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a]
南村輟耕録卷之二十一
天台陶 宗儀九成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師以爲天下本右擁太行左注滄海
撫中原正南靣枕居庸奠朔方峙萬夀山浚太液池派
玉泉通金水縈畿帶甸山引河壮哉帝居擇此天府
城方六十里里二百四十歩分十一門正南曰麗正南
之右曰順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東曰安貞北之西曰
徤徳正東曰崇仁東之右曰齊化東之左曰光熈正西
曰和羙西之右曰肅清西之左曰平則大内南臨麗正
門正衙曰大明殿曰延春閣宮城周回九里三十歩東
[021-1b]
西四百八十歩南北六百十五歩髙三十五尺甎甃至
元八年八月十七日申時動土明年三月十五日即工
分六門正南曰崇天十二間五門東西一百八十七尺
深五十五尺髙八十五尺左右楼二
楼登門兩斜
廡十門闕上兩皆三
楼連
楼東西廡各五間西
楼之西有𡍼金銅幡竿附宫城南面有宿衞直廬凡
諸宫門皆金鋪朱戸丹楹藻繪壁琉璃瓦飾簷脊崇
天之左曰星拱三間一門東西五十五尺深四十五尺
髙五十尺崇天之右曰雲從制度如星拱東曰東華七
間三門東西一百十尺深四十五尺髙八十尺西曰西
[021-2a]
華制度如東華北曰厚載五間一門東西八十七尺深
髙如西華角楼四㩀宮城之四隅皆三樓琉璃瓦飾
簷脊直崇天門有白玉石橋三虹上分三道中為御道
鐫百花幡龍星拱南有御膳亭亭東有拱辰堂盖百官
㑹集之所東南角楼東差北有生料庫庫東為柴夾
垣東北隅有羊圈西南角楼南紅門外留守司在焉西
華南有儀鵉局西有鷹房厚載北為御𫟍外周垣紅門
十有五内紅門垣五御𫟍紅門四此兩垣之内也大明
門在崇天門内大明殿之正門也七間三門東西一百
二十尺深四十四尺重簷日精門在大明門左月華門
[021-2b]
在大明門右皆三間一門大明殿乃登極正旦夀莭㑹
朝之正衙也十一間東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髙九
十尺柱廊七間深二百四十尺廣四十四尺髙五十尺
寢室五間東西挟六間後連香閣一間東西一百四十
尺深五十尺髙七十尺青石花礎白玉石圓䲽文石甃
地上藉重茵丹楹金飾龍繞其上四面朱瑣窓藻井間
金繪飾燕石重陛朱䦨塗金銅飛鵰冒中設七寳雲龍
御榻白盖金𫃵褥並設后位諸王百寮怯薛官侍宴坐
牀重列左右前置燈漏貯水運機小偶人當時刻捧牌
而出木質銀褁瓮一金雲龍蜿繞之髙一丈七尺貯
[021-3a]
酒可五十餘石雕象酒卓一長八尺闊七尺一寸玉瓮
一刑編磬一巨笙一玉笙玉空侯咸備于前前縣繍縁
朱簾至冬月大殿則黄㹨皮壁幛黑貂褥香閣則銀䑕
皮壁幛黒貂煖帳凡諸宮殿乗輿所臨御者皆丹楹朱
瑣窓間金藻繪設御榻䄄褥咸備屋之簷脊皆飾琉璃
瓦文思殿在大明寝殿東三間前後軒東西三十五尺
深七十二尺紫檀殿在大明寝殿西制度如文思皆以
𬗋檀香木爲之𫃵花龍涎香間白玉飾壁草色髹緑其
皮爲地衣寳雲殿在寝殿後五間東西五十六尺深六
十三尺髙三十尺鳯儀門在東廡中三間一門東西一
[021-3b]
百尺深六十尺髙如其深門之外有庖人之室稍南有
酒人之室麟瑞門在西廡中制度如鳯儀門之外有内
蔵庫二十𫠦所為七間鍾楼又名文楼在鳯儀南鼔楼
又名武楼在麟瑞南皆五間髙七十五尺嘉慶門在後
廡寳雲殿東景福門在後廡寳雲殿西皆三間一門周
