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仲文集巻十一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蘇平仲文集巻十二 明 蘇伯衡 撰
碑誌碣
故元贈亞中大夫集賢直學士包公墓誌銘
故贈亞中大夫集賢直學士輕車都尉追封上黨郡侯
包公諱涇字東伯括之麗水人考諱開宋府學教授元
贈朝列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騎都尉追封上黨郡
伯妣郭氏贈上黨郡君生於宋咸淳辛酉四月五日仕
[012-1b]
元大徳皇慶間尋自引歸後以予容徳官秘書封承事
郎集賢院都事卒於至正戊子四月二十六日夀八十
有八明年十二月十九日祔于治平孝子陳茂元墓左
公本孝子之七世孫國學上舍生諱儲者其生父也母
翁氏於太常府君為中表兄弟公生八嵗䘮其父母時
太常府君方教授於家徃師事之見公器識異常兒自
顧無子逆命為
孝子嵗時薦享治命也葬後十九年容徳陞三品加贈
[012-2a]
今官階勲爵公雖早孤克自振勵儒書吏事罔不積練
又氣岸魁梧音吐鴻暢達官貴人交相引重由郡列曹
掾歴績溪龍泉兩縣典史調慶元路行用鈔庫副使年
且五十矣一日喟然曰仕將以行道也不然則為養云
耳今吾俯首下僚道之不行矣而吾二親又早見棄苟
升斗之粟奚為哉遂謝事竟歸尚羊山水間惟日以教
子為務諸子皆有材局而埜與容徳慨然有志於當世
出遊京師受知時宰薦之于朝膺受官使日近清光恩
[012-2b]
寵之渥一時鮮儷詔蠲其家租稅力役之征無有所與
蓋異數也公被璽書顧謂家人曰朝廷遇我以優典為
其能賢而已我獨不能彰上之賜乎于是推其有餘賑
親故鄉鄰距其居三里有山溪焉架石為梁曰保安橋
子所重建嵗久摧圮繕而新之割田四十畝入治平寺
以贍其徒而崇道觀亦畀之田半於治平其于為義甚
于嗜欲蓋以此終其身前配金氏累贈上黨郡夫人繼
[012-3a]
薛氏子四人垚隠居行誼有公之風森慶元路儒學教
諭埜卒官御藥院大使容徳累官朝請大夫僉太醫院
事金出也女二人適項順陳驥薛出也孫男二人嗣祖
䕫州府建始縣知縣階承事守文太常禮儀院掾史孫
女六人婿曰山隂知縣張宣曰善慶曰兵部尚書世列
門曰萊州府同知祝彦方之子金生曰某曰某曽孫男
若干人曾孫女若干人公以覊孤三尺之童見器于太
常府君而為之子不待程督早夜力於學問以材表見
[012-3b]
荐有祿位雖髙尚其志早既閑放措諸事業不自其身
然義方之訓行于家庭諸子彬彬稱其
出為世用致位通顯貤恩昭被䟽爵侯伯不惟公食其
報而太常府君亦蒙寵光其於命後之志復何負哉而
况曾孫衆多克守先業又有若嗣祖者際今之聖時出
宰百里善於撫綏至於絶域亦愛敬焉則公之劬躬燾
後可見矣嗣祖懼夫潛徳日逺日冺以伯衡嘗簉属史
氏求銘其墓叙而題詩之豈獨以表公于不朽且俾來
[012-4a]
裔知陳氏之為包氏而包氏之𦙍絶而復續皆自公始
詩曰
猗集賢公髫齔而孤來後於陳以姪從姑夙興夜寐不
戒而飭博通詩書明習法律爰被推擇歴試大邦邦伯
袖手仰其贊襄乃典縣幙乃司筦庫低徊嵗月莫展其
素喟然興嘆拂袖而歸蓄其所藴嗣人之遺詵詵嗣人
克承公志發迹韋布通籍朝著帝謂予令由父之賢天
書下賁賦役是蠲既蠲賦役褒封申錫
[012-4b]
其秩亦既有子而又有孫仕於熙朝以政事聞人亦有
言河潤九里維公之澤沛乎未己太史勒銘以焯墓門
尚其來裔思厥夲源
洪武十六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平陽守禦武毅將軍温
州衛中
從治命擇地平陽縣萬全鄉鳴山之原而葬卜以三月
十有七日前期奉狀請銘于前史官蘇伯衡公于律應
[012-5a]
銘而良又以禮請烏得而辭按公諱俊字世傑姓馬氏
髙郵人祖重四府君妣顔氏考元一府君妣蔣氏公幼
有大志身長不滿六尺而音吐如鴻鐘膂力絶人善騎
射嵗壬辰張士誠起髙郵器公用為萬户使𨽻令平章
潘公既而從渡江入姑蘇及士誠以姑蘇納欵凡其下
人授官有差公擢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鎮杭時元
祚將終公無所施其材略嘗歎曰蠅不附驥不能致千
里人不得所依獨能發名成業乎丙午冬曹國李公奉
[012-5b]
詔取杭公遂率所部數千人出附曹國公嘉其誠立命
從攻崇徳㧞之進取嘉興回守富陽呉元年正月奏授
管軍千户十月從永嘉侯朱公平温州台州賞
尋分兵扼黄巖海口遂遵海夾擊福州既會大軍撫定
福州乘勝克延平汀州洪武元年正月從都督林公捕
海冦昌國之蘭秀山七月復從曹國公擊破閩溪青龍
等砦二年正月進階武略將軍戍隂華二月曹國公以
征虜副將軍北伐公統於指揮徐公以從略定錦州敗
[012-6a]
江文清國公軍下惠州進擊大寧全寧遼河又下遂從
攻上都八月援大同克馬邑與孔興脫列伯二國公軍
遇合戰大㨗逐之至黑河還次北平三年二月復從攻
雲州敗敵于察罕諾爾之地以五月克上都應昌慶州
六月取髙州瑞州八月師還北平徃援保昌而班師詔
下以十月還戍金華四年二月賜文綺絹各八仍下制
書世世承襲戍金華五年為洪武七年以平陽岸大海
俾移戍焉至平陽與所長事繆侯美改築其城十年七
[012-6b]
月換武毅將
陽西鄭公率所部出林來浦越龍潭襲破黄灣遂抵呉
