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024c]
心靡
易妙性無生凡聖同倫云何說妄荅本心湛
寂絕相離言性雖自爾以不守性故隨緣染
淨且如一水若珠入則清塵雜則濁又如一
空若雲遮則昏月現則淨故大智度論云譬
如清淨池水狂象入中令其渾濁若清水珠
入水卽清淨不得言水外無象無珠心亦如
是煩惱入故能令心濁諸慈悲等善法入心
令心清淨然垢淨不定眞妄後緣若昧之則
念念輪迴辵失眞性若照之則心心寂滅圓
證涅槃故知眞妄無因空有言說約眞無說
約說無眞皆是狂迷情想建立千途競起空
迷演若之頭一法纔生唯現闥婆之影以含
生不窮實際伹徇狂情則諸聖俯順機宜悉
同其事以揳出揳說妄而從妄旋眞將麤接
麤擧相而因相通性若不執妄尙不說眞幻
影纔消智光息燄首楞嚴經云佛告阿難精
眞妙明本覺圓淨非留生死及諸塵垢乃至
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眞
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閒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
爲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
衆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
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
然者肇法師窮起妄之由立本際品云夫本
際者卽一切衆生無礙涅槃之性何爲忽有
如是妄心及種種顚倒者但爲一念迷心此
一念者從一而起又此一者從不思識起不
思議者卽無所起故經云道始生
[44-0025a]
宗鏡弟四卷苐二張祿
一一者謂無爲一生二二謂妄心乃至三生
萬法也旣緣無爲而有心復緣有心而有色
故經云種種心色是以心生萬慮色起萬端
和合業緣遂成三界種子所以有三界者爲
執本迷眞一故卽有濁辱生其妄氣者澄清
微爲無色界所謂心也澄濁辱爲色界所謂
身也散滓穢爲欲界所謂塵境也故經云三
界虛妄唯一妄心變化夫内有一生卽外有
無爲内有二生卽外有有爲内有三生卽外
有三界旣内外相應遂生種種諸法及恒沙
煩惱也故知三界内無有一法不從自心生
因心想念分別造作如幻術力變化萬物於
外似有發現現無現性唯自心生迷倒之人
執爲外境隨境了別姸醜自分纔生忻猒之
情便起塵勞之迹故遠法師云本端竟何從
起滅有無際一微涉動境成此頽山勢但内
一不生則無諸有欲塞煩惱之窟穴截生死
之根株但能内觀一念無生則空華三界如
風卷煙幻影六塵猶湯沃雪廓然無際唯一
眞心矣進趣大乘方便經云佛言一實境界
者謂衆生心體從本巳來不生不滅乃至一
切衆生心一切二乘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
佛之皆同不生不滅眞如相故乃至盡於十
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
得者伹以衆生無明癡闍熏習因緣現妄境
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
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相以
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
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恒依妄心分別故有所
[44-0025b]
宗鏡弟四卷苐三張祿謂
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爲有智此爲自知彼
