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眼目卷之三
曹洞宗
師。諱良价。會稽人也俗姓俞氏
。得法於洪州雲巖曇晟禪師。住筠
州洞山。權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
萬品。橫抽寶劍。剪諸見稠林。妙叶該通。
截萬機穿鑿。晚得本寂禪師。深明
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
洞上玄風播於天下。故諸方宗匠。共推尊
之。曰曹洞宗耳。
五位君臣
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
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
止者。捨事入理。正中來者。背埋就事。兼
帶者。冥應眾緣。不隨諸有。非染非淨。非正
非偏。故曰虛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
此一位。最妙最玄。要當審詳辨明。君為正位。
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
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問。如何
是君。云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虛。問如何是
[003-0314a]
臣。云靈機宏聖道。真智利群生。問如何是臣
向君。云不墮諸異趣。凝情望聖容。問如何是
君視臣。云妙容雖不動。光燭不無偏。問如何
是君臣道合。云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又
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稱君不
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
學者先須識自宗。莫將真際雜頑空。妙明體
盡知傷觸。力在逢緣不借中。出語直教燒不
著。潛行須與古人同。無身有事超岐路。無事
無身落始終。
大陽玄頌
「 不立功勳坐廟堂。
群臣何敢望天光。
深深禁殿尊嚴甚。
寂寞無人夜未央君。」
「 文經武緯定中華。
遍歷揩梯贊國家。
功業已隆加九錫。
與君神契看些些臣。」
「 位尊九五不曾居。
常與群臣共一途。
深隱後宮天下治。
免教夷狄望來蘇君視臣。」
「 念念輸忠不敢欺。
頭頭奉重丈夫兒。
君看千里長安道。
玉輅皆趍闕下歸臣向君。」
「 臣主相忘古殿寒。
萬年槐樹雪漫漫。
千門坐掩靜如水。
只有垂楊舞翠烟君臣道合。」
「 無中有路透長安。
劫外靈枝孰敢攀。
寶殿苔生尊貴盛。
三更紅日黑漫漫總頌。」
。如何是正中偏。
汾陽昭云。玉兔就明。初夜後金雞須報五
更前。道吾真云。諸子投來見大仙。宏智覺
云。雲散長空後。虛堂夜月圓。翠巖宗云。菱
花未照前 華嚴覺云。更深垂却夜明簾。
[003-0314b]
如何是偏中正。
汾陽云。毫末成大樹。滴水作江河。道吾云。
萬水千山明似鏡。宏智云。白髮老兒羞
照鏡。翠巖云。團欒無少剩。華嚴云。天曉
賊人投古井。
如何是正中來。
汾陽云。旱地蓮華朵朵開。學云。開後如何。
汾云。金蘂銀絲承玉露。高僧不坐鳳凰臺。
道吾云。皎潔乾坤震地雷。宏智云。霜眉雪
鬢火中出。堂堂終不落今時。翠巖云。遍界
絕纖埃。華嚴云。百卉乘春在處開。
如何是兼中至寂音曰。當作偏中至。其說在後。
汾陽云。意氣不從天地得。英雄豈藉四時催。
道吾云。施設縱橫無所畏。宏智云。大用現前
不存軌則。翠巖云。嚙鏃功前戲。華嚴云。雨
雪交加無處避。
如何是兼中到。
汾陽云。玉女拋梭機軋軋。石人打鼓韻韸韸
。道吾云。黑白未分已前過。宏智云。夜
明簾外排班早。空王殿上絕知音。翠巖云。
十道不通耗。華嚴云。兩頭截斷無依倚。心
法雙忘始得玄。
寂音正五位之訛新續
