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81 人天眼目-宋-智昭 (T@JIA)




人天眼目卷之二



汾陽四句東山空 東林總 慈明 語附



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句。師云。汝是行脚僧。
東山空云。金剛杵打鐵山摧。東林總云。無底鉢盂光
炟赫。慈明圓云。一刀兩段。


如何是驗衲僧句。師云。西方日出卯。東山空
云。嶽陽船子洞庭波。東林云。天台楖𣗖黑𥻘
𥻘。慈明云。寒山拾得。


如何是正令行時句。師云。千里持來呈舊
面。東山云。夜叉屈膝眼睛黑東林云。戴盆屧履
三千里。慈明云。來千去萬。


如何是定乾坤句。師云。北俱盧洲長粳米。
食者無貪亦無嗔一作無貪亦無嗔東山云。經來白
[002-0307a]
馬寺。僧到赤烏年。東林云。人間天上一般春。
慈明云。天高海濶。師復云。將此四句語。驗天下
衲僧大愚芝云。仔細思量。將此四句。被天下衲僧勘破。大慧云。諸人要識大愚麼。三年
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三種師子



浮山圓鑑示眾云。汾陽有師子句。其師子有
三種。一超宗異目。二齊眉共躅。三影響音聞。
若超宗異目。見過於師。方為種草
。若齊眉共躅。。減師半德不堪傳授。若影
響音聞。狐狼猥執異類䫫何分。所以先聖付
囑云。若當相見。切須子細窮勘。不得鹵莽。恐
誤後人方印可也。


汾陽三訣



汾陽示眾云。汾陽有三訣。衲僧難辨別。更擬
問如何。柱杖驀頭楔。時有僧問。如何是三訣。
師便打。僧禮拜。師云。為汝一時頌出。


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詮。雲綻青
天月。


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却
眼中楔。


第三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地用
鑌銕。


慈明圓頌



第一訣。大地山河泄。維摩才點頭。文殊
便饒舌。


第二訣。展拓看時節。語默豈相干。夜半秋
天月。


第三訣。遠路難登涉。陸地弄舟船。眼中
藏日月。
[002-0307b]


法昌遇頌



第一訣。袖裏三斤鐵。忽遇病維摩。拈起
驀頭楔。


第二訣。六月漫天雪。無處避炎蒸。渾身
冷如銕。


第三訣。八字無兩[白-日]。胡僧笑點頭。眼中重
著屑。


東山簡頌



 第一訣。真卓絕。手把黃金槌。敲落天邊月。


 第二訣。難辨別。琉璃枕上凹。瑪瑙盤中凸。


 第三訣。最超絕。花木四時春。庭臺千古月。


安住京頌



 第一訣。針頭削鐵。穿耳胡人。當門齒缺。


 第二訣。殺人見血。啞子忍痛。無處分雪。


 第三訣。陽春白雪。水底桃花。山頭明月。


如何是第一訣。古德云。珊瑚枝枝撐著月。


如何是第二訣。古德云。萬里一條銕。


如何是第三訣。古德云。百草頭邊俱漏泄。


汾陽三句



師上堂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
師云。嘉州打大像。


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云。陜府銕牛。


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云。西河弄師子。


師云。若人會得此三句。已辨三要三玄。更有三
要語在。切須薦取。


翠巖真答三句



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句。師云。千日斫柴
一日燒。


如何是學人轉身句。師云。一堵牆百堵
[002-0307c]
調如何是學人親切句。師云。渾家送上渡
頭船。


汾陽十八問



師云。大意除實問默問難辨。須識來意。
餘者總有時節。言說淺深相度祗應。不得妄
生穿鑿。彼此無利益。雖是善因。恐招惡果。
切須子細。


請益問 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
佛。趙州云。殿裏底。


呈解問 僧問龍牙。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時如
何。牙云。合如是。


察辨問 僧問臨濟。學人有一問。却在和尚處時
如何。濟云。速道速道。僧擬議。濟便打。


投機問 僧問天皇。疑情未息時如何。皇云。守
一非真。


偏僻問 僧問芭蕉。盡大地是箇眼睛。乞師指
示。蕉云。貧人遇餿飯。


心行問 僧問興化。學人皂白未分。乞師方便。
化隨聲便打。


探拔問 僧問風穴。不會底人。為什麼不疑。
穴云。靈龜行陸地。爭免曳泥蹤。


不會問 僧問玄沙。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
箇入路。沙云。還聞偃溪水聲否。僧云聞。沙
云。從這裏入。
[002-0308a]


