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3 錦繡萬花谷-宋-闕名 (WYG)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十九
  浮圖名議
佛生阿舍經昔晉宋周隋等十餘家書並云佛生周莊
王七年魯莊公七年癸巳歲四月八日常星不見至匡
王五年七十九歲死於拘尸那城雙林木下𦵏於囘鹿
山又魚豢魏畧曰佛生天竺城下臨猊國王父曰屑頭
邪母曰莫邪好誕之徒改曰佛父净梵王母曰摩邪且
[029-1b]
摩邪自是髙祖非也老子化胡經/八學士議
夢金人漢明帝夣金人長丈餘飛空而下訪之羣臣𫝊
毅曰西域之神其名曰佛今陛下所夣將是乎乃使郎
中蔡愔等往天竺尋訪佛名由是化流中國後/漢
獅子吼釋迦初生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放大光明
三十二相佛九十日在叨利天為世説法時優填王思
佛請目連運神通攝匠人俾雕佛像只雕得三十二相
為什麽梵音相雕不得南泉王老師云並傳/燈録
[029-2a]
八十種好佛者有大神力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六通清澈前知無窮却睹無極菩薩/本經
八處平滿十住論云佛身七處平滿謂兩手兩肩兩足
及額又佛地經曰佛表裏八處平滿三峯滿齊如等色
初學/記
瞿曇坡詩云坐令魯叟作瞿曇謂佛/也
竺僊貫休詩夜雨山草濕爽籟雜枯木閒吟竺僊偈清
絶過於玉
[029-2b]
菩提薩埵梵語菩提此云覺梵語薩埵此云有情言菩
薩者本云菩提薩埵欲簡於稱呼故省文言菩薩此云
覺有情也凡有生皆有情菩薩乃有情之中覺者耳佛
有覺性而無情菩薩亦未免有情故謂之覺有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云阿此云無梵語耨多羅此
云上梵語三此云正梵語藐此云等梵語菩提此云覺
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乃無上正等正覺謂無上
真性也
[029-3a]
涅槃梵語涅槃此云無為楞嚴經云乃不生不死之地
一切修行之所依歸佛説施燈文云願一切衆生皆得
涅槃㣲妙光明世人誤認以為死大非也
波羅宻多梵經云波羅宻多此云到彼岸彼岸者西土
俗以設諭諸佛地謂之彼岸衆生輪囘作業之地如在
海中謂之此岸則佛地所以謂之彼岸並心/經注
毗盧遮那梵經云毗盧遮那華言是種種光明遍照出/道
院/集
[029-3b]
净名毗耶維摩經云毗耶離城中有長老名維摩詰維/摩
詰華言是净/名也本經注
净名體用净者本體也名者迹用也從本體起迹用從
迹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迹非殊也此維摩詰所以立
名也諸方/廣語
正法眼藏五祖𢎞忍夜召六祖惠能告曰佛以無上㣲
妙秘宻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迦葉展轉至達摩以至
於吾今以法寳及所傳袈裟付與汝傳燈/録
[029-4a]
五分法身五分法身所謂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此五
者皆以超出五隂故戒超色隂定超受隂慧超想隂解
脱超行隂解脱知見超識隂王介甫金/陵語録
三句正見一函盖乾坤句二隨波逐浪句三截斷衆流
句體中𤣥即函盖乾坤句句中𤣥即隨波逐浪句𤣥中
𤣥即截斷衆流句此三𤣥法門是佛祖正見學人但入
得一𤣥已具正見若不達此三𤣥别有悞解皆是邪見
語/録
[029-4b]
戒定慧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慧生八萬
四千法門是三者迭為用若次第言之則定為慧因戒
為定根根植則苖荗因為果樹樹培則果滿無因求滿
猶夢果也無根求茂猶揠苖也雖以一切種智攝三界
必先用戒菩薩以六波羅蜜化四方不能捨律律之用
不可思量文粹白/居易文又唐宣宗問𢎞辯禪師何名戒定慧
師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六根渉境心不隨縁謂之定心
境俱空照覽無礙謂之慧傳燈/録
[029-5a]
律法禪白居易問惟寛禪師既為禪師法何以説法師
曰無上菩提被於身為律説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禪應
用者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湖淮漢在處立名名雖不一
水則無二
六通華嚴經一天眼二天耳三地心四宿命五神足六
漏盡
五禪禪有五有凡夫禪有外道禪有小乗禪有大乗禪
有最上乗禪
[029-5b]
五藴五隂謂色受想行識也色謂色身有形或黄或白
是也受謂一切受苦受樂受用是也想謂一切思念是
也行謂所行之事識謂曉解世間事五藴即五隂並晁/迥道
院/集
六塵六入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眼入色耳入聲鼻
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謂之六入文選頭/陀寺碑
色隂楞嚴經云如人以目觀晴空惟一晴空迥無所有
其人無故目瞪發勞則虚空别見狂華非從空來非從
[029-6a]
目出若空來者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若非虛
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若從目出還從目入既從目出