寂音曰。其道愈陵遲。至於列位之名件。亦訛
亂不次。如正中偏偏中正又正中來偏中至。
然後以兼中到總成五。今乃易偏中至為
兼中至。不曉其何義耶。而老師大衲。怡
然不知怪。為可笑也文字禪題雲居弘覺語。
五位序丹霞淳
夫黑白未分。難為彼此。玄黃之後。方位自他。
於是借黑權正。假白示偏。正不坐正。夜半虛
明。偏不坐偏。天曉陰晦。全體即用。枯木華
開。全用即真。芳叢不艶。摧殘兼帶及盡玄微。
玉鳳金鸞分疎不下。是故威音那畔。休話如
何。曲為今時由人施設。略陳管見以示方隅。
冀諸同心。幸毋拊掌。
悟本五位頌此依僧寶傳作偏中至
正中偏。
「 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識。
隱隱猶懷昔日嫌。」
偏中正。
「 失曉老婆逢古鏡。
分明覿面更無他。
休更迷頭猶認影。」
正中來。
「 無中有路出塵埃。
但能不觸當今諱。
也勝前朝斷舌才。」
偏中至。
「 兩刃交鋒要迴避。
好手還同火裏蓮。
宛然自有冲天氣。」
兼中到。
「 不落有無誰敢和。
人人盡欲出常流。
折合終歸炭裏坐。」
克符道者頌
正中偏。
「 半夜澄潭月正圓。
文殊匣裏青蛇吼。
驚得毘盧出故關一作故關。」
偏中正。
「 演若玉容迷古鏡。
可笑騎牛更覓牛。
寂然不動毘盧印。」
正中來。
「 鳳竹龍孫坐釣臺。
高僧觸著當今
[003-0315a] 諱。
藏却花冠笑一回。」
兼中至。
「 鰲怒龍奔九江沸。
張騫尋得孟津源。
推倒崑崙無依倚。」
兼中到。
「 龍旗排出御街早。
略開仙仗鳳樓前。
尋常諱觸當今號。」
汾陽昭頌師以正中來居首。而正中偏次之
正中來。
「 金剛寶劍拂天開。
一片神光橫世界。
晶輝朗耀絕塵埃。」
偏中正。
「 看取輪王行正令。
七金千子總隨身。
途中猶自覓金鏡。」
正中偏。
「 霹靂機鋒著眼看。
石火電光猶是鈍。
思量擬議隔千山。」
兼中至。
「 三載金毛爪牙備。
千邪百怪出頭來。
哮吼一聲皆伏地。」
兼中到。
「 大顯無功休作造。
木牛步步火中行。
真箇法王妙中妙。」
「 五位參尋切要知。
纖毫纔動即差違。
金剛透匣誰能用。
惟有那吒第一機。
舉目便令三界靜。
振鈴還使九天歸。
正中妙挾通回互。
擬議鋒鋩失却威總頌。」
慈明總頌
「 偏中歸正極幽玄。
正去偏來理事全。
須知正位非言說。
朕兆依稀屬有緣。
兼至去來興妙用。
到兼何更逐言詮。
出沒豈能該世界。
蕩蕩無依鳥道玄。」
浮山遠
正中偏。
「 空劫迢迢本寂然。
金剛際下翻筋斗。
掌上靈機遍大千。」
偏中正。
「 浩浩塵中劫清淨。
臨岐撒手便回途。
[003-0315b]
無影堂前提正令。」
正中來。
「 頂後圓光耀古臺。
雖然照徹人間世。
不犯鋒鋩絕點埃。」
兼中至。
「 妙用縱橫休擬議。
始終交戰自玄玄。
壁立神鋒皆猛利。」
兼中到。
「 格外明機長節操。
了知萬彙不能該。
誰能更守於玄奧。」
草堂清頌
正中偏。
「 丫角崑崙室裏眠。
石女機梭聲軋軋。
木人舞袖出庭前。」
偏中正。
「 澄潭印出蟾光影。
人人盡向影中圓。
影滅潭虛誰辨影。」
正中來。
「 火裏蓮花朵朵開。
根苗豈異尋常物。
妙用非同應世才。」
兼中至。
「 交互機鋒絕忌諱。
丈夫彼彼逞英雄。
點著不來知粉碎。」
兼中到。
「 銕牛喫盡連一作欄邊草。
却問牧童何處居。
鞭指東西無一寶。」
宏智覺頌
正中偏。
「 霽碧星河冷浸天。
夜半牧一作木童敲月戶。
暗中驚破玉人眠。」
偏中正。
「 海雲依約神山頂。
歸人鬢髮白如絲。
羞對秦臺寒照影。」
正中來。
「 月夜長鯤蛻甲開。
大背摩天振雲羽。
翔遊鳥道䫫難該。」
兼中至。
「 覿面不須相忌諱。
風化無傷的意玄。
光中有路天然異。」
兼中到。
「 斗柄橫斜天未曉。
鶴夢初醒露氣寒。
舊巢飛出雲松倒。」
自得暉頌
正中偏。
「 混沌初分半夜天。
轉側木人驚夢破。
雪蘆滿眼不成眠。」
偏中正。
「 寶月團團金殿冷。
當明不犯暗抽身。
回眸影轉西山頂。」
正中來。
「 帝命傍分展化才。
杲日初升沙界靜。
靈然曾不帶纖埃。」
兼中至。
「 長安大道閑遊戲。
處處無私空合空。
法法同歸水投水。」
兼中到。
