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90 荊川集-明-唐順之 (WYG)




  封知府朱公墓誌銘
公姓朱氏諱某字某吳縣人也父東耕君謚以隐德為
里中所推至公讀書為儒在縣學若干年以貢入太學
在太學一年謝去歸老於家明年子鴻漸第進士歴官
兵部武選主事于是天子封公武選主事後鴻漸為武
[010-52b]
選郎中已而鴻漸守瑞州調守廣信又自廣信調守梧
州而公復封鴻漸未去梧而公卒于家某年月日也公
自少苦志讀書嘗寓蘇城北寳幢寺寺傍空室一區寺
僧以寄棺槥其中歳乆積疊墻壁間鬼氣觸人户無履
跡公喜曰此真吾讀書處矣因獨擕一童子往讀書其
中毎夜中或晝風雨輒有聲隂隂若嘯若泣一童子者
數以為鬼也竟驚病死而公讀書其中如故公既以老
儒生精於治經又性喜為詩所著有草堂集凡十巻蘇
[010-53a]
人故多以詩名家而近時則迪功郎徐君昌榖最著昌
榖嘗數過公論詩公曰詩貴成家格卑弱固不可若規
規摹擬前人逼真亦詞家大忌也且夫古之為詩者以
寓性情也得之於體裁而失之於性情亦安用詩昌榖
深服其言故公之詩雖醖藉古人而要於自寫己意略
如所以對昌榖語然昌榖之詩則自海内藝文之士莫
不喜道之而公之詩雖以吳之人士雅好為詩者亦多
不能舉其詞豈公善韜蓄以為既隱矣不欲以言自文
[010-53b]
耶抑古所謂山澤之士必有待而後能施乎世耶彼其
所謂有待者不獨操柄也雖文詞技藝若可以自振於
世者固亦不能無待也耶公既以讀書至老無所遇而
發之於其子副使君副使彊直有節槩不善與時上下
其為宦也亦往往多梗自為郎積若干年而始出守為
守歴三郡積若干年其最後徙梧梧瘴癘窮徼地也副
使君訢訢然曰吾所聞於家大人者如是吾何憾公亦
訢訢然曰吾兒如是吾何憾公卒之三年某月日副使
[010-54a]
君始得地於陽山白墡塢之北麓乃克葬公先葬之日
副使君具公行事為狀來請銘余雅善副使君其語當
不誣為之敘而銘之公娶李氏繼娶鄒氏子五人其長
副使君鴻漸也次鶴鳴虎文雉膏馬良孫男九人承家
承烈承宣承武承文餘未名曾孫男四人享年七十有
九銘曰學古為儒委蛇歩趨挹其容者以為此山澤之
癯貤封自天有子則然署其墓者以為此梧州之阡
   封知縣張翁墓誌銘
[010-54b]
翁姓張氏諱獻可字廷諌號東涯世為無錫人給事中
選之父也翁少頴敏嘗有志讀書矣以貧故資生事為
急也故不得乆從事於庠塾絃誦之業以貧故資生事
以多途也故嘗博通於醫卜星厯堪輿佛老諸家之説
然非其好也日奔走生事已至夜歸必篝燈讀經史不
廢已而更發憤習舉子業則年已過矣家又無錢可行
束修然經生碩儒以其志懇而禮謙也咸樂為講解翁
自以其年過而學也則益勤苦習師説已而援筆為文
[010-55a]
輒數百言未嘗起草而㑹於經㫖可以自奮矣然竟以
年限不得游庠校而邑中右族則爭迎致以為塾師翁
既毎自惜其志之不就及子選為童子時而家故貧也
則羣之於諸弟子中而身自教之翁教子弟嚴而有法
温温誨誘不專訶朴故諸子弟視翁以為其父兄其教
選也嚴於其所以教諸子弟者不廢訶朴故選視翁以
為其嚴師選既冠翁猶為之改所業課而選畏翁一如
童時為塾師三十年諸弟子彬彬多成材者選以進士
[010-55b]
起家為邑令能愛其民為給事中有直節葢翁之所以
成就之者為深選令蕭山時翁嘗一往知民之安其令
而令衙清冷如家故時則大喜居三日即歸曰吾非就
養也選以言事杖闕下罷歸翁迎喜謂之曰顧吾與若
母兩人老耳死諌是爾職不死是聖天子恩厚無量也
翁以子官封蕭山縣知縣始翁涉艱苦其後子貴身為
封官有輿厮可以代步而翁踽踽行歩里巷中如故時
翁居常遇人欣欣煦濡謙下後為封官年且髙邑中推
[010-56a]
為耄耆而翁益欣欣煦濡謙下未嘗有自驕色於弟姪
睦於夫婦無忤言待童僕如子女性慈惻既老則謂子
選施無棺者棺畫圈於紙為圈者三千毎施棺一則登
其日月於圈者亦一期盡始圈之數而續圈焉傭丐者
掩道旁露尸掩一尸與錢若干丐者毎得露尸則喜以
為貨也亟奔走告翁自是邑中幾無露尸者計所棺與
所掩及翁之身已數千人而翁且謂子選汝終身行之
勿計數也煮藥膏以施瘡痬者寒凍則為粥以食餓者
[010-56b]
曰掩死人又何如活生人嗚呼可謂厚矣云云銘曰少
也食貧貲不謀身既稍自餘乃謀及人及人謂何所重
者䘮誰骼誰胔臝死不藏我覆我掩我槥我棺水免鼈
魚野避烏鳶古維有位方春掩骼翁隱人也而專是澤
銘以頌翁義風可作
   鈍齋吳翁墓碣銘
嘉靖甲辰吳翁有子情舉進士第三授官編修翰林其