當合有見若有見者既云空華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
既翳空旋當翳眼是故當知色隂虛妄
受隂如人以手於空相摩妄生澁滑冷熱諸相是諸幻
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若從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
若從掌出應非待合要名為觸當知受隂虛妄
想隂如人談酸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澁如是
[029-6b]
假説不從梅生非從口入若梅生者梅合自淡何待人
説若從口入自合知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
耳中而出想躡懸崖與説想類是故知想隂虛妄
行隂譬如暴流波浪相瀆前際後際不相踰越如是流
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若因空生則無盡虛空成無盡
流若因水有則此暴流性即非水是故當知行隂虛妄
識隂如人取頻伽鉼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逺行用
餉他國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
[029-7a]
瓶中取去水地應是少虛空若此方入則開孔倒瓶應
是空出是故當知識隂虛妄
眼入如人目睛瞪發勞相因明暗二種妄塵發見當知
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若從明來暗即隨
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覺明若從根生
必無明暗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是故當知眼
入虛妄
耳入如人兩手争塞其耳頭中作聲動静兩種妄塵發
[029-7b]
聞是聞非動静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若從静來動即
隨滅應非聞動若從動來静即隨滅應無覺静若從根
生必無動静若從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出是故當知
耳入虛妄
鼻入如人急搐其鼻耳中聞其冷氣觸目觸分别通塞
通塞二種妄塵發聞畢竟無體是聞非通塞來非於根
出不於根出不於空生若從通來塞聞即滅如因塞有
通則無聞若從根生必無通塞若從空出自當囘齅汝
[029-8a]
鼻是故當知鼻入虚妄
舌入如人以舌䑛物熟䑛令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無
病之人㣲有甜味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甜苦二塵
畢竟無體非因淡有非因根出不於空生若從苦來淡
則知滅若從淡來甜則知亡若從舌生必無甜淡若從
虚空自味非汝口知是故當知舌入虛妄
身入如人以冷手觸於熱手若冷勢多於熱者從冷若
熱勢勝於冷者成熱離合二種妄塵發見離合二塵畢
[029-8b]
竟無體非離合來非違順有不於根出又非空生若合
時來離當已滅若從根出必無離合必於空出空自覺
知何闗汝入是故當知身入虚妄
意入如人倦勞則眠睡熟則悟覽塵斯憶失憶為妄是
其顛倒生任異滅生滅二塵畢竟無體非寤寐來非生
滅有不於根出亦非空生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必生時
有滅滅即同生若從滅有生生即無滅若從根出寤寐
二相隨身開合同於空化若從空生自是空知何闗汝
[029-9a]
入是故當知意入虚妄並楞/嚴經
十二處色與見二處聼與聲二處嗅與香二處嘗與味
二處身與觸二處意與法二處十二處俱虛妄有相因
縁非自然
十八界眼所見之處耳所聞之處鼻所嗅之處舌所味
之處身所觸之處意所思之處謂之六根界色聲香味
觸法所在謂之六塵界眼識色處謂之眼識界耳聞聲
處謂之耳識界并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謂之
[029-9b]
六識界總謂之十八界龍舒/心經
十二類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
有味因味有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
轉是故十二變為一旋復成此輪轉故有卵生濕生胎
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
有想若非無想楞嚴/經
十六觀門唐宣宗問𢎞辯禪師令人念佛如何對曰如
來出世為天人師隨根噐而説法為上根者開最上乗
[029-10a]
&KR0592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頓曉是以佛為韋提希權開十
六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傳燈/録
十六觀禪圭峯禪源序曰念佛求生净土亦須修十六
觀禪金陵/語録
八風寳積經及大毗婆沙論以利衰毁譽稱譏苦樂為
八風寒山子詩八風吹不動山谷詩八風吹得行詩/注
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見前排撥名毁不見