擎戴問 僧問老宿。世智辨聰。不要拈出。
還我話頭來。宿拈棒便打。


置問問 僧問雲門。瞪目不見邊際時如何。門
云鑒。


故問問 僧問首山。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甚麼
不識。山云識。


借事問 僧問風穴。大海有珠。如何取得。穴云。罔
象到時光燦爛。离婁行處浪滔天。


實問問 僧問三聖。學人只見和尚是僧。如何是
佛是法。聖云。是佛是法。汝知之乎。


假問問 僧問徑山。者裏是殿裏底。那箇是佛。
山云。這箇是殿裏底。


審 僧問祖師。一切諸法。本來是有。如何
是無。師云。汝問甚分明。何勞更問吾。


徵問問 僧問睦州。祖師西來當為何事。州云。爾
。為何事。僧無語。州便打。


明 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
外道讚歎云。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


默 外道到佛處無言而立。佛云。甚多。


凡有參學偏僻言問。或蓋覆將來。辨主
家眼目。或呈知見。擎頭戴角。一一識之。盡
皆打得。只為當面識破。或貶或剝似鑑臨
臺。是何精魅可現。何故狐狸難隱本形
者也。


浮山九帶名法遠



師每於示眾之際。遍舉宗門語句。而學
者編集。乞師名之。師因類聚。目曰佛
禪宗教九帶集。蓋擬班固九流之作。
[002-0308b]


佛正法眼帶



夫真實之理。證成法身。照用之功。作為報土。
諸佛之本因既是祖師之洪範亦然。五部分
宗。萬派之精藍碁布。一燈傳焰。十方之法
席鱗差。又華嚴經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
槃。昔日靈山會上。世尊拈起一枝華以青蓮目普視四
眾。無人能領解密旨唯大迦葉。破顏微笑領解佛旨。
經云。佛告大迦葉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
心。付囑於汝。汝當流布勿令斷絕。又臨般涅
槃告阿難言。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告優波離
言。一切戒律。汝當受持一作受持付大迦葉偈云。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
何曾法。於是大迦葉。持佛袈裟。於雞足山中。
入寂滅定。古德著語云。鳥棲無影樹。
花發不萌枝。四海波濤闊。一輪明月天


大圓智頌



「 佛正法眼。
 迦葉親聞。
 祖禰不了。
 殃及兒孫。」



大慧杲頌



「 迢迢空劫不能拘。
 佛眼何曾識得渠。
 妙體本來無位次。
 正因那得有規模。
 太虛寥廓塵埃淨。
 智鑒圓明物象殊。
 從此華山千萬朵。
 任他潘郎倒騎驢。」



佛法藏帶



夫三乘教外。諸祖別傳。萬象之中。逈然獨露。
纖塵未諦。阻隔關山。擬議差殊。千生萬劫。
三賢未曉。十聖那知。截斷眾流。如何湊泊。聖
人曲垂方便捨萬物而不遺已。雕刻眾形而無功。而
況如來藏乎。謂藏者。該括三世過現未來
諸佛法藏。其間有大小二乘。小乘教謂聲聞緣
[002-0308c]
覺。大乘教與三藏經律論名為三藏其藏通攝一切法藏於中教分為八藏兼有三乘其藏謂五教三乘謂資人天二乘


