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24 蘇平仲文集-明-蘇伯衡 (WYG)



 
 
 
 
[012-48b]
 
 
 
 
 
 
 
 蘇平仲文集卷十二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蘇平仲文集巻十三   明 蘇伯衡 撰
  誌表述
   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陽州事孔公墓誌銘
至正末方國珍據台慶温用名士以收人心凡士居其
地者不為所用則為所禍而其於公也不得而用之亦
不得而禍之四方之士聞而莫不髙其風國初胡仲淵
以王府叅軍鎮括將進公于朝而先之以書幣公返其
[013-1b]
書幣謂使者曰使孔暘一出足於天下重雖強顔從叅
軍後亦不辭不然何益況吾父年埀九十不可頃刻去
左右叅軍奈何欲使之胥為不忠孝人耶仲淵愧其言
而止洪武元年按察僉事趙夀將使指求賢浙東得公
於温以應詔公終辭不起士益以是髙之公神明之胄
起家為名進士仕州縣為良吏師學為儒宗當世尊而
仰之不在彼而在此也公自幼篤志於學警悟強記絶
人而諸經史百家之書罔不該貫取元統乙亥鄉薦温
[013-2a]
之士以春秋貢者自公始方上春官而科舉廢南歸以
衍聖公思晦舉署永嘉書院山長未上而科詔復下至
正元年再薦于鄉登二年進士第推衢州路録事階將
仕郎九年轉從仕郎䖏州路慶元縣尹代歸以二親年
髙絶口不言仕進十九年中書叅政巴延布哈公内臺
治書李公國鳳經畧江南得便宜除拜承制授公温州
路同知平陽州事使得便養公奉檄欣然而起其為錄
事于衢也下車適大旱以郡守命禱徐偃王祠下未復
[013-2b]
命而雨如注莫不驚異民汪明之兄弟爭家財吏展轉
求賂數嵗不决公問汪曰兄弟親孰與吏汪對曰兄弟
同産吏途人爾公曰弊同産以資途人汝何不思之甚
耶其兄弟立感悟叩頭曰不敢復煩官府矣㢘訪僉事
寳寳公行部莅衢委以難决之獄凡所平反無不服其
明允遂以最䎹朝廷遣使分道宣撫過衢得公治狀甚
禮遇之其為令于慶元也㑹分憲余公闕以括賦役不
均舉行覈寔各縣皆擇人徃董之惟慶元就以属公乃
[013-3a]
令民以田畆多寡自占即不寔罪及隣保立法周而用
法嚴民自占無敢不以實賦以田制役以賦定富者幸
兊貧下重用之患遂除余公自為書遣吏勞以公堂酒
學宫在縣西大溪之北公始視事進謁阻水不得前聞
舊有詠歸橋直神力院左廢且數十年即經營興復之
六月而成其修七百尺廣三十尺覆以屋為間四十有
九来徃者便之壬辰嵗祲縣西鄙小民六十餘人稱貸
于富民弗從強委劑而發其廪以去富民忿之訴公以
[013-3b]
為強刼公惻然曰彼艱食冀活性命乃爾情亦可矜矣
今以其活性命者𢦤其性命吾不忍為也若何獨忍乎
富民愧謝而退閩㓂犯縣境公能以義兵撃退之民賴
以安急于仕者率縛平民徼賞典公曰軍功與民命孰
重輒觧其縛而縱之平陽鄉邑也時行樞宻院判官周
嗣徳行州事公不矯以為異不比以為同事無大小一
裁以法雖族婣不少假借之君子稱其識大體督平陽
三嵗丁母恭人憂觧官明年州人以版圖上于職方公
[013-4a]
與陳子上者慨然有浮海之志顧父判府公在堂于上
入閩公覊孤無儔却掃一室名曰㓗庵情有所觸俛仰
書空而已後三年而判府公捐舘公年六十三而執喪
哀毁又十六年公以疾不起洪武壬戌七月二十七日
也得年七十有九臨終謂諸子曰吾今而後有以下見
曽大父於地矣盖公之曽大父曰景行宋太學内舎生
度宗視學循故事官先聖子孫賜同進士出身授慶元
府學教授闕/
[013-5a]
 
 
 
 
 
 
 
 
[013-5b]
曰吾國亡而吾不能與之俱亡有餘罪矣是行固當既
而有&KR0562将授以官公蹵然曰終不克此執灌将而旅膚
敏異日何以見舊君於地下發憤而卒二年三月廿八
日也享年七十有五其子守忠奉柩東歸遂以五年十
一月二十一日祔于上黨郡夫人之墓後十年守忠奉
秦府紀善黄伯生所為状泣請曰先君之死志不白于
當世小子懼焉倘矜而畀之銘則先君雖死不死矣伯
衡年十五六侍逰廣東即服膺公之名兹又辱交守忠
[013-6a]
誼不得以不文為辭按公諱容徳字子成姓包氏處州
麗水人曽大父諱某大父諱開父諱涇本宋孝子陳茂
元八世孫來後包氏公貴顯大父累贈朝列大夫同僉
太常儀禮院事騎都尉追封上黨郡伯妣郭氏上黨郡
君父累贈亞中大夫集賢直學士輕車都尉追封上黨
郡侯妣金氏上黨郡夫人公少力學倜儻志不群甫踰
冠渉淮泝汲周㳺陳宋齊魯之墟以至燕京氣岸魁偉
議論辯愽一時公卿争願見之隠然名動京師㑹文宗
[013-6b]
晏駕周王當入纉大統親王徃迎擇儒士有才畧者為
輔行乃以属公謁見周王于和林語稱㫖面授翰林直
學士行至上都之魚児泊而周王遇害命遂寢公還京
師從用御史大夫特穆爾布哈薦擢海北廣東道肅政
㢘訪司照磨兼承發管勾架閣時使副以下皆坐事空
一司以去公行使事有豪民十姓結勢要以重賂權顧
出守宰上作威福以毒齊民號十虎前後使者為所賂
置不問公發其奸悉捕寘獄十人者百方行賂規貸不
[013-7a]
可得竟徙海外民大悦服而郡縣吏皆知守法一道肅
然御史署其考曰㢘介無私仁明有斷徴入為秘書監
典簿奉&KR0562宣諭江浙行省得乗傳齎贈封敕命歸為親
夀仍下璽書復其家鄉邦榮之還朝轉著作郎集賢府
君訃聞南歸持服竁孝子墓左𦵏其父語所親曰嚮吾
出仕茍禄以養親也親今已矣何以仕為哉當築舎墓
下隠居終吾身顧妻子留于燕服闋復北上将挈之俱
南適中原兵起不果還自是所在雲擾國事日非公居
[013-7b]