「 白雲斷處家山妙。
撲碎驪龍明月珠。
崑崙入海無消耗。」
明安五位賓主見明安別錄
安曰。正中偏乃垂慈接物。即主中賓。第一句
奪人也。偏中正有照有用。即賓中主。第二句
奪境也。正中來乃奇特受用。即主中主。第三
句人境俱奪也。兼中至乃非有非無。即賓中
賓。第四句人境俱不奪也。兼中到出格自在。
離四句絕百非。妙盡本無之妙也。
洞山功勳五位并頌
向 奉 功 共功 功功
僧問。如何是向。師曰。喫飯時作麼生。
。
大慧云。向時作麼生謂趣向此事。答曰喫飯時作麼生。謂此事不可喫飯時無功勳而有間斷也。
「 聖主由來法帝堯。
御人以禮曲龍腰。
有時
[003-0316a] 鬧市頭邊過。
到處文明賀聖朝向。」
僧問如何是奉。師曰。背時作麼生。
。
大慧云。奉乃承奉也。如人奉尊長。先致敬而後承奉。向乃功勳之所立。纔向即有承奉之義。
答曰背時作麼生。謂此事無間斷。奉時既爾。而背時亦然。言背即奉之義。蓋奉背皆功勳也。
「 淨洗濃粧為阿誰。
子規聲裏勸人歸。
百草落盡啼無盡。
更向亂峯深處啼奉。」
僧問如何是功。師曰。放下鋤頭時作麼生。
。
大慧云。功即用也。答放下鋤頭時作麼生。把鋤頭是用。放下鋤頭是無用。洞山之意謂用與無用皆功勳也。
「 枯木花開劫外春。
倒騎玉象趁麒麟。
而今高隱千峯外。
月皎風清好日辰功。」
僧問如何是共功。師曰。不得色。
大慧云。共功時作麼生。謂法與境敵。答不得色。乃法與境不得成一
色。正用時是顯箇無用底。無用即用也。若作一色是十成死語。洞山宗旨語忌十成。故曰不得色。乃活語也。
「 眾生諸佛不相侵。
山自高兮水自深。
萬別千差明底事。
鷓鴣啼處百花新共功。」
僧問如何是功功。師曰。不共。
大慧云。功功時作麼生。謂法與境皆空。謂之無功用大解脫。故曰不共乃無法可
共。不共之義。全歸功勳邊。如法界事事無礙是也。爾面前無我。我面前無爾。所以夾山道。此間無老僧。目
前無闍黎是也。如是此之說。皆趣向承奉。於日用四威儀內。成就世出世間。無不周旋。謂之功勳五位。
「 頭角纔生已不堪。
擬心求佛好羞慚。
迢迢空劫無人識。
肯向南詢五十三功功又云既說功勳五位。乃云。爾道。他古人意果如是乎。若只如此。有甚奇特。只是口傳心授底葛藤。既不如是目古人意畢竟作麼生。」
翠巖宗
僧問翠巖宗。如何是轉功就位。巖云。撒手無
依全體現。扁舟漁父宿蘆花。
如何是轉位就功。巖云。半夜嶺頭風月靜。一
[003-0316b]
聲高樹老猿啼。
如何是功位齊彰。巖云。出門不踏來時路。
滿目飛塵絕點埃。
如何是功位俱隱。巖云。泥牛飲盡澄潭月。石
馬加鞭不轉頭。
曹山五位君臣圖頌并序
夫正者。黑白未分。朕兆未生。不落諸聖位也。
偏者。朕兆興來。故有森羅萬象隱顯妙門也。
「
此事不為奇。
積代簪纓者。
休言落魄時。」
「
明正在君臣。
未離兜率界。
烏雞雪上行。」
「 ⊙焰裏寒氷結。
楊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
木馬逐風嘶。」
「 ○王宮初降日。
玉兔不能離。
未得無功旨。
人天何太遲。」
「 ●渾然藏理事。
朕兆卒難明。
威音王未曉。
彌勒豈惺惺。」
五位功勳圖
一作未分時
⊙正中來未生隱棲 君視臣 功 無句有句
○兼中至化生神用 臣向君 共功 各不相干
●兼中到內生不出 君臣合 功功 不當頭
石霜諸答五位王子
如何是誕生王子 答云。貴裔非常種。天生
位至尊。
如何是朝生王子 答云。白衣為足輔。直指
[003-0316c]
禁庭中。
如何是未生王子 答云。修途方覺貴。漸
進不知尊。
如何是化生王子 答云。正威無比況。神
用莫能儔。
如何是內生王子 答云。重幃休勝負。金殿
臥清風。
大慧云。以二分黑一分白圈子。為正中偏。却來白處說黑底。亦不得犯著黑字。犯著黑字即觸諱矣更引。洞山頌云。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謂能回互只言三更三更是黑。初夜是黑。月明前是黑不言黑而言三更初夜月明前。是能回互不觸諱。以兩分
白一分黑圈子。為偏中正。却來黑處說白底。而不得犯白底消息云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不言明與白。而