。然則教分名數。依根所立。
不離一乘。法華經曰。於一乘道分別說三。又
曰。尚無二乘。何況有三。經曰。唯此一事
實。餘二即非真。明知是依根立權。如華嚴經
說。如來藏以法界為體。如來藏無前後際。無
成壞法。無修證位。絕對義相。所以文殊偈
曰。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
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聖人說了義
不了義。並是依根安立。諸佛隨宜所說意趣
難解。三藏五乘各有宗旨。於一乘道論圓頓
半滿。並乃權立。惟華嚴一經。以法界為體
量。佛與眾生同共一體。本無修證。本無得
失。無煩惱可斷。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
平等古德著語云。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古㵎寒泉涌。青松雪後凋


大圓頌


[002-0309a]


「 吾佛法藏。
 撈摝眾生。
 百千三昧。
 彈指圓成。」



大慧頌



「 十方遍攝了無遺。
 三際全收在此時。
 聖號凡名同一舌。
 劣形殊相沒多岐。
 家家門外長安道。
 處處窟中師子兒。
 打破淨瓶無一事。
 杜鵑啼在百花枝。」



理貫帶



夫聲色不到。語路難詮。今古歷然。從來無間。
以言顯道。曲為今時。竪拂揚眉。周遮示誨。天
然上士。豈受提撕。中下之機。鉤頭取則。投機
不妙。過在何人。更若躊躇。轉加鈍置。理貫
帶者。即正位也。其正位中。而無一法空
同實際。其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古德著語云。眾角雖多一麟足矣。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大圓頌



「 理貫全收。
 萬派同流。
 毘盧華藏。
 物物頭頭。」



大慧頌



「 真理何曾立一塵。
 呼為正位早疎親。
 烏雞半夜鳴何處。
 枯木花開劫外春。
 信手垂慈常利物。
 擬心執著已乖真。
 君看鶴樹泥洹日。
 曾舉雙趺示眾人。」



事貫帶



夫日月照臨不到。天地蓋覆不著。劫火壞時
彼常安。萬法泯時全體在。隨流不變。閙處常寂
。一道恩光。阿誰無分。經云。剎
說眾生說。三世一時說古德著語云。覓火和烟得。檐泉帶月
歸石長無根樹。山含不動雲


大圓頌



「 事貫萬有。
 纖塵不漏。
 萬象森羅。
 全機無咎。」


[002-0309b]


大慧頌



「 轉處孤明萬事休。
 隨緣得旨復何求。
 群生造化乘斯力。
 一道冷光觸處周。
 即事即真無剩法。
 全心全佛有來由。
 填溝塞壑無人會。
 可笑騎牛更覓牛。」



理事縱橫帶



夫觸目是道。佛事門中。絕跡無私。通貫實際。
圓融事理。運用雙行。器量堪任。隨機應赴。
門風露布。各在當人。建立宗乘。強生枝節。出
門問路。指東畫西。歷劫頑嚚。如何扣發古德著語
云。針鋒頭上翻筯斗。紅爐焰裏碧波生。猿抱子歸青嶂裏。鳥啣花落碧巖前


大圓頌



「 理事蹤橫。
 照用齊行。
 者邊那邊。
 日午三更。」



大慧頌



「 塵塵實際本和融。
 舉體全該理事同。
 應物行權無定法。
 隨緣立理絕羅籠。
 竿頭有路通車馬。
 棒下無生觸祖翁。
 出沒縱橫全體用。
 夕陽西去水流東。」



屈曲垂帶



夫垂者。聖人垂機接物也。屈曲者。脫珍御服。
著弊垢衣也。同安云。權挂垢衣云是佛。却
裝珍御復名誰。珍御服名不出世。弊垢衣名出
世。僧問石門徹和尚曰。雲光法師為甚麼。却
作牛。徹云。陋巷不騎金色馬。回來却著
破襴衫。聖人成佛後。却為菩薩。導利眾生。是
名不住無為不盡有為矣。文殊師利問維摩詰
云。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云。菩薩行於非
道。是名通達佛道古德著語云。慈雲普覆無邊際。枯木無花爭奈何。宛轉是非成
曲直。箇時消息解通風