廡一百二十門髙三十五尺四隅角楼四間重簷凡諸
宮周廡並用丹楹彤壁藻繪琉璃瓦飾簷脊延春門在
寳雲殿後延春閣之正門也五間三門東西七十七尺
重簷懿範門在延春左嘉則門在延春右皆三間一門
延春閣九間東西一百五十尺深九十尺髙一百尺三
[021-4a]
詹重屋柱廊七間廣四十五尺深一百四十尺髙五十
尺寢殿七間東西夹四間後香閤一間東西一百四十
尺深七十五尺髙如其深重簷文石甃地藉花毳䄄簷
帷咸備白玉石重陛朱䦨銅冐楯塗金 翔其上閣上
御榻二柱廊中設小山屏牀皆楠木為之而飾以金寢
殿楠木御榻東夹𬗋檀御榻壁皆張素畫飛龍舞鳯西
夹事佛像香閤楠木寢牀金𫃵褥黒貂壁幛慈福殿又
曰東煖殿在寝殿東三間前後軒東西三十五尺深七
十二尺明仁殿又曰西煖殿在寢殿西制度如慈福景
耀門在左廡中三間一門髙三十尺清灝門在右廡中
[021-4b]
制度如景耀鍾楼在景耀南鼓楼在清灝南各髙七十
五尺周廡一百七十二間四隅角樓四間玉徳殿在清
灝外七間東西一百尺深四十九尺髙四十尺飾以白
玉甃以文石中設佛像東香殿在玉徳殿東西香殿在
玉徳殿西宸慶殿在玉徳殿後九間東西一百三十尺
深四十尺髙如其深中設御榻簾帷䄄褥咸備前列朱
䦨左右闢二紅門後山字門三間東更衣殿在宸慶殿
東五間髙三十尺西更衣殿在宸慶殿西制度如東殿
隆福殿在大内之西興聖宮之前南紅門三東西紅門
各一繚以磚垣南紅門一東紅門一後紅門一光天門
[021-5a]
光天殿正門也五間三門髙三十一尺重簷崇華門在
光天門左膺福門在光天門右各三間一門光天殿七
間東西九十八尺深五十五尺髙七十尺柱廊七間深
九十八尺髙五十尺寢殿五間兩夹四間東西一百三
十尺髙五十八尺五寸重簷藻井瑣窓文石甃地籍花
毳茵縣朱簾重陛朱䦨塗金鵰冐楯正殿𫃵金雲龍樟
木御榻從臣坐牀重列前兩傍寢殿亦設御榻茵褥咸
備青陽門在左廡中明暉門在右廡中各三間一門翥
鳯楼在青陽南三間髙四十五尺龍楼在明暉南制
度如翥鳯後有牧人宿衞之室夀昌殿又曰東煖殿在
[021-5b]
寢殿東三間前後軒重簷嘉僖殿又曰西煖殿在寝殿
西制度如壽昌中位佛像傍設御榻針線殿在寢殿後
周廡一百七十二間四隅角楼四間侍女廬五所在
針線殿後又有侍女室七十二間在廬後及左右浴
室一區在宮垣東北隅文德殿在明暉外又曰楠木殿
皆楠木為之三間前後軒一間盝頂殿五間在光天殿
西北角楼西後有盝頂小殿香殿在宮垣西北隅三間
前軒一間前殿三間柱廊三間後寢殿三間東西夹
各二間文宸庫在宮垣西南隅酒房在宮垣東南隅内
庖在酒房之北興聖宮在大内之西北萬夀山之正西
[021-6a]
周以磚垣南闢紅門三東西紅門各一北紅門一南紅
門外兩傍附垣有宿衞直廬凡四十間東西門外各三
間南門前夹垣内有省院臺百司官侍板屋北門外
有窨花室五間東夹垣外有䆠人之室十七間凌室六
間酒房六間南北西門外棊置衞士宿之舎二十一
所𫠦爲一間外夹垣東紅門三儀天殿吊橋西紅門
一逹徽政院門内差北有盝頂房二各三間又北有屋
二所各三間差南有庫一所及屋三間北紅門外有臨
街門一所三間此夹垣之北門也興聖門興聖殿之正
門也五間三門重簷東西七十四尺明華門在興聖門
[021-6b]
左肅章門在興聖門右各三間一門興聖殿七間東西
一百尺深九十七尺柱廊六間深九十四尺寝殿五間
兩夹各三間後香閤三間深七十七尺正殿四靣朱懸
瑣窓文石甃地藉以毳茵中設扆屏榻張白盖簾帷皆
錦繍為之諸王百寮宿衞官侍宴坐牀重列左右其柱
廊寢殿亦各設御榻茵褥咸備白玉石重陛朱䦨塗金
冐楯覆以白磁瓦碧琉璃飾其簷脊弘慶門在東廡中