巖山呉巖山最號險絶中怒崖有穴若堂四面壁立萬
仭賊衆據為窟穴公至其下親蒙矢石選勇㨗者蟻附
上奮擊竟夷之屯銀瓶寨以當其衝突分軍徶東溪剗
彭坑鏺萬松林所向披靡征南將軍延安侯統大軍乃
至雖分任諸將以公習地利常命為導凡破二十砦斬
首千餘級賊平咸以功為最事聞有楮幣之賜踰年而
[012-7a]
疾革端坐而逝一軍莫不洒泣初外舅陳元吉知公非
常人延為贅婿其歿也公喪葬以禮養外姑三十餘年
生事死葬一如其母外家無後剏庵外姑墓側并祠外
舅有嘗與公同仕而失勢者每有以周之而妻其子以
愛女性磊落喜延接賔友尊爼之間情文藹然配陳氏
側室楊氏子男四人良𤣥庸陳氏出讓楊氏出𤣥早
女四人長未行而卒次適周忠餘尚幼伯衡惟公爵列
五品位冠一軍而爵位世及將與國家相與悠久其得
[012-7b]
於上者侈矣非勞烈之茂何以臻此公嘗南踰閩嶠北
涉沙漠轉戰萬里之外決勝兩軍之間豈無竒計逺略
而平生未嘗以語人迄無得而稱焉是則可惜也欽惟
聖上錄人之功雖逺不忘㧞之千百户之列而擢置環
衛者累累有之昭被殊渥峻陟崇階人之於公盖有望
焉而天遽奪之不尤大可䀌傷乎然其所樹立固自有
餘裕播以銘詩使千載之下知我朝千夫長有若而人
一代賢材何其衆多也哉銘曰
[012-8a]
於皇上帝祚我大明羣材挺生如雲之蒸小大將臣罔
匪人傑奔走輸忠光輔鴻業桓桓馬公鷙勇沈雄奮挺
大叱孰當其鋒始在偽呉韜其材略日夜引領以俟所
托文武李公問罪
汝實余嘉余汝指蹤汝余爪牙公益感奮死以自誓既
㧞崇徳遂取檇李帖温定台朽拉枯摧廓其氛祲呉越
攸靖旋師而南夾攻七閩溟波浩浩不見其津視若平
地揚舲飛渡迺會步騎于城之下七閩載安凱奏而還
[012-8b]
殱彼小醜蘭秀之山李公受詔戡定朔漠公屬槖鞬或
犄或角堂堂六軍百萬其羣奮不顧身莫與公倫黑河
以西隂山以北何戰不㨗何攻不克武功告成萬國咸
寧推恩世及亦孔之榮皇鑒于古聿修武備剖符列戍
星羅棊置維公所戍于彼金華里閭晏安有桑有麻平
陽岸海國之重鎮孰克保障更以公任公入其疆增城
浚湟寛是南顧如水有防辛酉十月盜起于括蠢蠢愚
民煽亂竊發乃援桴鼓乃礪戈矛乃率部曲徃斧其喉
[012-9a]
何異泰山壓彼雛殻列塞既鏟窟穴斯覆上將至止
馬不勞鐃鼓短簫獻㨗于朝天子曰都内出楮幣馹騎
星馳旌厥勞勩皇仁如天垂念有功凡百勲舊次第登
崇曰公曰侯孰不公望嗇不使年奄焉淪喪長城之隳
殄瘁之悲爾軍爾民一是涕洟鳴山峩峩畢茲窀穸勲
名不磨不在斯刻
故元呉江州儒學教授孔公墓誌銘
昔有元致崇極於光聖凡厥子孫例得以布衣補州縣
[012-9b]
學官以故平陽孔氏于時有祿位成功名者相隨屬矧
公材徳之優學問之䆳文章之工出乎羣從而出身又
特用曲阜子孫例補州郡教授孰不以逺大期之及起
教授呉江年四十六矣又二年竟卒于官於乎豈非命
也夫公卒于至治癸亥十月二十四日而以重紀至元
丙子十月某日葬于新隴逮至正乙未十一月廿一日
乃改葬管奥之源後二十有九年為洪武十六年伯衡
[012-10a]
誼不得辭乃為之記公諱文栩字周卿孔子五十四代
孫後唐同光二年諱檜者自闕里避亂來居平陽歴十
世而至宣義郎漕舉進士伯奮無子以從兄贈承事郎
缶之第三子胄舉進士承信郎淮北提刑幹辦官貴明
為子生釋褐進士迪功郎淮北路帥幹淇孫公之父也
母夫人周氏公生而宋亡未成童刻意為學迪功府君
器之使受經于鄉先生林公霽山學詩于安國張公湛
江時兵燹後家無遺書諸經史露抄雪纂口誦心惟至
[012-10b]
忘寢食比冠名已起矣杭為宋故都向之宿儒遺老猶
有存者乃以至大間辭親出游若紫陽方公回淮隂龔
公開南陽仇公逺句章戴公表元永康胡公長孺公遍
游其門而見聞益充造詣益深諸公亦喜為之延譽名
聞于一時省憲二府若大明髙公昉東平
㧞之未及授官丁迪公府君憂未除丁太夫人憂服除
署義烏縣學教諭以師道自仕士論翕然歸之縣達嚕
噶齊瑪蘓繙為下誣構公言之分憲得釋其為上官敬
[012-11a]
信如此秩滿黄公溍贈以言屬望甚至改池州路學正
貴池縣學與豪氏争魚陂郡久不能决司憲乃檄公與
楊主簿者按視豪民以公學官易之而倚重簿公詰之
曰據文界淺水爾烏得梁中流立奪侵地歸諸學郡守
以公先聖人後親信之而貳車與守不相能以公黨于
守至詆以言公曰立于争地不去尚得為知機乎拂袖
竟歸治園亭蒔花木日求四方賢士與鄉人之老者觴
詠爼豆之間隤然與世相忘郭公貫在吏部趙公孟頫
[012-11b]
在兵部雅知公相與推挽會襲封衍聖公思晦以薦牘
上置前資特授以呉江之職階將仕郎則至治辛酉也
視事伊始霖潦害稼贍學
丘知州必欲取盈公争不聽則請于會府竟如公言免
徴由是知州衘公日夜躡尋其過誤公樂育之政修出
納之際慎且兩嵗訖無所得江浙省臣聞公材名羅致
為掾方治装以暴疾卒公所至必興學校以教化為先
諸生具有成績平生篤恩義好施與宗族百餘口尊其
[012-12a]
老者以禮懐其少者以恵直言正色舉宗推重之女兄
歸潘氏女弟歸薛氏遣使候問相繼于途外祖周氏無
後嵗時祭掃其墳墓終身周窮振匱觧衣推食于親故
鄉鄰懇懇如也性尤矜嚴士行或不檢絶弗與徃来人
咸敬憚焉家廟在城西事多綿蕝聖像所御扆不稱制
忽謀于伯兄建康録事貞卿改作髙座工甫畢而大風
雨挟海潮奄至平地深水六七尺而聖像以座髙無虞
衆服其先見娶陳氏先八年卒合葬新隴繼汪氏後二
[012-12b]
十七年卒别