爲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
妄心不了不知內自無故謂有前外所知境
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好謂惡謂是
謂非謂得謂失乃至生於無量無邊法想當
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爲本
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
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爲心又此妄心與前
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前後而此妄心能爲一
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
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
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
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
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
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
境界從本巳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
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爲本當知一切
諸法悉名爲心以義體不異爲心所攝故又
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
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
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而有如上廣引
佛言委曲周細只爲成後學之信明我自心
寶藏論云古鏡照精其精自形古敎照心其
心自明當知一心徧一切心無塵可異一切
性含一性有法皆同無形而廓徹虛空誰分
彼此搜迹而任窮法界莫得纖毫何故衆生
界中卽今顯現斯則皆因妄念積集熏成如
鏡上之塵似遮光影若空中之霧暫混清虛
伹有一法現前皆是自心分別設當一念纔
起盡因幻境牽生起滅同時更無前後若
[44-0025c]
宗鏡弟四卷苐四張祿
知能所無體頓悟人空法空忽了物我無依
始信境寂心寂又乃心生非是因彼境未曾
生心滅亦不因他境未曾滅當知境因心起
還遂心亡伹心生非境生心滅非境滅似魚
母念魚子如蜂王攝衆蜂若魚母不念則魚
子亡蜂王不攝而衆蜂散是以有心緣想萬
境縱然無念憶持纖塵不現終無心外法能
與心爲緣伹是自心生還與心爲相是以楞
伽經云不覺自心所現分劑不覺內識轉變
外現爲色但是自心所現不通達如此分劑
名惡見論以不知心現起差別見故云分劑
是知若不於宗鏡正義之中所有知解皆是
邪道宗黨設形言說悉墮惡見論議此宗鏡
法義可以憑准正理無差可以依行現前得
力萬邪莫迴其致千聖不改其儀遂能洗惑
塵消滯慮湛幽抱豁神襟獨妙絕倫故無等
等問若言有眞有妄是法相宗若言無眞
無妄是破相宗今論法性宗云何立眞立妄
又說非眞非妄荅今宗鏡所論非是法相
立有亦非破相歸空但約性宗圓敎以明正
理卽以眞如不變不礙隨緣是其圎義若法
相宗一向說有眞有妄若破相宗一向說非
眞非妄此二門各著一邊俱可思議今此圓
宗前空有二門俱存又不違礙此乃不可思
