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08 石洞集-明-葉春及 (WYG)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石洞集巻十
            明 葉春及 撰
 志論一
  順徳縣
   敘
敘曰萬厯甲申余至五羊城吴西公以志請歸羅浮山
則又至羅浮山歸白鶴峯則又至白鶴峯固以請乃許
[010-1b]
之古圖志徃徃竝稱余嘗放羅太史圖惠安今以施於
順徳志則地理建置賦役祠祀官師流寓人物選舉雜
志凡九篇奪邑中士夫權是懼故居其半亦殺青矣餘
業皆具草寘篋中未示人也客見之曰裘非一狐固然
不有純白乎五色相間謂之文一色不雜謂之純皆足
珍也苟悦漢紀無妨孟堅左丘明一人之身内外傳竝
存相資故爾余曰諾呉西公遂重鋟梓而圖别行昔孔
子作春秋其事桓文其文火義則自謂竊取之矣事非
[010-2a]
文不傳文非義不裁義以命文文以敘事是為經義者
宜也筆削失宜何以曰義舊志事猥瑣而文穢鄙李氏
庶㡬焉今無所繫不書即用舊文删潤亦過半矣意長
才短無所取裁持三言以誚我何以解焉乙酉季秋朔
石洞葉春及書
   地理志論
自古聖人曷嘗不因時敷土便事哉冀之幽并青之營
猶唐虞之世也夫地廣則生齒夥生齒夥則&KR1373亂間生
[010-2b]
地廣則方制逷方制逷則敎象難浹人身之氣首壅則
瘍足不至而盭泳沫阻於遐深亦不軌之時有也余觀
天下初縣生聚敎訓積數十年逺或百年徃徃稱雄陟
禹之迹俱虞十人舉瓢一池而罟之百則萬國何稱焉
即如順徳在曩時固全烝之一臠而大裘之一腋也百
餘年來名賢國輔翰卿志節死義之臣前後相望應書
之士滿公車矣豈非地事遘㑹於天時哉故曰聖人之
功時為之庸詎不信夫辟不必地聚不必民因其山川
[010-3a]
綏其都里慎其城守險其走集修其隄防物其土宜正
其風俗本禮而為之敎則惟在牧夫哉則惟在牧夫哉
   地理志總論
論曰縣倚東南隅其四至就縣言之耳西北二至請置
縣已云其實石&KR0008出五斗口而北龍江白藤出仰船岡
而西方中以論提封則誤矣堡近逺圖若村增損多寡
舊志或不同吾據今書之也序圖宜順堡各以一數之
總其凡今雜亂無紀重複不則疎缺或曰析自南海則
[010-3b]
然版在天府不得而更矣甘溪之末乃蛋人河泊所革
置此鱗介而衣冠之王政也
   古蹟論
論曰李承箕言有蹟不如無蹟古聖賢所歴其風人自
不忘非若後世借此夸人可姗笑也詩社何詩步青雲
名館是富貴之志耳甚當然猶因舊志次之余覽徃時
所謂詩社里塾皆稱古蹟否則附於宫室洎近世至五
六十區大氐鄉人邑屋遊觀之所非有名徳休問可傳
[010-4a]
也一切削之如西京隳壊巋然靈光獨存亦簡牘一快
哉善建不拔吾聞諸老子
   建置志論
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必有治所揆文奮武賑乏恤孤至
於遊觀皆王道也古者天子之居茅茨采椽土階三等
况乎郡邑後世易以華美定上下而辨等威帝王之道
若循環一質一文何足異焉君子攸芋無亦惟民是務
夙夜以思思其難而圖其易兢競所以治若汰然於百
[010-4b]
姓之上堂百里而門萬里使人望之如帝室紫宫而不
可即或慶讓之所不及廢址斷垣鞠為茂草小人有闔
廬以避寒暑燥濕故者新墜者舉堂堂大邑而直四竟
之内不治謂政敎何是慢之過也汰則民殘慢則民廢
殘而且廢何以在上余罪言也夫
   預備倉論
論曰諸司職掌司府州縣各有倉以給嵗用豐盈是也
名在㑹典洪武初令縣四鄉立倉一曰預備正統五年
[010-5a]
遣使者督行東南二倉即此廣州志預備倉三并豐盈
誤矣二倉不積榖廢久嘉靖志遂以古蹟目之又誤今
有司奉承徳意嵗千石盡入豐盈數年之後匪惟腐敗
不可食主守且受其罪陳新相易有三年之積則勿居
而儲價以待亦何憂惡嵗哉
   社倉論
論曰五夫社倉朱子言數年間左提右挈上説下效為
鄉閭立無窮之計盖其難哉曾仲魁一言逺近響應登
[010-5b]
髙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急也然榖猶寓祠廟法固未備
未幾多侵牟乃請歸縣豈非無劉如愚父子哉里社不
皆可任聴之懼計私害公謹其出入則鉤校靡密上下
相遁自昔病之矣
  建置志總論
論曰里一亭坐里正三老十有九章聴民訟制也祇具
文於縣門射圃匪獨觀徳欲得穿札之士用之廢者十
九即存有足音乎洪武間建社學有司奉職無狀髙皇
[010-6a]
帝發艱哉之嘆而止正統初復并責督學使者郡邑學
尚廢墜何乃社乎預備倉置四鄉正慮移民今遷城中
金矢罕入故空虛社倉又令甲所不及矣巡司僦居於
城郭民兵罷憊於道路屯卒偷怠乎壟間戍兵逍遥乎
河上孔子曰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方
今盛明王道四達豈直方䇿之遺也不舉得乎
   賦役志論
董仲舒言古者税民不過十一役民不過三日後世率
[010-6b]
二三十倍盖傷秦漢之際云余觀周自生齒以上登於
天府夫各授田孰隠而失百畝凡起徒役雖家舍一二
人田與追胥則人人任之矣今豪黨之家與吏為市丁
數十而一登政雖重乎實數十人共之也農耕富民之
