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a0001 長阿含經-後秦-佛陀耶舍 (TKD)


[17-0853b]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臨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含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典尊經第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祗耆闍崛
山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尒
時執樂天般遮翼子於夜靜寂無人
之時放大光明照耆闍崛山來至佛
所頭面礼佛足已在一面立時般遮
翼白世尊言昨梵天王至忉利天與
帝釋共議我親従彼聞今者寧可向
世尊說不佛言汝欲說者便可說之
般遮翼言一時忉利諸天集法講堂
有所講論時四天王隨其方面各當
位坐提帝頼吒天王在東方坐其面
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天王在南方
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愽叉天
王在西方坐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
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
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後我坐
復有餘大神天皆先於佛所淨修梵
行於此命終生忉利天使彼諸天増
益五福一者天壽二者天色三者天
[17-0853c]
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
利天皆踊躍歡喜言増益諸天衆減
損阿湏倫衆尒時釋提桓因知諸天
人有歡喜心卽爲忉利諸天而作頌日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礼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礼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尒時忉利諸天聞此偈已倍復歡喜
不能自勝増益諸天衆減損阿湏倫
衆釋提桓因見忉利天歡喜悦豫卽
告之日諸賢汝等頗欲聞如來八無
等法不時忉利諸天言願樂欲聞帝
釋報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諸賢如
來至眞等正覺十号具足不見過去
未來現在有如來至眞十号具足如
佛者也佛法微妙善可講說智者所
行不見過去未來現在有微妙法如
佛者也佛由此法而自覺悟通達無
㝵以自娛樂不見過去未來現在能
於此法而自覺悟通達無㝵以自娛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張臨
[17-0854a]
樂如佛者也諸賢佛以此法自覺悟
已亦能開示涅槃徑路親近漸至入
於寂滅譬如恒河水炎摩水二水並
流入於大海佛亦如是善能開示涅
槃徑路親近漸至入于寂滅不見過
去未來現在有能開示涅槃徑路如
佛者也諸賢如來眷屬成就刹利婆
羅門居士沙門有智慧者皆是如來
成就眷屬不見過去未來現在眷屬
成就如佛者也諸賢如來大衆成就
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不
見過去未來現在大衆成就如佛者
也諸賢如來言行相應所言如行所
行如言如是則爲法法成就不見過
去未來現在言行相應法法成就如
佛者也諸賢如來多所饒益多所安
樂以慈愍心利益天人不見過去未
來現在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如佛者
也諸賢是爲如來八無等法時忉利
天作是說言若使世間有八佛出
者當大増益諸天衆減損阿湏倫衆
時忉利天言且置八佛正使
七佛六佛乃至二佛出世者亦大増益諸天衆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三張臨
[17-0854b]
減損阿湏倫衆何况八佛時釋提桓
因告忉利天言我従佛聞親従佛受
欲使一時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但使
如來久存於世多所慈愍多所饒益
天人獲安則大増益諸天減損阿湏
倫衆時般遮翼白佛言世尊忉利諸
天所以集法講堂上者共議思惟稱
量觀察有所教令然後爲四天王四
天王受教已各當位而坐其坐未久
有大異光照于四方時忉利天見此
光已皆大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恠
諸大神天有威德者亦皆驚怖今此
異光將有何恠時大梵王卽化爲童
子頭五角髻在大衆上虛空中立顏
貌端正與衆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
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
不請坐時梵童子隨所詣坐坐生欣
悦譬如刹利水澆頭種登王位時踊