常鬱鬱不樂挽之仕不起阿裕爾實哩立為皇太子剏左
右親軍都指揮司廷議以任事者率世襲少年非佐以
老成識大體者不可廼以承直郎都威衛知事強起公
不得已拜命衛號繁劇公處之裕如而庭無留事未幾
廣平王約約出為遼陽行省丞相素材公奏為其省左
右司都事以自佐廣平王行未至遼陽而前中書省左
丞相賀公太平代之賀丞相知公猶深以本省理問官
奏留進階奉訓大夫本省嘗承詔峙粟數千萬斛涯頭
[013-8a]
驛給軍餉設官居守一夕土㓂焚抄殆盡事聞繫守者
坐以自盗株連數百人公馳至都堂白丞相曰今名都
重鎮宿兵動以萬計㓂掠府庫且不能禦而朝廷亦若
罔聞知涯頭粟山積而居守官吏不滿數十人尚安能
禦㓂乎今縄之以法正所謂不能三年而緦小功是察
也丞相愧其言立命出繫者數百人賴以全活因留為
太醫院判官由判官陞同僉又以朝請大夫僉本院事
公在京所主皆朝廷重臣冀寧王特穆爾達實有古賢
[013-8b]
相之風所交皆天下士雅敬重公其當國有大事輒咨
訪焉公亦為之畫多所建明然未嘗有所請九轉官三
在遐方而六居散地人益多其有守為人剛直不阿雖
用事者或有過面折之弗顧後其人慚悔至踵門謝改
之其為一時嚴憚盖如此敦本好義出于天性𦵏父日
葺孝子墓割田以奉其祀至正末京畿蝗旱斗粟易白
金二兩公月廪入輒分贍故舊家無餘粟人尤以為難
善筆札初師智永蔡襄後自成一家為詩清婉而典則
[013-9a]
於書無不該貫下至毉卜䝉古書亦洞其㣲䑓閣名公
咸慕而與之交揭文安公傒斯歐陽文公𤣥張潞公翥
最親厚娶張氏封上黨郡夫人子男三人長守文太常
禮儀院掾史先卒次守禮次即守忠女三人山隂知縣
張宣刑部尚書世列門祝金生其婿也孫男四人闕/
  孫女二人尚㓜於戱公當南士擯斥之日奮取爵
位如持左契非有大過人者則何以能爾在廣東以幙
僚而克振揚風紀在遼陽以省属而入與宰相抗論是
[013-9b]
非使所居官皆要路其樹立當何如及乎運去鼎移則
守志不降竟死於憂憤而不失為全臣雖平生所藴不
獲盡展復何憾哉序而係之以銘百世之下欲知其人
尚有考于斯乎銘曰
君子所貴大莭為先氣茍不充莭何以完烈烈包公惟
氣浩然是以夷險直道而前公持憲度擿伏摧奸公佐
省垣正色危言宰相知公公不扳援瞻仰孝肅又何忝
焉髙岸為谷滄海為田南冠而縶喟焉慨歎内省或疚
[013-10a]
生也何安徳義無虧含笑九泉有死而已發憤廢餐是
謂成仁先民所難紛紛鄙夫志與時遷得寵遺義曽不
靦顔不有公者孰障狂瀾太史勒銘于彼新阡尚其烈
思千萬斯年
   逸叟處士徐君墓誌銘
温州府儒學教授徐宗起得謝歸自京師謂伯衡曰竊
聞古之人不必皆能有以自見而卒有傳于後者以世
有發明之者耳惟我先處士隠約以終材無所試而志
[013-10b]
不獲就無以表見於當時矣子其為我發明之伯衡辭
不斐之辭不足以寄重則自為状固以請按状處士孝
友仁慈剛毅直諒父年老疾病謁毉者療之弗愈乃徒
跣走新羅山哀禱于山之神求以身代父病尋愈咸以
為孝誠所格後七年父廼卒治䘮執禮哀毁幾欲無生
事嫡母范氏生母朱氏備極愛敬待庶弟有恩意其婦
䘮為再聘其屋弊陋為新作之有無相通白首無間言
有異姓之親之孤貧無以為資致之家而衣食之長大
[013-11a]
為娶然後聼其去如此者二人焉家本匱也錢以予困
乏者槥以資不能䘮者汲汲若不及尤刻意教諸子&KR0346
禮幣使師事鄉先生鄭如圭史伯璿時時誨之曰業詩
書之謂儒治法律之謂吏二者皆足以發身人顧多樂
從吏者不以吏之取效㨗于儒之致用乎然儒術寛厚
而吏治刻深宅心既異則獲報亦殊天道不逺可不慎
歟此吾欲若等為儒而無為吏也族婣子弟亦以此訓
之識者推為名言嘗語所親曰局促海濵欲聞見廣得
[013-11b]
乎吴楚齊魯幽冀之墟多竒偉傑特之觀委身徃遊斯
快吾意耳一日攝履出門竟去遂抵燕都鄉人周提舉
應奎素材處士言于中書左丞許公有壬許公見處士
容貌魁岸論議慷慨儒書吏律無不該洽甚噐重焉即
命授以官而主銓吏求賂處士曰吾唯不欲以賂得官
以故在此使屑行賂則吾翺翔仕途乆矣或勸宜俯就
曰得不得命也因咄咄嗟唶曰輦轂之下而政以賄成
中書欲用人而扼於銓曹藉令得官志可行乎哉遂南
[013-12a]
歸故邦日與親戚舊故縱飲劇談一不問斯世為何
世去家五里地曰柏洋墾山為田䟽泉為池結廬種
樹有隠居終焉之志因自號逸叟於戱措行而於彝
倫無虧出言而於風教有闗固可尚矣其寜不為官
職而不為吏變所守不愈可尚乎若處士真善自樹
立者矣而况宗起邃於經説操履純固為教授十年
克以師道自任朝廷聞其賢徴入將官之禁近引疾
固辭今雖里居譽名日起極為學者所嚮觀其子如
[013-12b]
此則其義方之教積善之慶又可覩已而言行畧不暴
白亦君子之所不忍見哉伯衡烏得而沒諸處士諱
必友字仁卿姓徐氏其先閩人曰寅者實相王審知
晉天福間其子孫避亂來平陽故為平陽人曽祖諱
杲祖諱入父諱繼老生于至元壬辰十一月二十三
日至正甲午年六十三避冦方全卿之仙桂里以疾
卒于夏之四月四曰冬十月癸亥塟其鄉之壺嶺娶
陳氏有賢行後四年卒卒後十四日祔國朝洪武乙
[013-13a]
夘諸子又卜地鳳林鄉梅源之鐡場遷而塟焉寔十
月庚戌也子男三人長曰應時其次曰興祖即宗起
曰顯祖皆側室黄氏出女二人一適郭孚一適蔡晟
孫男五人欽望升佾琄女五人曽孫男二人敏敞銘
於戯孰有為善而無報者乎奈何世之人闖闖於目前
之效也觀逸叟處士無營於世含章弗耀唯以詩書廸
厥子而積善以覆燾之即世之後而其子遂膺妙柬典
[013-13b]
郡教卓然以學行為時師表不尚有天道哉我銘其藏
發其幽潜百爾君子其可不知傚乎
   宋君墓誌銘
至正癸未先人從事廣憲子成為徳慶路䝉古字學政