議若定說有無二門皆可思議今以不染而
染則不變隨緣染而不染則隨緣不變實不
可以有無思亦不可爲眞妄惑斯乃不思議
之宗趣非情識之所知今假設六義對治只
爲破其邪執若情虛則智絕病差則藥消能
窮始末之由方洞圓常之旨故復禮法師問
[44-0026a]
宗鏡弟四卷苐五張祿天下
學士眞妄偈云眞法性本淨妄念何由起從
眞有妄生此妄安可止無初卽無末有終應
有始無始而無終長懷懵茲理願爲開玄妙
析之出生死澄觀和尙荅云迷眞妄念生悟
眞妄則止能迷非所迷安得全相似從來未
曾悟故說妄無始知妄本自眞方是恒常理
分別心未亡何由出生死宗密禪師釋云大
乘經敎統唯三宗一法相宗二破相宗三法
性宗今此問是法性宗中齧鏃關節不問二
宗若法相宗所說一切有漏妄法無漏淨法
無始時來各有種子在阿頼耶識中遇緣熏
習卽各從自性起都不關眞如誰言從眞生
妄也彼說眞如一向無爲寂滅無起無止不
可難佛從眞有妄生也若破相宗一向說凡
聖染淨一切皆空本無所有設見一法過涅
槃者亦如幻夢彼且本不立眞何況於妄故
不難云從眞有妄也唯疑法性宗以此宗經
論言依眞起妄者如云法身流轉五道如來
藏受若樂等言悟妄卽眞者如云初發心時
卽成阿耨菩提知妄本自眞見佛卽清淨等
又言凡聖混融者如云一切衆生本來成正
覺般涅槃毗盧遮那身中具足六道衆生等
眞妄相卽雖說煩惱菩提無有始終又說煩
惱終盡方名妙覺華嚴起信等經論首末之
文義宗有礙自語相違擬欲揀之不可取一
捨一欲合之又難會俱用之又相違試問天
下學士有達者卽知眞入道若諸師所荅悉
迷問意皆約泯相歸理而說都不識他所問
從眞起妄之由修妄證眞之理然迷眞起妄
蓋有因由息妄歸眞非無所以復禮法
[44-0026b]
宗鏡弟四卷苐六張祿師豈
不知眞妄俱寂理事皆如如寂之中何有問
荅然有二門義理易辯卽無違妨一者一向
說有妄可斷有眞可證二者一向說非眞非
妄無凡無聖此二門皆可思議故勝鬘經云
衆生自性清淨心無煩惱所染不染而染染
而不染皆云難可了知復禮正問此義諸師
所荅伹說無垢染耳唯觀和尙所荅約眞如
不變不礙隨緣方爲契當今宗密試荅曰本
淨本不覺由斯妄念起知眞妄卽空知空妄
卽止止處名有終迷時號無始因緣如幻夢
何終復何始此是衆生原窮之出生死又人
多謂眞能生妄故疑妄不窮盡爲決此理重
荅前偈不是眞生妄妄迷眞而起知妄本自
眞知眞妄卽止妄止似終末悟來似初始迷
悟性皆空性空無終始生死由此迷達此出
生死又約始終有四句分別一有始無終卽
是始覺二有終無始卽是無明三無終無始
謂實際四有始有終是一期生死又釋云無
始而有終長懷懵斯理者卽法相事而例難
之今云有妄卽眞則同無終始若分別說應
有四句眞理則無終無始妄念則無始有終
眞智則無終有始瞥起妄念有終有始若約
圓融同無終始旣無終始亦復無有無終無
始唯亡言絕想可㑹斯玄詳上荅意深合圓
宗於隨緣門初卽迷眞起妄後乃悟妄卽眞
於迷悟中似分終始約不變門妄自本空誰
論前後眞俗無性凡聖但名譬如迷繩作蛇
疑杌爲鬼眞諦非有世諦非無二諦相成不
墮邪見是以俗諦不得不有有常自空眞諦
不得不空空恒徹有今時學者多迷空
[44-0026c]
宗鏡弟四卷苐六張祿
有二門盡成偏見唯尙一切不立拂迹歸空
於相違差別義中全無智眼旣不辯惑何以
釋疑故云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若能空
有門中雙遮雙照眞俗諦内不卽不離方可
弘法爲人紹隆覺位
問法相法性二宗如何辯別
荅法相多說事相法性唯談理性如法相宗
離第八識無眼等諸識若法性宗離如來藏
無有八識若眞如不守自性變識之時此八
識卽是眞性上隨緣之義或分宗辯相事則
兩分若性相相成理歸一義以不變隨緣隨
緣不變故如全波之水全水之波動靜似分
濕性無異清涼記引密嚴經偈云如來清淨
藏世閒阿賴耶如金與指鐶展轉無差別卽
賴耶體是如來藏與妄染合名阿賴耶更無
別體又金色如指鐶金體卽金然此上異摠
有四句一以本成末本隱末存此卽存隱不
異故云以妄無體攬眞而起則眞無不隱唯
妄現也二攝末歸本末盡本顯此卽顯滅明