[002-0309c]


大圓頌



「 屈曲垂慈。
 棒喝齊施。
 覆藏密旨。
 少室靈枝。」



大慧頌



「 不裝珍御示初機。
 出世權披弊垢衣。
 細路屈盤連夜過。
 故鄉迢遞幾時歸。
 垂絲千尺鉤還曲。
 利物多方語帶悲。
 休戀長安風物好。
 得便宜是落便宜。」



妙叶兼帶



汝州風穴和尚示眾云。夫參學眼目。臨機直
須大用現前。莫自拘於小節。設使言前薦得。
猶是滯殼迷封。縱饒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
見。勸汝諸人。應是從來依他作解。明昧兩
岐。凡聖疑情。與爾一時掃却。直教箇箇如師子
兒哮吼一聲。壁立萬仞。誰敢正眼覷著。覷著
則瞎却爾眼古德著語云。一句曲含千古韻。萬重雲障月來初。垂絲千尺意在深潭


大圓頌



「 妙叶真機。
 境物如如。
 是凡是聖。
 無欠無餘。」



大慧頌



「 擡搦由來作者知。
 箇中一字兩頭垂。
 同生同死何曾曉。
 雙放雙收舉世疑。
 照膽蟾光沈碧漢。
 拍天滄海浸須彌。
 聞韶忘味有餘樂。
 方識詩人句外馳。」



金鍼雙鎖帶



夫雞足分燈之後。少林傳芳以來。各闡玄風。
互興佛事。若憑言詮為據。斷滅法門。更或
造作修功一作更或功行修持平沈先聖。頭頭顯露。物
物明真。不用躊躇。直須便道古德著語云。風吹南岸柳。雨打北
池蓮。白鷺下田千點雪。黃鶯上樹一枝花


大圓頌


[002-0310a]


「 金鍼雙鎖。
 全心印可。
 有句無句。
 千花萬朵。」



大慧頌



「 突出全機理事玄。
 東村王老夜燒錢。
 等閑得路明如日。
 舉步回頭直似弦。
 玄要並行無別語。
 機緣纔兆不堪傳。
 從來大道無拘束。
 信手拈來百事全。」



平懷常實帶



洛浦和尚示眾云。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
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諸人道。任從天
下樂欣欣。我獨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貼在額頭上如龜負圖。自
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趨霄漢。以何期。
直須旨外明宗。莫向言
中取則。是以。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
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僧問南泉。如何是
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其如達平常是道者。見山
即是山。見水即是水。信手拈來。無可
不可。設使風來樹動。浪起船高。春生夏長。秋
收冬藏。有何差異。但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邊方寧靜。君臣道合。豈在麒麟出現鳳凰來
儀。方顯祥瑞哉。但得理歸真道事乃常實。
無聖可求無凡可捨。內外平懷。泯然自合。
所以諸聖語言。不離世諦。隨順世間。會則途
中受用。不會則世諦流布古德著語云。長因送客處。憶得別家時


大圓頌



「 平懷常實。
 事圓理畢。
 露柱燈籠。
 無得無失。」



大慧頌



「 更無回互本圓成。
 覿面無私一體平。
 水上東山行不住。
 火中木馬夜嘶鳴。
 人間但見浮雲白。
 天外常看列岫橫。莫謂平常心是道。
 擬
[002-0310b] 心已在銕圍城。」



浮山云。若據圓極法門。本具十數。今此九帶。
已為諸人說了。更有一帶。還見得
麼。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却請出來對眾說看。說
得分明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不
親切。說不相應。唯依吾語而為己解。則
名謗法。。諸人到此如何。眾
無語師叱之而去。


黃龍三關佛手驢脚生緣



師問隆慶閑禪師云。如何是汝生緣處
。對云。早晨喫白粥。至
今又覺饑。又問。我手何似佛手。對云。月
下弄琵琶。又問。我脚何似驢脚。對云。鷺鷥
立雪非同色。師每以此三語。問學
者。莫能契其旨。天下叢林目為三關脫有酬者師無可否斂目危坐人莫涯其意延之。
又問其故。師云。已過關者。掉臂徑去。安知
有關吏。從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復
自頌。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
出。當處超佛超祖。