田見税十五率畝而收二石為米九斗而輸三升於公
合農之半是六十而税一也烏覩所謂二三十倍於古
哉盖古事省而無聚食之人後世聚兵而食男子疾耕
不足於糧饟其他經費若宫室賜予之屬不與焉故秦
[010-7a]
漢來一切巧奪乎民尊為挈令山海闗市之租盡入大
農佐賦其在邑中田賦里甲之外鹽漁及諸課税徭傳
衛所郡縣屯戍之兵皆出丁田輕彼而重於此是朝三
也縣官空虛大農嵗以殿最長吏獻程不及且得罪不
敢言薄斂緩征事矣毋令貧者丁多富者糧少侵漁絶
於宿胥以䑕為虎里正行於其甲不能亦庶㡬所以治
士初試官如入闇室墮弱以吏為師賢豪又鄙瑣之儒
者徃徃稱述孔子安得辭計吏曰有主見謂知大體而
[010-7b]
不一料量哉余故詳著於篇為長度式覽焉
  户口論
論曰洪武詔天下户置帖書其鄉貫丁口名嵗編給於
民其籍藏部後册率十嵗一更户口脱漏罪自長吏而
下以多寡為差至嚴重矣邑册始景泰壬申户口至十
嵗輒増𢎞治間匪有兵革之事荒札之烖也耗甚豈孝
宗仁厚有司奉宣徳意偽增者不敢實之抑胥為政闔
闢㺯走不免哉今視景泰戸增而口損唐人户有調丁
[010-8a]
有庸我朝取民惟其丁不惟其户户大丁米鱗崪算事
必重無患離析一身之繇乃至當賦一石有身為患此
其趨辟不亦宜乎戸絶三之一口五一不啻更賦亦厪
厪矣軍匠宜存餘弓田後糧無虛懸削之可也女大小
口徒給鹽鹽不口給而必登之法如是耳胥云不登小
口自昔已然及上户千乃一二烏所稱浩穰哉五分邑
中之户軍居其二故多清句之苦或言邑以朶集適配
軍他衞所近者百里逺數千里老疾物故亡逃率以伍
[010-8b]
産子補之無則取於原貫徃句卒至常一二嵗乃歸得
賂從此逝有矣句者多解者鮮送者未返行者業亡逃
抵家其弊日滋更變姓名損增字畫移易州縣奉頭而
竄占籍殊絶之域不可勝數也宣徳間遣直指使者清
天下尺籍補其闕切者紀録亡逃則蹤迹之户絶丁盡
徃徃見稱或同名若無名籍不可詰問里老胥人實為
逋逃主本流鄉簿以嵗清册叅之罪胥人之飛詭及里
老之縱匿嚴謫戍之條其庶乎余觀唐豫約其鄉補軍
[010-9a]
審送少壯當行之人無墨貨欺隠取罪則猶盛世之風
哉諺曰句一軍害百口充一軍禍三族言解之為旤也
軍政廢即令得軍徒縻我倉廥將焉用之以亡逃之饟
募勇悍之兵亦計之兩得哉
   田賦論
論曰秋租鈔出於地田惟官租有之粤無此豈初折米
帶秋糧以徴後遂冺其名乎如夏税米初尚二石四斗
有竒至𢎞治僅存三升糧嵗增亦不覺其亡矣成化間
[010-9b]
田地如故而糧之增者二百餘石何以故耶官民諸則
頗繁屯軍與民爭田覈屯田而有餘也歸於官遂名屯
軍餘田有之自隆慶始屯軍依民例皆此類也夫田非
彼即此烏用創名為哉弓田後諸則皆廢姑存之俟他
日攷鏡焉
   官民田論
論曰膠柱哉官民田之議也官田傳自前代如公職等
有司奉錢淵明令公田種秫是也官親挈以授農人嵗
[010-10a]
収其入無富人淫於其間故其科也重民田農人受於
富人既入大半之税縣官不得更重取之故其科也輕
後世無復在官之田科仍舊貫故薄征蠲役以節適章
皇帝減官田租挈詔雨下睿皇帝於蘇州減至八十餘
萬石豈不仁哉然未易弦而張之也朱子謂漳有官田
職田學田名不一輕重亦異吏縁為奸欲九等定畮總
一州税租之數而分𨽻焉今幸弓田宜上書請如朱子
而削官田之目乃如江西版中田地無論所著并書官
[010-10b]
民不則三壤祇以官田為上何哉王者有分土無分民
他縣人置田於此人宜從田憚委輸之勞以田徑歸其
縣我亦患其逋負縱之逃遁昧薆職此之由階之為奸
又何禁焉邑瀕海有沙潬田西水東注流塊下積則沙
潬漸髙植蘆積土數千百畮可趼而待也其利不貲常
嚚訟自戴御史議以抵浮糧弓田後糧無浮沙潬亦弓矣
若桂洲南青步海中葉沙等則與香山壤界其田五百
餘頃聞弓田時民多潛籍香山盖利之云知縣葉初春
[010-11a]
至始正之然不能歸其半嗚呼吴楚交兵由爭桑女子
豈一家之故哉上田科米雖加一升其則故重中田又
減官米一升乃視民三合較一畝之賦新故不逺民之
不察嘖有煩言所謂不見其睫也
   農桑論
論曰髙皇帝令天下户植桑豈非成周遺意哉然大司
徒辯十有二壤之物以教稼穡樹藝禹貢蠶桑惟兗州
耳藉令不皆桑而樹其土之宜木征亦如之豈不良美
[010-11b]
奉法不䖍徒以空文塞詔紙上栽桑之諺在在而是則
有司過哉
   屯田論
論曰祖宗法不能守莫屯田甚也洪武中分軍屯田再
定於永樂一軍受田二十畝以所獲為饟而輸餘糧六
石於官則定於正統云屯軍自食兩人又給一人仰於
民無幾况初十分其軍少壯乗城老弱屯種屯者三城
者七二八一九四六中分隨地緩急坐食寡矣自屯卒不
[010-12a]
更而視田為世業典賣時有或居城市召佃坐収其入
抵糧而食其餘久之佃為主卒為客問之田所在不能
道移易欺占所由起也逃絶嬗授之際姦人易乘豪黨
之徒以武斷於鄉曲或至侵剋并軍丁奴之何可勝數
故額日削夫國家所為軍屯即丘甸之遺有倉以儲有
場以教不獨授田而責之入也倉場失亡日箠楚之六
石猶不能無負安望折衝禦侮哉春耕籍漫漶久議者
嘗欲稽之憚於旁午天下一家軍民皆朝廷子弓田時
[010-12b]
披籍而求懸互訐之賞開首改之門亦其㑹也今不欲
吹糠哉於其存者正經界核逃故明承補還春耕之舊
憲臣嵗行部省視之庶弭患於將來失今不治後又甚
焉尺籍闕征行戍守徴發屯軍給之饟而以餘子耕固
當細糧徴在衛所不具論
  漁課論
論曰國家漁課達於山谷溪澗之水芥為之舟課亦不