言失曉與古鏡。是能回互明與白字。而不觸諱。蓋失曉是暗中之明。古鏡亦是暗中之明。老婆頭白。不說白而言老婆白在其中矣能回
互白字故也 。正中來頌之正中來無中有路隔塵埃或云出塵埃。謂凡有言句。皆無中唱出。便自挾妙了也。無不從正
位中來。或明或暗。或至或到。皆妙挾通宗。凡一位皆具此五事。如掌之五指。無少無剩 。兼中至
謂兼黑兼白。兼偏兼正而至。何謂至。如人歸家未到而至。別業乃在途為人邊事。亦能回互。妙在體前 又
云。兼中到謂兼前四位。皆挾妙而歸正位。謂之折合歸來炭裏坐。亦是說黑處而回互黑字。不道黑而言炭又云
舉曹山了即曰。說理說事。教有明文。教外單傳直指之道。果如是否。若果如是。討甚好曹山耶。
五位王子石霜諸出題 悟本頌
誑生內紹嫡生 。正位根本智儲君太子也
「 天然貴胤本非功不假修證本自圓成
德合乾坤育勢隆本自尊貴中來
[003-0317a]
始末一朝無雜種本無雜念
分宮六宅不他宗六根權以一機軸也
上和下睦陰陽順前後一際
共氣連枝器量同始終無二
欲識誕生王子父須知向上更有一人在
鶴沖霄漢出銀籠千聖不傳」
朝生庶生 宰相之子 已落偏位 涉大功勳 亦云外紹臣種
「 苦學論情世莫群有修有證
出來凡事已超倫然有修有證。本自尊貴中來
詩成五字三冬雪染污不得
筆落分毫四海雲不守住
萬卷積功彰聖代大功修證
一心忠孝輔明君知有向上人。始得奉重
鹽梅不是生知得修證還同
金榜何勞顯至勳不假修證。不待功勳」
末生有修證 將軍位
「 久棲巖壑用工夫有修有證
草榻柴扉守志孤直受不待功勳。一塵不染
十載見聞心自委方全肯重
一身冬夏衣縑無赤洒洒輥轆轆
澄凝含笑三秋思一塵不染
清若高名上哲圖學者可以為王尊貴之事
業就高科酬志極本業成就
比來臣相不當途雖然如是。功勳不犯」
化生借位明功 群臣位
「 傍分帝位為傳持分佛列祖
萬里山河布政威正令當行
紅影日輪凝下界從尊貴中來也
碧油風冷暑炎時正布威時。誰敢犯令
[003-0317b]
高低豈廢尊卑奉知有底始解奉重
五袴蘇途遠近知謂塗炭
妙印手持煙塞靜誰敢當頭
當陽那肯露纖機始終功勳不犯」
內生內紹 根本同出 誕生同
「 九重密處復何宣無言無說正令當行
挂弊由來顯妙傳曲為今時
祇奉一人天地貴奉重內生王子父
從他諸道自分權雖然六處用。要在一機軸
紫羅帳合君臣隔入他無異相。體去同一國
黃閤簾垂禁制全天下皆成正令當行
為汝方隅官屬戀正是幻生子
遂將黃葉止啼錢不免權此問」
善權智頌
誕生
「 貴胤生時輪擬空。
玎璫玉佩處東宮。
月堂轉側朝君父。
直扣堯階却借功。」
朝生
「 學問詩書德行全。
金門投策紫微班。
台星不自離蓑釣。
那得寅昏奉聖顏。」
末生
「 貧來今日極清虛。
悲喜寥寥一物無。
便欲升為九包鳳。
依稀雲樹月巢孤。」
化生
「 帝命傳來下九天。
禁城中外化親宣。
回途復妙持金印。
正令曾無一字傳。」
內生
「 鳳勢龍驤大丈夫。
天然尊貴六宮殊。
苔封寶殿無人侍。
造次凡眸識得無。」
永嘉欽功勳五位
「 到處相逢元不識。
有時不識却相逢。
師襄無目還如見。
師曠能聰恰似聾向。」
「 金針密密綉鴛鴦。
錦縫綿綿玉線長。
挂向春園人不識。
引他蜂蝶過來忙奉。」
「 顏生陋巷不堪憂。
終日如愚樂自繇。
謾說坐忘為益矣。
累他尼父一場愁功。」
「 淮南道士著真紅。
勿謂情忘色是空。
醮罷玉壇移斗柄。
步虛一曲對春風共功。」
「 漢高初起沛豐間。
三尺龍泉帝業安。
待得叔孫成禮樂。
元來不共汝同盤功功。」
寂音說王種內紹外紹新續
寂音曰。此如唐郭中令李西平。皆稱王。然非
有種也。以懃勞而致焉。高祖之秦王明皇
之肅宗。則以生帝王之家皆有種。非以勳勞
而致者也。謂之內紹者。無功之功也。先聖
貴之謂之外紹者。借業而然。故又名曰
借句。曹山章禪師偈略曰。妙明體盡知傷觸。
力在逢緣不借中。雲居覺禪師曰。頭頭上
了物物上通。只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
將知。尊貴一路自別。
曹山章三種墮
曹山云。凡情聖見是金鎖玄路。直須回互。夫