宣則門在西廡中各三間一門凝暉楼在弘慶南五間
東西六十七尺延顥楼在宣則南制度如凝暉嘉徳殿
在寝殿東三間前後軒各三間重簷寳慈殿在寝殿西
[021-7a]
制度同嘉徳山字門在興聖宮後延華閣之正門也正
一間兩夹各一間重簷一門脊置金寳瓶又獨脚門二
周閣以紅板垣延華閣五間方七十九尺二寸重阿十
字脊白琉璃瓦覆青琉璃瓦飾其簷脊立金寳瓶單陛
御榻從臣坐牀咸具東西殿在延華閣西左右各五間
前軒一間圓亭在延華閣後芳碧亭在延華閣後圓亭
東三間重簷十字脊覆以青琉璃瓦飾以緑琉璃瓦脊
置金寳瓶徽青亭在圓亭西制度同芳碧亭浴室在延
華閣東南隅東殿後傍有盝頂井亭二間又有盝頂房
三間畏吾児殿在延華閣右六間傍有窨花半屋八間
[021-7b]
木香亭在畏吾児殿後東盝頂殿在延華閣東版垣外
正殿五間前軒二間東西六十五尺深三十九尺柱廊
二間深二十六尺寝殿三間東西四十八尺前宛轉置
花朱蘭八十五扇殿之傍有盝頂房三間庖室一間靣
湯盝頂房二間妃嬪庫房一間縫紉女庫房三間紅門
一盝頂之制三椽其頂若笥之平故名西盝頂殿在延
華閣西版垣之外制度同東殿東殿之傍有庖室三間
好事房二各三間獨脚門二紅門一妃嬪院四二在東
盝頂殿後二在西盝頂殿後各正室三間東西夹四間
前軒三間後有三椽半屋二間侍女室八十五間半在
[021-8a]
東妃嬪院左西向半在西妃嬪院右東向室後各有三
椽半屋二十五間東盝頂殿紅門外有屋三間盝頂軒
一間後有盝頂房一間庖室一區在凝暉楼後正屋五
間前軒一間後披屋三間又有盝頂房一間盝頂井亭
一間周以土垣前闢紅門酒房在宮垣東南隅庖室南
正屋五間前盝頂軒三間南北房各三間西北隅盝頂
房三間紅門一土垣四周之學士院在閣後西盝頂殿
門外之西偏三間生料庫在學士院南又南為鞍轡庫
又南為軍器庫又南為牧人庖人宿衞之室蔵珎庫在
宫垣西南隅制度並如酒室惟多盝頂半屋三間庖室
[021-8b]
三間萬夀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陽金人名瓊在島
中統三年脩繕之至元八年賜今名其山皆疊玲瓏石
為之峯巒𨼆映松檜隆欝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後
轉機運𣂏汲水至山頂出石龍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
殿後有石刻蟠龍昻首噴水仰出然後由東西流入于
太液池山前有白玉石橋長二百餘尺直儀天殿後橋
之北有玲瓏石擁木門五門皆為石色内有𨻶地對立
日月石西有石棋枰又有石坐牀左右皆有登山之
縈紆萬石中洞府出入宛轉相迷至一殿一亭各擅一
景之妙山之東有石橋長七十六尺闊四十一尺半為
[021-9a]
石渠以載金水而流於山後以汲於山頂也又東為靈
圃竒獸禽在焉廣寒殿在山頂七間東西一百一十
尺深六十二尺髙五十尺重阿藻井文石甃地四靣瑣
窓板宻其裏徧綴金紅雲而蟠龍矯蹇於丹楹之上中
有小玉殿内設金嵌玉龍御榻左右列從臣坐林前架
黒玉酒瓮一玉有白章隨其形刻為魚獸出汲于波濤
之状其大可貯酒三十餘石又有玉假山一峯玉響鐡
一懸殿之後有小石 二内出石龍首以噀所引金水
西北有厠堂一間仁智殿在山之半三間髙三十尺金
露亭在廣寒殿東其制圓九柱髙二十四尺尖頂上置
[021-9b]
琉璃珠亭後有銅幡竿玉虹亭在廣寒殿西制度如金
露方 亭在荷葉殿後髙三十尺重屋八靣重屋無梯
自金露亭前道登焉又曰線珠亭