免故皆敷於里甲邑以海為池課之宜也㸃視初必皆
[010-13a]
業漁之人死徙千無一存而算舟以抵徒見出没鮫人
之室而烏知不然哉閩人嘗奏漁册十年一更以新補
故余令惠安盖為之矣夫漁業有浮實乘潮掇取若棹
艇徃來浮業也繒門禾蟲阜之類實業也邑中實業盡
入豪宗利役貧民而不佐公家之賦今不欲更而張之
與小民争一手一足之利并度豪宗甚非計也鴨阜起
於洪武永樂間其圖具在雖非漁業以之抵課有四善
焉免逋負一去蟊賊二抑兼并三弭暴亂四矣因噎廢
[010-13b]
食則亦不察於民故哉
   鹽糧論
論曰五代以官鬻鹽民不能與為市折閲則分五等之
户而抑配之後鹽不給徴鈔如故今所謂户口食鹽何
七百年一轍也管仲謹正鹽筴男女之厯至於升兩後
世祖述或失其意既正於商而以空名寓筴儒者多羞
五伯今視伯何如哉
   料價論
[010-14a]
論曰閩中八分丁料始於御史灼本糧定銀附徴於糧
事已而民不知豳以行於吾粤皆仁人之用心也初議
卒不能守欲湯之滄不如絶薪止火而已則在吾君相

   牛税論
論曰六擾獨屠牛有𣙜律禁之故也法應殺輸其皮角
利刀錐之入而令鼓刀而屠百里内日殺啼噭數百則
法不足信矣以老易少猶得全牛之半仁者不為即令
[010-14b]
程子而愚長攘竊而害農人未可謂非實旤也禁天下
毋屠牛頃有詔軍市租倚辦於此不敢奉宣嶺海之間
方數千里豈少此瑣𤨏哉願執事者之慮之也
   里役論
論曰里長者里之長也天下之勢自下而上甲首上有
里長里長上有縣令縣令上有郡守郡守上有藩司藩
司上有六卿而天子加焉余嘗謂里長下縣令一等非
躗言也有司不長之故長者不樂為計丁應日以免為
[010-15a]
幸供張不辦而期㑹之時愆箠扑交下駢首何校交臂
請囚鉗釱纍纍踵相接於道路胥靡之徒不觳於此矣
老人固以徳齒推擇今闒茸輩徒拜揖送迎官府為儀
程功商物以取刀錐之利或竊貲於鬻獄有司亦𨽻畜
之駔㑹之人不賤於此矣何必上古隋唐鄉職猶以品
官名士為三老漢甚衆國初之制豈不然哉奈何輕之
如此蘇氏之言曰逺莫如近近莫於其所與兢圖治理
效必自所與競始矣
[010-15b]
   均徭論
論曰王介甫當國所貫行孰不仇也他未論雇役人人
今誕章矣美惡隨人侏儒哉徃五年役它亦有十年者
嵗額等而各甲丁糧不齊經費輕重相懸於是為一段
維之總邑丁糧畫而十以均適今復以叢於十年者年
一徴之丘仲深負米之喻未可謂非便事也寜殺無笞
其亦可哉
   條鞭論
[010-16a]
論曰始料最繁自邵御史折而帶徴於糧民誦簡便此
條鞭之權輿也民壯驛傳銀戴御史亦嘗帶徴而不混
糧之内自是或行或罷霍文敏計兩粤便事常搤掔今
即均徭均平向皆役於五年十年者嵗編之又通為一
民知嵗輸㡬何而不知某糧㡬何某役㡬何謂之條鞭
稱名少而耳目専未知天下聖人之政東南舉稱之矣
何者錯薪翹翹不知一束之易操也岐路㝠㝠不知一
塗之易遵也雖然無畛出納之際胥為政能殿最我能
[010-16b]
督責我將盡力以赴之否則歸罪於民上下倀倀以瞽
遇瞽余嘗為縣既合之又分之民知其分以期其合官
受其合而理其分若八音竝奏不相奪倫嵗終縷疏其
負以胥後命民亦甚便官亦甚逸則在心計爾矣
   鋪甲論
論曰國家以里甲任民推擇齒徳為老人里中有盜
戍卒罪人逋逃及惡人不能捕者里甲老人集衆禽之
具教民榜盖時衞所以禦大寇廵司兵以緝細奸間有
[010-17a]
如所云不過老人里長帥甲首追胥未聞總小甲也總
小甲立亦不能任盜賊故又變為保甲夫甲一耳里變
為鋪鋪變為保非三保甲哉實效不責而徒空名之更
過矣
   祠祀志論
今天子百神主天下郡邑經祠有司各以其職用事而
不領於祠官諸侯祭其畺内即天子所柔也牲幣牢具
有故無所興侐其廟宇毖其壇垓豐備其登刑簠簋忠
[010-17b]
信於民無寜矯舉以祭不獨夕牲薦鬯而始兢兢神必
答焉休徴見風雨時若降之嘉生故子路以宰有人民
社稷非敢為佞也人非響至灼燿鬼責之未嘗媟媠者
衆佛老之宫金碧照寰㝢瞽宗茀草不剪有矣謂令甲
何閭閻愚民動於光景至割俛仰以奉之猶自以為不
足也明禋忽於此腏食淫於彼余故述典祀籩豆之事
陟降之禮則有司存余不敢言之也
   先師廟論
[010-18a]
論曰宋濓之議韙矣安逺之謫則無以異故耶今毁象
祠啓聖退况融輩畧施行矣而樂猶未備也制州縣樂
得式於府可不務哉可不務哉
   壇祀論
論曰洪武禮制里社稷壇視縣社稷里厲壇視縣厲直
年里正帥百一十户行之春秋社日用大統厯厲祭視
縣祭畢燕誓民非土榖不生鬼有歸則不為厲如制侯
禳禬禜不患無所此廢淫祀縱矣欲彼禁反經哉故曰
[010-18b]
丘夷川實非虛言也吴廷舉禁淫文曰律祀典神祇有
司致祭不當祀而祭杖頃行龍山龍江見五嶽廟中禺
五帝冕而執圭東嶽泰山在濟南西嶽華山在西安北
嶽恒山在真定南嶽衡山在衡州嵩山在河南為中嶽
五嶽視三公諸侯在其域内乃得祭之祭用木主號如
其山壇而不屋天子有事告以薌無則已今帝之而不
知其公也僭諸侯之事而不知其庶人也季氏旅於泰
山孔子譏之况庶人乎淫昏之鬼充斥閭巷家為巫史
[010-19a]
四十保大氐盡叢祠矣嵗時伏臘醵錢禱賽椎牛擊鼓
戲倡舞像男女雜沓忽祖禰為出門之祭富者長奢貧
者殫家甚至攻剽嚚訟之徒資以決筴是奸盜之主而
禮法之蠧也知縣不佞有人民社稷之寄民神雜擾不
可放物罪則在予四十保淫祠悉毁之其材以修保之