躍歡喜來坐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
頭五角髻在大衆上虛空中坐譬
如力士坐於安座嶷然不動而作
頌日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礼敬於如來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四張臨
[17-0854c]
最上法之王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敬礼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時諸忉利天語童子日吾等聞天帝
釋稱說如來八無等法歡喜踊躍不
能自勝時梵童子語忉利天言何等
如來八無等法吾亦樂聞時天帝釋
卽爲童子說如來八無等法忉利諸
天童子聞說已倍復歡喜不能自勝
増益諸天衆減損阿湏倫衆是時童
子見天歡喜復増欣躍卽告忉利天
日汝等欲聞一無等法不天日善哉
願樂欲聞童子告日汝樂聞者諦聽
諦受當爲汝說告諸天日如來徃昔
爲菩薩時在所生處聰明多智諸賢
當知過去久遠時世有王名日地主
第一太子名日慈悲王有大臣名日
典尊大臣有子名日焰鬘太子慈悲
有朋友其朋亦與六刹利大臣而爲
朋友地主大王欲入深宮遊戲娛樂
時卽以國事委付典尊大臣然後入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五張臨
[17-0855a]
宮作倡伎樂五欲自娛時典尊大臣
欲理國事先問其子然後決斷有所
處分亦問其子其後典尊忽然命終
時地主王聞其命終愍念哀傷撫膺
而日咄哉何辜失國良幹太子慈悲
默自念宮王失典尊以爲憂苦今我
冝徃諌於大王無以彼喪而生憂苦
所以然者典尊有子名日焰鬘聰明
多智乃過其父今可徴召以理國事
時慈悲太子卽詣王所具以上事白其
父王聞太子語已卽召焰鬘而告之
日吾今以汝補卿父處授汝相印
彼時焰鬘受相印已王欲入宮復付
後事時相焰鬘明於治理父先所爲
焰鬘亦知父所不及焰鬘亦知其後
名稱流聞海内天下咸稱爲大典尊
時大典尊後作是念今王地主年已朽邁餘壽未幾若以太子
紹王位者未爲難也我今寧可先徃
語彼六刹利大臣今王地主年已朽
邁餘壽未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
爲難也君等亦當別封王土居位之
日勿相忘也時大典尊卽徃詣六刹
利大臣而告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六
張臨
[17-0855b]
之日諸君當知今王地主年已朽邁
餘壽未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爲
難也汝等可徃白太子此意我等與
尊生小知舊尊苦我苦尊樂我樂今
王衰老年已朽邁餘壽未幾今者太
子紹王位者未爲難也尊設登位當
與我封時六刹利大臣聞其語已卽
詣太子說如上事太子報言設吾登
位列土封國當更與誰時王未久忽然
而崩國中大臣尋拜太子補王正位
王居位已默自思念今立宰相冝准
先王復自思念誰堪此舉正當卽任
大典尊位時王慈悲卽告大典尊我
今使汝卽於相位授以印信汝當勤
憂綜理國事時大典尊聞王教已卽
受印信王毎入宮輒以後事付大典
尊大典尊復自念言吾今冝徃六刹
利所問其寧憶昔所言不卽尋徃詣語
刹利日汝今寧憶昔所言不今者太
子以登王位隱處深宮五欲自娛汝
等今者可徃問王王居天位五欲自
娛寧復能憶昔所言不時六刹利聞
是語已卽詣王所白大王言王居長
阿含經卷苐五苐七張臨
[17-0855c]
天位五欲自娛寧復能憶昔所言不
列土封邑誰應居之王日不忘昔言
列土封邑非卿而誰王復自念此閻
浮提地内廣外狹誰能分此以爲七
分復自念言唯有大典尊乃能分尒
卽告之日汝可分此閻浮提地使作
七分時大典尊卽尋分之王所治城
村邑郡國皆悉部分六刹利國亦與
分部王自慶言我願已果時六刹利
復自慶幸我願已果得成此業大典尊
力也六刹利王復自思念吾國初建
當湏宰輔誰能堪任如大典尊卽當使
之通領國事尒時六刹利王卽命典
尊而告之日吾國湏相卿當爲吾通
領國事於是六國各授相印時大典
尊受相印已六王入宮遊觀娛樂時
皆以國事付大典尊大典尊理七國
事無不成辦時國内有七大居士典
尊亦爲處分家事又能教授七百梵
志諷誦經典七王敬視大典尊相猶
如神明國七居士視如大王七百梵
志視如梵天時七國王七大居士七
百梵志皆自念言大典尊相常與長阿
含經卷苐五苐八張臨
[17-0856a]
梵天相見言語坐起親善時大典尊
默識七王居士梵志意謂我常與梵
天相見言語坐起然我實不見梵天
不與言語不可餐默虛受此稱我亦
曾聞諸先宿言於夏四月閑居靜處
修四無量者梵天則下與共相見今我
寧可修四無量使梵天下共相見不於
是典尊至七王所而白王言唯願大王
顧臨國事我欲於夏四月修四無量
七王告曰冝知是時大典尊相又告
七居士汝等各勤已務吾欲夏四月修
四無量居士日諾冝知是時又告七百
梵志卿等當勤諷誦轉相教授我欲
於夏四月修四無量梵志日諾今
者大師冝知是時時大典尊於彼城
東造閑靜室於夏四月卽於彼止修
四無量然彼梵天猶不來下典尊自
念我聞先宿舊言於夏四月修四無
量梵天下現今者寂然聊無髣髴時
大典尊以十五日月滿時出其靜室
於露地坐坐未久頃有大光現典尊
默念今此異光將無是梵欲下瑞
耶時梵天王卽化爲童子頭五角髻
在典尊上虛空中坐典尊見已卽說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九張臨
[17-0856b]
頌日
此是何天像在於虛空中光照於四方
如大火積燃
時梵童子以偈報日
唯梵世諸天知我梵童子其餘人謂我
祀祠於大神
時大典尊以偈報日
今我當諮承奉誨致恭敬設種種上味