我脚驢脚並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雲收日卷
。方知此道縱橫。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
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喫趙州茶。


蘆山旻古佛語錄云。昔見廣辨首座收南禪師親筆三關頌。諷誦無遺。近見諸方語錄。不全。又多訛舛。故
茲注破


真淨文頌



「 我手何似佛手。
 翻覆誰辨好醜。
 若非師子之兒。
 野干謾為開口。」


[002-0310c]


「 我脚何似驢脚。
 隱顯千差萬錯。
 欲開金剛眼睛。
 看取目前善惡。」



「 人人盡有生緣處。
 認著依然還失路。
 長空雲散月華開。
 東西南北從君去。」



景福順



「 長江雲散水滔滔。
 忽爾狂風浪便高。
 不識漁家玄妙意。
 偏於浪裏颭風濤。」



「 南海波斯入大唐。
 有人別寶便商量。
 或時遇賤或時貴。
 日到西峯影漸長。」



 黃龍老和尚。有箇生緣語。山僧承嗣伊。今日為君舉。為君舉猫兒。偏解捉老鼠


南堂靜名道興蜀人嗣五祖



「 我手何似佛手。
 爐鞴鉗槌鐵󰆠。
 曾烹紫磨金軀。
 光射七星牛斗。」



「 我脚何似驢脚。
 白刃紅旗閃爍。
 坐斷百戰場中。
 妙鬪六韜三略。」



「 人人有箇生緣。
 視聽俯仰折旋。
 頂戴寰中日月。
 懷藏閫外威權。」



圓悟勤頌



「 我手何似佛手。
 隨分拈花折柳。
 忽然摸著蛇頭。
 未免遭他一口。」


[002-0311a]


「 我脚何似驢脚。
 趙州石橋掠彴。
 忽若築起皮毬。
 崩倒三山五嶽。」



「 人人有箇生緣。
 蹲身無地鑽研。
 若也眼皮迸綻。
 慮他桶底剔穿。」



湛堂準頌



「 我手佛手。
 十八十九。
 雲散月圓。
 癡人夜走。」



「 我脚驢脚。
 放過一著。
 龐公笊籬。
 清平木杓。」



「 人人生緣。
 北律南禪。
 道吾舞笏。
 華亭撐船。」



海印信



「 我手佛手。
 誰人不有。
 直下分明。
 何須狂走。」



「 我脚驢脚。
 高低踏著。
 雨過苔青。
 雲開日爍。」



「 問爾生緣。
 處處不疑。
 直語心無病。
 誰論是與非。」



萬庵顏頌



「 我手何似佛手。
 不用思前算後。
 世間多少癡人。
 只是隨人背走。」



「 我脚何似驢脚。
 擬議遭他毒藥。
 又見白衣拜相。
 從前更無官爵。」



「 人人有箇生緣。
 桑梓人物駢闐。
 借問東隣西舍。
 西天十萬八千。」



南堂辨驗十門



師示眾云。夫參學至要。不出最初句與
末後句。透得過者。平生參學事畢。其或未然。
與爾分作十門。各用印證自心。看得穩當也
未。一須信有教外別傳。二須知有教外別傳。
三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四須見
性如觀掌上。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穩密。五須
具擇法眼。六須行鳥道玄路。七須文武兼濟。
八須摧邪顯正。九須大機大用。十須向異類
中行。師曰此十門。諸人還一一得穩當也未。若
[002-0311b]
只是閉門作活計。獨自要了身卻。不在此限。若
欲荷負正宗紹隆聖種。須盡明此綱要十門。
方坐得曲彔床。受得天下人禮拜。敢與
佛祖為師。若不到恁麼田地。只一向虛頭。他
時異日。閻羅老子。未放爾在。有麼出來大家
證據。若無不用久立。