先人以子成多材藝朝夕過誦當有資益言於官長使
食其禄而留居廣州憲帥二府甚敬禮之是時子成交
余父子間莫&KR0647也居三年先人移閩閫子成亦調福縁
寨廵檢廼别自是遂不復見因之以世變亦不聞問後
[013-14a]
三十九年為洪武癸亥余来平陽㑹其子簡廼始知子
成為廵檢後四年年四十五竟卒矣嗚呼以子成之賢
縱不貴富猶當夀考而止於此不唯可惜亦可悲而簡
涕洟曰吾父不幸蚤世材不能究於用而澤不克加于
時幸而得銘信後世將無憾于地下矣子知吾父者敢
請余聞其言惻然雖文不足其敢辭子成姓宋氏諱允
恒子成其字也别號昆巖山人上世由閩長溪之赤岸
来居平陽始自五代時夙稱望族世載厚徳曽大父士
[013-14b]
榮大父宗夀俱隐徳不仕好施予以其私財引昆山之
泉恵利一邑漁陽鮮于公樞為作徳泉銘見州志父熈
春元衢州路開化縣儒學教諭母唐氏子成姿禀藴藉
聰敏過人未冠博學強記天文地理毉卜術數無不該
洽㳺心藝事錢唐白公無咎之教授平陽州學也見子
成嶢然秀出諸生中選以為婿而宋遺老湛淵先生則
其父也得子成所作文辭嘖嘖曰佳婿哉子成婿白氏
十五年而妻沒時子成年甫三十有四人多勸其再娶
[013-15a]
子成不肯曰凡娶為嗣續爾吾有三子矣又何以再娶
為夫不以前子為子雖閔損王祥之後母猶爾况世之
婦人乎無寧鰥居為吾三子地終其身不再娶開化君
欲中分家財與子成伯仲對曰家富出分此秦弊俗也
奈何效之更盡出其妻之首餙貲裝充公堂之用其為
學正廵檢計口用俸而歸其餘賑宗族之匱乏者雖在
嶺南得異味輒附海舶奉其父兄福縁𨽻新州新興縣
所統大率獠人子成視事伊始吏縁舊比請出廵獠洞
[013-15b]
啖以有金珠寳貝之獲子成曰不思宣布徳意以恵安
遐荒而務漁獵之豈朝廷立廵檢意哉獠人聞之喜帖
帖按堵秩滿新興闕縣令丞州属子成權本之以公濟
之以勤䟽理滯獄晝夜竭慮不期月獄為空大姓麥氏
叔姪争財子成諭之如蘇瓊諭乙普明兄弟者麥叔姪
立感悟去既而各持楮幣来謝子成曰吾無事此也其
亟持去豪吏温君玉強占民地顧誣民而欲傅致其罪
子成燭其情奪地歸民而坐君玉權縣一年抑強扶善
[013-16a]
類如此繼子成廵檢福縁者生事啓釁民用不靖外連
獠人屯聚山林帥閫檄縣合各處弓兵捕之子成披檄
以為民憤抑竊發吏則使然豈其情哉今捕以弓兵吾
恐民之重困㓂之愈滋非弓兵嵗月可平也于是單騎
直抵其地屯聚者望見子成争自山下羅拜馬首泣曰
唯公舎我等去以故至此子成好語之曰吏爾虐吾又
罪爾何忍爾釋兵歸来寘爾罪否則薙&KR1524無遺餘廼已
衆釋兵盡一日歸復業尤以是見知於部使者欲以補
[013-16b]
職官書吏徴至廣州未用而以前在新興中瘴毒疾暴
作卒于崇報佛舎惟以母䘮未舉為恨懇懇焉属簡圖
之至正戊子十二月九日也無不痛惜之簡以己丑春
扶䕶航海歸平陽即卜地新羅山之陽𦵏其大母庚子
冬十月望始𦵏子成萬全鄉北山瑞岩之原夫人白
氏有賢行生於大徳壬寅二月六日卒于至順丁丑
七月十九日男三人長即簡篤學尚誼士林推之次
範出後外家仕皇朝同知黄州府事次篔早亡女一
[013-17a]
人適同邑鍾思中肇慶府四㑹縣税課局大使孫男
三人曰丕顯曰丕承曰丕基丕承範之子仍歸宗云銘

材也既竒學也又熈厥位雖卑而克有為未寔而萎誰
寔使之殃慶逆施自古如斯嗟子成兮又奚悲
   許君墓誌銘
處士生長有元之盛時養素許峰之間而名動中朝臺
閣鉅賢若侍書虞公伯生中丞王公繼學丞制李公溉
[013-17b]
之侍講揭公曼碩待制栁公道傳㕘政蘇公伯&KR0113御史
于公思容無不愛慕其人一池一亭皆為品題虞公之
記其雲巢樓也何其推許之至哉以為處士岸然自髙
不與世接凡琴書之樂歌詠之適鳶飛魚躍之機在斯
矣豈専於遊觀而已天下不以其言為過而信其志之
髙㓗則處士之人品固不問可知其子份請曰先人𦵏
二十八年矣刻辭顧猶闕焉敢奉前中書兵部貟外郎
黄震之状謁之先生嗚呼有虞王揭栁之文辭在焉所
[013-18a]
以為處士不朽之托者不既有餘矣乎復何藉不斐之
言哉雖然死者人所易忽逺者人所易忘份於其親不
敢忽忘如此厚之至也其何可辭按状處士諱此翁字
兹父姓許氏晉旌陽令遜之後也遜與弟䕶軍長史邁
采藥浙東至平陽華盖峰結廬煉丹人遂以其姓姓華
盖曰許峰南唐天祐初十世孫朝奉大夫檢校吏部
書文郁自建州来訪遺迹許峰因家焉三傳為袁州刺
史國輔子六人曰明曰暉曰曉曰昉曰時曰昕皆貴顯
[013-18b]
其後世世仕宋多由科目出身蔚為望宗處士上距昕
十四世矣宋奉議郎淮東路安撫司叅議官岳官曽孫
咸淳辛未進士著作郎寔録院檢討兼賛善堂説書一
龍之孫元温州路道判垕之子也母鍾氏少府浩之女
孫處士在娠母夢旌陽降于庭授以玉環曰佩之當生
異子覺而産處士大徳辛丑九月六日也秀朗異常児
晬而孤稍長能自刻志于學比冠卓卓有所樹立視聲
利澹如也據林壑要會為碧山堂而翼以樓虞公為作
[013-19a]
記者也貯書數千巻樓中與兄師古探索講説求聖賢
之㫖歸語人曰生斯世也於道有聞焉志願足矣何以
仕為哉因自號書隠思得超邁不群之士從之遊於是
更為凉亭燠舘碧山堂之側以待四方之賢士談笑傾
倒惟恐其去由是聞其風而慕之慕而願見之見其清
致而喜聞其貫穿古今究極理趣而服譽之者喙相鼓
也以故平陽逖在海濵而處士名動京師初吏部嘗建
寺曰廣化以祠其先嵗乆棟宇将壓處士惻然曰先祠
[013-19b]
所在而傾摧乃爾焉用子孫為發已槖新之兄師古為
叠山書院山長信之弋陽㑹江東被兵處士日夜憂思
至廢眠食比兄歸喜極繼以泣曰不自意復得集處也
其篤于孝友如此鄉隣死䘮不能具衣衾棺槥者即周
之多至百餘家洋望道出其里嶺峻而途險處士築室