前讃美為譽現前讃美為稱見前排撥名譏逼迫聲心
[029-10b]
名苦悦適心意為樂要/覽
四諦苦集滅道是也苦謂一切生老病死之類集謂一
切聚集骨肉財帛之類滅謂壞滅道謂修行類此名四
諦謂其理審諦非徒説也經云見苦斷集因滅修道龍/舒
心/注 經/
五濁刼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彌陀/經
五蓋貪欲瞋恚癡眠調戲疑侮文/選
十身自身衆生身國士身業報身聲聞圓覺菩薩智法
[029-11a]
虚空等身古禪師/語録
三昩道家云貞一儒者云致一釋氏云三昧其義通也
言一即有二逐至於三言三即昧在其間反覆存之而
佛言/雜記
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有者何謂一切有漏法是佛言
若業能令後生相續是有又云生滅故名有墮苦集諦
中是有婆沙/論
三藏謂經律論三者總名六/帖
[029-11b]
七衆謂比丘比丘尼式义摩那沙彌室羅末尼此出家
五衆優婆塞優婆夷此在家二種此七衆也
三衣一僧伽梨即大衣也二&KR0625多羅僧即七條也三安
陀㑹即五條也此是三衣若呼七條褊衫裙為三衣悞

四大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毛髪爪齒皮肉筋骨腦
髓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涎沫津液痰淚精氣大小
便利皆歸於水煖氣歸火動静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
[029-12a]
身當在何處圓覺/經
七寳身報恩經云人生世間禍福從口生當䕶於口甚
於猛火猛火能燒一世惡口能燒無數世猛火燒世間
財惡口燒七聖財口舌皆鑿身之斧也七聖財謂一信
二精進三戒四慚愧五聞捨六忍辱七定慧七者能資
用成佛故名財
七支業謂三身業四口業
三法門體中𤣥句中𤣥𤣥中𤣥
[029-12b]
三摩提一切禪定攝心皆云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謂
是心從無始以來縈曲百端得是正心行處心則端直
如蛇入竹筒内
四歡喜法一儉素歡喜能引少欲樂二積集梵行歡喜
能引逺離樂三無悔歡喜能引三摩地樂四樂斷樂修
歡喜能引三菩提樂要/覽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是無量心授與饒益是慈相除去
衰損是悲相慶慰得捨是喜相忌壞平等是捨相
[029-13a]
六波羅蜜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
慧布施以廣義持戒以守信忍辱以為謙精進以思敬
禪定以守静智慧以通理又謂之六度文選頭/陀碑
三身四智六祖謂智通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
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悟三身
即名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所作智傳燈/録
三業四威儀如來以身口意三業難調伏也净尸羅以
息其内行住坐卧四威儀攝善心也明布薩以照其外
[029-13b]
故曰波羅提木叉是汝之師文粹顔/魯公文
三萬六千偈沙門支法領從于闐國得華嚴三萬六千
隋/經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六祖云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
萬細行傳燈/録
妙喜國佛言有國名妙喜維摩詰於彼國寂没而來此
生也
般若梵語云般若此云智慧也
[029-14a]
般若航清凉禪師云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昬衢之巨
燭也杜詩/注
飛錫掛錫釋子云逰行僧為飛錫安住僧為掛錫釋氏/要覽
忘心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一念計生死即落諸魔一念
起諸見即若外道凡人皆逐境生心若欲無境當忘其
心心妄則境空境空則妄滅若見善相諸佛來迎亦無
心隨去若見惡相種種現前亦無畏心但自妄心同於
法界便得自在
[029-14b]
着相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更無别佛亦無别心今人不
悟此心向外造惡枉受輪廻着相修善枉受勞苦不如
認取即心若不直下無心累刼修行終不成道供養十
方諸佛不如供養一無心人無心者一切無心也亦無
别心之體内外有如木石不動不轉内外如空虛不動
妄念便證菩提黄蘖示/要論
聲聞因聲得敎謂之聲聞但不了自心於聲教上起解
或因神通或因端相語言運動聞有菩提湼槃三阿僧
[029-15a]
祇刼修成佛者皆屬聲聞因聲聞道謂之聲聞傳燈/録
諸佛聖教聲聞為上首從師友所聞展轉修證小行小
果故名聲聞要/覽
縁覺因聲教而悟者名聲聞觀因縁而悟者名縁覺
貍奴白姑池州甘贄行者將錢三貫入僧堂云請上堂
施財上座云財施無盡法施無窮甘云恁麽道争得某
錢却將去與南泉和尚設粥云請和尚念誦南泉云甘
贄行者設粥請大衆為貍奴白姑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029-15b]
甘乃禮拜僧問南泉貍奴白姑不知有師三世諸佛不