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二
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問曰。披毛
[003-0318a]
戴角是什麼墮。章曰是䫫墮。問不斷聲色是
什麼墮。曰是隨墮。問不受食是什麼墮。曰是
尊貴墮。。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䫫墮。
知有而不礙六塵。是隨墮。維摩曰。外道六師
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食
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門頭見聞覺知
。只不被他染污將為墮。且不是同也。
明安曰。此三語須明得轉位始得。一作水牯
牛是䫫墮。曰是沙門轉身語。是異䫫中事。
若不曉此意即有所滯。直是要伊一念無私
即有出身之路。大珠和尚因維摩座主問。經
云。彼外道六師等是汝之師。汝師所墮。汝亦
隨墮。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
道。謗於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
若如是乃可取食。今請。禪師明為解說。
珠曰。迷徇六者號之為六師。心外求佛名為
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生心受供墮三惡
道。汝若能謗於佛者。是不著佛求。毀於法者。
是不著法求。不入眾數者。是不著僧求。終不
得滅度者。智用現前。若有如是解者。便得
法喜禪悅之食 二曰。不斷聲色是隨墮曰。
以不明聲色故隨處墮。須向聲色裏有出身之
路。作麼生是聲色外一句。乃云聲不自聲。色
不自色。故云不斷。指掌當指何掌也 三
曰。不受食是尊貴墮曰。須知那邊了。却來
者邊行履。若不虛此位。即坐在尊貴。
正命食新續
寂音曰。瑜伽師地論曰。死有三種。謂壽盡故。
福盡故。不避不平等故。當知亦是時非時死。
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無記心。云何壽盡故死。
[003-0318b]
猶如有一隨感。壽量滿盡故死。此名時死。云
何福盡故死。猶如有一資具缺故死。云何不
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說九因九緣。未盡壽
而死。何等為九。謂食無度量。食所不宜。
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醫藥。不
知於己。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此名
非時死。即以是觀之。乃知時而食。即不枉
死名正命食。黃檗曰。今時才出眾來者。只
欲多知多解。廣求文義。喚作修行。不知多知
多解番成壅塞。唯多與兒酪乳。消與不
消。都總不知。三乘學道人皆此樣。盡名食不
消。食不消者。所謂知解不消。皆為毒藥。盡去
生滅邊收。真如之中。無此事故。以此知。曹山
貴正命食立三墮。
不斷聲色墮隨墮尊貴墮新續
寂音曰。維摩經為壞和合相故。應取揣食。為
不受故。應取彼食。以空聚想入於聚落。所見
色與盲等。所聞聲與響等。所嗅香與風等。所
食味不分別。受諸觸如智證。知諸法如幻相。
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生。今則無滅。此不斷
聲色墮所由立也 又曰。須菩提不見佛不
聞法。彼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師
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此隨墮之所由立
也 又曰。謗於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