要害處蓄菲屨火炬以資行旅而食浮屠氏之徃来者
以為徳其好施予又如此至正甲午家燬于㓂僑仁榮
里丙申三月九日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四越五日歛色
[013-20a]
容如生後旬日人見之山中寄語家人曰我今從先長
史遊比人間世差樂若等無用哀戚也聞者驚以為尸
觧娶潘氏先十年卒以丁酉十一月八日合𦵏鳳凰池
從先塋之兆子男一份也敦武校尉台州仙居縣丞女
一漳州海滄廵檢鄭公訓其婿孫男六昶旭昂昊昱曅
女一於戲與處士同郡而並時以生者雖僥倖利逹而
君子不欲道之身死肉未寒聲名泯泯矣處士放意肆
志不人知不為世用而其氏名與前諸賢髙文大冊並
[013-20b]
傳果孰得失哉而况既死其神明又能竦動人是豈惟
有不亡者存真可謂不随死而亡者矣播以銘曰
旌陽長史自何齡采藥華盖存黄庭華盖更以厥姓名
至今井竈留巖扄巖下&KR0808比髙閈閎伊誰云居乃雲仍
衣冠奕葉如引縄起家率由科第興持槖把莭典列城
何以知之譜足徵有卓處士獨遺榮徳蠱髙尚履幽貞
如彼石奮以躬行奉先克孝友于兄哀此隣里鰥與
惸濟其不給以我嬴樂民有生逢太平况復山水美且
[013-21a]
清選竒擇勝開池亭圗史琴奕左右呈時彦並逰鏘瑀
珩聲名流聞逹上京玉堂諸老亦心傾揮毫摛藻争品
評㝢縣倐忽烟塵驚厭世翩然遂上征少微一夕無光
晶盖棺欲匝堯階蓂有客林間覿儀刑握手欵語如平
生生有異夢死而靈丈夫似此真豪英澌盡寧與草木
并食氣之母鞭風霆千年一歸視孫曽我言非誕勒此

   魯山處士王君墓誌銘
[013-21b]
魯山處士生于元之延祐甲寅七月二十二日卒之嵗
至正癸夘正月十五日也既卒之又明年十一月二十
七日𦵏将軍括山之原姓王氏諱文琰字子仁號魯山
人因稱之曰魯山處士盖温之平陽人也上世自閩来
遷十四傳而至處士曽祖公甲宋咸淳鄉貢進士祖脩
以文行稱于元當路薦諸朝辭疾不行父紹祖倜儻好
誼渉獵經史于地理醫卜之學尤精母項氏仕宋欽州
靈山主簿宋英之孫女也處士雖生富家自㓜攘去膏
[013-22a]
粱折莭讀書為學在鄉校能盡記諸生所疑問其師王
静一曰以子之資禀而充之問學他日成就詎易量哉
吾不足為子師也時鄱陽易復孫為州學教授其父乃
遣從授春秋寒暑不輟遂通一經清苦之操寒畯有所
不及極為士林推許既而出逰西浙将遂如齊魯燕趙
幽冀求天下之竒聞壯觀以自廣㑹中原用兵而其鄉
亦有警曰吾乆客他鄉父母寧不倚閭而望且緩急孰
扶持吾父母乎乃歸朝夕親側色所欲即趍為之愉愉
[013-22b]
如也親有疾躬自煉藥垢面蓬首夜不就枕及親沒哀
毁頓絶者數矣杖而後能興始周君嗣徳以元帥行州
守事後孔君暘為同知二君皆處士鄉里而處士又孔
君内弟二君方用事處士非公事未嘗有所私謁雖孔
君亦髙其行季弟峙以忤周元帥繫獄將殺之衆哀其
無辜請釋之不許請使輸軍儲自贖則許峙罄其帑以
輸數猶不登處士徃代之輸乃得貰人義之則曰朋友
且猶通財况兄弟乎居鄉閭聞人患難必厚周之章謙
[013-23a]
以嵗祲持田求售至熟又求歸田處士一不與較謝清
者從處士貸錢五百緡入閩行賈而又稱貸于巨室乆
之埀槖而歸舉其田宅以庚巨室巨室猶展轉取息不
已處士曰仁者不為也呼致清以劵予之清至感泣曰
吾自度無以償處士計無所出将自經今日處士生我
矣其輕財尚誼類如此處士為學貴躬行不屑屑于文
詞間有所作識者以為有古風構樓龜嶼旁取群經與
濂洛遺書日夜鑚研有所得則著書以自見使遂其志
[013-23b]
不偉哉惜乎年五十而遽卒也娶潘氏繼陳氏子男
二人曰觀生曰士宗孫男五人敞斆敘敕𫾻女一未行
嗚呼世之士不知學者不論知學矣徒馳騁空言夷考
其行則背馳者可勝歎哉若處士庶其善學者或惜其
獨善不措諸用然振衰善俗所激厲多矣比于得志一
時而無益斯世者其得失何如也故余于處士之事喜
為之誌使後来知其人焉銘曰
富吾不溺勢吾不趍學之勉勉居之舒舒躬行孝友仁
[013-24a]
于鄉閭初豈要譽令聞藹如斯其為君子之儒
   韓君墓誌銘
韓氏上世河南人初遷光之固始再遷閩之長溪五代
之際名碩者又自長溪遷温之平陽其占籍于平陽也
始家金舟里今家松山則由来慶元進士漪與其從子
淳祐進士縯翁至君六世矣君諱汝楫字濟川曰蕃曾
大父也曰浩大父也曰珪父也三世皆不仕而以行誼
聞大父號玉溪處士尤負材望元至元二十七年括大
[013-24b]
盗詹老鷂與温盗林雄等合勢張甚江浙行省叅政髙
公興統軍討之聞處士名延致軍中與之坐問計對曰
盗雖衆大率詿誤者與烏合者爾明公能開自新之路
以離其黨則賊不足平矣從之下令曰吾誅止賊首去
兵即良民無不爾宥于中能擒送首惡者賞與凡人等
由是賊黨争去逆効順全活數萬人兵不勞而首惡就
誅髙公賞之官辭老不拜父年四十七卒時君甫七嵗
大父甚愛之出入必命從而後容止應對若巨人見者
[013-25a]
咸曰是家當有興者吾知在此子矣大父沒鞠于大母
國母楊二母所以教告之者不遺餘力而君亦自知刻
勵稍長即奮拔不羣事二母極于孝䖏兄弟篤于愛二
母相繼卒治喪營𦵏情文備至人謂其能子君魁梧而
髯意氣豁如也明于當世之務親戚有事就之謀悉中
機㑹勇于為義見利則退辟若將凂之好賑人之乏絶
拯人于患難病者予藥死者予槥宗族弗克婚嫁者予
錢帛家之有無一不問松山閩浙所途賢大夫士過其
[013-25b]
門無不願見之挹其風無不&KR0822然敬之環其鄉有争輙
求直于君君曰我非有司則皆曰非無有司可以取信
者惟公謝遣不去曲直之以片言其見短于君者抑首
趍出自以為受責有司不耻而耻為韓公短也窶人子
無聊頼徃徃自戕要取財物衆畏之莫敢邇君正色責