不異故故云以眞體實妄無不盡唯眞現也
三攝本從末末存攝末歸本本顯此則兩法
俱存伹眞妄有異卽有眞有妄明不異故故
云是卽無體之妄不異體實之眞故云無有
異也四攝本從末本隱是不無義攝末歸本
末盡是不有義此則不有不無明不異亦是
末後二句又非異故非邊不一故非中非中
非邊是無寄法界妙智所證湛然常住無所
寄也又非一卽非異故恒居邊而卽中等又
非一卽生死非異卽涅槃非一卽非異故恒
住生死卽處涅槃等亦可衆生迷故成阿賴
[44-0027a]
宗鏡弟四卷苐八張祿
耶如來悟故成如來藏如金隨工匠緣成時
展作指鐶如指鐶隨爐火緣壞時却復爲金
成壞展轉伹是一金更無差別如來藏心亦
復如是伹隨染緣之時迷作阿賴耶隨淨緣
之時悟成如來藏本末展轉唯是一心畢竟
無別如無生義云衆生身中有涅槃卽是末
中含有本衆生是涅槃家用卽是本中含有
末貪欲卽是道卽是末中含有本貪欲卽是
道家用卽是本中含有末故經言一切凡夫
常在於定問言常在何定荅言以不壞法性
三昧故此是末中含有本法性中含有衆生
卽是本中含有末大品經言不可離有爲說
無爲不離無爲說有爲又末卽是本本卽是
末義如凌卽是水水卽是凌如經言生死是涅
槃無滅無生故又楞伽經云眞識現識如泥
圍微塵等乃至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
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泥團微
塵應無差別如是轉識藏識眞相若異者藏
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
眞相實不滅是故非自眞相滅但業相滅
此中眞相是如來藏轉識是七轉識藏識是
賴耶又云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眞相
此三種相通於八識謂起心名轉八俱起故
皆有生滅故名轉相動則是業如三細中初
業相故八識皆動盡名業相八之眞性盡名
眞相故經云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種相
何等爲三謂眞識現識分別事識約不與妄
合如來藏心以爲眞識現卽第八經云譬如
明鏡持衆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餘七皆
名分別事識經云若異者藏識非因者謂三
[44-0027b]
宗鏡弟四卷苐九張祿若異
藏識則應不用眞相及轉識爲因旣以轉識
熏故眞識隨緣而成藏識則知不異非以藏
識爲二識因故經云非自眞相滅伹業相滅
斯則三事備矣經喻中有三一塵二水三泥
以水和塵泥團方成以業熏眞相業識便生
經云若自眞相滅者藏識則滅者反顯藏識
以眞妄和合而成伹其妄滅而眞體不無又
自眞相者曉法師釋云本覺之心不藉妄緣
性自神解名自眞相約不一義說又隨無明
風作生滅時神解之性與本不異亦名自眞
相是依不異義說又經云如來藏爲無始惡
習所熏名爲藏識又云大慧如來藏是善不
善因能徧興一切趣生譬如技兒變現諸趣
是以諸敎皆如來藏爲識體故知心性卽如
來藏此外無法唯識論偈云又諸法勝義亦
卽是眞如常如其性故卽唯識實性明知天
親亦用如來藏而成識體伹後釋論之人唯
立不變則過歸後人以要言之摠上諸義皆
是眞妄和合非一非異能成一心二諦之門
不墮斷常處中妙旨事理交徹性相融通無
法不收盡歸宗鏡問眞妄二心行相各異如
何融㑹得入法性之圓宗荅伹了妄念無
生卽是眞心不動此不動之外更無毫氂法
可得如經云預流一來果不還阿羅漢如是
諸聖人皆依心妄有大般若經云復次善現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分析諸法過極微量竟不
見有少實可得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又眞妄
無體伹有名字名字無體皆依言說言說性
空俱無起處則一切言語悉皆平等一切諸