洲亭在温石浴
室後制度同方 玉虹亭前仍有登重屋道亦曰線
珠亭荷葉殿在方 前仁智西北三間髙三十尺方頂
中置琉璃珠温石浴石在洲前仁智西北三間髙二
十三尺方頂中置塗金寳瓶圜亭又曰臙粉亭在荷葉
稍西盖后妃添妆之所也八靣介福殿在仁智東差北
三間東西四十一尺髙二十五尺延和殿在仁智西北
制度如介福馬湩室在介福前三間牧人之室在延和
[021-10a]
前三間庖室在馬湩前東浴室更衣殿在山東平地三
間兩夹太液池在大内西周迴若干里植夫容儀天殿
在池中圓坻上當萬夀山十一楹髙三十五尺圍七十
尺重簷圓盖頂圓臺址甃以文石藉以花茵中設御榻
周闢瑣窓東西門各一間西北厠堂一間臺西向列甃
磚龕以居宿衞之士東為木橋長一百廿尺闊廿二尺
通大内之夹垣西為木吊橋長四百七十尺闊如東橋
中闕之立柱架梁于二舟以當其空至車駕行幸上都
留守宮則移舟断橋以禁徃来是橋通興聖宮前之夹
垣後有白玉石橋乃萬夀山之道也犀山臺在儀天殿
[021-10b]
前水中上植木芍藥隆福宫西御𫟍在隆福宫西先后
妃多居焉香殿在石假山上三間兩夹二間柱廊三間
龜頭屋三間丹楹瑣窓間金藻繪玉石礎琉璃瓦殿後
有石臺山後闢紅門門外有侍女之室二所皆南向並
列又後有紅門並立紅門三三門之外有太子斡耳朶
荷葉殿二在香殿左右各三間圓殿在山前圓頂上置
塗金寳珠重簷後有流桮池池東西流水圓亭二圓殿
有廡以連之歇山殿在圓殿前五間柱廊二各三間東
西亭二在歇山後左右十字脊東西水心亭在歇山殿
池中直東西亭之南九柱重簷亭之後各有侍女房三
[021-11a]
所所為三間東房西向西房東向前闢紅門三門内立
石以屏内外外築四垣以周之池引金水注焉棕毛殿
在假山東偏三間後盝頂殿三間前啓紅門立垣以區
分之儀鵉局在三紅門外西南隅正屋三間東西屋三
間前開一門史官虞集曰甞紀籍所載秦漢隋唐之
官闕其宏麗可怖也髙者七八十丈廣者二三十里而
離宮别館緜延聮絡弥山跨谷多或至数百所嘻真木
妖哉由余有言使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則苦人
矣由余當秦穆公之時為是俾見後世之侈何如也雖
然紫宮著乎玄象得無棟宇有等差之辨而茅茨之簡
[021-11b]
又烏足以重威於四海乎集佐經世大典將作所䟽
宮闕制度為許於是知大有庭於古也方今幅員之
廣户口之夥貢稅之富當倍秦漢而叅隋唐也頋力有
可為而莫為則其所樂不在於斯也孔子曰禹吾無間
然矣卑官室而盡力乎溝洫重於此則䡖於彼理固然
矣
中書省
吏部
戸部 都提舉萬億綺源庫都提舉萬億賦源庫
都提舉百億寳源庫都提舉萬億廣源庫提舉
[021-12a]
富寧庫諸路寳鈔都提舉司順承行用庫文
明行用庫光熈行用庫徤徳行用庫和義行
用庫崇仁行用庫順承平準庫大都平準庫
寳鈔搃庫印造寳鈔庫燒鈔西庫焼鈔東庫
印造茶塩引局 抄坊
禮部㑹同舘 教坊司鑄印局白坊 油磨
坊
兵部
刑部
工部 覆實司提舉都城所提舉右八作司 提
[021-12b]
舉左八作司 備章搃院 大都人匠搃管府大
都等路諸色民匠搃管府 紋綉搃院 繡局 諸
路雜造搃管府 荼迭児局諸色人匠搃管府 提
舉諸司局 諸司局人匠搃管府大都金銀器盒
局 大都氊局 織染局 花毯蠟布等局 簾局
橵荅刺欺等局人匠提舉司 造船提舉司 諸物
庫 苻牌庫 受給庫 左右廂
樞宻院 右衞親軍都指揮使司左衛親軍都指揮
使司 中衞親軍都指揮使司 前衞親軍都指揮
使司 後衞親軍都指揮使司 武衞親軍都指揮