亭壇有餘輸縣營繕象投水火民孝弟力田奉公自求
多福不然於我政人得罪求助鬼神無及已於是毁淫
祠八百餘所御史汪宗噐惡之計竹木斤兩以罪嗚呼
[010-19b]
不辯善淫而以其睚眦報愧淫鬼矣
   鄉賢祠論
論曰名宦鄉賢所以報功昭徳章軌垂勸也不綜覈其
素祇以官爵子孫蟬緌蟹匡數世之後神主流出户外
矣善乎唐應徳氏之言曰以位則魯國之社當大牢於
三桓不當於棲棲削迹之人子孫得私三桓之力皆奉
其祖父從於大烝而孔子作春秋特書弗父何叔梁紇
於僑札上矣是故吉州之祠羅文恭欲抱其父以歸雅
[010-20a]
淫并奏賢不肖混淆豪傑之士所以羞與噲伍也部檄
釐之幸甚或有為黎丘大人之説者則名實難哉
   崇義祠論
論曰奎死袁州瑞死萬年故志不録祇於子賞官見之
豈少之哉以死勤事祀於其所可也劉義稱龍頭人故
竝祠然與史多不同乖異余弗能詳之矣語在本傳
   官師志論
泉而目之貪豈不妄哉南海珠璣犀瑇瑁果布之凑㫝
[010-20b]
者猶外府也至輒甘心焉曰泉實然故舉而辱我石門
在邑東北建邑百三十餘年吏大小無慮四百有亷有
鄙蒼梧吴公乃與處默方駕稱二吴何乃罪泉哉賈庸
播耕主人費家而美食調布而求易錢固祈深耕熟耘
也庸客致力而疾耕盡巧而正畦陌亦美食錢布使也
毁其防而殘苗是庸受直而螟鼯報徳也令以下至於
流外孰非庸於國者無令曰子實民養而殘民以逞乎
貪夫殉財烈士殉名盖各適其適矣狐丘之盜譽之則
[010-21a]
悦盜之則怒何則彼固&KR1373戾未嘗不忸怩負此聲也盡
節奉職而不章徹何以示勸恣行不軌豐肉褕衣没其
犬馬之齒誅而逃於後世則貪冒之夫寘力焉摭故牒
訪遺老列職名稍著其行事亦當世得失之林也硜硜
不讓而好盡言以招人則余有罪焉矣
   吴廷舉傳論
論曰淮南振落公孫𢎞而憚長孺守節死義宸濠畏獻
臣巡撫江西耽耽哉皆山之虎豹也獻臣與獻吉同官
[010-21b]
訟其横自以與梁文康蔣文定友取容武宗朝不能正
則自劾焉所謂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哉崔文敏稱貞才
潔履厚行定力信矣布政時許佛朗機貢粤人以為貶
夫越裳重譯周公不為啓釁事變叵測應如轉圜安可
執也况獻臣議即沮格奈何罪之樹髙而風集焉人髙
而毁生焉所從來矣
   沈鈇傳論
論曰余至廣州徃來縉紳先生間其談沈公率多壯厲
[010-22a]
之氣夫武王訪道而以武稱文王大勇而以文顯非有
不足語其盛也沈公節用愛人尊髙年敬有徳推奬賢
士諸善政不可殫數奈何獨鋤彊稱哉余以為沈公計
魁梧嚴峻及觀厥容貌乃逡逡如儒生常有以下人者
志念深矣區志才論篤君子也詩沈公曰懸知烏攫肉
寜厭釡生魚公庭時肅肅里巷日與與人以為然
   陳表傳論
論曰余觀𢎞治志陳表之魚官也以陳言云不知所言
[010-22b]
者何承箕去表二十餘年其於遺文古事不啻追亡摉
匿豈於表遺之令表所稱誦可著廟廊當與葉平遥比
矣然士多有困厄所言不用自令沉鬰而死可勝道哉
   官師志總論
論曰四岳堯遜之位明徳可知十二牧即不逮稷契輩
皆亮工之臣也自九官埀益所讓外此無名者畧甚官
師第志善惡亦足備勸懲矣或言上古文書省約邑宜
詳郡郡宜詳國故諸家表官下逮筦庫余不得而違也
[010-23a]
始未年月多不詳亦無庸詳哉嗚呼丞簿而下何罷斥
之衆耶薄待而厚責之亦勢之不能得也是故善無㣲
而不書惡有巨而獲免盖不獨丞簿下矣
   流寓志論
至治之世四夷賔服中國乂安天子深拱於穆清羣臣
竝受其福當是時操賞罰貴賤之權以臨馭㝢内君子
則加諸膝小人則隊諸淵賢者通籍於廟廊不賢者秉
耒於隴畝是故禦魑魅於四裔乃渾敦窮竒禱杌饕餮
[010-23b]
之徒野無遺賢人各安其居守其職未有踰河蹈海結
軌名山聞某所有賢者則贏糧而從之也小雅廢而四
夷侵盖至宋而天地之綱絶矣邑去崖門百餘里勤王
之臣至焉賞罰貴賤之權施或不能盡協粤稱邊徼遷
人接踵其山羅浮其浸南海亦探竒者所願遊也張𢎞
範自夸滅宋劘崖銘功其意無峴山矣不與元同族者
惡而讎其石蘇劉義亡國之𨽻逋播之人也乃爼豆於
大良與𢎞範孰多乎鄒李兩公時尊官右職何算竟灰
[010-24a]
燼兩公踽踽覊旅論其爵位不如彼之赫奕論其徳澤
無政事以及民也至今想其人而識其所遊之處䲭鴞
羣號聞者不懌鳯凰來儀固人所快覩哉𢎞治志以劉
義邑人按其譜余本諸史與鄒李列於流寓嘉靖志所
列余以為斥晏也舍之
   李承箕傳論
論曰余鄉問念菴羅太史世卿何如人哉太史曰才子
陳子嘗謂世卿在白沙朝夕與論名理天地間所聞見
[010-24b]
古今載籍所存無不語未語者此心通塞徃來之機生
生化化之妙待世卿自得之太史止才之也豈竟未得
耶周梁石題李氏義學其語又别果孰是乎陳子言順
徳人謗世卿由吴獻臣固獻臣游揚太過或志故則不
傳其書無惑哉
   人物志論
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録功於盤盂紀年之牒空虛有
激哉韓非之言也丈夫以七尺軀戴皇天而履后土豈
[010-25a]
徒林林總總等春秋於草木固將骨朽名存如孫叔豹
云爾蒼頡以前若載籍之所不齒無論齒矣古今經藝
百家賢聖之篇不傳者多傳者少不傳者其間名姓有
知之乎㣲獨不傳者傳者三五公外其間名姓有知之
乎此其大者朽遲小者朽速遲速之度莫之予奪是故