法悉皆眞實所以勝思惟梵天所問
[44-0027c]
宗鏡弟四卷苐十張祿
經云梵天謂文殊言仁者所說皆是眞實文
殊曰善男子一切言說皆是眞實問曰虛妄
言說亦眞實耶荅曰如是何以故善男子是
諸言說皆爲虛妄無處無方若法虛妄無處
無方卽是眞實以是義故一切言說皆是眞
實善男子提婆達多所有言說與如來語無
異無別何以故諸有言說皆是如來言說不
出如故諸有言語所說之事一切皆以無所
說故得有所說又輔行記釋一念心以成觀
境此有二義一者以禪爲境不同世心二者
卽此境心復須離著向辯禪心旣言一念一
多相卽爲是何等一心能具故簡示云不得
同於妄計一念能了妄念無一異相達此無
相具一切心三千具足方能照於一多相卽
此據初心習觀之人恐濫於妄情境觀是故
應須簡示入門若據理論無非法界亦何隔
於取著妄情以念本自空妄不可得故爲執
有者令觀空耳又先德云未念之時念則未
生未生則是不有不有之法亦無自相現在
之念從緣而生念若自有不應待緣待緣生
故卽無自體故知心無自性緣起卽空如欲
斷其流但塞其源欲免其生伹斷其根不用
多功最爲省要故通心論云夫縳從心縳解
從心解縳解從心不關餘處出要之術唯有
觀心觀心得悟一切俱了是故智者先當觀
心觀心得淨返觀自心欺誑不實如幻如化
躁擾不住又如猿猴騰躍奔擲猶如野馬無
始無明歷劫流浪不知何由得出若能如是
觀心過患又推諸境境無自性由見而有不
見卽無又推見處見無自性由心有動不動
[44-0028a]
宗鏡弟四卷苐十一張
祿卽無又推動心動無自性獨由不覺覺則
不動又推不覺無有根本直是無始虛習念
念自迷無念眞心一無所有論云如人迷故
謂東爲西方實不轉衆生亦爾無明迷故謂
心爲動心實不動若能觀心知心無起卽得
隨順入眞如門當知所有皆是虛妄心念而
生心有卽有心無卽無有無從心彌須自覺
勿不自覺爲心自欺旣知心誑更勿留心好
惡是非一時都放則心無住處心無信處則
無有心旣無有心亦無無心有無摠無身心
俱盡身心盡故泯齊萬境萬境無相合本一
冥冥然玄照照無不寂以寂爲體體無不虛
虛寂我窮通同法界法界緣起無不自然來
無所從去無所至又法無定相眞妄由心起
盡同原更無別旨所以古師廣釋眞妄交徹
之義云夫眞妄者若約三性圓成是眞徧計
爲妄依他起性通眞通妄淨分同眞染分爲
妄約徧計爲妄者情有卽是理無妄徹眞也
理無即是情有眞徹妄也若染分依他爲妄
者緣生無性妄徹眞也無性緣成眞徹妄也
若約隨俗說眞妄者眞妄本虛則居然交徹
眞妄皆眞則本來一味故知眞妄常交徹亦
不壞眞妄之相則該妄之眞眞非眞而堪寂
徹眞之妄妄非妄而雲興如水該波而非水
濕性凝停波徹水而非波洪濤洶涌則不存
不泯性相歷然一一融通重重交徹無障無
閡體用相收入宗鏡中自然法爾故先德云
然其眞妄所以交徹者不離一心故禪原集
云謂一切凡聖根本悉是一法界心性覺寶
光各各圓滿本不名諸佛亦不名衆生秖以

[44-0028b]
宗鏡弟四卷苐十二張
祿心靈妙自在不守自性隨迷悟之緣成凡
聖之事又雖隨緣而不失自性常非虛妄常無
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遂名眞如故此一
心常具二門未曾暫闕秖隨緣門中凡聖無
定謂本來未曾覺悟故說煩惱無始若修證
卽煩惱斷盡故說有終然實無別始覺亦無
不覺畢竟平等故此一心常具眞如生滅二
門又眞妄各有二義一眞有不變隨緣二義
二妄有體空成事二義謂由眞不變故妄體
空爲眞如門由眞隨緣故妄識成事爲生滅
門以生滅卽眞如故諸經說無佛無衆生本
來涅槃常寂滅相又以眞如卽生滅故經云
法身流轉五道號曰衆生旣知迷悟凡聖在
生滅門今於此門具彰凡聖二相卽眞妄和
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在凡本來常
有覺與不覺二義覺是三乘賢聖之本不覺
是六道凡夫之本今推此不覺之心無體則
眞覺之性現前寶積經云佛言菩薩如是求
心何者是心若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癡耶