願天知我心
時梵童子復以偈報日
典尊汝所修爲欲何志求今設此供養
當爲汝受之
又告大典尊汝若有所問自恣問之
當爲汝說時大典尊卽自念言我
今當問現在事耶問未然事耶復自念
言今世現事用復問爲當問未然幽
冥之事卽向梵童子以偈問
日今我問梵童能決疑無疑學何住何
法得生於梵
天時梵童子以偈報
日當捨我人想獨處修慈心除欲無臭
穢乃得生梵
天時大典尊聞是偈已卽自念言梵
童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張臨
[17-0856c]
子說偈冝除臭穢我不解此今冝更
問時大典尊卽以偈問日
梵偈言臭穢願今爲我說誰開世間門
墮惡不生天
時梵童子以偈報日
欺妄懷嫉妬習慢増上慢貪欲瞋恚癡
自恣藏於心此世間臭穢今說令汝知
此開世間門墮惡不生天
時大典尊聞此偈已復自念言梵童
子所說臭穢之義我今已解但在家
者無由得除今我寧可捨世出家剃
除鬚髮法服修道耶時梵童子知其
志念以偈告日
汝能有勇猛此志爲勝妙智者之所爲
死必生梵天
於是梵童子忽然不現時大典尊還
詣七王白言大王唯願垂神善理國
事今我意欲出家離世法服修道所
以者何我親於梵童子聞說臭穢心
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彼時七
王卽自念言凡婆羅門多貪財寶我
今寧可大開庫藏恣其所湏使不出
家時七國王卽命典尊而告之日設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一張臨
[17-0857a]
有所湏吾盡相與不足出家時大典
尊尋白王日我今以爲蒙王賜已我
亦大有財寶今者盡留以上大王願
聽出家遂我志願時七國王復作是
念凡婆羅門多貪美色今我寧可出
宮婇女以滿其意使不出家王卽命
典尊而告之日若湏婇女吾盡與汝
不足出家典尊報日我今已爲蒙王
賜已家内自有婇女衆多今盡放遣
求離恩愛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我親
従梵童子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
家者無由得除時大典尊向慈悲王
以偈頌日
王當聽我言王爲人中尊賜財寶婇女
此寶非所樂
時慈悲王以偈報日
檀特伽陵城阿婆布和城阿槃大天城
鴦伽瞻婆城藪彌薩羅城西陀路樓城
婆羅伽尸城盡汝典尊造五欲有所少
吾盡當相與冝共理國事不足出家去
時大典尊以偈報日
我五欲不少自不樂世間已聞天所語
無心復在家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二張臨
[17-0857b]
時慈悲王以偈報日
大典尊所言爲従何天聞捨離於五欲
今問當答我
時大典尊以偈答日
昔我於靜處獨坐自思惟時梵天王來
普放大光明我従彼聞已不樂於世間
時慈悲王以偈告日
小住大典尊共弘善法化然後俱出家
汝卽爲我師譬如虛空中清淨琉璃滿
今我清淨信充遍佛法中
時大典尊復作頌日
諸天及世人皆應捨五欲蠲除諸穢汙
淨修於梵行
尒時七國王語大典尊日汝可留住
七歲之中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後
捨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
如汝所獲我亦當同時大典尊報七
王日世閒無常人命逝速喘息之間
猶亦難保乃至七歲不亦遠耶七王
又言七歲遠者六歲五歲乃至一歲
留住靜宮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後
捨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
如汝所得我亦冝同時大典尊復報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三張臨
[17-0857c]
王日此世間無常人命逝速喘息之
間猶亦難保乃至一歲尙亦久尒如
是七月至于一月猶復不可王又語
言可至七日留住深宮極世五欲共
相娛樂然後捨國各付子弟俱共出
不亦善耶大典尊答日七日不遠
自可留尒唯願大王勿違信誓過七
日已王若不去我自出家時大典尊
又至七居士所語言汝等各理已務
吾欲出家修無爲道所以然者我親従
梵天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
無由得除時七居士報典尊日善哉
斯志冝知是時我等亦欲俱共出家
如汝所得我亦冝同時大典尊復詣
七百梵志所而告之日卿等當勤諷
誦廣探道義轉相教授吾欲出家修
無爲道所以然者我親従梵天聞說
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
時七百梵志白典尊日大師勿出家
也夫在家安樂五欲自娛多人侍従
心無憂苦出家之人獨在空野所欲
悉無無可貪取典尊報日吾若以在
家爲樂出家爲苦終不出家吾以長
阿含經卷苐五苐十四張臨
[17-0858a]
在家爲苦出家爲樂故出家尒梵志
答日大師出家我亦出家大師所行
我亦盡當行時大典尊至諸妻所而
告之日卿等隨冝欲住者住欲歸者
歸吾欲出家求無爲道具論上事明
出家意時諸婦答日大典尊在一如
我夫一如我父設今出家亦當隨従
典尊所行我亦冝行過七日已時大
典尊卽剃除鬚髮服三法衣捨家而
去時七國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及
四十夫人如是展轉有八萬四千人
同時出家従大典尊時大典尊與諸
大衆遊行諸國廣弘道化多所饒益
尒時梵王告諸天衆日時典尊大臣
