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019c]


[44-0019c]
宗鏡錄卷第四祿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所言心法者云何是心云何是心法荅
了塵通相說名心王由其本一心是諸法之
揔原也取塵別相名爲數法良因其根本無
明迷平等性故也辯中邊論云若己塵通相
名心取塵別相名爲心法問此一心法幾
義而成荅心法摠有四義一是事隨境分
別見聞覺知二是法論體唯是生滅法數此
二義論俗故有約眞故無三是理窮之空寂
四是實論其本性唯是眞實如來藏法問
心四義之中前二義是緣慮妄心後二義是
常住眞心約眞心則本性幽玄窮理空寂旣
無數量不更指陳只如妄心旣涉見聞又言
生滅此緣慮心有其幾種行相荅有五種
心一率爾心謂聞法創初遇境便起二尋求
心於境未達方有尋求三決定心審知法體
而起決定四染淨心法詮欣厭而起染淨五
等流心念念緣境前後等故法苑義林云辯
五心相者且如眼識初墮於境名率爾墮心
同時意識先未緣此今初同起亦名率爾故
瑜伽論云意識任運散亂緣不串習境時無
欲等生爾時意識名率爾墮心有欲生時尋
求等攝故又解深密經及決擇論說五識同
時必定有一分別意識俱時而轉故眼俱意
名率爾心初卒墮境故此旣初緣未知何境
爲善爲惡爲了知故次起尋求與欲俱轉希
望境故旣尋求巳識知先境次起決定卽解
境故決定巳識界差別取正因等相於怨住
惡於親住善於中住捨染淨心生由此染淨
[44-0020a]
鏡鏡第四卷苐二張祿
意識爲先引生眼識同性善染順前而起名
等流心如眼識生耳等識亦爾先德問五心
於八識中各有幾心荅前五識有四心除尋
求心無分別故第六具五心第找無率爾尋
求二心有決定染淨等流三心謂第七常緣
現在境故無率爾也問第七現有計度分別
何無尋求心荅夫尋求心皆依率爾後尋求
方生第七旣無率爾尋求亦無問前五旣有
率爾何無尋求荅尋求有二緣方有一卽率
爾心引二卽計度分別心前五種雖有率爾
而無計度分別第八有三心率爾決定等流
無染淨尋求問第八同第七常緣現在境何
得有率爾荅第七緣境卽無閒斷第八緣境
境有閒斷第八初受生時創緣三界三種境
故問初受生時第七亦創緣三界第八識何
無率爾心荅第七隨所繫常緣當界第八識
也今助一解第七常内緣一境卽無率爾第
八外緣多境而有率爾無分別故卽無尋求
問五心之中何心熏種何心不熏種荅率爾
心有二說一云不熏種任運緣境不强盛故二云若緣
生境卽不熏種若緣曾聞熟境卽熏種由串
習力故餘心摠熏種今解且如率爾聞聲境
時不簡生熟聲境皆熏實聲種子更有九心
成輪廣略不同眞理是一其心如輪隨境而
轉故經云身非念輪隨念而轉其義如何上
座部師立九心輪者一有分二能引發三見
四尋求五貫徹六安立七勢用八返緣九有
分體且如初受生時未能分別心但任運緣
於境轉名有分若有境至心欲緣時便生警
覺名能引發其心旣於此境上轉
[44-0020b]
宗鏡弟三卷苐三張祿
見照瞩彼旣見彼巳便成尋求察其善惡旣
祭彼巳遂貫徹識其善惡而安立心起語分
別說其善惡隨其善惡便有動作勢用動作
旣興欲休廢道故返緣前所作事旣返緣巳
還歸有分任運緣境名爲九心可成輪義其
中見心通於六識餘唯意識有分心通生死
返緣心唯得死若離欲者死唯有分心旣無
我愛無所返緣不生顧戀未離欲者以返緣
心而死有戀愛故若有境至卽心可生若無
異境恒住有分任運相續然見與尋求前後
不定問若隨分別立眞妄心約此二心揔
有幾種荅大智度論云有二種道一畢竟
空道二分別好惡道若畢竟空道尙不得一
何況說多若分別好惡道理從義別事乃恒
沙耳約一心古釋有四一紇利陀耶此云肉
團心身中五藏心也如黃廷經所明二緣慮
心此是八識俱能緣慮目分境故色是眼識
境根身種子器世界是阿賴耶識之境各緣
一分故云自分三質多耶此云集起心唯第
八識積集種子生起現行四乾栗陀耶此云
堅實心亦云貞實心此是眞心也然第八識