太上立徳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猶不能以無朽三者不
立欲以不肖之身竊空名於後世朝菌而㝠靈之希君
子謂不如速朽之愈也人物國初獨有孫蕡闗敏功言
[010-25b]
雖不如古立亦庶㡬千里一士是比肩立百世一賢若
隨踵也建邑百餘年賢士大夫充溢編簡夫非桔梗之
睪黍與百貨竝列善評者價不失一故不於其彚而於
巻分俟善評者即朴為璞以欺吾不能也自小雅不廢
巷伯凖也安能廢之榮啓期言萬物人為貴吾為人男
尊女卑男為貴吾為男至列女而男子可思矣
   闗敏區禹民梁曾甫傳論
論曰元綱絶而維弛儁雄豪傑建號竝起其它小鄉聚
[010-26a]
屯兵保界審力相時何可勝數也當是時自致侯王小
者將吏元功剖符食邑慶流後世不幸亦葅醢隨之如
龍飛上天魚鼈鱦蟧隨沫正營何足定宅哉吾粤則東
莞功最髙寵最盛敏禹民一詣軍降生有榮位死有顯
號可謂鼓舞豪傑者乎如曾甫不先二子死者其功名
亦不可勝道哉
   張泰傳論
論曰余兒時讀陳子書想張叔亨之為人比長聞湛文
[010-26b]
簡謂執業白沙見其友張司徒謙柔而剛正卓然大雅
君子也然司徒貧甚霍文敏計兩廣便事順徳張泰博
羅張津皆司徒家産不曾於舊之豪寸陵遲衰㣲久則
墳墓不守兩公皆未考後世不得蒙黒衣之澤當塗以
章文懿請名敎之幸也余善津子碩其家蓬蓽碩賢嵗
貢不仕事母太夫人孝菽水厪具以衽帨又撱之泰宜
然嗚呼以優待士大夫孰不咈然怒者奈何出孟下哉
   張善昭張澯傳論
[010-27a]
論曰余見方孝孺練子寜未嘗不涕泣沾襟也余邑王
御史度亦坐姦黨宗家外屬編五百五十户莫為善昭
今天子一切宥之豈惟諸臣善昭死且不朽明倫大典
聖人不易一時諸臣未免膠柱漢宋要立義較然不欺
其志可不謂忠耶或傳澯兒時有妖降於其室為語它
日登第除拜頗騐戊寅前數夕復求止之澯不聴神怪
之談縉紳所不道信然斷而敢行鬼神避之若澯不愧
乃祖矣
[010-27b]
   梁儲傳論
論曰文康公草秦王制及不草威武大將軍敕縉紳多
誦之秦誓稱邦之榮懐杌&KR1150由一人大臣上輔天子下
鎮撫海内豈百司庶府仡仡於展采錯事間哉休休有
容天下皆其才矣女無美惡入宫見妒士無賢不肖入
朝見嫉文康薦起成都居其下所謂一个臣非耶李文
逹名相攻已者必甘心焉近世尤甚小者戍邊大則首
領不保文康於李鐸輩反擢用此數公於秦誓何當也
[010-28a]
或疑文康愚於武宗朝大忠無所拂辭悟言無所排擊
道固委蛇盖謂是乎
   梁景行傳論
論曰宗烈貳守逺郡輒上書言事此其志豈抑首下僚
汶汶已哉漢法令長罷廢用使者言復起以故能盡其
才今非進士死灰矣吴獻臣薦宗烈毎自以為弗如也
嗚呼非豪傑孰能之若廵撫張公亦非俗吏哉
   張拱辰傳論
[010-28b]
論曰司寇洪公朝選為余言考察不叙漢宋禁錮名賢
之餘烈也故正直之士為時所忌相率入其彀中拱辰
見過太宰因憸人劾而違之㣲霍文敏㡬不白倪太宰
岳亦莊㫤邑子也㫤既致仕大計復推諸老疾之條如
此甚衆乃知文敏真大臣哉
   陳善藏傳論
論曰善藏余同舉人也五十始舉序齒實録今當壯多
隠年世變可觀矣人情貪耆禄位髪種種改白為皂仡
[010-29a]
仡道路肩相摩踵相接也丘仲深謂毋令卧而踰嶺足
為寒心善藏服官政之年懐璞而不輕試志何逺哉余
來大良觀其所為詩畫翩翩千仞之象其人可想見云
   人物志總論
論曰納言周公采謂余志難人物吾吉州更諸儒不敢
言志事何者縉紳多而編簡狹口語易生也令公吴人
亦云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孔子次春秋
其義則丘業自言何至托於民以自解民無私枉聖人
[010-29b]
違之不能也如以民十六族竝書若髙陽帝辛諸子又
多乎哉不然於我何罪齊景公奄有東海不能以千駟
得之於民夷齊西山之餓夫也民顧稱之夫亦三代之
遺直爾即如子長先生終身空室蓬户褐衣蔬食不厭
無子孫闗説至與卿大夫争光梁孟祥余初頗疑及見
李世卿志聞於大良父老三代之道猶然在邑中也人
謂我自解乎宦官陳凖世卿所録附之
   唐豫傳論
[010-30a]
論曰𢎞治雜志唐豫余觀其所為鄉約假令非苟知之
亦鞠躬君子也是時㑹天下新去湯火黎民得息肩於
田畝髙皇帝詳延宿學老儒咸登於朝勸學興禮以為
天下先舉孝弟力田𢎞鄉里之化至於永樂家給人足
廩廪鄉必世而仁矣故其俗淳龎如此云
   陳珷傳論
論曰余覽珷狀盖出梁文康云成化丁酉正月置西厰
五月罷以商輅項忠六月復以戴縉王億至壬寅冬十
[010-30b]
一月以御史徐鏞輩而汪直罷狀珷與郭和抗疏西厰
復革乃在戊戌之前恐非也即使不出文康不信其以
汪直適戍則人人能道之矣惜也利令智惽行百里半
於五十是故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詎不
信哉鄉里之人無軼材茂行猥自託於無舉無刺徃徃
稱賢珷倜儻大節而以眚掩余故表之無令獨蒙惡聲
焉且告於好修者
   薛當時阮珩傳論
[010-31a]
論曰余觀薛阮兩生盖質行而文者也雖不遇而死當
時受知於憲僉珩見賞於督學遂致登名簡牒聲施後
世若兩生者亦不為不遇哉
   羅虞臣傳論
論曰龎中丞尚鵬讀虞臣上霍相公書未嘗不掩巻嘆
息也盖重傷其志云王漸逵言虞臣豪宕使氣不可近