豈異人乎莫造斯觀今釋迦文佛卽
其身也世尊尒時過七日已出家修
道將諸大衆遊行諸國廣弘道化多
所饒益汝等若於我言有餘疑者世
尊今在耆闍崛山可徃問也如佛所
言當受持之般遮翼言我以是緣故
來詣此唯然世尊彼大典尊卽世尊
是耶世尊尒時過七日已出家修道
與七國王乃至八萬四千人同時出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五張臨
[17-0858b]
家遊行諸國廣弘道化多所饒益耶
佛告般遮翼日尒時大典尊豈異人
乎莫造斯觀卽我身是也尒時舉國
男女行來舉動有所破損皆尋舉聲
日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南無大典
尊七王大相如是至三般遮翼時大
典尊有大德力然不能爲弟子說究
竟道不能使得究竟梵行不能使至安
隱之處其所說法弟子受行身壞命
終得生梵天其次行淺者生他化自
在天次生化自在天兜率陀天焰天
忉利天四天王刹利婆羅門居士大
家所欲自在般遮翼彼大典尊弟子
皆無疑出家有果報有教試然非究
竟道不能使得究竟梵行不能使至
安隱之處其道勝者極至梵天尒今
我爲弟子說法則能使其得究竟道
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涅槃我所
說法弟子受行者捨有漏成無漏心
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
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
有其次行淺者斷五下結卽於天上
在般涅槃不復還此其次三結盡薄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六張臨
[17-0858c]
婬怒癡一來世間而般涅槃其次斷
三結得湏陀洹不墮惡道極七徃近必
得涅槃般遮翼我諸弟子不疑出家
有果報有教誡究竟道法究竟梵行
究竟安隱終歸滅度尒時般遮翼聞
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第一分闍尼沙經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那提揵稚住處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尒時
尊者阿難在靜室坐默自思念甚奇
甚特如來授人記別多所饒益彼伽
伽羅大臣命終如來記之此人命終
斷五下結卽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
此世第二迦陵伽三毗伽陀四伽利
輸五遮樓六婆耶樓七婆頭樓八藪
婆頭九他梨舎㝹十藪達梨舎㝹十
一耶輸十二耶輸多樓諸大臣
等命終佛亦記之斷五下結卽於天
上而取滅度不來生此復有餘五十
人命終佛亦記之斷三結婬怒癡薄
得斯陀含一來此世便盡苦際復有
五百人命終佛亦記之三結盡得湏
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徃返必盡苦際
有佛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七
張臨
[17-0859a]
弟子處處命終佛皆記之某生某處
某生某處鴦伽國摩竭國迦尸國居
薩羅國拔祗國末羅國支提國拔沙
國居樓國般闍羅國頗漯波國
阿槃提國婆蹉國蘇羅婆國乾陀羅
國劍洴沙國彼十六大國有命終者
佛悉記之摩竭國人皆是王種王所
親任有命終者佛不記之尒時阿難
於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礼足在一
面坐而白佛言我向於靜室默自思
念甚奇甚特佛授人記多所饒益十
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
國人王所親任有命終者獨不蒙記
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富爲
記之饒益一切天人得安又佛於摩
竭國得道其國人命終獨不與記唯
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
之又摩竭國缾沙王爲優婆塞篤信
於佛多設供養然後命終由此王故
多人信解供養三寶而今如來不爲
授記唯願世尊當與記之饒益衆生
使天人得安尒時阿難爲摩竭人酄
請世尊卽従座起礼佛而去尒時世
尊著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八
張臨
[17-0859b]
衣持鉢入那伽城乞食已至大林處
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
時去佛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已名白
世尊日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
佛言汝因何事自稱已名爲闍尼
沙闍尼沙秦言勝結使汝因何法自以妙言
稱見道迹闍尼沙言非餘處也我本
爲人王於如來法中爲優婆塞一心
念佛而取命終故得生爲毗沙門天
王太子自従是來常照明諸法得湏
陀洹不墮惡道於七生中常名闍尼
沙時世尊於大林處隨冝住已詣那
陀揵稚處就座而坐告一比丘汝持我
聲喚阿難來對日唯然卽承佛教徃
喚阿難阿難尋來至世尊所頭面礼
定在一面住而白佛言今觀如來顏
色勝常諸根寂定住何思惟容色乃
尒尒時世尊告阿難日汝向因摩竭