無別自體但是眞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有
和合不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爲藏
識不和合者體常不變自爲眞如都是如來
藏故楞伽經云寂滅者名爲一心一心者卽
如來藏如來藏亦是在纏法身經云隱爲如
來藏顯爲法身故知四種之本同一體但從
迷悟分多經偈云佛說如來藏以爲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藏卽賴耶識佛說如來藏者卽
法身在纏之名以爲阿賴耶卽是藏識惡慧
[44-0020c]
宗鏡弟三卷苐四張祿
不能知藏卽賴耶識有執眞如與賴耶體別
者是惡慧也然雖四心同體眞妄義別本末
亦殊前三是相後一是性性相無礙都是一
心卽第四眞心以爲宗旨又古德廣釋一心
者望一如來藏心含於二義一約體絕相義
卽眞如門謂非染非淨非生非滅不動不轉
平等一味性無差别衆生卽涅般不得滅也
凡夫彌勒同一際也二隨緣起滅義卽生滅
門謂隨熏轉動成於染淨染淨雖成性恒不
動只由不動能成染淨是故不動亦在動門
楞伽經云如來藏名阿賴耶識而與無明七
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又云如來藏者
爲無始虛爲惡習所熏名爲識藏若此一心
推未歸本者謂證第一義則得解脫第一義
是緣之性若見緣性則脫緣縳華嚴經云皆
一心作論云伹是一心者一切三界唯心轉
故諸敎同引證成唯心云何一心而作三界
有三一二乘謂有前境不了唯心縱聞一心
但謂眞諦之一或謂由心轉戀非皆是心二
異熟賴耶名爲一心簡無外境故說一心三
如來藏性清淨一心理無二體故說一心是
知凡聖二法染淨二門無非一心矣又此一
心約性相體用本末卽入等義更有十門一
假說一心則二乘人謂實有外法但由心變
動故說一心下之九門實唯一心二相見俱
存故說一心此通八識及諸心所幷所變相
分本影具足由有支等熏習力故變現三界
依正等報三攝相歸見故說一心亦通王數
但所變相分無別種生能見識生帶彼影起
四攝數歸王故說一心唯通八識以彼心所
[44-0021a]
宗鏡弟三卷苐五張祿
依王無體亦心變故釋云攝相歸見者唯識
偈云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贀
見毛月等事凡作論有三義一者立義卽初
句二者引證卽第二句三者譬喻卽下二句
所緣緣論云内識如外現爲識所緣緣許彼
相在識及能生識故意云内識似外境現爲
所緣緣許眼等識帶彼相起及從彼生識故
結云諸識唯内境相爲所緣緣理極成也則
非全無相相全屬識故云歸見攝數歸王者
如莊嚴論偈云自界及二光癡共諸惑起如
是諸分別二實應遠離釋曰自界謂自阿賴
耶識種子二光謂能取光所取光此等分別
由共無明及諸餘惑故得生起如是諸分別
二實應遠離二實謂所取實及能取實如是
二實染汙應求遠離所以論偈云能取及所
取此二唯心光貪光及信光二光無二法釋
曰求唯識人應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種唯是
心光五以末歸本說一心謂七轉識皆是本
識差別功能無別體故經偈云譬如巨海浪
無有若干相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六攝
相歸性說一心謂此八識皆無自體唯如來
藏平等顯現餘相皆盡一切衆生卽涅槃相
經云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七性相俱融
說一心謂如來藏舉體隨緣成辦諸事而其
自性本不生滅卽此理事混融無礙是故一
心二諦皆無障礙八融事相入說一心謂由
心性圓融無礙以性成事事亦鎔融不相障