之曰若軀長六尺不自力于衣食而輕生以餬口尚誰
復置若人數中也其人感悟卒以改行鄉隣有以阻飢
而與旁縣民私鬻鹽者類軰數十百人君呼致好語之
[013-26a]
曰而欲得食以全活命以活妻子何不我告而計顧出
此也此豈其道哉即發廪勸分以賑之未幾旁縣民抵
罪而鄉隣獨免禍咸感泣伏地謝且歸所貸君卒不肯
取娶陳氏生子懋五年而卒君懲申生薛包後母事遂
不復再娶躬撫視懋長大遣師事鄉先生既授之室營
别舘于貟沙以家事属懋而出居之惟時莭薦享乃来
歸曰我蚤失父不獲致養又安敢享子婦之養也俄閩
㓂犯其鄉避之夏校里竟以疾卒于所寓至正乙未正
[013-26b]
月乙酉也春秋五十有四懋以是嵗九月戊子反柩𦵏
神山月嶼之原而舉陳氏祔焉子男一人懋也以賢良
擢将仕郎平陽府温州判官轉承事郎知大同府大同
縣事女一人適鄭彬孫男四人燾熹&KR0464黙懋歸自大同
以同門友徐宗起之状求銘于伯衡惟韓氏之積累其
来乆矣詩所謂載篤其慶則于君焉見之而君噐識尤
不在前人下今出而為世用其所以恵利風動乎人者
當不止于一鄉惟外聲利而甘隐約故其所可稱道者
[013-27a]
僅如此然有懋以為子際今聖時出寄百里而諸孫楚
楚稱其家兒將必能自奮以亢其宗種之矣焉有不穫
者奚必自其身哉銘曰
猗韓氏世有人敦行誼孚鄉隣君承之善日新恵惸獨
馴兇嚚行吾志不求聞天之道屈必伸君有子又得孫
将自今大其門發潜徳刻貞珉
   故元翰林侍講學士陳公墓表
在昔元至正己丑盗發海上又明年汝頴繼變不五六
[013-27b]
年淮東西江左右湖南北㒺不煽亂如海中漚前者未
滅而後者復起土崩之患危在朝夕其君臣當夙夜惕
厲憂勤殫竭心膂撥亂而反之正若捄焚拯溺之不暇
乃誕相與盤樂滛荒視晏安之日猶有甚者畧不以攘
除事置思慮盖懐奸怙寵専權稔惡蠱惑帝至于此則
圖嚕特穆爾也公于時官文學憤激于𠂻憂形于色率
御史善材&KR0936疏彈擊不少顧忌萬一帝心感悟焉使帝
因公之言立誅奸臣以謝天下反昔所為圗弭菑變猶
[013-28a]
可以登中興之功捄須㬰之運奈何奸臣甫竄而遽用
顧譴公非冝言而欲殺之由是衆正觧體盗賊横行兵
交闕下擁衆觀望者相隨属㝢縣割裂生民塗炭大明
問罪之師至通州帝遂棄宗廟遁而社稷墟矣是雖運
祚之有所終厯數之有所歸抑豈不以䟽法家拂士忽
忠言至計也哉嗟夫亡國之主未有不以奸邪為賢而
以忠讜為狂者也亦未有枋用非人以言為諱而國能
存者也故公伯祖宋相宜中景定初以攻丁大全而編
[013-28b]
管建昌軍公以劾     而㡬見殺丞相之言不
用後二十餘年而宋社以屋公之言不用後十餘年而
元社以屋書曰與亂同事罔不亡信矣夫丞相也公也
生與阨㑹何其絶相佀也豈非不幸與然身躓而名隨
之初非不幸也而况元亡公分致死以殉國雖掣之肘
而其心則與乃祖行軍司馬死汾水闗同諒也一門之
内百嵗之間風烈相終始所謂世篤忠貞者哉嗚呼公
姓陳氏諱逹字元逹温之永嘉人家婺之蘭溪自司馬
[013-29a]
始髙祖彦宋累贈少傅元贈中奉大夫秘書卿䕶軍追
封永嘉郡侯諡安忠曽祖永春宋累贈少師元贈集賢
學士資徳大夫上䕶軍追封永嘉郡侯諡恭禧祖自中
即司馬元贈銀青光禄大夫大司徒上柱國追封温國
公諡康順考諱萍元銀青光禄大夫大司徒宣政院使
兼延慶院使領吐蕃宣慰使髙祖妣王氏曽祖妣楊氏
並封永嘉郡夫人祖妣楊氏封温國太夫人妣江氏封
温國夫人而公沈氏出也三嵗而孤伯母陳留郡夫人
[013-29b]
江氏鞠育之長大年十五徴入宿衛二十學書于平章
康里公巙巙待制杜公本學詩于張貞居天雨馬教授
伯誠三十書名與康里公上下欽安殿成在廷善筆札
者咸書牓上進獨用公所進者至正壬辰擢端本堂司
經尋轉正字又遷文學立朝慕汲黯之為人事無大小
言必剴切皇太子禮貌之不徒以其善書也劾圖嚕特
穆爾寔丁酉冬賴太子苦諫得不殺遂辭所居官明年
遵海南歸永嘉即墓下以居從進士陳髙授尚書周易
[013-30a]
語及時事輙流涕于邑既而帝見亂甚始思公顧其兄
大都留守阿瑪噶問公安在對曰病卧故里即日以徴
事郎同僉太常禮儀院事召不拜又召拜集賢直學士
亞中大夫兼太子賛善最後召以翰林侍講學士資徳
大夫知制誥同脩國史同知經筵事後兩召皆有御衣
上尊之賜而公終己不赴其言曰吾嘗見病者不早使
毉師治之及在膏盲始召醫從事雖扁鵲亦走而已今
國事如此豈臣子之所忍見然賢如先丞相處輔弼之
[013-30b]
地猶不能存宋于埀亡况吾之材職以論思獨能存元
于埀亡乎王師克温公自沉淵軍士出之引佩刀自裁
軍士奪之乃斷髪示無用猶安置濠州後遇赦任便居
住乃還蘭溪病風痺且三年矣聞有薦之于朝者遂却
藥不御而卒公生以元之至治壬戌七月一日卒以洪
武乙夘十月六日𦵏蘭溪縣甘棠鄉門村原以壬戌十
月二十日娶江氏封永嘉郡夫人子男五曰智曰聪曰
常曰定曰醜女三一適永嘉鮑行一適黄巖鮑丑一許
[013-31a]
嫁蘭溪楊球孫男二震彰今翰林吴君沉嘗銘公墓矣而
聰謂伯衡不可無一言白公之志伯衡惟君子所貴大莭
為先公所樹立豈不偉哉乃若既貴且富而孜孜問學施
徳于人而不自以為恩人或負之而亦不以為恨他人未
易能也在公何難焉出入兩宫待遇之隆賜予之渥他
人不可致也何足為公榮雖其字畫一代不數人亦公
餘事耳以故不備述而獨書其闗于國者表諸神道其
辭不殺盖以公言不用于當時為可惜公行無愧于先
[013-31b]
祖為可貴庶有國者以懲而事君者以勸云係以辭曰
火之初熱未至烈烈升斗之水沃可以滅及其燎原烟
㷔漲天雖竭江河烏能捄&KR0999國歩方艱不用公言國歩
孔棘乃召公還有䇿莫施還也何裨不榮以禄乃分之
宜國破城亡誓欲捐軀不獲直遂天歟人歟死雖不果
義則無愧世其家者庶其在是