國人來至我所請記而去我尋於後
著衣持鉢入那羅城乞食乞食訖已
詣彼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
命終生處時去我不遠有一
鬼神自稱已名而白我言我是闍尼
沙長阿含經卷苐五苐十九張

[17-0859c]
我是闍尼沙阿難汝曾聞彼闍尼沙
名不阿難白佛言未曾聞也今聞其
名乃至生怖畏衣毛爲豎世尊此鬼
神必有大威德故名闍尼沙尒佛言
我先問彼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
道迹闍尼沙言我不於餘處不在餘
法我昔爲人王爲世尊弟子以篤信
心爲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後命終爲
毗沙門天王作子得湏陀洹不墮惡
趣極七徃返乃盡苦際於七生名中
常名闍尼沙一時世尊在大林中一
樹下坐我時乘天千輻寶車以少因
緣欲詣毗樓勒天王遥見世尊在一
樹下顏貌端正諸根寂定譬如深淵
澄靜清明見已念言我今寧可徃問
世尊摩竭國人有命終者當生何所
又復一時毗沙門王自於衆中而說
偈言
我等不自憶過去所更事今遭遇世尊
壽命得増益
又復一時忉利諸天以少因緣集在
一處時四天王各當位坐提頭頼吒
在東方坐其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十張臨
[17-0860a]
勒又天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
前毗樓愽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東
向帝釋在前毗沙門天王在北方坐
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
坐已然後我坐復有餘諸大神天皆
先於佛所淨修梵行於此命終生忉
利天増益諸天受天五福一者天壽
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
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踊躍歡喜
言増益諸天衆減損阿湏倫衆尒時
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卽
作頌日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礼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法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礼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法
闍尼沙神復言所以忉利諸天集法
堂者共議思惟觀察稱量有所教令
然後勅四天王四王受教已各當位
而坐其坐未久有大異光照于四方
時忉利天見此異光皆大驚愕今此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十一張臨
[17-0860b]
異光將有何恠餘大神天有威德者
皆亦驚恠今此異光將有何恠時大
梵王卽化作童子頭五角髻在天衆
上虛空中立顏貌端正與衆超絕身
紫金色蔽諸天光時忉利天亦不起
迎亦不恭敬又不請坐時梵童子隨
所詣座座生欣悦譬如刹利水澆頭
種登王位時踊躍歡喜其坐未久復
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衆
上虛空中坐譬如力士坐於安座嶷
然不動而作頌日
調伏無上尊教世生明處大明演明法
梵行無等侣使清淨衆生生於淨妙天
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告忉利天日其
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五
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
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遍
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我今更說
汝等善聽如來弟子摩竭憂婆塞命
終有得阿那含有得斯陀含有得湏
陀洹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
自在兜率天焰天忉利天四天王者有
生刹利婆羅門居士大家五欲自然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十二張臨
[17-0860c]
者時梵童子以偈頌日
摩竭優婆塞諸有命終者八萬四千人
吾聞俱得道成就湏陀洹不復墮惡趣
俱乘平正路得道能救濟此等羣生類
功德所扶持智慧捨恩愛慚愧離欺妄
於彼諸天衆梵童記如是言得湏陀洹
諸天皆歡喜
時毗沙門王聞此偈已歡喜而言世
尊出世說眞實法甚奇甚特未曾有
也我本不知如來出世說如是法於
未來世當復有佛說如是法能使忉
利諸天發歡喜心時梵童子告毗沙
門王日汝何故作此言如來出世說
如是法爲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如來
以方便力說善不善具足說法而無
所得說空淨法而有所得此法微妙
猶如醍醐時梵童子又告忉利天日
汝等諦聽善思念之當更爲汝說如