滅度。汝如是。乃可取食。此尊貴墮之所
由立也。即曾觀曹山。其自比六祖無所
愧。以其蕩聖凡之情有大方便。南泉曰。三世
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乃云不如曹山
止立一墮字耳。
寂音三種墮頌
「 紛然作息同。
銀盌裏盛雪。
若欲異牯牛。
與牯牛何別。
䫫。」
「 有聞皆無聞。
有見元無物。
若斷聲色求。
木偶當成佛隨。」
「 生在帝王家。
那復有尊貴。
自應著珍御。
顧見何驚異尊貴。」
百丈端三種墮頌并總頌
「 著起破襴衫。
脫下娘生袴。
信步入荒草。
忘却長安路䫫秦樓歌夜月。
魏闕醉春風。
家國傾亡後。
鄉關信不通隨獨坐孤峯頂。
輪蹄絕往還。
可憐一雙足。
曾不到人間尊貴雲不戀青山。
鏡不寵妍醜。
未透鬼門關。
隨處成窠臼總。」
一披毛戴角隨䫫自在
「 頭角混泥塵。
分明露此身。
綠楊芳草岸。
何處不稱尊。」
二見色聞聲隨處自在
「 猿啼霜夜月。
花笑心園春。
浩浩紅塵裏。
頭頭是故人。」
三禮絕百僚尊貴自在
「 畫堂無鎖鑰。
誰敢跨其門。
莫怪無賓客。
從來不見人。」
總頌
「 昨夜荒村宿。
今朝上苑遊。
本來無位次。
何處覓蹤由。」
三種滲漏
洞山謂曹山曰。吾在雲巖先師處。親印寶鏡三
昧。事窮的要。今付受汝。汝善護持。無令斷
絕。遇真法器。方可傳委。直須祕密。不得彰
露。恐屬流布。喪滅吾宗。夫末法時代人多乾
慧。若要辨認向去之人真偽。有三種滲漏。
當機直須具眼。
一見滲漏。謂機不離位墮在毒海。
。
明安云。為見滯在所知。若不轉位坐在一
色。所言滲漏者。只是可中未盡善。須辨來蹤
始得相續玄機妙用。
二情滲漏。謂智常向背。見處偏枯。
明安云。為情境不圓滯在取舍。前後偏枯鑒
覺不全。是識浪流轉。途中邊岸事一作途中未及邊岸事
直須句句離二邊不滯情境。
三語滲漏。謂體妙失宗機昧終始學者濁智
流轉不出此三種。
明安云。體妙失宗者。滯在語路句失宗旨。機
昧終始者。謂當機暗昧。只在語中宗旨不圓。
句句須是有語中無語。無語中有語。始得
妙旨密圓也。
泐潭照三滲漏頌
「 天下溪山絕勝幽。
誰能把手共同遊。
回頭忽聽杜鵑語。
笑指白雲歸去休見。」
「 昔年曾作參玄客。
遍扣玄關窮要脈。
更闌墨汁污皂衫。
說向他人口門窄情。」
「 木人嶺上輕開口。
石女溪邊暗點頭。
堪笑當年李太白。
夜來還宿釣漁舟語。」
洞山三路接人
僧到夾山。山問。甚麼處來。曰洞山。夾山
云。洞山有何言句。示徒曰尋常教學人三路學
。夾山云。何者三路。曰玄路鳥道展手
。山云。實有此語否曰實有山云。軌
持千里鈔林下道人悲。浮山圓鑑云。不因
黃葉落。爭知是一秋或曰。尊宿舉論而曰。軌持千里鈔。林下道人孤。或曰。軌
持千里鉢。林下道人孤。
曹山三種綱要頌
「 金鍼雙鎖備。
挾路隱全該。
寶印當空妙。
重重錦縫開敲倡俱行。
交互明中暗。
功齊轉覺難。
力窮忘進退。
金鎖網鞔鞔金鎖玄路。
理事俱不涉。
回照絕幽微。
背風無巧拙。
電火爍難追理事不涉。」
明安三句
師一日示眾云。吾有三句。平常無生句。
妙玄無私句。體明無盡句。時有僧問。如何是
平常無生句。師云。白雲覆青山。青山頂不露
。如何是妙玄無私句。師云。寶殿無人不
侍立。不種梧桐免鳳來。如何是體明無盡句。
師云。手指空時天地轉。回途石馬出紗籠。
琅瑘答三句海印信答附
瑯瑘云山僧昨日因禪人請益郢州大陽和尚三句語山僧昔曾奉侍巾瓶來今日不可不報答他大陽和尚去也。山僧亦有三句語
。如何是平常無生句。瑘云。言前無
的旨。句下絕追尋。印云三脚蝦蟆吞巨鰲。
如何是妙玄無私句。琊云。金鳳不棲無影
樹。玉兔何曾下碧霄。印云。白雲覆青山。
如何是體明無盡句。琊云。三冬枯木秀。九
[003-0319c]
夏雪花紅。印云。須彌頂上浪滔天。
琊云。將此三轉語。供養大陽和尚雖然如此又不可辜負我。
曹山四禁語或謂投子語
「 莫行心處路。
不挂本來衣。
何須正任麼。
切忌未生時。」
門風偈芙蓉楷頌 自得暉頌
妙唱不干舌
「 (一)剎剎塵塵處處談。
不勞彈指善財參。
空生也解通消息。
花雨巖前鳥不[啣-止+山]芙蓉。」
「 (六)如如寂滅自無情。