   謝氏西山阡表
謝氏之居平陽由泰来上遡始祖勝十二世矣𦵏西山
[013-32a]
者四世同域而異竁今居昭穆之首曰孝祖君曰王氏
是為泰来髙祖父母居昭之次曰仁夀君居穆之次曰
朱氏其曽祖父母也次于昭之右曰懐孟府君冝翁次
于昭之左曰徐氏其祖父母也祔徐氏之左其父天祐
君也朱氏上四䘮同以元泰定乙丑十一月甲子塟後
八年至順辛未四月庚申則天祐君塟之嵗月後三年
癸酉二月壬寅則徐氏塟之嵗月懐孟君塟之嵗為至
正壬辰月為庚戌日為丙申初勝當五代之際避亂自
[013-32b]
閩長溪来平陽因占籍焉四傳而曰濟曰漙曰澄曰浩
兄弟競爽支而為四溥生定定生淳熈進士吉州教授
岳岳生㳂海制置司幹辦公事曽于孝祖為考于仁夀
為祖于懐孟府君為曽祖懐孟府君字惟義冝翁其諱
也生以宋之寳祐丁巳二月十五日自㓜負志長以儒
稱待補國學生元兵取江南以歸附功授懐孟萬戸府
知事到官未幾自免歸養年餘五十在二親側依依猶
孺子食飲必適二親常愉愉皆年九十終鄉人以能孝
[013-33a]
推之為人倜儻好施仁于宗族以信義服鄉閭或有争
輙詣府君府君曰此是彼非略不偏黨得一言咸唯唯
而退子三人長天佑次天澤天祥天佑賢而克家府君
買地西山自池塘原遷大父母之柩舉父母之䘮合塟
更為夀藏其旁以至男有室女有家無不如志皆天佑
任其責家業落而復振寔有賴焉府君喜曰我有子矣
我其優㳺以卒餘年乎而天佑至順辛未三月十二日
竟卒年僅四十府君捬膺慟曰天乎胡奪之亟也哀動
[013-33b]
行路人時子泰初十二嵗泰来九嵗府君字之教之憫
憫焉嵗時節祭享滌濯薦拜與夫族姻故舊鄰里慶吊
必與俱以濡染其耳目既就外傅而泰初怠荒府君進
而訓之曰爾雖㓜謝氏嫡哉門祚之興替係焉爾之材
不材不以學不學歟今爾不學則何以材先緒幾何不
自爾世墜耶言未已涕泗俱下至挾與同寝處鷄初鳴
輙速之覺申訓以前訓泰初乃大悟埀泣語弟若妹曰
我等尚得為人乎不幸早失父賴有大父在今不用其
[013-34a]
訓傷其心至使其寢不安豈有人而若是乎更相率力
學後泰初掾浙東宣慰使司江浙行樞宻院泰来起直
學積官為温州路總管府知事階將仕郎入皇朝者授
平陽奕元帥府照磨府君不及見之也府君卒以至正
癸巳八月十有一日後四十一年為今洪武十六年泰
初死亦且二十四年泰来寔始買石以狀来請曰惟我
謝氏有墓于西山皆出先祖經營先父之沒也寡妻㓜
子㷀㷀孤立不至覆厥宗以克底今日無非先祖覆燾
[013-34b]
之力積累之效也不有以表著之則是先祖有善而泰
来不知非惟無以昭示子孫抑不孝之罪將何以自逭
幸賜一言而刻焉余嘉府君之為有合于古者邦墓族
𦵏之義又多泰来之孝故摭狀之大莭以為謝氏西山
阡表
   吳府君墓表
平陽之士曰吳璟景玉状其先祖問樵府君卒𦵏嵗月
子女孫息之數命其子禮奉以請于伯衡曰吾早嵗而
[013-35a]
亡吾先人非惟先祖之行吾不及聞其詳而𦵏亦且緩
焉若又無一言之託以傳不朽為人之孫者将何以自
立于世今謀所以表夫墓惟先生矜而畀之伯衡辱交
禮父子間文雖不足其何敢辭按狀府君諱應時字朝
俊問樵其號也姓吳氏生于宋淳祐戊申十月七日為
人簡重寡言笑而嗜讀書經史百氏之說靡不淹貫兼
通道釋之典待宗族篤于仁處鄉閭篤于信誼元之延
祐丁巳九月二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維吴氏
[013-35b]
其先閩之長溪人後唐時逺祖又新擢進士第来令平
陽遂家焉五傳為仁矩凶年嘗設粥活飢民數萬吳越
忠懿王聞而嘉之授陪戎副尉同産弟仁夀各二子曰
元亮曰元震曰顥曰徹析居以所居自别元亮居潭頭
為潭頭房元震居庄房為吴庄房顥居吴樓為吴樓房
徹居仙口為仙口房四房子孫咸盛在宋世起家科第
仕者相望而元亮四世孫曰廸功郎傳娶徐氏子朝請
大夫秘書省校書郎子才娶馮氏封永嘉郡君子奉議
[013-36a]
郎某路提刑司幹辦公事思齊娶陳氏封慶息郡孺人
無子府君寔郡馬王公某之子生母趙氏奉議命為子
俞侍郎之孫介之以府君為賢延居甥舘又徙家嶺門
為嶺門吴氏之祖俞夫人生于宋景定甲子十二月十
日卒于元至正戊子三月三十日至正庚寅十一月二
日始合𦵏于嶺門山之原子五人長潜孝友而慈祥果
毅而直諒氣岸魁梧論議磊落豁然偉人也年四十一
亡次曽永嘉場鹽司令次浩次源為浮屠次湸出繼曽
[013-36b]
氏女二人一適鄭良濟一適陳彦明潜二子璟其長也
平陽州前稅務提領珍為浩後曽四子城積官承務郎
江浙行中書省照磨其椽行宣政也偕同僉迭里迷失
招諭陳友諒覊留番昜持莭不屈名動公卿珣天富南
監場鹽司令入皇朝由黄梅縣丞轉承事郎榖城知縣
瑜早亡琪天富南監鹽司管勾一女婿俞端至正丁酉
甲科進士同知龍慶州事璟之子曰禮曰愷珍之子曰
復城之子曰季曰寅奉珣祀曰孝琪之子曰南曰還禮
[013-37a]
善文詞工筆札永嘉縣儒學教諭五丈夫子詵誧諶端
謀嗟夫富與貴易致也後嗣克肖世濟厥美不易致也
氏自縣令至于今十有九傳將五百年矣而賢子哲
孫後先相續豈非難哉府君復出而振之雖不世其祿
位而孫曽茂衍使家聲不墜則所以前承而後引者固
自有餘裕矣雖然枝之繁本之盛也流之長源之深也
若夫愈乆愈茂愈傳愈逺則又在乎培之浚之也揭諸
墓前吴氏之後嗣其可不知所自而思所勉是為表
[013-37b]
   故元承徳郎江浙等處行樞宻院判官周公墓
    表
公姓周氏諱誠徳字守仁元太中大夫同知浙東道宣
慰使司事副都元帥致仕贈同僉太常禮儀院事封汝
南郡康恵侯應奎之第七子中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