臨濟門庭



臨濟宗者。大機大用。脫羅籠出窠臼。虎驟龍
奔。星馳電激。轉天關斡地軸。負冲天意氣。
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縱殺活自在。是故示三
玄。三要。四賓主。四料揀。金剛王寶劍。踞地
師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賓
主。照用一時行。四料揀者。中下根人來。奪境
不奪法。中上根人來。奪境奪法不奪人一作奪法
不奪境非上上根人來。人境兩俱奪。出格人來。人

境俱不奪。四賓主者。師家有鼻孔。名主中主。
學人有鼻孔。名賓中主。師家無鼻孔。名主中
賓。學人無鼻孔。名賓中賓。與曹洞賓主不同。
三玄者。玄中玄。體中玄。句中玄。三要者。一
玄中具三要。自是一喝中。體攝三玄三要也。
金剛王寶劍者。一刀揮斷一切情解。踞地師
子者。發言吐氣。威勢振立。百獸恐悚。眾魔腦
裂。探竿者。探爾有師承無師承。有鼻孔無鼻
孔。影草者。欺謾做賊。看爾見也不見。一喝
分賓主者。一喝中。自有主有賓也。照用一
時行者。一喝中。自有照有用。一喝不作一喝
用者。一喝中有如是三玄三要四賓主四料
揀之䫫。大約臨濟宗風。不過如此。要見臨
濟麼。青天轟霹靂。陸地起波濤。臨濟
曰。一句語。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路。大機大用。其容以句義名數。劈折之邪。諸方問答玄要。亦只言
[002-0311c]
如何是第一第二第三。汾陽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
新。至古塔主始裂。為體中玄句中玄玄中玄。而三要。則說之不行。付諸顢頇而已。此篇說臨濟門頭戶底。則且
從。至三玄三要。則又墮古塔主之覆轍矣。不可不辨


要訣山堂淳



大雄正續臨濟綱宗。因問黃檗西來。痛與烏
藤三頓。遂往大愚打發。親揮肋下三拳。言下
便見老婆心切。懸知佛法無多子。奮奔雷喝。
捋猛虎鬚。迸開於赤肉團邊。到處用白拈手
段。飛星爆竹。裂石崩崖。氷稜上行。劍刃上
走。全機電卷。大用天旋。赤手殺人。單刀直
入。人境俱奪。照用並行。明頭來。暗頭來。佛
也殺。祖也殺。辨古今於三玄三要。驗龍蛇於
二主二賓。透脫羅籠。不存意解。操金剛
王寶劍。掃除竹木精靈。奮師子全威。振裂群狐
心膽。末梢正法眼藏。滅却這瞎驢邊。徹骨
徹髓。而血脈貫通。透頂透底。而乾坤獨露。綿
綿不漏。器器相傳。蓋其宗祖高明。子孫光大。
此臨濟宗風也。


古德綱宗頌此有訛舛



「 橫按鏌鎁烜赫光。
 八方全敵謾茫茫。
 龍蛇並隱肌鱗脫。
 雷雨全施計略荒。
 佛祖點為涓滴響。
 江山結抹並芬芳。
 回途索寞郊垧遠。
 失舶波斯落楚鄉。」



雲門宗


[002-0312a]


師諱文偃。嘉興張氏子。受具遊方。初參睦
州陳尊宿。發明心要。州指見雪峯存禪師。再
蒙印可。初至靈樹。開法嗣雪峯。後遷雲門光
泰寺。其道大振。天下學者。望風而至。號雲
門宗。


三句



師示眾云。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作
麼生承當。眾無對。自代云。一鏃破三關。後來
德山圓明密禪師。遂離其語為三句。曰函蓋
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圓悟曰。本真本空。一
色一味。非無妙體。不在躊躇。洞然明白。則函蓋乾坤也。又云。本非解會。排疊將來。不消一字。萬機頓息。則截斷
眾流也。又云。若許他相見。從苗辦地。因語識人。即隨波逐浪也