一句從來本見成。
舌運廣長元不間。
雪峯相見望州亭自得。」
「 古佛巍巍體廣長。
交光絲網剎塵彰。
也知不費娘生舌。
巖桂庭花善舉揚古德。」
死蛇驚出草
「 (二)日炙風吹草裏埋。
觸他毒氣又還乖。
暗地若教開死口。
長安依舊絕人來芙蓉。」
「 (七)金鞭遙指玉堂寒。
驚起將軍夜出關。
三尺鏌鎁清四海。
攙槍一掃絕癡頑自得。」
「 死蛇打殺露霜牙。
無底籃盛臭莫加。
既是善呼須善遣。
觸他毒氣喪渾家古德。」
解針枯骨吟
「 (三)死中活得是非常。
密用他家別有長。
半夜髑髏吟一曲。
氷河紅焰却清涼芙蓉。」
「 (八)宮漏沈沈夜色深。
燈殘火盡絕知音。
木人位轉玉繩曉。
石女夢回霜滿襟自得。」
「 功齊功化旨何深。
豈使膏肓便陸沈。
父子不傳真祕訣。
解針枯骨作龍吟古德。」
銕鋸舞三臺
「 (四)不落宮商調。
誰人和一場。
伯牙何所措。
此曲舊來長。」
「 (九)銕牛無角臥山坡。
鞭起如飛見也麼。
鬧市橫騎人不會。
擡眸鷂子過新羅自得。」
「 乾闥婆王鼓似雷。
靈山獻樂未空回。
海波洶洶須彌震。
何妨銕鋸舞三臺古德。」
古今無間宏智語洎諸家語。不見有古今無間之題。獨芙蓉有此頌
「 (五)一法元無萬法空。
箇中那許悟圓通。
將謂少林消息斷。
桃花依舊笑春風。」
自得暉五轉位頌古德立題
匣裏青蛇吼
「 (十)寶劍橫斜天欲曉。
洗清魔佛逼人寒。
匣中隱隱光生處。
衲子徒將正眼看。」
金針去復來
「 (十一)清虛大道長安路。
往復何曾有間然。
暗去明來鋒不露。
渠儂初不墮中邊。」
秦宮映膽寒
「 (十二)巖房闐寂冷如氷。
妙得冥符虛處靈。
轉側依亡功就位。
回頭失却楚王城。」
五天銀燭輝
「 (十三)五天皎皎玉輪孤。
一點光分鑑五湖。
闊
[003-0320b] 步却來遊幻海。
十方沙界大毘盧。」
深巖藏白額
「 (十四)白額藏巖烟霧昏。
異中來也自驚群。
草深直下無尋處。
觸著輕輕禍到門。」
汾陽頌曹洞機汾陽
「 (十五)樓閣千家月。
江湖萬里秋。
蘆花無異色。
白鳥下汀洲。」
古德宗旨頌古德
「 (十六)洞下門庭事理全。
白雲巖下莫安眠。
縱饒枯木生花去。
反照荒郊不直錢。」
古德分三種功勳新增
正位一色
「 無影林中鳥不棲。
空階密密向邊遲。
寒巖荒草何曾綠。
正坐堂堂失路迷。」
大功一色
「 白牛雪裏覓無蹤。
功盡超然體浩融。
月影蘆花天未曉。
靈苗任運剪春風。」
今時一色
「 髑髏識盡勿多般。
狗口纔開落二三。
日用光中須急薦。
青山只在白雲間。」
宏智四借頌
借功明位
「 十七蘋末風休夜正央。
水天虛碧共秋光。
月舡不犯東西岸。
須信篙人用意良。」
借位明功
「 十八六戶靈通路不迷。
太陽影裏不當機。
縱橫妙展無私化。
恰恰行從鳥道歸。」
借借不借借
「 十九識盡甘辛百草頭。
鼻無牽纏得優游。
不
[003-0320c] 知有去成知有。
始信南泉喚作牛。」
全超不借借
「 二十霜重風嚴景寂寥。
玉關金鎖手慵敲。
寒松晝夜無虛籟。
老鶴移棲空月巢。」
曹洞門庭
曹洞宗者。家風細密言行相應。隨機應物。
就語接人。看他來處。忽有偏中認正者。忽有
正中認偏者。忽相兼帶。忽同忽異。示以偏
正五位。四賓主功勳五位。君臣五位。王子五
位。內紹外紹等事。偏正五位者。正中偏。體
起用也。偏中正。用歸體也。兼中至。體用
位至也。兼中到。體用俱泯也。四賓主。不同
臨濟。主中賓。體中用也。賓中主。用中體也。
賓中賓。用中用。頭上安頭也。主中主。物我雙
忘。人法俱泯。不涉正偏位也。功勳五位者。明
參學功位至於非功位也。君臣五位者。明有
為無為也。王子五位者。明內紹本自圓成。外
紹有修有證也。大約曹洞宗風。不過體用
偏正賓主。以明向上一路。要見曹洞麼。佛祖
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無機。
要訣山堂
新豐一派荷玉分流。始因過水逢渠。妙見無
情說法。當今不觸。展手通玄。列五位正偏。分
三種滲漏。夜明簾外。臣退位以朝君。古鏡臺
前。子轉身而就父。雪覆萬年松徑。夜半正明。
雲遮一帶峯巒。天曉不露。道樞綿密。智域囦
深。默照空劫已前。湛湛一壺風月。坐徹威音