來至眞善能分別說四念處何謂爲
四一者内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
除世貪憂外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
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精
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内身觀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十三張臨
[17-0861a]
已生他身智内觀受已生他受智内
觀意已生他意智内觀法已生他法
智是爲如來善能分別說四念處復
次諸天汝等善聽吾當更說如來善
能分別說七定具何等爲七正見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是爲如來善
能分別說七定具復次諸天如來善
能分別說四神足何等謂四一者欲
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二者精進定
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三者意定滅行
成就修習神足四者思惟定滅行成
就修習神足是爲如來善能分別說
四神足又告諸天過去諸沙門婆羅
門以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皆由四
神足起正使當來沙門婆羅門無數
方便現無量神定亦皆由是四神足
起如今現在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
現無量神足者亦皆由是四神足起
時梵童子卽自變化形爲三十三身
與三十三天一一同坐而告之日汝今
見我神變力不答日唯然已見梵童
子日我亦修四神足故能如是無數
變化時三十三天各作是念長阿含
經卷苐五苐二十四張臨
[17-0861b]
今梵童子獨於我坐而說是語而彼
梵童一化身語餘化亦語一化身默
餘化亦默時彼梵童還攝神足處帝
釋坐告忉利天日我今當說汝等善
聽如來至眞自以已力開三徑路自
致正覺何謂爲三或有衆生親近貪
欲習不善行彼人於後近善知識得聞
法言法法成就於是離欲捨不善行
得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
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
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
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爲
如來自以已力開初徑路成最正
覺又有衆生多於瞋恚不捨身口意
惡業其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
法法成就離身惡行口意惡行生歡
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
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
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
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爲如來
開第二徑路又有衆生愚冥無智不
識善惡不能如實知苦習盡道其
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
就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十五張

[17-0861c]
識善不善能如實知苦習盡道捨不
善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
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
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人如是離不
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
是爲如來開第三徑路時梵童子於
忉利天上說此正法毗沙門天王復
爲眷屬說此正法闍尼沙神復於佛
前說是正法世尊復爲阿難說此正
法阿難復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說是正法是時阿難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長阿含經卷苐五苐二十六張臨
[17-0862a]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臨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舎共竺佛念譯
第二分初小緣經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舎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