晚有養性求仁之意終日仡仡絶筋喘汗於道路之間
髙堂邃宇固所願托足而棲乎奈何望崦嵫而太迫老
[010-31b]
子所以貴早服也
   周氏潘氏李氏傳論
三人皆死者嗚呼死生亦大矣丈夫誦法先王言議乃
薄千古食焉而避其難要同死至背之况婦人乎三人
皆死故首之
   吴妙静鄧六娘傳論
二人皆不字者李承箕不傳六娘而見於鄧寶傳且曰
春秋書莒人滅鄫六娘取李氏子後其父不嗣同矣能
[010-32a]
誓不適人節亦有可取焉顧獨遺吴貞女何也豈以尚
浮屠乎則疑之乎吴貞女與博羅陳孝女大相類陳氏
祠自蕭梁職於龍華寺至督學魏校乃稱孝女云故宅
亦為豪右所奪何一轍也又聞倫教梁鑒殷女祐娘不
字撫其姪彦
   選舉志論
掇巍科隮膴仕紆紫拕金揖讓萬乘之主食肉貴富上
顯父母下為妻子榮利豈非士之情哉君人者非寵禄
[010-32b]
人社稷是保臣人者非竊人寵禄社稷是役修於家壊
之天子之廷盡為賈山所愍則何頼焉况也吾修之未
嘗而於壊何有不亦鋭乎其舉之乎聞有縉紳大夫與
軍將遊於孔子之廟大夫歴指先賢問曰彼為誰彼為
誰盖嗤不知書云答曰吾武人吾安能彼之知但聞諸
公非進士也問者大慙繇斯以談在彼不在此志選舉
於人物之後或舉之而不傳或不舉而傳之即未論世
其人盖可知哉景泰置邑選舉乃自宋元地順徳斯順
[010-33a]
徳矣先賢良方正諸科古之道也乃録進士次舉人次
嵗貢今之制也吏而官之不遺昭噐使也武舉竝録視
鄉貢也貤䕃附焉選舉之所及也納粟與焉選舉衰矣
他志或及義民非仕格吾無取焉
   雜志論
天地之道豈不大哉帝車中央或緯或經㣲星一萬附體而
成三條四瀆主名山川培塿灉濋其别相聯故有大而不可
遺有小而不可捐胥徒府史乃備百官五色不雜不成文章
[010-33b]
五味不雜不成和羮五聲不雜惡覩雲門之與咸英故曰雜
者物之賾也理之囿也所求於雜無不有也是故孔子傳易
雜卦終焉班孟堅諸子十家居其一見王治之無不貫相生
而不如水火相成而不如仁義敬和則余之所録也夫
 志論二
  永安縣
   圖敘
畫方計里圖其疆域郡縣大小若户口田賦多寡并圖
[010-34a]
之羅文恭法也余業用於惠安順徳矣永安初縣山尤
厜㕒命虞道工乘樏以圖圖凡四都三而總一參伍錯
綜博訪故老三四易而始就夫圖山川猶貌人也長短
肥瘠不肖况乎經脈則何貴焉戸口田賦籍在縣綱目
不相凖正之一以目而御綱都列各圖而登萬厯十年
之籍賦更之所出也弓田書於其都皆其都之田也屯
田附焉亦其都之田也各圖不書田麗於人非一都之
田也田有官民賦有輕重琴江與兩都亦復不同賦役
[010-34b]
志具矣
   代令作
石洞葉先生與念菴羅先生善法廣輿圖畫方計里以
圖永安覈户口田賦而正版籍之誤心亦苦矣不佞則
有感焉幅&KR0695七百里可謂大版籍厪七里可謂小法為
户七百七十寓籍居半老子稱小國寡民非耶治大國
若亨小鮮小將若何覩其小撙節愛養之心生矣圖其
大生聚敎訓之心生矣是治小國之道也不佞之未能
[010-35a]
逮以俟君子
   志敘
葉春及曰永安七里立邑厪十八年天地無窮雖萬世
可知也則在今乎則在今乎故志之邑胡以始邑胡以
制作建置志第一聚衆人而為令合衆井而成邑作都
里志第二以辯區域以奠民居以阜財求以固封守作
山川志第三有土有民斯田賦可則而更繇可事作賦
役志第四物有美人有習本乎土之所為使作俗産志
[010-35b]
第五阜民成俗其惟良有司乎作官師志第六無謂五
步必有異卉作人物志第七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作前事志第八凡八篇其事核其辭危其稱文小而鏡
鑒大知我之不知罪則有矣原撰次之意作永安志敘
   代令作
永安承大亂之後民得去湯火歸田野剪荆棘敺豺虎
而居之惟是篳車藍縷尚不足以佐百姓不佞謬吏兹
土夙夜競兢撫流徙度土田定賦更薄征斂重積貯養
[010-36a]
孤疾本秩禮嚴什伍治兵戎詰奸慝正罪法伐山通道
自官寺學校祠廟倉廥城池至於杠梁廏置亦增修矣
三皇以前㡬千萬嵗其君神聖生人之道豈真如鹿豕
然一無事者唐虞來乃頗可著則非載記之故乎邑新
猶開闢之始也失今不記後何觀焉以請石洞葉先生
葉先生為作八志綴以四圖其於疆里山川徭賦民風
吏治賢士大夫理亂之原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處燦
然具矣後之君子求治理故於是乎在豈惟不佞頼之
[010-36b]
   建置志論
論曰折置之議已始於嘉靖三十四年是時賊楊立誅
府以歸善秋鄉鳯凰岡磜頭等違縣五日海豐鵝埠嶺
違歸海兩縣亦各二日山海之寇儵忽出没最要害度
地創縣控制便南贛督府下其議竟寢楊載鳴則謂歸
海諸邑地若廣逺戸口寖耗得其人察姦馴暴不降堂
序而山谷具達奚必增邑不然徒益民一厲也力勝百
鈞而加之萬蔑不仆矣嗟夫當時議行豈有一十四年
[010-37a]
殺戮之慘乎賊不畏民朝廷之畏官亦然故賊鮮犯城
官惟城兢兢民蔑如也永安縣民乃免於鋒鏑咽而固
有食可廢哉若鵝埠嶺覆疏具矣
   烈女傳論
石洞子曰賊起嘉靖庚申歴十三四年横行六七百里
破寨㡬百婦女虜者幾千人矣惟余母姨方氏陳子明
妻諸生王國禎妻余母舅方世景女及黄五姐烈而死
豈非難哉是皆正氣鬱於胷中莫邪為鈍矣豈非難哉