明年閏正月十有九日翁病疽卒年六十有二情解官
[010-57a]
奔歸將以明年丙午月日葬翁青龍之原合於妻徐孺
人之兆禮也先葬情既以墓中之銘請於尚書孫毅齋
公而復介其姻給事中張君屬余書其墓道之碣情因
涕泣謂余曰情少為郡諸生而大父始喪是時先君與
諸兄弟分産而獨持門户益落莫不自支惟時時撫情
慟哭曰汝祖固日夜望汝汝奈何辛卯歳情中試南畿
還先君望見情泣曰汝祖固日夜望汝乃今不及見汝
之有立也未幾吾母疾作明年正月卒先君泣曰汝母
[010-57b]
與吾共甘苦三十年且余教汝嚴父也汝母悉吾意時
時課汝讀書其嚴乃更過我今汝始漸進取而汝母不
待也情三試禮部不第先君毎慰藉之癸卯冬且就試
先君語曰汝不須念我我近不到城市者十三四年朝
夕惟唐詩數過杯酒五六行更無他望惟望汝勉强無
愧古人耳甲辰情舉進士及第先君又痛吾祖與吾母
之不及見也毎語輒泣下時寓書於情輒舉㑹試時所
命題先事後食為戒葢欵欵望情以不愧先資之言也
[010-58a]
明年而先君遂卒矣嗟乎自吾舉于鄉先君方痛吾祖
之不及見也孰意未幾而遽痛吾母也吾始及第先君
方痛吾祖與吾母之不及見也孰意未幾而遽痛吾先
君也情至孤孽不幸人也又曰先君終始布衣無他大
行可紀獨念先君性剛直耻為譎祕媕婀之態其遇事
雖不關己利害亦公言激發無所避故嫉之者或乗其
踣也相與搆而侮之先君挺挺自若也乆之搆者亦知
先君之無城府也相與愧而服焉先君自若也先君且
[010-58b]
死戒毋得厚葬而獨因舅氏語情願得當世名人一言
於墓吾即瞑矣嗟乎情不及禄養吾先君而又墜其將
絶之命是重情之不幸而不瞑我先君也惟君其有意
哀憐之始余未獲識翁而交於情也乆自壬午歳與情
同時入為郡諸生則已竒情之為人嘗竊嘆中世俗益
薄士人稍得志輒恣已矜物甚者怙侈饕餮其㢘耻往
往出市道人下情自中第後益務謹飭逺聲利侃然有
志槩間嘗過余操十斛舟從羸僮一兩人徐與之言而
[010-59a]
深察其意氣葢絶與同為諸生時無異余益竒情知其
志所向與其後來所樹立未可涯也是足以徴翁之教
矣且夫以情之祖與母不及見其孫與子之舉於鄉與
登第之為可哀也翁及見之矣乃又不及少見其後來
所樹立其亦可哀也余哀之而許之銘翁諱云云銘曰
維天之道猶弓斯張髙者下之抑者乃揚維翁之晦其
後之昌其昌謂何冠此多士冠此多士不獨其藝砥礪
亷隅曰維先志以邁厥跡以顯厥世沿流泝源以為翁
[010-59b]

   茅處士妻李孺人合葬墓誌銘
茅處士者進士坤之父也坤為青陽知縣數月有聲而
奔處士之喪以歸歸而又喪其母李李之喪距處士喪
僅三十五日而處士喪之日則嘉靖庚子八月二十二
日也其三年癸卯四月十二日乃合葬於唐家村之原
唐家村故處士所游息處湖俗以桑為業而處士治生
喜種桑則種桑萬餘唐家村上居常自言吾死第葬我
[010-60a]
於唐家村且死者有知吾得覩諸兒荷鋤擕筐往來吾
墓上何不樂之有哉處士死坤徧求地於湖之諸山不
得及得卜之處士不吉後乃卜之唐家村遂吉坤曰此
先君子意也於是葬之唐家村之原先是庚寅之歳處
士嘗病幾死㑹有相者過處士曰翁相未死勿憂也已
而私謂坤曰翁其死於䑕之歳乎後十年坤舉進士例
得請歸省而歳在䑕坤家居頃之乃就選然心獨念相
者言欲去處士則不忍欲留又難於為言而處士在布
[010-60b]
夜中雅喜為詩又躭好山水嘗欲邀諸詩客相與入天
台鴈宕訪赤城佳處以為快於是坤即婉謂處士曰大
人不記天台鴈宕之游乎兒一旦綰印綬作吏縱欲歸
必不可得何不令兒以此閒時奉大人往游其間坤意
姑欲以是緩行耳于是處士揣知其意罵曰吾日夜固
望女立功名幸始入仕奈何以吾故趦趄且吾欲往游
即自往耳固不令女廢公家事從我坤不得已乃就
居青陽數月而處士死如相者言處士且死猶張目咄
[010-61a]
嗟以竟不得往游天台鴈宕自恨而坤亦自以不能堅
持初説濡忍數月奉處士終言之輒嗚噎不自得至是
且葬坤以其友人董吉士份所為狀來請銘按狀處士
諱遷字于善號南溪以其居歸安之華溪也處士為人
豐頰而髯魁岸自豪意氣軒軒若不可羈然槩其平生
亦少所出入於繩約其面折人過若硜硜不少讓然善
忍或睚眦之不為報也人亦竟無睚眦之者其少治生
不業儒然喜談詩翩然有逸士之風其治生操縱出入
[010-61b]
心算盈縮無所爽然未嘗以錐毛恡惜為事而割田以
衣食其族之人為屋以歸其族人之流而徙者坤之舉
進士也處士為之破劵若干金妻李孺人有婦行處士
魁岸意氣而孺人佐以和柔静黙尤善處嫡妾間掩瑕
絶嫌人未嘗少見其隙初處士同邑施翁隱居行義崔