書省叅知政事嗣徳之異母弟也生母王氏以公貴封
汝南郡君方至正末嗣徳分鎮平陽總制瑞安幙府之
中非無材智與之共事又有僚佐布列左右求其臨機
[013-38a]
决謀之際以其可否為違従行師制敵之間以其前却
為安危求之他人固不能矣是以數十年間軍旅之事
公獨身任焉公之為人也明敏而果毅沈雄而莊重大
敵臨之而不懾小㓂嘗之而亦慎失利而氣不變得勝
而色不喜其紀律嚴其號令明其賞罰必其威恵洽其
于士卒戰陳則先之次舎則後之甘苦則同之綽乎有
古名将之風㓂之所在窮誅力討而險阻艱難未嘗憚
也故二州四境之外以至閩括之區無不至焉槩計其
[013-38b]
大小戰無慮數百剗徑口小龍南山掇四隅三魁馬嶼
蕩三港四溪夷百丈莒岡諸砦縛金安三吴邦火磔李
師金翁瑞降張仲卿吴叔寧殱金龍十禽程景安斬葛
兆俘吴悌五諸酋而分北其徒黨復松山崇政洋望方
山三尖五廵檢司内奠二州而外帖閩定括遂披棘荆
拾瓦礫樹城塹濠招集流散存恤困窮逺近之民皆安
于田里而無殺掠轉徙之苦又嵗漕粮儲上供京師皆
公之力也以功授温州路録事尋轉忠顯校尉同知平
[013-39a]
陽州事兼行軍鎮撫又擢昭信校尉温州路總管府判
官依舊兼行軍鎮撫嗣徳拜同僉江浙行樞宻院事而
公拜承直郎浙東道宣慰司副使僉都元帥及嗣徳叅
政命下而公遂以承徳郎為行樞宻判官公尤為方明
善所憚方之據温也屢以舟師来侵公敗之香山又敗
之徐洋癸夘春台慶温之兵悉發以擣平陽瑞安自以
為談笑取之而又再敗其秋乃賂遺公麾下林淳林子
中使狙伺于内林淳以九月十八日執嗣徳以送方越
[013-39b]
十二日林子中亦執公送之明善讓公不下已公大罵
曰賊奴賊奴爾諸父行刼海上朝廷貸爾死又畀爾莭
鉞恩莫大焉爾等不思報効而分據郡縣真大憝也我
奈何下爾且張士誠在吴爾不知為國家勦除之顧日
夜加兵于我我受天子命守二州之地奈何而下爾也
明善忌諱趣左右刳公皮公曰雖虀粉我猶愈從爾茍
活况刳皮乎竟以十月一日遇害得年四十有二至死
罵不絶既死䇄立自如雖明善亦嘖嘖曰豪傑豪傑夫
[013-40a]
人同邑陳氏諱貞一封汝南郡君父衢州路龍游縣學
教諭大和母蔡氏嗣徳被執以去夫人曰事急矣今日
死生猶在我稍緩不惟欲生不獲雖欲死不獲矣我命
婦可辱身以羞夫主乎以嗣徳被執又明日自經死得
年四十有五公收之未及𦵏而見執矣無子一女曰禮
嗣徳歸自南京以其㓜子泰為之後而延邵奎為贅婿
泰夭死禮夫婦&KR0870任養祖母祖母年八十洪武乙夘十
一月四日終遂以己未十二月十日𦵏睦原之東谿而
[013-40b]
具公衣冠與夫人骨殖祔焉以為邑人雖祠公證真寺
而墓上冝有刻来揭文伯衡竊惟公奮鄉閭以民兵靖
一方及臨患難則殺身殉義其功烈亦既足以暴白于
天下夫人從容就死以全其莭其貞何以加諸而禮以
一女子能盡生事死𦵏之禮其孝又何如哉為臣若公
為婦若夫人為子若禮此皆無愧于人紀而有補于風
教者也雖欲不書得乎故摭状為表使刻以揭于墓以
彰周氏之盛以為斯世之勸
[013-41a]
   譚府君行述
公諱安榮字榮甫姓譚氏其先豫章人後徙居潭之湘
潭縣遂為縣人譚本齊之附庸其分土在今濟南厯城
間春秋魯莊公十年齊桓公㓕譚譚子奔莒子孫以國
為氏其後散處四方代有聞者見于厯代史湘潭之譚
氏則顯自宋禮部公諱世績事祐陵官至禮部侍郎贈
端明殿學士宋史有傳是為公之髙祖曽祖諱某祖諱
某湘潭縣丞考諱義先隠居不仕尚浮屠法放情山水
[013-41b]
之間自號湘溪居士妣黄氏公生而頴悟母夫人授以
孝經随口成誦既長嗜學愽通經史百氏之說至于釋
道之典無不覽觀與從兄安期安邦同居合㸑友悌篤
至二兄亡無子命次子應璋為安期後内外數百指齊
以禮法而身率之閨門雍肅未嘗有遺言勤于治生家
業甚裕輕財而好施嵗飢傾廪以賑餒者為粥以食不
能自食者遇貧乏者予之錢不能䘮者給之槥距居之
東十五里有渡曰牛欄下攝市在焉其川湍悍渉者以
[013-42a]
病率好義之家伐石以為梁直渡之西自竹簀橋以至
闗子衝驛道出焉其塗沮洳行者以為病甃之以甓寺
曰䕶法觀曰梅仙棟宇摧圮像設故弊繕脩莊嚴使之
煥然一新又割田三十畆入觀音寺以飯其衆觀音之
僧曰紹富䕶法之僧曰道恵曰紹祖得遂薙髪皆公為
之檀越為人素慎重門有吏卒避去不與言歉嵗無賴
子相與謀強納劵而發其廪公聞之欲因乞之諸子以
不足為恵適長効尤者為言乃止嘗有質田而自剄冀
[013-42b]
歸其田者公亦哀其情而欲以田歸之由是人推為長
者時海宇承平士大夫以仕相髙或挽公出仕公曰吾
焉用仕為幸有先人之弊廬可以避燥濕薄田可以供
祭祀具饘粥教子讀書優游卒嵗良亦足矣焉用仕為
哉晚年得末疾伏枕日乆卒之前一日忽曰自吾感疾
明日且期矣殆不起乎而是夕居䕶法寺傍梅辛者夢
寺之菩薩天王迎公入寺幡幢鐘磬鐃鈸燈燭香花梵
唄甚盛詰旦果卒辛詣門将白以夢則已属纊矣聞者
[013-43a]
以為異寔元之重紀至元庚辰正月廿八日也公生于
宋咸淳丁夘十月四日享年七十有四後六年己酉十
有一月庚申塟于縣之石塘山之原從先兆也夫人賀
氏諱妙興同縣人父諱某母劉氏婦徳母儀著稱婣黨
躬儉約善書筭持經茹素以此終身公之起家夫人寔
佽助之其生以咸淳丁夘七月十九日其卒以至正庚
寅二月十日得年八十有四而以卒之冬十二月某日
祔于縣丞墓左子二人應辰應璋女二人適王必大賀
[013-43b]
世發孫男六人明孫福孫𤣥孫夀孫貴孫榮孫貴孫即
今金華管軍鎮撫濟也曽孫男二人&KR1654棐曽孫女二人
伯衡歸自翰林辱濟枉顧而語之曰濟年十有四而先
祖即世踰年而先父繼沒後十二年湖湘大擾疾疫並
興而吾母吾叔父吾二兄以及羣從俱亡不肖若濟僅