礙一入一切一一塵内各見法界天人修羅
不離一塵九全事相卽說一心謂依性之事
事無別事心性旣無彼此之異事亦一切卽
[44-0021b]
宗鏡弟三卷苐六張祿一一
卽是多多卽一等十帝網無礙說一心謂一
中有一切彼一切中復有一勃種無盡皆以
心識和來藏性圓融無盡以眞如性畢竟無
盡故觀一切法卽眞如故一切時處皆帝綂
故如漩洑頌云若人欲識眞空理身内眞如
還徧外情與非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眞法界
不離幻色卽見空此卽眞如含一切一念照
入於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於一境内一切
智於一智中諸境界只用一念觀諸境一切
諸境同時會時處帝綂現重重一切智通無
罣礙漩洑者水之漩流洄洑之處一甚深故
二迴轉故三難渡故法海漩洑亦然一唯佛
能究故二眞妄相循難窮初後三聞空謂空
聞有謂有則沉於漩洑若不了斯宗難超有
海隨善惡之浪漂苦樂之洲不遇慈航焉登
覺岸如偈云眞如淨法界一泯未嘗存隨於
染淨緣遂成十法界隨染緣成六凡法界隨
淨緣成四聖法界六凡法界者一天法界二
人法界三修羅法界四地獄法界五餓鬼法
界六畜生法界四聖法界者一聲聞法界二
緣覺法界三菩薩法界四佛法界衆生於眞
性上以情想自異則六趣昇沉諸聖於無爲
法中以智行爲差則四聖高下然凡聖迹雖
昇降縳脫似殊於一眞法界之中初無移動
又依華嚴宗一心隨理事立四種法界一理
法界者界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二事
法界者界是分義一一義別有分劑故三理
事無礙法界者具性分義圓融無礙四事事
無礙法界者一切分劑事法一一如性融通
重重無盡故以此十法界因理事四
[44-0021c]
宗鏡弟三卷苐七張祿
法界性相卽入眞俗融通遰出無窮成重重
無盡法界然是全一心之法界全法界之一
心隨有力無力而立一立多因相資相攝而
或隱或顯如一空徧森羅之物像似一水收
萬疊之波瀾入宗鏡中坦然顯現又有所入
能入二種法界如清涼疏云先明所入摠唯
一眞無礙法界語其性相不出事理隨其義
別略有五門一有爲法界二無爲法界三俱
是四俱非五無障礙然五各二門初有爲二
者一本識能持諸法種子名爲法界如論云
無始時來界等此約因義而其界體不約法
身二三世之法差別邊際名爲法界不思議
品云一切諸佛知過去一切法界悉無有餘
等此卽分劑之義二無爲法界二者一性淨
門在凡位中性恒淨故眞空一味法無差別
故二離垢門謂由對治方顯淨故隨行淺深
分十種故三亦有爲亦無爲法界二者一隨
相門謂受想行藴及五種色幷八無爲此十
六法唯意所知十八界中名爲法界二無礙
門謂一心法界具含二門一心眞如門二心
生滅門雖此二門皆各揔攝一切諸法然其
二位恒不相雜其猶攝水之波非靜攝法之
水非動故迴向品云於有爲界示無爲法而
不滅壞有爲之相於無爲界示有爲法而不
分別無爲之性此明事理無礙四非有爲非
無爲法界二門者一形奪門謂緣無不理之
緣故非有爲理無不緣之理故非無爲法體
平等形奪雙泯大品經云須菩提白佛言是
法平等爲是有爲爲是無爲佛言非有爲法
非無爲法何以故離有爲法無爲法不可得
[44-0022a]
宗鏡弟三卷苐八張祿
離無爲法有爲法不可得須菩提是有爲性
無爲性是二法不合不散此之謂也二無寄
門謂此法界離相離性故非此二又非二諦
故又非二名言所能至故是故俱離解深密
經云一切法者略有二種所謂有爲無爲是
中有爲非有爲非無爲無爲非無爲非有爲
等五無障礙法界二門者一普攝門謂於上
四門隨一卽攝餘一切故是故善財或覩山
海或見堂宇皆名入法界二圓融門謂以理
融事故令事無分劑微塵非小能容十刹刹
海非大濳入一塵也以事顯理故令理非無
分謂一多無礙或云一法界或云諸法界然
由一非一故卽諸諸非諸故卽一乃至重重
無盡是以善財暫時執手遂經多劫纔入樓