太史子鍾銘其墓曰古之鄉先生也處士毎過翁墓輒
慷慨低囬乆之嘆曰人生何必赫赫吾他日竊從遊於
地下第為里隱君子不負此生矣間嘗語坤曰即吾死
[010-62a]
誰當銘我者坤跪而請曰唐司諌乎處士喜曰可矣故
其卒也坤為之來請銘嗚呼處士其有意於身後之名也乎雖然此亦足以觀處士矣處士云云卒年五十有
三孺人長處士兩歳而同時以卒茅氏故居邑之埭谿
宋元間以治篾為業東徃市海上經華溪飯而沉其碗
以為祥曰天使我飯於此乎遂捨篾而家華溪八傳至
處士家益饒子坤始以文儒進云銘曰唐村之原有欎
維桑兮生也游於斯死以為藏兮赤城之墟仙人所嬉
[010-62b]
兮生也不得游於斯死而魂氣之兮
   殷秋野翁墓誌銘
殷生邦靖從余游嘗與余言其大父秋野翁之行甚具
余時獨心善翁未幾翁子文輝以吾友施子羽所為狀
來請銘狀中事多與邦靖所説參合余往無錫問其邑
之士大夫與其街衢巷陌之人皆曰翁長者也余益知
邦靖所説與狀皆不虚余覽史傳所紀長者大抵多詭
情以釣竒至償金不復辨認牛不復問諸如此類史家
[010-63a]
以為竒而列之長者然余以謂長者正不必然如秋野
翁在族戚能無尤惡於族戚已矣在鄉曲能無尤惡於
鄉曲已矣未嘗有意騖竒節為名髙然其處心行已亦
往往多出於過厚一士人子負翁錢不能還自請以女
婢翁翁不忍竟還其劵嘗亡金篋中踰年盗不得已而
邏者踪跡盗盗乃故翁所舎客客囚而見翁翁駭愕若
固盗耶且金安所用客跪吐實曰余之妻公之金也請
得賣妻以償公幸不獄死足矣翁惻然更乃出錢以與
[010-63b]
邏者求脫客而私語客曰女吾客也雖以此十數金贈
女不為過柰何以𤨏𤨏故絶汝夫婦之歡吾脫女女可
自抆拭客叩頭涕泣謝去客本善星術故翁嘗客之後
客竟為善士而以星故走江湖間數過無錫具土物候
翁欵曲乆之乃去翁所居並醫局嘗有海㓂邑吏鳩工
即局中髙敞地繕軍器為備衆乆役疫作人相枕翁乃
日擣椒蒜和酒以徧飲不病者而大鑊煮藥以徧飲
者又日令不病者一人給事病者五人時其藥物而掖
[010-64a]
搔之已而不病者得不染其病者往往得活相與詣翁
羅拜手加額為謝後數年有人與翁相讐翁子應試南
京過毘陵驛讐者狙人驛旁伺翁子欲毆之沮其行翁
子大窘忽有驛卒數人躍而前助翁子與之力鬭翁子
由是免於難既免而詢諸躍鬭者乃故嘗役醫局中翁
所活者於是翁子欲厚報之其人謝固不肯受競還家
持果與雞饋翁子然後去此數事皆世所謂過厚然翁
處心本如是未嘗矯而行之翁父病痰閉不可飲食屈
[010-64b]
伸翁夜禮北斗以禱已而夢一黄衣力士以刀刺其頸
疑不祥甚明日驀有軍人黄姓者造門自言能醫此疾
翁異之果以針刺喉中出穢痰而愈如所夢者然翁未
嘗言於人人亦莫之稱也翁諱俊字時選殷氏自布政
公以才見竒文皇帝而其後遂為文獻之族至翁以隱
行著而翁之叔季子姓多為儒者翁始以輸粟授冠帶
非其好也因自號秋野以寓其蕭散淡泊之志云布政
公生璉璉生廣成廣成生翁殷氏之先自毘陵徙家無
[010-65a]
錫之嚴埭又自嚴埭徙家邑中其家邑中也自布政公
始翁配王孺人有賢行先翁二十五年卒邵文莊為
其墓子一人文輝云云翁年九十歳乃卒嘗以耆老請
為鄉飲賔者凡三十年應詔與賜老人粟帛者凡六墓
在㠏&KR2278山葬以嘉靖年月日其卒也先葬之一年八月
十六日銘曰漢世論人必先長者寥寥誰哉嗚呼秋野
   蕭孺人墓誌銘
嘉靖己亥冬南京浙江道御史臣正色奏言扈從章聖
[010-65b]
梓宫諸貴人不法事諸貴人奏列御史罪狀自辨天子
逮御史於獄竟寛之使戍邉下兵部臣定戍所遣去而
兵部臣故御史嘗所劾者於是御史戍遼之瀋陽御史
家故在無錫其明年妻蕭孺人卒於家御史為人慷慨
有氣自始為御史數獨自閉門草䟽不令孺人知孺人
時時從隙窺見之自念不能沮又不能忍則欵欵為好
語解之且曰毋騷𤨏生事為也已而御史得罪御史既
上疏則𠂻囚服而襲豸服以聽臺事後逮者至御史自
[010-66a]
臺囚服出不過家徑去孺人㩦諸子倉皇南歸且憂不
測遂病聞戍遼報稍解矣乆之竟以憂病死辛丑六月
十日也年三十有九孺人父蕭愷母錢氏御史黄姓士
尚其字孺人性謹厚其歸於黄也事後姑左右朝夕十
餘年竟後姑死未嘗有一違言愷有女弟老而寡且窶
孺人迎以歸與共哺糜廿餘年竟孺人死未嘗有一厭
心人以為難初士尚為仁和南海兩縣知縣孺人從士
尚果决負才氣見事立斷無所避其於權勢人鯁鯁欲
[010-66b]
繩以法而孺人濟以和柔温慎其所匡助為多士尚㢘
則孺人以儉約自律也在官中躬絲枲織布如村居子
四人學詩邑庠生娶某女學禮聘某女學海聘張君舜