[010-37b]
   永安縣圖論
縣違郡城二百餘里重繭三日乃至水行自倍皆﨑嶇
萬山中異時未縣罪人梨來者鮮龍蛇易生嘉隆間盜
賊蝟毛而起其地然也縣宜矣取歸善古名寛得長樂
琴江凡三都北抵康禾南據烏禽嶂袤一百一十里東
距米潭西至龍川江廣二百一十里幅&KR0695幾七百里連
嵕複嶂盡其地徯隧㟏岈少夷衍或二三十里無室廬
故在版之里厪七正戸七百七十多歸善受田之人也
[010-38a]
琴江好氣而足智古名寛得椎少文地肥美饒五榖大
家以儒術顯則三都同耳古名縣治在焉列肆而居執
役而食皆異邑無土著者城内虛議鬻官地而賤其價
予民實之甚善茹毛飲溪便利久恐未必樂從也逺方
竒民聚琴江古名寛得傭耕逋民隠之第此鷹而彼虎
也舊屯十二今存其七廢等兩巡司本以游徼為官無
為厲多矣四竟今無虞乎上鎮黄花北近藍能大小逕
東出程揭貉獠坪南嶺南通螺溪馬公寨黄峝新村捲
[010-38b]
蓬南鄰松坑盌窰徃皆盜賊門户獨西無外患可徒睫
之視哉
   古名都圖論
自欖溪入筰行二百里至火帶皆古名古名之圖三其
序盖江口始今不能别自火帶以下皆秋鄉江旁溪注
之甚衆水道紆曲舟行半日從陸以趨尚不及數里云
兩山蹙沓江流如線樹木蔚薈故多鬰燠之氣民皆佃
作度下石則林田烏石以上乃有著姓巖前有葉太守
[010-39a]
其人賢者匪獨科第重也地膏沃饒五榖然多富人之
産秋冬間漕歸舳艫銜接水湍石徑灘三百六十乃至
瀧頭上益淺不可漕載不過十石令之藩議疏濬之排
其填閼而鑿横江之石亦鋭矣春夏水漲沙隨之行石
礧礧京積恐不能卒就也縣在此都民亦勞止圍子&KR0146
李郊若竹車峝間皆有猺依憑崖谷伐山而㽦爇草而
播患吾擾彼彼不為患磜頭山烏禽嶂昔固盜區而相
思逕通下嵐&KR0008石逕通松坑鳯凰逕通梁化梅坑逕通
[010-39b]
陽烏潭亦通松坑烏禽嶂亦通陽烏潭羊角嶂通左坑
散灘逕通藍口設有掲竿之徒皆要害今周道矣安定
休息庶其樂俗乎
   寛得都圖論
北界河源二合南趾古名東入縣而佛子凹綰轂其口
龍川江西下都之門戸在焉義容神兩江皆皇流衡貫
都内入龍川江而神江之源最逺聚落數十盤錯兩江
間被山排碕豐草茂樹散為夷陸原隰衍沃自昔以為
[010-40a]
上田瀝口其望姓也藍能作難則栢埔不得安枕桃子
園阸塞弄兵之民負焉故苦竹派祈望嘉靖中徙寘于
此今舊貫矣瀕江南北要津有傳有司嵗發廪錢共其
擊刺一候人任耳民不與知惟當縣孔道行李之徃來
屝屨是給負輓之役讁及穉子寡婦不免&KR0008&KR0008勞人將
息肩於苦竹派由清溪度員墩出猪母坑右手之螫而
嫁於左夫非七尺之軀哉惟仁人免我願在位者之仁
之也上下窖鐡冶昔嘗鼓鑄下鳯凰岡隃梁化因材於
[010-40b]
山以入幕府佐饟後賊大起咽之是懼不敢言鼓鑄事
矣鶴子&KR0008銀穴睨者大衆若然其咽恐甚山海天地之
藏也待虞而出待工而成待商而通商不出則三寶絶
第吾疾方瘳奚敢復益之哉
   琴江都圖論
石馬西馳突起鷄公嶂過芙蓉逕入都白葉簾紫官山
諸嶂怵㚟南走隃貉獠坪至南嶺出漏裏海豐歸善之
山由此始矣是為邑之脊旅水東西分流若兩脅然西
[010-41a]
皆入秋鄉江東㑹琴江入横流渡言語習尚與古名異
山川風氣信不誣哉都多著姓有詩書之敎矜然諾而
好氣其民務稼穡饒積聚有餘以出米潭大梧至潮上
鎮中鎮其㑹也上方近河源密坑海豐長樂之間逃軍
坑直其下方異時兩處丱開奸民趨之如水赴壑則南
嶺赤溪以至上鎮當其要道日夜行鞫鞫不絶東與海
掲程鄉地比三縣盜起不得安枕而卧矣故昔壘寨是
都為獨多云宋末文信國提兵至循屯南嶺當是時四
[010-41b]
面楚歌死灰能復然乎嗟嗟一旅一成克復舊物天若
祚宋因龍川之迹制南粤之兵庶幾夏后之烈惜哉天
之所廢千載下徒令忠義之士眥裂髪豎仰南嶺起敬
耳繇是而觀南嶺信險固不義之民徃徃負之乃設文武將
吏屯戍其地今空壘矣狡然思逞其兇何日蔑有其可忽諸
 志論三
  博羅縣博羅縣修志革已具學憲旴江羅公謂太/守林公必葉絅齋於是别駕請於先生盡
   刪潤焉作者不悦分部公亦不悦駁下博/士弟子弟子弃之志遂罷今録一十篇
[010-42a]
   地理志論
古者畫地居民豈若布帛幅裂爾哉上觀天時隂陽風
雨殊焉下察地理廣谷大川異焉中驗人事剛柔緩急
分焉故豐可新閭巷里社可改山川不可易也博羅秦
縣得名之故班史不詳或言三山一股浮海來傅於羅
山山名羅浮縣名博羅職此轉傅為博然西漢書已稱
博羅矣第羅浮若蹲䲭象山扶輿旁薄上走河源下至
増江之口官寺邑屋縉紳素封咸在如令崧嶽不誣兹
[010-42b]
邑謂不藉於山川不可也他若隄防亭臺津梁墟市閭
閈古蹟丘墓與夫移風易俗之道雖人官之能而因地
之利并著之作地理志
   津渡論
葉春及曰渡當孔道官募渡人屬於民者則民自募嵗
取其直以供賦事此皆世業載在負版郡賦役志嘉靖
三十一年渡六十八可考也歸善李令因競盡奪於官
使人人自渡謂抑兼并無總貨於一人其名似美故上
[010-43a]
官信而行之城下艇多或可以濟大江舟楫上下有程
孰利一錢而艤舟以渡也荒村窮谷竟日無舟臨河浩
嘆若有主朝夕於斯行李徃來無寜濡滯此於利害相
去逺矣况鄉人渡者率不與直塲圃既登家賦粟一斗
渡廢即得舟加索不免終嵗所費數倍此外邀虛名内
貽實禍者也李在勢已不行但有牘民洶洶若博羅諸
渡多豫章置里正収直以奉烝嘗東莞鍾憲副鼎貴利