也克烈克缹克勛建徳路學教授仕皇朝歴侍禮郎清
河縣知縣隴州知州汪出也克然興化路學正媵陳出
也孫男四人希城希竦希在希至女八人伯衡悲公有
其材有其時而無其命又愛克烈之能孝乃為銘曰
士之窮亨係其所遇乗時㨗出或致富貴文宣孫子在
元之世視凢庶士恩隆數異繄公之生式逢盛際矧宏
其中而彪其外才孚於人譽望攸萃謂冝奮飛翺翔朝著
[012-13a]
四十八齡遽鎩其翅僅霑一命卒不大施雖不大施文
猷克繼是謂能賢公乎奚愧昭明于上其藏在是銘闡
其幽用詔来裔
故梅軒處士林君碣銘
林氏系出莆田闕下初遷長溪再遷平陽居平陽者非
一族人
氏嶺門之族始于宋某路帥府㕘議遵至其子光禄大
夫知諫院季倫而益顯以科目宦學相繼迭起沿于宋
[012-13b]
季六世而得故元梅軒處士處士諱元彬字文卿生以
大徳戊戌正月三日卒以至正壬寅八月十五日𦵏以
今洪武乙夘年二月十七日兆在親仁鄉茅竹里之原
後八年嗣子世光属前江陵路儒學正孔克烈為狀請
眉山蘇伯衡銘而勒諸墓上之石伯衡嘗簉属史氏紀
徳銘功其職業而考辭諏事又知處士為厚徳長者此
而不銘将誰銘乃叙而銘之處士讀書務明體要不為
章句譤繞擇然後言賢然後交忖度然後許諾即許諾
[012-14a]
已百金不易也治家以法冠婚䘮祭一本朱子家禮未
嘗若流俗人惑浮屠之法修滛昏之祀性至孝其母以
其父之沒也哭之過而䘮明處士百方醫療榻于母卧
刻不離左右自食飲以至便液躬扶持之凡二十餘年
母乃卒處士治𦵏執禮甚哀戚與從弟平陽州毉學録
元啓友愛尤䔍無子命庶子悌為之後嵗癸巳盜起犯
縣郭處士率家人浮海踰青山之麥城辟焉中流大風
[012-14b]
雨與波濤鬭勢欲壊舟同舟之人無不蒼黄號泣獨處
士凝坐自若神色不少變徐諭衆曰詎不聞諸死生有
命使命盡今日縱懼能生乎孰若安之為愈頃焉風恬
雨霽舟獲登陸人人手加額曰此公至誠所格也明年
辟地新渡㑹癘氣作病者相仍里中不敢徃来處士每
晨躬持善藥撫視之零丁者舁至家治之多賴以全絶
糧之家分粟賑之又明年嵗凶賑之如初更設粥食飢
者所活百數十人而不自以為徳也㓂平歸即故址築
[012-15a]
室以居自是家事置不問日逍遥長林
作秋鴻一闋翛翛然有塵外之趣見者疑為神仙云臨
終寢疾諸子進藥却而不飲仰而笑曰藥能已疾亦能
續命耶訃聞閭居巷處之人咸曰善人亡已吾将何賴
相視泣下配藍田程氏邑右姓婦儀母道閑之有素而
善綜理家務後四年年六十二亦卒寔丙午十二月十
六日也其𦵏與處士同兆同日子男二人世光悌也女
二人婿曰鄭天霖曰陳沂孫男二人長與直國子生釋
[012-15b]
褐授廸功郎青州府䝉隂縣主簿次與方曽孫男二人
公積公稹女三人尚幼處士髙祖諱勛朝奉郎通判漳
州府事曽祖諱仲覺正議大夫主管瓊州安撫司公事
祖諱儼夫朝散大夫知道州事學者尊之曰怡堂先生
父諱渌翁元建寧路儒學教授母鄭氏登仕郎大誼之
女而梅軒處士自號也處士以賦性耿介不能與時推
移有藴而不試隐約以
紳歆慕彼富貴炳赫而枉已屯膏者雖庸人将羞道其
[012-16a]
名失得果何如也與直起諸生有民社春秋甚富材學
甚優而事業如方至之川人益知處士善慶之積于是
乎在矣銘曰
處于家庭行乎懿也臨乎危難見何異也材而不仕尚
吾志也施而不徳行吾義也利乎其後固侈于籝金之
遺也纉乎其先又何必析圭之貴也俯仰無愧優㳺卒
嵗於戱不圖見斯人于斯世也
元故廣徳路平準行用庫副使郭君墓誌銘
[012-16b]
至正四年十二月丁丑廣徳路平準行用庫副使郭君
貴權卒于家𦵏以十三年十二月已夘後三十年為洪
武十六年其子孚拜且請曰先人𦵏已乆而墓隧之石
猶未有刻諸孤惟孚後死孚
無以下見先人謹奉闕/ 之狀以請倘矜而賜之銘則
先人不死而孚即死無憾矣伯衡感其言亟荅拜而不
敢辭按郭氏世為平陽人最號鉅族與立君之名貴權
其字也曽祖諱自中宋廸功郎祖諱宗昭不仕考諱元
[012-17a]
春宋太學齋諭母陳氏而君周出也生於宋咸淳己未
三月四日㓜聰敏闕/ 有過人之志十嵗母沒又
五年父遘疾毉者不能治語君曰汝不幸早失母今我
又度不起汝将誰恃以立冝自力以底于成君涕泣露
禱于天引刀刲肉于腹左脇右鬻粥以食父父疾立愈
而初不之知也既而婢以言聞者嘖嘖稱其能孝踰年
父乃卒君雖失怙恃㷀然獨立而能自奮發力學里人
㳺氏噐之延為贅婿由郡學生員吏于樂清于永嘉于
[012-17b]
瑞安于温台運糧千戸所歴太平台州慶元三郡闕/曹
掾既書滿署集慶
庫副使及調廣徳而年将六十矣喟然歎曰我為吏三
十載未嘗處人後以督漕至京師蒙賞賚甚渥所事二
千石率皆中朝名卿不以吏遇我典句容幙咫尺䑓察
見謂㢘能然謖謖刀茟簿書間頴出不能以寸非命也
邪夫仕将欲以行志列職筦庫志莫之行矣何以廬為
哉投牒竟歸初愛樂清佳山水卜居焉後以先世墳墓
[012-18a]
在平陽留長子守樂清田廬而携幼子返平陽杜門端
居厚自養以尊其生鬚髪班白而童顔不衰賔友相過
不酣醉不聴其去賢大夫来涖平陽慕其典刑多禮于
其廬間以政事咨決君諏經據律開陳指導動中肯綮
而慎重滋至從容一語未嘗及其私諸公愈敬重之優
㳺事外囂然以樂隤然以委乎至順盖二十年餘年七
十四而終臨終之際初無所疾苦氣息奄奄夷然而逝
娶㳺
[012-18b]
貢進士周尚徳繼葉氏後二十二年卒男郎孚也學行
卓然前朝舉校官不就皇朝舉秀才以老不行孫男四
人寅錫勉南女三人婿曰樞宻院經歴鄭晅曰真定史
公達曰闕/ 鄭彦東墓在西鄉章家原㳺氏𦵏樂