舉女舜舉名選故給事中以言事罷為民與士尚同年
其意氣同也於是乎姻孺人葬以卒之歳十月某日墓
在某所將葬士尚自瀋陽以狀來請銘余觀漢史所載
王仲卿戅而狂好數言事其妻毎抑止之仲卿曰此非
兒女子所知後仲卿竟殞妻子亦徙合浦余讀而悲之
[010-67a]
以為臣之娓娓於其國妻之娓娓於其夫皆期於自盡
而已其事則若相睽然臣之於國耻其不言妻之於夫
恐其有言嗚呼臣之難自古紀之矣今士尚幸遇天子
至仁聖有仲卿之狂戅而免于仲卿之戮是孺人所遭
過仲卿妻逺甚然史又載仲卿妻徙合浦後赦歸更以
采珠為富人家今天子至仁聖且將脱士尚于伍藉而
還之以與孺人相朝夕也有日矣孺人乃不幸死不得
如仲卿之妻特䝉後凋之福吁其命也夫余哀而為之
[010-67b]
詞孺人以御史故得封御史在戍矣稱孺人者罪不及
孥也詞曰謂媛之生兮處深閨兮心奚所思遼水之涯
兮謂媛之死兮閟幽室兮魂奚所遊遼水之側兮
   盛孺人墓誌銘
盛孺人蘇之太倉人盛君諱某之女居庸山人顧君存
仁之妻嘉靖丙申山人為給事中上疏笞於闕下謫為
民保安州居居庸孺人從之居庸踰五年而歸歸至家
幾月而卒辛丑某月某日也年三十有九初孺人既字
[010-68a]
於顧而遭母喪于是童而婦于顧為童婦三年而室於
山人孺人既以童而婦婉婉自屬於其姑錢儒人姑亦
極意拊育之如其女孺人居常謂山人曰姑吾母也即
姑百歳後願加服喪三年以報姑姑性好潔而嚴孺人
所為縫紉漿酒糔餈滫瀡之具必以潔恐一不當姑意
且得罪姑或不懌必跪而請罪不敢起及從山人於京
師遇美飲食必思而泣居居庸時時與山人焚香南向
拜且祝幸早見姑已而聞姑病日夜泣遂辭山人歸歸
[010-68b]
而道病既至家强力羞藥物食飲於姑病且革憖而呼
姑姑至與訣遂瞑數月而姑亦死孺人自少讀小學孝
經書頗解意㫖故平生喜書然獨不喜佛書中饋有間
則取小學日記故事稗官小説家誦説之毎至古人壯
節偉行則擊手詫嘆以為烈士當如是若自恨其不得
為而隂以從㬰山人然者其始娠山人且游學慨然與
之别曰君行矣謹毋以室家為意别三日而産子山人
且上疏與孺人對坐土榻上夜草疏忽若有鬼物嘯户
[010-69a]
外孺人己心訝其不祥然竟不一語勸止及受笞以死
報者三心苦之然不為動或怵曰事叵測柰何可蚤自
脫不爾且及亦竟不為動山人舁居庸而孺人尚居京
師時寒凍雖諸僮皆苦楚窮徼莫肯往孺人獨以一女
子提衣粮觸風雪為諸僮先﨑嶇走塞上就山人㑹山
人病瘡劇左右䕶持百方乆之山人以不死其居居庸
也雖以不得事姑為慼然未嘗有一日覊愁不可忍之
色故山人亦安之既死且葬山人為之狀其行來請銘
[010-69b]
嗚呼士鮮慷慨之節乆矣豈其素所自樹立者盡然或
者鉤牽兒女子語故噎噎不能自割然則如孺人其可
多得也于是許之銘子三人可立太學生次可大早卒
次可興女一許聘陸某故冢宰公孫墓在太倉新安鄉
祔錢孺人之兆其葬日為卒之又明年癸卯某月某日
始山人為給事幾月而孺人封以恩也銘曰北瞻居庸
崇山崔崔匪夫之故胡為乎來南望吳門既阻既逺匪
姑之故胡為乎返間關而來間關而返今其休矣即安
[010-70a]
於坎
   楊孺人旌節碑銘
嘉靖十有三年知常州府臣檟奏臣屬邑無錫無錫諸
生楝等若干人父老㢘等若干人詣臣言楊氏婦守節
事甚具臣聞守令以興教化美風俗為職也臣謹以楊
氏婦守節事上聞者婦故邑人俞暉之妻邑人楊復之
女自少從父叔識字通書史大指歸暉六年而暉卒婦
痛䀌幾死及葬俞氏墓故在惠山㑹風雨不能舟婦匍
[010-70b]
匐即路以身翼棺哭且走躑躅泥石間觀者皆欷歔有
泣者凡十許里乃抵墓所以克葬事自暉死時婦始二
十有八歳二子長者始五歳舅姑且老矣而暉故儒家
無宿貲可藉于是姻黨憐之欲奪其志而前時暉且死
猶强起書雪操氷心四字與婦訣婦粘之寢壁坐卧瞻
焉至是指而謂其二子曰而父知余心矣余即死敢二
乎則又指二子而謂其人曰余所以忍死者為此而已
不然余何愛焉婣黨諒其志遂絶口不復言也居常内
[010-71a]
外女婣宴好絶不徃來曰我孀也宜然至老猶然姑嘗
末疾踰屢歳湯藥禱祈拭掃温扇至於頮盥櫛沐扶抱
吮摩抑搔便液之事必自親之一不以屬僕人二子稍
長親授句讀後雖已就師毎夜歸必篝燈火與相對以
助其勤時時稱説暉之音容嗜好及其蹈履與其所志
焉而不遂以待其後者幾以朂二子且使識勿忘也今
二子皆强學有立其一為鄉試舉人曰憲其一為諸生
曰寰者也臣謹按楊氏婦有不二之貞有撫孤之義宜
[010-71b]
旌婦今年及五十歳矣於旌格應臣檟昧死奏制曰下
禮部禮部臣請命廵按御史核實御史臣蕙奏臣檟言