知有師曰未入鹿苑猶較些子傳燈/録
在家出家有問佛在家白衣能修福徳善根勝出家否
佛言我於此則不定若出家不修善根不如在家若在
家能修善根則勝出家要/覽
象迹蜂歌下壓象迹歡喜之地上接蜂歌莊嚴之境段/成
式愬/像記
正因起信論云離言説法佛説三乗十二分教了無交
[029-16a]
渉所以佛祖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有僧辭上座云某甲
親附上座三年正因中也未曽聞一字曰若是正因一
字也無傳燈/録
正位呼為正位猶如至尊指斥乗輿者尚獲罪何况正
位而欲擬議論辨
白牛車法達念法華經三千部禮祖不投地六祖曰心
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乆不明已與人作讎家無念
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法達問
[029-16b]
經説三車大牛車與白牛車如何區别祖曰汝自迷背
不如坐却白牛車更於門外覔三車傳燈/録
鸚鵡車設有人道得言語尖新語中旨趣都緫不知必
無實行只謂之鸚鵡車可也古禪師/語録
阿蘭若蘭若梵言阿蘭若唐書無净四分律云空静處
菩薩名論云閒静處知度論云逺離處小異大同釋氏/要覽
祗樹園祗洹林樹名梵云祗陁洹此云戰勝即太子名
須達長者施園祗陁太子施樹為佛説法之處故後人
[029-17a]
曰祗園金剛/經注
叢林梵語貧婆此云叢林譬如大樹叢叢故僧聚處得
名叢林祖庭/事苑
禁苑昔西域國有禁樹生果果中有一女子王收為妃
女乃以苑地施佛為伽藍故曰禁苑
寳坊給孤長者布黄金地為伽藍故寺宇號為寳坊並/雞
跖/集
不住色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029-17b]
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其福徳不可思量
不住法布施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
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光明照
見種種色並金/剛經
白骨觀優婆尼沙陁語曰白骨㣲塵歸於空虛謂之白
骨觀楞嚴/經
大願船净土傳云菩薩乗大願船住生死海就此世界
呼引衆生上大願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無不得
[029-18a]

優婆塞梵語也又云鄔波索迦秦言善宿男唐言近事
男亦云青信士
優婆夷梵語云夷即女聲字也又云鄔婆斯迦名義同

苾蒭是西天草名體性柔軟引蔓傍布馨香逺聞能療
疼不背日光喻出家人
僧梵語云僧伽唐言衆僧史畧云凡四人以上名僧今
[029-18b]
一人亦稱僧蓋從衆之名也亦如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一人亦稱軍也
沙門梵云沙迦滿曩又沙門那或云桑門唐言勤息秦
譯云勤行又云善覺
沙彌落髪後稱沙彌也華言為息慈謂安息在慈悲之
地又謂息惡行慈也
比丘梵語云比丘秦言乞士謂上於諸佛乞法資益惠
命下於施主乞食資益色身
[029-19a]
上人有過能自改名上人内有徳智外有勝行在人之
上名上人
闍梨梵語云阿闍梨耶唐云軌範今稱闍梨盖梵音訛
畧也又云阿闍梨夜隋云正行能糾正弟子行故
頭陀梵語云杜多漢言抖擻謂三毒如塵坌真心此人
能振撣除去古今訛稱頭陀又抖擻貪慾嗔癡三界内
外不敢不捨名杜多
田相衣佛住王舍城經行見稻田畦畔語阿難云諸佛
[029-19b]
衣相如是從今依此作衣相記云田畦貯水生長嘉苖
法衣之田潤以四利之水増其三善之苖以養法身自
惠命也
尼師壇坐具也梵語云尼師壇又云尼師但那此云隨
坐衣唐言坐具也並要/覽
鹿苑在羅柰國佛成道初轉法輪處也
雞園在摩竭陀國無憂王造小舟大衆出家寺也佛滅
後衆多名徳比丘皆住雞園
[029-20a]
鴈塔昔有比丘見羣鴈飛翔忽有一鴈投下自殞衆曰
此鴈垂戒宜旌彼徳於是瘞鴈建塔西域/記
鴈堂毗舍離於大林為佛作堂形如鴈子一切具足要/覽
鷲嶺耆闍窟山中山形如鷲佛常居此中故號鷲嶺出/法
華/經
净土如來説從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號極樂以
無八苦十惡道故也其國名净土以無三毒五濁業故
也其佛號阿彌陀以夀無量願無量功徳相好光明無
[029-20b]
量故也文粹白/公文
梵刹梵云刹瑟故此云竿今畧名刹即幡柱也沙門得
一法者便當建幡告四逺要/覽
金田或云金池即舍衛國給孤長者側布黄金買祗陁
太子園建精舍諸佛居之處也
法中象龍達摩傳曰波羅提法中龍象按智度論曰龍
象言其力大水行中龍力大陸行中象力大故負荷大
法者比之象龍傳燈/録
[029-21a]
不撓魚鱉性維摩經云佛以四大海水入大毛孔不撓
魚鱉性彼大海本相如故又云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
家輪着掌中擲過恒河沙國界之外其中人不覺不知
不使人有往來相後漢楚/王英𫝊
西方真人東坡詠開元寺呉道子畫佛詩西方真人誰
所見衣被七寳從雙狻謂佛/也
金栗如來發迹經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來又祖
庭事苑維摩詰是金粟如來梵言維摩詰華言净名也
[029-21b]
李善文/選注
蒼天王介甫佛書語録云哀莫哀於心死禪家所謂蒼
天蒼天
慈雲謂如來慈心如彼大雲隂世界雞/跖集
伽藍梵語題云僧伽藍摩或云僧伽羅摩此云衆園園
者生植之所佛弟子㞐之取生植道本聖果之義也或
云毗阿羅此云逰止處釋氏/要覽