閣普見無邊皆此類也上來五門十義摠明
所入法界應以六相融之二明能入亦有五
門一淨信二正解三修行四證得五圓滿此
五於前所入法界有其二門一隨一能入通
五所入隨一所入徧五能入二此五能入如
其次第各入一門此上心境二義十門六相
圓融摠爲一聚無障礙法界百門義海云入
法界法卽塵緣起是法法隨智顯用有差別
是界此法以無性故則無分劑融無二相同
於眞際與虛空等徧通一切隨處顯理無不
明了然此一塵與一切法各不相見亦不相
知何以故由各各全是圓滿法界普攝一切
更無別法可知見也經云卽法界無法界法
界不知法界若如是更無別法可知見者云
何言入以悟了之處名爲入故又雖入而無
所入若有所入則失諸法性空義以無性理
[44-0022b]
宗鏡弟三卷苐九張祿同故
則處處入法界前約情智凡小所見隨染淨
緣成十法界者卽成其過令依華嚴性起法
門悉爲眞法界若成若壞若垢若淨全成法
界如經云分別諸色無量壞相是名上智者
古釋云六道之色壞善壞定二乘之色壞因
壞果菩薩之色壞有壞無佛色者壞上諸壞
壞爲法界非壞非不壞是法界問心分
四名義開十種識之名義約有幾何荅若約
同門自相不可分別若約異門共相隨義似
分名約性相有九義包内外具五名有九者
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
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九淨識義具五者
一識自相謂識自證分二識所變故一切境
界從心現起三識相應故同時受想等心法
四識分位故識上四相等五識實相故謂二
空眞如是識實性自上諸法皆不離識摠名
唯識故知若相若性若境若心乃至差別分
位皆是唯識卷舒匪離摠別同時猶雲霧之
依空若波瀾之涌海又古德廣釋唯識義有
十門明此唯識二字先離解次合解先且離
解初唯後識初唯字者有三義一者揀持之
義揀之謂揀去我法所執持謂持取持取依
圓二性唯識論云唯言爲遣離識我法非無
不離識心所無爲等二者決定義決無離心
之境定有内識之心謂小乘離心有境清辯
破無内心三者顯勝義謂心王勝心所等劣
今但顯勝不彰於劣瞿波論師二十唯識云
此說唯識但舉王勝理兼心所如言王來非
無臣佐次解識字者卽了別義謂八種心王
是識自性等五位百法理之與事皆
[44-0022c]
宗鏡弟三卷苐十張祿
不離識不爾眞如應非唯識攝餘歸識揔立
識名經云二界唯心次合釋唯識者唯謂揀
去遮無外境境無非有識能了別詮有内心
心有非無合名唯識唯謂遮無是用識表詮
有是體攝用歸體唯卽識持業釋夫六釋之
文簡法爲妙今欲性相俱辯且略引持業依
主二釋可稱今文第一持業釋者有二一持
業二同依且持業者持謂任持業謂業用若
法體能持用用能顯體名爲持業如言藏識
識是體藏是用識體能持藏用卽名持業又
如妙法卽蓮華等二同依釋者卽多用同依
一體如言分叚生死卽身變易生死卽身等
是所以一切萬法以心爲體萬法是用法不
離心用不離體心體能持萬法法卽是心用
卽是體名持業釋若一切法不得自心之任
持無一法可立又若無法則無業用無用不
能顯體故知一切法是心心是一切法體用
相成非一非二第二依主釋者在二一依主
釋二依士釋依主者有法以勝釋劣將劣就
勝以彰名如言眼識眼是所依卽勝識是能
依卽劣以勝眼釋劣識故將劣就勝以彰其
名眼之識故依主釋也或以別簡通依主卽
別名勝通名劣二依士釋者謂劣法是勝法
之士用故今將劣法解於勝法勝法從劣法
以彰名如言擇滅無爲擇滅是有爲卽劣無
爲卽勝將勝就劣以彰名依士釋是知心王
爲勝一切法盡是心法又心是所依卽勝法
是能依卽劣以劣顯勝心之法故卽依主釋
無有一法不屬心者若以一切法顯心以劣
彰勝法之心故卽依士釋所以宗鏡内於持
[44-0023a]
宗鏡弟三卷苐十一張祿業
有財依主依士鄰近帶數六釋之中不出持
業依主等二釋下文不更一一廣明以一例
諸自然無惑問此言唯遮外境不有爲遮離
心之境爲遮不離心之境荅設爾何失難二