不妄禮部臣覆奏制報曰如令于是禮部下常州府給
錢立綽楔遂如令後四年而憲舉進士孺人從憲於京
師病卒反柩於無錫將葬憲詣余請曰子其為憲母書
墓隧之碑匪敢曰以嘉惠憲母其以對天子之寵命而
章守臣之不蔽善也不亦可乎余既以許憲因自念嘗
讀漢史黄覇傳覇為相課郡國計吏以郡國有孝子弟
[010-72a]
弟貞婦順孫者為一輩先上殿而張敞非之以謂此無
益於㢘貪貞忒之行而適足以導偽長謾覇敞皆世所
指才吏其相反何也夫有善而不見褒賞謂之匿褒賞
不當其善謂之誣匿且誣其敝也均今國家表崇節義
之意至慎重也而草野委巷之間力不能自達則或不
列於褒賞其列於褒賞者參輿人之論乃或十一異同
焉以古較今不甚逺乃知敞之言於漢要未為過余家
武進徃來無錫間問其邑人邑人之賢俞母者相屬也
[010-72b]
私論之與公褒可謂參合然則守臣檟之為此舉也其
可以當黄覇之賞而免於張敞之譏矣乎余以是具載
其文且為之銘曰於皇有明風軌是敦貞婦弟弟孝子順孫有一於此帝罔不聞大者祠祀小者樹門歳之甲
午守臣檟言楊女俞婦孀三十年維居之艱維節之完
維帝曰咨朕其試哉爰命廵吏其核以來御史蕙對守
言不妄維帝曰咨朕心所貺乃按甲令乃表厥宅嗚呼
豈一人之為來者是式
[010-73a]
   王母繆孺人墓誌銘
余同年信陽王養之至京師擕其兄所纂次其母繆孺
人之行請余銘諸其墓余嘗徃來信陽時孺人沒未乆
鄉人多有能道孺人事者余聞而善之又嘗㑹養之之
兄及姪之為州學弟子者皆秀而有文葢徴孺人之能
教也遂許之銘而養之又言為其卜墓地時頗有竒怪
始得二地堪輿師不能擇疑不决者乆之忽一夕孺人
夢若有告曰某形者吉蛇形者不吉覺而語諸子諸子
[010-73b]
駭之問堪輿師堪輿師初亦不知其為某形某形也復
至其地熟視之則某地果某形某地果蛇形一如夢中
語乃徙某形者竟吉嗚呼聖人不語怪若此者何説耶
則傳中所稱牛眠而馬嘶者其皆可信矣乎孺人信陽
繆君諱家之女王君諱虎仲威之妻孺人嫁於仲威若
干年而仲威先卒是時諸孤六人其㓜者四人尚髫齔
也孺人恐墜門户督諸子稍長者使服田賈治生産不
得游蕩擇其㓜而敏者教之讀書而日課其程毎漏下
[010-74a]
五皷親叩寢户使就燈火後諸子皆長大娶婦諸孫且
嶄嶄孺人亦老且衰矣猶教之不弛於曩時有不率教
者雖斑白必加誚讓或至鞭笞之不貸其嚴如此性素
慧好聽古書列傳談説理道者惟恐不得聞至於里巷
不雅之語惟恐聞之能薄飲食諸子有進重肉者輒不
食至奉賔客未嘗不豐潔勞於治家能拓其業至於周
䘏貧匱為粥以食饉於歳者雖費無所惜此孺人之行
其子所自為叙與余所聞於鄉人者大率近之矣孺人
[010-74b]
卒於嘉靖十有一年某月日年八十有七子男六鑑鎮
欽鑰鎬鋭鑰州學生鋭余同年進士也今為武昌令鋭
初調崇明令以海道險不能迎養為憂孺人曰地之夷
險惟君所命汝苐安之况有汝諸兄奉我汝毋以我故
阻抑其志且此未必非福也曽無戚容後鋭以能調曲
周又調安邑孺人聞之曰當益慎其官則可亦竟無喜
顔故鋭數為令多以能稱孺人教之也女二人與子某
皆先孺人卒孫男十七人某某皆州學生初余既許之
[010-75a]
銘乆未有以應也後余家居而銳為武昌令遣使來速
銘乃克為之孺人葬以某年月日合於仲威君之兆故
孺人所夢處也銘曰有崇斯墳神所惎也山鬼䕶門辟
魑魅也氣如春温君子憇也生以為婚死不離也䕃彼
後昆永無匱也
   蔡母鄒孺人墓誌銘
蔡生瀛喪其母鄒孺人將葬請銘于余因泣而言曰嗟
乎吾母之生也偹嘗艱苦而不獲享一日之逸吾母之
[010-75b]
殯且葬也僅于歛形無以厚其終而恔于心此昔人之
所為痛心而自傷其貧者也瀛也奈何既而曰吾母雖
欎于生前庻幾可彰于身後雖葬不能偹禮庻幾可藉
此一片石而貽吾母以不朽也惟先生幸哀憐之初生
嘗學于予予固喜生之貧而有志也于是許生為銘其
母取生所為狀而叙之云鄒孺人者無錫鄒君廷章之
女蔡君元際之妻邑庠生瀛之母蔡君雖大族然貲故
貧君又倜儻不事畜藏囊篋屢空然而左綴右緝如補
[010-76a]
敝衣僅而獲完者以孺人為之經營黽勉于其内也生
瀛學古為儒不以貧故墮壞其業而隕穫其志以孺人
為之母而教督之也孺人父卒母華孺人獨寡居使華
孺人無子而有子以孺人為之女而迎之使就養于蔡
也蔡君前所娶華孺人既殁而所遺子女無母而有母
者以孺人為之後母而長養婚嫁之使與己子女同也
孺人之為婦也如夫有幹蠱之勤焉為女也如子有終
養之孝焉為後母也如母有鳲鳩之均焉而享年止于
[010-76b]
四十有七不克與夫子偕老啜菽飲水之奉亦不克食