若過去未來現在耶若心過去卽是滅盡若
心未來未來未至若心現在則無有任是心
非内非外亦非中閒是心無色無形無對無
識無知無住無處如是心者十方三世一切
諸佛不巳見不今見不當見若一切佛過去
來今而所不見云何當有但以顚倒想故心
生諸法種種差別是心如幻以憶想分別故
起種種業受種種身乃至如是迦葉求是心
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則非過去未來現在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則出三世若出三世非
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卽是不起若不起者卽
[44-0028c]
宗鏡弟四卷苐十三張
祿是無性若無性者卽是無生若無生者卽
是無滅若無滅者則無所離若無所離者則
無來無去無退無生若無來無去無退無生
則無行業若無行業則是無爲若無爲者則
是一切諸聖根本持世經云菩薩爾時作是
念世閒甚爲狂癡所謂從憶想分別識起於
世閒與心意識合三界唯皆是識是心意識
亦無形無方不在法内不在法外凡夫爲虛
妄相應所縳故於識陰中貪著於我若我所
金剛三昧經云知諸名色唯是癡心分別癡
心分別諸法更無異事出於名色知法如是
不隨文語心心於義不分別我論釋云此明
方便觀於中有二一明唯識尋思更無異事
出於名色者名謂四藴色是色藴諸不相應
皆假建立離此名色更無別體故諸有爲之
事皆爲名色所攝如是諸法唯心所作離心
無境離境無心如是名爲唯識尋思二顯如
實智知法如是不隨文語者是名尋思所引
如實智故心心於義不分別我者是義尋思
所引如實智故人法二我皆無有義所以於
中不分別故此眞妄二心情分二種智了唯
一一二俱亡方入宗鏡所以維摩經云妙譬
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爲二觀心相空如幻
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爲入不二法門
故知旣以無心現心則無法現法何者以一
切境界隨念而生念旣本空法復何有如大
法炬陀羅尼經云佛言憍尸迦若人來問今
此大衆食調衆具須功幾何彼問如是汝云
何荅天帝釋言世尊我無所報何以故世尊
今我此處三十三天凡是所須衣食衆具隨

[44-0029a]
宗鏡弟四卷苐十四張
祿現前非造作故佛言憍尸迦一切諸法亦
復如是皆住心中隨所念時卽得成就憍尸
迦猶如卵生諸衆生等伹以心念卽便受生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皆由心念法卽現前憍
尸迦又如一切濕生之類所謂魚鼈黿虯坻
彌宜羅此等皆是卵生所攝此等或唯行一
由旬或二由旬或至三四或復過七達彼地
巳安處巳卵不令疲乏故能成熟憍尸迦此
三藏敎亦復如是隨憶念時彼業現前次第
不亂相續不斷與彼句義和合相應又佛地
論云三十三天有一雜林諸天和合福力所
感令諸天衆不在此林官殿等事共樂等受
勝劣有異有我我所差別受用若在此林若
事若受都無勝劣皆同上妙無我我所和合
受用能令平等和合受用故名雜林此由諸
天各修平等和合福業増上力故令彼諸天
阿頼耶識變現此林同處同時同一相狀由
此雜林増上力故令彼轉識亦同變現雖各
受用而謂無別是以若達諸法皆心想生卽
從世俗門入聖行處如無盡意菩薩經云爾
時舎利弗問無盡意唯善男子從何處來佛
號何等世界何名去此近遠無盡意言唯舎
利弗有來想耶舎利弗言唯善男子我知想
巳無盡意言若知想者應無二相何緣問言
從何處來唯舎利弗有來去者爲和合義如
和合相是無合不合無合不合卽不去來不
去來者是聖行處佛藏經云佛言舎利弗隨
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舎利弗隨無所
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爲念佛