俱有過若遮離心之境是無餘有不離心相
分在何以但言唯識不言唯境識若遮不離
心境是無應但有能變三分闕所變相分過
如何通釋荅所言唯識者遮心外境無不遮
内境不離識相分是無問内境與識旣並非
無如何但言唯識不言唯境識耶荅以護法
菩薩云境名通於内外謂有離心境不離心
境恐濫外境伹言唯識所以唯識論云謂諸
愚夫迷執外境起煩惱業生死輪迴不解觀
心非謂内境相分如外都無問唯識性與唯
識有何同異荅各有二義且唯識性二義者
一者虛妄唯識性卽徧計性所遣清淨二者
眞實唯識性卽圓成實性所證清淨若言唯
識者有二義一者世俗唯識卽依他起所斷
清淨二者勝義唯識卽圓成實所得清淨又
言唯識性相不同相是依也唯是有爲通漏
無漏性卽圓成唯是眞如無爲無漏又云唯
言識者是了別義意云五位一百法理之與
事不離識今攝歸識揔言識名以萬法由心
起故然卽非唯一人之識亦非唯一識更無
餘識等出唯識體者一所觀出體者卽取五
位一百法爲體以通觀有爲無爲法故卽以
識相識性合爲唯識體皆不離識故二能觀
出體者卽唯取心心所爲體心所與識常相
應故卽唯能非所若約唯識觀卽取於境中
慧爲體於所觀境觀察勝故又明唯識差
[44-0023b]
宗鏡弟三卷苐十二張祿
別摠攝諸緣及理有其十種一遣虛存實義
者遣爲除遣虛爲虛妄觀徧計所執唯虛妄
起都無體用應正除遣爲情有理無故存者
留義實謂實有卽觀依圓法體是實有是本
後二智境應正存留爲理有情無故良由一
切異生小乘無始時來妄執我法爲有清辯
菩薩等妄撥理事爲空今於唯識觀中遣虛
者空觀對遣有執存實者有觀對遣虛執非
有非空法無分別離言詮故二者捨濫留純
義捨爲捨離濫卽相濫留謂存留純爲無雜
雖觀事理有境有心爲心不孤起仗境方生
境不自生識變方起由境有濫捨之不稱唯
心體旣純留說唯識故唯識論云我唯内有
境亦通外恐濫外境但言唯識非爲内境如
外都無華嚴經云三界唯心故三攝末歸本
義攝謂綰攝末卽見相二分歸卽向本謂識
自證分是所依體故今攝末見相分歸本自
證分體故言唯識故解深密經云諸識所緣
唯識所現四隱劣顯勝義謂王所俱能示現
心所卽劣依他起故隱劣不取心王卽勝所
依體故故言唯識卽名顯勝故莊嚴論云許
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五遣相證性義識言
所表具有事理事謂相用遣而不取理爲體
性應求作證故攝論偈云依繩起蛇解見繩
知是無證見彼分明方知明性亂六境義境
謂所觀境識卽能觀心此所觀境由識變現
境不離識立境唯識義阿毗達磨經云鬼人
天等所見各異七敎義卽能詮敎說有唯識
義故楞伽經偈云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
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八理義道理唯識
[44-0023c]
宗鏡弟三卷苐十三張
祿唯識頌云是諸識轉變分別所分別由此
彼皆無故一切唯識九行義行謂觀行卽菩
薩在定位作四尋伺觀等卽觀行及定俱不
離識故瑜伽論偈云菩薩於定位觀境唯是
心等十果義謂佛果四智菩薩所有功德皆
不離識故莊嚴論云眞如無境識是淨無漏
界等如上十義性相境智敎理行果等皆唯
是識無有一法而非所標故稱羣經了義中
王諸聖所依之父若有遇者頓息希望無一
法而可求無一事而不足全獲如來無上之
珍寶寧同荊岫璞中巳探敎海秘密之靈珠
豈比驪龍頷下遂得盡衆生之苦際斷煩惱
之病原一念功全千途自正是以法華經云
如清涼他能滿一切諸偈乏者如寒者得火
如躶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
船如病得醫如闇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
如賈客得海如炬除闇此法華經亦復如是