報于其子於戲此瀛之所以重為悲痛而必求余銘者
也孺人子女孫云云卒以嘉靖年月日葬以明年月日
合于茅塘華孺人之兆禮也銘曰婦德含章弗耀厥美
曷銘孺人吾識其子作銘者誰維太史氏銘如可滅石
亦可毁   賀氏孫楊二妻墓誌銘代父作/
孫孺人者太學生賀君汝勉之妻而楊孺人者汝勉之
[010-77a]
繼妻也孫孺人卒于正德庚辰七月四日而楊孺人卒
于嘉靖辛卯七月八日至是為嘉靖丁酉十一月二十
一日始同葬于先塋之次其地曰官壩而汝勉因以二
孺人之銘來請于余余有女嫁于賀而汝勉之女又妻
于余甥余女與甥往往能道二孺人之行而况鄉進士
姜君為之狀可信也乃不辭而許之孫孺人父承事郎
諱堂楊孺人父承仕郎諱昺孫賀皆丹陽鉅族而楊之
族亦望于無錫故二孺人相繼歸于賀氏有朱陳之睦
[010-77b]
焉而二孺人者又皆柔惠婉娩克嫓厥美葢若生于一家
而非二姓之女偶然以聚為一人之婦者初汝勉未有
子是時汝勉與孫孺人年尚少可以有待而孺人已為
汝勉置側室且日夜冀其有子甚于自冀其有子也及
病且死猶惓惓以賀氏無子為意而屬其妾曰汝無子
吾不瞑矣又屬其女曰妾幸有子汝同胞也汝善視之
其望深而慮逺如平常時而不自知其身之悲也孫孺
人既沒而側室果有子其後楊孺人自有子與女矣楊
[010-78a]
孺人撫側室之子如孫孺人之志而均之于己子不曰
子嫡也楊孺人嫁孫所遺二女悉其裝以遣之不曰
留以嫁吾女也此凡婦人之所難而二孺人能之其操
行大略相同而孫既無子楊有子矣又夭孫年止三十
有七楊年止二十有七又皆不幸早世嗚呼此汝勉之
所以悲慟而必求予銘之使二孺人有傳也雖然顧予
不文其能使孺人有傳耶汝勉子二人楊孺人生一子
九歳而夭其一曰某聘何氏側室劉出也為楊孺人所
[010-78b]
撫者而其母故孫孺人所置也女三其二嫁楊銳周書
皆孫出而銳者余甥也其一尚㓜楊出也為之銘曰其
生也不相識而死其同宅以寜厥魄其死也不偕行而
葬其同銘以垂厥聲
   楊母唐孺人墓誌銘
唐孺人者余大父給事中曽可公之女余父永州知府
有懐翁之姊余順之之姑知冠縣晉齋公諱溢之婦太
學生東墅君諱墉之妻給事公與知縣公同年也故孺
[010-79a]
人以字於楊孺人性孝而惠少從給事公於官給事公
卒孺人從其母周孺人與弟有懐翁扶襯歸毁而嘔血
幾不可藥積數年乃止及歸東墅而東墅嫡母金與生
母潘孺人事之兩得其心中歳姑金與東墅君相繼卒
孺人㷀㷀遭兩喪哀慟積痞而痼晩年又遭叔父喪慟
而又病病少間痞又作遂不起嘉靖壬寅八月初四日
也年六十有三自孺人始嫁時楊氏門户方盛舅姑皆
無恙家事一不以關孺人而衣食饒給周孺人又甚愛
[010-79b]
其女欲數見之孺人不數月輒一來每來必月留乃去
既去則我饋遺問訊之使日不絶於路孺人亦數相報
以為常當是時孺人不知為婦之勞而晏然有為女之
樂後周孺人既沒舅知縣公亦物故東墅與其兄析産
東墅又少讀書不善治生則家日落于曩時孺人上奉
寡姑下釐家務井臼蚕績必自操之而亦不能如曩之
饒給也後東墅又死其子又析産為四則家又益落自
周孺人之沒而孺人獨與其弟婦相際則歳乃一來其
[010-80a]
後又獨與其諸姪婦相際也或四三歳乃一來其饋遺
問訊之使其數與踈亦率如其來之數孺人往來母家
既稀濶諸子又各自謀生或擕妻子徃田廬治田或往
贅于婦家孺人更悄然寡居而黽勉有無至老且病或
不自休也葢孺人所歴于夫家與母家凡三世而三變
嗚呼此可以知人世之感矣有懐翁與孺人最友愛孺
人病且死而有懐翁適官永州以是病不及候其藥沒
不及憑其尸病則姪順之往候其藥沒則姪正之往憑
[010-80b]
其尸而以訃于永州初孺人送弟往永州泣之甚曰吾
其不及見吾弟乎至是竟死且死謂諸子曰汝諸兄弟
幸輯睦吾不恨矣嗚呼諸子其終奉孺人之教以周旋
乎諸子勉之諸子者銳鎜鐈鉷也鎜太學生鐈鉷郡諸
生賀氏周氏鄒氏沈氏其婦也鄒婦先孺人七月而卒
遂與孺人同時以葬鄒於諸婦中最孝故其卒也孺人
哭之極哀遂以病女一嫁郡諸生蔣瑫孫男五葬以十
二月十五日墓在袁塘之原合于東墅君之兆將葬壻
[010-81a]
瑫既為之狀而順之乃銘曰夫竁其中旁有令婦孺人
歸此其永不朽
   吳母唐孺人墓誌銘
吾唐氏之先以詩書長厚創其家子孫相與守之其女
子亦往往有化於其風者若孺人其一人也性喜書自/
孝經女傳諸所常誦之外至於毉藥卜筮種樹之書顧
不如專門家耳然未嘗不通其㫖其試之亦數數有效
往來姻戚所或見有異書及諸禆官小説輒擕取以歸
[010-81b]