那畔。澄澄滿目烟波。不萌枝上花開。無影
樹頭鳳舞。機絲不掛。箇中雙鎖金針。文彩
[003-0321a]
縱橫裏許暗穿玉線。雙明唱起。交鋒處知有
天然。兼帶忽來枯木上。誰能作主不存正
位。那守大功。及盡今時。寧留尊貴。截斷情
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叶全該。歷歷䫫
中混跡。平懷常實。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
功勳。來去了無變易。欲使異苗翻茂。貴在
深固靈根。若非柴石野人。爭見新豐曲子柴石野人
浮山圓鑑之別號也。
古德綱宗頌
「 荊棘叢林三二五。
烟雲罩徑孰能尋。
烏雞冐雨衝陽焰。
赤蝀穿樓和啞啞當音厄笑語聲。易曰笑言啞啞。赤蝀穿樓和啞音。此無語中有語也。人多作瘖啞之啞非也音。
廣澤蘆花藏雪密。
垂綸釣艇弄灣深。
當軒黯黯無秦鏡。
散髮斜眉下翠岑。」
寶鏡三昧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護。
銀盃盛雪。明月藏鷺。䫫之弗齊。混則知處。
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背
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污。夜半
正明。天曉不露。為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
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
渠不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
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必得物。語
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
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
雙舉。通宗通途。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
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節寂然昭著。
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今
有頓漸。緣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矩。宗通
[003-0321b]
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係駒伏鼠。先
聖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
想滅肯心自許。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
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
劣。寶儿珍御。以有驚異。黧奴白牯羿以巧
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預。木人方
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臣奉於
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
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人天眼目卷之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