存喘息又越在戎行違去墳墓轉徙數千里之外二十
有一年矣尚賴先祖遺祉竊叨禄秩以不墜宗祀然先
祖之嘉言懿行日就泯沒大愳異日無以見先祖于地
[013-44a]
下敢以狀為請伯衡謹序次其寔可以昭示後人者如

   北麓處士李公墓誌
臨川有厚徳之士曰北麓處士李公生故宋咸淳丙寅
七月二日卒于故元至正辛夘正月五日而以壬子闕/
闕/ 日祔于大壟坑之原則皇明洪武五年也後十
有四年其子鎬被選為考試官而伯衡亦自金華山中
召至同事禮闈鎬乃奉其友翰林修撰金珉所述狀求
[013-44b]
為銘伯衡文雖不足誼則不敢辭退而按狀為記之曰
公臨川崇仁人姓李氏諱士華字廷寔北麓其别號也
宋太學上舎生資善堂直講昂髙祖也宋鄉貢進士緘
曽祖也适祖也元徳父也盧氏母也賦才瓖瑋音吐如
鐘好學強記數百言過目輙弗忘雖蚤失怙恃二兄繼
亡獨支門户弗克終學然經史大義無不通長于詞翰
談論辯慱此公之學也徳祐失國江南新附衆皆遑遑
然公獨幅巾深衣翺翔邑里間意氣自如出其餘智治
[013-45a]
生坐使貲雄于鄉此公之能也事繼母吴氏下氣婉容
得其懽心以不及終養語及二親輙泣下被面昕夕必
展謁祠堂嵗時節享祀必腆必潔初度哀慕如初喪終
其身此公之孝也宗族貧者子本予之孤者鞠之死無
以棺歛者收之有所貸不能庚而再貸者度其終不能
償出劵焚之或以田園来償曰逋可緩先業不可隳也
弗取嵗祲平賈出粟粟價由是弗騰湧人賴以濟不能
食者作糜道上食之活者甚衆伻有盗廪粟者見之矜
[013-45b]
其窶更益以他粟遣之里有力役挺身任之不以煩細
民此公之仁也訓諸子以經術躬督視之不至夜分不
得息諸子蚤暮不敢去冠帯不敢私宴飲不敢傚流俗
侈靡此公之教也朝廷下鬻爵之令巨室争取以自榮
公恬不介意或持空名告身求售公笑曰我且不欲以
文學干進取渉銅臭之譏而謂吾欲乎此公之義也擇
爽塏地作賔舘環樹松竹蕉蘭賢大夫士過門倒屣以
迎論文析理之隙樂飲終日惟恐其去之亟此公之好
[013-46a]
士也里人争鬬方齗齗然譁折以片言曰此是彼非即
免冠頓首釋去此公信誼之孚于人也晚好神仙一日
樓居有神降焉相與倡和許公夀如盧真盧真年八十
五隠句曲山遇浮丘公上升去後公果享年八十六此
公至誠之格于神也凡三娶郝氏無所出而曽氏陳氏
繼也子四人伯彬仲鎬而鏞蕃其叔季也鎬字叔荆篤
學能文應詔至京擢國子學正轉翰林編修領中都國
子監事方嚮用此公之澤也女三人丁師周廖晉載尚
[013-46b]
徳其婿也雍雅維其孫男也其曽孫則男二而女一也
銘曰
李在臨川派出隴西代綿譜軼系序莫稽繄公之生門
祚中微國歩又棘亦孔之&KR1077而周于智而優于材雖云
零丁有猷有為迄亢厥宗家用以肥不驕不吝既恵且
慈維族維鄰孰寒孰飢孰空孰乏載餽載遺衆方為富
利嵗之飢飢輙閉糴以要厚貲獨取我陳稱物平施粟
弗翔貴澤及尫羸閑家以則左矩右規于世無求絃琴
[013-47a]
誦詩於赫令譽遐企邇推享有多夀踰期望頥人豈不
貴握符秉麾多行不義瑜不掩疵曽不如公皂㡌白衣
無愧無怍式全其歸况也有子際遇聖時其鳴以文一
代宗師何善不報天豈逺而發其幽潜勒此刻辭   李維壙銘
臨川李鎬叔荆甫為學正國子監之六年其第三子維
殁年才十有三後七年叔荆以翰林編脩領中都國子
監事入考㑹試與伯衡同事禮闈歎曰吾兒維之歿乆
[013-47b]
矣余未嘗一日而不念之君幸而賜之銘以慰維之不
幸以舒乎余之哀也伯衡曰銘王逢原者臨川也銘邢
敦夫者豫章也逢原敦夫豐于材而嗇于年惟得言立
如二公者以為托故其命雖短而其名則延叔荆哀其
子圖其不朽而属伯衡銘焉顧伯衡豈其人乎哉後二
年伯衡考試陕西還次中都復㑹叔荆而叔荆以王紹
所為狀申請益力嗟夫天下之寳天下之所共寳也子
弟有若維之聰俊頴拔夫豈多見乎材成而寔就出為
[013-48a]
邦家之光吾黨誰不属望哉而不幸天閼伯衡固傷悼
之不能已又安得以源薄而拒叔荆之請乎維小字寔
定生以丙子三月十六日風骨峻整肌膚若玉雪目光
&KR0110&KR0110射人見者以為竒噐數嵗坐之膝上口授古詩歌
數過輙不忘其母㳺氏携至南京八嵗耳拜跪唯諾應
對周還進退嶷如成人間從長者出逰見古蹟勝槩必
請問所自而謹識之已而就傅國子監受小學四書六
經正文日千餘言即能了其習作字不待提教而得筆
[013-48b]
法朝夕諸生從慱士助教問難維輙趍而拱聴焉于其
旨歸豁然也博士助教若趙俶錢宰劉紹先諸公甚愛
之試以詩課随口響應若不經意而出人意表莫不嘖
嘖歎賞以為叔荆有子同舎生壯者冠者咸與杭禮初
不敢以童稚視之貴㳺子姓邀與共飯輙固辭或問其
故對曰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暇日冩山水樹木人物
禽羽之類種種有思致嘗刻木為戱具狀宛如琵琶扣
之琅然有聲其智巧多此類平居事父母及其兄欵曲
[013-49a]
而恭敬撫二姝尤篤于愛居國學四年是為洪武戊午
其春欲與其兄歸其鄉省其祖母叔荆以道逺弗許維
涕泗終日冬十月四日得疾痊而復作易數毉愈劇維
見叔荆夜坐其旁愳以危憂之強自支曰兒無苦願大
人就寢席毋兒憂也疾且革其母哭之慟復張目曰夭
夀命也兒死焉足惜願母氏割愛竟以十一月十日卒
與叔荆逰及識維者皆来弔祭哭盡哀是月二十七日
返其柩崇仁而以闕/闕/ 日祔𦵏大壟坑先祖北麓
[013-49b]
處士兆次銘曰
維也誠李氏子弟之秀使造物者畀之材而又假之以
夀其所成就豈不光前而裕後奈何蘭方茁而萎車未
駕而仆人且痛惜之而况于其父母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