清茗嶼鄉東漈山葉氏祔君墓左三十歩昔有元以吏
治撫諸夏富貴之資公卿之選胥此焉出以故豪傑之
士折而從之然得之不得有命孔子固嘗言之而不蹈
韓子所謂僥倖于萬一老死而後止者㡬何人也君以
[012-19a]
有猷有為持文墨論議州郡間觀其在運糧所佐千户
樂侯克敬剏署募船立法監使後之人可以繼處在
台州見噐于守趙公鳳儀任以事不避繁劇而數平反
疑獄在句容裨賛其令李允中以寛恕平易為施而政
刑辟不施而邑以治秩滿百姓謁䑓司告
非碌碌之流而況積累任勞循序而進亦可以貴達然
年未及謝奉身而去其賢于汨沒而忘返者豈不相什
百哉然則君之藴雖不克究于用而其志則可尚也已
[012-19b]
銘曰
維材與時貴富之資有得不得寔命之為紛紛鄙夫曽
不是思嘆老嗟卑百喙一辭君材孔碩靡適不宜而又
有時大路載馳低徊簿書踰三十期匪我不武有物司
之謝不待年巻而懐之髙尚其志山砠水涯樂夫天命吁
嗟庶幾欲知其人視此銘詩
黄景昭墓誌銘
君諱文明字景昭姓黄氏其十七世祖珌與宋太史文
[012-20a]
莭公之七世祖玘從兄弟同自金華徙于分寧玘之後
㽞居分寧而珌之子恵復自分寧徙剡恵之子褒又自
剡徙諸暨褒生勝勝生衛尉卿振振三子長比部貟外
郎宋卿次正議大夫舜卿次
郎充充生傳傳生宣教郎康時康時生良材良材生鎰
無子以朝奉郎知鹽官縣事誾之𤣥孫新為子誾乾道
已丑乙科進士則朝請郎知浦江縣事贈開府儀同三
司汝楫之子正議大夫鉞之孫承事之曽孫也新生瑞
[012-20b]
是為君之考妣吴氏君生于元之至大庚戌十月二十
日卒于國朝之己亥五月六日以辛丑十月三日𦵏于
孝義里銅坑之原後十有九年其子鏞奉事状請追銘
其墓余先是從鏞閲其家乗知其自剡遷諸暨之世次
思其先世榮貴文墨之赫奕觀其子孫長厚而衆多雖
曰徳厚者流光亦由引而申之代有其人故嘗為叙其
事君之懿行有光前烈銘以示来裔又安得而辭君之
事親也以隻身綜家務内而生産作業外而應酬門户
[012-21a]
服勞而不憚随事諮禀而行一不以貽親憂其親喜曰
吾有子
㽞與飲飲輙窮日夜君左右侍奉徃徃不觧帯天寒氷
凍夜半取魚池中羞之以饋所以順適之者無所不用
其情可見矣其待宗族也因仁夀庄田正其疆畔登其
嵗入之數籍長幼而時給之又為之䂓約俾後人有所
遵守從父兄弟以乏軍儲至被榜掠禍且及其妻子君
慨然曰鄉隣有急猶當相周況兄弟乎悉出金帛徃代
[012-21b]
之輸方國珍楊完者兩軍趨越郡人雖不安居其鄉固
安堵無他虞而君遽率其族載其帑避之他所無何官
軍狎至環鄉率焚蕩狼籍惟君舉宗以先去免禍其撫
鄉鄰也每嵗發廪貸之散以春夏之交歛以秋冬之交
不問豐凶不計多寡皆不取息有不能償者来嵗貸之
如故里小家以貧故産子多不舉君遇其産時例餽以
米又若干名娩母米由是里中産子得不至不
延義士大修其學宫闔郡惟君一人赴之長吏好謂君
[012-22a]
曰此役吾熟計費殊浩穰若挺身任之後得無悔乎君
對曰世人傾貲崇餙佛老之居且猶不悔況先聖人之
居乎縱傾貲以崇餙小人又何悔焉于是具竹木灰石
瓴甓芻糧之類召梓人陶人攻金攻石設色之工棟梁
榱桷之朽腐者易之階陛壇壝之毁缺者完之屏幛帷
幄之故弊者更之像設五色之澷漶者新之甫五月而
南面之像侑食之容殿堂門廡齋舎之属煥然一新凡
用錢若干萬緡事見宗家侍講文獻公所為記此尤人
[012-22b]
所難能者然此特衆人耳目之所及者他若行乎不見
不聞者固無得而稱焉娶東陽曹氏婦徳母儀冠于九
族子七人長鏞也次鍊劉鎧鑾鉦鏜君沒時冠者纔三
人餘或未成童或甫髫齓或在襁褓今皆克成立有孫
男十二人孫女九人曽孫男二
穆略不見有間則其行脩于已而化行于家又可見矣
於戱黄氏之在諸暨自宋以来登科領荐以世賞入官
以䔍行著稱者彬彬焉衣冠蟬聫項背相望非積累深
[012-23a]
厚何以臻此善乎史官宋濂氏之言曰衛尉仁及于鄉
仁夀夫人澤加于宗族而其三子十一孫皆躋膴仕方
臘之亂開府罄家財以贖俘者而其子登進士者五人
特奏者一人自是與有禄食者終朱之世於戱今君之
有徳于族于鄉可謂侈矣其子孫有不食其報乎當知
後之視君亦猶今之視衛尉開府無疑也銘曰
文獻之家寔難為繼有顯黄氏興自五季綬組簪纓幾
四百䙫維君嗣之克比克類不世其祿世其徳誼人之
[012-23b]
有急若疾在已振之以財如棄糠粃有廟有學君所獨
治用錢鉅萬曽不為意
夀不盖愧君不多夀君多令譽前承後引綽有餘裕
敏齋處士林君碣
君諱均翁字彦祥姓林氏號敏齋其先自莆田遷長溪
赤岸自赤岸遷平陽四溪宋初廸功郎熈又自四溪遷
塗川六傳至主管誥院膺君之髙祖膺生朝奉大夫知
雷州珪君之曽祖珪生朝奉郎知烏江縣嶸君之祖而
[012-24a]
諱某者其父也母吴氏廸功郎知江隂縣亮之女太常
博士藴古之孫君生元貞已未五月己丑為人質直忠
信非其人未嘗妄交家饒于財以錢貸人取息嘗從輕
至正己夘鄰不戒于火烟燄至君家君與其兄析翁出
凡所質人金帛服用而已帑不顧曰彼可燬此不可使
燬也里人乗時或取粟其倉或取貨其樓君戒家人勿
禁曰與其歸于
已樓燬壓于梁木火焚其足矣君㧞諸火中人益以為
[012-24b]
長者嵗庚寅入郡城得鹽引一十有六道元豐橋上宻
偵至日暮覔者終不至明日鷄鳴復徃偵見一人徬徨
来徃詢之曰我處州王文興也失鹽引覔之不得君出
諸懐中枚數而歸文興伏地謝曰微公寧尚可復得耶
甲午春兵火之餘癘氣流行死者相枕藉賴君予㨹而