招提梵語云招鬬提奢唐言四方僧物訛柘為招去鬬
[029-22a]
奢留提故稱招提即今十方住持寺也
浮圖梵云浮圖此云聚相
盂蘭盆梵云盂蘭此云救倒懸盆則此方噐也華梵雙
舉自目連救母始也要/覽
衣珠譬如人醉親友之家親友以珠繫衣内而其人不
覺貧困求乞後親友乃指示其珠後乃大富此喻衆人
自有佛而不知覺也徙去外求法華/經
塵垢想相無塵識情為垢二俱逺離則法眼清明楞嚴/經
[029-22b]
不二法門文殊謂維摩詰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詰
黙然不應文殊曰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言語是真入不
二法門也文選頭陀/寺碑注
總持門秦少㳺長老疏語云往開大總持門以繼鑠迦
羅眼
甘露滅維摩經始在佛住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空覺觀為覺為動止為空為静空覺未嘗相離有動無
静有覺無空即成人見是凡夫法有静無動有空無覺
[029-23a]
即成我見是三乗法王介甫金/陵語録
如來道院集本覺為如今覺為來故曰如來&KR0303迥云
須菩提西域人凡稱人道髙臘長呼為須菩提如中國
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徳者號曰長老也禪門/規式
舍利弗舍利子亦云舍利弗乃佛弟子名以其母眼似
舍利弗鳥之眼故因其母而立名或云舍利鳥則此間
所謂鶖鳥其眼圓因以舍利稱其母此言舍利子若曰
婦人舍利者之子也龍舒心/經注
[029-23b]
真妄如火世間諸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如鑚木火
出可以遍世界燒盡有形還歸於無若知妄為妄即妄
是真認妄為真雖真亦妄荆公/語録
罪障如債主王韶在熈河多殺伐晩年知洪州學佛一
日問長老祖心曰昔未聞道罪障固多今聞道矣罪障
滅乎心曰今有人貧負償及富貴而債主至其償乎否也
韶曰必還曰然則聞道矣奈債主不相放邪韶怏然不
悦未幾韶疽發於腦卒東軒/筆録
[029-24a]
説法如謗佛人言如來有所説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
所説故須菩提菩提者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誦經有功宋武帝以王元謨北侵及魏救至元謨夜遁
蕭斌將斬之沈慶之諫止初元謨將見殺夢人告曰誦
觀世音千遍得免元謨誦千遍將刑忽傳停刑元魏盧
景裕兵敗繫獄志心誦經枷銷自脱當時又有負罪當
死夢沙門教誦經千遍臨刑刀折主者以聞赦之此經
號髙王觀世音經後世奉佛者以此藉口也學/林
[029-24b]
阿毗曇梵語云阿毗曇此云論總言經律論
修多羅梵語修多羅此言經也並釋氏/要覽
鉢塞數珠梵語鉢塞莫梁云數珠此是引接下根牽果
修業之具也
軍持净瓶梵語云軍持此云瓶常貯水隨身用以净手
也寄歸傳云軍持有二若甆瓦者是净用若銅鐡者是
濁用
檀那梵語陀那鉢底唐言施主稱檀那者即訛陀為壇
[029-25a]
去鉢底故曰檀那也又稱檀越者謂此人行檀施能越
貧窮海故
吃栗多梵云吃栗多唐言賤人
伽陀梵言伽陀此言諷誦祖庭/事苑
毗尼梵語毗尼藏此云律也釋氏/要覽
佛初出家遊四城門佛初為太子年十四出遊東城門
天帝化為病兒乃囘車又出南門天帝化為老人復愍
生壯不乆又出西門天帝化為死人復念人有三苦又
[029-25b]
出北門天帝化為沙門太子曰善哉唯是為快乃念道
清净不欲在家
阿育造塔錢鏐曰釋迦真身舍利塔見於明州鄞縣阿
育王所造八萬四千而此震但得十九之一也太宗命
取舍利禁中度開寳寺地造浮屠十一級以藏舍利上
謂近臣曰我曩世嘗親佛坐但未通宿命不能了了見
之矣談/苑
鬼復為人人死則為鬼鬼且復為人隨所即善惡受報
[029-26a]
還復無窮極也西方有佛其土大樂
净土極樂世界經云西方净土以七寳裝嚴無地獄餓
鬼禽畜以至蠕動之類常清净自然無一切雜穢故名
净土其人生蓮花中長生不老衣食宅宇隨意化成其
景序常春無復寒暑大受快樂無一切苦惱故名極樂
世界
慾界無禪有法師問鵝湖慾界無禪禪居色界此上憑
何而立師云法師只知慾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慾傳燈/録
[029-26b]
咽如琉琉三昧經曰佛咽喉如琉璃筒佛舌色如珊瑚
初學/記
非非想釋迦於檀山中學非非想覺道成傳燈/録
律師法師禪師有人問惠海禪師云律師法師禪師何
者最勝師曰律師者啟毗尼之法藏傳受命之遺風秉
威儀行軌範三畨羯麽作四果初因若非宿徳白眉焉
敢造次法師者據獅子座瀉懸河辯啟鑿𤣥闗開般若
妙門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禪師者據其樞要直了
[029-27a]
心源出没卷舒縱横應物頓見如來㧞生死深根獲見
前三昧三學雖殊得意忘言一乗何異諸方/廣語
狂慧乾慧佛祖是解悟人無正見只是學解謂之狂慧
亦非乾慧乾慧者悟得正見為無定水浸潤既非悟解
只認得生死垢心却成邪古禪師/語録
白馬負經造寺漢明帝天生僧摩騰竺法蘭自天竺至
以白馬負佛經又譯經四十二章傳于世乃立精舍以
居之今洛城白馬寺是也法/苑
[029-27b]
定慧止觀定有出定入定意非若止無所不定慧者見
㣲而已不若止觀無所不見故定慧為菩薩止觀為佛
王介甫金/陵語録
聲聞報化佛佛祖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本來是佛若也
聞聲悟道故號聲聞聲是言教也假饒歴刼修行只成/報化佛終不成道報化佛非真佛