[021-13a]
[021-14a]
馬瑙玉局 大都等路諸色民匠提舉司 織染雜
造人匠搃管府綾錦局織染局文綺局諸
路怯怜口民匠都搃管府大護國仁王寺財用規
運都搃管府
宣徽院 尚舎監 諸物庫尚食局生料庫光
祿寺 尚醖局 尚飲局 醴源倉 䦨遺監 提
舉太倉 柴炭提舉司沙糖局
中政院 奉宸庫官領隨路民匠打捕鷹房納綿搃
管府
集賢院國子監國子學興文署
[021-14b]
翰林院 國子監 國子學
翰林國史院
宣政院 資善庫
昭文舘
太常寺 太廟署 大樂署 社稷署 禮署
大司農司 廣濟署 藉田署 豐贍署 供膳署
昌國署 濟民署
大都護府
通政院 廪給司
秘書監 著作局 秘書庫
[021-15a]
大府監 内蔵庫 右蔵庫左蔵庫 器備庫
中尚監 資成庫 雜造局諸色人匠提舉司 鐡局
木局 怯怜口諸色人匠提舉司 大都等路種田
人匠織染局
利用監 資用庫 怯怜口皮局人匠提舉司 大都
雜造双線局 熟皮局店皮局 貂䑕局 大都
軟皮局
章佩監 御帶庫 異珎庫
典瑞監
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監 修内司 大木局 小木局
[021-15b]
泥瓦局 粧釘局 銅局車局 繩局 祇局
𦘕局油局 器備局 器物局 鐡局 儀鵉
局大都諸色人匠提舉司 犀象牙局雕牙局
雕木局 採石局 木場局 上林局 大都門尉
將作院 諸路金玉人匠搃管府玉局提舉司 瑪
瑙局提舉司 石局 金絲子局 大小雕木等局
鞓帶斜皮局 玉局𦘕局 温犀玳𤦛局
紗冕局 珠子局 異様等局捴管府異様紋
繡兩局 綾錦織染兩局金絲顔料搃庫 尚衣
局 御衣局
[021-16a]
泉府司 富藏庫
侍儀司 法物庫
武備寺夀武庫 利器庫 甲匠提舉司 箭局
弦局
都水監 大都河道提舉司
尚乗寺 諸路雜造搃管府 諸路旋匠提舉司 網
簾局 資乗庫
太僕寺
太史院
司天臺
[021-16b]
回囬司天臺
太醫院 御藥局御藥院回回藥物院 回回藥
物局 大都惠民司 廣惠司
崇福司
拱衞直都指揮使司 儀從司
大司徒領異様金玉人匠搃管府 塑局 岀鑞局
銀局 銅局 鑄瀉等銅局唐像𦘕局梵像局
雜造提舉司 鐡局玉局 諸物局
孛可孫
儀鳯司 安和署
[021-17a]
京畿都漕運使司 萬斯南倉萬斯北倉 千斯倉
相因倉 豐閏倉 通齊倉廣貯倉永平倉
永濟倉 惟億倉 既盈倉 盈衍倉 大積倉
豐實倉 廣衍倉 順濟倉
大都等路都轉運塩使司 大都稅課提舉司 大都
酒課提舉司
大都南北兩兵馬都指揮使司
北兵馬司
内史府
省架閣庫
[021-17b]
左石部架閣庫
長信寺
天子凡宴饗一人執酒觴立於右階一人執柏板立於左
階執板者抑揚其声曰斡脫執觴者如其声和之曰
打弼則執板者莭一拍從而王侯卿相合坐者坐合立
者立於是衆樂皆作然後進酒詣上前 上飲畢授觴
衆樂皆止别奏曲以飲陪位之官謂之喝盞盖沿襲亡
金舊禮至今不廢諸王大臣非有賜命不敢用焉斡脫
打弼彼中方言未暇考来其義
文宗潜邱金𨹧曰當戊辰適太平興國寺鑄大鍾為金
[021-18a]
數萬斤方在治 上至其所取相嵌碧珠指環黙祝曰
若天命在躬此當不壊即投液中鍾成其欵有曰皇帝
萬珠宛然在其上若故識之而堅固完好光采明彂
不以灼毁萬目驚覩嘆如一及登大寳方與近侍言
向時祝天之䜟
南村輟耕録卷之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