収者五十餘人又二年㓂復作環塗川之民被其毒尤
甚類皆乏食不能存賴君發粟而飽者七十餘家嘗有
佃人夫婦肩田租来入視其粟大半傷于火問之對曰
[012-25a]
旬日前家失火盖藏一空僅餘此爾君聞之惻然遂捐
其租加賑恤焉萬全石塘架石為橋其九十尺其廣
得其二十之一而贏五寸丁酉之秋大風雨水暴湧
壊焉君重建之不以煩里人又除四脚橋東驛通一
丈有竒車者無濟盈行者無側足相與誦美之平生輕
財好施徃徃如此非學而能盖出于天性也晚年更築
室東郊之外均橋之北率妻子居之居均橋二十五年年
七十有一以至正乙巳十月壬寅卒遂以閏十月甲寅
[012-25b]
𦵏章灣之原配應氏生于元大徳丙午閏正月戊戌卒
于洪武丙辰九月乙巳而𦵏于闕/年闕/月闕/日子男一
煥女一婿曰孔謜孫男三人時旵旭女一人適陳諲煥
念其先人不有禄位隐居行誼而施及鄉閭澤在子孫
宜得銘以昭之失今弗圗後将無聞乃奉邑士劉東所
為状来請余觀三王之世井地以居民而又教以任恤
之政與刑是以比閭族黨遂州之間其出入守望疾病
患難之際莫不以義相扶持如状所云君于鄉黨隣里
[012-26a]
可不謂能扶持之以義乎是雖生于千載之下猶三代
之民也賢矣哉乃為銘曰
若不聞君聞其聲若疾在身死資之槥飢哺之粟拾道
之遺已槖不宿道路之穢川梁不脩有司之責君職其
憂拯災恤患肫肫其仁居今之世奚愧古人孰無鄉黨
孰無緩急我銘其藏用勸凡百
張母林夫人墓誌銘
[012-26b]
昔劉向傳列女一言一行之善無不録念女徳之盛衰
係家道之隆替昭徳美樹世坊也以今所聞張母林夫
人克事其父母奉其舅姑輔佐其夫成就其子又克守
其志保其家于艱棘䘮亂之際誠賢乎矣不有以發明
之非惟其事将遂泯沒抑何以振起于斯人哉其子正
奉表舅金滌之状来請銘余以此不得辭也其叙曰夫
人諱静真姓林氏世為平陽人宋奉議大夫太常寺簿
鏜孫其曽祖考也祖考某考某妣徐氏夫人生于元大
[012-27a]
徳丁未十月十日聰慧淑静女工之事不學而能家貧
而孝特為父母所愛擇婿得同里張仲達遂歸張氏治
内事勤而儉處上下恭而和逮事其舅舅州三老喜通
賔客仲達嚮意于厨傳讌饗以恱親浩歌鼔舞盡醉極
歡以為常夫人治辦雖勞無厭倦之色其舅喜曰婦善
事我賔客退而知仲達能盡子職夫人寔相之同辭稱
之曰賢夫人歸仲達年十七後十七年仲達得癖疾荏
苒一年夫人百方延醫治之至禱於神刲股食之終不
[012-27b]
愈仲達濵死語夫人曰我死後爾何恃以立其早擇所
從無用以我属意也夫人泣曰妾知君君顧不知妾耶
縦君不有妾而使之他適妾忍不有君父與子而委而
他適乎仲達沒後二年舅病拘攣夫人扶持之尤謹得
美味必㽞以饋諸孤欲得食輙曰汝等食之日長汝祖
食之日短也舅沒率其子行䘮無遺禮
能因其所親請婚夫人怒罵曰我豈閭左無識者比而
若出此言也我何獨不幸䘮其天而使人欲奪吾志也
[012-28a]
號泣不已絶所親不與徃来日以教子為務為之擇師
又為招致善人君子與之處曰若父在義方有所受吾
猶致其力而不敢懈矧今若父不在乎雖遭時多故家
毁于㓂而所以程督之者如初子曰思誠曰昭曰正後
皆克成立好學而有文思誠洪武元年舉賢良擢将仕
郎趙州判官有白金文綺之賜夫人與焉鄉里榮之昭
優㳺田里而樂赴人之急切夫人得危疾百藥㒺効正
十三嵗刲股肉襍淖糜以食之乃愈後其兄卒于官正
[012-28b]
走趙州負其骨以歸縉紳士僉曰非是母烏得有是子
洪武十五年春夫人疾病醫者以為不可療正猶刲股
和藥竟卒于三月二十六日春秋七十有六即以其年
十一月甲申祔于夫之
即思誠昭正也女二人婿曰陳昺邵昇孫男六人叅垕
堅真建孫女三人尚幼其銘曰
人孰無子孰若張氏厥子三人俱克有聞伯佐方州官
紀其能仲勇於誼季以孝稱惟子克肖猶母善教懿哉
[012-29a]
張母為女為婦靡不盡道賢莫與夷相古貞淑何愧乎
而摭寔原美刻辭幽室播其清芬為世作則
翰林應奉唐君墓誌銘
翰林應奉唐君處敬年四十有四以病卒于濠之瞿相
山其孤之淳奉骨歸越祔于山隂縣承務鄉赤土山先
塋之次而為状授使者将圗其不朽于伯衡昔歐陽子
深慨夫文之復古者難得其人又謂學者文章見用于
世鮮矣況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時乎君之
[012-29b]
文可謂無愧千古矣亦既遭逢盛際而
未究其用以一眚之故至廢為耕民而困頓以死其文
章迄不得施諸典冊遂使一代之詔令不能追還三代
之盛是雖曰有命抑豈獨君之不幸歟故于其死也凡
知之者無不為之悲而至今論者猶為樂有賢材者惜
焉伯衡知君時深安可使君賫志地下而無一言以白
之君諱肅處敬其字也自號丹崖居士世為杭之新城
人君之父始遷居越故今為越之山隂人曽祖文源祖
[012-30a]
榮貴父應麟母汪氏君生有異質敏而克勤幼從鄉先
生王菜山授毛氏詩比長兼通諸經旁及子史隂陽毉
卜書數之學無不研究資為古文簡潔而雅奥律詩歩
驟盛唐樂府古詩上薄漢魏場屋之文特其餘事尤工
篆楷深得筆意至正壬寅君充賦江浙中其選以道梗
不得上春官省臣便宜授杭州路黄崗書院山長轉嘉
興路儒學正
洪武三年春用近臣薦召至京師纂修禮樂書其夏擢
[012-30b]
應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其秋科舉法行預考南京貢士