亦非説/法者
名相諸人被名相二字所惑聖凡名號三世諸佛八萬
法門百千三昧有佛有衆生總謂之名相只為諸人起
[029-28a]
心動念妄有生滅妄有菩提涅槃便有出世間法不出
世間法妄起許多異見却同在鬼窟裏作活計諸人皆
㑹自己便是佛悟即是佛迷即是凡夫不假修行
佛心唐宣宗問𢎞辯禪師何為佛心對曰佛者西方之
語華言覺謂人有智慧覺照為心心者佛之别名有萬
千異號其體惟一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並古禪/師語録
無位真人臨濟義𤣥禪師上堂云汝等諸人肉團上有
一無位真人汝若不識但問老僧有僧問師便打云無
[029-28b]
位真人是什麽乾屎橛後雪峯聞乃曰臨濟大師白拈

好箇佛殿古靈行脚囘受業師遣執役一日澡浴命靈
去垢靈乃撫背曰好箇佛殿而佛不靈其師曰視之靈
曰佛雖不靈且能放光師曰汝行脚遇何人發言異常
靈曰蒙百丈和尚指箇歇處今欲報慈徳耳乃舉唱門
風曰靈光獨耀逈脱塵根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惟無
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縁即如如佛其師於言下頓悟並/傳
[029-29a]
燈/録
涅槃妙心古禪師自論云空刼已來自己本名字方便
呼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又呼為正國又呼為正位又
呼為沙門果
沙門果果者非因果之果非有非無非真非妄無生無
死無迷無悟不曽出世不入涅槃不曽生諸惡道亦不
曽為人亦不曽成物亦不曽為諸天常自無為湛然常
寂又曰從息心而成佛傳燈/録
[029-29b]
小捨若廣修衆善有所希望聞法即空遂乃不着是謂
小捨如火獨在後不見坑穽黄蘖示/要論
無為袁宏漢記佛者漢言覺也其精為沙門沙門者漢
言息也息欲去欲而歸於無為後漢楚/王英傳
出家三緣第一為了自己輪囘生死二為紹隆三寳三
為六道四生皆令解脱古禪師/語録
伊蒲塞饌後漢楚王英詣闕以縑贖罪詔報曰王好黄
老之言尚浮屠之教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伊/蒲
[029-30a]
塞優婆/塞也
四恩大乗本生經恩有四種一父母二師長三國主四
施主
優曇華法華經云是人甚希有過於優曇華疏云優曇
華鉢名瑞應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玉出
殻漏子洞山良价和尚將圓寂謂衆曰離此殻漏子向
什麽處與衆相見衆不對師儼然坐化
闍維茶毗天竺第九祖入滅衆以香油旃檀闍維真體
[029-30b]
闍維即茶毗傳燈/録
波羅提木义華言則别解脱即戒所謂感果也諸善之
本以戒為根也
浮屠佛陀梵語佛陀或云浮屠或云部多或云母䭾或
云没陀皆是五天竺語楚夏並譯為覺今略稱佛也
五戒婆羅沙凡出家師已許之經旬月令其解息師乃
為受五戒名鄔波索迦此自創入佛法之基五戒謂一
不殺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大衆所
[029-31a]
攝也師次為辨漫條方請阿梨為剃頭授十戒此名室
羅末尼又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鉢欲依寺中
住者名畔頭陀波羅沙此方行者也
式义摩那梵語也此云學法女似今之尼長髪也
羅摩波演那梵語云羅摩唐言院西域記云波演那此
云周圍廊舍院也
南無悲花經云佛言南無者此决定諸佛世尊名號音
聲人梵語南無此翻為名即是歸趨之義或云那摩曩
[029-31b]
謨梵音訛也
泥梨立世論梵音泥梨耶此云無喜樂又云泥梨迦此
言無去處皆云地獄也釋氏/要覽
底栗車立世論云梵語底栗車此云畜生謂其形傍故
袈娑無垢衣忍辱鎧梵音迦羅沙曵云不正色令略梵
語也本作迦沙至梁葛洪撰字苑字方添衣一名袈娑
又名無垢衣又名忍辱鎧又名銷瘦衣又名離塵服
天中天佛之小名佛初為净梵王太子一日抱出謁天
[029-32a]
神廟石為神神像即禮太子足王曰我子於天神中更
為尊勝宜名天中天要/覽
摩訶薩梵語摩訶薩者此云大有情即能救度人也出/地
符/論
耶維闍鼻多或云茶毗或云耶維或云闍毗又云闍維
正梵云闍鼻多此言焚燒
鄔波三鉢那比丘既落髪披衣梵云室羅末尼唐言永
寂滅度受戒已名鄔波三鉢那
[029-32b]
羯麽陁梵云羯麽陁此云知事僧
窣堵波梵云窣堵波此云墳
犍椎梵云犍椎此云鐘磬又云凡有一箇銅鐡鳴者皆
名犍椎又云但是金石板木砧槌有聲可以集衆者皆
名犍椎犍音/䖍
寒林寒林即西域棄尸處謂多死尸入者可畏毛寒故
名寒林今云尸陀林
中有身瑜珈論云人死中有身註𡨕問化起一相似身
[029-33a]
傳識謂之中有身若未得生縁極七日住若有生縁即
不定中隂經云中有極夀七日若極七日必死而復生
如是展轉生死乃至七七日住定得生天餘業可轉中
有種子便於餘類中有生今尋經昔極善惡無中有身
既受中有身即中下品善惡業也故論云餘業可轉也
盖七日是中身死生之際如世人七日齋得福以善追
助令中有種子不生惡趣也
三蔑繞腹夫沙門者不住資生行乞取足日中受供林
[029-33b]
下托宿趙州以斷薪續禪牀晏坐三十年藥山以三蔑
繞腹一日不作不食山谷開/元記
鋸義西域有十一祖富夜那奢有馬鳴大士問曰我欲
識佛師曰不識曰佛既不識焉知是乎曰此是鋸義師
曰果是木義復問鋸義如何曰與師平出又問木義者
何師曰汝被我解𫝊燈/録
剃頭書人勸劉净翁捨俗出家山谷云净翁在家出家
無俗可捨戲作頌云净名龎老總垂鬚君宰元無免破
[029-34a]
除心若出家身若住何須更覔剃頭書又云掉却甜桃
摘酸梨山/谷
白足髙僧曇始在赫連勃勃時遊化闗中足白於靣跣