旬日而還之則既誦習之矣既老尤喜佛與道兩家言
日蔬素食焚香宴坐或夜中起坐若有意乎齋心修觀
之為者嗚呼使孺人不為女子其可以語於儒者性情
之㫖矣乎不然亦當為博涉多藝能人無疑也其禔身
不為矯飾然子女&KR0591御日在側未嘗見其袒衣與其見
齒之笑其治家耕織累積絲粟然施藥與棺饘粥餓者
至不以脫簪賣衣為解其於族里雖其襫襏藍縷之㣲
待之未嘗不如富貴人其於姻戚雖其幾世之逺姻歳
[010-82a]
時棗栗腵脯之問施之未嘗不如近姻以是族人皆曰
孺人有德於我其姻戚皆曰孺人未嘗失禮於我性柔
儉慈静不色笑而其氣温然其於父母舅姑尤篤既嫁
至老數十年間毎語及父母苦楚輒欷歔泣下舅姑既
沒數十年間孺人亦已傳家事矣惟四時饋奠必躬滌
濯羞殽烝以為常孺人之卒也以歳祲避宼城郭痢疾
五十日卒嘉靖乙巳七月廿有六日也享年六十九月
十日返葬於董墅里合於其夫榆林衛經歴南墩公之
[010-82b]
兆禮也南墩諱静夫姓吳氏舅曰七品散官水南翁諱
良瑞姑曰張孺人父則余大父給事中贈奉訓大夫曽
可公母則余大母贈太宜人周也子一人國平云云孺
人同母三人余父永州守有懐翁其一人也姊一人嫁
於楊先孺人三年卒姊病時孺人往候姊左右抑搔給
事者月餘姊與之金墜胸為訣至是而孺人亦死蓋有
懷翁三歳而遭二同母之喪哀之而不忍銘也謂順之
曰小子銘之銘曰産於郭歸於鄉終於郭瘞於鄉葢魂
[010-83a]
氣何所不之而骨肉兹其永藏
   王冡婦唐孺人墓誌銘
孺人姓唐氏常之武進人户科給事中曽可公之孫永
州守有懐翁之女禮部郎中無錫王君九巖之婦編修
王懋中立道之妻而余順之之妹也孺人後其兄五歳
而生於姊妹行為第三孺人㓜頴慧紃組字書不煩於
教而若素為之兄毎曰惜女不為丈夫子而有懐翁亦
為之擇壻後乃得懋中十有七歳而卒二十有六歳以
[010-83b]
懋中官編修故封三十有三歳而卒其婦於懋中者十
有七年王氏故饒而懋中又少貴也孺人從於宦者十
年然所服御一不改其素非賔燕不設兼肉或懋中偶
飯於他所孺人輒為蔬具問之曰吾適不喜肉耳惟為
懋中肉必手調或一飯數起以為常懋中始未有子而
孺人齒僅踰弱也然已數憂之一日自歸寜載一女子
俱還顧謂懋中曰君大宗之後也不可以不亟圖此於
卜相皆宜予故為君聘之既乃時時為理膏沭笄櫛飾容
[010-84a]
止惟恐不當懋中意者嗚呼吾母任宜人有少君裙布
之儉是以諸女化之而孺人能淡泊撙約於既貴之後
任宜人有小星逮下之慈是以諸女化之而孺人能委
曲置妾於方盛之年葢所濡染者然也孺人事其姑朱
安人朱安人煦濡温厚無與比孺人於諸姒中尤曲得
其歡是以孺人毎自喜以為其在姑之側也如在母之
側也其事懋中懋中簡重詳慎内行修飭孺人揣其意
所注輒婉為將順若恐傷之然懋中或有微過則終日
[010-84b]
不自得其有善未嘗不力從㬰其間是以懋中毎自喜
以為吾得吾妻也如得吾友也孺人從懋中而北也則
念朱安人數千里外欵欵然如在朱安人之側也其辭
懋中於京師而歸事朱安人也則念懋中數千里外欵
欵然如在懋中之側也既死且憒矣索杯羮嘗之以為
甘也目女奴使進懋中所葢猶如在懋中之側也嗚呼
悲矣孺人卒於嘉靖甲辰五月二十一日初懋中在京
師欲請歸省令孺人先歸時暑月舟人病寒熱相染有
[010-85a]
死者孺人以一女子擕數㓜兒女與病者同載歴險數
千里固己心恐憔悴幸不病抵家未一月病遂作再旬
而卒其病亦寒熱也子一人化𢎞聘太學生安子介女
女二人其一人者母故孺人歸寜時所載與俱還者也
嗚呼吾宗自吾曾祖贈給事公而下其男子幸不絶衣
冠而女子之貴則自孺人始孺人姊妹凡六人以夫貴
者于今兩人其未三十而貴于室也獨孺人為然然卒
奪之年以死豈其豐其嗇固皆適然而值之者耶抑亦
[010-85b]
數之定而不可益損者耶懋中將以丙午春正月三日
葬孺人于前王村之新阡懋中既述孺人之行為狀矣
而余為之銘曰史氏之妹史氏之妻史也狀之史也銘
之後有考者其將在兹
   弟婦王氏墓誌銘
弟婦姓王氏尚書文肅公之曾孫女應天府經歴横山
文炳之女余父永州守有懐翁之中婦余弟郡學生正
之之妻也年十八而來嫁其生而貴家女也既嫁而驟
[010-86a]
見余儒生家所尚一旦解去所御金簮珥悉易以銀而
褧其華衣至於中饋女紅率常身先諸僮奴其所解去
金簪珥又以之易銀為本而經營什一之息拮据勤生
若素處窮約然者其性警慧爽豁故於人情世務不習
而曉家人尊卑上下一無不宜其舅稱之曰余中婦最
能潔茗精饌以適我意於是賔客茗饌有不盡以分屬
之諸婦而多以屬之中婦者其母徐孺人聞之曰是在
