自餘衆人信此言
不不也世尊何以故眼親見故佛言如是如
是憍尸迦諸佛如來諸有弟子自見法故不
取他言其義亦爾釋曰若見自法何法非自
或凡或聖若是若非凡有指陳皆不出自心
之際如是信者方到法原如入法界體性經
云佛復告文殊師利汝知實際乎文殊師利
言如是世尊我知實際佛言文殊師利何謂
實際文殊師利言世尊有我所際彼卽實際
所有凡夫際彼卽實際若業若果報一切諸
法悉是實際世尊若如是住者卽是實信世
尊若顚倒信者卽是正信若行非行
[44-0059c]
宗鏡弟十卷十八張祿彼卽正行所以者何
正不正者伹有言說不可得也是知若信唯
心實義者則不爲言語所轉聞深而不怖聞
淺而不疑聞非深非淺而不癡如清涼演義
云聞深不怖者卽大分深義所謂空也聞說
於空謂同斷滅故令人怖故大品云旣非先
有後亦非無自性常空勿生驚怖聞淺不疑
者淺謂涉事方便多門則令疑惑今知隨宜
何所疑耶聞非深非淺謂無所據使身心湛
然知非深爲妙有非淺爲眞空離身心相方
爲勇猛可造斯境又此三句亦卽三觀初空
次假後中道二句齊聞一念皆會
則三觀一心何疑
不遣
宗鏡錄卷第十祿音義糱魚列反悲美反陋上恥也滂婆反玉名西國之
寶也力脂反他計反直陵反戒也忿敷粉反怒也

覿徒歷反見也丙午
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
[44-0060a]
宗鏡錄卷第十一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