有織文之賜其冬扈從東宫拜英陵有襲衣之賜明年
夏以疾失朝㕘例免官歸鄉後例謫佃于濠則癸丑之
秋而君以是秋至瞿相山卒于甲寅十二月六日而歸
祔以己夘七月二十四日娶汪氏子男一之淳也強學
能文克世其家女一人早卒孫女二人尚幼所為文十
卷藏于家庶其不朽者在是伯衡無以加之矣銘曰
世所須而或乏駑駘以之駕馭材適用而不急騏驥不
[012-31a]
免棄置故君之文足以華國而其身竟死于甿𨽻非人
之能不能亦世之貴不貴也悲夫
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叅知政事
周公墓誌銘
踉以相附和弱者不能自立于是四境之内胥而為盜
者十六七淛東道宣慰使恩寧普来鎮温求可属任者
僉薦公可宣慰問所以可者僉曰公以門功補海口塲
[012-31b]
鹽司令龍江書院邇其治所乆廢無能葺公初至謁先
聖立勸灶戸新之柱悉易以石不半嵗告成亭民項徳
兄弟積為民患以賂結權勢前後塲官少忤之輙遭反
噬公竟發其奸罪論如法海口之俗嵗正月千百為曹
聚東郊擲石謂之禳祈傷支體不恤有司痛縄以法莫
能禁其来乆矣公懸榜約束之無一人犯者其俗遂革
甫二年得羨鹽四千引以此知其可也宣慰曰即周司
令耶我習聞其人便宜命公攝行平陽州事而浙省左
[012-32a]
丞特哩特穆爾至自台先是公以副元帥吴世顯政乖
其方任用非人變在旦暮毒且及民詣
為計不旋踵而陳安國弑世顯其所任治兵于平陽瑞
安者亦𢦤于賊悉如公言左丞由是噐公倚公討賊安
民給以糧五百石勉令就職人皆以兵以食不足沮公
無行公曰父母之邦也受命立行随以所給糧賑飢民
曰事無急此不然皆盜也時平陽惟江南鄉阻江為塹
鄉民自相團結賊不敢入境公以五月至江南屯自沙
[012-32b]
禮致大家使輸軍儲設法募丁壮為兵而訓練焉民既
用命軍寔具而兵日衆或請出師公不許人謂公怯公
曰以新集之兵擊數年之㓂茍不持重萬一失利損威
重莫甚焉後将何以成功在兵書致人不致于人㓂至
擊之未晚八月劇㓂李師金翁瑞突入黄浦江公勒兵
渡江迎敵賊大潰斬其馘百餘而生擒數十人兵士請
乗利深入公不應俄大閧公堅坐不動徐自定取其首
謀者斬以殉而申明紀
[012-33a]
而三㨗復遣輕兵衝其後賊駭亂獲其酋金安三吴邦
大邦大素健鬭衆之所恃至是獲之賊奪氣追北數十
里殺獲甚衆献俘于左丞仍以計誘致李師金翁瑞及
他酋數十皆戮之而散其火伍歸農獨西溪㓂恃括冦
不下且請決戰紏括冦數萬直𢷬逕川公曰賊輕我矣
今日必殄之部署其衆而下令曰勿擅動聞皷聲則進
望其白旗下多精鋭命士引弓齊發仆其執旗者皷而
進賊不能支自相蹂躪聲言勿殺我當投降許之張中
[012-33b]
卿者即趨而前俯伏公撫而遣之還諭衆曰周知州知
爾従賊出于廹脅不爾誅降無不宥不者擊爾盡乃已
仲卿又盛稱公誠信人人喜曰有生意矣争棄仗来降
上功行省陞淛東道副元帥摠制平陽遂安丙申正月
别㓂葛兆出掠走之獲酋金龍十明年又出襲我覆之
獲酋吴
其民黄宗雲等之辟居平陽者進兵㑹括分院兵夹攻
㓂之抄平陽者破其窟穴惟吴悌五遁之福寧王賢五
[012-34a]
所括分院以誠徳功聞于康里丞相授忠顯校尉同知
平陽州事兼行軍鎮撫尋引兵趍象原以逼王賢五方
置營而吴悌五領衆奄至誠徳奮當其衝突吴悌五中
矢其下負以走因其亂薙之僵尸數里未幾購得吴悌
五併三恢酋鄭子敬送于閩省誅之經畧使在閩遣從
事官工部貟外郎曽堅分御賜酒勞之承制擢公行樞
宻院判官自是平陽之人安于耕鑿以供税賦矣公曰
外攘之功粗立其益嚴内治之修乎壁於州南五里而
[012-34b]
鎮焉革蠧弊平訟獄布寛政行義役與民休息浚河渠
若干里深丈有一尺廣倍之築海隄若干丈廣二丈崇
半之又興土木之功官署孔子廟學東嶽行宫
廣福宫悉復其舊内而布教條外而修職貢使者咸出
其途迎来送徃禮無或遺雖廪無餘粟庚子夏聞京師
旱遣弟紹徳漕運糧二萬五千石上供天子嘉之賜龍
衣一襲及上尊酒真授行樞宻院判官階奉議大夫而
官誠徳以昭信校尉温州路㧾管府判官紹徳敦武校
[012-35a]
尉同知平陽州事麾下士錫命有差當是時方國珍姪
明善以樞判制温公不為之下而明善忮公屢軋以舟
師公屢却之然自念彼不有朝廷況有鄰州乎且彼據
三郡而吾以區區一州與之抗終非萬全之計進父老
語以故欲委他去聴民自為去就父老曰方虎狼也公
於我等數年安全之一旦以遺虎狼忍乎公若終恵我
等幸與之修睦公用父老言遣弟明徳徃謁拘㽞不遣
辛丑夏遣都事張君錫漕貢如初天子益嘉之進朝列
[012-35b]
大夫同僉行樞宻院事降分院印
欲奪印不克壬寅春遂以三千餘舟列營平陽瑞安公
四面受敵激諸軍以忠義人皆感奮屢挫其鋒又遣沒
人斷其矴纜乃觧去追獲舟二百㑹集賢院都事興童
持詔来勞公乃遣都事蕭天瑞從詔使入貢謝恩且進
地圗表言國珍侵軼乞注代天子覽表為下詔讓國珍
仍有龍衣御酒之賜超拜中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
省㕘知政事刻分省印使佩之以承徳郎行樞宻判官
[012-36a]
官誠徳國珍被詔大怒調台慶温之兵来攻相持閲六
月隂㗖公帳下林淳以厚利使為應三郡兵攻其外淳
應於内九月平陽䧟執公及誠徳紹徳以去誠徳慢罵
明善遂遇害刳其皮焉至死罵不絶口紹徳則縋以石
而沈諸海送公國珍國珍甚禮公好語公曰省䑓貴臣
皆聴吾命公獨敢我抗豪傑士哉自今與公釋憾且仍