而奪之為豫章者宜左袒矣
[010-43b]
   祀典志論
邑必建學建學必祀先師禮莫殷此先師廟遍天下皆
謂據我此蘇氏得泉之喻也夫人履后土而戴皇天食
土之毛山川流峙吾竟風雲雷雨隆施吾竟若社稷若
城隍功最鉅徳施於民則祀况十宗乎鬼而歸之乃不
為厲皆經祠載於令甲鬼道勝故多淫於是山川爵臣
子王髙皇革於前肅皇正於後可謂明聖者乎宦賢二
尤儳冒神不享非類言行悖於聖人非類甚矣强而置
[010-44a]
諸宫墻之畔死而有知能不顙泚孝子慈孫慎毋泚其
先人哉作祀典志
   名宦傳論
博羅令始於秦是時趙佗比肩事主列城而居崛起龍
川遂并嶺表南面稱孤博羅不能代興與天下誅無道
秦後世無稱可恨也天下一家儋人之爵食人之禄恵
安元元其柄在我方駕卓魯孰能禦之名亦闇而弗章
何哉上下千餘年惟豫章以學顯仙遊以死重諸君子
[010-44b]
隨時建事大氐如此矣人言賤近貴逺目所覩覯其勢
必然如令聖果仲尼而吾乃為西家𤣥果子雲而吾乃
為中壘不然以今視昔反令人賤逺耳因舊載稍增之
作名宦傳
   王亘傳論
肇慶志王亘淳熙中為博羅令築隨龍蘇村二堤百姓
頼其利後知南恩一統志誤作旦於是博羅名宦稱宋
丞相前博羅令王文正公楊載鳴知非文正乃云王旦
[010-45a]
淳祐間人與文正同名遂誤舉而誤書之也豈知其為
亘乎千里謬於毫釐信矣
   流寓傳論
君紫宫負黼扆袗衣鼓琴則治世之士哉而堯舜是矣
登嶄巖友鹿豕潄石枕流則避世之士哉而巢繇是已
堯之汾水黄帝之空同無亦遊方之外依托而言非其
質也要之山林朝市静躁不同謀野而獲登髙而賦故
抗志虛曠玩心髙明者徃徃麏至乃若逐臣遷客為世
[010-45b]
所仇危於累卵抑鬱牢愁無所憤洩不若緇黄免於榮
辱王喬韓衆庶幾旦暮遇之駕八龍載雲旗以翺翔於崑
崙之陽赤水之濵若屈原逺遊是也羅浮靈岳在邦域
中自昔放逐南來匪不遊覽當其暫得於心蜉蝣天地
恬澹愉快若出世網百世之下清風灑灑有鳯凰千仞
之象亦未為不幸哉作流寓傳
   人物傳論
選舉志士之舉者人物惟其賢舉不舉勿論矣故有舉
[010-46a]
而不傳或不舉而傳之匪徒録獻臣亦彰潛徳示戒勉
也如令舉者悉傳志足矣又焉用此博羅崇山巀嶭而
羅浮象為之宗峻峭嶄巖萬仞壁立有忠節亷介之象
旁薄重厚有垂紳端笏正色立朝安社稷殿邦家之象
清水白石飛瀑流沫有濡毫灑翰珠璣錯落之象部婁
纍纍其子孫也王御史雖家歸善水東系出水北汪思
言獻之大有何孝子張司徒若融縣之節伯仲彭澤謂
嶽神非耶嗟嗟天地常存山川不改靈淑之氣豈有息
[010-46b]
耶然志難矣楊載鳴嘉靖丙辰纂郡志最好綜核其言
傳恵人物而益信鄉評之重也一善惟恐弗書一不善
惟恐書之直道而行其是之謂矣而不録於載鳴者誣
其為郎時闗説不從用此釋憾則誣能免於後乎郡壬
寅志分傳丙辰不分而有附傳今聯綴書之覽者如校
文髙下自見列女亦人物也姚宻女之列千載之下讀
之髪豎何論竇氏哉作人物傳
御火某于甲丙辰志不録必有以矣縣志草所上如丙/辰郡倅所請如縣志草後其家謁于郡以强先生不可
[010-47a]
則自為傳言武定之敗御史上變朔方釁起又以諌被/杖云考武定恣横楊文襄惡於始劾者御史趙鏜夏貴
溪惡於終劾者給事中髙時則下獄死矣總督侍郎曾/銑上復朔方議咸寜侯仇鸞訐之貴溪竝坐於是上怒
臺諫皆杖之十本以不諫杖而欲冒忠諫之名里人/可欺國史可掩乎先生持論不詭隨人皆此類也
   張津傳論
葉春及曰余聞劉丈人梧四明余本督學嶺南行部至
惠稱廣漢不絶口曰吾明聖之聖即吾不能嶺南一人
也張生沆謁王伯安於䖍州伯安受謁曰廣漢在歸而
求之有餘師沆謂碩吾壹不知而翁之名之重也責沈
[010-47b]
宜矣張家傳亦四明人㑹余公車當是時島夷孔棘家
傳言父老毎泣張太守在吾豈憂島夷哉名不虛立士
不虛附信矣碩與余善愿樸不類貴介公子少應鄉試
朋儕囂於黄文裕之門黄時以解首家居相與争言而
獨指目碩通志遂有詆詞以此相復何異賈豎女子霍
文敏言順徳博羅兩司徒皆貧雖未考當任子如章文
懿語在兩粤便事若文敏豈不賢哉邑令李長盛欲為
請諡如蕭山魏驥廣昌何喬新不果其奏具存
[010-48a]
   翟宗魯傳論
余聞尚書郎琯其舅臨河欲渡脰㾓矣適一生來請負
長者既渡問為誰拱手曰翟宗魯久之乃知為翟先生
翟先生自諸生慕古人多竒節别傳淵明軼事附㑹不
免水流濕火就燥居上流天下之善皆歸曷足怪哉以
余所見翟先生義至髙其貧逾甚即淵明何以加焉然
淵明本老莊不耻乞食江州使龎通之齎酒邀於栗里
至則欣然共酌其達如此先生步趨孔孟惟誠敬為兢
[010-48b]
兢嚴於一食一飲故人以為苦太上甘節其次苦節其
下喪節苦之不敢猥藉口於甘夫然故多饕餮之徒矣
   雜志論
説文雜五采合也從衣從集佳在木上亦其義哉人情
美繡而惡雜畫繢之事雜五色五采備而後繡成若之
何惡之文猶製錦巨細竒正典常諔詭法語寓言并苞
兼總而文備矣寜獨諸子而有雜家易之雜卦左之錯
經皆是物也第明天地之性則神怪不能惑知萬物之
[010-49a]
情則非類不能罔雖小蟲水草樝梨橘柚酸辛酸苦縮
唇澁齒日陳乎前恃以養生則不越乎五榖也作襍志
 
 
 
 
 
 
[010-49b]
 
 
 
 
 
 
 
 石洞集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