渉泥水未嘗沾汚兵戈斬戮並無所傷坡詩/注又魏武帝
時有一僧足白名思始號白足禪師雞跖/集故劉禹錫送
僧云備將迎者皆赤髭白足之侣
發大精進是名出家金色女白文殊聴我出家非以自
剃髪為出家若能發大精進為除衆生一切煩惱是名
[029-34b]
出家非以阿蘭若處獨坐思惟名出家能於汝生死流
轉中以定惠方便化令解脱是名出家
梵唄梵語云唄者華言止斷外事外事止斷時任為法
事唄者讃詠之聲也清而不濁雄而不猛流而不越凝
而不滯逺聴則汪洋峻雅近屬則從容和肅昔曹子建
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音清響哀惋獨聴良乆乃摹
其節寫為梵唄自此始也
譯經院潤文官佛經入中國自竺法蘭摩騰二師漢明
[029-35a]
帝時至白馬寺首譯四十二章歴晉及唐有梵僧自五
天竺來及華人善竺音者相譯訖開元凡經歴論集共
五千四十八卷至貞元又新經二百餘卷本朝太宗初
有梵僧法賢法天施䕶三人自西域來太宗受佛記遂
建譯經院募童子五十人令習梵學得江南李王之子
惟净慧悟盡能通天竺文字真宗即位陳恕以為費國
願罷之上不許自至道以後新經九千五百餘卷多惟
净所翻譯經院置潤文官常以南北省官學士充如趙
[029-35b]
安仁楊億同編修文公/談苑
唐僧道數唐初天下觀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千七
百六十八女冠八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
萬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千五百七十六百官/志
國初僧道數國初西京諸州僧尼共六萬七千四百人
削平諸國其數彌廣天禧三年普度僧道凡六十六萬
二千四百九十人天禧末僧三十九萬七千六百人尼
六萬一千二百人事/實
[029-36a]
國初泉州僧數建隆初詔佛寺已廢不得再興開寳中
令僧尼百人許嵗度一人至道初又令三百人歲度一
人先是泉州奏僧尼未度四千人已度萬數天子驚駭
曰夫一夫耕十人食天下安得不重困故立此制曽子/固集
紹興末僧數夀聖於紹興二十年中問賀允中僧道之
數允中言道士止有萬人僧有二十萬一夫當受田百
畆一夫為僧即百畆之田不耕矣中興/聖政
五代李欽明上言五代漢李欽明為司勲員外郎上言
[029-36b]
古語云一夫不耕一婦不織必有受饑寒者矣聖化之
内且約十萬僧尼每日人食二升十萬人日費二千石
以日繫月其數可知每一僧歲中須絹五匹綿五兩十
萬僧計絹五千萬疋綿五千萬兩此輩不耕不蠶實斁
大倫臣謂聚僧不如聚兵僧富不如民富經曰聖人在
上國無幸民民之多幸國之不幸分/紀
夀聖論佛夀聖於紹興二十三年因王大寳乞放行度
牒上曰建言者多以出賣度牒為利亦以祝人主夀延
[029-37a]
洪國祚佛自東漢永平方入中國五帝三王之時人主
夀世太平卜年至八百此時佛法安在哉如髙齊蕭梁
奉佛時無益人主但當念天心仁及生民自然享國長

㑹昌之籍没廣明之除蕩今也毀中民百家之産而成
一屋集農夫十口之食而飯一僧不亦泰乎不耕者燕
居而玉食所在常居千百數是以有㑹昌之籍没窮土
木之好龍蛇虎豹之區化為金碧是以有廣明之除蕩
[029-37b]
可不忌耶然㑹昌之詔其説不過人其人火其書廬其
居若夫毗盧遮那宫殿充滿十方書入三世於諸境界
無所分别彼又安能廬吾廬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
世界藏在一㣲塵中彼又安能火吾書無我無人無衆
生彼又安能人吾人黄庭堅曰此上人者如來藏中之
説客菩薩藏中之游俠耶開元修/造記
毁佛後魏太后七年詔諸州縣沙門毁佛像至文帝興
安元年始復佛法後周武帝建徳三年毁經像沙門道
[029-38a]
士並令還俗至静帝大像二年始復佛道二教唐武宗
㑹昌三年大毁佛寺令僧尼為民至宣宗太中元年始
復佛寺學/林
  釋語
雜説自白馬東來而人知象教佛衣始傳而人知心法
味真實者即清净以觀空存想好者怖感神而遷善厚
於求者植因以覬福罹於苦者證業以消寃隂助教化
總持入天所謂生成之外别有陶冶刑政不及曲為化
[029-38b]
柔其方可言其㫖不可得而言也劉禹/錫記
道樞今法王真子為世界主佛世净勝同轉道樞何憂
魔事耶山谷/集無有可捨是達本源無空可住是知空本
在百法而無得周萬物而不殆則知法本不生因心起
見見無可取法則常如有證於此得無漏不盡漏度有
為非無為者其曹溪乎文/粹以五藴九識十八界皆空猶
鏡之明也雖萬物畢呈而光性無累心之虛也雖三際
不住而覺觀湛然得此者即凡成聖不然則一塵瞥起
[029-39a]
六入膠固循環囘復於生死之中風濤火輪迷妄不息
 心本清净而無境也非遣境以㑹心非去垢以取浄
神妙獨立不與物俱能悟斯者不為習氣生死幻藴之
所累也文粹權/徳輿烹物爐鞴煆十地鉗錐倒用降魔之印
追大將軍於藕吼孔中全提金翅之威取毒龍於生死
海底又云子湖狗口裏刺得手祕魔巖叉下有出身路
又云十聖三賢當路亦須草偃風行四方八靣俱來無
不投戈散地南昌/集佛薪盡于乾竺而像東行是法平等
[029-39b]
所至為净土是身應供故隨意如降生劉禹/錫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而摩騰竺法蘭以經來而華人始聞其言後
五百歲而達摩以法來而華人始𫝊其心文粹劉禹/錫曹溪碑
界塵刼驅迷走妄浩乎若汨諸巨海而無垠悵乎若囚
諸暗室而無曉四蛇六賊攻其内熱焰焦芽寓其質而
舉世猶切切然以强力敏智可大取所欲攘螳臂而戰
蝸角其不勝也則悲憂恐懼日以交馳曽不知形夀有
良 佛之心以空化執智化也以福利化欲仁化也以
[029-40a]
縁業化妄術化也以地獄化愚刼化也是故中下之人
聞其說利而畏之所謂救溺以手救火以水其於生人
亦幸矣並文/粹
右語正法眼藏諸祖之所親傳大甘露門衆生之所祈