為㕘政我所公曰
乎然國珍終不敢害公越三年王師取台度公與國珍
[012-36b]
例遣赴南京後公以誠意伯劉基言得放還田里洪武
辛亥大臣行邉者復遣赴南京其秋八月壬寅卒于南
京享年六十有六後十月婿顧克敏歸其柩平陽以甲
寅十二月甲辰𦵏於睦嶺之原公諱嗣徳字宗道姓周
氏平陽人宋江隂軍莭度推官元贈中順大夫淮東道
宣慰副使上騎都尉追封永嘉郡伯汝臨之曽孫元累
贈太中大夫河南路總管輕車都尉追封永嘉郡侯雷
轟之孫元太中大夫同知浙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
[012-37a]
致仕贈同僉太常禮儀院事輕車都尉追封汝南郡侯
諡康恵應奎之子也曽祖妣張氏追封永嘉郡君祖妣
翁氏妣游氏並封永嘉郡夫人妻顧氏封永嘉郡夫人
次陳氏其婿永嘉陳聪奉事状求伯衡銘其墓者我先
君
衡不敢以不知公為辭乃為叙而銘之銘曰
元運将終並母之邦自祖自税大憝氏方海邦之民亦
孔之痗頭箕㑹斂擢筋盬髓眷兹平陽于方只尺虐燄
[012-37b]
炎炎何以不及文武周公厥猶克壯天矜于民俾作保
障公未至止豈無州牧鄰㓂横行曽莫敢逐凡厥士女
東竄西匿寢食不遑矧暇耕織公既至止奮其戎兵招
降討逆内謐外寧凡厥士女有室有家爾藝黍稷我種
桑麻相時倉廪枵然空虚謂公蹶蹶公則舒舒征從其
薄刑用其輕追還舊觀百廢具興先聖之居明神之廬
出沽之所棟宇渠渠憂彼水旱為民之病以畚以鍤河
渠攸濬虞彼潮汐為民之患廼疆廼理作之畔岸維民
[012-38a]
休戚係公存亡公構閔凶孰不痛傷昆山蒼蒼不崩不
墜公功巍巍克類克對
終古有耀
故元承徳郎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都事
鄭公墓誌銘
故元承徳郎浙東道元帥府都事鄭公既沒之十有四
年伯衡過其里其母弟前翰林撿閲朝端枉顧伯衡于
逆旅俾銘公墓伯衡辭有行色而其婿郭珽且奉事狀
[012-38b]
以来追惟先君昔仕閩閫浙省與公從兄朝元皆同時
又内交公伯仲間契家之好施及後人誼不得終辭乃
為叙而銘之叙曰公諱禮字朝美姓鄭氏世家温之平
陽邑衣冠鉅族嘗推為首曽祖嗣僧宋宗訓郎知澧州
安鄉縣祖善老宋太學上舎生考大元贈承務郎樂
清縣尹妣陳氏贈冝人公美丰姿而負材學早被推擇
為海道都漕運萬戸府奏差遂署處州路麗水縣尉在
官六月丁樂清府君憂哀毁累然不勝喪服闋起為松
[012-39a]
陽縣尉改進義副尉泉
簿就陞本縣尹進從仕郎又轉承事郎閩清縣尹遷徴
事郎漳州路搃管府經歴遂擢承徳郎浙東道宣慰使
司元帥府都事時方國珍據慶元公義不與共事不上
伊嚕布哈平章開省廣東便宜辟公為其省檢校官而
南行䑓又奏公監察御史公知大事已去俱不赴漕運
司奉差例入元帥府為奏差始出官公督運至京師為
中書許左丞有壬焦㕘政孝先識拔不限資格授以麗
[012-39b]
水之職其在麗水也盜弭而民安松陽政如麗水而威
恵尤洽在安溪以潔㢘幹濟時為郡守長偰玉立孫才
卿所禮重俾攝郡錄事又攝晉江縣尹安溪之民詣于
府乞還公晉江之民則乞留冦起安溪焚掠縣郛獨戒
無犯公居署公募義勇擊定之又諭下南溪之㓂其調
懐安也未上㑹冦圍福城帥閫以公前在安溪能却賊
委守北嶺
當孔道咫尺憲帥二府動輙速諐素號難治公優為之
[012-40a]
績用尤著在閩清亦以最聞又漕運軍儲二萬餘石輸
之南行䑓以故福建㢘訪使郭興祖南䑓侍御史拜住
哥福州路同知鄭交章薦之惜夫公之志業未盡展
而運去鼎移巻身而退以全其歸公之自處則可無憾
矣生於元大徳己亥二月二十一日卒于今洪武庚戌
正月十二日夀七十有二𦵏以卒之春三月十三日墓
在豐山之原兩娶前張氏繼陳氏以贈以封並宜人子
男一人剛泰以賢良舉今将仕郎真定府税課司大使
[012-40b]
女一婿即郭珽者瑞安州同知孫男二未名銘曰
顯顯鄭宗域莫與京蟬聫組綬大閈髙閎暨公兄弟益
宏厥聲公材既碩學又夙成仕途奮飛越自妙齡無試
不宜綽有能稱者谷今嶄其
陵冒進茍禄豈公之情功名莭義孰重孰輕計其所獲
孰虧孰贏生順死寧亦孔之榮欲知其人視我斯銘
王府君墓誌銘
王氏為婺著姓宋理宗世監察御史致仕太常少卿贈
[012-41a]
忠恵公處一之弟處棠自義烏之鳳林遷浦江之深溪
六傳至府君深溪地西直諸暨方諸暨未入版籍時竊
僣者據之日尋干戈以相侵奪于其時大家掖老擕幼
東西竄徙以脱一旦之命而宗祏骨肉不暇顧者皆是
也王氏曽不怖焉顧乃率一家之衆䔍為孝友之行而
禮儀之興遂抗衡麟溪鄭氏是雖善人君子天寔相之
抑亦府君兄弟有必為之志躬行之寔不以變故而易
其慮挫其鋭也兄弟之中府君最少而先逝其墓有宿
[012-41b]
草者今六
府君與有力焉為善者何所賴乎其子懃奉陳禮状来
請銘此余不可不諾也府君諱士偉字誠之曽大父
曰鑄大父曰元而曰澄號善淵處士與其弟汶同財共
食者其父也府君善承父志以孝謹稱居父䘮祥且禫
矣哀戚如初䘮日夜號泣目為之病雖病目母寢疾猶
自力至母所躬奉湯樂母止之曰汝二兄能孝汝婦子
又能事我汝眊矣無用爾對曰子事父母服勤至死職
[012-42a]
也烏得以疾而廢厥職哉終不敢退休私室寢處母之
榻前朝夕扶持者十年及母沒每哭輙頓絶仆地遂䘮
其明奉其兄復之祥之愛敬怡怡如也事無鉅細不敢
専擅其妻之貲裝亦不敢自有悉歸諸公帑曰先君臨