海龍王經云佛言大三一切諸法皆從
念興隨
[44-0029b]
宗鏡弟四卷苐十五張祿其
所作各各悉成諸法無住亦無有處大智度
論云菩薩云何觀心念處菩薩觀内外心是
内心有三相生住滅作是念是心無所從來
滅亦無所至但從内外因緣和合生是心無
有定實相亦無實生住滅亦不過去未來現
在世中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閒是心
亦無性無相亦無生者無使生者外有種種
雜六塵因緣内有顚倒心想生滅相續故
强名爲心如是心中實心相不可得是心性
不生不滅常是淨相客煩惱相著故名爲不
淨心心不自知何以故是心心相空故是心
本末無有實法是心與諸法無合無散亦無
際後際中際無色無形無對伹顚倒虛誑
生是心空無我無我所無常無實是名隨順
心觀知心相無生入無生法中何以故是心
無生無性無相智者能知智者雖觀是心生
滅相亦不得實生滅法不分別垢淨而得心
清淨以是心清淨故不爲客塵煩惱所染如
是等觀内心觀外心觀内外心亦如是故知
法本不有因心故生離憶想而無法可成除
分別而無塵可現又反觀憶想分別畢竟無
生從三際求求之不見向十方覓覓之無蹤
旣無能起之心亦無所滅之跡起滅俱離所
離亦空心境豁然名爲見道於見道中相待
之眞妄自融對治之能所皆絕能所盡處自
然成佛如華嚴論云此經云以少方便疾得
菩提不同權敎菩薩同有爲故立能證所證
也一念之閒無有能所能所盡處名爲正覺
亦不同小乘滅能所也了能所本無動故此
乃任法性故動寂皆平爲本智非動寂故
[44-0029c]
宗鏡弟四卷苐十六張
祿妄謂爲動愚夫不了棄動而求寂爲大苦
也故維摩經云五受陰洞達空爲苦義爲小
乘有忻厭故卽苦生問此說眞妄二心爲
是法相宗爲是法性宗荅准華嚴演義云
論云三界虛妄但是一心者若取三界虛妄
卽是所作便屬世諦今取能作爲第一義論
釋唯是能作今經云三界唯心轉者則通能
所然能所有二若法性宗中以第一義隨緣
成有卽爲能作所有心境皆通所作以不思
議熏不思産變是現識因故若法相宗第一
義心伹是所迷非是能作有三能變謂第八
等唯識論云又復有義大乘經中說三界唯
心唯是心者伹有内心無色香等外諸境界
此云何知如十地經說三界虛妄伹是一心
作故心意與識及了別等如是四法義一名
異此依相應心說非不相應心說心有二種
一相應心所謂一切煩惱結使受想行等皆
心相應以是故言心意與識及了別義一名
異故二不相應心所謂第一義諦常住不變
自性清淨心故言三界虛妄但一心作是相
應心今依法性故云第一義心以爲能作言
轉者起作義亦轉變義問如上所說眞妄
二心伹是文理會歸何方便門得親見性
荅妄息心空眞知自現若作計校轉益妄心
但妙悟之時諸緣自絕如古佛悟道頌云因
星見悟悟罷非星不逐於物不是無情又寶
藏論云非有非空萬物之宗非空非有萬物
之母出之無方入之無所包含萬有而不爲
士應化萬端而不爲主道性如是豈可度量
見性之時自然披露所以古偈云妄息寂則

[44-0030a]
宗鏡弟四卷苐十七張祿寂
生知則現知生寂巳捨了了唯眞見又信心
銘云前際如空和處迷宗分明照境隨照冥
蒙一心有滯萬法不通去來自爾不用推窮
如學人問黃蘗和尙秖如目前虛空可不是
境豈無指境見心荅甚麽心向境上見設璽
得見元來秖是照境心如人以鏡照靣縱得
眉目分明元來秖是影像何關汝事問若不
因照如何得見荅若涉因常須假物有甚麽
了時汝不見道撒手似君無一物徒勞謾說
數千般問他若識了照時亦無物荅若是無
物更何處得照汝莫開眼寱語師云百種多
知不如無求最第一道人宗
鏡錄卷第五祿音
義榍
先結反楔揲也阻史反澱滓也杜回反又作墤小墜也烏哭反
灌沃也楚江反武亘反悶也不明也五結反噬也作木反
鏃也五忽反無枝也里之反毫氂也許容反水勢也黿愚袁
反似鼈而大也渠幽反無角龍也諸氏反隴坻也又當禮反魚祭反
睡語也丙午歳分司大藏

都監開板
[44-0030b]
宗鏡錄卷第六祿玄布慧日
永明寺主智覺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