能令衆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
死之縳故知唯此眞實萬法皆空以此標宗
更無等等如觀法經云彼有菩薩名曰上首
作一乞士入城乞食時有比丘名曰恒伽謂
乞士言汝從何來荅我從眞實中來又問何
謂眞實荅曰寂滅故名爲眞實又問寂滅相
中有所求無所求耶荅言無所求又問無所
求者何用求耶荅立無所求中吾故求之又
問無所求中何用求耶荅有所求者一切皆
空得者亦空著者亦空實者亦空來者亦空
語者亦空問者亦空寂滅涅槃一切虛空分
界亦復皆空吾爲如是次第空法而求眞實
故知若能於法法上求空則於門門中解脫

[44-0024a]
宗鏡弟三卷苐十四張祿
人法問荅言語往來如宗鏡中像若般若智
照寂滅涅槃如宗鏡中明所以若像若明一
切皆空唯有鏡體恒常披露徧一切處未嘗
出沒故云吾爲如是次第空法而求眞實卽
知一切法皆眞實故無所求中吾故求之矣
亦是未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故融大
師云若有一法可得卽是非時求也所以淨
名經云空當於何求荅曰當於六十二見中
求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荅曰當於諸佛
解脫中求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荅曰當
於一切衆生心行因求古釋云空智因於見
生則空智無性無性故智空故名空智邪見
因諸佛解脫而有邪因正生邪見亦空矣諸
佛解脫因悟衆生心行則解脫空矣卽約其
空體無二所以互求理無不徧釋曰邪正旣
體本同空理又未曾暫隱若於此平等性中
卽不須求爲未知者說求耳如無生義云如
經云願求諸佛慧亦不著願求求佛慧尙不
令貪著何況其餘善法又菩薩以離願求但
衆生不知求佛道菩薩故發願只云我願求
佛道衆生因此方知發心而求佛道得意自
知無所求也如上所解則念念與實相相應
更無餘念也所以楞伽經云一一相相應遠
離諸見過是知若於諸相常與實相相應自
然遠離諸過會第一義清淨眞心朗然明徹
而無念著卽事卽如唯心直進卽佛之所許
自覺之境矣故論偈云自知不隨他寂滅無
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問此唯識
大約有幾種荅略有二種一具分二不具
分且具分唯識者以無性理故成眞如隨緣
[44-0024b]
宗鏡弟三卷苐十五張
祿義則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
賴耶識卽是具分若不全依眞心事不依理
故唯約生滅便非具分有云影外有質爲半
頭唯識質影俱影爲具分者此乃唯識宗中
之具分耳又若決定信入此唯識正理速至
菩提如登車而立至遐方猶乘舟而坐昇彼
岸如成唯識寶生論云謂依大乘成立三界
伹唯是識釋云如經所說言大乘者謂是菩
提薩埵所行之路及佛勝果爲得此故修唯
識觀是無過失方便正路爲此類故顯彼方
便於諸經中種種行相而廣宣說如地水火
風幷所持物品類難悉方處無邊由此審知
自心相現遂於諸處捨其外相遠離欣戚復
觀有海喧靜無差弃彼小途絕大乘望及於
諸有耽著之類觀若險崖深生怖畏正趣中
道若知伹是自心所作無邊資糧易爲積集
不待多時如少用功能成太事善遊行處猶
若掌中由斯理故所有願求當能圓滿隨意而
轉宗鏡錄卷第四
祿音
義串古患反穿也習也佷曷反又没也餘封反祥緣反又辭
房六反在詣反特計反迢遰徒愶反
板反繫似祐反山有穴曰岫也疋角反王璞也
羊反賈也丙牛歳分司大

藏都監開板
[44-0024c]
宗鏡錄卷第五祿慧日永明
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夫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