終之言在耳吾忍私蓄乎初府君之婦翁愛其女擇所
從得府君遂以歸之而其家素冨厚而子幼其一旦病
撫其孤不啻若同氣比孤長大授以貲業其孤畀府君
[012-42b]
以其半府君訖謝一毫不取聞者無弗髙之府君家居
不急于營貲産日與二兄講論閑家之道而率之以身
群子姓咸冠服聴受進退周還欽容正手跬歩不敢肆
性好施與嵗祲輙白兄曰夫財積之非難積而能散為
難今年飢在他人猶當賙䘏況鄰里宗族乎乃發廪賑
之凡疾病而不足於藥糜死䘮而不克棺歛者徃徃資
以財帛平生不識偽言偽行許人以諾雖百金不易比
閭三尺童子来見必以禮接與之言可復也視紛華勢
[012-43a]
利漠然不以属意雖田夫里媪皆知其為長者嘗感危疾
懃竭誠敬謁醫籲神而愈乆之病滯下逾年在床蓐血糞
淋漓懃日以手掬去君子不多懃之能子而謂府君善教
云易簀之夕誡懃等曰我死後
隕祖訓以貽我羞言未畢而逝洪武乙夘十一月十四日
也享年六十有二遂以丁巳十一月十一日𦵏里湖山之
原妻周氏諱淑和同邑人宋廸功郎端之曽孫女父鼎母
黄氏有柔嘉之徳而克相成以道生於元之延祐丁巳十
[012-43b]
一月十四日得年六十有五以辛酉二月二十二日卒
是年九月八日合𦵏府君之墓子二人長即懃次恩女
一人適張侃孫男七人涇浙淇溜瀹泳濤曽孫男三人
楷檀禱尚論人物功業易見學術易知而潜徳隐于身
而不試者則雖極其形容不足以盡之有迹者可窺而
無迹者難知故也自府君言之行成于内而教行于家
固無愧三代之民矣然廣于進取隐約而終其藴于内
者豈易窺哉状稱府君言行忠信噐量巍博有濟用之
[012-44a]
材而志不願仕有珪璋之望而氣不自滿有守而近仁
非禮
述而繫以銘寧不有尚考其行而則慕其人者乎銘曰
王宗奕奕莫與京歴宋迄元甲乙稱合族聚居自皇明
處士善開君善承承之伊何日躬行孝于父母友于兄
入循規榘出準縄有孤三尺方惸惸君持其危扶其傾
田連阡陌金滿籯中分畀君君弗膺視之有若鴻毛輕
孰飢孰寒欲無生我周我恤出至情隣里猶尔矧宗盟
[012-44b]
休哉化行于家庭長幼五世千指贏息則同宇食同鉶
合敬同愛不俟懲和氣盎若春陽升是亦為政聖所榮
其生也順沒也寧夫復奚憾不百齡墓隧宿草芊眠青
發潜闡幽揭此銘世人骨肉不相能䎹風可赧亦可興
竹坡處士俞元瑞墓誌銘
父竹坡處士墓銘前五年予友李㕘議之季景中客處
士所予過之景中為予言處士之美且曰其兄弟雖别
[012-45a]
籍異居而通有無同休戚巵酒臠肉不集不食怡怡然
畧不見其有間州里之間稱處士為有徳之人童孺無
異辭而學士大夫過門無不見禮者為之嘆曰嗟夫處
士不嗜仕進自放山林而力行乎孝友慈讓重然諾好
施與賑人之乏絶不計家之有無交於人不以其得時
失時䟽戚緩急扣門未嘗計利害禍福為避就非所謂
有所不為而可以有為者乎越二年又過之舘于其新
堂觴豆在列子姓奔走将事處士時感上氣疾且一年
[012-45b]
猶衣冠出相與揖讓酬酢殊欵洽又未嘗不歎其精爽
有餘也去之永嘉一月而處士竟卒則壬戌之嵗十二
月二十有八日距其生甲戌之嵗得年
明年癸亥之嵗十一月三日𦵏于里馬愽源之山至是
以銘為詣余雅敬重處士而堅又好學有文何敢愛於
言乎按状處士姓俞氏麗水之俞源人其先有諱徳者
嘗為松陽教官教官生義義生至剛至剛生涞世業詩
書而以積善稱寔生麟字元瑞是為處士也妣顔氏處
[012-46a]
士内剛外柔而特以恭謹養親燠寒食飲之宜常足以
得其歡心父歿擇北山以𦵏謁銘於翰林宋公濂刻諸
墓上之石庻其有聞於来世户門之務自任其勞而以
逸遺兄若弟無始終一也至正甲午松陽青田縉雲盜
附和起四出剽掠壓其境矣鄉民不知所為處士曰此
烏合之衆利子女玉帛爾何能為之有團結以抗之可
保萬全也衆唯唯少壮者扶携老幼者四凑至處士部
署而申以要約羅絡内外聲震傍近盜却而鄉民以安
[012-46b]
當是時微處士環俞源
而為亂其禍有不可勝者嵗戊戌婺守将舉城欵附國
朝而括不下俞源介乎其間兩軍狎至不能居處士乃
率家衆之城府居焉㑹越國胡公兵入城舉家駭散獨
母後處士負母而逃得免于難兵燹後家業蕩然遺田
數畆而已嵗飢鬻田市粟賑其里人至熟里人償之處士
不受嘗東過齊魯西略秦鳳南逰閩越北抵幽薊所至
問其名士而禮于其廬遇同州之人不能自歸者輙資
[012-47a]
之使歸有賈于杭而䝉誣于官者賴處士貸之錢不庾
死其人三年然後歸懐所貸来償息倍蓰焉處士曰亟反
而息非我所望也里之真如寺殿堂門廡以至像設煥
然聿新費出于處士者十三其于教子尤刻意嵗求良
師儒不逺數百里迎致家塾躬承事之使為子師以故
諸子皆克肖而堅遂以文學有名縉紳間其為人大槩
必皆不賢是故君子之于人也不觀其用於世惟觀其
[012-47b]
無愧於世處士檢身慎行而美名令譽表於鄉閭達於
士林亦既生順而死寧矣而可使無傳乎配潘氏温厚
儉勤處士家索而復裕其佽助之力居多子四長堅也
次珍次竒次希女一人未行孫男二曰景䕫景權銘曰
我觀所在大家相望孰無小民聚廬其鄉慨彼小民於
厥大家面譽背詈靡間邇遐君在桑梓何修何施方其
生存小大環歸及乎淪逝㑹哭如市乆而益悲是孰之
使人亦有言君古仁人退焉林丘澤流鄉鄰既周我急
[012-48a]
亦拯我厄克任克恤自孝友出奄其亡矣哀哉人斯載
寒載飢疇拊疇綏采彼輿言刻此貞石尚俾樵牧善視
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