普安道頌三句



「 乾坤并萬象。
 地獄及天堂。
 物物皆真現。
 頭頭總不傷。」



「 堆山積嶽來。
 一一盡塵埃。
 更擬論玄妙。
 氷消瓦解摧。」



「 辨口利詞問。
 高低總不虧。
 還如應病藥。
 診候在臨時。」



翠巖真



「 函蓋乾坤事皎然。
 何須特地起狼烟。
 遒人舞鐸東君至。
 不令花枝在處妍。」



「 截斷眾流為更論。
 河沙諸佛敢形言。
 星移斗轉乾坤黑。
 稍有絲毫實不存。」



「 隨波逐浪任高低。
 放去收來理事齊。
 一等垂慈輕末學。
 柰緣潦倒帶塵泥。」



問答



歸宗通嗣溈山祐 三祖會嗣天衣懷 雲居慶嗣雲蓋顒
[002-0312b]


首山念嗣風穴沼 天柱靜


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宗云。日出東方夜落西。
祖云。海晏河清。居云合。山云。大地黑漫漫。
又云。普天匝地。又云。海底紅塵起。柱云。只
聞風擊響。知是幾千竿。


如何是截斷眾流句。宗云。銕蛇橫古路。祖云。
水泄不通。居云窄。山云。不通凡聖。又云。洎
合放過。又曰。橫身三界外。柱云。昨日寒風
起。今朝括地霜。


如何是隨波逐浪句。宗云。船子下楊州。祖云。
波斯吒落水。居云。濶山云。要道便道。又云。
有問有答。又云。此去西天十萬八千。柱云。春
煦陽和花織地。滿林初囀野鶯聲。


抽顧



師每見僧。以目顧之。即曰鑒。或曰咦。而錄者
曰顧鑑咦。後來德山圓明密禪師。刪去顧字。
但曰鑑咦。故叢林目之曰抽顧。因作偈通之。
又謂之擡薦商量。偈曰。相見不揚眉。君東我
亦西。紅霞穿碧落。白日繞須彌。


北塔祚頌



「 雲門顧鑑笑嘻嘻。
 擬議遭他顧鑑咦。
 任是張良多智巧。
 到頭終是也難施。」



真淨文



「 雲門抽顧。
 自有來由。
 一點不來。
 休休休休。」



又關棙子



「 雲門關棙子。
 消息少人知。
 有時一撥動。
 大地眼[目*山/虫][目*山/虫]。」



一字關



僧問師。如何是雲門劍。師云祖 如何是玄
[002-0312c]
中的。師云𡎺 如何是吹毛劍。師云。骼又云
胔 如何是正法眼。師云普。三身中那身說
法。師云要 如何是啐啄之機。師云響。問殺
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什麼處懺悔。師
云露 僧問靈樹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樹默然遷化後門人立行狀碑欲入此語問師曰先師默然
處如何上碑。師對曰師問 久雨不晴時如
何。師云劄 問鑿壁偷光時如何。師云恰問承
古有言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
債。未審二祖是了是未了。師云確。


師一日云學佛法底人。如恒河沙。百草頭上。
道將一句來。代云俱 師凡對機。往往
多用此酬應。故叢林目之。曰一字關祖𡎺骼胔普要響露師劄恰𨿜俱。


綱宗偈新續



「 康氏圓形滯不明。
 魔深虛喪擊寒氷。
 鳳羽展時超碧漢。
 晉鋒八博擬何憑。
 是機是對對機迷。
 闢機塵遠遠塵棲。
 夕日日中誰有掛。
 因底底事隔塵迷泥。」



「 喪時光藤林荒。
 徒人意滯肌尫。
 咄咄咄力韋希。
 禪子訝中眉垂。
 上不見天下不見地。
 塞却咽喉何處出氣。
 笑我者多哂我者少。」



機緣新續



僧問。十二時中。如何即得不空過。師云。向
甚麼處著此一問。云。學人不會。請師舉。
師曰將筆硯來僧乃取筆硯來師作一頌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
傳燈曰僧