我側固然固知其能事舅也其姒余妻莊稱之曰吾嬸
[010-86b]
最能得我心事於是心腹委曲有不可以諮於其夫而
必以諮之姆嬸間者其姊妹聞之曰是在姊妹中固然
固知其能睦於其姒也其始歸余弟三歳而兩娠皆半
胎而堕即以後嗣為急偶余弟從余自宜興歸入室見
一女子訝問之知所置妾也余弟靳靳以年始弱冠為
辭不御而遣之後五六年竟無子乃更為置妾至親為
之膏髪整容惟恐不當余弟意居常夫婦間相得歡甚
也及置妾則毎割牀第之愛若使其妾得以時御焉而
[010-87a]
不以己故妨之者其在姊妹五人中最得其母徐孺人
意初横山公卒母以意遺之二百金乃以母當總總時
不忍受其後母病且卒以金簪分與諸女為訣其所分
又獨倍諸女乃復以獨厚為嫌而併辭其所同得者嗚
呼其能置妾於中年無子之日不足為難而能置妾於
少年始婚之時則為難能辭金於母存之日不足為難
而能辭金於終母之身則為難葢其自少知書稗官小
説終日未嘗去手毎覽至古人竒節輒激烈自詫恨其
[010-87b]
不為男子余以為正使其為男子必能磊磊植立不媢
妬以敗人之國不貨賄以自汙其身可知也與余弟夫
婦間相得歡甚而警戒相成之者尤切始余父宦於外
余獨與弟居弟或所過動也乃不喜而謂曰子縱不自
愛其若汝兄何且又為之隱䕶不使人知葢恐以是見
尤於其兄而或至於相踈也弟有一善可稱也則喜而
謂曰非子之能其汝兄薫染使然葢以是深動余弟而
欲其與兄相親善也以是余弟能知彊於為善而兄弟
[010-88a]
之好益宻彌縫從㬰其間葢有助焉以彼才且賢宜其
多男子享髙壽而竟以無子夭死其死也又以産此則
理數之不可知者也自其始連娠而墮則已不專意於
自娠矣既置妾固日夜以娠望之妾也及自娠矣衆且
以不妬之報庶或在此而竟以是死謂之何哉謂之何
哉其卒以嘉靖丁未六月初五日年二十有九葬以
之年十二月十三日祔於其姑余母任冝人兆之右方
銘曰詩詠螽斯詵詵振振嗟彼淑媛罹此不辰讓娠於
[010-88b]
妾不欲自娠幸自有娠卒災其身造物報施孰云可信
惟其美行乆而不泯伯氏銘之以垂家人
 
 
 
 
 
 荆川集巻十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荆川集巻十一
            明 唐順之 撰
  行狀
   月樓唐翁行狀
月樓唐翁武進人也諱世美字某月樓其號大父封寺
副諱某者生五子仲子復為大理寺副後守平樂有宦
績載在國志封寺副之少子贈給事中諱某號友蘭翁
[011-1b]
生四子長子為給事中翁其第三子翁貌魁岸為人倜
儻負氣嘗從伯兄給事公指受章句能涉獵記誦然家
故産薄而友蘭翁又病癱臥米鹽醫藥婚嫁百費叢於
伯兄伯兄又方日夜治經史聚徒而教之其勢不相給
也翁以故廢其學而營於家翁雖已不治經然不輟文
墨其閒時則作為草書遂窮極竒變闔闢閃縮上逼懐
素詩歌有唐人風骨是時翁伯兄既以文雄於當世而季
弟竹忩翁善畫尤以草蟲名一時言文章字畫歸唐氏
[011-2a]
云伯兄為給事中值敬皇帝在位言官甚見親幸有權
給事公素小心慎事屢為書與翁大要教之謙下毋輒
入州縣門即入必傴僂不得騎閭巷往來戢族屬僮奴
不得閙街市中翁遵其説而行之是以唐氏雖世宦然
未嘗有子弟為鄉里所苦者後三十餘年嘉靖某甲子
翁年七十餘郡太守請與蜡賔後若干年詔賜天下老
人粟帛八十以上冠帶翁於是始冠帶然始一服之後
不更服也嘗一與蜡賔後太守連歲以故事請然亦不
[011-2b]
更往其好省事如此始翁壯時唐氏以給事公故方盛
給事公自為庠生有名聲已能盡致數邑客後為給事
賔客益輳翁家居則應接賔客出則從親朋隣里邀請
酒殽之㑹投壺陸博遨遊宴笑之歡碌碌不絶翁每所
過輒為上客議論常摧其一座人以是人益貌之後翁
既老兄弟物故盡平生故人多不存存者亦衰且病不
能相往來矣翁又失其壯子獨擕二幼孫以居雖門外
終歲率不一出甘脆滫瀡所以輔老之具亦不能豐也
[011-3a]
時時有一二族子問起居翁據牀坐與之道説故事助
遣歲時而已人謂翁由喧熱至落莫不能無介介翁獨
翛然自得也然自翁而上友蘭翁年至四十有幾翁伯
兄仲兄亦皆不及五十而卒竹忩翁卒以五十而翁在
父子兄弟中獨巋然老壽至於八十有三其所得可不
謂厚也歟翁配云云葬以卒後三月某甲子在黄塘祖
塋之次於是一之圖所以不朽翁而欲請銘於立言君
子乃謂順之述其事略順之於翁為姪孫而給事公之
[011-3b]
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