介甫請/長老疏輥毬指拍當面熱䐽繫竹捲簾遭人冷笑見
成公案不勞更商量本分作家便斬新拈出云/云未免攙
行奪市當如借水獻花雖云自有家風不出這般窠臼
公案現在宗派分明要教佛祖㸃頭便使雲煙改色同
[029-40b]
勢智於無量夀國賛彼道師即善才於小白華山示諸
知識豈止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諸善根直能以多
身百身千萬億身作大佛事拔沉淪於五濁業海息轉
徙於三有苦輪竭身口意之妄源裂貪嗔癡之迷網
感而遂通猶蟾光之映水静而善應若谷響以隨聲並/戞
玉/某人深探慧海秀出禪林握靈蛇珠出獅子窟掲至
明鏡具眼者見必自知闢大施門有分者入期可取
拈一瓣香已有落處指向上路正是其時 真乗演法
[029-41a]
常聞最上之縁寳藏幡文能起無邊之福 惠日分輝
仙花覆坐 雨花零坐潮梵騰音 饌蒲塞於祗園薦
椿齡於重慶 金仙建化啟第一之真乗玉偈演音集
大千之妙利 一日二日萬幾三千大千世界 某師
具爍羅眼睛操金剛寳劍吹成無孔笛牽出水牯牛
眉毛散玉臂色舒金 金唄玲瓏笙歌宛轉 雲坐精
談於界觀潮音杳達於穹輪 飛閣浮堦方䟽圓井
誓海𢎞深慈雲廣博 欽依覺苑茂闡真筌 佛性遍
[029-41b]
周於沙界示現無方竺經運轉於世途有求遂應 演
祗園之法教悟夙智於本來 播貝葉之法文資善心
於普覺 無心為宗非一毫之可立有言即病徒萬法
之强名 净行無垢孤峯絶攀 法鼓一鳴有聲皆聳
神珠四照無隠不彰 喪期有數方嘆於壑舟法㑹無
邊聊資於岸檝 以不思議智力大解脱現神通時興
法雲普賜甘澤 慈悲應物不倦於講求神智無方何
難於膏澤 居則枯木止水晏坐十方出則疾風震雷
[029-42a]
驚動萬物 不擇喧寂作大因縁 少林開第一之花
破竈見本有之性 吹布衲之毛傍家行脚剗法堂之
草選佛登科 寳花座上共知不可覆藏糞掃堆頭重
為斬新拈出山/谷得翠巖洗一味之神分大愚似千爐之
焰 貍奴白牯盡教鼻孔撩天水鳥樹林也須腦門着
地 伏願陛下徳基堅固如不動妙髙之山聖澤汪洋
似甚深功徳之海兩宫同夀箕翼衆星常拱太㣲河出
九疇山呼萬歲乃至乾符虎節千騎三軍下為動植之
[029-42b]
春上恊太平之業盡天地一隻正眼遍十方四面無門
 有趣有宗難信難解琵琶琴瑟必資妙手乃發至音
鳯凰麒麟出以其時方為上瑞 某人衲僧命脈古佛
心宗如净月輪出則萬波分影如吹毛劔用則千里無
人况六祖名藍粥云飯足淫方酒肆即是道場枯木寒
灰不妨獨坐願膺佛記莫閟雷音山/谷敲開祖佛頂門拽
轉衲僧鼻孔臨濟一喝響似雷奔黄龍二闗峻如壁立
 披白馬之真文禮蓮花之妙相海潮殷地花雨翳空
[029-43a]
 傚五天之法供道諸佛之真筌知洞禪源名標覺苑
 水月風幡洞知心法琅函貝葉深䆒言詮大道無為
入之必假聞見一毫頓悟得之乃離聦明 為自在門
真無礙法 歸誡甘露之門取證法雲之地 法本無
法從無住而起名空故不空由不二之理證 藹聞振
王之音再掃布金之地 明鏡當臺豈分静躁孤雲出
岫寧系去留 水澄滓去漏盡法除 萬法不修而自
圓六通不求而自證 即翠苑以敷延諷金文之滿義
[029-43b]
 延六和之净供演大號之真筌 不踐初地直造上
乗 寒山無心自是豐干饒舌馬祖多事堅要黄梅出
山 這聖箭子昔曽遊過九重城汝鈍根師何曽夢見
六代祖云/云某人具潮外音同水中月接得青原斧子踢
倒百丈净瓶 黄面老子舉花已通信息碧眼胡兒含
笑大露機鋒 大開選佛之場乞與安心之法 願某
人撥開曉色雲千段吹起秋江笛一聲 隨分撈蝦漉
蜆滿船空載月明歸等閑帶水拖泥白日只陪人事過
[029-44a]
 世尊不説一字達摩端坐九年 雖將黄葉止兒啼大
似浮雲遮日面 某人無心得法有耳斷聞人牛俱亡
文采頓盡李/新
追亡性塵俱解了無一念之留日月屢遷奄届三年之
逺念某人同登上縁早憑善利長往逍遙之刼不迷流
轉之津諸佛光明同沾惠念 若萬及千難量福海起
二越十直趨覺城禮佛有制老思奄卒於哀號覺路難
迷世諦不忘於騰薦 伏以三乗之利布為十地之因
[029-44b]
 一性湛如萬縁漏盡不涉刼塵之増滅永遊法界之
清精 𤓰瓞有初簡在夫人之徳風枝不静寔惟先君
之恩 二親之年如白駒之馳過隙百身以報如一涓
之溢滄溟罔極之恩永思甚痛設當諱日共設妙因偶
承不二之音咸超頓覺之路 書墨未乾徳音猶在不
謂禍成山岳痛割肺肝陳法供於祇園演金文於貝葉
 最初一念不昧本來並山/谷
詩道人躭躭癡虎頭暸然電矚開雙眸枯木已死寒岩
[029-45a]
秋空中霹靂推四周 廋靠欄干搭梵襟緑荷堦面雨
花深 鏘然更有金書偈秖許龍神聴静吟林/逋洪師抖
擻蔬筍氣白晝穴我夫子墻粥魚齋鼓了無破坐禪不
廢談文章謝無/逸不見旻公三十年封書寄與淚潺湲舊
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碁局動隨秋澗水袈
娑憶上泛湖船聞君話我為官在頭白昏昏只醉眠老/杜
不踐紛華域來薫知見香山衣嗣僧粲五字法韋郎善/權
閻浮檀水心無染優鉢羅花體自香 未於蓮社添宗
[029-45b]
衲已向蘭亭識道林謝無/逸山中老宿依然在桉上楞嚴
已不看東/坡蠒足相從南極邊真機不落野狐涎盧/襄刼風
火起燒真宅苦海波生蕩破船白居/易諸宫禪伯唐齊已
淮甸詩豪宋惠崇善/權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閒 金繩
開覺路寳筏度迷川太/白百千萬刼障四十九年非白居/易
笠重呉天雪鞋香楚地花 捲衲城鍾斷搘笻岳雨寒
錢惟/演坐石雲生衲添泉月入鐺惠/崇鯨吹洗鉢水犀觸㸃
燈船李/洞一通紅錦重三事紫羅輕裴/詵
[029-46a]
 
 
 
 
 
 
 
 
[029-46b]
 
 
 
 
 
 
 
 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十九