問雪峯。如何是學人自己。峯云。築著鼻孔。僧
舉似師。師云。爾作麼生會。其僧再三思惟。師
亦以前頌示之雪峯廣錄


福朗上座因僧問師。如何是透法身句。師云。
[002-0313a]
北斗裏藏身。朗因測其旨。遂造焉。師一見
把住云。道道朗擬議。師托開有偈云。雲
門聳剔白雲低。水急遊魚不敢棲。人戶已知
來見解。何勞再舉轢中泥。朗大悟出廣燈錄


巴陵三句嗣雲門名顥鑒叢林目為鑒多口



僧問師。如何是提婆宗。答云。銀盌裏盛
雪。


如何是吹毛劍。答云。珊瑚枝枝撐著月。
祖意教意是同是別。答云。雞寒上機。鴨
寒下水師聞此語云。他日老僧忌辰。只可舉此三轉語。報恩足矣


雪竇頌提婆宗



「 老新開端的別。
 解道銀盌裏盛雪。
 九十六箇應自知。
 不知却問天邊月。
 提婆宗提婆宗。
 赤旛之下起清風。」



吹毛劍



「 要平不平。
 大巧若拙。
 或指或掌。
 倚天照雪。
 大冶兮磨礲不可。
 良工兮拂拭未歇。
 別別珊瑚枝枝撐箸月。」



湛堂頌祖意教意



「 雞寒上機。
 鴨寒下水。
 時節不相饒。
 古今自然理。
 寒松十里吼清風。
 流水一溪聲未已。」



雲門門庭



雲門宗者裁斷眾流。不容擬議。凡聖無路。
情解不通。僧問。如何是雪嶺泥牛吼。師云。
山河走。如何是雲門木馬嘶。云天地黑。如
何是學人自己。云遊山翫水。問萬機喪盡時如
何。云與我拈佛殿來。與汝商量。如何是
透法身句。云北斗裏藏身。如何是教外別傳。
云對眾問將來。大約雲門宗風。孤危聳峻。人
[002-0313b]
難湊泊。非上上根。孰能窺其彷彿哉。詳其
語句。雖有截流之機。且無隨波之意。法門
雖殊。理歸一致。要見雲門麼。主丈子𨁝跳
上天。盞子裏諸佛說法。


要訣山堂



韶陽一派。出於德嶠之源。初見睦州。推出秦
時之鑽。洎昇象骨。脫却項上之枷。使南山鼈
鼻攛向面前。打東海鯉魚。雨傾盆下。秤提三
句關鍵。拈掇一字機鋒。藏身北斗星中。移
步東山水上。端明顧鑒。不犯毫芒。格外縱擒。
言前定奪。直是箭鋒有路。鐵壁無門。掀番
路布葛藤。剪却常情見解。烈焰寧容湊泊。迅
雷不及思量。蓋其見諦寬通。自然受用廣大。
花開靈樹。子結香林。振佛祖權衡。開人天眼
目。夫何源清流濁。根茂枝枯。妄立道眼因緣。
謬為聲色差別。互相穿鑿。滯著語言。取辱先
宗。過在後學。此雲門宗也。


師逢僧必特顧之曰鑑。僧擬議則曰咦。門人
錄為顧鑑咦。後圓明密刪去顧字。謂之抽
顧。兒孫失其旨。當接人之際。以怒目直視名為
提撕。名為不謬聲色。名為舉處便薦。相傳
以為道眼。北塔祚甞笑之故作偈。有任是張
良多巧智。到頭於此也難施之語。此篇中。
所謂妄立道眼因緣。謬為聲色差別者。指此
新續


古德綱宗頌



「 楖𣗖橫擔宇宙寬。
 得盤桓處且盤桓。
 水流東㵎朝西㵎。
 雲起南巒下北巒。
 生銕鄆針挑蜀錦。
 古松瓊葉落珠盤。
 折旋未擬經殘雨。
 沒足
[002-0313c] 泥塗過欝單。」


人天眼目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